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附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压轴题专题: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附答案)

中考压轴题专题: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附答案)

与圆有关的最值(取值范围)问题引例1:在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0),点B为y轴正半轴上的一点,点C是第一象限内一点,且AC=2.设tan∠BOC=m,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引例2: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OAB中,以边AB为直径作⊙D,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O,C为半圆弧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B两点重合),射线AC交⊙O于点E,»ABBC=,AC=,求的最大值.a b a b引例3:如图,∠BAC=60°,半径长为1的圆O与∠BAC的两边相切,P为圆O上一动点,以P为圆心,PA长为半径的圆P交射线AB、AC于D、E两点,连接DE,则线段DE长度的最大值为( ).A.3 B.6 CD.一、题目分析:此题是一个圆中的动点问题,也是圆中的最值问题,主要考察了圆内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注重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1.引例1:通过隐藏圆(高中轨迹的定义),寻找动点C与两个定点O、A构成夹角的变化规律,转化为特殊位置(相切)进行线段、角度有关计算,同时对三角函数值的变化(增减性)进行了延伸考查,其实质是高中“直线斜率”的直接运用;2.引例2:通过圆的基本性质,寻找动点C与两个定点A、B构成三角形的不变条件,结合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转化,其实质是高中“柯西不等式”的直接运用;3.引例3:本例动点的个数由引例1、引例2中的一个动点,增加为三个动点,从性质运用、构图形式、动点关联上增加了题目的难度,解答中还是注意动点D、E与一个定点A 构成三角形的不变条件(∠DAE=60°),构造弦DE、直径所在的直角三角形,从而转化为弦DE与半径AP之间的数量关系,其实质是高中“正弦定理”的直接运用;综合比较、回顾这三个问题,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大,但其难点在于学生不知道转化的套路,只能凭直观感觉去寻找、猜想关键位置来求解,但对其真正的几何原理却无法通透.二、解题策略1.直观感觉,画出图形;2.特殊位置,比较结果;3.理性分析动点过程中所维系的不变条件,通过几何构建,寻找动量与定量(常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等式,进行转化.A 三、中考展望与题型训练例一、斜率运用1.如图,A 点的坐标为(﹣2,1),以A 为圆心的⊙A 切x 轴于点B ,P (m ,n)为⊙A 上的一个动点,请探索n+m 的最大值.例二、圆外一点与圆的最近点、最远点1.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C=4,BC=3,点D 是平面内的一个动点,且AD=2,M 为BD 的中点,在D 点运动过程中,线段CM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2.如图,⊙O 的直径为4,C 为⊙O 上一个定点,∠ABC=30°,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半圆弧»AB 向B 点运动(点P 与点C 在直径AB 的异侧),当P 点到达B 点时运动停止,在运动过程中,过点C 作CP 的垂线CD 交PB 的延长线于D 点.(1)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线段CD 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2)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线段AD 长度的最大值为 .例三、正弦定理 1.如图,△ABC 中,∠BAC=60°,∠ABC=45°,AB=D 是线段BC 上的一个动点,以AD 为直径作⊙O 分别交AB ,AC 于E ,F 两点,连接EF ,则线段EF 长度的最小值为 .2. 如图,定长弦CD 在以AB 为直径的⊙O 上滑动(点C 、D 与点A 、B 不重合),M 是CD 的中点,过点C 作CP ⊥AB 于点P ,若CD=3,AB=8,则PM 长度的最大值是 .A例四、柯西不等式、配方法1.如图,已知半径为2的⊙O 与直线l 相切于点A ,点P 是直径AB 左侧半圆上的动点,过点P 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为C ,PC 与⊙O 交于点D ,连接PA 、PB ,设PC 的长为x (2<x <4),则当x= 时,PD•CD 的值最大,且最大值是为 .2.如图,线段AB=4,C 为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以AC 、BC 为边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 ,⊙O 外接于△CDE ,则⊙O 半径的最小值为( ).D. 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O 为圆心,2为半径画⊙O ,P 是⊙O 上一动点,且P 在第一象限内,过点P 作⊙O 的切线与轴相交于点A ,与轴相交于点B ,线段AB 长度的x y 最小值是 .例四、相切的应用(有公共点、最大或最小夹角)1.如图,在Rt △ABC 中,∠C=90°,AC=6,BC=8,D 为AB 边上一点,过点D 作CD 的垂线交直线BC 于点E ,则线段CE 长度的最小值是 .2.如图,Rt△ABC 中,∠C=90°,∠A=30°,AB=4,以AC 上的一点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O ,若⊙O 与边BC 始终有交点(包括B 、C 两点),则线段AO 的取值范围是 .3.如图,⊙O的半径为2,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3,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PQ切⊙O 于点Q,则PQ的最小值为( )A.B.C.3 D.2例五、其他知识的综合运用1.(2015•济南)抛物线y=ax2+bx+4(a≠0)过点A(1,﹣1),B(5,﹣1),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如图1,连接CB,以CB为边作▱CBPQ,若点P在直线BC上方的抛物线上,Q为坐标平面内的一点,且▱CBPQ的面积为30,求点P的坐标;(3)如图2,⊙O1过点A、B、C三点,AE为直径,点M为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E 重合),∠MBN为直角,边BN与ME的延长线交于N,求线段BN长度的最大值.2.(2013秋•相城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A、B是⊙O与x轴的两个交点,⊙O的半径为1,P是该圆上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直线PA、PB分别交直线x=2于C、D两点,E为线段CD的中点.(1)判断直线P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线段CD长的最小值;(3)若E点的纵坐标为m,则m的范围为 .B【题型训练】1.如图,已知直线l与⊙O相离,OA⊥l于点A,OA=5,OA与⊙O相交于点P,AB与⊙O相切于点B,BP的延长线交直线l于点C,若在⊙O上存在点Q,使△QAC是以A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则⊙O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为 .2.已知:如图,RtΔABC中,∠B=90º,∠A=30º,BC=6cm,点O从A点出发,沿AB以每秒cm的速度向B点方向运动,当点O运动了t秒(t>0)时,以O点为圆心的圆与边AC相切于点D,与边AB相交于E、F两点,过E作EG⊥DE交射线BC于G.(1)若点G在线段BC上,则t的取值范围是;(2)若点G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则t的取值范围是 .3.如图,⊙M,⊙N的半径分别为2cm,4cm,圆心距MN=10cm.P为⊙M上的任意一点,Q为⊙N上的任意一点,直线PQ与连心线所夹的锐角度数为,当P、Q在两圆上任意运动时,lα的最大值为; (B);; (D) tanα∠4334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O 为矩形ABCD的中心,以D为圆心1为半径作⊙D,P为⊙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OP,则△AOP面积的最大值为( ).(A)4 (B) (C) (D)215358174 5.如图,在Rt△ABC中,∠C=90°,AC=8,BC=6,经过点C且与边AB相切的动圆与CA、CB 分别相交于点P、Q,则线段PQ长度的最小值是( ).A. B. C.5 D.1942456.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BC=4,D是AB的中点,点E在AB边上运动(点E不与点A重合),过A、D、E三点作⊙O,⊙O交AC于另一点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为.7.如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2),⊙C的圆心的坐标为(-1,0),半径为1,若D是⊙C上的一个动点,线段DA与y轴交于点E,则△ABE面积的最小值是( ).A.2 B.1 C. D.22-8.如图,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1),⊙C的圆心坐标为(0,-1),半径为1,D是⊙C上的一个动点,射线AD与y轴交于点E,则△ABE面积的最大值是( ).A.3 B. C.103D.41139.如图,等腰Rt△ABC中,∠ACB=90°,AC=BC=4,⊙C的半径为1,点P在斜边AB上,PQ 切⊙O于点Q,则切线长PQ长度的最小值为( ).B.10.如图∠BAC=60°,半径长1的⊙O与∠BAC的两边相切,P为⊙O上一动点,以P为圆心,PA长为半径的⊙P交射线AB、AC于D、E两点,连接DE,则线段DE长度的范围为 .11.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0),点P()是第一象限内一点,且AB=2,m n,则的范围为 .m n-12.在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0),点P是y轴右侧一点,且AP=2,点B上直线y=x+1上一动点,且PB⊥AP于点P,则,则的取值范围是 .tan ABP m∠=m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3,4),P是以M为圆心,2为半径的⊙M上一动点,A(-1,0)、B(1,0),连接PA、PB,则PA2+PB2最大值是 .蔡老师点评: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看着无从下手,但只要仔细观察,分析图形,寻找动点与定点之间不变的维系条件,构建关系,将研究的问题转化为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几何中的定值问题,是指变动的图形中某些几何元素的几何量保持不变,或几何元素间的某些几何性质或位置关系不变的一类问题,解几何定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分清问题的定量及变量,运用特殊位置、极端位置,直接计算等方法,先探求出定值,再给出证明.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求平面几何图形中某个确定的量(如线段长度、角度大小、图形面积)等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求几何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有:1.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法;2.几何定理(公理)法;3.数形结合法等.注:几何中的定值与最值近年广泛出现于中考试题中,由冷点变为热点.这是由于这类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目标不明确),解题时需要运用动态思维、数形结合、特殊与一般相结合、逻辑推理与合情想象相结合等思想方法.参考答案:引例1.解:C在以A为圆心,以2为半径作圆周上,只有当OC与圆A相切(即到C点)时,∠BOC最小,AC=2,OA=3,由勾股定理得:OC=,∵∠BOA=∠ACO=90°,∴∠BOC+∠AOC=90°,∠CAO+∠AOC=90°,∴∠BOC=∠OAC,tan∠BOC=tan∠OAC= =,随着C的移动,∠BOC越来越大,∵C在第一象限,∴C不到x轴点,即∠BOC<90°,∴tan∠BOC≥,故答案为:m≥.引例1图引例2图+≤引例2.a b原题:(2013•武汉模拟)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OAB中,以边AB为直径作⊙D,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圆O,C为半圆AB上不与A、B重合的一动点,射线AC交⊙O 于点E,BC=a,AC=b.(1)求证:AE=b+a;(2)求a+b的最大值;(3)若m是关于x的方程:x2+ax=b2+ab的一个根,求m的取值范围.【考点】圆的综合题.【分析】(1)首先连接BE,由△OAB为等边三角形,可得∠AOB=60°,又由圆周角定理,可求得∠E的度数,又由AB为⊙D的直径,可求得CE的长,继而求得AE=b+a;(2)首先过点C作CH⊥AB于H,在Rt△ABC中,BC=a,AC=b,AB=1,可得(a+b)2=a2+b2+2ab=1+2ab=1+2CH•AB=1+2CH≤1+2AD=1+AB=2,即可求得答案;(3)由x2+ax=b2+ab,可得(x﹣b)(x+b+a)=0,则可求得x的值,继而可求得m 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连接BE,∵△OAB为等边三角形,∴∠AOB=60°,∴∠AEB=30°,∵AB为直径,∴∠ACB=∠BCE=90°,∵BC=a,∴BE=2a,CE=a,∵AC=b,∴AE=b+a;(2)过点C作CH⊥AB于H,在Rt△ABC中,BC=a,AC=b,AB=1,∴a2+b2=1,∵S△ABC=AC•BC=AB•CH,∴AC•BC=AB•CH,∴(a+b)2=a2+b2+2ab=1+2ab=1+2CH•AB=1+2CH≤1+2AD=1+AB=2,∴a+b≤,故a+b的最大值为,(3)∵x2+ax=b2+ab,∴x2﹣b2+ax﹣ab=0,∴(x+b)(x﹣b)+a(x﹣b)=0,∴(x﹣b)(x+b+a)=0,∴x=b或x=﹣(b+a),当m=b时,m=b=AC<AB=1,∴0<m<1,当m=﹣(b+a)时,由(1)知AE=﹣m,又∵AB<AE≤2AO=2,∴1<﹣m≤2,∴﹣2≤m<﹣1,∴m的取值范围为0<m<1或﹣2≤m<﹣1.【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引例3.解:连接EP,DP,过P点作PM垂直DE于点M,过O做OF⊥AC与F,连接AO,如图,∵∠BAC=60°,∴∠DPE=120°.∵PE=PD,PM⊥DE,∴∠EPM=60°,∴ED=2EM=2EP•sin60°=EP=PA.当P与A、O共线时,且在O点右侧时,⊙P直径最大.∵⊙O与∠BAC两边均相切,且∠BAC=60°,∴∠OAF=30°,OF=1,∴AO==2,AP=2+1=3,∴DE=PA=3.故答案为:D。

与圆有关的定点定值最值与范围问题

与圆有关的定点定值最值与范围问题
Δ_<__0
抓住2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助学·微博】 一个考情分析
与圆有关的综合性问题,其中最重要的类型有定点问题、定值 问题、最值与范围问题. 解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目标函数、利用几何意义、直接求解 或计算求得.
抓住2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考点自测
1.已知两圆C1:x2+y2-2x+10y-24=0,C2:x2+y2+2x+ 2y-8=0,则经过两圆交点且面积最小的圆的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_.
抓住2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2.若直线 y=x+b 与曲线 y= 1-x2有两个公共点,则 b 的取值
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如图,当直线介于 l1 与 l2 之间时满
足题意,即圆心到直线
y=x+b
的距离
2 2
≤ |b|<1,解得 1≤b< 2. 2
答案 [1, 2)
抓住2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由yx=-02,2-3=0,
得x=2+ y=0
3,
或x=2- y=0.
3,
故以 MN 为直径的圆恒过定点(2+ 3,0)和(2- 3,0).
抓住2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考向二 与圆有关的定值问题
【例2】 (2013·扬州调研)已知圆C:x2 +y2=9,点A(-5,0),直线l:x-2y =0. (1)求与圆C相切,且与直线l垂直的 直线方程; (2)在直线 OA 上(O 为坐标原点),存在定点 B(不同于点 A), 满足:对于圆 C 上任一点 P,都有PPAB为一常数,试求所有满 足条件的点 B 的坐标.
抓住2个考点

专题11 最值模型-阿氏圆问题(解析版)

专题11 最值模型-阿氏圆问题(解析版)

专题11 最值模型-阿氏圆问题最值问题在中考数学常以压轴题的形式考查,“阿氏圆”又称“阿波罗尼斯圆”,主要考查转化与化归等的数学思想。

在各类考试中都以高档题为主,中考说明中曾多处涉及。

本专题就最值模型中的阿氏圆问题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

【模型背景】已知平面上两点A、B,则所有满足PA=k·PB(k≠1)的点P的轨迹是一个圆,这个轨迹最早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故称“阿氏圆”。

【模型解读】如图 1 所示,⊙O的半径为r,点A、B都在⊙O外,P为⊙O上一动点,已知r=k·OB,连接PA、PB,则当“PA+k·PB”的值最小时,P点的位置如何确定?如图2,在线段OB上截取OC使OC=k·r,则可说明△BPO与△PCO相似,即k·PB=PC。

故本题求“PA+k·PB”的最小值可以转化为“PA+PC”的最小值,其中与A与C为定点,P为动点,故当A、P、C三点共线时,“PA+PC”值最小。

如图3所示:注意区分胡不归模型和阿氏圆模型:在前面的“胡不归”问题中,我们见识了“k·P A+PB”最值问题,其中P点轨迹是直线,而当P点轨迹变为圆时,即通常我们所说的“阿氏圆”问题.【最值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及垂线段最短解题。

