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基础》课程参考

合集下载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六(含答案)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六(含答案)

试题六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基础》适用班级:班级:姓名:学号:分数: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地温梯度:2、干酪根:3、断口:4、断层:5、石油:6、化石:7、岩石:8、变质岩:9、岩浆:10.风化作用: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内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和地球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2、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将矿物归纳为五大类:、、、、。

3、促使岩石变质的外在因素主要有、、以及。

4、沉积岩的颜色按成因可分为和,又进一步分为继承色和自生色。

5、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河流相可进一步划分为、、及。

6、角度不整合接触系指上、下两套地层的接触关系。

7、油田水是指范围内直接与连通的地下水。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1、光泽的作用是消除假色,减弱他色,保存自色。

()2、层理是沉积岩所具有的重要特征,是区别于岩浆岩的主要标志。

()3、粉砂岩由于粒度比较细,故此它属于粘土岩的范围。

()4、国际性的年代地层单位有:宙、代、纪、世()5、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都属不整合接触。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沉积岩与油气关系是什么?2、三角洲相与油气关系?3、有机质向石油转化有哪几个阶段?4、如何解释地层的接触关系?分哪两种类型?各是什么?5、什么叫盖层?有何特点?五、论述题:(15分)试论述油气藏富集的条件有哪些?六、作图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断层依据两盘相对移动的性质可分哪几类?绘图示意?2、绘图示意褶曲根据形态可分为哪两种类型?《石油地质基础》(6卷)答案一、名词解释:10、地温梯度:常温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米时所升高的温度值。

11、干酪根:是指沉积岩(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也可理解为油母质。

12、断口:矿物被打击后,不以一定结晶方向发生破裂而形成的断开面。

13、断层:沿破裂面两侧的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学习指南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学习指南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学习指南——附《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梗概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油气藏的基本要素、油气藏的形成原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三个知识模块;油气资源勘查原理知识模块为扩展内容。

课程重点是油气藏的基本要素和油气藏的形成原理。

油气藏的基本要素主要学习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储集层和盖层的特征及其评价,各类圈闭和油气藏的主要特征等知识;油气藏的形成原理主要学习油气成因的基本理论、烃源岩的主要评价方法,油气运移的机理、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油气聚集的基本原理与综合地质条件等知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主要学习油气聚集单元及分布规律、含油气系统等知识;油气资源勘查原理主要介绍盆地模拟方法、油气勘探与资源评价基本原理等知识。

按照一般认识规律,将课程基本体系设计成以油气藏概念为核心,先认识油气藏是什么、再理解油气藏如何形成、再掌握油气藏如何分布、最后了解怎样勘探油气藏。

课程学习时,特别注意把控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其中,教学重点内容有:1)石油及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及同位素特征;2)储集层物理性质、储集层与盖层的评价;3)圈闭和油气藏的构成要素、分类及各种类型的特征;4)油气有机成因理论及烃源岩的评价;5)油气运移与聚集的基本原理;6)油气藏形成的综合地质条件。

本课程的主要难点包括:1)建立起各类圈闭和油气藏的三维空间形态的概念;2)理解油气有机成因的系统理论;3)油气初次运移的机理及模式、油气二次运移与聚集成藏的流体动力学原理及规律;4)综合分析油气藏(田)形成的地质条件;5)油气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的认识问题。

对于重点内容,采取重点教学的办法。

首先安排了较多的理论教学学时,同时设计了相应的实习或实验教学环节。

75%的学时用于以上重点及其相关的教学内容。

全部的实习实验课都安排在重点内容的章节中。

针对不同的难点问题,教学中采取了不同的措施给予解决。

1)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各类圈闭和油气藏的三维空间形态概念,还设计了透明、不透明的圈闭与油气藏三维实物模型,配合实习内容,利用计算机设计了圈闭及油气藏平面、剖面、立体图示。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

