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第42讲 王安石变法(学案)

合集下载

一轮复习王安石变法学案

一轮复习王安石变法学案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三 王安石变法知识脉络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危机1、 日益激化。

表现:(1)阶级矛盾——①北宋初年,对 采取放任态度;②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③在地租、 和官府赋役盘剥下,农民生活十分困苦;④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

(2)民族矛盾——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民族矛盾尖锐。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北宋集中军权、财权和行政权导致“三冗”现象,造成并加剧了 局面。

表现: 首先,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在与 、 之间的战争中,北宋败多胜少,形成 局面。

其次,降低了政府 ,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最后, 急剧增加,军费开支高涨。

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

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

(二)有利条件1、 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2、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思维提升】二、变法目的和性质1、目的:挽救危机, ,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

2、性质:在不触动封建所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

三、内容与作用四、评价:1、积极: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达成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王安石大胆改革,促进了北宋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局限:有些变法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思维提升】五、认识和再思考1、思考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1)从背景看,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政府面临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患危机的情况下,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改革。

(2)从变法的内容看,主要是以调节农民、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再分配。

但并没有使社会矛盾得以根本解决,因而无法真正缓和严重的政治危机。

(3)从措施和结果看,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那么,也就无法解决农民的问题,当然也就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之下,新法很快被废除。

2、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理性思考:(1)指导思想有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如均输法)。

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配套学案:王安石变法.doc

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配套学案:王安石变法.doc

第四章王安石变法§课程标准:(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考纲要求:王安石变法§复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2)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

【问题导读单】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 北宋中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一般认为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是北宋的中期。

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

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

土地赋税实行的是两税,夏秋两季交纳。

从名义上说,客户不交纳两税。

但他们要负担各种名目的人头税,还要承担各种徭役。

在两税之外,还有丁口赋、各种杂变之税、徭役和差役。

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曾经两度出动大军征辽,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可是都失败了。

1040~1042年(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2.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形成了积贫积弱局面(1)积弱局面的形成①集中军权:△“杯酒释兵权”△废除殿前都点检,以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分掌禁军,合称“三衙”。

三衙地位平行,互不统属,形成鼎立。

三衙的长官为殿前都指挥使、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也叫“三帅”,分别统领禁军。

△在中央设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主管全国军队的调动和招募、训练、供给等事宜。

枢密使与三帅各有所司,枢密使有调兵权而无领兵权;三帅有领兵权而无调兵权。

调兵权与领兵权的分离,使二者各自独立,相互制约,有利于皇权的控制。

△实行“更戍法”。

虽然可防止兵与将领结合以反抗中央,但却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优秀教学设计(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优秀教学设计(4页)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石家庄市二十七中学邱丽静【课标解读】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

因此,他对将领手中的兵权十分恐慌,于是“释去兵权”,并通过其他方式满足这部分人的需要。

首先是对土地的“不抑兼并”,对大地主、大官僚采取多种优厚措施,放任他们大肆兼并农民土地;同时,允许土地买卖,使土地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土地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强,地主们通过这种手段更是攫取了大量的土地。

而广大农民却因失去土地而破产,从而沦为地主的佃户,生活日益贫困,他们和土地占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到了宋仁宗统治时期,这样的普遍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此外,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为了扩大统治基础,取得地主的支持,建立了庞大的统治机构,而这种措施到了宋朝中叶则发展成为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现象,且呈现出恶性膨胀的趋势,使得朝廷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入不敷出。

兵败、财困、民反的现象始终围绕着北宋朝廷。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等有远见卓识的官员发起了“庆历新政”,却遭到特权阶层的强烈反对,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北宋朝廷进一步陷入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

为了克服危机,一场由王安石倡导的更大规模的改革开始了积极的酝酿。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1067年,宋神宗即位,决心变法。

1070 年底,王安石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全面推行变法。

变法主要分为理财、强兵、科举和学校三个方面。

(1)理财方面:①均输法。

设立转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这样既可以节省运费和购价,又可以避免囤积居奇。

②青苗法。

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这一措施稳定了社会生产,限制了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也为国家带来了利息收入。