例1.(2022·安徽·九年级期末)如图,在Rt△ABC中,△ACB=90°,CB=7,AC=9,以C为圆心、3为半径作△C,P为△C上一动点,连接AP、BP,则13AP+BP的最小值为()A.7B.2C.410D.13【答案】B【详解】思路引领:如图,在CA上截取CM,使得CM=1,连接PM,PC,BM.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MP13=P A,可得13AP+BP=PM+PB≥BM,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M即可解决问题.答案详解:如图,在CA上截取CM,使得CM=1,连接PM,PC,BM.∵PC=3,CM=1,CA=9,∵PC2=CM•CA,∵PC CM CA CP=,∵∵PCM=∵ACP,∵∵PCM∵∵ACP,∵13 PM PCPA AC==,∵PM13=P A,∵13AP+BP=PM+PB,∵PM+PB≥BM,在Rt∵BCM中,∵∵BCM=90°,CM=1,BC=7,∵BM2217=+=52,∵13AP+BP≥52,∵13AP+BP的最小值为52.故选:B.例2.(2020·广西中考真题)如图,在Rt中,AB=AC=4,点E,F分别是AB,AC的中点,点PABC是扇形AEF 的上任意一点,连接BP ,CP ,则BP +CP 的最小值是_____..【分析】在AB 上取一点T ,使得AT =1,连接PT ,P A ,CT .证明,推出==,推出PT =PB ,推出PB +CP =CP +PT ,根据PC +PT ≥TC ,求出CT 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在AB 上取一点T ,使得AT =1,连接PT ,P A ,CT .∵P A =2.AT =1,AB =4,∵P A 2=AT •AB ,∵=, ∵∵P AT =∵P AB ,∵,∵==,∵PT =PB ,∵PB +CP =CP +PT , ∵PC +PT ≥TC ,在Rt 中,∵∵CAT =90°,AT =1,AC =4,∵CT ,∵PB +PC ,∵PB +PC .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圆的基本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例3.(2022·四川成都·模拟预测)如图,已知正方ABCD 的边长为6,圆B 的半径为3,点P 是圆B 上的EF 1217PAT BAP ∽PT PB AP AB 1212124=PA ATAB PA PAT BAP ∽PT PB AP AB 121212ACT 22AT AC +171217121717一个动点,则12PD PC -的最大值为_______.【答案】152【分析】如图,连接BP ,在BC 上取一点M ,使得BM =32,进而证明BPM BCP △∽△,则在点P 运动的任意时刻,均有PM =12PC ,从而将问题转化为求PD -PM 的最大值.连接PD ,在△PDM 中,PD -PM <DM ,故当D 、M 、P 共线时,PD -PM =DM 为最大值,勾股定理即可求得DM .【详解】如图,连接BP ,在BC 上取一点M ,使得BM =32, 31232BM BP ==,3162BP BC ==BM BP BP BC ∴= PBM CBP ∠=∠∴BPM BCP △∽△12MP BM PC BP ∴==12MP PC ∴=12PD PC PD MD ∴-=-在△PDM 中,PD -PM <DM ,当D 、M 、P 共线时,PD -PM =DM 为最大值,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90C ∴∠=︒在Rt CDM 中,2222915622DM DC MC ⎛⎫=+=+= ⎪⎝⎭故答案为:152.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构造12PC 是解题的关键. 例4.(2022·浙江·舟山九年级期末)如图,矩形ABCD 中,4,2AB AD ==,以B 为圆心,以BC 为半径画圆交边AB 于点E ,点P 是弧CE 上的一个动点,连结,PD PA ,则12AP DP +的最小值为( )A 10B 11C 13D 14【答案】C【分析】连接BP ,取BE 的中点G ,连接PG ,通过两组对应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证明BPG BAP ,得到12PG AP =,则12AP DP PG DP +=+,当P 、D 、G 三点共线时,取最小值,求出DG 的长得到最小值. 【详解】解:如图,连接BP ,取BE 的中点G ,连接PG ,△2AD BC BP ===,4AB =,△2142BP BA ==, △G 是BE 的中点,△12BG BP =,△BP BG BA BP=, △PBG ABP ∠=∠,△BPGBAP ,△12PG BP AP BA ==,△12PG AP =, 则12AP DP PG DP +=+,当P 、D 、G 三点共线时,取最小值,即DG 长, 224913DG AD AG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矩形和圆的基本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构造相似三角形将12AP 转换成PG ,再根据三点共线求出最小值.例5.(2022·广东·广州市第二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2,0),B (0,2),C (4,0),D (5,3),点P 是第一象限内一动点,且135APB ∠=︒,则4PD +2PC 的最小值为_______.【答案】20【分析】取一点(1,0)T ,连接OP ,PT ,TD ,首先利用四点共圆证明2OP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12PT PC =,推出14+2=4(+)=4(+)2PD PC PD PC PD PT ,根据+PD PT DT ≥,过点D 作DE OC ⊥交OC 于点E ,即可求出DT 的最小值,即可得.【详解】解:如图所示,取一点(1,0)T ,连接OP ,PT ,TD ,△A (2,0),B (0,2),C (4,0),△OA =OB =2,OC =4,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O ,在优弧AB 上取一点Q ,连接QB ,QA ,△1452Q AOB ∠=∠=︒,135APB ∠=︒,△45135180Q APB ∠+∠=︒+︒=︒, △A ,P ,B ,Q 四点共圆,△2OP OA ==,△2OP =,1OT =,4OC =,△2OP OC OT =,△OP OT OC OP=,△POT POC ∠=∠,△POT COP △∽△,△12PT OP PC OC ==,△12PT PC =, △14+2=4(+)=4(+)2PD PC PD PC PD PT ,过点D 作DE OC ⊥交OC 于点E , △D 的坐标为(5,3),△点E 的坐标为(5,0),TE =4,△22=3+4=5DT△+PD PT DT ≥,△4+220PD PC ≥,△4+2PD PC 的最小值是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四点共圆,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这些知识点.例6.(2021·浙江金华·一模)问题提出:如图1,在等边△ABC中,AB=9,△C半径为3,P为圆上一动点,连结AP,BP,求AP+13BP的最小值(1)尝试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给出一种解题思路,通过构造一对相似三角形,将13BP转化为某一条线段长,具体方法如下:(请把下面的过程填写完整)如图2,连结CP,在CB上取点D,使CD=1,则有13== CD CP CP CB又△△PCD=△△△△△13=PDBP△PD=13BP△AP+13BP=AP+PD△当A,P,D三点共线时,AP+PD取到最小值请你完成余下的思考,并直接写出答案:AP+13BP的最小值为.(2)自主探索:如图3,矩形ABCD中,BC=6,AB=8,P为矩形内部一点,且PB=4,则12AP+PC的最小值为.(请在图3中添加相应的辅助线)(3)拓展延伸:如图4,在扇形COD中,O为圆心,△COD=120°,OC=4.OA=2,OB=3,点P是CD上一点,求2P A+PB的最小值,画出示意图并写出求解过程.【答案】(1)BCP,PCD,BCP,2592;(2)210;(3)作图与求解过程见解析,2P A+PB的最小值为97.【分析】(1)连结AD,过点A作AF△CB于点F,AP+13BP=AP+PD,要使AP+13BP最小,AP+AD最小,当点A,P,D在同一条直线时,AP+AD最小,即可求解;(2)在AB上截取BF=2,连接PF,PC,AB=8,PB=4,BF=2,证明△ABP△△PBF,当点F,点P,点C 三点共线时,AP+PC的值最小,即可求解;(3)延长OC,使CF=4,连接BF,OP,PF,过点F作FB△OD于点M,确定12OA OPOP OF==,且△AOP=△AOP,△AOP△△POF,当点F,点P,点B三点共线时,2AP+PB的值最小,即可求解.【详解】解:(1)如图1,连结AD,过点A作AF△CB于点F,△AP+13BP=AP+PD,要使AP+13BP最小,△AP+AD最小,当点A,P,D在同一条直线时,AP+AD最小,即:AP+13BP最小值为AD,△AC=9,AF△BC,△ACB=60°△CF=3,AF=932;△DF=CF﹣CD=3﹣1=2,△AD=22259 =2AF DF+,△AP+13BP的最小值为2592;故答案为:2592;(2)如图2,在AB上截取BF=2,连接PF,PC,△AB=8,PB=4,BF=2,△12BP BFAB BP==,且△ABP=△ABP,△△ABP△△PBF,△12FP BPAP AB==,△PF=12AP,△12AP+PC=PF+PC,△当点F,点P,点C三点共线时,AP+PC的值最小,△CF=222262210BF BC+=+=,△12AP+PC的值最小值为210,故答案为:210;(3)如图3,延长OC,使CF=4,连接BF,OP,PF,过点F作FB△OD于点M,△OC=4,FC=4,△FO=8,且OP=4,OA=2,△12OA OPOP OF==,且△AOP=△AOP△△AOP△△POF△1=2AP OAPF OF=,△PF=2AP△2P A+PB=PF+PB,△当点F,点P,点B三点共线时,2AP+PB的值最小,△△COD=120°,△△FOM=60°,且FO=8,FM△OM△OM=4,FM=43,△MB=OM+OB=4+3=7△FB=2297FM MB+=,△2P A+PB的最小值为9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圆的有关知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中的思路构造出相似三角形..例7.(2022·广东·二模)(1)初步研究:如图1,在△P AB中,已知P A=2,AB=4,Q为AB上一点且AQ=1,证明:PB=2PQ;(2)结论运用:如图2,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A的半径为2,点P是△A上的一个动点,求2PC+PB的最小值;(3)拓展推广:如图3,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4,△A=60°,△A的半径为2,点P是△A上的一个动点,求2PC−PB的最大值.【答案】(1)见解析;(2)10;(3)237【分析】(1)证明△P AQ△△BAP,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PB=2PQ;(2)在AB上取一点Q,使得AQ=1,由(1)得PB=2PQ,推出当点C、P、Q三点共线时,PC+PQ的值最小,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2PC+PB的最小值;(3)作出如图的辅助线,同(2)法推出当点P在CQ 交△A的点P′时,PC−PQ的值最大,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2PC−PB的最大值.【详解】解:(1)证明:△P A=2,AB=4,AQ=1,△P A2=AQ⋅AB=4.△PA AB AQ PA=.又△△A=△A,△△P AQ△△BAP.△12PQ PAPB AB==.△PB=2PQ;(2)如图,在AB上取一点Q,使得AQ=1,连接AP,PQ,CQ.△AP=2,AB=4,AQ=1.由(1)得PB=2PQ,△2PC+PB=2PC+2PQ=2(PC+PQ).△PC+PQ≥QC,△当点C、P、Q三点共线时,PC+PQ的值最小.△QC =22QB BC +=5,△2PC +PB =2(PC +PQ )≥10.△2PC +PB 的最小值为10.(3)如图,在AB 上取一点Q ,使得AQ =1,连接AP ,PQ ,CQ ,延长CQ 交△A 于点P ′,过点C 作CH 垂直AB 的延长线于点H .易得AP =2,AB =4,AQ =1.由(1)得PB =2PQ ,△2PC −PB =2PC −2PQ =2(PC −PQ ) ,△PC −PQ ≤QC ,△当点P 在CQ 交△A 的点P ′时,PC −PQ 的值最大.△QC =22QH CH + =37,△2PC −PB =2(PC −PQ )≤237.△2PC −PB 的最大值为237.【点睛】本题考查了圆有关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构建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把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例8.(2022·江苏·苏州九年级阶段练习)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已知平面上两点AB 、,则所有符合0(PA k k PB=>且1)k ≠的点P 会组成一个圆.这个结论最先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称阿氏圆. 阿氏圆基本解法:构造三角形相似.【问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在x 轴,y 轴上分别有点()(),0,0,C m D n ,点P 是平面内一动点,且OP r =,设OP k OD=,求PC kPD +的最小值.阿氏圆的关键解题步骤:第一步:如图1,在OD 上取点M ,使得::OM OP OP OD k ==;第二步:证明kPD PM =;第三步:连接CM ,此时CM 即为所求的最小值.下面是该题的解答过程(部分):解:在OD 上取点M ,使得::OM OP OP OD k ==,又,POD MOP POM DOP ∠=∠∴.任务:()1将以上解答过程补充完整.()2如图2,在Rt ABC 中,90,4,3,ACB AC BC D ∠=︒==为ABC 内一动点,满足2CD =,利用()1中的结论,请直接写出23AD BD +的最小值.【答案】(1)222.m k r +(2)4103. 【分析】 △ 将PC+kPD 转化成PC+MP ,当PC+kPD 最小,即PC+MP 最小,图中可以看出当C 、P 、M 共线最小,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即可;△ 根据上一问得出的结果,把图2的各个点与图1对应代入,C 对应O,D 对应P ,A 对应C ,B 对应M ,当D 在AB 上时23AD BD +为最小值,所以23AD BD +=2223AC CD ⎛⎫+ ⎪⎝⎭ = 224410433⎛⎫+= ⎪⎝⎭ 【详解】解()1:,MP PD k MP kPD =∴=∴,PC kPD PC MP ∴+=+,当PC kPD +取最小值时,PC MP +有最小值,即,,C P M 三点共线时有最小值,利用勾股定理得()2222222.CM OC OM m kr m k r =+=+=+ ()223AD BD +的最小值为4103, 提示:4AC m ==,2433CD kr ==,23AD BD ∴+的最小值为224410433⎛⎫+=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新定义的理解与应用,快速准确的掌握新定义并能举一反三是解题的关键.课后专项训练1.(2022·福建南平九年级期中)如图,在Rt△ABC 中,△ACB =90°,CB =7,AC =9,以C 为圆心、3为半径作△C ,P 为△C 上一动点,连接AP 、BP ,则13AP +BP 的最小值为( )A .2.B .3C .5D .2【答案】D【分析】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进而找到P 在何时会使得13AP +BP 有最小值,进而得到答案. 【详解】解:如图,连接CP ,作PE 交AC 于点E ,使CPE PAC ∠=∠△=PCE ACP ∠∠ △PCE △APC △ △PC EP AC AP = △9,3AC PC == △13EP AP = △13AP BP EP BP +=+,当B 、P 、E 三点共线,即P 运动P '时有最小值EB△EC PC PC AC = △1EC = △2252EB EC CB =+= △13AP BP +的最小值为52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懂得依题意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2022·江苏·无锡市九年级期中)如图,△O与y轴、x轴的正半轴分别相交于点M、点N,△O半径为3,点A(0,1),点B(2,0),点P在弧MN上移动,连接P A,PB,则3P A+PB的最小值为___.【答案】85【分析】如图,在y轴上取一点C(0,9),连接PC, 根据13OA APOP PC==,△AOP是公共角,可得△AOP△△POC,得PC=3P A,当B,C,P三点共线时,3P A+PB的值最小为BC,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即可得答案.【详解】如图,在y轴上取一点C(0,9),连接PC,△△O半径为3,点A(0,1),点B(2,0),△OP=3,OA=1,OB=2,OC=9,△1=3OA OPOP OC=,△AOP是公共角,△△AOP△△POC,△PC=3P A,△3P A+PB=PC+PB,△当B,C,P三点共线时,3P A+PB最小值为BC,△BC =22OC OB +=2292+=85,△3P A +PB 的最小值为85.故答案为:8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最小值问题,正确理解C 、P 、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3P A +PB 有最小值,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3.(2022·陕西·三模)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 3AB =260AC BAC ACD =∠=∠=︒,,设•AD k BD =,则k 的最小值为 ___________.21##12-【分析】如图,过点C 作CJ AB ⊥于点J ,过点B 作BM DC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M ,在AB 的上方构造Rt ABE △,使得ABE MBD ∽,取BE 的中点F ,连接AF DF ,.由ABE MBD ∽,推出232,903BE AB BAE M DB MB ===∠=∠=︒,设BD m =,则2BE m =,由勾股定理求得DF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AD 的最小值,进而根据•AD k BD =,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过点C 作CJ AB ⊥于点J ,过点B 作BM DC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M ,在AB 的上方构造Rt ABE △,使得ABE MBD ∽,取BE 的中点F ,连接AF DF ,.在Rt ACJ 中,260AC CAJ =∠=︒,,△sin 603CJ AC =⋅︒=,△60ACD BAC ∠=∠=︒,△AB CD ∥, △BM CD CJ AB ⊥⊥,,△四边形BJCM 是矩形,△3BM CJ ==,90MBJ ∠=︒,△ABE MBD ∽,△232,903BE AB BAE M DB MB ===∠=∠=︒,△设BD m =,则2BE m =, △EF FB =,△12AF BE m ==,△ABE MBD ∠=∠,△90EBD ABM ∠=∠=︒,△222DF BF BD m =+=, △2AD DF AF m m ≥-=-,△AD 的最小值为2m m -,△AD kBD =,△k 是最小值为221m m m-=-.故答案为:21-. 【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问题,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相似构造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4.(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新知探究】新定义:平面内两定点 A , B ,所有满足PA PB= k ( k 为定值)的P 点形成的图形是圆,我们把这种圆称之为“阿氏圆”,【问题解决】如图,在△ABC 中,CB = 4 ,AB= 2AC ,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答案】16 3【分析】以A为顶点,AC为边,在△ABC外部作△CAP=△ABC,AP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P,证出△APC△△BPA,列出比例式可得BP=2AP,CP=12AP,从而求出AP、BP和CP,即可求出点A的运动轨迹,最后找出距离BC最远的A点的位置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以A为顶点,AC为边,在△ABC外部作△CAP=△ABC,AP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P,△△APC=△BPA,AB= 2AC△△APC△△BPA,△12AP CP ACBP AP AB===△BP=2AP,CP=12AP△BP-CP=BC=4△2AP-12AP=4解得:AP=83△BP=163,CP=43,即点P为定点△点A的轨迹为以点P为圆心,83为半径的圆上,如下图所示,过点P作BC的垂线,交圆P于点A1,此时A1到BC的距离最大,即△ABC的面积最大S△A1BC=12BC·A1P=12×4×83=163即△ABC面积的最大值为163故答案为:163.【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确定点的运动轨迹和求三角形的面积,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圆的定义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5.(2022·浙江·九年级期中)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D、E分别是边BC、AC上的两个动点,且DE=4,P是DE的中点,连接P A,PB,则P A+PB的最小值为.【解答】解:如图,在CB上取一点F,使得CF=,连接PF,AF.∵∠DCE=90°,DE=4,DP=PE,∴PC=DE=2,∵=,=,∴=,∵∠PCF=∠BCP,∴△PCF∽△BCP,∴==,∴PF=PB,∴P A+PB=P A+PF,∵P A+PF≥AF,AF===,∴P A+PB≥,∴P A+PB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6.(2022·江苏·苏州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为边AD上一个动点,点F在CG的最小值为_____.边CD上,且线段EF=4,点G为线段EF的中点,连接BG、CG,则BG+12【答案】5【分析】因为DG=12EF=2,所以G在以D为圆心,2为半径圆上运动,取DI=1,可证△GDI△△CDG,从而得出GI=12CG,然后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BI是其最小值【详解】解:如图,在Rt△DEF中,G是EF的中点,△DG=122EF=,△点G在以D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运动,在CD上截取DI=1,连接GI,△DIDG=DGCD=12,△△GDI=△CDG,△△GDI△△CDG,△IG DICG DG==12,△IG=12CG,△BG+12CG=BG+IG≥BI,△当B、G、I共线时,BG+12CG最小=BI,在Rt△BCI中,CI=3,BC=4,△BI=5,故答案是:5.【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圆的概念,求得点G的运动轨迹是解题的关键.7.(2022·山西·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ABC 中,90,2B AB CB ∠=︒==,以点B 为圆心作圆B 与AC 相切,点P 为圆B 上任一动点,则2PA PC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答案】5 【分析】作BH △AC 于H ,取BC 的中点D ,连接PD ,如图,根据切线的性质得BH 为△B 的半径,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H 12=AC 2=,接着证明△BPD △△BCP 得到PD 22=PC ,所以P A 22+PC =P A +PD ,而P A +PD ≥AD (当且仅当A 、P 、D 共线时取等号),从而计算出AD 得到P A 22PC +的最小值. 【详解】解:作BH △AC 于H ,取BC 的中点D ,连接PD ,如图,△AC 为切线,△BH 为△B 的半径,△△ABC =90°,AB =CB =2,△AC 2=BA =22,△BH 12=AC 2=,△BP 2=, △22PB BC =,1222BD BP ==,而△PBD =△CBP ,△△BPD △△BCP , △22PD PB PC BC ==,△PD 22=PC ,△P A 22+PC =P A +PD , 而P A +PD ≥AD (当且仅当A 、P 、D 共线时取等号),而AD 22215=+=,△P A +PD 的最小值为5,即P A 22PC +的最小值为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利用相似比确定线段PD22PC.也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8.(2022·湖北·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B的半径为2,点P是△B上的一个动点,则PD﹣12PC的最大值为_____.【答案】5【详解】分析: 由PD−12PC=PD−PG≤DG,当点P在DG的延长线上时,PD−12PC的值最大,最大值为DG=5.详解: 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1,如图,△221PBBG==,422BCPB==,△PB BCBG PB=,△△PBG=△PBC,△△PBG△△CBP,△12PG BGPC PB==,△PG=12PC,当点P在DG的延长线上时,PD−12PC的值最大,最大值为DG=2243+=5.故答案为5点睛: 本题考查圆综合题、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构建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把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题目比较难,属于中考压轴题.9.(2022·北京·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内切圆记为△O,P是△O2P A +PB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25【分析】2P A+PB=2(P A+22PB),利用相似三角形构造22PB即可解答.【详解】解:设△O 半径为r ,OP =r =12BC =2,OB =2r =22,取OB 的中点I ,连接PI ,△OI =IB =2,△222OP OI ==,2222OB OP == ,△OP OB OI OP = ,△O 是公共角,△△BOP △△POI , △22PI OI PB OP ==,△PI =22PB ,△AP +22PB =AP +PI , △当A 、P 、I 在一条直线上时,AP +22PB 最小,作IE △AB 于E , △△ABO =45°,△IE =BE =22BI =1,△AE =AB −BE =3, △AI =223110+=,△AP +22PB 最小值=AI =10, △2P A +PB =2(P A +22PB ),△2P A +PB 的最小值是2AI =21025⨯=.故答案是25. 【点睛】本题是“阿氏圆”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构造相似三角形.10.(2022·山东·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4CB =,6CA =,圆C 半径为2,P 为圆上一动点,连接,2,1A A P P P P B B +最小值__________.13BP AP +最小值__________.【答案】37;2373.【分析】如图,连接CP,在CB上取点D,使CD=1,连结AD,可证△PCD△△BCP.可得PD=12BP,当点A,P,D在同一条直线时,AP+12BP的值最小,在Rt△ACD中,由CD=1,CA=6,根据勾股定理AD=2216+=37即可;在AC上取CE=23,△PCE△△ACP.可得PE=13AP,当点B,P,E在同一条直线时,BP+13AP的值最小,在Rt△BCE中,由CE=23,CB=4,根据勾股定理BE=2222374=33⎛⎫+⎪⎝⎭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CP,在CB上取点D,使CD=1,连结AD,△CP=2,BC=4,△CD121=,CP242CPBC==,△CD1=CP2CPBC=,又△△PCD=△BCP,△△PCD△△BCP.△12PDBP=,△PD=12BP,△AP+12BP=AP+PD,当点A,P,D在同一条直线时,AP+12BP的值最小,在Rt△ACD中,△CD=1,CA=6,△AD=2216+=37,△AP+12BP的最小值为37.故答案为:37在AC上取CE=23,连接CP,PE△21213==,2363CE CP CP AB ==△13CE CP CP AB == 又△△PCE =△ACP ,△△PCE △△ACP .△13PE AP =,△PE =13AP ,△BP +13AP =BP +PE , 当点B ,P ,E 在同一条直线时,BP +13AP 的值最小, 在Rt △BCE 中,△CE =23,CB =4,△BD =2222374=33⎛⎫+ ⎪⎝⎭, △BP +13AP 的最小值为2373.故答案为:2373. 【点睛】本题考查圆的性质,构造相似三角形解决比例问题,勾股定理,掌握圆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关键是引辅助线准确作出图形是解题关键.11.(2022·重庆·九年级专题练习)(1)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9,圆B 的半径为6,点P 是圆B 上的一个动点,那么PD +23PC 的最小值为__,PD ﹣23PC 的最大值为__. (2)如图2,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4,△B =60°,圆B 的半径为2,点P 是圆B 上的一个动点,那么PD +12PC 的最小值为__,PD ﹣12PC 的最大值为__.【答案】 106 106 37 37【分析】(1)如图3中,在BC 上取一点G ,使得4BG =,先证明PBG CBP ,得到23PG PC =,所以32PD PC PD PG +=+,而PD PG DG +≥(当且仅当G 、P 、D 共线时取等号),从而计算出DG 得到23PD PC +的最小值,32PD PC PD PG -=-,而PD PG DG -≤(当且仅当G 、P 、D 共线时取等号),从而计算出DG 得到23PD PC -的最大值; (2)如图4中,在BC 上取一点G ,使得1BG =,作DF BC ⊥交于点F ,解法同(1).【详解】(1)如图3中,在BC 上取一点G ,使得4BG =,6342PB BG ==,9362BC PB ==,PBG PBC ∠=∠, PBG CBP ∴,23PG BG PC PB ∴==, 23PG PC ∴=,32PD PC PD PG ∴+=+, PD PG DG +≥(当且仅当G 、P 、D 共线时取等号),PD PG ∴+的最小值为2259106DG =+=,32PD PC +的最小值为106,32PD PC PD PG DG -=-≤, 23PD PC ∴-的最大值为106,故答案为:106,106; (2)如图4中,在BC 上取一点G ,使得1BG =,作DF BC ⊥交于点F ,221PB BG ==,422BC PB ==,PBG PBC ∠=∠, PBG CBP ∴,12PG BG PC PB ∴==,12PG PC ∴=,12PD PC PD PG ∴+=+, PD PG DG +≥(当且仅当G 、P 、D 共线时取等号),PD PG ∴+的最小值为DG , 12PD PC ∴+的最小值为DG , 在Rt CDF 中,60DCF ∠=︒,4CD =,sin 6023DF CD ∴=⋅︒=,2CF =,在Rt GDF 中,22(23)537DG =+=,12PD PC ∴+的最小值为37, 12PD PC PD PG DG -=-≤,12PD PC ∴-的最大值为37,故答案为:37,37. 【点睛】本题考查圆的综合题、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学会构建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12.(2022·江苏淮安·九年级期中)问题提出:如图1,在等边△ABC 中,AB =12,△C 半径为6,P 为圆上一动点,连结AP ,BP ,求AP +12BP 的最小值.(1)尝试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给出一种解题思路:如图2,连接CP ,在CB 上取点D ,使CD=3,则有CDCP=CPCB=12,又△△PCD=△BCP,△△PCD△△BCP,△PDBP=12,△PD=12BP,△AP+12BP=AP+PD.请你完成余下的思考,并直接写出答案:AP+12BP的最小值为.(2)自主探索:如图1,矩形ABCD中,BC=7,AB=9,P为矩形内部一点,且PB=3,13AP+PC的最小值为.(3)拓展延伸:如图2,扇形COD中,O为圆心,△COD=120°,OC=4,OA=2,OB=3,点P是CD上一点,求2PA+PB的最小值,画出示意图并写出求解过程.【答案】(1)AP+12BP的最小值为313;(2)13AP+PC的值最小值为52;(3)2PA+PB的最小值为97,见解析.【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F=6,AF=63,由勾股定理可求AD的长;(2)在AB上截取BF=1,连接PF,PC,由PB1BFAB3BP==,可证△ABP△△PBF,可得PF=13AP,即13AP+PC=PF+PC,则当点F,点P,点C三点共线时,13AP+PC的值最小,由勾股定理可求13AP+PC的值最小值;(3)延长OC,使CF=4,连接BF,OP,PF,过点F作FB△OD于点M,由OA1OPOP2OF==,可得△AOP△△POF,可得PF=2AP,即2PA+PB=PF+PB,则当点F,点P,点B三点共线时,2AP+PB的值最小,由勾股定理可求2PA+PB的最小值.【详解】解:(1)解:(1)如图1,连结AD,过点A作AF△CB于点F,△AP+12BP=AP+PD,要使AP+12BP最小,△AP+AD最小,当点A,P,D在同一条直线时,AP+AD最小,即:AP+12BP最小值为AD,△AC=12,AF△BC,△ACB=60°△CF=6,AF=63△DF=CF-CD=6-3=3△AD=22AF DF+=313△AP+12BP的最小值为313(2)如图,在AB上截取BF=1,连接PF,PC,△AB=9,PB=3,BF=1△PB1BFAB3BP==,且△ABP=△ABP,△△ABP△△PBF,△FP BP1AP AB3==△PF=13AP△13AP+PC=PF+PC,△当点F,点P,点C三点共线时,13AP+PC的值最小,△CF=22BF BC +=149+=52△13AP+PC 的值最小值为52,(3)如图,延长OC ,使CF=4,连接BF ,OP ,PF ,过点F 作FB△OD 于点M , △OC=4,FC=4,△FO=8,且OP=4,OA=2, △OA 1OPOP 2OF==,且△AOP=△AOP△△AOP△△POF △AP OA 1PF OF 2==△PF=2AP△2PA+PB=PF+PB , △当点F ,点P ,点B 三点共线时,2AP+PB 的值最小, △△COD=120°,△△FOM=60°,且FO=8,FM△OM △OM=4,FM=43△MB=OM+OB=4+3=7△FB=22FM MB +=97△2PA+PB 的最小值为97.【点睛】此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圆的有关知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极值的确定,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解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中的思路构造出相似三角形,也是解本题的难点.13.(2022·湖北·九年级专题练习)(1)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圆B 的半径为2,点P 是圆B 上的一个动点,求12PD PC +24PD PC +的最小值,12PD PC -的最大值.(2)如图2,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9,圆B 的半径为6,点P 是圆B 上的一个动点,求23PD PC+的最小值,23PD PC -的最大值,2PC PD 的最小值.(3)如图3,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4,=60B ∠︒,圆B 的半径为2,点P 是圆B 上的一个动点,求12PD PC +的最小值和12PD PC -的最大值.3PC 的最小值【答案】见详解【分析】(1)如图1中,在BC 上取一点G ,使得BG=1.由△PBG△△CBP ,推出12PG BG PC PB ==,推出PG=12PC ,推出PD+12PC=DP+PG ,由DP+PG≥DG ,当D 、G 、P 共线时,PD+12PC 的值最小,最小值为DG=2243+=5.由PD-12PC=PD-PG≤DG ,当点P 在DG 的延长线上时,PD-12PC 的值最大(如图2中),最大值为DG=5;可以把24PD PC +转化为4(24PD PC +),这样只需求出24PD PC +的最小值,问题即可解决。

