梁启超的家庭教育观
梁启超家族的家教家风
梁启超家族的家教家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家规家训,是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家庭的精神内核。
良好的家风是无形而坚强的力量,其代代相传,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梁启超家族的家风家教故事吧!对于我们而言,梁启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从历史书上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到语文课本上洋洋洒洒的《少年中国说》,再到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的民主办报思想。
他的触角几乎延伸到了改革、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
梁氏一族有非常优秀的家教和家风,梁启超本人又是家族链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他既受益于优秀的家教与家风,又继承和丰富了这个家族的家教与家风,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既有中国传统儒学做根基,又融汇西方近现代科学、民主精神,这些都充分体现在他对子女的培养、教育之中。
01爱国梁家是近代历史上名副其实的“精英”家庭,“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梁启超有9个子女,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成为院士,其他几位也都是各自领域里十分杰出的人才。
虽然梁氏子女大多数都有国外留学的经历,但是学成之后他们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国籍,纷纷回国将满腔热忱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梁家的孩子们不仅沿袭了父亲的爱国思想和治学态度,而且保持了“爱国、务实、上进、勤俭”的家风。
梁启超一生虽历经坎坷,但爱国之心始终不变,他常常和子女们讨论国家大事、人生哲学,并时时告诫他们德育是做人的根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在他的教育影响下,孩子们自幼充满了对祖国深厚的感情,立下了报国之志。
抗战期间,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在四川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二人疾病缠身,梁思成得了脊椎软骨硬化症,林徽因也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但他们仍然顽强地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当时美国一些大学和博物馆都想高薪聘请他们到美国工作,他们都一一拒绝了,梁思成夫妇说:“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不能离开她,哪怕仅仅是暂时的……”。
梁启超的家风家教
梁启超的家风家教梁启超的家风与家教一、夫妻关系方面:不吝赞扬和尊重。
一个健康的家庭,夫妻关系永远大于亲子关系。
夫妻间良好的亲密关系是子女长大后人际关系的模板。
二、社会关系方面:对家人对朋友,感恩惜缘,仁至义尽。
三、亲子关系方面:1、任感情流露。
《梁启超家书》收录了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一百多封信,在这些信中,他虽然也会对儿女进行教育、指导,但更多时候是像朋友一样的交流、倾诉。
女儿思顺成年成家了,他还口口声声称呼“宝贝思顺”,对待其他孩子也是如此,“小庄庄”、“老白鼻(baby)”都是他日常对孩子们的昵称。
有父可爱如此,孩子该多么幸运!梁启超的子女都能有成就绝不仅仅是基因的强大,而是取决于他与子女相处的方式。
可见对孩子而言,好的关系比好的教育更重要。
梁启超与子女之间亲密的关系为其(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这是梁启超子女的写照)子女后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也正是因为得到了父亲那么多的爱,梁启超的孩子们个个坚韧。
父母所有爱的行为和语言,都会慢慢渗透进孩子的血液里,让他们变得温暖而强大。
2、做学问有态度。
(1)身体第一。
(2)求学问不是求文凭。
(3)做学问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二者相辅相成。
“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
”(4)杜绝填鸭式教学。
做学问原不必太求猛进,像装罐头样子,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便会受益。
(5)学校教育,有其局限性,但绝对重要。
“凡学校所教与所学总不外规矩方面的事,若巧则要离了学校方能发见。
规矩不过求巧的一种工具,然而终不能不以此为教,以此为学者,正以能巧之人,习熟规矩后,乃愈益其巧耳。
不能巧者,依着规矩可以无大过。
”(6)专业知识外,拓展视野。
3、逆境处世: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当子女遭遇困境,每有懈怠之心时,他总是及时开导,“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他以此为座右铭,也以此劝慰儿女,激励他们砥砺前行。
觉得“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与“天空中没有我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了。
梁启超的家风家训
梁启超的家风家训梁启超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注重家风家训的建设,将之视作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梁启超的家风家训以实践为基础,以慎重、正直、勤奋和仁爱为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家人的品德修养和责任感。
首先,梁启超提倡慎重的家风。
他认为,慎重是一种谨慎和审慎的态度,是对事物的审视和思考,是避免冲动和随意行动的重要原则。
在家庭中,梁启超鼓励家人在做决策时要三思而后行,避免轻率和冲动的行为。
其次,梁启超强调正直的家风。
他认为,正直是诚实、坦率、忠诚和廉洁的表现,是家庭成员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
在家庭中,梁启超教育家人要诚实守信,不撒谎、不偷盗、不欺骗他人,并始终保持清白和廉洁的道德操守。
此外,梁启超注重勤奋的家风。
他认为,勤奋是实现个人价值和家庭幸福的基石,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在家庭中,梁启超鼓励家人要勤奋工作、努力学习,敢于追求卓越,并将勤奋作为家庭的信条,让家庭成员养成勤奋的习惯,发挥出每个人的潜力和才能。
最后,梁启超强调仁爱的家风。
他认为,仁爱是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怀和关爱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孝顺和友爱的基础。