③农田水利法。

高考历史总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2讲 王安石变法教案(含解析)

高考历史总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2讲 王安石变法教案(含解析)

〖第42讲王安石变法〗之小船创作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知识点一历史背景1.社会危机四伏(1)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土地兼并严重,中小农户赋税沉重,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宋初集权导致“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并加剧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

2.有利条件(1)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①内容:整顿吏治,减轻徭役;重视农桑等。

②结果: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最终失败。

(2)宋神宗即位,决定起用王安石,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知识点二变法内容及积贫积弱局面的改善1.斗争(1)守旧派的反对:他们采用各种办法阻止改革。

(2)王安石的坚持:坚持“三不足”精神,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3)宋神宗的动摇:随着改革的阻力越来越大,宋神宗动摇。

2.结果: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

【漫画历史】王安石变法的阻力信息提取:左图反映出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不当的问题;右图反映出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图解历史】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信息提取: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王安石变法以失败而告终。

这说明改革是艰辛的,必然会充满阻力,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信念;且要注意用人。

【观点争鸣】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信息提取: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

探究1 重要“历史概念”解读1.方田均税法为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而采取的措施。

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

“方田”是每年九月由县长举办土地丈量,按土地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

目的就是清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三、王安石变法教学案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三、王安石变法教学案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三、王安石变法教学案一、背景:1北宋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冗兵、冗兵、冗费,积贫积弱,财政困难,内忧外患政治:鉴于唐、五代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使阶级矛盾尖锐经济积贫:冗兵、冗兵、冗费和岁币导致财政困难军事积弱:对外战争连连失败(守内虚外政策;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禁军轮流驻守,频繁调动)二、王安石变法目的: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指导思想:“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民不加赋国用足”具体措施(一)富国(三)育才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1、积极作用: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

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如青苗法、募役法的推行,使财政收入增加;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青苗法取代了上等户的高利贷;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市易法使大商人独占的商业利润中的一部分收归国家;免役法的推行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变法中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2、局限:①它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③在变法的指导思想上,王安石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如均输法是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以此手段来积累国家财富,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④而且新法实行也显得过于急进。

结果及原因1.结果:失败;标志: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相继废除。

2.失败原因:①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遭强烈反对。

②宋神宗在变法的后期决心动摇。

③在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④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理财,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历史选修ⅰ人教版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学案

历史选修ⅰ人教版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学案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识记:王安石变法的假想与信心;起用王安石变法的时间;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理解:王安石提出变法的社会背景和宋神宗能起用他的原由。

各项变法举措的详细内容和作用。

运用:经过课本的图片进一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要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详细举措。

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由及王安石变法变法每一项举措所解决的问题;怎样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自主学习】一、变法的前提——起用王安石1. 王安石上《言事书》:在___________ 更为尖利的状况下,王安石给___________呈送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提出变法主张,但没惹起重视。

2.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由有()①宋神宗希望战胜统治危机②王安石提出“因天下之力以生产天下之财” “摧制吞并”等解决方法③宋仁宗很欣赏他的主张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2)起用的标记:___________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___________ ,主持变法。

二、变法的详细举措1.富国之法目的法律内容作用为改青苗法每年轻黄不接时,政府___________ 给农使农民 ___________ ,还可增变积民,收获后归还加 ___________贫的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 ___________ 和兴修___________ 增添场面___________免役法向应服役而不肯服役的,按___________ 收减轻了 ___________ 的差役取___________,雇人服役。

