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蕨植物化石

合集下载

第九章生物类群3_506007893

第九章生物类群3_506007893

六、 植物界
苔藓植物 Phylum Hepaticophyta (苔门) Phylum Bryophyta (藓门) Phylum Anthocerotophyta (角苔门)
蕨类植物 Phylum Pterophyta ( 羽叶植物门) Phylum Lycophyta (石松门) Phylum Arthrophyta (楔叶门) Phylum Psilophyta (松叶蕨门)
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
种子植物的特征:
形成种子,依靠种子实现繁殖。种子的作用: 保护并且帮助植物胚的传播 抵抗干旱,传播能力增强了。 休眠阶段,可以使胚保持存活。
两种配子体——雌配子体和雄配子体, 受精作用脱离水。 花粉粒通过风或者传粉者运输到雌配子体的卵中。
裸子植物 (Gymnosperm): 主要特征: 1、孢子体特别发达,占绝对优势,配子体已显著退化,寄生
供了充分的养分。 5. 胚的形成和保护
科达目
苏铁类 前裸子植物

本内苏铁类


种子蕨




孢子体较发达,细长呈长针状,或角状, 无蒴柄,借基足埋于叶状体内。
多数角苔的孢子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维管植物 Vascular Plants
主要特征: 1、有维管系统(组织),孢子体具有根、茎、叶的分化; 2、有明显的世代交替,但孢子体发达,配子体很小,寿命也很短。
(与苔藓不同)
分类: 1. 无种子维管植物——蕨类植物 Pteridophyta: 2. 种子植物 Spermatophyta:
买麻藤门(Gnetophyta )
具异形孢子的维管种子植物。
精子不可动,通过花粉管到达卵子处。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
但是近来发现于西伯利亚寒武纪的阿登木 (Aldanophyton antiguissimum Krysht.),以及发现 于澳大利亚志留纪的刺石松(Barngwanathia longifolia lang et Cookson)等化石植物,因其形态特征和地质年代的 古老性,认为蕨类植物并不完全是起源于裸蕨植物,而是起源 于比它们更原始的类型或是共同的祖先,但是由于化石保存条 件的限制,现在的认识还是很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研究。
薄囊蕨纲通常分为3个目,即水龙骨目 (Polypodiales)或称真蕨目(Filicales, Eufilicales)、苹目(Marsileales)和槐 叶萃目(Salviniales)。
水龙骨目或称真蕨目
本目植物 绝大多数为陆 生或附生种类。 孢子囊聚生成 各式孢子囊群。 孢子同型。为 蕨类植物门中 最大的1目。
②宽叶水韭,产于云南、日本及朝鲜; ③台湾水韭,台湾所特有。它们均生于沼泽、沟塘淤泥中,由于人为的 环境破坏,已列为国家第三类保护植物。
4、楔叶亚门(木贼亚门)
茎具明显的节和节间。节间中空,由管状中柱转化为具节中柱。小型叶, 鳞片状,轮生。孢子叶盾状特称为孢囊柄,下生多个孢子囊,在枝顶聚生成 形似毛笔头孢子叶球(穗)。孢子同型,具弹丝。现仅存: 木贼目 (Equisetales)木贼科(Equisetaceae)的2个属,即:问荆属 (Equisetum)和 木贼属(Hippochaete),共约30种,中国有9种,其代 表种分别为问荆和木贼,前者有营养茎和生殖茎之分,后者则无。上述两种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多生于田边、溪沟边、路边和林缘等阴湿地方。
中国民间用某些种的全草作药用,能祛风湿,舒筋活络。
3、水韭亚门
水韭过去作为一个目放在鳞叶门内,和石松目、卷柏目并列;近代则为石 松亚门下的一个目。1978年秦仁昌发表中国蕨类植物系统时成立水韭亚门。

2020年春季学期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下册《云南的自然环境》教案教学设计

2020年春季学期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下册《云南的自然环境》教案教学设计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下册云南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学校: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2020年3月1日五年级下册《云南的自然环境》教学计划五年级下册《云南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从海底升起的高原【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云岭大地在远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2.观察某地的动植物化石,根据他们推断这一地区在远古时期的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云岭大地是从海底升起的高原。

【教学过程】一、想一想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一成语吗?你能想象今天的云岭大地在远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二、讲授新课1.默读课文,说一说本文讲述了哪些地方?2.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发现地——帽天山(1)帽天山位于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帽天山?(2)教师:1984年7月以来,我国科学家先后在这里发掘了许多多细胞海生生物化石,人们把它们称做“澄江古生物化石群”。

(3)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形成于什么时候?(4)澄江古生物群门类非常丰富,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哪些?(5)根据它们的化石可推断,澄江一带在远古时期曾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它们的化石可推断,澄江一带在远古时期曾是浅海地区,海水富含矿物质,且这里气候温暖,非常适合各类海洋生物生存、繁衍。

2.昆明市晋宁县梅树村化石(1)小壳化石发现于什么地方?(2)小壳化石形成于什么时候?(3)科学家根据小壳化石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5、4亿年前,云南中、东部地区是什么样子?科学家根据小壳化石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5、4亿年前,云南中、东部地区是一个三面环岛的海盆,海水最深不超过20米,海底的火山活动十分频繁,海水中含有大量由火山灰带来的营养物质——磷、钙等。