(1)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从地表至1500米深处,与沉积物的成岩作 用基本相符,温度介于10~60度,以细菌活动为 主,相当于炭化作用的泥炭-褐煤阶段,以乏氧 的 生物化学降解为生气机制,类似“沼气”,以甲 烷 为主。大部分有机质是以干酪根形式存在于沉积 岩中。
(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沉积物埋藏深度达到1500~2500m,有机质经 受的地温达到60~180度,相当于长烟煤-焦 煤阶段,促使有机质转化的最活跃因素是热催化作 用。页岩等粘土岩的催化作用十分关键。粘土矿物 的催化作用可以降解有机质的成熟温度,促进石油 的生成。
– 沉积岩中: 1.1000 1019kg – 煤+泥岩:15 1015kg
– 储集层中的石油:1 1015kg
石油成因
–有机质来源:活的有机体,它们的分泌与排泄,尸体 –烃类来源基础生物分子:脂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C要生成烃要C--H结合; 如果C--O结合,则形成CO2;
H要与O结合,则形成H2O。由此可以看出,有机质要
绪 论
一、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石油——工业的血液!
• 全球最主要能源:
–70年代:美国油气占一次性能源消耗的70%以上;
–中国:现今能源消耗中,油气不到30%,其中气占的 比例更少(煤占70%以上)
• 润滑油料 • 化工原料---其重要用途:
–染料、农药等 –化肥 –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
• 国内: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开发利用石油有2000多年了: 东汉(32-92)班固著“汉书”中记载:“高奴(今延 长县)有洧(音同伟)水可燃”; –9世纪唐朝《北史· 西域记》中记载“(龟兹国)西北大 山中,有如膏者流出成川。行数里入地,状如醍醐,甚 臭”。新疆库车一带远在1000多年前就发现了如奶酪一 样粘稠的沥青,具有臭味。 –“石油”这一名词,是由我国伟大的科学家沈括在《梦 溪笔谈》中最先提出的:针对高奴一带的“脂水”,记 述:“石油….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 “此物后必大行于世,…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 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我国最早利用天然气煮盐:盐井-四川2000年前自流井 气田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石油地质学的概念与任务1. 概念:石油地质学是研究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中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及分布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旨在揭示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2. 任务:(1)资源评价:评估油气资源的潜力和分布,为国家和企业制定能源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油气藏勘探: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寻找新的油气藏,提高勘探成功率。

(3)油气藏开发:研究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提高油气采收率。

(4)环境保护:研究油气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实现油气田的可持续发展。

二、石油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 地质方法:(1)野外调查:观察地质现象,收集地质资料,分析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

(2)岩心描述:对钻井取出的岩心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岩石性质和油气显示。

(3)地质构造分析:研究地质构造的形成、演化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

2. 地球物理方法:(1)地震勘探:利用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特性,探测油气藏的位置和规模。

(2)重力勘探:通过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推测地下地质结构和油气藏分布。

(3)磁法勘探:分析地球磁场的异常,识别地质构造和油气藏。

3. 地球化学方法:(1)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有机质的类型、丰度、成熟度等,判断油气生成潜力。

(2)同位素地球化学:利用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研究油气藏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3)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岩石和流体的元素含量,探讨油气藏的成因。

4. 数学与计算机方法:(1)油藏数值模拟:模拟油气藏的物理过程,预测油气藏的开发动态。

(2)地质统计学: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地质数据的分布规律和不确定性。

(3)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和分析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为油气勘探提供支持。

三、石油地质学的发展简史1. 萌芽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石油地质学起源于对石油露头和浅层油气藏的研究。