不服役的负担,保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要出钱市易法政府在东京设置 ___________ ,出钱收买滞有益于 ___________ ,也增添销货物,市场欠缺时再卖出了政府 ___________方田均税法政府从头测量土地,依据___________ 收取增加了国家的 _________ 收赋税, ___________ 也不例外入均输法要求发运使清楚东南六路的生产状况和宫使物资 ___________ 得到配廷的需讨状况,依据“___________ ,合,减少了 ___________ 的负___________ ”的原则采买物质担,增添了 ___________2.强兵之法(1)王安石等人拟订和推行增强军队举措的目的是(A. 改变积贫场面B. 改变积弱场面C. 和缓阶级矛盾)D. 选拔人材(2)填表法律原由内容作用保甲法政府把___________ 组织起来,编为保甲,增强了对 ___________的控制,又可抵抗辽和十户为一保,保丁农闲时 ___________ , 西夏的,也减少了 战 时 编 入 ___________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4王安石变法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4王安石变法

适用优选文件资料分享2011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课方案(4)王安石变法2011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课方案( 4)王安石变法内容标准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讨论其历史作用教学要点归纳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讲课难点简要解析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失败原由;讨论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讲课方法讲练联合、问题研究讲课过程讲课内容教法与学法【课前诊断】 1 .造成“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足之地”的主要原由是 A .官员数目增添 B .北宋统治者推行“不抑吞并”的政策C.王安石变法的结果 D.政府赏赐大批田地给朝中大将 2 .以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由是:() A 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遇到反对 B 用人不妥,新法危害百姓 C 政令不畅达,一些地方官不履行新法D 守旧派司马光当政,果断反对变法3.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A .增强军事 B .测量土地 C.整改吏治D.奖励垦荒4 .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示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若是为了 A .暂停农民的抗争斗争 B .打击朝廷的腐败权益 C.牢固自己的权益地位 D.抵挡辽和西夏的攻击5.王安石变法各项措施中,既限制高利货剥削,又增添政府收入的措施是: A .青苗法 B .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保甲法 6 .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要点问题是() A. 辽、夏的威迫 B. 土地荒凉、水利废毁C. 国家财政寅吃卯粮 D. 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闪避税收 7 .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出现的根源是() A. 辽夏常常攻宋 B. 增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 土地吞并严重 D. 皇室浪费惊人 8 .王安石颁行的青苗法、幕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A 、增添政府财政收入B、限制大地主的利益 C、激励发展农业生产 D、牢固增强中央集权【知识疏理】一、改革背景 1 、积贫积弱的北宋和社会矛盾的激化(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A 、冗官、冗兵、冗费(“三冗”)“积贫、积弱” 财政危机 B 、土地吞并严重统治者“纵容吞并” C、农民抗争不停(阶级矛盾)土地吞并,赋税深重政治危机 D、辽和西夏的威迫(民族矛盾)边患危机解析:“三冗”场面出现的原由?冗官冗兵冗费(财政危机)原由1. 统治者用“分化事权”方法,防范官员专权,结果官僚机构日益弘大而肥胖 2. 科举取士人数增添 3. “恩荫”推恩授官;募兵(编制流民、优选禁军)、养兵制(边防囤兵)的弊端 1 )冗官、冗兵必然以致官俸、军费财政开销增大; 2 )给辽、西夏大批银绢;(岁币)3)大兴土木,修筑寺观等,皇室开销积贫解析:“积贫、积弱”原由(1)“三冗”、岁币(财政危机)积贫(2)A .兵员众多,但素质低下,临阵多败。

【教育资料】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优秀设计(3页)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优秀设计(3页)学习专用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学情分析】学生基础一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学法】学生自学、探究、设置角色体验【重点】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内容;认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难点】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导入新课】通过王安石的个人简介导入【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填空,大致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填完之后用展台展示,大家一起来纠错。

【了解历史】一、背景1、宋神宗为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任用王安石为宰相,让他实施变法。

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富国之路,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二、内容及措施5、成效:王安石变法,使财政收入增加,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的势力,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变法中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的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6、不足:变法的思想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而且新法实行显得过于急进。

7、结局:宋神宗去世后。

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相继废除。

【理解历史】1、通过时空穿越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变法对各个阶层的影响,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王安石变法推行过程中,处在社会不同阶级、阶层的人各有何不同反响呢?请你选择一个角色,设想当时的情境进行体验。