中考数学最值—阿氏圆问题(解析+例题)

中考数学最值—阿氏圆问题(解析+例题)

中考数学最值——阿氏圆问题(点在圆上运动)(PA+k·PB型最值)【问题背景】与两个定点距离之比为一个不为0的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一个圆,这个圆为阿氏圆。

这个定理叫阿波罗尼斯定理。

【知识储备】①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③连接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模型分析】①条件:已知A、B为定点,P为 O上一动点,OPOB=k(0<k<1)。

②问题:P在何处时,PA+k·PB的值最小。

③方法:连接OP,OB,在OB上取点C,使OCOP =k,可得△POC∽△BOP,所以CPPB=OPOB=k,所以得CP=k·PB。

所以PA+k·PB=PA+CP≥AC,当P为AC与 O的交点时,PA+k·PB的最小值为AC。

总结:构造母子三角形相似若能直接构造△相似计算的,直接计算,不能直接构造△相似计算的,先把k提到括号外边,将其中一条线段的系数化成,再构造△相似进行计算。

【经典例题】已知∠ACB=90°,CB=4,CA=6,⊙C半径为2,P为圆上一动点.(1)求12AP BP+的最小值为。

(2)求13AP BP+的最小值为。

【巩固训练】练习1:如图,点A、B在⊙O 上,且OA=OB=6,且OA⊥OB,点C是OA的中点,点D在OB 上,且OD=4,动点P在⊙O 上,则2PC+PD的最小值为;练习2:如图,在Rt△ABC中,∠ACB=90°,D为AC的中点,M为BD的中点,将线段AD绕A点任意旋转(旋转过程中始终保持点M为BD的中点),若AC=4,BC=3,那么在旋转过程中,线段CM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练习3:Rt △ABC 中,∠ACB=90°,AC=4,BC=3,点D 为△ABC 内一动点,满足CD=2,则AD+32BD 的最小值为_______.练习4: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锐角大小为60°,⊙A 与BC 相切于点E ,在⊙A 上任取一点P ,则PB+23PD 的最小值为________.练习5: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4,∠B=60°,圆B 的半径为2,P 为圆B 上一动点,则PD+21PC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练习6: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6,内切圆记为⊙O ,P 是圆上动点,求2PB+PC 的最小值.值。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 (0, )) 令 2 2 PA PB PA PB cos 2 PA COS 2 APB 2