《石油地质基础》-5-地层PPT课件

《石油地质基础》-5-地层PPT课件
7
第二节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指各种地质作用发生的时代。 主要包括:
——相对地质年代: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 先后顺序
——绝对地质年代:表示地质事件发生至 今的年龄。
8
第二节 地质年代
一、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岩石形成的新老关系
也即先后顺序,主要是根据生物界的发 展演化,把地质历史划分为不同的历史 阶段。
每年每克母体同位素能产生的子体同位素的克数。
36
第二节 地质年代
1、同位素地质年代测定——条件
放射性同位素种类很多(自然界已知有53种以上),
但能用于测定绝对年代的同位素(只有少数几种) 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具有适当的半衰期。不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极不
相同。根据地质体形成距今时间的不同,测定其绝 对地质年代时须采用具有相当的半衰期的放射性元 素。一般说来,地质体的形成时间都比较长,因此, 那些半衰期极短的放射性同位素是不适用的。
3、地层研究的意义
(1)地球发展的不同地质历史阶段所形成的 岩层或岩石组合是不同的,而各种矿产常与 一定地质时代的岩层或岩石组合有关。例如: 煤在石炭纪、二叠纪及侏罗纪地层中发现最 多;石油和天然气多发现于中生代和新生代 地层之中。
4
第一节 概述
3、地层研究的意义 (2)地层是地壳发展历史的天然记录,研究地
各地区所形成的岩层总难免有不同特征。每一个 地区的地层都须要根据其岩石性质从老到新进行 系统的划分,分出不同的层,以弄清该区岩层形 成的顺序,建立该区的地层系统,并和其它地区 进行对比研究。这样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称为 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是以地层的岩性特征和岩石类别作 为划分依据的地层单位,包括群、组、段、层四 个级别。

《石油地质学》教学大纲

《石油地质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必修、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4 学时:64学时(其中实践14学时)
大纲执笔:柳广弟院(系)、部负责人:谢庆宾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石油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学生掌握油气生成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以及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地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认识油气矿藏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明确寻找油气的方向,为勘探和开发油气矿藏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要求
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油气生成与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以及油气在地壳中分布的基本规律;
3、掌握石油地质研究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利用石油地质学的原理与方法对盆地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进行初步的评价。

三、大纲内容
四、实验与实践。

采油课件地质基础部分

采油课件地质基础部分

采油课件地质基础部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采油课件地质基础部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石油的形成过程、地质特点以及采油的基本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石油的形成:讲解石油是如何从古生物的遗体中逐渐转化而来的,以及这一过程需要经过数百万年的时间。

2. 地质特点:介绍石油藏在地下的特点,如岩层的分布、石油的流动性等。

3. 采油方法:讲解目前常用的采油方法,如钻井采油、注水驱油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石油的形成过程,认识到石油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 使学生了解石油的地质特点,提高他们对自然地理知识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石油的形成过程、地质特点以及采油方法。

难点:石油的形成过程、地质特点的解释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石油开采现场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石油的形成过程、地质特点以及采油方法,结合图片和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石油的流动性,体验采油的过程。

4. 讨论:分组讨论石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采油课件地质基础部分1. 石油的形成过程2. 地质特点3. 采油方法七、作业设计1. 描述石油的形成过程。

2. 简述石油的地质特点。

3. 解释采油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答案:1. 石油的形成过程:石油是从古生物的遗体中逐渐转化而来的,需要经过数百万年的时间。

2. 石油的地质特点:石油藏在地下的岩层中,具有流动性,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才能开采。

3. 采油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钻井采油是通过钻井将地下的石油开采出来;注水驱油是通过向油层注入水,增加油层压力,促使石油流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石油的形成过程、地质特点以及采油方法。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Oil and Gas Geology)课程编号:H12128总学时数:48学时讲课学时:48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学分:3学分课程类别:专业选修先修课程:矿床学,岩石学,地球物理学等教材:《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蒋有录查明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目:1.柳广弟主编.石油地质学(第四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年.2.张厚福主编.石油地质学(第三版).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年.3.陈荣书主编.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年.4.潘钟祥主编.石油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86年.5.B.T.Tissot and D.H.Wellte.Petroleum Formation and Occurrence.1984.6.张厚福编.石油地质学新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年.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述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的基本理论,全面讲述石油和天然气成因、储盖组合、运移、聚集成藏、油气藏类型、油气分布规律和油气勘探理论技术和程序任务等基本问题,介绍油气勘探的前沿领域和方向。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一门专业选修课,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综合性强,必须全面地运用地质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及数学、物理等多种学科知识来阐述油气藏的特征、形成及分布规律。

是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学生为开拓知识领域,初步了解与掌握能源地质相关知识的选修课程。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阐述石油及天然气在地壳中的形成过程、产出状态及分布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石油勘探和开发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为将来可能从事油气田的调查和勘探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石油地质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授课课时分配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10章。