在家庭中,梁启超教育家人要懂得关心他人的感受,理解和宽容家庭成员的差异,培养家人之间的良好互助和合作精神。
梁启超的家风家训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
他通过慎重、正直、勤奋和仁爱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希望家人能够注重思考、遵循道德,努力工作和相互关怀,以达到家庭和谐幸福的目标。
这些家风家训不仅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也能够引导家庭成员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教育论文: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
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摘要: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身为九个孩子的父亲,梁启超将爱国主义,吃苦耐劳的精神应用于家庭教育当中,研究探讨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本文将对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梁启超家庭教育爱国主义民主梁启超在家庭教育当中,很重视教育的方式方法,指导孩子灵活的运用学习方法,让孩子的学习循循渐进、劳逸结合。
能够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注重孩子毅力和吃苦精神的培养,使孩子更具有吃苦耐劳精神。
让他们在爱国主义事业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社会上磨练自己,成为具有优秀品质的人。
主要的教育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梁启超教育子女要做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人,自己的祖国就是自己的家,只有热爱自己的家和自己的家人才能让自己和祖国发展得更好。
梁启超总给他的子女讲爱国方面的故事,根据故事中的英雄事迹进行有关教育方面的思考,传达给孩子们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梁启超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不局限于课本和历史,而是结合国家的现状对孩子进行合理的规划,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专长,他鼓励孩子出国深造,取长补短不断的提高自己。
他的九个孩子当中有七个是留学海外深造。
并且都有条件在西方国家过上优质的生活,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留在国外,学业有成之后都回到祖国,报效祖国。
这些举动都是与梁启超小时候对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离不开的。
2 吃苦耐劳的教育思想在民国时期,梁启超可谓是上层社会的人家,但是梁启超教育子女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物质生活。
当他的子女出国留学条件艰苦时,梁启超并不是给子女提供好的生活条件,而是教育他们自己在国外更需要锻炼自己,要能够吃苦耐劳,才能在异乡更好的生活下去,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教育子女在舒服的环境下就会消灭志气,在困苦和沮丧当中会消磨志气。
只有在坎坷的环境,又具备良好的心态才能提高自己的志气。
梁启超家风故事简短
梁启超家风故事简短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投身于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为我国近代民主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
梁启超家族的风气,在当时社会具有很高的影响力,而今依然具有很高的启示意义。
梁启超家风的体现在于以下几点:1.重视教育:梁启超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他提倡“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行。
他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在他的培养下,子女们纷纷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为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
2.倡导民主与自由:梁启超倡导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认为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方向。
他在家庭教育中,充分尊重子女的意愿,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表意见,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自由精神。
这种家风,使得梁家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独立、自主、敢于担当的性格特点。
3.关注社会与国家大事:梁启超始终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积极参与政治改革。
他在家庭中,常常与子女们谈论时政,引导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梁启超家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家庭教育观念在今天依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当学习梁启超家风,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具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同时,我们还要倡导民主与自由,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立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新一代。
最后,关注社会与国家大事,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理想的公民。
总之,梁启超家风是一种值得传承和学习的优秀家风,它为我们树立了家庭教育的典范。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
2.为子女成才倾尽所有: 金钱、时间、精力,均不计成本
• 梁启超宁肯别的地方节省,也绝不让孩子在教育上有所亏欠。