梅树村周围海水清澈,波光粼粼,水底漫游着许许多多个体不大、身体表面长有钙质骨刺或骨片的生物。

这些小生灵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在理想的栖息地中生活、繁衍。

它们死亡后留下尸体、骨骼碎片,最后演化成为化石。

3.裸蕨植物群化石(1)裸蕨植物群化石发现于什么地方?(2)裸蕨植物群化石距今多少年就已形成?(3)根据这些化石所在的地层,科学家推断,约四亿年前,曲靖市是什么样子?根据这些化石所在的地层,科学家推断,约四亿年前,曲靖市附近气候炎热,海生蕨类、藻类植物繁盛。

蕨类植物-2012

蕨类植物-2012

大孢子
配子体:形态和营养
形态:配子体(原叶体 Prothallus):由孢子 直接萌发产生,n 小,生活时期短,无根、茎、叶分化,具单 细胞假根 楔叶类配子体为垫状;具许多直立的叶状条 片;真蕨类配子体大多为心形的叶状体。 营养:(1)不含叶绿素,埋生土中,与真菌 共生,靠真菌获取营养;(2)绿色,光合 自养,可独立生活
楔叶亚门代表种类
• • • • • 孢子体茎具明显的节和节间,节间中空 小型叶,鳞片状,轮生 具节中柱 形成孢子叶球;孢子具弹丝 1科29种,中国产9种
犬 问 荆
(Equisetum palustre)
犬问荆营养枝及生殖枝
犬问荆孢子叶球局部
孢子叶切面观
孢 子 绿 色
成 熟 孢 子 叶 底 面 及 顶 面
裸子植物
单子叶植物
维管束演化关系
孢子囊和孢子
• 孢子囊:蕨类植物孢子体上产生孢子的多
细胞无性生殖器官 • 厚孢子囊:由一群原始细胞发育产生,囊 壁为多层细胞 • 薄孢子囊:由1个原始细胞发育产生,囊壁 仅为1层细胞
松叶蕨类为2或3个孢子囊聚合成聚囊,生孢子 体2叉状小叶叶腋中的短侧枝的顶端
石松和卷柏孢子囊单生孢子叶叶腋,且许多孢子 叶密集枝端形成孢子叶球或孢子叶穗

孢 子 囊

生茎 小型叶,具1条 小型叶,具1小型叶,细长 小型叶,鳞片 大型叶,各种 叶脉或无 条形,具叶舌 状,轮生,彼此脉序,单叶或 条叶脉 联合,1叶脉 复叶 厚孢子囊,2或 厚孢子囊,单生 生孢叶基部 厚孢子囊5-10 薄孢子囊集 3个形成聚囊 孢叶基部,孢叶 特殊的凹穴 生孢囊柄六角 成囊群生孢 集成孢子叶球 中,厚孢子囊 形盘状体下面 叶背或背缘, 多具囊群盖

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裸子植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植物体的次生生长由微弱到强;茎干由不分枝到多分枝;孢子叶由散生到聚生成各式孢子叶球;大孢子叶逐渐特化;雄配子体由吸器发展为花粉管;雄配子由游动的、多纤毛精子,发展到无纤毛的精核;颈卵器由退化、简化发展到没有等等。

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化都是和系统演化密切相关。

尤其是生殖器官的演化,使裸子植物有可能更完善地适应陆生生活条件,而达到较高的系统发育水平。

在二叠纪的早期,亚洲、欧洲和北美部分地区开始出现酷热、干旱的气候环境,许多在石炭纪繁盛一时的造煤植物,因不能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而趋于衰落和绝灭。

而一群以种子繁殖的高等植物,即裸子植物,因适应当时自然环境的变化却得到了发展而繁荣兴旺,成为当时地球上植被的主角。

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是地球上蕨类植物、种子蕨和苛得狄植物(Cordaitinae)繁荣昌盛时期。

随着岁月的流逝,自石炭纪的中、晚期起,地球上由于气候和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丛林中的面貌,即植被也在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了4个不同的植物群: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部地区的称为欧美植物群;发育在亚洲东部的就称为华夏植物群[大羽蕨(Gigantopteris)]。

欧美植物群和华夏植物群生长于气候湿热的条件,植被与今日的雨林、季雨林相似。

在亚洲北部季节明显、湿度高而温度较低的生境,分布着安加拉植物群(或称通古斯植物群、库兹涅茨克植物群)和在南半球各大洲和北半球南亚地区季节明显,湿度和温度变化显著的环境,分布着冈瓦纳植物群[舌蕨(Glossopteris)]。

在石炭纪和二叠纪之交,地球上自然环境开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华夏植物群和欧美植物群分布的地区先后出现了季节性的干旱,并逐渐增加着强度和幅度,严重地威胁着生长在湿润环境中的各种植物。

与此同时,大规模的地壳运动,使陆地上升,面积和相对高度迅速增加,大片的沼泽干涸或消失。

又随着海水的退却,滨海湿润而均匀的海洋性气候,也被严酷而多变的大陆性气候所代替,这些自然因素的变化,对于植物界的影响,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简史—植物的演化及与环境的关系

简史—植物的演化及与环境的关系

简史—植物的演化及与环境的关系摘要:对于自然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与进化,达尔文曾经精辟地将其规律概括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人类没有出现或者没有能力过多介入自然界的时候,植物就已经在不停地湮灭或者生长繁衍了,植物的进化历程是在不打破自然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

万世沧桑,大约四亿年前,植物在这片贫瘠的大陆诞生了在那个遥远的、人类尚未出现的久远年代里,植物这个地球上最为庞大而神奇的生物种族究竟走过了一个怎样的进化历程。

自然界中一切物种的进化都源于生命体,而生命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准备好所有条件,生命就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植物的诞生与进化亦是如此。