O B
2
P
r 2 po r (1 2sin ) po 1 1 2( ) po 2 2 2 设po t (t 1) 则PAPB (t 1)(1 t ) t t 3 2 2 3
C O x
3 5. 易得 PM 的最小值为 10
二、利用所求式的几何意义转化为线 性规划问题求最值
例2:若实数x、y满足 x y 2x 4 y 0 求(1)x-2y的最大值.
2 2
y 1 ( 2) x 2
的取值范围。 2 2 ( x 2) ( y 1) 的取值范围。 ( 3) (4) x y 1 的取值范围。
2 2 ( x 2) ( y 1) (3)
表示为圆上任意一点P到点A(2,1)距离的平方
P
因为 所以
PA [CA 5, CA 5]
. C
A(2,1)
PA2 ( x 2)2 ( y 1)2 [50 10 2,50 10 2]
(4) 因为圆上任一点P(x,y)到直线 x y 1 0 的距离
E M A N G C F H O x
解(1)令圆心C到弦EF的距离为 EF+GH 2( 4 d12 4 d 2 2 )
d1,到弦GH的距离为 d2,则
又 d12 d22 CA2 1
4 d12 4 d22 4 d12 4 d22 2 2
(当且仅当 d1 d 2
2 取等号) 2 故EF+GH 2 8 1 14 2

高中数学 数形结合_巧解“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知识点+例题

高中数学 数形结合_巧解“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知识点+例题

数形结合,巧解“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例1 平面上有两点A (1-,0),B (1,0),P 为圆x y x y 2268210+--+=上的一点,试求S AP BP =+||||22最小值.解析:把已知圆的一般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得()()x y -+-=34422,设点P 的坐标为(,)x y 00,则2222220000||||(1)(1)S AP BP x y x y =+=+++-+222002(1)2(1)x y OP =++=+ 要使22||||BP AP S +=最小,需||OP 最小,即使圆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最小.结合图形,容易知道325||min =-=-=r OC OP ,所以20)13(22min =+=S .点评:设 P (x ,y ),使要求的式子转化为求圆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问题,利用数形结合法求最值,实质上是利用初中学过的“连结两点的线段中,直线段最短”这一性质.例2 点A 在圆()()x y -+-=53922上,则点A 到直线3420x y +-=的最短距离为( )A. 9B. 8C. 5D. 2解析:过C 作CD ⊥直线3420x y +-=于D ,交圆C 于A , 则AD CD r =-为所求 .∴AD例3 )0,3(P 在圆0122822=+--+y x y x 内一点.求(1)过P 的圆的最短弦所在直线方程(2)过P 的圆的最长弦所在直线方程解析:圆方程可以化成5)1()4(22=-+-y x ,圆心)1,4(O 1=OP k∴ 短l :)3(--=x y 即 03=-+y x ; 长l :)3(-=x y 即03=--y x . 点评:最长弦当然是直径了,而最短弦是与直径垂直的弦.例4 已知实数x ,y 满足方程22(2)3x y -+=.(1) 求y x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2) 求y 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3) 求22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析:22(2)3x y -+=为圆的方程,(,)P x y 是圆心为(2,0)点.y x的几何意义是圆上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y x -的几何意义是直线y x b =+在轴上的截距,22x y +的几何意义是圆上一点到原点距离的平方.解:(1)设y k x=,即y kx =.当直线y kx =与圆相切时,斜率k 取最大值与最小值,=k =.所以y xk = (2)设y x b -=,当直线y x b -=与圆相切时,纵截距b 取得最大值与最小值,=解得2b =-所以y x -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2-.(3表示圆上一点到原点距离,由平面几何知识知,其最大值为圆心到原点的距离加上圆的半径,其最小值为圆心到原点的距离减去圆的半径,分别是2与222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7+7-.例5 过直线1y =上一点P (x ,y )作圆22(1)(1)1x y +++=的切线,求切线长的最小值.解析:如图所示,切线长2221PM PC CM PC =-=-,所以要求PM 的最小值,只需求PC 的最小值.PC 是直线上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由于经直线外一点所引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是该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所以当PC 垂直于直线时,min 2PC =,此时,切线长最小,为3.小结与提升:圆的知识在初中与高中都要学习,是一典型的知识交汇点.现在的数学高考非常重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问题,所以同学们在处理与圆有关的小题时,一定要数形结合,多联想一下与之有关的平面几何知识,以免“小题大作”.。

专题09 圆中的范围与最值问题(知识梳理+专题过关)(解析版)

专题09 圆中的范围与最值问题(知识梳理+专题过关)(解析版)

专题09圆中的范围与最值问题【知识梳理】涉及与圆有关的最值,可借助图形性质,利用数形结合求解.一般地:(1)形如ax by --=μ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直线斜率的最值问题.(2)形如by ax t +=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直线截距的最值问题.(3)形如22)()(b y a x m -+-=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曲线上的点到点(a ,b )的距离平方的最值问题解决圆中的范围与最值问题常用的策略:(1)数形结合(2)多与圆心联系(3)参数方程(4)代数角度转化成函数值域问题【专题过关】【考点目录】考点1:斜率型考点2:直线型考点3:距离型考点4:周长面积型考点5:长度型【典型例题】考点1:斜率型1.(2021·江西·高二期中(理))已知圆22:(1)1C x y +-=,点(3,0)A 在直线l 上,过直线l 上的任一点P 引圆C 的两条切线,若切线长的最小值为2,则直线l 的斜率k =()A .2B .12C .2-或12D .2或12-【答案】C【解析】圆22:(1)1C x y +-=的圆心为(0,1)C ,半径为1,因为切线长的最小值为2,所以min ||PC =所以圆心C 到直线l :(3)l y k x =-,即30kx y k --=,所以圆心(0,1)C 到直线30kx y k --==,=22320k k +-=,解得12k =或2k =-.故选:C2.(2021·山东泰安·高二期中)设点(),P x y 是曲线y =上的任意一点,则24y x --的取值范围是()A .1205⎡⎤⎢⎥⎣⎦,B .21255⎡⎤⎢⎥⎣⎦,C .[]0,2D .2,25⎡⎤⎢⎥⎣⎦【答案】B【解析】曲线y =表示以()1,0为圆心,2为半径的下半圆,如图所示:24y x --可表示点(),P x y 与点()4,2Q 连线斜率k 当直线PQ 与圆相切时:设直线方程为()24y k x -=-,即420kx y k --+=圆心到直线距离2d ==,解得125k =或0k =,又0y ≤,所以125k =,当直线经过点()1,0A -时,2245y x -=-,综上21255k ⎡⎤∈⎢⎥⎣⎦,故选:B.3.(2021·上海市控江中学高二期中)若直线:3(1)l y k x -=-与曲线:C y =不同公共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A .4,3⎛⎫+∞ ⎪⎝⎭B .43,32⎛⎤⎥⎝⎦C .40,3⎛⎫ ⎪⎝⎭D .43,32⎛⎫ ⎪⎝⎭【答案】B【解析】直线:3(1)l y k x -=-过定点(1,3),曲线:C y =(0,0)为圆心,1为半径,且位于y 轴上半部分的半圆,如图所示当直线l 过点(1,0)-时,直线l 与曲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此时03k k =-+-,解得32k =.当直线l 和曲线C 相切时,直线和半圆有一个交点,圆心(0,0)到直线:3(1)l y k x -=-的距离1d ==,解得43k =结合图像可知,当4332k <≤时,直线l 和曲线C 恰有两个交点故选:B4.(多选题)(2021·湖北宜昌·高二期中)实数,x y ,满足22++20x y x =,则下列关于1yx -的判断正确的是()A .1yx -B .1yx -的最小值为C .1y x -的最大值为3D .1y x -的最小值为33-【答案】CD【解析】由题意可得方程22++20x y x =为圆心是()10C -,,半径为1的圆,则1yx -为圆上的点与定点()10P ,的斜率的值,设过()10P ,点的直线为()+1y k x =,即+0kx y k -=,则圆心到到直线+0kx y k -=的距离d r =1=,整理可得231k =,解得33k =±,所以1y x ⎡∈⎢-⎣⎦,即1y x -33-.故选:CD.5.(2021·广东·兴宁市叶塘中学高二期中)已知实数x ,y 满足方程22410x y x +-+=,求:(1)yx的最大值;(2)22x y +的最小值.【解析】(1)()222241023x y x x y +-+=⇒-+=,圆心()2,0,半径r =。

与圆有关的最值取值范围问题,附详细答案

与圆有关的最值取值范围问题,附详细答案

与圆相关的最值(取值范围)问题,附详尽答案姓名1. 在座标系中,点 A 的坐标为 (3, 0),点 B 为 y 轴正半轴上的一点,点C 是第一象限内一点,且 AC=2.设 tan ∠ BOC=m ,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2. 如图,在边长为 1 的等边 △ OAB 中,以边 AB 为直径作 ⊙ D ,以 O 为圆心 OA 长为半径作圆 O , C 为半圆 AB 上不与 A 、 B 重合的一动点,射线AC 交 ⊙ O 于点 E , BC=a , AC=b .( 1)求证: AE=b+ a ;( 2)求 a+b 的最大值;(3)若 m 是对于 x 的方程: x 2+ax=b 2+ab 的一个根,求 m 的取值范围.3. 如图,∠ BAC=60 °,半径长为 1 的圆 O 与∠ BAC 的两边相切,P 为圆 O 上一动点,以 P 为圆心, PA 长为半径的圆 P 交射线 AB 、AC 于 D 、 E 两点,连结DE ,则线段 DE 长度的最大值为 (). A .3 B . 63 3C .D .3 324.如图, A 点的坐标为(﹣ 2, 1),以 A 为圆心的⊙A 切 x 轴于点 B, P( m, n)为⊙A 上的一个动点,请研究 n+m 的最大值.5.如图,在Rt△ ABC中,∠ ACB=90 °, AC=4, BC=3,点 D 是平面内的一个动点,且 AD=2,M 为 BD 的中点,在 D 点运动过程中,线段CM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6.如图是某种圆形装置的表示图,圆形装置中,⊙ O 的直径 AB=5,AB 的不一样侧有定点 C 和动点 P,tan ∠ CAB= .其运动过程是:点 P 在弧 AB 上滑动,过点 C 作 CP 的垂线,与PB的延伸线交于点Q.(1)当 PC=时,CQ与⊙O相切;此时CQ=.(2)当点 P 运动到与点 C 对于 AB 对称时,求 CQ的长;(3)当点 P 运动到弧 AB 的中点时,求 CQ 的长.(4)在点 P 的运动过程中,线段CQ 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中考数学圆中最值问题专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圆中最值问题专题含答案

点圆关系问题三、利用坐标特性进行转换【经典例题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 (0,1)、B(0,1+t)、C(0,1−t)(t>0),点P 在以D(4,4)为圆心,1 为半径的圆上运动,且始终满足∠BPC=90°,则 t 的最大值是 .【解析】如图,连接AP ,∵点A(0,1)、点B(0,1+t)、C(0,1−t)(t>0),∴AB=(1+t)−1=t ,AC=1−(1−t)=t ,∴AB=AC ,∵∠BPC=90∘,∴AP=21BC=AB=t , 要t 最大,就是点A 到⊙D 上的一点的距离最大,∴点P 在AD 延长线上,∵A(0,1),D(4,4),∴AD=()51-4162=+, ∴t 的最大值是AP=AD−PD=5+1=6,最小值为4.故答案为:6,练习5-1如图,已知直线y=43x −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P 是以C(0,1)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一动点,连结PA 、PB.则△PAB 面积的最大值是( ) A. 8 B. 12 C. 221 D. 217【解析】∵直线y=43x −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 ∴A 点的坐标为(4,0),B 点的坐标为(0,−3),3x −4y−12=0,即OA=4,OB=3,由勾股定理得:AB=5,过C 作CM ⊥AB 于M ,连接AC ,则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21×AB×CM=21×OA×OC+21×OA×OB , ∴5×CM=4×1+3×4,∴CM=516, ∴圆C 上点到直线y=43x−3的最大距离是1+516=521, ∴△PAB 面积的最大值是21×5×516=221, 故选:C.练习5-2如图,直线y=43x +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P 是以C(1,0)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任意一点,连接PA ,PB ,则△PAB 面积的最小值是( )A. 5B. 10C. 15D. 20【解答】作CH ⊥AB 于H 交⊙O 于E. F.∵C(1,0),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43x +3, ∴直线CH 的解析式为y=34-x +34, 由⎪⎪⎩⎪⎪⎨⎧+=+-=3433434x y x y 解得⎪⎪⎩⎪⎪⎨⎧=-=51254y x ,∴H(−54,512), ∴CH=22)512()541(++=3, ∵A(4,0),B(0,3),∴OA=4,OB=3,AB=5,∴EH=3−1=2,当点P 与E 重合时,△PAB 的面积最小,最小值=21×5×2=5,练习5-3如图,已知直线y=343-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P 是以C(0,1)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一动点,连接PA 、PB ,当△PAB 的面积最大时,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过C 作CM ⊥AB 于M ,交x 轴于E ,连接AC ,MC 的延长线交⊙C 于D ,作DN ⊥x 轴于N ,∵直线y=343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 令x=0,得y=-3,令y=9,得x=4 ∴A(4,0),B(0,−3),∴OA=4,OB=3,∴AB=则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21×AB×CM=21×OA×BC , ∴ 21×5×CM=21×4×(1+3), ∴CM=516∴BM=∴圆C 上点到直线y=343 x 的最大距离是DM=1+ 516 = 521 当P 点在D 这个位置时,△PAB 的面积最大, ∵∠CMB=∠COE=90°,∠OCE=∠MCB ,∴△COE ∽△CMB ,∴∴∴OE=43,CE=45, ∴ED=1+45=49∵DN ⊥x 轴,∴DN ∥OC ,∴△COE ∽△DNE ,∴ ,即∴DN=59,NE=2027∴ON=NE−OE=2027−43=53∴D(−53,59)∴当△PAB 的面积最大时,点P 的坐标为(−53,59)故答案为:(−53,59)练习5-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m,0) ,B(m,0) (其中m>0 ),点P 在以点C(3,4)为圆心,半径等于2的圆上,如果动点P 满足∠APB=90°,(1)线段OP 的长等于________(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2)m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1)∵OA=OB=m ,∴OP=21AB=m ; (2)连结OC 交⊙C 于D ,则OD 最短,∵OC==5,∴OD=OC -r=5-2=3.∴m 的最小值为3.故答案为(1)m ;(2)3.练习5-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是以C(-72,)为圆心,1为半径的⊙O 上的一个动点,已知A(-1,0),B(1,0),连接PA ,PB ,则PA 2+PB 2的最小值是 .【解析】P (x,y ),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PA 2=(x+1)2+y 2PB 2=(x-1)2+y 2OP 2=x 2+y 2当点P 处于OC 与圆的交点上是,OP 取得最值所以OP 最小值为CO-CP=15【经典例题6】如图,抛物线y=41x 2-4与x 轴交于A ,B 两点,P 是以点C (0,3)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的动点,Q 是线段PA 的中点,连接OQ 。

圆中最值问题(解析版)

圆中最值问题(解析版)