1.假如你是个大地主或富商,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有直接利益关系?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2.假如你是个农民,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有直接利益关系?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保马法3.假如你正在部队服役,变法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的变化主要有哪些?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置军器监等。

4.假如你当时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高校”录取?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神宗)诏曰:“天下商赝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减价出售)失业。

至于行辅稗贩,亦为取利,致多穷窘,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

高中历史人教版 选修一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导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 选修一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导学案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审批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2课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难点: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学习模块】一、起用王安石1、王安石上书《言事书》】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2、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原因:社会矛盾仍然尖锐;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宋神宗赞赏他的设想,又有变法愿望。

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二、王安石变法内容1、目的:巩固封建统治2、核心内容:富国强兵3、具体措施:取士之法①改革(内容上)科举制度:废诗赋取士,注重能力的经义策论考试②整顿太学:③唯才用人:【合作探究】材料一:(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令行矣。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惑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

”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也不强也。

”帝(神宗)曰“陕西行之既久,民不以为病。

”光曰:“臣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清朝史学家赵翼评论说:青苗钱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

——引自赵翼《廿二史札记》回答:①材料一中的“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哪些人?(4分)②据材料一指出青苗法主要对谁有利?(4分)③在材料二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他指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6分)④材料三赵翼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赵翼的结论与王安石的目的是否矛盾?说明你的结论。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教案

1 / 4选修一: 王安石变法常州市第三中学常州市第三中学 张英张英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一心三施”:王安石变法的设想与决心;为了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措施;变法在人才方面的管理措施;(2)王安石提出变法的社会背景和宋神宗能起用他的原因,理解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和作用,以及科举制的建立、发展、改革与积极作用;(3)探究王安石变法时期的武将、神弓、花枪等图片、资料,说明变法措施的成效。

(4)对隋唐科举制与北宋改革科举制的内容进行比较,看发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探究王安石的个人经历对他变法的影响,通过《清明上河图》进一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作用;(2)通过多媒体资料,再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3)利用图表及图片资料比较隋唐科举制与北宋科举制的异同,以及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王安石博学多才,关心社会,洞察民情,富有革新精神;(2)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对今天干部的任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是艰难的,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

【教学重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教学建议】执教思路:本课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对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和理财措施根据书本知识进行了梳理,第二课时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复习变法原因和理财措施,学习军事、取士的措施,分析变法失败原因和对变法的评价。

施,分析变法失败原因和对变法的评价。

本课以通过对材料的阅读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故而在教学中针对材料进行了精心选择,如在改革原因中提供了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不同形式的资料,帮助学生提高由史实上升到结论的理解能力,提高考试答题能力。

江苏扬州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4 王安石变法学案

江苏扬州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4 王安石变法学案

专题4 王安石变法【基础知识】一、背景: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三冗”与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增设官僚机构(实行 ,每年又通过 和 的方法大量授予官职)。

——冗官扩充军队(灾年将 收编入伍;为应付辽和夏的侵扰,在边防 ;军事部署实行 政策;禁军频繁调动,形成了“ , ”的局面)。

——冗兵养兵养官战争赔款(由“ ”“ ”带来的财政开支大激增;统治者奢侈腐化:大兴土木等;每年向辽和西夏交纳“ ”)。

——冗费积弱:军队战斗力弱,素质低下。

2.社会矛盾的激化(内忧外患) A.内忧:(统治危机)(1)原因:大量土地被兼并, 与 的矛盾尖锐化。

(2)结果:各地 、 起义给北宋统治阶级沉重打击。

B.外患:(边境危机)北宋对辽采取 的方针,北宋在檀渊打了胜仗,却订立了屈辱的 ;与西夏的战争大多失利,屡战屡败。

3.庆历新政失败,但为王变法铺平道路。

二、目的1.直接:摆脱社会危机、富国强兵。

2.根本: 。

三、措施或内容1.富国(理财—中心)——改变 局面(突出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作用)。