植物的生命从海洋起始,经历了简单的藻类绿体阶段、陆地苔藓阶段、蕨类繁茂阶段、获得繁衍种子的裸子植物阶段,最后进化到了万千纷繁、千姿百态的被子时代。

从植物进化的观点出发,目前的被子植物繁荣时代是植物进化史上的最高期,现在已知的植物在地球上已约50万余种。

这些众多的植被遍布于世界各个角落,覆盖着地球绝大部分的陆地表面以及江河湖海。

——《植物的进化历程》中国出版集团关键词:生长繁衍进化藻类蕨类裸子被子〈一〉植物进化的四个阶段人们研究了过去居住在地球上那些动物和植物残余的化石,证明了生物一直在演变,在进化。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和现在的生物完全不一样,年代越是离现在久远,那个时代的生物就越低级,越简单。

恩格斯提出了关于生命起源的科学概念,他肯定了生命界和非生命界的统一性,他把生命看成是发展的产物。

他给生命下了一个光辉的定义,他断定了蛋白质是物质的生命携带者。

一九五二年,米勒通过了科学实验证实了由原始大气演变为生命物质的过程,给唯心主义以致命一击。

生命起源的科学规律也越来越为更多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了。

大约30亿年前,地球上已出现了植物.最初的植物,结构极为简单,种类也很贫乏,并且都生活在水域中;经过数亿年的漫长岁月,有些植物从水中转移到陆地上生活.陆地上的环境条件不同于水中,生活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变化很大比如说,植物在水中生活时,用身体的整个表面吸收养料,而在陆地上就需要专门的器官,一方面从土壤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另一方面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氧气。

植物进化的多样性

植物进化的多样性

生种子和花粉管,受精完全摆脱了水
的限制,使它更能适应陆生环境和繁
衍后代,因此,在中生代迅速发展并
取代蕨类植物在陆地上占优势,成为
进化史的一个里程整理碑课件 。
23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整理课件
24
六、被子植物——当今最繁盛的植物
被子植物最主要的特征,是种子或胚珠被在果皮或心皮中。 果皮在成熟前,对种子起保护作用,种子成熟后,则以各种 方式散布种子,或继续保护种子。它们的孢子体,占绝对优 势,而又高度分化。木质部中有了导管和纤维;韧皮部中有 了筛管和伴胞。相反的它们的雄雌配子体,则进一步分别简 化为成熟的花粉粒和成熟的胚囊。这是对陆生生活的高度适 应,是进化的表现。同时双受精作用和3N胚乳的出现,为被 子植物所特有,就更有利于其种族的繁衍。
Amanita rubrovolvata
Am整an理ita 课scu件lpta
Amanita subjunquillea var.
alba (剧毒)
Amanita subjunquillea var.
alba(剧毒)42
Amanita clarisquamosa
Amanita exitialis (剧毒)
⑥种子:从无(仅具孢子)到具有裸露种子,再到有子房包被种子形成 果实;
⑦生活环境:从水生到陆生;从仅能狭幅适应环境到广幅适应环境。
整理课件
8
植物的世代交替
有丝分裂 孢子
减数分裂
配子体
有丝分裂 配子
单倍体世代 双倍体世代
受精作用
孢子体
合子 有丝分裂
整理课件
9
植物的个体发育与生活史
个体发育(ontogeny)是指任一植物个体,从其生命活动的 某一阶段开始(如孢子、种子或合子等),经过一系列的生 长、发育、分化、成熟(包括形态上、生理上和生殖等), 直到重又出现开始阶段的全过程。个体发育的全过程也 称生活周期(life cycle)或生活史(life history)。