圆中最值问题一、点到直线的最值问题原理:垂线段最短.1、如图,⊙O的半径为2,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3,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PQ切⊙O于点Q,则PQ的最小值为().A. B. C. 3 D. 2答案:B解答:∵PQ切⊙O于点Q,∴∠OQP=90°,∴PQ2=OP2-OQ2,而OQ=2,∴PQ2=OP2-4,即,当OP最小时,PQ最小,∵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3,∴OP的最小值为3,∴PQ选B.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O为圆心的圆过点),直线y=kx-3k+4与⊙O交于B,C两点,则弦BC 的长的最小值为().A. 5B.C.D.答案:D解答:直线y=kx-3k+4必过点D(3,4),∴最短的弦CB是过点D且与该圆直径垂直的弦.∵点D的坐标是(3,4),∴OD=5.∵以原点O为圆心的圆过点,∴圆的半径为BC的长的最小值为3、如图,⊙O的半径为5,弦AB的长为8,M是弦AB上的动点,则线段OM长的最小值为______.答案:3解答:当OM⊥AB时,OM最小,此时.4、如图,在Rt△AOB中,O的半径为1,点P是AB边上的动点,过点P作⊙O的一条切线PQ (点Q为切点),切线PQ的最小值为______.解答:连接OP,OQ,如图所示,∵PQ是O的切线,∴OQ⊥PQ,根据勾股定理知:PQ2=OP2-OQ2,∴当PO⊥AB时,线段PQ最短,∵在Rt△AOB中,,∴OA=8,∴S△AOB=12OA·OB=12AB·OP,即OP=OA OBAB⋅=4,∴5、如图,直线y=kx-3k+4与⊙O交于B、C两点,若⊙O的半径为13,求弦BC长度的最小值.答案:24.解答:y=kx-3k+4必过点D(3,4),∴最短的弦BC是过点D且与该圆直径垂直的弦,∴OD=5,OB=13,∴BD=12,∴BC的长的最小值为24.二、点到圆的最值问题原理:定点与圆上的动点之间的距离:当定点、动点和圆心三点共线时有最大或最小值.AP max=OA+r,AP min=|OA-r|.6、已知点P到圆上各点的最大距离为5,最小距离为1,则圆的的半径为().A. 2或3B. 3C. 4D. 2或4答案:A解答:当点P在圆内,则圆的直径=5+1=6,所以圆的半径=3;当点P在圆外,则圆的直径=5-1=4,所以圆的半径=2.通常构造辅助圆求点到圆的最值问题7、(2021·南平延平区模拟)如图,Rt△ABD中,∠D=90°,AB=8,BD=4,在BD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得DC=BD,在直线AD左侧有一动点P满足∠P AD=∠PDB,连接PC,则线段CP长的最大值为______.答案:解答:如图,取AD的中点O,连接OP,OC.∵∠P AD=∠PDB,∠PDB+∠ADP=90°,∴∠P AD+∠ADP=90°,∴∠APD=90°.∵AO=OD,∴PO=OA=OD.∵AD==∴OP=∵BC=CD=4,OD=∴OC===∵PC≤OP+OC∴PC≤∴PC的最大值为8、(2021·佛山三水区校级二模)如图,在Rt△ABC中,∠ACB=90°,AC=4,BC=6,点D是△ABC内部的一个动点,且满足∠ACD=∠CBD,则AD的最小值为______.答案:2解答:∵∠ACB=90°,∴∠BCD+∠DCA=90°.∵∠DBC=∠DCA,∴∠CBD+∠BCD=90°,∴∠BDC=90°,∴点D在以BC为直径的☉O上,连接OA交☉O于点D,此时DA最小,在Rt△CAO中,∵∠OCA=90°,AC=4,OC=3,OA==∴5∴DA=OA-OD=5-3=2.故答案为29、如图,在△ABC中,∠BCA=90°,AC=BC=2,点P是同一平面内的一个动点,且满足∠BPC=90°,连接AP,求线段AP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答案:解答:解:如图,以BC为直径作圆O,连结AO交圆于两点P1,P2,则AP 1最小,AP 2最大.∵AP 1•AP 2=AC 2,AC =2,P 1P 2=2,∴AP 1(AP 1+2)=4,解得AP 1=51±-(负值舍去),∴AP 2=51251+=++-.故线段AP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是51+-和51+.10、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3,BC =2,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的动点,将△AMN 沿MN 所在直线折叠,得到△A ′MN ,连接A ′C ,求线段A ′C 的最小值.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CD =3,BC =AD =2,∵M 是AD 边的中点,∴AM =MD =1∵将△AMN 沿MN 所在直线折叠,∴AM =A 'M =1∴点A '在以点M 为圆心,AM 为半径的圆上,∴如图,当点A '在线段MC 上时,A 'C 有最小值, ∵1022=+=CD MD MC ,∴A ′C 的最小值=MC -MA '=110-.11、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A =60°,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一动点,将△AMN 沿MN 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 ′MN ,连接A ′C ,请求出A ′B 长度的最小值.答案:解答:解:如图,由折叠知A ′M =AM ,又M 是AD 的中点,可得MA =MA ′=MD ,故点A ′在以AD 为直径的圆上,由模型可知,当点A ′在BM 上时,A ′B 长度取得最小值,∵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A =60°,M 是AD 边的中点,∴BM =3122=-,故A ′B 的最小值为13-1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3,BC =4,点E 是AB 边上一点,且AE =2,点F 是边BC 上的任意一点,把△BEF 沿EF 翻折,点B 的对应点为G ,连接AG ,CG ,求四边形AGCD 的面积的最小值.答案:解答:∵四边形ABCD 是矩形,∴CD =AB =3,AD =BC =4,∠ABC =∠D =90°,根据勾股定理得,AC =5,∵AB =3,AE =2,∴点F 在BC 上的任何位置时,点G 始终在AC 的下方,设点G 到AC 的距离为,∵S 四边形AGCD =S △ACD +S △ACG =AD ×CD +AC ×=×4×3+21×5×h =25h +6, ∴要四边形AGCD 的面积最小,即h 最小,∵点G 是以点E 为圆心,BE =1为半径的圆上在矩形ABCD 内部的一部分点,h 2121h 21∴EG ⊥AC 时,h 最小,即点E ,点G ,点H 共线. 由折叠知∠EGF =∠ABC =90°,延长EG 交AC 于H ,则EH ⊥AC ,在Rt △ABC 中,sin ∠BAC =54=AC BC , 在Rt △AEH 中,AE =2,sin ∠BAC =54=AE EH , ∴EH =54AE =58, ∴h =EH -EG =58-1=53,∴S 四边形AGCD 最小=25h +6=5325⨯+6=215.。

圆中最值问题10种求法(供参考)

圆中最值问题10种求法(供参考)

圆中最值的十种求法在圆中求最值是中考的常见题型,也是中考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的学生对求最值问题感到束手无策,主要原因就是对求最值的方法了解不多,思路不够灵活.现对在圆中求最值的方法,归纳如下:一、利用对称求最值1.如图:⊙O的半径为2,点A、B、C在⊙O上,OA⊥OB,∠AOC=60°,P是OB上一动点,求PA+PC的最小值.[分析]:延长AO交⊙O于D,连接CD交⊙O于P,即此时PA+PC最小,且PA+PC的最小值就等于弦CD的长.解:延长AO交⊙O于D,连接CD交OB于P连接PA,过O作OE⊥CD,垂足为E在△OCD中,因为∠AOC=60°所以∠D=∠C=30°在Rt△ODE中cos30°=即DE=2×cos30°= 所以CD=2DE=2即PA+PC的最小值为2.二、利用垂线段最短求最值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 -2),⊙A的半径为1,P为x轴上一动点,PQ切⊙A于点Q,则PQ长度的最小值为.[分析]:连接AQ、PA,可知AQ⊥PQ. 在Rt△PQA中,PQ=,求PQ的最小值转化为求PA的最小值,根据垂线段最短易求PA的最小值为2.解:连接PA、QA因为PQ切⊙A于点Q 所以PQ⊥AQ在Rt△APQ中,PQ2=PA2-AQ2即PQ=又因为A(-3,-2) ,根据垂线段最短。

所以PA的最小值为2所以PQ的最小值=三、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最值3.如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母线PB的长为6,D为PB的中点,一只蚂蚁从点A 出发,沿着圆锥的侧面爬行到点D,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 )A.B.2C.3D.3[分析]:因为圆锥的侧面是曲面蚂蚁从A爬行到点D,不好求爬行的最小值,要把立体图形展开为平面图形,再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决问题.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如图2,连接AB根据题意得:弧AC的长为2πr=2π·2=4π,PA=6因为4π= 所以n=120°即∠APB=60°又因为PA=PB所以△PAB是等边三角形因为D为PB中点所以AD⊥PB PD=DB=3在Rt△PAD中,AD=,故选C.四、利用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求最值4.如图:半径为2.5的⊙O中,直径AB的两侧有定点C和动点P,已知BC:CA=4:3,点P在劣弧AB上运动,过点C作CP的垂线,与PB的延长线交于点Q,(1)求∠P的正切值;(2)当CP⊥AB时,求CD和CQ的长;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CQ取得最大值,并求出此时CQ的长.[分析]:易证明△ACB∽△PCQ,所以,即CQ=PC. 当PC最大时,CQ最大,而PC是⊙O 的动弦,当PC是⊙O的直径时最大.五、利用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最大求最值5.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2,弦BC的长为2,点A为弦BC所对优弧上任意一点,(B、C两点除外),求△ABC面积的最大值.[分析]:设BC边上的高为h因为S△ABC=BC h=×2h=h当h最大时S△ABC最大,当点A在优弧的中点时h最大.解:当点A为优弧的中点时,作AD⊥BC于D连接BO 即BD=CD=在Rt△BDO中,OD2=OB2-BD2=22-()2=1所以OD=1 所以AD=2+1=3所以S△ABC=×BC·AD=×2×3=3即△ABC面积的最大值为3六、利用周长一定时,圆的面积最大求最值6.用48米长的篱笆材料,在空地上围成一个绿化场地,现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围成正方形的场地,另一种是围成圆形场地,试问选用哪一种方案,围成的场地面积较大?并说明理由.[分析]:周长一定的几何图形,圆的面积最大.解:围成圆形场地的面积较大设S1、S2分别表示围成的正方形场地、圆形场地的面积则S1=()2=144 S2=π·()2=因为π<4 所以>所以>=144 所以S2>S1 所以应选用围成圆形场地的方案面积较大七、利用判别式求最值7.如图:在半径为1的⊙O中,AB是弦,OM⊥AB,垂足为M,求OM+AB的最大值.[分析]:可设AM=x,把OM用x的代数式表示出来,构造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利用判别式来求最值.解:设AM=x,在Rt△OAM中OM=所以OM+AB=+2x=a整理得:5x2-4ax+(a2-1)=0因为△=(-4a)2-4×5×(a2-1)≥0即a2≤5 所以a≤所以OM+AB的最大值为八、利用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大于圆外角求最值8.如图:海边立有两座灯塔A、B,暗礁分布在经过A、B两点的弓形(弓形的弧是⊙O的一部分)区域内,∠AOB=80°,为避免触礁,轮船P与A、B的张角∠APB的最大值为.[分析]:连接AC,易知∠ACB=∠AOB=40°,又因为∠ACB≥∠P,所以∠P的最大值为40°.解:如图:连接AC,根据圆周角定理可知∠ACB=∠AOB=×80°=40°又因为∠ACB≥∠P 即∠APB≤40°所以∠APB的最大值为40°九、利用经过⊙O内一定点P的所有弦中,与OP垂直的弦最短来求最值9.如图:⊙O的半径为5cm,点P为⊙O内一点,且OP=3cm,则过点P的弦AB长度的最小值为cm.[分析]:过P作AB⊥OP,交⊙O于A、B,则AB的长最小.解:在Rt△OAP中,AP=所以AB=2AP=2×4=8所以AB的最小值为8十、利用经过圆外一点与圆心的直线与⊙O的两个交点与点P的距离最大或最小求最值10.如图:点P为⊙O外一点,PQ切⊙O于点Q,⊙O的半径为3cm,切线PQ的长为4cm,则点P与⊙O上各点的连线长度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分析]:过P、O两点作直线交⊙O于A、B,则PA的长度最大,PB的长度最小.解:连接OQ 因为PQ切⊙O于Q所以OQ⊥PQ在Rt△PQO中PQ2+OQ2=OP2即42+32=OP2 所以OP=5所以PB=5-3=2 PA=6+2=8所以点P与⊙O上各点连线长度的最大为8cm,最小值为2cm.。

高中数学期末备考:解析几何03圆中最值问题含解析

高中数学期末备考:解析几何03圆中最值问题含解析

3.圆最值问题一.重要结论1.圆中与距离最值有关的常见的结论:结论1.圆外一点A 到圆上距离最近为AO r ,最远为AO r ;结论2.过圆内一点的弦最长为圆的直径,最短的弦为与过该点的直径垂直的弦;结论3.直线与圆相离,则圆上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r ,最近为d r ;2.圆中与面积有关的最值结论:结论4.圆的内接三角形面积最大当且仅当其为等边三角形;结论5.过圆外一点P 向圆O 引两条切线,切点记为B A ,,则四边形ABPO 面积的最值等价于圆心到点P 的距离最值.3.圆中与角度有关的最值问题.结论6.圆上两点与圆外一点的连线的夹角(圆外一点为顶点)中,以这两条直线为切线时最大.结论7.圆上一点、圆心与圆外一点连线的夹角(圆外一点为顶点)中,以这条直线为切线时最大.结论8.圆上一点、圆外两点连线的夹角(圆外一点为顶点)中,以这条直线为切线时最大.结论9.圆内两点,圆上一点(圆上点为顶点)的最大夹角问题(米勒圆问题).4.其他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结论10.两个动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运动,这两个动点间的最短距离为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二.强化练习1.已知圆P 的方程为22680x y x y ,过点 1,2M 的直线与圆P 交于A ,B 两点,则弦AB 的最小值为()A.B.10C.D.52.在圆22:230M x y x 中,过点 0,1E 的最长弦和最短弦分别为AC 和BD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A.B.C.D.3.已知点(,)P x y 是圆2264120x y x y 上的动点,则x y 的最大值为()A.5B.5C.6D.54.已知方程22220x y kx y k 表示的圆中,当圆面积最小时,此时k ()A.-1B.0C.1D.25.直线 1210m x my m 与圆229x y 交于,M N 两点,则弦长MN 的最小值为()A.1B.26.设A 是圆22(1)9x y 上的动点,PA 是圆的切线,且4PA ,则点P 到点 5,8Q 距离的最小值为()A.4B.5C.6D.157.已知P 为抛物线24y x 上一个动点,Q 为圆 22241x y 上一个动点,那么点P 到点Q 的距离与点P 到抛物线的准线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A.6B.5C.4D.38.已知点M ,N 分别在圆 221:129C x y 与圆 222:2864C x y 上,则MN 的最大值为()11B.1711D.159.已知P 是半圆C x 上的点,Q 是直线10x y 上的一点,则PQ 的最小值为()1110.(2021新高考1卷).已知点P 在圆 225516x y 上,点 4,0A , 0,2B ,则()A.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小于10B.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大于2C.当PBA 最小时,PBD.当PBA 最大时,PB 参考答案1.已知圆P 的方程为22680x y x y ,过点 1,2M 的直线与圆P 交于A ,B 两点,则弦AB 的最小值为()A.B.10C.D.5【答案】A2.在圆22:230M x y x 中,过点 0,1E 的最长弦和最短弦分别为AC 和BD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A.B.C.D.【答案】B3.已知点(,)P x y 是圆2264120x y x y 上的动点,则x y 的最大值为()A.5B.5C.6D.5【答案】A4.已知方程22220x y kx y k 表示的圆中,当圆面积最小时,此时k ()A.-1B.0C.1D.2【答案】B5.直线 1210m x my m 与圆229x y 交于,M N 两点,则弦长MN 的最小值为()A.1B.2【答案】D6.设A 是圆22(1)9x y 上的动点,PA 是圆的切线,且4PA ,则点P 到点 5,8Q 距离的最小值为()A.4B.5C.6D.15【答案】B7.已知P 为抛物线24y x 上一个动点,Q 为圆 22241x y 上一个动点,那么点P到点Q 的距离与点P 到抛物线的准线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A.6B.5C.4D.3【答案】C8.已知点M ,N 分别在圆 221:129C x y 与圆 222:2864C x y 上,则MN的最大值为()11 B.1711D.15【答案】C9.已知P 是半圆C x 上的点,Q 是直线10x y 上的一点,则PQ 的最小值为()2112D.22【答案】D 10.ACD解析:圆 225516x y 的圆心为 5,5M ,半径为4,直线AB 的方程为142x y,即240x y ,圆心M 到直线AB4 ,所以,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425 ,最大值为4105,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如下图所示:当PBA 最大或最小时,PB 与圆M 相切,连接MP 、BM ,可知PM PB ,BM4MP ,由勾股定理可得BP CD 选项正确.故选:ACD.多圆最值问题研究一.基本原理1.将军饮马模型:如图,动点C 为直线l 上一点,B A ,为直线l 一侧的两个定点,那么CA CB 的最小值即为做点B 关于l 的对称点'B ,然后连接'BB 后其长度.2.三角不等式: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等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等于第三边,取等条件当且仅当三点共线.如图动点P 为直线l 上一点,B A ,为直线l 一侧的两个定点,那么P A PB 的最大值当且仅当B A P ,,三点共线.倘若B A ,在l 两侧,则需先利用对称将其搬到一侧再寻找最大值!此时,P A PB 的最小值为0,即P 为AB 中垂线与l 的交点.总结:“和最小,化异侧,差最大,转同侧”二.典例分析1.距离和的最小值(公众号:凌晨讲数学)例1.已知圆221:430C x y y ,圆222:6260C x y x y ,M N ,分别为圆1C 和圆2C 上的动点,P 为直线:1l y x 上的动点,则||MP NP 的最小值为A.3 B.333解析:由圆 221:21C x y ,圆 222314C x y ,可知圆1C 圆心为 0,2 ,半径为1,如图,圆2C 圆心为 3,1 ,半径为2,圆1C 关于直线:1l y x 的对称圆为圆 221':311C x y ,连结12'C C ,交l 于P ,则P 为满足使PM PN 最小的点,此时M 点为1'PC 与圆1'C 的交点关于直线l 对称的点,N 为2PC 与圆2C 的交点,最小值为 12'21C C ,而12'C C ,PM PN 的最小值为3 ,故选A.2.距离差的最大值(公众号:凌晨讲数学)例2.已知圆 221:111C x y ,圆 222:459C x y ,点M 、N 分别是圆1C 、圆2C 上的动点,点P 为x 轴上的动点,则PN PM 的最大值是()A.4B.9C.7D.2解析:圆 221:111C x y 的圆心为 11,1C ,半径为1,圆 222:459C x y 的圆心为 24,5C ,半径为3.max min maxPN PM PN PM ∵,又2max 3PN PC ,1min1PMPC ,2121max314PN PMPC PC PC PC .点 24,5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24,5C ,2121125PC PC PC PC C C,所以,max549PN PM ,故选:B.3.逆用阿波罗尼斯圆1.阿氏圆定义:已知平面上两点B A ,,则所有满足1,|||| PB P A 的动点P 的轨迹是一个以定比为n m :内分和外分定线段AB 的两个分点的连线为直径的圆.若)0,(),0,(b B a A ,则圆的半径为|||1|2AB ,圆心为)0|,|11(22AB .(公众号:凌晨讲数学)2.结论:已知圆222)()(r b y a x 上任意一点P 和坐标轴上任意两点B A ,,求形如)(PB P A PB P A 的最值问题,可逆用阿氏圆转化为三点共线最值计算.例3.已知圆C 是以点 2,M 和点 6,N 为直径的圆,点P 为圆C 上的动点,若点2,0A ,点 1,1B ,则2PA PB 的最大值为()B.4C.8解析:由题设,知:(4,0)C 且||8MN ,即圆C 的半径为4,∴圆C :22(4)16x y ,如上图,坐标系中(4,0)D 则24OD AC CP OC ,∴12AC PC CP DC ,即△APC △PCD ,故12PA PD ,(亦可逆用阿氏圆,其实就是阿氏圆的几何推导).∴2||||PA PB PD PB ,在△PBD 中||||||PD PB BD ,∴要使||||PD PB 最大,,,P B D 共线且最大值为||BD 的长度.∴||BD 故选:A例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在圆22:(8)16C x y -+=上运动,(6,0),(6,1),A B 则2PB PA 的最小值为()B.6C.D.2解析:P 为圆C 上任意一点,圆的圆心 8,0C ,半径4r ,如下图所示,4PC ∵,8OC ,2AC 12AC PC PC OC ,PAC OPC 12PA OP,即2OP PA ,2PB PA PB OP ,又PB OP OB (当且仅当P 为线段OB与圆C 的交点时取等号),2PB PA OB 2PB PA本题正确选项:A三.练习题(公众号:凌晨讲数学)1.已知,P Q 分别是直线:20l x y 和圆22:1C x y 上的动点,圆C 与x 轴正半轴交于点(1,0)A ,则PA PQ 的最小值为2B.251210122.已知P ,Q 分别是圆 22:48C x y ,圆 22:41D x y 上的动点,O 是坐标原点,则22PQ PO的最小值是______.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3A 、 3,3B 、23,0C ,动点P 在ABC 的内切圆上,则12PC PA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0,1)A ,点B 是圆:C 22230x y x 上的动点,则2AB BO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1 AC BD 1 2 3 1 2 3 30
2
2
2
2. 【湖北省黄石市 2017 届高三年级九月份调研,10】圆 x2 y2 2ax a2 4 0 和圆
x2