为子女成材,可谓用心良苦。 • 思顺作为长女,曾随父母在日本生活,当时神户没有适合华侨 子弟的学校,于是,梁启超就亲自在家教女读书,并专门请了 家教教“数理化”,还在家里建了一座实验室。 • 1912年,他一回北京,就为远在加拿大的大女儿思顺买《东坡 集》、《韩柳合集》等。为使二儿子思永在考古学上有所进益, 梁启超亲自为他联系自费参加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在山西的考古 发掘,还和瑞典考古学家斯文赫定联系,让梁思永自费参加他 的考古活的孩子最不受宠,但梁启
超非但没有忽略她,反而让思庄感觉自己在父亲心中极为特殊。
• 事实上,梁启超对所有子女都关注、欣赏,让他们感 觉自己特殊。他曾给当时身在国外将要结婚的长子梁 思成写信说:“你们若在教堂行礼,思成的名字便用 我的全名,用外国习惯叫作“思成· 梁启超”,表示你 以长子资格继承我全部的人格和名誉。” •
• 为了帮助梁思成了解西洋美术及建筑,梁启超专门筹集了五千美金, 让毕业新婚的梁思成、林徽因取道欧洲回国,兼度蜜月和考察,并写 信说: • “我替你人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极有特色, 市政亦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由是入德国,除几个古都市外,莱 茵河畔著名堡垒最好能观一二,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之美,再入意 大利,多耽搁些日子,把文艺复兴时代的美,彻底研究了解。最后便
• 长女思顺和长子思成的婚事都是梁启超“包办”的,对此
他颇为自得。所谓“包办”,即是由梁启超牵线搭桥,再
由儿女们自行决定。 • 以梁思成的婚事为例,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梁启超的挚 友,梁启超和林长民想做儿女亲家,更加亲密。但梁启超 在介绍梁思成和林徽因认识的同时,明确告诉当时才18岁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初探
四、结论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是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理 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他的思想提醒我们,家庭教育是一种社会责任,应该充 分认识到其重要性,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实际操作,帮助孩子解决实际问 题。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和教育事业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感谢观看
3、实现“为学和做人的贯通”
梁启超认为,“为学和做人的贯通”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他主张在 家庭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孩子的知识学习,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 社会责任感。他认为,只有将学习和做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子女。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家长往往只孩子的知识学习,忽略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孩子成为高分低能的人。因此,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做人处事 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注重能力培养
除了品德和知识教育外,梁启超还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他认为,能力是 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保障。他主张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能力素质,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三、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的实践 价值
1、强化家庭教育的责任感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提醒我们,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家庭内部的事情,更是 一种社会责任。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承担起培养孩子的责任, 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教育。
2、孩子的全面发展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强调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品德、知识、能力等方面。 这提醒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孩子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 人才。
3、注重家庭教育的实际操作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不仅强调理论的重要性,也注重实际操作。他主张家 长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和教育孩子,同时也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 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这提醒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 该注重实际操作,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
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述微梁启超(1873-1929),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学问家,戊戌变法的重要领导人。
其家庭教育也是很成功的,他九个子女各有自己的成就,个个“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长子梁思成,建筑学家,我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曾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清华大学建筑系,先后担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中科院学部委员。
次子思永,考古学家,我国近代考古学和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
二女儿思庄,图书馆学家。
三女儿思懿,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一直从事对外友好联络。