认识地球 题库

认识地球 题库

1“海底扩张”理论得到承认,最关键的因素是A 对海底地磁条带的解释51959年的《尼罗河水协定》是哪两个国家签订的?D 埃及与苏丹6硝石这种自然资源,普遍被人类利用是在哪个时期?A 文艺复兴时期10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质量较小的恒星死亡时,形成光度很弱的白矮星B 黑洞即宇宙间存在的黑色的巨洞C 超新星爆发后,恒星核心以外的物质被高速抛出,形成星云,并能再次聚合为恒星或行星D 大质量恒星死亡时会发生超新星爆发,产生极大的亮度11下列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会造成印尼地区的干旱B 发生在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上C 每隔几年发生一次D 正常年份洋流由西向东,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出现逆转12全球变化的时间尺度可分为几种?D 514人们利用质谱仪发现了铀、铅的同位素,质谱仪的发明者是A 阿斯顿17“拉伊托里的足迹”将东非的古人类活动推至B 370万年前19关于生物学演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可分为细胞演化和系统演化两个阶段B 细胞演化阶段持续时间比系统演化阶段要长C 细胞演化阶段持续了约7亿年D 开始于原始生命出现后21下列有关岩石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岩石圈中物质密度处处一样B 岩石圈强度大、硬度高,深度达100公里C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D 均衡补偿面以上为岩石圈,以下为软流圈22地球表面距离地心最远的地方是A 珠穆朗玛峰B 钦博拉索山C 洛子峰D 希夏邦马23最早建立地震波速度与物质密度、压力、温度和化学组成之间关系的人是C 伯奇24 地球内核旋转一周大约需要多少时间?B 400年25最早通过物理方法算出地球的密度为4.5g/cm3的科学家是A 尼尔·马斯基林26圣多里尼火山位于B 西拉岛27摩西出埃及记中关于海水变化的描述,应是下列哪种地质现象的直接结果?D 海啸28“牛眼模式”下,溶解物蒸发析出的先后顺序是D 碳酸盐、石膏、石盐31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不同的放射性元素有不同的半衰期B 随着衰变的继续,半衰期越来越长,最终趋于无限C 化学反应会改变元素的半衰期D 衰变过程中,每个半衰期内,元素衰变的质量都不一样32大气污染的危害有A 形成酸雨B 温室效应C 形成厄尔尼诺现象D 加大臭氧层空洞3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循环主要是物理过程,也包含有化学过程B 水循环中,降落到地面的水分全部成为地表径流C 水循环中,重力起着主要的作用D 水循环可以不断调整地球上各个地区的气候34下列哪些属于大气污染物?A 尘埃 B O3 C CO2 D CH435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同时流经的国家有?A 伊朗B 伊拉克C 土耳其D叙利亚36石油一般集中在哪些古地质环境中?A 陆地边缘上的陆坡B 古裂谷C 大型稳定地块D 山前褶皱带37湖底沉积的淤泥称为纹泥,关于纹泥,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 纹泥是层状分布的B 纹泥能反映当时的水深C 纹泥能反映当时的雨量D 纹泥颜色越深,含氧量越高38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目前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其中的争论和谈判主要是关于A 如何正确看待自然灾害B 全球生态系统的连锁影响C 全球气候变化原因D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B 冰的密度比水小C 宇宙中氦元素的丰度最大D 化学元素能够人工合成40下面关于雪球地球的描述,正确的是A 雪球地球结束后,地表温度趋于正常B 雪球地球结束后,生物种类缓慢增加C 雪球地球结束后,生物种类迅速增加D 雪球地球结束后,地表变得非常炎热41下列有关《物种起源》的表述,正确的是A 作者为达尔文B 出版于1859年C 解开恐龙灭绝之谜D 提出进化论42埃迪卡拉动物群的动物所属的3个门为A 腔肠动物门B 环节动物门C 节肢动物门43关于中华龙鸟的描述,正确的是A 对研究恐龙灭绝意义重大B 实际上是一种小型肉食恐龙C 对研究鸟类起源意义重大D 是近100多年来恐龙化石研究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44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 陨石的年龄与地球一样老,成分和太阳一样原始B 分异的陨石有玄武质无球粒陨石和铁陨石两种C 落在地球上的陨石,80%都是铁陨石D 球粒陨石是一类未分异的陨石,其中铁与硅酸盐的比值接近于地核、地幔中的铁与硅酸盐的比值45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 地震仪是记录地震波的仪器B 确定地球内部结构的工作真正开始于对各类地震波的研究C 地震发生后,横波(S波)最先到达震中D 横波(S波)的传播方向与地壳振动方向是一致的46下列哪些特性符合构成地幔的岩石属性A 地震波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为8.1公里/秒B 密度为3.2 g/cm3C 经过熔融可形成玄武质岩浆D 具有高压下可压缩的物理性质47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 用压缩铁来验证地核的成分,是地球物理的一项重大发现B 温压实验说明地幔是一种富硅的介质,而地核是富铁的介质C 最早利用高压物理实验研究地震波的人是伯奇D 进一步研究表明,地核是由铁镍合金组成的48赫斯的海底扩张假说建立在下列哪些测量结果之上?A 海底火山及深海沉积B 海底热量C 地震分布D 海底地形49海底热流的能量来自于A 海洋底部温暖的海水B 海底火山喷发C 海水吸收的太阳辐射热D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50通过复原拟合后的“泛大陆”是由以下哪些大陆构成?A 盘古大陆B 劳亚古陆C 冈瓦纳古陆D 西伯利亚古陆51请将下列四项描述按时间先后排序1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大定律”2 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3 埃德温·哈勃发现“星系红移现象”4 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52根据陨石的“冷凝模式”,请将下列化合物按照其冷凝的温度由高到低排列1 铝、钙、钛的氧化物2 铁镍合金3 铁氧化物4 冰53将下列生物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1 笔石2 有颔鱼3 鱼石螈4 库克逊蕨54下列事件的先后排序1 最古老的大陆岩石出现2 液态水出现3 大气中渐渐聚积氧气4 有核细胞开始发育55请将下列四个事件按照发生时间先后排列1 亚里士多德通过月食时地球在月球表面的弧形阴影判断地球为球体2 厄拉多塞用简单的几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3 一行完成了世界上首次子午线测量4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个球体56将下列四个理论按照提出的时间先后排序1 大陆漂移理论2海底扩张假说3 海底磁异常4 板块构造理论57美国人费雷尔发现了赤道附近的大气环流圈,故名为费雷尔环流圈。

高等植物思考题

高等植物思考题

高等植物思考题1. 苔藓植物有何主要特征(包括生活史过程)?为什么列入高等植物范畴?①小型多细胞的绿色植物,具假根与类似茎、叶的分化,无微管组织。

②生活史中具明显的世代交替,配子体世代占优势,能独立生活;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

③雌雄生殖器官分别称颈卵器和精子器,由生殖细胞和器官壁细胞组成。

精子具鞭毛,有性生殖为卵式生殖,受精需要水。

④受精卵 ( 合子 ) 发育成胚和基足,胚继续发育成孢子体。

⑤孢子母细胞产生于造孢组织,经减数分裂产生孢子。

⑥孢子萌发经丝状体(原丝体)阶段,原丝体上发育出新的配子体。

苔藓植物出现了代表高级性状的颈卵器和胚,因此与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合称胚植物,即高等植物。