2.强兵——改变 局面。

3.育才——选拔有用人才。

四、评价: 1.影响(作用): A.进步性 (1)一定程度改变积贫局面: ①增加政府收入;②抑制豪强地主兼并;③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2)改变积弱局面:增强军事力量,扭转西北边防被动。

(3)选拔有用人才,推动教育发展。

B.消极性(不足) (1)偏重于谋求 (指导思想)。

(2)违背 规律(靠行政手段),缺乏策略,过于急进。

2.性质: 阶级改革3.实质:对封建生产关系和统治政策的局部调整。

4.失败原因:①损害大地主、大官僚(守旧势力)利益,遭到强烈反对(主要原因)。

积 贫②宋神宗动摇,两次罢相。

宋神宗死后,保宗派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大都包含着有关土地问题的内容。

这些措施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指出商鞅变化、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解决土地问题的主要措施和历史作用。

北宋王安石变法 复习学案

北宋王安石变法 复习学案

北宋王安石变法复习学案教师寄语:扎实的记忆需要动脑、动手、动口相结合。

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相互检查、教师抽查。

一、构建知识体系二、落实课标㈠、强化基础(小组内互查教师抽查)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目的、核心内容、主要内容、性质、历史作用、失败的原因、教训。

2、宋初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重要举措、历史作用。

3、青苗法、募役法等措施的具体作用。

㈡、自主练习(小组展示与讲评)2、比较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的异同【探究】1、(2007·山东高考)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

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2、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

2016届江苏扬州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教案 》

2016届江苏扬州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教案 》

2016届江苏扬州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教案》资料概述与简介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考点阐讲】1、北宋时期先后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1)初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一是国家分裂,十国割据;二是武将夺取,中央集权不巩固。

(2)中期:主要有三大社会问题,其一,财政困难,入不敷出;其二,土地集中现象严重,农民负责沉重,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其三,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安全。

(3)后期:一是政治腐败;二是面临金的进攻。

2.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及评价:(1)变法对封建的地主所有制和封建的剥削制度,没有进行任何调整,反面从根本上保护和认可了地主占有的土地。

因为变法前诸多危机中,政治危机是根本性的。

这一危机是由地主兼并土地,阶级矛盾的尖锐造成的。

既然如此,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那么,也就无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当然也就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

(2)变法不是发生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或王朝的初期,而是中期,此时地主阶级已经失去了封建社会初期的那种改革精神,大地主大官僚的守旧势力比较强大,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不可能作出损害自身利益的彻底改革,故在其反对下,新法被废除。

(3)从其变法的本身来看,存在着用人不当等原因。

评价:总观王安石变法,是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从维护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这一前提出发,限制了富商、官僚及大地主的利益,开辟了财源,增强了收入,解决了宋朝的财政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缓和社会危机的目的。

【经典例题】【例题1】漫画王安石变法图1 图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2)王安石为人正直,心系天下,但其变法却不甚得民心,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一结果?【题解】(1)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失当的问题;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重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是忽视了减轻人民负担;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阻力很大,变法过程中用人失察,出现了危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

王安石变法 一轮复习导学案

王安石变法   一轮复习导学案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一、变法背景:三冗和积贫积弱——三大危机。

1、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积贫积弱的局面形成。

(1)财政危机: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费、冗兵问题,造成积弱局面;(2)政治危机:北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激化阶级矛盾;(3)边患危机:辽、西夏始终威胁北宋,民族矛盾激化。

2、“庆历新政”夭折,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3、宋神宗继位,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克服统治危机。

二、变法概况:1、开始: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2、目的: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统治,富国强兵。

三、变法内容:1、理财(富国)措施——中心措施①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节省货款等原则。

积极:政府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配合,纳税户负担减轻,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②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积极: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③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

A. 积极: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同时增加政府收入。

B. 消极:强制借贷,利息较高,实质是政府放高利贷,引起社会不满。

④免(募)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A. 积极: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并增加政府收入。

B. 消极: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⑤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积极:水利工程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⑥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积极:一定程度抑制兼并, 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总评:一定程度改变积贫局面;但也存在局限,具有较大争议,新法实施中出现危害百姓现象。