y2
4by 1 4b2

0
恰有三条公切线,若
a

R,
b

R
,且
ab

0
,则
1 a2

1 b2

1 [5 9
a2 b2

4b2 a2
]

1 [5 2 9
a2 b2

4b2 a2
]1
,当且仅当
a2 b2
=
4b2 a2
时取等
号,所以最小值为 1.[来源:Z#xx#]
考点:两圆位置关系,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易错点睛】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特别注意“拆、拼、凑”等技巧,使其满足基本不等式中“正
2.2 建立函数关系求最值 根据题目条件列出关于所求目标函数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的特点选用参数法、配方法、判别式法等
进行求解.
例 7 设 P, Q 分 别 为 x2 y 62 2 和 椭 圆 x2 y2 1 上 的 点 , 则 P, Q 两 点 间 的 最 大 距 离 是
10
一、与圆相关的最值问题的联系点
k
O

1.1 与直线的倾斜角或斜率的最值问题
利用公式 k = tan ( ≠90°)将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紧密联系到一起,通过正切函数的图象可以解决已知
斜率的范围探求倾斜角的最值,或者已经倾斜角的范围探求斜率的最值.
处理方法:利用在正切函数

第11题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原卷)

第11题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原卷)

第11题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一、原题呈现【原题】已知点P 在圆()()225516x y -+-=上,点()4,0A 、()0,2B ,则( )A. 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小于10B. 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大于2C. 当PBA ∠最小时,PB =D. 当PBA ∠最大时,PB =【答案】ACD【解析】圆()()225516x y -+-=的圆心为()5,5M ,半径为4,直线AB 的方程为142x y+=,即240x y +-=,圆心M 到直线AB4==>,所以,点P 到直线AB的距离的最小值为425-<,最大值为4105+<,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如下图所示:当PBA ∠最大或最小时,PB 与圆M 相切,连接MP 、BM ,可知PM PB ⊥,BM ==4MP =,由勾股定理可得BP ==选项正确.故选ACD.【就题论题】本题涉及的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由于圆既能与平面几何相联系,又能与圆锥曲线相结合,命题方式比较灵活,故与圆相关的最值问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在运动变化中,动点到直线、圆的距离会发生变化,圆上点到动直线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最值问题,如距离、角最结论直接确定最值问题,故在此提醒考生解题时千万不要得“意”忘“形”.二、考题揭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圆的方程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直观想象、逻辑推理及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难度:中等【考情分析】圆的方程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直是高考热点,通常作为客观题考查,长度、面积的计算,参数问题及最值问题是考查热点. 【得分秘籍】(1)与圆有关的长度或距离的最值问题的解法.一般根据长度或距离的几何意义,利用圆的几何性质数形结合求解.注意圆的弦长或切线段的长通常利用勾股定理转化为圆心到直线距离或点到圆心距离(2)与圆上点(x ,y )有关代数式的最值的常见类型及解法.①形如u =y -bx -a 型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过点(a ,b )和点(x ,y )的直线的斜率的最值问题;②形如t =ax +by 型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直线的截距的最值问题;③形如(x -a )2+(y -b )2型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点到定点(a ,b )的距离平方的最值问题. (3)与距离最值有关的常见的结论:①圆外一点A 到圆上距离最近为AO r -,最远为AO r +; ②过圆内一点的弦最长为圆的直径,最短为该点为中点的弦;③直线与圆相离,则圆上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r +,最近为d r -; ④过两定点的所有圆中,面积最小的是以这两个定点为直径端点的圆的面积. ⑤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的点的距离中,最短的是点到直线的距离;⑥两个动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运动,这两个动点间的最短距离为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4)与圆有关的面积的最值问题或圆中与数量积有关的最值问题,一般转化为寻求圆的半径相关的函数关系或者几何图形的关系,借助函数求最值的方法,如配方法,基本不等式法等求解,有时可以通过转化思想,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 【易错警示】(1) 不善于借助图形进行分析,导致解法方法错误(2) 不善于运用圆的几何性质进行转化,导致运算量过大,以致运算失误三、以例及类(以下所选试题均来自新高考Ⅰ卷地区2020年1-6月模拟试卷)一、单选题1.(2021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一模)圆22280x y x ++-=截直线()1y kx k =+∈R 所得的最短弦长为( )A .B .C .D .22.(2021江苏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已知圆22:4230C x y x y +--+=,过原点的直线l 与圆C相交于,A B 两点,则当ABC 的面积最大时,直线l 的方程为( ) A .0y =或43y x =B .2y x =或12y x =-C .0x =或13y x =D .34y x =3.(2021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下学期3月第三次质量监测)设点M 在圆222(0)x y r r +=>外,若圆O上存在点N ,使得4OMN π∠=,则实数r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4.(2021福建省龙岩市高三5月模拟)已知P 是圆C :2246110+-++=x y x y 外一点,过P 作圆的两切线,切点为A ,B ,则PA PB ⋅的最小值为( )A .6B .4-C .2D5.(2021福建省宁德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查)已知点(2,4)M ,若过点(4,0)N 的直线l 交圆于C :22(6)9x y -+=于A ,B 两点,则||MA MB +的最大值为( )A .12B .C .10D .6.(2021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三模)已知点P 在直线4x y +=上,过点P 作圆22:4O x y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点(3,2)M 到直线AB 距离的最大值为( )AB C .2D 7.(2021江苏省苏州市高三5月三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Q 为圆M :22(1)(1)1x y -+-=上一动点,过圆M 外一点P 向圆M 引-条切线,切点为A ,若|P A |=|PO |,则||PQ 的最小值为( )A 1B 1C 1D 1+ 8.(2021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二模)“曼哈顿距离”是由赫尔曼⋅闵可夫斯基所创的词汇,是一种使用在几何度量空间的几何学用语.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1,P x y 、()22,Q x y 的曼哈顿距离为:1212PQ L x x y y =-+-.若点()1,2P ,点Q 为圆22:4C x y +=上一动点,则PQ L 的最大值为( )A .1B .1+C .3D .3+9.(2021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若实数x y 、满足条件221x y +=,则21y x -+的范围是( )A .⎡⎣B .[]3,5-C .(],1-∞-D .3,4⎛⎤-∞- ⎥⎝⎦10.(2021江苏省南通市高三阶段性测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给定两点(1,2)M ,(3,4)N ,点P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移动,当MPN ∠取最大值时,点P 的横坐标为( ) A .52B .53C .3D .10311.(2021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若实数,x y 满足x -=则x 最大值是( ) A .4B .18C .20D .2412.(2021湖北省鄂州高三3月月考)已知直线1:310l mx y m --+=与直线2:310l x my m +--=相交于点P ,线段AB 是圆22:(1)(1)4C x y +++=的一条动弦,且||AB =,则||PA PB +的最大值为( )A .B .C .D .2二、多选题13.(2021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已知圆221:230O x y x +--=和圆222:210O x y y +--=的交点为A ,B ,则( )A .圆1O 和圆2O 有两条公切线B .直线AB 的方程为10x y -+=C .圆2O 上存在两点P 和Q 使得||||PQ AB >D .圆1O 上的点到直线AB 的最大距离为2+14.(2021江苏省南通学科基地高三全真模拟)集合M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线段的长度之和记为M .若集合(){}22,925A x y xy =≤+≤,(){},B x y y x m ==+,(){},2C x y y kx k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若AB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m m -≤≤ B .存在k ∈R ,使AC ⋂≠∅ C .无论k 取何值,都有A C ⋂≠∅D .AC 的最大值为415.(2021河北省沧州市高三三模)已知点()2,4P ,若过点()4,0Q 的直线l 交圆C :()2269x y -+=于A ,B 两点,R 是圆C 上一动点,则( )A .AB 的最小值为B .P 到l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C .PQ PR ⋅的最小值为12-D .PR 的最大值为316.(2021河北省张家口市、沧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已知直线:0l kx y +=与圆22:2210M x y x y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直线l 与圆M 一定相交B .若0k =,则直线l 与圆M 相切C .当1k =-时,直线l 与圆M 的相交弦最长D .圆心M 到直线l 三、填空题17.(2021湖北省襄阳市高三5月第二次模拟)阿波罗尼斯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被称为亚历山大时期数学三巨匠,他对圆锥曲线有深刻而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在他的代表作《圆锥曲线》一书,阿波罗尼斯圆是他的研究成果之一,指的是:已知动点M 与两个定点A 、B 的距离之比为λ(λ>0,λ≠1),那么点M 的轨迹就是阿波罗尼斯圆.若已知圆O :x 2+y 2=1和点1,02A ⎛⎫- ⎪⎝⎭,点B (4,2),M 为圆O 上的动点,则2|MA |+|M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18.(2021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下学期3月教学质量测评)已知点M 在抛物线C :24y x =上运动,圆C '过点()5,0,(,()3,2-,过点M 引直线1l ,2l 与圆C '相切,切点分别为P ,Q ,则PQ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19.(2021湖南省益阳市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已知圆O :x 2+y 2=1,A (3,3),点P 在直线l :x ﹣y =2上运动,则|P A |+|PO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20.(2021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下学期5月四模)舒腾尺是荷兰数学家舒腾(1615-1660)设计的一种作图工具,如图,O 是滑槽AB 的中点,短杆ON 可绕O 转动,长杆MN 通过N 处的铰链与ON 连接,MN 上的栓子D 可沿滑槽AB 滑动.当点D 在滑槽AB 内作往复移动时,带动点N 绕O 转动,点M 也随之而运动.记点N 的运动轨迹为1C ,点M 的运动轨迹为2C .若1ON DN ==,3MN =,过2C 上的点P 向1C 作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

圆的最值问题归纳-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圆的最值问题归纳-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圆的问题探究安阳市龙安高级中学 段可贺高中数学中,研究最多的一种曲线是圆。

在研究圆的相关问题时,最值问题又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现把常见的与圆相关的最值问题,总结如下。

希望对读者有些启发。

类型一、“圆上一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值”问题分析:求圆上一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值问题,总是转化成求圆心到定直线的距离问题来解决。

1、求圆C: (x-2)2+(y+3)2=4上的点到直线l :x-y+2=0的最大、最小距离. 解析:作CH l ⊥交于H ,与圆C 交于A ,反向延长与圆交于点B 。

所以max min 2; 2.CH BH AH d d d d d =====-2、求圆C: (x-1)2+(y+1)2=2上的点与直线l : x-y+4=0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析:方法同第一题, max min BH d d d ===== 3、圆222=+y x 上的点到直线l :02543=++y x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方法同第一题, min 5d =类型二、“圆上一点到定点距离的最值”问题分析:本质是两点间距离。

涉及与圆相关的两点的距离,总是转化为圆心与定点距离问题来解决。

1.已知点P (x,y )是圆C : x 2+y 2-2x-4y+4=0上一点,求P 到原点的最大最小距离.解析:连接OC 与圆交于A ,延长OC 交于B.max min 1;1.OC OC d d r d d r =+==-=2.已知圆C :04514422=+--+y x y x 及点()3,2-Q ,若M 是圆C 上任一点,求MQ 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析:方法同第一题,max Q min Q C C d d r d d r =+===-==3 .已知x,y 满足条件 x 2+y 2-2x-4y+4=0,求22y x +范围.解析:方程看作是圆C ,表达式几何意义是圆C 上点(,)x y 与(0,0)距离的范围,求max min ,d d 即可,与第一题答案相同.4.已知x,y 满足圆C : x 2+y 2-2x-4y+4=0,求22)2()2(+++y x 范围. 解析: 表达式几何意义是圆C 上点(,)x y 与P (-2,-2)距离的最值的平方.max min 22maxmin5,6, 4.36,16.[16,36].CP d d dd=====所以范围是5.已知x,y 满足圆C : x 2+y 2-2x-4y+4=0,求z=x 2+y 2+2x+2y 范围.解析: 22(1)(1)2z x y =+++-表达式几何意义是圆C 上点(,)x y 与P (-1,-1)距离的最值的平方减去2.max min 22max min 2121)212[12CP d d z z ====-=+=-=--+所以范围是 6.已知圆()()143:22=-+-y x C ,点A (-1,0),B (1,0),点P 为圆上一动点,求22PB PA d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对应的P 点坐标. 解析:222222max min 2()2,.2(51)274;2(51)234.[34,74].d PA PB x y d d =+=++=++==-+=几何意义是点P 与原点O 距离的平方2倍加2|OC|=5,所以答案类型三、“过定点的弦长”问题1:已知直线:2830l mx y m ---=和圆22:612200C x y x y +-++=;(1)m R ∈时,证明l 与C 总相交。