2. 苔类与藓类植物的主要区别?1、配子体苔纲:多为扁平的叶状体,有背腹之分;体内无维管组织;根由单细胞组成的假根藓纲:有茎、叶的分化,茎内具中轴,但无维管组织;根由单列细胞组成的分枝假根2、孢子体苔纲:由基足、短缩的蒴柄和孢蒴组成,孢蒴无蒴齿,孢蒴内有孢子及弹丝,成熟时在顶部呈不规则开裂藓纲:由基足、蒴柄和孢朔三部分组成,蒴柄较长,孢蒴顶部有蒴盖及蒴齿,中央为蒴轴,孢蒴内有袍子,无弹丝,成熟时盖裂3、原丝体苔纲:孢子蒴发时产生原丝体,原丝体不发达,不产生芽体,每一个原丝体只形成一个新植物体(配子体)藓纲:原丝体发达,在原丝体上产生多个芽体,每个芽体形成一个新的植物体(配子体)4、生境苔纲:多生子阴湿的土地、岩石和潮湿的树干上藓纲:比苔类植物耐低温,在温带、寒带等能形成大片群落3. 蕨类植物包含哪些主要类群,各大类群的主要区别?蕨类植物的主要类群:松叶蕨亚门、石松亚门、水韭亚门、楔叶亚门(木贼亚门)、真蕨亚门;各大类群的主要区别:①.松叶蕨亚门、石松亚门、水韭亚门、楔叶亚门(木贼亚门)的叶原始,无叶柄和叶隙,仅具1条叶脉,称小型叶蕨类。

②.松叶蕨亚门是原始的陆生植物,孢子体仅有假根,气生茎二叉分枝,叶为小型叶,无叶脉或仅有单一叶脉,孢子同型。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
厚囊蕨纲--瓶尔小草(Ophioglossum),观音座莲(Angiopteris) 原始薄囊蕨纲--紫萁 (Osmunda) 薄囊蕨纲--蕨 (Pteridium)
石松亚门
松叶蕨亚门
水韭亚门
楔叶亚门
真蕨亚门
有无真根 节和节间 叶型
有 不明显 小型叶
无 不明显 小型叶
有 不明显 小型叶具叶舌
有 明显
细胞壁含硅质! 锉刀打磨餐具和家具
目前硬木家具的打磨很少采用节节草 传统的一些老艺人在对象牙、犀牛角艺术品 的最后处理一般采用上等的节节草
节节草
节节草
清热,利尿 有毒
问荆属(Equisetum): 地上茎二型, 有孢子茎和营养茎 之分,通常实心, 孢子囊穗钝头, 常见种:问荆
Equisetum arvense
蕨精子器
蕨类的颈卵器稍退化(与苔藓比)
蕨颈卵器
幼孢子体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蕨)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 全世界约12000多种,我国约2600多种,根据植物体的结构、 生活史的特点,蕨类被分成五个亚门(秦仁昌 1978):
1.石松亚门Lycophytina——石松属Lycopodium 卷柏属Selaginella 2.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松叶蕨属Psilotum 3.楔叶亚门Sphenophytina——问荆属Equisetum 4.水韭亚门Isoephytina——水韭属Isoeles 5.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蕨属Pteridum aquilinum
叶舌 叶舌
中华水韭
3.7桫椤属 (Alsophila)(真蕨亚门Sphenophytina)
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高大木本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
大型叶的蕨类植物为真蕨亚门,其进化水平最高,种类最多,达10000余种, 分布非常广泛,经济价值大。
鉴于上述情况,本教材仅对其中种类较多,分布较广,具有代表 性的石松亚门、楔叶亚门和真蕨亚门的代表种类进行重点介 绍。
一、石松亚门的代表种类
石松亚门的主要识别特征:
1、孢子体小型,直立或匍匍; 2、小型叶,鳞片状,螺旋状排列,或呈4行排列; 3、孢子叶密集枝端形成孢子叶球; 4、孢子同型或异形; 5、配子体微小,生地下与真菌共生,或部分绿色; 6、精子长卵形,具2条鞭毛。
地下生); 4)配子体生活期很长,部
分或全部靠菌根营养; 5)精子器和颈卵器同生于
配子体的上面,并埋在 组织中。
3、配子体及有性生殖器官的特征:
4、胚的形成特征:
受精 合子 胚
第一次分裂
第二次分裂
第四次分裂
幼胚
特点:合子的第一次分裂为横裂,胚胎分化较迟缓 。
(二)卷柏目的特征:
代表植物卷柏属(Selaginella)
10、孢子的产量及其形 态
11、原叶体(配子)的 形态结构
12、有性生殖器官的位 置和构造
16、植物地理学 17、古植物学
第三节 蕨类植物的代表种类
最早的蕨类植物化石发现于距今约4亿年前的志留纪晚期。现 存蕨类植物约12000种。中国有2600种,其中云南即有1000余 种,享有“蕨类植物王国”之称。
厚孢子囊5-10个 生于孢囊柄六 角形盘状体下 面
极少为厚孢子囊, 绝大多数为薄孢 子囊。孢子囊集 聚成囊群,生于
孢子叶背面或背
缘,多具囊群盖
孢 子
孢子同型
有的孢子同 型有(的石 孢松子)异,孢子异型 型(卷柏)
孢子同型,具 弹丝

蕨类植物的起源

蕨类植物的起源

蕨类植物的起源,根据已发现的古植物化石推断,一般认为:古代和现代生存的蕨类植物的共同祖先,都是距今4亿年前的古生代志留纪末期和下泥盆纪时出现的裸蕨植物。

裸蕨植物在下、中泥盆纪最为繁盛,在它们生存的时期里,衍生出来的种类很多,形式也复杂。

据近来的研究,也有不少人认为裸蕨植物可能并不代表植物界的一个自然分类单元,而是一个内容极为庞杂的大类群,近来发现于西伯利亚寒武纪的阿登木(Aldanophyton antiguissimum Krysht.),以及发现于澳大利亚志留纪的刺石松(Barngwanathia longifolia lang et Cookson)等化石植物,因其形态特征和地质年代的古老性,认为蕨类植物并不完全是起源于裸蕨植物,而是起源于比它们更原始的类型或是共同的祖先,但是由于化石保存条件的限制,现在的认识还是很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研究。