石油地质基础——沉积相的概念和分类、陆相组

石油地质基础——沉积相的概念和分类、陆相组

4.沉积构造冲积扇沉积因属间歇性急流成因,故层理发育较差或中等。

●泥石流沉积——块状层理或不显层理;●细粒泥质沉积物——可见薄的水平层理●粗粒碎屑沉积——可见不太明显和不太规则的交错层理,斜层倾向扇缘,倾角为10~15°。

垂向上,层理构造表现为流水沉积物与泥质沉积物复杂交互的构造序列。

粗碎屑沉积中常见冲刷—充填构造,多位于扇顶附近;砂质沉积局部可见流水波痕;砾石若有定向排列,则呈“向源倾斜”,倾角为30~40°。

泥质表层可发育泥裂、雨痕、流痕等。

5.特征沉积类型冲积扇通常为辫状河床沉积和或泥石流沉积。

其中筛积物、泥石流沉积则是冲积扇最好鉴定标志。

└→发育于扇体上部,向扇缘渐减。

二、冲积扇与油气关系最著名的实例:新疆克拉玛依油田P-T砂砾岩沉积体是古代冲积扇。

它由七个冲积扇组成,沿老山山前古盆地边缘断裂带分布,彼此连接构成冲积裙带。

以中—细砾岩为主。

各扇扇中部位砂砾岩体发育,厚度较大,向扇缘减薄。

2个问题:●什么亚相储油最有利?扇中砂砾岩粒度适中,分选稍好,胶结疏松,孔隙性和渗透性相对较好,为油气储集的有利地带。

●粒度分选很差,颗粒间的孔隙呢?对注水驱油影响?二、河流沉积相河流沉积相又称冲积相。

河流沉积在陆相地层中极为常见,在古代和现代都有广泛分布。

(一)河流的类型1.按河流发育阶段划分: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河流。

2.按河道分叉参数和弯曲度划分:平直河、蛇曲(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四种类型。

3.按地形及坡降划分:山区河流和平源河流。

4.不同类型河流的主要特征(1)平直河(2)曲流河(3)辫状河(4)网状河(二)河流沉积环境及沉积地貌河流的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中、下游,尤其是在近海和近湖地带,大量的泥砂物堆积下来,形成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上最主要的地貌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河谷,分布有河床、浅滩、天然堤、河漫滩和决口扇等。

河流相沉积的一般特征河流相发育的岩石类型以碎屑岩为主,其次为粘土岩,碳酸盐岩少见。

《石油地质基础》-6-构造地质部分

《石油地质基础》-6-构造地质部分

第二节 岩层的产状
——岩层的产状要素

岩层的产状是以岩层面在三度空间的延伸方位及其 倾斜程度来确定的,即采用岩层面的: 走向
倾向 倾角

第二节 岩层的产状
——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
岩层的产状要素通常是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面上 测得,在有些情况下,用地质罗盘不容易准确测定 时,可根据钻井资料、地形地质图上等资料用间接 方法求出岩层的产状。
2、地面上褶皱形态的描述
线状褶皱
短轴褶皱
穹隆构造 构造盆地
长与宽之比小于3:1的向斜构 造。
第三节
三、褶皱的组合形式
褶皱构造
1、褶皱在平面上的组合类型
——平行褶皱群:
——分枝状褶皱群: ——雁行褶皱群: ——帚状褶皱群: ——弧形(状)褶皱群: ——穹隆和构造盆地:
平行褶皱群
雁行褶皱群
——地壳运动除了作用于地壳本身之外,还包括上地幔 中软流圈以上的固体岩石,即岩石圈的下部。 ——地壳运动通常表现为不易被人们察觉的、长期的、 缓慢的运动。
第一节
类型:
——水平运动:褶皱运动
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升降运动

第二节
一、基本概念
岩层的产状
岩层:指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同 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
新疆库车河新第三系褶皱
美国加里福利亚州的褶皱
Petroleum System Elements
第三节 褶皱构造
Gas Cap Oil
Entrapment
Water
Seal Rock Reservoir Rock
Migration
120?F
Generation
350?F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松辽盆地油气藏形成条件的综合分析前言本课程设计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新开设的一门实践教学必修课。