2、强兵措施:整顿军队①将兵法:精简禁军,整编后军队进行训练;各路设置专门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

作用:改变了兵将脱节、战斗力薄弱局面,提高军队战斗力。

②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 改革4王安石变法复习导学案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 改革4王安石变法复习导学案
不足:但原来由于贫困而免于充役的贫民却严重增加了负担。
农田水利法
内容: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作用: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方田均税法
内容: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
作用:打击了豪强隐漏田税的
行为,增加了政府的田赋收入。
强兵
将兵法
内容:把禁军固定在一定辖区,禁军进行精简裁并,由固定将官加以训练。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改革4王安石变法复习导学案【考点整 Nhomakorabea】背




1.社会矛盾尖锐,引发严重的统治危机。(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民族矛盾:辽宋西夏连年征战)
2.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宋初统治者为加强专制集权,致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弱积贫局面)



3.庆历新政揭开了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
作用:加强了军队训练和战斗力,充实了边防力量。
保甲法
内容:政府把农村住户组织起来,十家编为一保。保丁在农闲时练兵,平时种田,战时编入军队作战。
作用:既可以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又可以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同时减少了军费开支。
保马法
内容:推行农户代养官马的方法
作用:节约了朝廷的大量开支
军器监
内容:设立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
作用:减轻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生活。
市易法
内容: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作用: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农业
青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变法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知识点一历史背景1.社会危机四伏(1)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土地兼并严重,中小农户赋税沉重,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宋初集权导致“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并加剧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

2.有利条件(1)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①内容:整顿吏治,减轻徭役;重视农桑等。

②结果: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最终失败。

(2)宋神宗即位,决定起用王安石,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知识点二变法内容及积贫积弱局面的改善政治上,取士之法(培养变法人才)改革科举制度废明经诸科,改革进士科;设明法科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整顿太学编纂教科书,太学生成绩优异者直接为官,设专门学校唯才用人重改革、破成规知识点三变法的命运1.斗争(1)守旧派的反对:他们采用各种办法阻止改革。

(2)王安石的坚持:坚持“三不足”精神,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3)宋神宗的动摇:随着改革的阻力越来越大,宋神宗动摇。

2.结果: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

【漫画历史】王安石变法的阻力信息提取:左图反映出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不当的问题;右图反映出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图解历史】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信息提取: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王安石变法以失败而告终。

这说明改革是艰辛的,必然会充满阻力,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信念;且要注意用人。

【观点争鸣】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信息提取: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

探究1重要“历史概念”解读1.方田均税法为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而采取的措施。

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

“方田”是每年九月由县长举办土地丈量,按土地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

目的就是清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2.将兵法为了富国强兵,改制变法,推行了很多新政,将兵法就是其中之一。

将兵法是兵制改革,就是把禁军的厢、军、营、都四级编制改为将、部、队三级编制,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的弊端。

将兵法的实行,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素质。

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推行方田均税法。

其法以东西南北四边长各一千步作为一大方,四边长各一百步作为一小方,对已经耕种的各州、县土地进行清丈,核定各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田地的地势、肥瘠,把田地划分等级,制定地籍,分别规定各等级的税额。

下列关于这种做法的评价,不符合史实的是()A.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的蔓延B.一定程度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C.侵害了豪强地主阶级的利益D.减少隐田逃税现象,增加赋税收入解析本题考查方田均税法的影响,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源。

由于这项措施没有触动土地私有制,所以就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

故选A。

答案 A探究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原因(1)根本原因: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弊端。

(2)积贫原因①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的统治政策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官僚、军费开支越来越大,政府财政困难。

②封建制度的弊端:土地兼并严重,一些官僚地主为了逃避赋税,纷纷隐瞒土地数目,导致国家税收大量损失;封建制度下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享有很多特权,他们奢侈挥霍,浪费大量的财富。

(3)积弱原因①皇帝对军队的严密控制造成了兵将分离和军事实力下降。

②统治者腐败无能,对辽和西夏一味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统治者对老百姓肆意盘剥,农民起义不断,这使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