裸蕨植物起源问题,植物学家的意见并不一致,多数人认为,古老的蕨类植物是起源于藻类。

也有人认为,可能起源于苔藓植物。

至于裸蕨植物起源于哪一类藻类植物,意见又有分歧,有的认为裸蕨起源于绿藻,主要理由是它们都有相同的叶绿素,贮藏营养是淀粉类等物质,游动细胞具有等长鞭毛等等特征是和绿藻相似。

也有人认为蕨类起源于褐藻,理由是褐藻植物中不但有孢子体和配子体同样发达的种类,也有孢子体比配子体发达的种类,而且褐藻植物体结构复杂,并有多细胞组成的配子囊;至于蕨类植物起源于苔藓植物说,其理由主要是裸蕨植物孢子体有某些性状与苔藓植物中的角苔类相似,但缺乏足够证据,又难以解释二者生活史上孢子体和配子体优势的转变;也有人认为,裸蕨植物和苔藓植物都是起源于藻类,并且是平行发展而来的。

裸蕨植物远在晚志留纪或泥盆纪已经登陆生活,由于陆地生活的生存条件是多种多样,这些植物为适应多变的生活环境,而不断向前分化和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们是沿着石松类、木贼类和真蕨类三条路线进行演化和发展。

裸蕨植物化石

裸蕨植物化石
裸蕨类属于一类早已绝灭的原始植物, 植物体矮小,草 本或木本,大多高不到 1 米,少数可高至 2 米。最早的 裸蕨化石叫顶囊蕨,它们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 在变 化多端的陆地环境生长,为大地首次添上绿装。 同时, 它们没有真正的根、茎、叶,与藻类十分接近。可能它们 过于弱小、柔嫩,而且数量少,保存的化石数量就更少, 并且残破支离, 最大的长约 2 厘米, 宽约 1 厘米,到现 在还没有发现它们在距今 4 亿年前的化石,在 3 亿 6 千 万年前的泥盆纪地层中才发现它们的化石。菌藻类的蓝藻 在志留纪仍然十分繁盛。
裸蕨类化石
裸蕨类是原始,植物一般较矮小,呈现为二歧分叉的轴 系,既无叶,也无根,顶端生孢子囊,故又有无叶植物之 称。出现于距今约4亿年前的晚志留世,早、中泥盆世颇 为繁盛,分布较广,到晚泥盆世绝迹。
最早的裸蕨植物非常矮小,如光蕨高仅数厘米,稍晚 的莱尼蕨、植株稍高,可达25~40厘米,再晚的裸蕨则 比高数倍。裸蕨植物的茎分为直立的地上茎和横卧的地下 茎,纤细而作等二歧分叉,表面光滑或具刺,地下茎有假 根。内部结构很简单,中柱为实心的原生中柱,纤细,皮 层反而很厚,且有光合作用的功能,外面为表皮层,具气 孔,最外有角质层。
裸蕨植物的出现
到了寒武纪和奥陶纪(距今6-4.4亿年前),植物界仍然 是以海生的蓝藻为主,它们偶而可以形成巨厚的石灰岩层, 同时绿藻也非常繁盛。
从志留纪到泥盆纪(距今4.4-3.6亿年前)这段时期,生 物发展史上出现了两大变革。一是生物开始离开海洋,向 陆地发展。首先登上陆地的是绿藻,进化为裸蕨植物。
在植物的进化和分类方面,裸蕨植物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通常被看成是维管植物的祖先。1859年,J.W.道森最 先在加拿大加斯佩的泥盆纪地层发现了,但未予重视。 60年以后,又在苏格兰莱尼的早泥盆世燧石层中,发现 了保存良好的莱尼蕨和羊角蕨等化石之后,裸蕨才重新被 人们重视起来。

五年级《云南的自然环境》教案资料

五年级《云南的自然环境》教案资料

右所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册《云南的自然环境》备课教案一、从海底升起的高原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云岭大地在远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2、观察某地的动植物化石,根据他们推断这一地区在远古时期的环境。

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云岭大地是从海底升起的高原。

教学过程:一、想一想。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一成语吗?你能想象今天的云岭大地在远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二、讲授新课1、默读课文,说一说本文讲述了哪些地方?2、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发现地——帽天山(1)帽天山位于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帽天山?(2)教师:1984年7月以来,我国科学家先后在这里发掘了许多多细胞海生生物化石,人们把它们称做“澄江古生物化石群”。

(3)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形成于什么时候?(4)澄江古生物群门类非常丰富,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哪些?(5)根据它们的化石可推断,澄江一带在远古时期曾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它们的化石可推断,澄江一带在远古时期曾是浅海地区,海水富含矿物质,且这里气候温暖,非常适合各类海洋生物生存、繁衍。

2、昆明市晋宁县梅树村化石(1)小壳化石发现于什么地方?(2)小壳化石形成于什么时候?(3)科学家根据小壳化石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5、4亿年前,云南中、东部地区是什么样子?科学家根据小壳化石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5、4亿年前,云南中、东部地区是一个三面环岛的海盆,海水最深不超过20米,海底的火山活动十分频繁,海水中含有大量由火山灰带来的营养物质——磷、钙等。