末子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一代人,也是当代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的带头人,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去年又新增为中科院院士。
梁启超子女们个个成才,固然有他们自己的辛勤努力,但应该说,与梁启超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一梁启超一生乐观向上,从不悲观厌世,所以他也十分注意引导子女们对生活、对知识的兴趣。
他认为,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生活于趣味”这句话虽然不能说把生活的全部内容包举无遗,但至少也算把生活根芽道出。
他自述平生对于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什么悲观、厌世这种字面,他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
他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原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了”。
①趣味的反面是干瘪,是萧索。
没有趣味的生活他称之为“石缝的生活,”挤得紧紧的没有丝毫的开拓余地;又称作“沙漠的生活”,干透了没有一毫润泽,板死了没有一毫变化;又好比一株枯树,如庚子山说的“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趣味是活动的源泉,趣味干竭,活动便随之停止,如同机器没有燃料发不出蒸汽来,任凭你多大的机器都要停摆。
梁启超自称其人生观拿两样事情作基础:一为责任心,一为兴味。
责任心强调把大担子放在肩上是很苦的,兴味是很有趣的。
二者在表面上恰恰相反,但他却能把它们很好地调和起来。
浅谈梁启超的家庭教育及对当代的启示
浅谈梁启超的家庭教育及对当代的启示摘要:作为近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梁启超除了在政治、文学和史学上影响非凡,在教育领域也占据一席之地,他的家庭教育可谓是中国家庭教育中的成功典范。
在梁启超对子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生道路指导和交流学习经验的过程中体现出四大核心理念:家庭教育的综合视野,家庭教育的民主性,家庭教育的生活性,家庭教育的互动交流。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内容和教育理念给当代家庭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梁启超;家庭教育;内容;理念梁启超是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都有精彩的论述,是“新国民”的典型代表。
《梁启超家书》一书中记录了不少梁启超对子女的教导与训诫,成为了研究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的重要文本。
在梁启超的悉心教导下,他的子女都成长为国家各领域的栋梁,这成为历史上广为流传的佳话。
家庭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早接触的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成为家庭教育领域中的成功典范,存在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对当代家庭教育的理念选择和教育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一、梁启超教育子女的内容聚焦梁门子女的成就分布于各个领域,对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影响深远。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得利于梁启超对孩子们长期的言传身教。
梁启超教育子女时,涉及到的教育内容全面而又恰当,并且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这些都成为当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借鉴内容。
在中国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梁启超,拥有着博学的知识,长远的见识,丰富的阅历。
他实施的家庭教育与同时代很多家庭相比都具有显著的科学性和进步性。
就内容上来说,梁启超首先强调的是爱国主义,并将其作为教育子女的根本性内容,成为孩子们一路求学的目标及未来工作选择的重要的精神陶冶。
在子女的学习方法上,言传身教,自我心得倾囊相授;在子女面对人生方向选择之际,给予建议,但始终不会剥夺子女的决定权。
他将“爱国者”、“学者”和“父亲”的角色相互融合,其高度融合在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中高度地呈现了出来。
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
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一)"尽兴、理智、随缘"的家庭教育理念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学者,同时,他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救国"的积极倡导者,"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他的教育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儿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他也是成功的家庭教育者,他儿女九个,一家出了仨院士,九个儿女在各自领域上成就显著,他在家庭教育上的观念与做法,值得我们去分享。
他认为,子女是独立的自我,个性、才情自有其特色,不可能是父母的再现,包办代替不可能行通。
最重要的应该是为他们提供发挥自我、展示才华的客观条件,并尽最大的能力为孩子争取学习的客观条件。
同样,给予孩子科学的人生理念也非常重要,梁启超给予子女的理念涉及做人、心性修养、如何面对社会和面对自己等许多方面,可总结为:尽兴、理智、随缘。
一是尽兴,梁启超引导孩子把兴趣作为幸福的源泉,成功的基石。
他多次宣称自己是个"趣味主义者".他说,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面感觉趣味,就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
同时,他主张的趣味教育要适度,"教育儿童纯用趣味引诱,则不能扩张其可能性",这样才能够避免过于趣味而趋向浅薄,既能够使孩子们掌握知识,同时又能使孩子们快乐的学习,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梁启超还特别强调支持兴趣持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希望,希望是成功的阶梯。
梁启超一再告诫子女们要对生活充满希望,万万不可悲观,总是告诉子女们,只要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了,就应该心满意足了。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梁启超认为,人的能力各异,只要尽情发挥出来了,就应该快活与满足。