开设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石油地质学”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油气地质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油气地质与勘探奠定专业理论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油气地质研究与勘探部署的一般工作程序和基本工作方法,学会油气地质研究与勘探所需的基本图件的编制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为将来参加生产实践和科研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目录一、区域地质概况 (4)1、地理位置 (4)2、区域构造位置 (4)3、勘探历程 (4)二、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 (6)1、盆地基本构造特征 (6)2 、松辽盆地区域构造演化 (6)三、松辽盆地的性质决定了其油气资源丰富 (9)1、地质时代有利 (9)2、盆地类型决定其油气丰度高 (9)3、盆地所处板块位置有利于高丰度油气形成 (10)4、高丰度的油气资源为大油田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10)四、烃源岩(生烃条件) (10)五、盖层及生储盖组合 (13)1、优质的烃源岩 (13)2、有利的油气储集条件 (14)3、良好的盖层分布 (14)4、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特征 (14)四、盆地地层及岩性描述 (15)五、油气藏研究(以大庆油田为例) (19)1、大庆油田简介 (19)2、原油性质 (20)3、构造形成史 (20)4、主要排烃史 (21)5、油气运移聚集 (21)6、油气成藏期 (22)6、油气藏成藏模式 (23)7、大庆油田石油地质特征 (24)六、含油气综合分析 (25)1、开展多目的层的勘探 (25)2、重视非背斜圈闭的勘探 (26)3、逐步开展外围盆地的石油普查勘探 (26)总结 (27)参考文献 (27)一、区域地质概况1、地理位置图1中国主要盆地分布跨越黑龙江、辽宁、吉林和内蒙四省。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教学大纲三年制石油钻井专业适用大庆职业学院(原大庆石油学校)二零零二年十二月大庆职业学院ZZSY06808石油地质基础教学大纲三年制石油钻井专业中职适用(68学时)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地质基础是钻井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通过这门课的教学,应使学生对地质作用、岩石学、矿物学、地层古生物学及构造地质学等内容有很好的掌握,掌握各种地质作用与油气生成与储集的因果关系,以及在石油钻井过程中有关地质工作的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了解地球的一般知识,了解地球构造及物质组成。

2.掌握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规律。

3.掌握石油,天然气生成,运移,聚集规律。

4.掌握有关的地层知识,建立起时空概念。

5.掌握各种地质构造的特征,成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三.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以实际需要为基本原则,力争全而精,有较强的系统性,同时应照顾本地特点,注意实践、实验的内容。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地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叙述性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在讲课中应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幻灯片、电视录象等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应采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教师辅导,使学习活动生动活泼,课后应适当布置复习题及作业题,以便学生及时复习,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搞好室内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巩固所学知识,因此加强实验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必须引起重视。

五.大纲的适用范围及课时分配本大纲适用于钻井专业(中职),总学时68学时。

当教学计划与本大纲时数不符时,可适当调整。

六.课程内容绪论地质学研究对象及分科地质学发展概况石油及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地质基础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及大小的主要参数,地球的表面形态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质量,密度,重力,压力,地温,地磁。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1010 学时:80 /64 学分:5 / 4一、课程性质和目的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属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油气地质方向)、石油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以油气藏为根本研究对象,其基本任务是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地下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形成原理、分布规律以及基本勘探思路等知识。

通过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石油及天然气学的学科性质、主要研究领域及根本科学问题,从而建立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基本思维方式。

该课程是上述专业的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直接涉及石油、天然气的课程,对学生逐步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油气藏的基本要素、油气藏的形成原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以及油气勘查基本思路和评价方法四个方面。