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A.统治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吏治腐败解析本题考查对王安石变法原因的理解能力。

材料反映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结合所学可知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吏治的腐败。

所以选D。

答案 D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王安石变法的理财观安石曰:“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

”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

民穷为盗,非国之福。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传家集》核心论点:材料中王安石主张爱惜民力、减轻农民负担。

这体现了“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观。

1.加强对经济的管理是政府的职能之一。

下列措施中体现了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管理的是()A.租庸调制B.市易法C.青苗法D.两税法解析市易法的具体做法是: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

同时也体现了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管理。

答案 B2.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解析依据材料中“隐匿田亩”“逃避赋税”可知此措施与农业有关,排除A、B 两项;青苗法是政府借钱或粮食给农民,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方田均税法规定重新丈量土地,作为缴税的依据,出现了材料中的情况,答案为C项。

答案 C考法1王安石变法的目的【考题1】(2018·山东济南调研)范仲淹在《鉴于诏条部东十事》说:“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C.增加政府收入,增强军队势力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答案 B『方法突破』★明立意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王安石变法的目的。

★抓关键“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体现了北宋的社会危机。

★清误区本题属于史料主旨型选择题,难度较小。

考生容易误选C。

结合所学,以阶级分析法进行分析。

范仲淹和王安石都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他们所采取的改革措施都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

考法2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及评价【考题2】(2013·山东文综,35)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

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

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

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

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思考(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答案(1)免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

(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解题技巧』★关键信息信息1:“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强调变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信息2:话本属于文学,它既是社会状况的反映,又是经过人为加工的艺术,所以要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辨别其史料价值。

★思路点拨首先,根据题干材料信息,依据材料概括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认识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利用唯物史观辩证地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观察下图,图中现象造成的主要影响是()A.强化了中央集权B.造成冗兵冗费C.削弱了武将权力D.增强了军队战斗力解析由于北宋采取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等措施,虽然军队人数迅速增加,但战斗力并没有增强,却造成冗兵冗费现象,故B项正确。

答案 B2.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

这是因为范仲淹()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解析1043年,宋仁宗任用主张改革的范仲淹、富弼等人,进行改革。

范仲淹认为,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因此,改革主要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

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

所以庆历新政的主要成效集中在整顿吏治方面,故此题应选D项。

答案 D3.王安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是他决心变法的写照。

对此理解全面的是()A.认为天象与变法毫无关系,不必害怕B.认为人们有各种议论是正常的,不能听信流言蜚语C.传统的习惯和法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需进行改革D.体现出王安石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锐意改革,坚持变法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勇气解析本题考査对“三不足”精神的全面理解,A、B、C三项都只是侧面的认识,D项最全面。

答案 D4.梁启超评价我国古代一位改革家的改革时说:他推行的一些措施与近代西方的一些方法极其类似。

其中某项措施“颇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某项措施“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他评价的是()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庆历新政D.王安石变法解析青苗法指州县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分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户,体现政府用金融借贷的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条件,与材料“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相符;保甲法指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农闲时保丁按时集合,练习技艺,维持治安,具有安保职能,与材料“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相符。

青苗法和保甲法都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故答案为D。

答案 D5.青苗法实行之后,韩琦上书宋神宗,指出青苗法的实行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

对此,宋神宗说:“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

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

”宋神宗的态度表明他()A.重视收集地方官员对变法的看法B.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产生了动摇C.已经对王安石的变法失去了信心D.对保守派的反对意见仍置之不理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等,可知宋神宗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已经产生了动摇。

所以选B。

答案 B6.“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固可渐习其为兵。

既人人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

”以上材料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一,对其评价不恰当的是()A.有利于维护地方治安和节省军费开支B.实现与募兵制的有机结合C.战斗力提高,有利于以后联辽灭金D.促进军队的纪律改进解析本题考查的王安石变法内容中的保甲法的影响,根据材料可以看出A、B、D都是保甲法的影响,均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