二是理智,就是用理性约束感性。
梁启超的情感极其丰富,他的家书处处洋溢着炽热的情感,但也同时渗透着理智,他教育子女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头脑清醒,用自己的智慧去理性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要向优秀的人学习,"多认识一些朋友,性质格外活泼些,甚好,但择交是最要紧的事,宜慎重留意".三是随缘,人生总是要经历不可回避的挫折和失败,能从容面对,那才是最重要的。
梁启超家书关于教育的读后感
他还很注重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不是光让孩子死读书本,而是鼓励他们去游历、去交友、去接触不同的人和事。这就好比是把小鹰从窝里赶出去,让它们自己去广阔天地里练飞。孩子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明白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才能增长见识,学会与人相处的智慧。现在很多孩子就是被保护得太好了,像温室里的花朵,一到外面的世界就不知所措。
再说说他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尊重。梁启超家的孩子各有各的兴趣,他可不像有些家长,硬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他就像是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孩子对哪块领域有兴趣,他就陪着孩子在那个领域里探索,给孩子加油鼓劲。这让我想到现在有些家长,孩子喜欢画画,家长非觉得弹钢琴高雅,硬逼着孩子放弃画笔去弹钢琴,结果孩子痛苦,家长也生气。梁启超就聪明得多,他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顺着孩子的兴趣走,孩子学习起来带劲,也更容易做出成绩。
梁启超家书关于教育的读后感
梁启超,那可是近代史上的大人物啊,但在家书里,他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操心老爸,满脑子都是怎么把自家孩子教育好。这让我一下子就觉得,不管你多有名多厉害,在孩子面前,就是个盼着他们好的家长。
从这些家书里能看出,梁启超的教育那是全方位的,不只是盯着成绩和功名。他特别注重品德的培养,就像种树先扎根,根正了,树才能茁壮成长。他告诉孩子们要做个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的人。这一点我觉得特棒,现在很多时候,大家都把分数看得太重,好像分数高就是教育的全部胜利。其实品德才是做人的根本,要是培养出个成绩好但品德不行的孩子,那才是教育的大失败呢。
【心得体会】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
三一文库()/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一)"尽兴、理智、随缘"的家庭教育理念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学者,同时,他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救国"的积极倡导者,"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他的教育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儿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他也是成功的家庭教育者,他儿女九个,一家出了仨院士,九个儿女在各自领域上成就显著,他在家庭教育上的观念与做法,值得我们去分享。
他认为,子女是独立的自我,个性、才情自有其特色,不可能是父母的再现,包办代替不可能行通。
最重要的应该是为他们提供发挥自我、展示才华的客观条件,并尽最大的能力为孩子争取学习的客观条件。
同样,给予孩子科学的人生理念也非常重要,梁启超给予子女的理念涉及做人、心性修养、如何面对社会和面对自己等许多方面,可总结为:尽兴、理智、随缘。
一是尽兴,梁启超引导孩子把兴趣作为幸福的源泉,成功的基石。
他多次宣称自己是个"趣味主义者".他说,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面感觉趣味,就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
同时,他主张的趣味教育要适度,"教育儿童纯用趣味引诱,则不能扩张其可能性",这样才能够避免过于趣味而趋向浅薄,既能够使孩子们掌握知识,同时又能使孩子们快乐的学习,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梁启超还特别强调支持兴趣持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希望,希望是成功的阶梯。
梁启超一再告诫子女们要对生活充满希望,万万不可悲观,总是告诉子女们,只要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了,就应该心满意足了。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梁启超认为,人的能力各异,只要尽情发挥出来了,就应该快活与满足。
二是理智,就是用理性约束感性。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梁启超(1873年-1929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以其睿智的思想、深厚的学问和出色的教育成就而闻名于世。
然而,除了他在学术领域的卓越贡献之外,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梁启超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方法和理念。
本文将探讨梁启超在家庭教育中的观点和实践,以及对我们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梁启超认为,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节,父母应扮演起关键的角色。
他主张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素养,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在德育方面,梁启超强调培养孩子的品德和道德观念,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并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梁启超坚信,优良的家庭教育可以塑造孩子积极向上的品格,帮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在智育方面,梁启超主张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他强调教育要充分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批判思维能力。
