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手术风险高吗

合集下载

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

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

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作者:黄玉国,申勇,丁文元,张为【摘要】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前后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近7年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7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随访8~52个月,平均21个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按照JOA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术前评分平均9.6分,术后3、12个月评分平均13.5分、14.3分,手术前后JOA 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12个月JOA平均改善率56.8%、63.5%。

[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为治疗前后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以充分解除颈髓压迫并重建颈椎稳定性,提高临床改善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狭窄; 内固定; 椎管成形术; 植骨融合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临床常见,由于颈髓前后压迫致症状严重,如何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1]。

本科2001年2月~2008年8月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74例上述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3例,女21例;年龄43~72岁,平均58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17个月。

1.2 临床表现本组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发僵,手精细动作差,行走不稳、踩棉花感和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Hoffmann征阳性等。

其中胸腹部束带感41例,上肢放射痛35例,Spurling征阳性29例,Babinski 征阳性52例,踝阵挛19例,括约肌功能障碍12例。

1.3 影像学检查本组术前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赘形成等。

其中发育性椎管狭窄57例,Pavlov比值<0.75,节段性颈椎不稳19例。

颈椎MRI显示颈髓前后受压呈“串珠样”改变,合并颈髓变性14例。

黄韧带增生肥厚等所致退行性椎管狭窄17例。

颈椎CT显示后纵韧带骨化(OPLL)5例。

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马金铭,芦健民*(遵义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贵州遵义 563000)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制;治疗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879(2020)03-0251-04* 通讯作者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是由于颈椎椎骨间连接结构退变,进而引起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钩椎关节增生、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或钙化等一系列退行性改变,压迫供应脊髓的血管或神经,继而导致脊髓功能障碍的疾病[1]。

CSM 是颈椎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占全部颈椎病的10%~15%[2],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且以男性居多,以颈部疼痛、四肢麻木、运动和感觉障碍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目前,CSM 的病因和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不利于选择临床治疗方案。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已明确了该病的病理演变过程,并在长期的临床探索中确定了一系列治疗方案。

现将CSM 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CSM 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发病机制及病理演变在对CSM 发病机制的探索中,经过众多学者的不懈努力,形成了三个学说,分别是机械压迫学说、不稳定学说及血运障碍学说[3]。

颈椎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的椎间关节退变是这三个学说的基础,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导致CSM 的病理演变[4-6]:(1)一系列颈椎退行性改变对脊髓形成了静态压迫,引起脊神经供应脊髓的血管受压,从而导致脊髓内部缺血、神经元变性、内环境稳态改变,造成脊髓功能损害。

(2)颈椎关节间的不稳定可引起椎体节段间的异常运动,该异常运动可对脊髓形成持续的动态刺激,激活交感神经,引起脊髓血管痉挛,导致脊髓缺血失能;同时,该异常运动可引发局部炎症,使炎症因子分泌增多,导致脊髓功能损害。

CSM 的临床改变主要有以下几种[7-10]:(1)颈椎间盘退变。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42例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42例
1 年龄 和 l别 . 1 生

颈椎退 变性疾病
外科手术
手术方式 文章编号 :1 7 - 0 5( 0 7 - 1 90 2 5 8 2 0 )8 0 2 — 2 6
12发 病 和 病 程 .
文献标识码:B
无 明显诱 因缓慢发病 2 2例,无诱因突然发病并迅速 加重
6个 月 内的 患 者 疗 效优 于 1 以上 者 。 年 结论 脊 髓 型 颈椎 病 手 术 治 疗远 期 效 果 是 肯 定 的; 术 时机 \ 理 变化 程 度 及 手 术 技 术 等 手 病
对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
关键 词:脊髓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 :R 8 .5 6 1 5 1临床资料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 4 例 2
戎 英军 胡建军 044 10 0) 报告 4 2例脊髓型颈椎 病 。对发病 因 (包头市 中心 医院骨科 [ 摘 要】 目的
研 究脊髓型颈椎 病经手术治疗的远 期疗效及 影响疗效的 因素。方法
素、 病程及影像 学表现特征进行分析。全部 实施 颈前路 减压及 自体 髂骨移植 融合术 , 其中 6例 于术后 6个月 ~2年再 次手术。 术后随访 1年 5个月 ~5 ,平均 3年 7个 月。结果 年 功 能评价 :优 2 0例(76%) 4 .1 、良 1 2例(8 7 ) 2 . % 、可 7例(66 及差 3 5 1. 7 例(. 。根 据 4 7 1 0分评分法 ,平均提 高 85分 ,其 中 3 ~4 . 6 0分 1 9例 ,3 ~3 1 6分 1 3例。提示病程长短与疗效相 关 。病程在
游离脂肪酸 (F ) 2% F A 占 0 ,胆 固醇约 占 7 ,其余为胆 固醇酯 。 % 当肝细胞 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 的 5 ,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 %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参考模板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参考模板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摘要】目的:了解脊髓型颈椎病的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掌握人工椎间盘或椎间融合器(Cage)的应用。