介绍石油及天然气课程性质及教学体系;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储集层和盖层的特征及其评价;各类圈闭和油气藏的主要特征;油气成因的基本理论、烃源岩的主要评价方法;油气运移的机理、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油气聚集的基本原理与综合地质条件;油气聚集单元及分布规律;含油气系统分析与盆地模拟方法;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基本特点;油气勘探与资源评价原理。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使学生正确掌握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掌握形成油气藏的综合地质条件,建立起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熟悉油气水主要化学组成,主要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的形态特征,烃源类、储集岩和盖层的评价方法;理解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及油气藏破坏的机理或理论;了解同位素及地球化学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四、教学安排本课程以数、理、化、外语等公共基础课为基础,以地质学、矿物及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为依托。

本课程为其后续的其它专业课程及各门专业选修课提供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

因此,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石油地质课程设计指导书2012

石油地质课程设计指导书2012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指导书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王凤琴凡元芳2006-12-08《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总学时:1周适应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开课教研室(系):石油地质教研室执笔人: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是: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石油地质学理论。

2、使学生掌握石油地质学综合分析方法,并培养学生进行实际数据分析、综合利用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基本图件的编制。

要求:1. 巩固和加深对石油地质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自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能力。

3. 通过实际课程设计,初步掌握石油地质理论的应用方法。

4. 了解与课程有关的地质图件编制规范,能正确解释和分析数据。

5. 题目具有足够的工作量。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课程设计报告要求规范书写。

应当包括如下4个部分:1. 问题描述:描述要求的问题。

2. 基本要求:给出课程设计的具体的要求。

3. 数据:生油层的地化指标数据、储集层的物性数据、具体含油气盆地的名称及要求包含的内容。

图件规范,图素齐全,表达正确的地质概念。

4. 提交文件:总报告,答辩用多媒体ppt三、课程设计的考核办法与评分方法学生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5个等级评定。

1.学生编写的报告占总成绩40%2.汇报多媒体PPT,占总成绩40%3.教师提问,占总成绩10%4.出勤,占总成绩10%课程设计内容一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和成熟度分区一、目的和要求有机质演化曲线和反射率等值线是反映盆地内某一油气源层中有机质成烃演化的基本图件,对认识有机质成烃的演化阶段,油气资源的远景评价和定量计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要求完成某一成油气层的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和镜煤反射率(Ro%)等值线图的编制,并作简要说明,以便加深对有机质成烃模式及其演化阶段的认识,培养利用煤岩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镜煤反射率,对生油气层进行初步的评价和解释的能力。

《石油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石油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基本原理和富集规律的一门学科,属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和开发领域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内容包括石油天然气是如何生成的?石油天然气储存在地下哪些岩层中?呈流体状态的石油天然气是如何运移聚集在一起的?石油天然气聚集在什么地方?石油天然气为什么能够保存至今?即石油天然气的成因、成藏及分布规律问题。

本课程是对大学阶段所学基础地质学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等专业基础科和专业课的升华与拓展应用,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地震、测井、构造、地球化学等地质和地球物理知识、手段进行含油气目标勘探设计和评价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培养物探工程师运用地质思维针对具体地质目标进行综合地球物理勘探设计、处理及解释的重要基础。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控制石油天然气成藏的“生、储、盖、圈、运、保”六大地质要素为主线,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典型案例实训和专题讲座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认识- 1 -石油天然气在社会、国民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中重要地位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石油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储集保存、聚集成藏的基本要素、概念和理论,并了解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特殊石油天然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勘探开发现状,培养同学们将所学的普通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理论知识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相结合综合进行地下含油气目标勘探与评价的能力,使同学们掌握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的基本工作技能和方法。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石油天然气的生成与烃源岩、石油天然气的储层与盖层、圈闭与油气藏、石油天然气的运移、石油天然气的聚集和保存及石油天然气藏相关理论进展七部分内容,环环相扣、学以致用,穿插地震、测井及有机地球化学等处理技术与测试手段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实例,介绍相关理论进展,提升同学们学习石油天然气勘探系列专业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并适应学科发展。

石油地质基础教案

石油地质基础教案

石油地质基础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石油地质基础教案大雾和沙暴都属于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石油和天然气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化石能源,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们不仅是能源的主要来源,还是化学工业、农业、医药、制冷和运输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需求持续增加,导致资源紧张和价格波动。