梁启超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各种学习机会,促进孩子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他主张以兴趣为导向,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到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体育方面,梁启超看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
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是孩子发展的基础,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梁启超建议家长和孩子一同参与体育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美育方面,梁启超强调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他主张家庭应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资源和经验,鼓励孩子参与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活动。
梁启超认为,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加细腻和富有想象力。
梁启超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方法和理念对现代家庭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全面素养,发展他们的多元才能。
其次,家长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通过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
此外,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与动力。
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要注重孩子的情感培养,为他们提供充满温暖和关爱的成长环境。
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
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一、本文概述《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在家庭教育领域的独特思想和实践。
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家庭教育观念深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本文通过分析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旨在揭示其对中国近代家庭教育发展的贡献,以及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启示意义。
文章将首先概述梁启超的家庭教育背景及其家庭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其对家庭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独到见解。
文章还将探讨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在中国近代家庭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其对当今家庭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的深入研究,本文期望能够为当代家庭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推动家庭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梁启超,作为晚清至民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家庭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深受其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及中西文化交融的影响。
在梁启超的一生中,他始终关注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
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家庭教育环境。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其父梁启超之父梁维清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学者,他注重家庭教育,尤其强调道德修养和学问积累。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梁启超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为他日后形成自己的家庭教育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梁启超的成长和学识的积累,他开始接触到更多的西方文化和教育思想。
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深受西方民主主义和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些思想逐渐与他原有的儒家家庭教育观念相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家庭教育思想。
他强调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他们追求真理和自由,同时也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在其教育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
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一)"尽兴、理智、随缘"的家庭教育理念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学者,同时,他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救国"的积极倡导者,"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他的教育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儿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他也是成功的家庭教育者,他儿女九个,一家出了仨院士,九个儿女在各自领域上成就显著,他在家庭教育上的观念与做法,值得我们去分享。
他认为,子女是独立的自我,个性、才情自有其特色,不可能是父母的再现,包办代替不可能行通。
最重要的应该是为他们提供发挥自我、展示才华的客观条件,并尽最大的能力为孩子争取学习的客观条件。
同样,给予孩子科学的人生理念也非常重要,梁启超给予子女的理念涉及做人、心性修养、如何面对社会和面对自己等许多方面,可总结为:尽兴、理智、随缘。
一是尽兴,梁启超引导孩子把兴趣作为幸福的源泉,成功的基石。