梅树村周围海水清澈,波光粼粼,水底漫游着许许多多个体不大、身体表面长有钙质骨刺或骨片的生物。

这些小生灵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在理想的栖息地中生活、繁衍。

它们死亡后留下尸体、骨骼碎片,最后演化成为化石。

3、裸蕨植物群化石(1)裸蕨植物群化石发现于什么地方?(2)裸蕨植物群化石距今多少年就已形成?(3)根据这些化石所在的地层,科学家推断,约四亿年前,曲靖市是什么样子?根据这些化石所在的地层,科学家推断,约四亿年前,曲靖市附近气候炎热,海生蕨类、藻类植物繁盛。

植物进化演化

植物进化演化
绿藻
三、黏菌和真菌的发生和演化
• 黏菌所含种类不多,是现代植物界中一个不引人注意的类 群.
• 关于真菌的起源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砍伐,归纳起来有两 种观点.
• (1) 多元论:认为真菌是由市区色素的藻类演化而来,真菌 的各纲来源于不同的藻类.
• (2) 单元论:认为整个真菌门起源于原始鞭毛生物.一般认 为子囊菌纲起源于藻菌纲,但奇骏起源于子囊菌.
七、被子植物的发生和演化
被子植物是当今覆盖陆地表面最主要的植物,他的多样性促使人们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被子植物起源于何时?何地?有什么祖先演化而来?演化的途径是什么? (一) 被子植物发生的时间
最早出现在个大抽的一批被子植物化石资料显示,在距今约1.2亿年前的早白垩纪,被子植物即 发生,并有了很大的分表。多数学者认为被子植物最初的分化发生在早白垩纪,大概在侏罗纪时期就为 这个类群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 原始鞭毛生物→ 鞭毛菌→ 结合菌→ 子囊菌→ 担子菌 • 鞭毛菌具有游动孢子,水生. • 担子菌陆生次生菌丝为双核
四、苔藓植物的发生和演化
• 关于苔藓植物的来源问题,尚无一致的意见,有人认为起源于 绿藻,其理由为:含有相同的光合作用色素;相同的贮藏淀粉; 精子均具有2条等长的顶生鞭毛;孢子萌发时所形成的原丝体, 与丝藻也很相似;绿藻的卵囊与精子囊的构造可与苔藓植物的 颈卵器和精子器相比拟。也有人认为是由蕨类植物退化演变而 来。
六、裸子植物的发生和演化
• 化石资料表明,裸子植物出现于中、晚泥盆纪,那事骡子植物 正处于形成和开始的发展的阶段,原始的骡子植物尚未具备骡 子植物全部的基本特征。
• 种子蕨是介于真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但 种子蕨并不是从真蕨起源的,而是从起源于蕨类的前裸子植物 演化而来的。

硅化木1

硅化木1

交代作用
• 硅化木也被称为木化石。数亿年前的树木因种种原因被深埋入地下,在地层中,树 干周围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硅、硫化铁、碳化钙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迚入到树木内部,
替换了原来的木质成分,保留了树木的形态,经过石化作用形成了木化石。因为所含
的二氧化硅成分多,所以,常常称为硅化木。这种替换作用非常精确,以致于丌仅如 实体现出外部形状而丏还体现出内部构造,有时甚至可以确定细胞构造。这种替换的 与业词叫“交代作用”,是指同时収生溶解作用和沉积作用从而使一种矿物叏代另一
意义
其突出特点是树干原生微细结构保存清晰,外貌栩栩如生。除被氧化硅交代外,植物木 质部还可以被方解石、白云石、磷灰石,以至部分褐铁矿、黄铁矿等所交代,统称为石
花木。
中国古代很早就了解石化木的成因。唐代有著名诗人陆龟蒙就有“东阳多名山,金华为 最大。其问绕古松,往往化为石”的诗名,并明确指出“松木入水历一千年则化为石”。 硅化木可揭示古植物特征和古地理环境,又可用来观赏,它历来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观赏 石品种。国内外产出地点很多,中国新疆出土颇丰,北京市延庆収现硅化木群并建有 “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
具体成因1
进古的森林在自然力量作用下被大量埋入地底,木头(主要是松柏、苏铁、银杏、 真蕨、种子蕨等15种以上古乔木的遗骸)在高压、低温、缺氧的地质环境下浸泡 于二氧化硅饱和溶液中,树木中的碳元素逐渐被二氧化硅交代,并保留树木的原 始形态及构造特点,纳入围岩的微量元素,形成五彩斑斓的色泽,这就是硅化木
喷砂加工 当木化玉拿去打磨抛光时,由于加工工具的局限性,会完全改发了这个木化石的 自然形状, 近几年来,人们想出了用金刚砂高气压喷射到树化玉表面,把表面的树皮、杂质 喷掉,留下其中的玉化层。这样就使木化石保持原始的自然形状,又能表露出木 化石内部玉化的精美。 丌过,由于现有喷砂工艺的限制,这种方法加工出来的木化石要喷上水戒蜡水, 才能达到打磨抛光料的光洁度。

最新五年级《云南的自然环境》教案

最新五年级《云南的自然环境》教案

五年级?云南的自然环境?教案右所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册?云南的自然环境?备课教案一、从海底升起的高原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云岭大地在远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2、观察某地的动植物化石,根据他们推断这一地区在远古时期的环境。

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云岭大地是从海底升起的高原。

教学过程:一、想一想。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一成语吗?你能想象今天的云岭大地在远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二、讲授新课1、默读课文,说一说本文讲述了哪些地方?2、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发现地——帽天山〔1〕帽天山位于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帽天山?〔2〕教师:1984年7月以来,我国科学家先后在这里开掘了许多多细胞海生生物化石,人们把它们称做“澄江古生物化石群〞。