方法:系统回顾2003年8月至2008年8月期间26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6例单纯植骨融合,19例置入Cage加植骨,1例有三节严重椎管狭窄者,同时施行前、后路颈椎手术,分析了不同手术方法的利弊。

结果:在26例中,20例优,6例良。

术后未发生感染、不愈合、颈椎僵硬及四肢瘫痪。

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术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部分伴有严重椎管狭窄者需要行后路减压术。

尤其颈椎前路Cage置入加植骨术,操作简单、风险小、失血少。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人工椎间盘;植骨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dication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so as to master the skills of placing Cage. Methods: the operations on 26 patients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from august of 2003 to august of 200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One case was selected for anterior approach and posterior approach .6 cases were only placed into bone autograft, 20 cases were placed into cages and bone graft. Results: Of 26 cases, 6 cases acquired good result,20 cases acquired excellent result. Conclusion: Anteriorapproach decompressing is an effective surgical method to cure serious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with simple operation, less risk and little loss of blood.Key words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nterior approach; Cage; Surgical treatment; Translating bone脊髓型颈椎病是骨科的常见病,原则上一旦确诊,应及时行手术治疗,以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

颈椎病手术中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颈椎病手术中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脊髓损伤及处理
脊髓损伤
在颈椎病手术中,由于操作不慎或解剖结构异常,可能导致 脊髓损伤,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瘫痪等严重症状。
处理方法
医生会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减轻脊髓压迫、给予营养神经 药物等。同时,患者需进行康复训练,以尽可能恢复神经功 能。对于严重的脊髓损伤,可能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
神经根损伤及处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加强术后护理和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 疫力。
04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伤口感染及处理
伤口感染
手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如细菌污染 、免疫力降低等),伤口可能发生感 染,表现为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
处理方法
医生会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 清洁干燥。同时,根据感染程度,可 能会使用
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术前评估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
风险告知
预防措施
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 防措施,如术前优化患者身体状况、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加 强术后护理等。
向患者和家属充分告知手术风险,取 得其理解和同意。
02
术前风险分析
患者因素
颈椎病手术中的手术风险 和并发症
2024-01-15
• 手术风险概述 • 术前风险分析 • 术中并发症及处理 •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 风险与并发症预防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手术风险概述
颈椎病手术风险定义
手术风险
指在颈椎病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 ,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事件 或并发症的可能性。
风险等级
加强围术期管理
术前准备
01
患者应在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如调整饮食、保持良好的

颈椎再次手术风险因素和原因分析

颈椎再次手术风险因素和原因分析

颈椎再次手术风险因素和原因分析李穗鸥;刘少喻;王乐;钟锐;魏富鑫;崔尚斌【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颈椎手术病例再次手术情况,分析颈椎再次手术的风险因素和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5月至2015年5月所行颈椎手术患者共1043例,其中颈椎再次手术56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手术节段、手术入路、是否内固定、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第一次手术术前诊断、第一次手术前白细胞数值以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住院天数、白细胞数值和术中出血量是颈椎再次手术的重要风险因素.脊髓再次受压、肿瘤复发、伤口不愈合是颈椎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于具有相关风险因素的患者,除了告知颈椎再次手术高风险外,还可以规范肿瘤术后放化疗,密切观察伤口情况,适时复查感染指标,加强宣教术后制动和佩戴颈围保护,努力降低再手术发生率.【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年(卷),期】2017(017)001【总页数】5页(P84-88)【关键词】风险因素;颈椎再次手术;颈椎再手术原因【作者】李穗鸥;刘少喻;王乐;钟锐;魏富鑫;崔尚斌【作者单位】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固定器械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颈椎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与此同时,颈椎再次手术日益增多,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年来1 043例颈椎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希望能探索颈椎再次手术规律性特征,以利于指导临床工作,尽可能降低再次手术的发生率。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植骨不愈合 (假关节形成)
• 移植骨与宿骨透亮间隙
• 骨小梁缺如
• 动态动度大于2mm
• 单节段0-20%,多节段50%
影响颈椎手术期效果重要因素
外科干预效果演变影响因素
• 手术技术选择偏差 • 致压物未能彻底切除 • 相邻椎体下下缘骨赘,变性增厚 后纵韧带及粘连物 • 减压不彻底 • 标准减压:切除退变突出椎间盘、 纤维环 • 椎管横径达椎弓根、钩椎关节
脊髓功能进一步受损
外科干预注意事项
• 对于不可逆的脊髓损害,外科 干预不能恢复其神经功能
• 部分患者解除压迫后症状仍会
继续恶化
CSM手术疗效存在个体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
• 疾病的严重程度
• 治疗时机:
早期手术可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
• 治疗方法的选择
手术治疗的理论基础
根据颈椎生物力学功能特点, 恢复和重建颈椎生理弧度、椎间隙
高度、椎管形态和容量、运动功能
是目前外科干预的基本理论依据
脊髓型颈椎病
• 有条件、有必要作出早期诊断 • 早期获得正规的治疗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两大术式 颈椎前路 颈椎后路
前路手术的目的
• 彻底减压 • 恢复重建稳定
前入路选择
• 前路减压术式为直接减压方式 • 单节段病变:环锯法减压+植骨 或椎间盘和骨赘切除+植骨 椎间盘切除减压+人工椎间盘植入术
• 脊髓前/后方受压的节段
• CT、CTM、MRI所示受压节段
术后处理
• 术后24~48小时拔除引流条
• 常规应用地塞米松20ml 1/日 速尿20mg 1/日
• 颈托维持7天拆线 • 颈领固定2~3个月
影响颈椎病手术 效果因素