他多次宣称自己是个"趣味主义者".他说,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面感觉趣味,就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
同时,他主张的趣味教育要适度,"教育儿童纯用趣味引诱,则不能扩张其可能性",这样才能够避免过于趣味而趋向浅薄,既能够使孩子们掌握知识,同时又能使孩子们快乐的学习,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梁启超还特别强调支持兴趣持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希望,希望是成功的阶梯。
梁启超一再告诫子女们要对生活充满希望,万万不可悲观,总是告诉子女们,只要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了,就应该心满意足了。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梁启超认为,人的能力各异,只要尽情发挥出来了,就应该快活与满足。
二是理智,就是用理性约束感性。
梁启超的情感极其丰富,他的家书处处洋溢着炽热的情感,但也同时渗透着理智,他教育子女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头脑清醒,用自己的智慧去理性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要向优秀的人学习,"多认识一些朋友,性质格外活泼些,甚好,但择交是最要紧的事,宜慎重留意".三是随缘,人生总是要经历不可回避的挫折和失败,能从容面对,那才是最重要的。
梁启超的育儿理念
梁启超的育儿理念
梁启超的育儿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品格培养:梁启超认为,培养孩子的品格比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
他强调做人要有“孩子气”,即童心和童趣,但同时也要避免任性、耍小孩子脾气。
他鼓励孩子尽职尽责,做一个在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事的第一等人物。
2. 建立亲密关系:梁启超与孩子们的关系非常亲密,他经常用爱称与孩子们交流,如“宝贝思顺”、“小庄庄”等。
他强调父母要抛开架子,与子女成为朋友,适当地表达自己的爱。
这种亲密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情感表达。
3. 关注基础而非成绩:梁启超关注孩子的基础是否牢固,而不是过分追求成绩和分数。
他认为求学问不是求文凭,要重视墙基的筑造,即培养孩子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
4. 保持乐观的心态:梁启超认为,教给孩子树立通达、强健的人生观,比教育他们学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
这种通达、强健的人生观能让孩子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5. 循序渐进地学习:梁启超鼓励孩子在学习上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他告诫子女“学习不必太求猛进”,以免产生厌学情绪。
总的来说,梁启超的育儿理念注重亲子的亲密关系、关注孩子的品格和基础、强调乐观的心态和学习的循序渐进。
这些理念有助于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人”梁启超是这样爱孩子的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人”梁启超是这样爱孩子的一个家庭,没有父亲的参与,母亲一个人能不能把孩子养大?答案是肯定的。
但男人和女人之间还是有很多差异的,母亲一个人不可能既兼任父亲又兼任母亲的教育角色。
没有父亲参与的家庭教育,无论母亲多么强大,教育出来的孩子,还是缺了些什么。
如果一个家庭里,父亲既有高度,又顾家,还会教育孩子,这不但是这个家庭的幸运,更是孩子们的幸运。
近代史上,就有这么一位父亲,堪称父亲们的典范。
他不但自己很牛,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个个很牛。
他也再一次完美的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好的教育,还是得拼爹。
他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最早被我们熟知的,就是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学术大家。
这些头衔,都极有分量,但在这些之外,恐怕世界还欠他一个“教育家”的桂冠。
正是在他的颇具特色的梁氏教育下,整个梁氏大家族才能人才辈出、满门才俊。
梁启超一生育有五子四女,共计九个孩子。
做事,有用更要有趣梁启超的孩子们,都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而是各自选择了不同的专业,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
因为喜欢,他们在各自的行业中也更能做出成绩,而不是专门为学而学。
这一点,跟他们的父亲梁启超也有莫大的关系。
梁启超认为,在对社会有用的基础上,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兴趣非常重要。
他一方面给孩子建议,另一方面尊重孩子的真实想法,他说“人生没乐趣,要来何用。
”他曾建议二女儿梁思庄学生物学,因为这个专业国内奇缺,以后肯定有前途,但女儿表示不喜欢。
他就给女儿写信:“凡学问最好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离开我很久,你的思想发展方向我不知道……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
”他的大儿子梁思成学建筑学,他怕儿子学太久,弄得人本身也变得无趣,就去信告诉他分点儿时间学些文学或者人文学科,他怕他所学太专,生活也单调。
便在信中说:“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之萎葸。
”提醒儿子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就有苦恼,这是堕落的根源。
梁启超家风家训10条
梁启超家风家训10条梁启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注重家庭教育,铭刻于心的家风家训被世人传颂,以下是梁启超家风家训的十条:一、敬父母,重亲情。
梁启超从小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深悟孝道之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懂得孝敬父母,才能有真正的人格和道德。
因此,在家庭中,他始终以慈孝待人,养成了忠诚、诚信、感恩等美德品质。
二、立志向,刻苦读书。
梁启超自小立志成才,在读书方面永不停歇,坚持不懈地追求精神上的进步。
他开创了“白话文文化运动”,为中国现代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
三、宽容心,厚道待人。
梁启超深知口舌之争无益于人,因此对于与他有过节的人,他总是能忍让宽容,不会轻易发怒。
同时,他也积极引导身边的人,帮助他们从错误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四、创新思,锐意改革。
梁启超拥有一颗创新的心,他不断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