圆的最值问题归纳

圆的最值问题归纳

圆的问题探究高中数学中,研究最多的一种曲线是圆。

在研究圆的相关问题时,最值问题又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最常见的与圆相关的最值问题,总结如下。

希望对同学们有些启发。

类型一、“圆上一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值”问题分析:求圆上一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值问题,总是转化成求圆心到定直线的距离问题来解决。

1、求圆C: (x-2)2+(y+3)2=4上的点到直线l :x-y+2=0的最大、最小距离. 解析:作CH l ⊥交于H ,与圆C 交于A ,反向延长与圆交于点B 。

所以max min 2; 2.222CH BH AH d d d d d ===+==-2、求圆C: (x-1)2+(y+1)2=2上的点与直线l : x-y+4=0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析:方法同第一题, max min BH d d d === 3、圆222=+y x 上的点到直0254=+y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方法同第一题, min 5d =类型二、“圆上一点到定点距离的最值”问题分析:本质是两点间距离。

涉及与圆相关的两点的距离,总是转化为圆心与定点距离问题来解决。

1.已知点P (x,y )是圆C : x 2+y 2-2x-4y+4=0上一点,求P 到原点的最大最小距离.解析:连接OC 与圆交于A ,延长OC 交于B.max min 1;1.OC OC d d r d d r =+==-=2.已知圆C :04514422=+--+y x y x 及点()3,2-Q ,若M 是圆C 上任一点,求MQ 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析:方法同第一题,max Q min Q C C d d r d d r =+===-==3 .已知x,y 满足条件 x 2+y 2-2x-4y+4=0,求22y x +范围.解析:方程看作是圆C ,表达式几何意义是圆C 上点(,)x y 与(0,0)距离范围,求max min ,d d 即可,与第一题答案相同.4.已知x,y 满足圆C : x 2+y 2-2x-4y+4=0,求22)2()2(+++y x 范围. 解析: 表达式几何意义是圆C 上点(,)x y 与P (-2,-2)距离的最值平方.max min 22maxmin5,6, 4.36,16.[16,36].CP d d dd=====所以范围是5.已知x,y 满足圆C : x 2+y 2-2x-4y+4=0,求z=x 2+y 2+2x+2y 范围.解析: 22(1)(1)2z x y =+++-表达式几何意义是圆C 上点(,)x y 与P (-1,-1)距离的最值的平方减去2.max min 22max min 13-1.2121)212[12CP d d z z ====-=+=-=--+所以范围是 6.已知圆()()143:22=-+-y x C ,点A (-1,0),B (1,0),点P 为圆上一动点,求22PB PA d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对应的P 点坐标. 解析:222222max min 2()2,.2(51)274;2(51)234.[34,74].d PA PB x y d d =+=++=++==-+=几何意义是点P 与原点O 距离的平方2倍加2|OC|=5,所以答案类型三、“过定点的弦长”问题1:已知直线:2830l mx y m ---=和圆22:612200C x y x y +-++=;(1)m R ∈时,证明l 与C 总相交。

备考2024年中考数学专题突破(全国通用) 八种隐圆类最值问题(解析版)

备考2024年中考数学专题突破(全国通用) 八种隐圆类最值问题(解析版)
知识点梳理 题型一 定点定长得圆
2023 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数学真题 2023·邵阳市中考真题 2023·广西南宁市二模 2022·辽宁抚顺·中考真题 2022·长春·中考真题 题型二 直角的对边是直径 2023·菏泽市中考真题 2022·通辽·中考真题 2023·汕头市金平区一模 2023·广州市天河区三模 2022·成都市成华区二诊 题型三 对角互补得圆 2023 年·广元市一模 题型四 定弦定角得圆 2023·成都市新都区二模 2023·成都市金牛区二模 2023·达州·中考真题 题型五 四点共圆 题型六 相切时取到最值 2023·随州市中考真题 2022·江苏无锡·中考真题 2022 扬州中考真题 题型七 定角定高面积最小、周长最小问题 题型八 米勒角(最大张角)模型 徐州中考
问题解决
资料整理
证明:在直线 l 上任取一点 Q(不与 P 点重合),连接 AQ、BQ,∠AQB 即为圆 O 的圆外角 ∴∠APB>∠AQB,∠APB 最大 ∴当圆与直线 l 相切时,∠APB 最大
资料整理
题型一 定点定长得圆
1.如图,在矩形 ABCD 中,已知 AB=3,BC=4,点 P 是 BC 边上一动点(点 P 不与 B,C 重合),连接 AP,作点 B 关于直线 AP 的对称点 M,则线段 MC 的最小值为( )
六、定角定高(探照灯模型) 什么叫定角定高,如右图,直线 BC 外一点 A,A 到直线 BC 距离为定值(定高),∠BAC 为定角。则 △ABC 的面积有最小值。又因为,像探照灯一样所以也叫探照灯模型。
A
O B DC
问题解决:如果顶角和高,都为定值,那么三角形 ABC 的外接圆的大小,也就是半径,是会随着 A 点 的运动而发生变化的。从而弦 BC 的长也会发生变化,它会有一个最小值,由于它的高 AD 是定值,因 此三角形 ABC 的面积就有一个最小值。

压轴题:与圆有关的最值(取值范围)问题

压轴题:与圆有关的最值(取值范围)问题

B yC x A OD B OC A压轴题:与圆有关的最值(取值范围)问题(含答案)年级 初三 辅导科目 数学页数6学员姓名学情分析成绩基础不错,巩固提高教学目标1、对圆学得较好的学生巩固提高。