因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1.2 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简史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就有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记载。

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开展油气资源的调查和勘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50年代,发现了大庆、胜利等大型油田,使我国成为石油生产大国。

此后,我国在陆地和海域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形成了多个重要的油气产区。

1.3 世界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简史世界油气地质与勘探的发展历程与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密切相关。

19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煤油作为照明燃料,推动了石油勘探的兴起。

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石油需求激增,促使勘探技术不断进步。

20世纪初,地质学家们提出了油气成因理论,为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后,地震勘探、钻井技术、油气藏评价等技术的突破,使得油气勘探领域不断扩大,发现了大量油气田。

第二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基本特征2.1 石油的元素组成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C)和氢(H)两种元素组成,碳的含量约占83%至87%,氢的含量约占11%至14%。

此外,石油中还含有少量的硫(S)、氮(N)、氧(O)和微量金属元素等。

2.2 石油的化合物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烷烃是石油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甲烷、乙烷、丙烷等。

环烷烃包括环戊烷、环己烷等。

芳香烃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

2.3 石油的馏分组成与组分组成石油可以通过蒸馏分离成不同的馏分,主要包括:轻馏分(液化石油气、汽油)、中馏分(柴油、煤油)、重馏分(润滑油、沥青)和残余油(重油、渣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地质基础》课程参考
《石油地质基础》是石油工程技术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的重要基础课程。

涉及内容范围较广,主要包括基础地质和油气地质两部分,主要研究组成地壳的各种矿物、岩石基本特征等地质基础知识以及油气藏基本特征。

后一部分为重点, 其核心是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分布规律。

课程概述
《石油地质基础》的课程内容按教学性质分为3种类型:
(1)认知型,包括石油地质的基本知识:各种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沉积岩和沉积相,古生物地层,构造运动等各类名词、术语和概念;各种地质构造的识别等;
(2)技能型,包括常见造岩矿物的肉眼鉴定和描述,各种常见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肉眼鉴定和描述,地质图件的判读和绘制;
(3)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例如根据构造资料和沉积特点推断生储盖组合的类型,进而判断油气藏的成因及类型等。

由于课时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优选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地质科学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解。

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具体方法和手段的确定以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原则。

首先对包括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内的不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比较它们的教学功能和效果,给各种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和功能以明确的定位。

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各种方法互为补充。

课程选用基于移动课堂信息化平台,改进课程的教学活动组织,充分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集成性、多样性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有效性,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目前,《石油地质基础》课程的教案、课程标准、学期授课计划、学习任务单、教案、课件、微课视频、动画、在线作业、在线测试、试题库、行业和职
业标准、参考资料等学习资源均已制作完成并上传到信息化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上网查询,满足了本课程的教学需要。

课程大纲
01
人类的家园——地球
课时
1.1地球概况
1.2地球的圈层构造
1.3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02
多姿多彩的矿物世界
课时
2.1矿物的概念及形态
2.2矿物的物理性质
03
沧海桑田的变迁动力——地质作用
课时
3.1地质作用概述
3.2内力地质作用
3.3外力地质作用
04
岩石-矿藏的温床
课时
4.1岩浆岩
4.2变质岩
4.3有机矿藏的聚集地--沉积岩
05
沉积相--水的“孩子”
课时
5.1沉积相的概念及分类
5.2陆相组
5.3海相组
5.4海陆过渡相组
06
地球史书与史书中的特殊文字“化石”课时
6.1鸿篇巨制编年史
6.2地层
6.3问庚年轮
6.4地层划分与对比
07
地壳活动的踪迹——地质构造
课时
7.1沉积岩层的产状
7.2地质构造
08
探索地下油气的奥秘——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课时
8.1油气藏中的流体
8.2油气成因争论——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8.3哪些岩石可以生成油气?——烃源岩层
8.4储存油气的介质——储集层
8.5油气在地下的保护层——盖层
8.6油气是怎样运进“油气藏”的——油气的运移8.7装油气的容器——圈闭
8.8油气藏的形成
8.9油气藏的类型——多姿多彩的油气库
8.10非常规油气藏——油气领域的“特种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