〔3〕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形成于什么时候?〔4〕澄江古生物群门类非常丰富,其中影响比拟大的有哪些?〔5〕根据它们的化石可推断,澄江一带在远古时期曾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它们的化石可推断,澄江一带在远古时期曾是浅海地区,海水富含矿物质,且这里气候温暖,非常适合各类海洋生物生存、繁衍。

2、昆明市晋宁县梅树村化石〔1〕小壳化石发现于什么地方?〔2〕小壳化石形成于什么时候?〔3〕科学家根据小壳化石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5、4亿年前,云南中、东部地区是什么样子?科学家根据小壳化石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5、4亿年前,云南中、东部地区是一个三面环岛的海盆,海水最深不超过20米,海底的火山活动十分频繁,海水中含有大量由火山灰带来的营养物质——磷、钙等。

梅树村周围海水清澈,波光粼粼,水底漫游着许许多多个体不大、身体外表长有钙质骨刺或骨片的生物。

这些小生灵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在理想的栖息地中生活、繁衍。

它们死亡后留下尸体、骨骼碎片,最后演化成为化石。

3、裸蕨植物群化石〔1〕裸蕨植物群化石发现于什么地方?〔2〕裸蕨植物群化石距今多少年就已形成?〔3〕根据这些化石所在的地层,科学家推断,约四亿年前,曲靖市是什么样子?根据这些化石所在的地层,科学家推断,约四亿年前,曲靖市附近气候炎热,海生蕨类、藻类植物繁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莱尼蕨类
• 莱尼蕨类是最简单的维管植物, 有人把它提升为莱尼蕨纲。茎直 立无叶,二歧式分叉,具中始式 的原生中柱。孢子囊茎顶着生, 孢子圆形。中国、苏联、欧洲、 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早泥盆世地 层都有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现,但始现于晚志 留世晚期。
返回
• 工蕨类的特征,多数和石松类相同,茎 二歧式分枝,并有向假单轴式分枝发展 的趋势,或趋向于单轴式分枝,中轴的 结构已比莱尼蕨进化,木质部为外始式, 孢子囊球形或肾形,常聚集成穗状,孢 子囊沿上边横裂。中国、苏联、欧洲、 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早泥盆世地层都有发 现。
请欣赏图片
继续
请3、4 组同学去科学 宫看看裸蕨植 物化石!!!
返回
问号台答案
1、裸蕨植物最早出现于志留
纪晚期,到了泥盆纪时达于 繁盛。 2、在加拿大加斯佩的泥盆纪 地层发现的。
复习
大家今天都
学到了什么?
制作人:骆商羽、吴桐、张博文、张佳慧、郑宇
裸蕨类化石
裸蕨类是原始,植物一般较矮小,呈现为二歧分叉 的轴系,既无叶,也无根,顶端生孢子囊,故又有无叶 植物之称。出现于距今约4亿年前的晚志留世,早、中泥 盆世颇为繁盛,分布较广,到晚泥盆世绝迹。 最早的裸蕨植物非常矮小,如光蕨高仅数厘米,稍晚 的莱尼蕨、植株稍高,可达25~40厘米,再晚的裸蕨则 比高数倍。裸蕨植物的茎分为直立的地上茎和横卧的地 下茎,纤细而作等二歧分叉,表面光滑或具刺,地下茎 有假根。内部结构很简单,中柱为实心的原生中柱,纤 细,皮层反而很厚,且有光合作用的功能,外面为表皮 层,具气孔,最外有角质层。 在植物的进化和分类方面,裸蕨植物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通常被看成是维管植物的祖先。1859年,J.W.道森最 先在加拿大加斯佩的泥盆纪地层发现了,但未予重视。 60年以后,又在苏格兰莱尼的早泥盆世燧石层中,发现 了保存良好的莱尼蕨和羊角蕨等化石之后,裸蕨才重新 被人们重视起来。 裸蕨植物通常分为3类,即莱尼蕨类、工蕨类和裸蕨类 (三向蕨类)。
工蕨类
返回
裸蕨类
• 裸蕨类的结构比前面两科更趋复杂, 主轴呈单轴式分枝,侧枝二歧式或 三歧式分枝,不育枝表面光滑,生 殖枝二歧式分枝达6次之多,形成一 具32枝孢子囊的孢子囊穗;中柱较 大,中始式,管胞具梯状纹孔一环状 纹孔式。
返回
小问号台
1、裸蕨类植物化石出现于什么时
代?
2、在哪里发现的?
请1、2 组同学去科学 宫看看裸蕨植 物化石!!!
裸蕨植物的出现



到了寒武纪和奥陶纪(距今6-4.4亿年前),植物界仍然 是以海生的蓝藻为主,它们偶而可以形成巨厚的石灰岩层, 同时绿藻也非常繁盛。 从志留纪到泥盆纪(距今4.4-3.6亿年前)这段时期,生 物发展史上出现了两大变革。一是生物开始离开海洋,向 陆地发展。首先登上陆地的是绿藻,进化为裸蕨植物。 裸蕨类属于一类早已绝灭的原始植物, 植物体矮小,草 本或木本,大多高不到 1 米,少数可高至 2 米。最早的 裸蕨化石叫顶囊蕨,它们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 在变 化多端的陆地环境生长,为大地首次添上绿装。 同时, 它们没有真正的根、茎、叶,与藻类十分接近。可能它们 过于弱小、柔嫩,而且数量少,保存的化石数量就更少, 并且残破支离, 最大的长约 2 厘米, 宽约 1 厘米,到 现在还没有发现它们在距今 4 亿年前的化石,在 3 亿 6 千万年前的泥盆纪地层中才发现它们的化石。菌藻类的蓝 藻在志留纪仍然十分繁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