他为中国引入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技术,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
五、勤俭节,珍惜资源。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中,勤俭节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以身作则,从不浪费、从不奢侈,在节约用水、用电等方面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使得节约和环保成为了中国传统美德的一部分。
六、自强不息,勇攀高峰。
梁启超注重自我修养和个人成长,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知识储备。
他自觉地追求精神内涵的丰富和人格魅力的升华,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树立了精神楷模。
七、厚爱民,执着为民造福。
梁启超深知他的职责和使命,他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不断投入到为民谋福利的事业中。
他倡导以人为本,推崇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价值观,为中国的政治改革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八、弘扬华,崇尚文明。
梁启超在日益开阔的国际视野下,充分发掘和挖掘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优秀艺术,弘扬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无穷。
他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髓,必须把其传承下去。
九、恪尽职,勉励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观
作者:李占芾
来源:《教育》2014年第20期
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评选揭晓,81人当选,其中人文组的28人中,有兄弟两人梁思成、梁思永同列榜上。
45年后的199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中,他们的一位弟弟梁思礼又名列其中,当选院士。
一门三院士,极尽荣耀,这在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之于世界,也是屈指可数。
对不熟悉科学史的人来说,三人也许多少有点陌生,但他们的父亲却是谁也都知道的,这便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梁任公。
给孩子的400余封家书
梁启超育有子女十四,成人者九,除此三子(二子梁思成、三子梁思永、八子梁思礼)因列名院士而暴得大名外,其余六子也各有成就,在各自的领域内成就非凡。
梁家满门俊秀,自然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梁启超曾在给儿女们的信里这样说:“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
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谁都知道,从戊戌变法到后来办报写文章,再到出任民国司法总长,以至后来领导护国运动、讲学清华,梁启超都马不停蹄,即便是后来退隐政坛,也被各个大学请去讲座,公务繁忙,自不必说。
我们不禁要问,梁启超哪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还是9个孩子,更重要的是,这9个子女个个成才。
不能否认,9个孩子的成才与家庭环境有莫大关系,但父亲的耳提面命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读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新出的《宝贝,你们好吗?——梁启超爱的教育,给孩子们的400余封家书》,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父亲的谆谆教导涉及孩子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这些家书前后持续15年,少则每年几封,多则几十封,有的只有寥寥十几字,仅为报平安或交代家事,有的则长达几千字,或纵论时事,或畅谈家事,又或与子女谈心聊天。
家书的写作时间有的是深夜两三点钟,有的则是清晨起床后,只要稍有时间,梁启超总会跟孩子们“唠叨”上几句。
无一例外地,每一封信里,都透露着父亲浓浓的爱意,其情之真、其爱之切,几十年后读来,尤能被其强大的磁力一击命中,并被深深吸引。
严师与慈父
在孩子们的学问上,梁启超既是严格的导师,又是慈爱的父亲。
有一段时间,思成对自己所学甚感困惑,怀疑美国的死板仿古教学方法会使自己变成纯粹的画匠,梁启超知道后,寫信劝慰道:“你觉得自己天才不能副你的理想,又觉得这几年专做呆板工夫,生怕会变成画匠。
你有这种感觉,便是你的学问在这时期内将发生进步的特征,我听见倒喜欢极了。
孟子说:
‘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凡学校所教与所学总不外规矩方面的事,若巧则要离了学校方能发见。
规矩不过求巧的一种工具,然而终不能不以此为教,以此为学者,正以能巧之人,习熟规矩后,乃愈益其巧耳。
(不能巧者,依着规矩可以无大过。
)”“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燉’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在慢火燉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怎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懦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那里是那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
作为父亲,梁启超虽然希望孩子们个个成才,却又不希望看到孩子们因忙于学习而致使身体有损,在给长女思顺的信里,梁启超一再告诫最宝贝的女儿,“功课迫则不妨减少,多停数日亦无伤。
要之,吾儿万不可病,汝再病则吾之焦灼不可状矣。
”多年后,对远在美国的思成,梁启超也多次提请他注意身体,“你们现在就要有这种彻底觉悟,把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十二分注意锻炼、修养,预备着将来广受孟子所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者,我对于思成身子常常放心不下,就是为此。
”只有真正疼爱孩子的父亲,才会在孩子的健康与学习之间,毫不迟疑的选择前者,哪怕是孩子们舍弃学习也在所不惜,这才是真正的父爱、大爱。
梁思成后来曾说,父亲的治学方法对他和思永的影响特别大。
回忆父亲,梁思礼也说,“父亲伟大的人格、博大坦诚的心胸、趣味主义和乐观精神,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他一生写给他的孩子们的信有几百封。
这是我们兄弟姐妹的一笔巨大财富,也是社会的一笔巨大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