2、以专题形式系统讲解圆部分知。

教学内容例题讲解引例1:在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3,0),点B 为y 轴正半轴上的一点,点C 是第一象限内一点,且AC=2.设tan∠BOC=m ,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引例2: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OAB 中,以边AB 为直径作⊙D ,以O 为圆心OA 长为半径作⊙O ,C 为半圆弧A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 、B 两点重合),射线AC 交⊙O 于点E ,BC=a ,AC=b ,求a b 的最大值.引例3:如图,∠BAC=60°,半径长为1的圆O 与∠BAC 的两边相切,P 为圆O 上一动点,以P 为圆心,PA 长为半径的圆P 交射线AB 、AC 于D 、E 两点,连接DE ,则线段DE 长度的最大值为( ).A .3B .6C .332D .33一、题目分析:此题是一个圆中的动点问题,也是圆中的最值问题,主要考察了圆内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注重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1.引例1:通过隐藏圆(高中轨迹的定义),寻找动点C 与两个定点O 、A 构成夹角的变化规律,转化为特殊位置(相切)进行线段、角度有关计算,同时对三角函数值的变化(增减性)进行了延伸考查,其实质是高中“直线斜率”的直接运用;2.引例2:通过圆的基本性质,寻找动点C 与两个定点A 、B 构成三角形的不变条件,结合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转化,其实质是高中“柯西不等式”的直接运用;3.引例3:本例动点的个数由引例1、引例2中的一个动点,增加为三个动点,从性质运用、构图形式、动点关联上增加了题目的难度,解答中还是注意动点D 、E 与一个定点A 构成三角形的不变条件(∠DAE=60°),构造弦DE 、直径所在的直角三角形,从而转化为弦DE 与半径AP 之间的数量关系,其实质是高中“正弦定理”的直接运用;综合比较、回顾这三个问题,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大,但其难点在于学生不知道转化的套路,只能凭直观感觉去寻找、猜想关键位置来求解,但对其真正的几何原理却无法通透.二、解题策略1.直观感觉,画出图形; 2.特殊位置,比较结果;3.理性分析动点过程中所维系的不变条件,通过几何构建,寻找动量与定量(常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等式,进行转化.B AC MD DO P CB A 三、中考展望与题型训练 例一、斜率运用1.如图,A 点的坐标为(﹣2,1),以A 为圆心的⊙A 切x 轴于点B ,P (m ,n )为⊙A 上的一个动点,请探索n+m 的最大值.例二、圆外一点与圆的最近点、最远点1.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C=4,BC=3,点D 是平面内的一个动点,且AD=2,M 为BD 的中点,在D 点运动过程中,线段CM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2.如图,⊙O 的直径为4,C 为⊙O 上一个定点,∠ABC=30°,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半圆弧AB 向B 点运动(点P 与点C 在直径AB 的异侧),当P 点到达B 点时运动停止,在运动过程中,过点C 作CP 的垂线CD 交PB 的延长线于D 点.(1)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线段CD 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 (2)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线段AD 长度的最大值为 .例三、正弦定理 1.如图,△ABC 中,∠BAC=60°,∠ABC=45°,AB=22,D 是线段BC 上的一个动点,以AD 为直径作⊙O 分别交AB ,AC 于E ,F 两点,连接EF ,则线段EF 长度的最小值为 .2. 如图,定长弦CD 在以AB 为直径的⊙O 上滑动(点C 、D 与点A 、B 不重合),M 是CD 的中点,过点C 作CP ⊥AB 于点P ,若CD=3,AB=8,则PM 长度的最大值是 .例四、柯西不等式、配方法O A B CE B AC OD O D C EA B1.如图,已知半径为2的⊙O 与直线l 相切于点A ,点P 是直径AB 左侧半圆上的动点,过点P 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为C ,PC 与⊙O 交于点D ,连接PA 、PB ,设PC 的长为x (2<x <4),则当x= 时,PD•CD 的值最大,且最大值是为 .2.如图,线段AB=4,C 为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以AC 、BC 为边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 ,⊙O 外接于△CDE ,则⊙O 半径的最小值为( ). A.4 B.233 C.322D. 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O 为圆心,2为半径画⊙O ,P 是⊙O 上一动点,且P 在第一象限内,过点P 作⊙O 的切线与x 轴相交于点A ,与y 轴相交于点B ,线段AB 长度的最小值是 .例四、相切的应用(有公共点、最大或最小夹角)1.如图,在Rt △ABC 中,∠C=90°,AC=6,BC=8,D 为AB 边上一点,过点D 作CD 的垂线交直线BC 于点E ,则线段CE 长度的最小值是 .2.如图,Rt△ABC 中,∠C=90°,∠A=30°,AB=4,以AC 上的一点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O ,若⊙O 与边BC 始终有交点(包括B 、C 两点),则线段AO 的取值范围是 .3.如图,⊙O 的半径为2,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3,点P 是直线l 上的一个动点,PQ 切⊙O 于点Q ,则PQ 的最小值为()A.B.C.3 D.2例五、其他知识的综合运用1.(2015•济南)抛物线y=ax2+bx+4(a≠0)过点A(1,﹣1),B(5,﹣1),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如图1,连接CB,以CB为边作▱CBPQ,若点P在直线BC上方的抛物线上,Q为坐标平面内的一点,且▱CBPQ 的面积为30,求点P的坐标;(3)如图2,⊙O1过点A、B、C三点,AE为直径,点M为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MBN为直角,边BN与ME的延长线交于N,求线段BN长度的最大值.2.(2013秋•相城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A、B是⊙O与x轴的两个交点,⊙O的半径为1,P是该圆上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直线PA、PB分别交直线x=2于C、D两点,E为线段CD的中点.(1)判断直线P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线段CD长的最小值;(3)若E点的纵坐标为m,则m的范围为.【题型训练】1.如图,已知直线l与⊙O相离,OA⊥l于点A,OA=5,OA与⊙O相交于点P,AB与⊙O相切于点B,BP的延长线交直线l于点C,若在⊙O上存在点Q,使△QAC是以A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则⊙O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为 .2.已知:如图,RtΔABC中,∠B=90º,∠A=30º,BC=6cm,点O从A点出发,沿AB以每秒3cm的速度向B点方向l Q P NM O A D BC E F C AD B Q PO A B DCP 运动,当点O 运动了t 秒(t >0)时,以O 点为圆心的圆与边AC 相切于点D ,与边AB 相交于E 、F 两点,过E 作EG ⊥DE 交射线BC 于G.(1)若点G 在线段BC 上,则t 的取值范围是 ;(2)若点G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则t 的取值范围是 .3.如图,⊙M ,⊙N 的半径分别为2cm ,4cm ,圆心距MN=10cm .P 为⊙M 上的任意一点,Q 为⊙N 上的任意一点,直线PQ 与连心线l 所夹的锐角度数为α,当P 、Q 在两圆上任意运动时,tan α∠的最大值为( ).(A)612; (B)43; (C)33; (D)344.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3,BC=4,O 为矩形ABCD 的中心,以D 为圆心1为半径作⊙D ,P 为⊙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 、OP ,则△AOP 面积的最大值为( ).(A)4 (B)215 (C)358 (D)1745.如图,在Rt △ABC 中,∠C=90°,AC=8,BC=6,经过点C 且与边AB 相切的动圆与CA 、CB 分别相交于点P 、Q ,则线段PQ 长度的最小值是( ).A .194B .245C .5D .426.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C=90°,AC=BC=4,D 是AB 的中点,点E 在AB 边上运动(点E 不与点A 重合),过A 、D 、E 三点作⊙O ,⊙O 交AC 于另一点F ,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线段EF 长度的最小值为 .7.如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2),⊙C 的圆心的坐标为(-1,0),半径为1,若D 是⊙C 上的一个动点,线段DA 与y 轴交于点E ,则△ABE 面积的最小值是( ). A .2 B .1 C.222-D.22-8.如图,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1),⊙C 的圆心坐标为(0,-1),半径为1,D 是⊙C 上的一个动点,射线AD 与y 轴交于点E ,则△ABE 面积的最大值是( ).A .3B .113C .103 D .49.如图,等腰Rt △ABC 中,∠ACB=90°,AC=BC=4,⊙C 的半径为1,点P 在斜边AB 上,PQ 切⊙O 于点Q ,则切线长PQ 长度的最小值为( ).A.7B.22C. 3D.410.如图∠BAC =60°,半径长1的⊙O 与∠BAC 的两边相切,P 为⊙O 上一动点,以P 为圆心,PA 长为半径的⊙P 交射线AB 、AC 于D 、E 两点,连接DE ,则线段DE 长度的范围为 .A Q C P BO A B x yPO A x yP11.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3,0),点P (m n ,)是第一象限内一点,且AB=2,则m n -的范围为 . 12.在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3,0),点P 是y 轴右侧一点,且AP=2,点B 上直线y=x+1上一动点,且PB ⊥AP 于点P ,则tan ABP m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 (3,4),P 是以M 为圆心,2为半径的⊙M 上一动点,A (-1,0)、B (1,0),连接PA 、PB ,则PA 2+PB 2最大值是 . 点评点评: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看着无从下手,但只要仔细观察,分析图形,寻找动点与定点之间不变的维系条件,构建关系,将研究的问题转化为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几何中的定值问题,是指变动的图形中某些几何元素的几何量保持不变,或几何元素间的某些几何性质或位置关系不变的一类问题,解几何定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分清问题的定量及变量,运用特殊位置、极端位置,直接计算等方法,先探求出定值,再给出证明. 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求平面几何图形中某个确定的量(如线段长度、角度大小、图形面积)等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求几何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有:1.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法;2.几何定理(公理)法;3.数形结合法等.注:几何中的定值与最值近年广泛出现于中考试题中,由冷点变为热点.这是由于这类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目标不明确),解题时需要运用动态思维、数形结合、特殊与一般相结合、逻辑推理与合情想象相结合等思想方法. 答案参考答案:引例1. 解:C 在以A 为圆心,以2为半径作圆周上,只有当OC 与圆A 相切(即到C 点)时,∠BOC 最小,AC=2,OA=3,由勾股定理得:OC=,∵∠BOA=∠ACO=90°, ∴∠BOC+∠AOC=90°,∠CAO+∠AOC=90°,∴∠BOC=∠OAC ,tan ∠BOC=tan ∠OAC==,随着C 的移动,∠BOC 越来越大,∵C 在第一象限,∴C 不到x 轴点,即∠BOC <90°, ∴tan ∠BOC≥,故答案为:m≥.引例1图引例2图引例2.2a b +≤;原题:(2013•武汉模拟)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OAB 中,以边AB 为直径作⊙D ,以O 为圆心OA 长为半径作圆O ,C 为半圆AB 上不与A 、B 重合的一动点,射线AC 交⊙O 于点E ,BC=a ,AC=b . (1)求证:AE=b+a ; (2)求a+b 的最大值;(3)若m 是关于x 的方程:x 2+ax=b 2+ab 的一个根,求m 的取值范围.【考点】圆的综合题. 【分析】(1)首先连接BE ,由△OAB 为等边三角形,可得∠AOB=60°,又由圆周角定理,可求得∠E 的度数,又由AB 为⊙D 的直径,可求得CE 的长,继而求得AE=b+a ;(2)首先过点C 作CH ⊥AB 于H ,在Rt △ABC 中,BC=a ,AC=b ,AB=1,可得(a+b ) 2= a 2+b 2+2ab=1+2ab =1+2CH•AB=1+2CH≤1+2AD=1+AB=2,即可求得答案; (3)由x 2+ax=b 2+ab ,可得(x ﹣b )(x+b+a )=0,则可求得x 的值,继而可求得m 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连接BE ,∵△OAB 为等边三角形,∴∠AOB=60°,∴∠AEB=30°, ∵AB 为直径,∴∠ACB=∠BCE=90°,∵BC=a ,∴BE=2a ,CE=a ,∵AC=b ,∴AE=b+a ; (2)过点C 作CH ⊥AB 于H ,在Rt △ABC 中,BC=a ,AC=b ,AB=1,∴a 2+b 2=1, ∵S △ABC =A C•BC=AB•CH ,∴AC•BC=AB•CH ,∴(a+b ) 2=a 2+b 2+2ab=1+2ab=1+2CH•AB=1+2CH≤1+2AD=1+AB=2,∴a+b≤,故a+b 的最大值为,(3)∵x 2+ax=b 2+ab ,∴x 2﹣b 2+ax ﹣ab=0,∴(x+b )(x ﹣b )+a (x ﹣b )=0,∴(x﹣b)(x+b+a)=0,∴x=b或x=﹣(b+a),当m=b时,m=b=AC<AB=1,∴0<m<1,当m=﹣(b+a)时,由(1)知AE=﹣m,又∵AB<AE≤2AO=2,∴1<﹣m≤2,∴﹣2≤m<﹣1,∴m的取值范围为0<m<1或﹣2≤m<﹣1.【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引例3.解:连接EP,DP,过P点作PM垂直DE于点M,过O做OF⊥AC与F,连接AO,如图,∵∠BAC=60°,∴∠DPE=120°.∵PE=PD,PM⊥DE,∴∠EPM=60°,∴ED=2EM=2EP•sin60°=EP=PA.当P与A、O共线时,且在O点右侧时,⊙P直径最大.∵⊙O与∠BAC两边均相切,且∠BAC=60°,∴∠OAF=30°,OF=1,∴AO==2,AP=2+1=3,∴DE=PA=3.故答案为: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圆有关的最值(取值范围)问题,附详细答案姓名1.在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0),点B为y轴正半轴上的一点,点C是第一象限内一点,且AC=2.设tan∠BOC=m,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 _____.2.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OAB中,以边AB为直径作⊙D,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圆O,C为半圆AB上不与A、B重合的一动点,射线AC交⊙O于点E,BC=a,AC=b.(1)求证:AE=b+a;(2)求a+b的最大值;(3)若m是关于x的方程:x2+ax=b2+ab的一个根,求m的取值范围.3.如图,∠BAC=60°,半径长为1的圆O与∠BAC的两边相切,P为圆O上一动点,以P为圆心,PA长为半径的圆P交射线AB、AC于D、E两点,连接DE,D.则线段DE长度的最大值为( ). A.3 B.6 C.24.如图,A点的坐标为(﹣2,1),以A为圆心的⊙A切x轴于点B,P(m,n)为⊙A上的一个动点,请探索n+m的最大值.5.如图,在Rt△ABC中,∠ACB=90°,AC=4,BC=3,点D是平面内的一个动点,且AD=2,M 为BD的中点,在D点运动过程中,线段CM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6.如图是某种圆形装置的示意图,圆形装置中,⊙O的直径AB=5,AB的不同侧有定点C和动点P,tan∠CAB=.其运动过程是:点P在弧AB上滑动,过点C作CP的垂线,与PB的延长线交于点Q.(1)当PC= 时,CQ与⊙O相切;此时CQ= .(2)当点P运动到与点C关于AB对称时,求CQ的长;(3)当点P运动到弧AB的中点时,求CQ的长.(4)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线段CQ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7.如图,△ABC中,∠BAC=60°,∠ABC=45°,AB=D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以AD 为直径作⊙O分别交AB,AC于E,F两点,连接EF,则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为.8.如图,定长弦CD在以AB为直径的⊙O上滑动(点C、D与点A、B不重合),M是CD的中点,过点C作CP⊥AB于点P,若CD=3,AB=8,则PM长度的最大值是.9.如图,已知半径为2的⊙O与直线l相切于点A,点P是直径AB左侧半圆上的动点,过点P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C,PC与⊙O交于点D,连接PA、PB,设PC的长为x(2<x <4),则当x= 时,PD•CD的值最大,且最大值是为 .10.如图,线段AB=4,C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以AC、BC为边作等边△ACD和等边△BCE,⊙O外接于△CDE,则⊙O半径的最小值为( ).D. 22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2为半径画⊙O,P是⊙O上一动点,且P 在第一象限内,过点P作⊙O的切线与x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线段AB长度的最小值是 .12.如图,在Rt△ABC中,∠C=90°,AC=6,BC=8,D为AB边上一点,过点D作CD的垂线交直线BC于点E,则线段CE长度的最小值是 .13.如图,Rt△ABC中,∠C=90°,∠A=30°,AB=4,以AC上的一点O为圆心OA为半径作⊙O,若⊙O与边BC始终有交点(包括B、C两点),则线段AO的取值范围是 .14.如图,⊙O的半径为2,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3,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PQ切⊙O于点Q,则PQ的最小值为()A.B. C.3 D.215.(2015•济南)抛物线y=ax2+bx+4(a≠0)过点A(1,﹣1),B(5,﹣1),交y轴于点C.(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如图1,连接CB,以CB为边作▱CBPQ,若点P在直线BC上方的抛物线上,Q为坐标平面内的一点,且▱CBPQ的面积为30,求点P的坐标;(3)如图2,⊙O1过点A、B、C三点,AE为直径,点M为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MBN为直角,边BN与ME的延长线交于N,求线段BN长度的最大值.16.如图,已知A、B是⊙O与x轴的两个交点,⊙O的半径为1,P是该圆上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直线PA、PB分别交直线x=2于C、D两点,E为线段CD的中点.(1)判断直线P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线段CD长的最小值;(3)若E点的纵坐标为m,则m的范围为.1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O为矩形ABCD的中心,以D为圆心1为半径作⊙D,P为⊙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OP,则△AOP面积的最大值为( ).(A)4 (B)215(C)358(D)17418.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8,BC =6,经过点C 且与边AB 相切的动圆与CA 、CB 分别相交于点P 、Q ,则线段PQ 长度的最小值是( ).A .194 B .245 C .5 D .19.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C =90°,AC =BC =4,D 是AB 的中点,点E 在AB 边上运动(点E 不与点A 重合),过A 、D 、E 三点作⊙O ,⊙O 交AC 于另一点F ,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线段EF 长度的最小值为 .20.如图,等腰Rt △ABC 中,∠ACB =90°,AC =BC =4,⊙C 的半径为1,点P 在斜边AB 上,PQ 切⊙O 于点Q ,则切线长PQ 长度的最小值为( ). A. B.C. 3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 (3,4),P 是以M 为圆心,2为半径的⊙M 上一动点,A (-1,0)、B (1,0),连接PA 、PB ,则PA 2+PB 2最大值是 .参考答案引例1.解:C在以A为圆心,以2为半径作圆周上,只有当OC与圆A相切(即到C点)时,∠BOC最小,AC=2,OA=3,由勾股定理得:OC=,∵∠BOA=∠ACO=90°,∴∠BOC+∠AOC=90°,∠CAO+∠AOC=90°,∴∠BOC=∠OAC,tan∠BOC=tan∠OAC==,随着C的移动,∠BOC越来越大,∵C在第一象限,∴C不到x轴点,即∠BOC<90°,∴tan∠BOC≥,故答案为:m≥.引例1图引例2图+≤引例2.a b原题:(2013•武汉模拟)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OAB中,以边AB为直径作⊙D,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圆O,C为半圆AB上不与A、B重合的一动点,射线AC交⊙O于点E,BC=a,AC=b.(1)求证:AE=b+a;(2)求a+b的最大值;(3)若m是关于x的方程:x2+ax=b2+ab的一个根,求m的取值范围.【考点】圆的综合题.【分析】(1)首先连接BE,由△OAB为等边三角形,可得∠AOB=60°,又由圆周角定理,可求得∠E的度数,又由AB为⊙D的直径,可求得CE的长,继而求得AE=b+a;(2)首先过点C作CH⊥AB于H,在Rt△ABC中,BC=a,AC=b,AB=1,可得(a+b)2=a2+b2+2ab=1+2ab=1+2CH•AB=1+2CH≤1+2AD=1+AB=2,即可求得答案;(3)由x2+ax=b2+ab,可得(x﹣b)(x+b+a)=0,则可求得x的值,继而可求得m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连接BE,∵△OAB为等边三角形,∴∠AOB=60°,∴∠AEB=30°,∵AB为直径,∴∠ACB=∠BCE=90°,∵BC=a,∴BE=2a,CE=a,∵AC=b,∴AE=b+a;(2)过点C作CH⊥AB于H,在Rt△ABC中,BC=a,AC=b,AB=1,∴a2+b2=1,∵S△ABC=AC•BC=AB•CH,∴AC•BC=AB•CH,∴(a+b)2=a2+b2+2ab=1+2ab=1+2CH•AB=1+2CH≤1+2AD=1+AB=2,∴a+b≤,故a+b的最大值为,(3)∵x2+ax=b2+ab,∴x2﹣b2+ax﹣ab=0,∴(x+b)(x﹣b)+a(x﹣b)=0,∴(x﹣b)(x+b+a)=0,∴x=b或x=﹣(b+a),当m=b时,m=b=AC<AB=1,∴0<m<1,当m=﹣(b+a)时,由(1)知AE=﹣m,又∵AB<AE≤2AO=2,∴1<﹣m≤2,∴﹣2≤m<﹣1,∴m的取值范围为0<m<1或﹣2≤m<﹣1.【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引例3.解:连接EP,DP,过P点作PM垂直DE于点M,过O做OF⊥AC与F,连接AO,如图,∵∠BAC=60°,∴∠DPE=120°.∵PE=PD,PM⊥DE,∴∠EPM=60°,∴ED=2EM=2EP•sin60°=EP=P A.当P与A、O共线时,且在O点右侧时,⊙P直径最大.∵⊙O与∠BAC两边均相切,且∠BAC=60°,∴∠OAF=30°,OF=1,∴AO==2,AP=2+1=3,∴DE=PA=3.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中的解决极值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DE与AP之间的关系,再解决切线的性质来解决问题.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难点在于找到DE与半径AP之间的关系,只有找到DE与AP之间的关系,才能说明当A、O、P三点共线时DE最大.引例3图例一、斜率运用【考点】切线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设m+n=k,则点P(m,n)在直线x+y=k上,易得直线y=﹣x+k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k),于是可判断当直线y=﹣x+k与⊙A在上方相切时,k的值最大;直线y=﹣x+k 与x轴交于点C,切⊙A于P,作PD⊥x轴于D,AE⊥PD于E,连接AB,如图,则C(k,0),利用直线y=﹣x+k的性质易得∠PCD=45°,则△P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接着根据切线长定理和切线的性质得AB⊥OB,AP⊥PC,AP=AB=1,CP=CB=k+2,所以四边形ABDE为矩形,∠APE=45°,则DE=AB=1,PE=AP=,所以PD=PE+DE=+1,然后在Rt△PCD中,利用PC=PD得到2+k=(+1),解得k=﹣1,从而得到n+m的最大值为﹣1.【解答】解:设m+n=k,则点P(m,n)在直线x+y=k上,当x=0时,y=k,即直线y=﹣x+k 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k),所以当直线y=﹣x+k与⊙A在上方相切时,k的值最大,直线y=﹣x+k与x轴交于点C,切⊙A于P,作PD⊥x轴于D,AE⊥PD于E,连接AB,如图,当y=0时,﹣x+k=0,解得x=k,则C(k,0),∵直线y=﹣x+k为直线y=﹣x向上平移k个单位得到,∴∠PCD=45°,∴△P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P和OB为⊙A的切线,∴AB⊥OB,AP⊥PC,AP=AB=1,CP=CB=k+2,∴四边形ABDE为矩形,∠APE=45°,∴DE=AB=1,∵△AP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E=AP=,∴PD=PE+DE=+1,在Rt△PCD中,∵PC=PD,∴2+k=(+1),解得k=﹣1,∴n+m的最大值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运用切线的性质来进行计算或论证,常通过作辅助线连接圆心和切点,利用垂直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有关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确定直线y=﹣x+k与⊙A相切时n+m的最大值.例二、圆外一点与圆的最近点、最远点1.解:作AB的中点E,连接EM、CE.在直角△ABC中,AB===5,∵E是直角△ABC斜边AB上的中点,∴CE=AB=.∵M是BD的中点,E是AB的中点,∴ME=AD=1.∴在△CEM中,﹣1≤CM≤+1,即≤CM≤.故答案是:≤CM≤.<≤(2)2+2.(1)CD变式题:(2011•邯郸一模)如图是某种圆形装置的示意图,圆形装置中,⊙O的直径AB=5,AB的不同侧有定点C和动点P,tan∠CAB=.其运动过程是:点P在弧AB上滑动,过点C作CP的垂线,与PB的延长线交于点Q.(1)当PC= 时,CQ与⊙O相切;此时CQ= .(2)当点P运动到与点C关于AB对称时,求CQ的长;(3)当点P运动到弧AB的中点时,求CQ的长.【考点】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专题】计算题.【分析】(1)当CQ为圆O的切线时,CQ为圆O的切线,此时CP为圆的直径,由CQ垂直于直径CP,得到CQ为切线,即可得到CP的长;由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由已知角的正切值,在直角三角形CPQ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即可求出CQ的长;(2)当点P运动到与点C关于AB对称时,如图1所示,此时CP⊥AB于D,由AB为圆O的直径,得到∠ACB为直角,在直角三角形ACB中,由tan∠CAB与AB的长,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AC与BC的长,再由三角形ABC的面积由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来求,也利用由斜边乘以斜边上的高CD的一半来求,求出CD的长,得到CP的长,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由已知角的正切值,得到tan∠CPB的值,由CP的长即可求出CQ;(3)当点P运动到弧AB的中点时,如图2所示,过点B作BE⊥PC于点E,由P是弧AB的中点,得到∠PCB=45°,得到三角形E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CB的长,求出CE与BE的长,在直角三角形EBP中,由∠CPB=∠CAB,得到tan∠CPB=tan∠CAB,利用三角函数定义求出PE的长,由CP+PE求出CP的长,即可求出CQ的长.【解答】解:(1)当CP过圆心O,即CP为圆O的直径时,CQ与⊙O相切,理由为:∵PC⊥CQ,PC为圆O的直径,∴CQ为圆O的切线,此时PC=5;∵∠CAB=∠CPQ,∴tan∠CAB=tan∠CPQ=,∴tan∠CPQ===,则CQ=;故答案为:5;;(2)当点P运动到与点C关于AB对称时,如图1所示,此时CP⊥AB于D,图1图2又∵AB为⊙O的直径,∴∠ACB=90°,∵AB=5,tan∠CAB=,∴BC=4,AC=3,又∵S△ABC=AC•BC=AB•CD,∴AC•BC=AB•CD,即3×4=5CD,∴CD=,∴PC=2CD=,在Rt△PCQ中,∠PCQ=90°,∠CPQ=∠CAB,∴CQ=PCtan∠CPQ=PC,∴CQ=×=;(3)当点P运动到弧AB的中点时,如图2所示,过点B作BE⊥PC于点E,∵P是弧AB的中点,∠PCB=45°,∴CE=BE=2,又∠CPB=∠CAB,∴tan∠CPB=tan∠CAB==,∴PE==BE=,∴PC=CE+PE=2+=,由(2)得,CQ=PC=.【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勾股定理,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切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再变式:如图3时,CQ最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