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一期的手术治疗体会

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一期的手术治疗体会

力、 僵硬、 步态不稳、 胸腹束带感等症状为主者 1 5例, 以颈肩 疼、 上肢无力或麻木等神经根受压症状为主者 6 有明显感 例,
适但对工作无明显影响; 自觉症状改善, 日常活动仍受 中: 但 限; 与术前相比无改善, 差: 甚至加重。 本组优 8 , 1 例 良1 例, 中1 差 1 , 例, 例 优良率 9. 。 05
的 治 疗 效 果 。方 法 : 2 对 1例 前 后 方 均有 压 迫 的 脊 髓 型 颈 椎 病 患 者 行 一期 后 路 单 开 门 椎 板 成 形 术 和 前 路 椎 间 盘切 除 减
压 、 骨 及 自锁 钛 板 固定 术 。结 果 : 后 随访 3 月 ~ 4 , 骨 融 合 时 间为 1 周 , 植 骨 骨 块 滑 脱 或 塌 陷 , 见 钢 板 、 植 术 个 年 植 3 无 未 螺 丝 钉 断 裂 、 动 等 。 O o 法 疗 效 评 定 标 准 , 良率 为 9. % 。 论 : 用 一 期 前 后 路 手 术 治 疗 脊 髓 前 后 同 时 受 压 松 按 dm 优 05 结 采 的脊髓 型颈椎病 , 压 彻底 、 经功 能恢复满 意 , 路减压 后以髂骨块 植入椎 间隙 、 减 神 前 自锁 钛 板 固 定 可 获 得 良好 的 术 后 即 刻 稳 定 性 , 高 了植 骨 融 合 率 , 可 长 期 保 持椎 间 隙 的 高 度 和 颈 椎 的生 理 曲度 。 提 并
下症状突然加重者; 颈椎间盘突出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仰卧, 颈部后仰, 若过度后仰, 颈髓前后方同时受压而致颈髓
损伤加重, 可引起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截瘫, 按先后路再前路
手术可降低手术风险。
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神经功能恢复 快、 质量优、 疗效持久稳定的优点, 较以往单纯后路减压或单 纯前路椎间盘切除均有较好的效果, 且减少了住院时间和费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虽较前两型明显少见,但其症状严重,若延误治疗致残率高,尤其急性起病易误诊为脊髓炎等,慢性起病者易误诊为脊髓变性性疾病;病变早期,由于感觉障碍平面往往在胸段或腰骶段,缺少经验者常常在胸段及其以下进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因无阳性发现而漏诊。

无论误诊或漏诊都会丧失早期治疗的机会,导致疗效不好或致残。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动力性因素动力性因素有15.%~ 38. 5%的患者起于急性外伤,还有为数较多者是既往有外伤史,以后再一次因不引起注意的轻度外伤后出现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外伤致椎节不稳与松动、后纵韧带的膨隆、髓核的后突、黄韧带的前凸等压迫颈髓,并可因体位改变或水肿消退而致压症状缓解者。

(二)机械性因素陈旧性外伤后骨赘形成、黄韧带肥厚、髓核突出形成粘连不能还纳或急性外伤中央型向后突出明显(影像学上称髓核突出),对脊髓形成持续性压迫,出现脊髓横贯性损伤的长束征(锥体束征、脊髓丘脑束征,除黄韧带肥厚外,薄束、楔束征多不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认为颈椎病是中老年人易患,而忽视青少年;但是,陈旧性外伤后骨赘形成,在临床上多见于青、少年时期的外伤,尤其是髓核向后突出,在外伤初期仅有短时间的颈神经根受累的表现,而无脊髓受损的症状,由于多被漏诊,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而后神经根症状可自行缓解,经数年至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后,逐渐出现脊髓受压症状。

潘之清先生曾遇到20岁时由2m高的桥上跌下,32岁起病,曾被误诊为“侧索硬化”,3年后即35岁时被他们确诊的病例(且有该椎间盘上下椎体缘的骨赘形成)。

我们接诊的病例外伤史长达18~22年者并非罕见,此类青、少年时期的外伤,发病时已被遗忘而否认,而且有的连2~3年前的外伤史或已遗忘或主观认为与此次发病无关,首次询问时常被否认,这种情况,据我们和潘先生等的经验,甚为常见。

欲摆脱传统概念的束缚,为避免漏诊、误诊,反复地仔细地询问外伤史亦是非常必要的,况且外伤后出现髓核突出是构成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病因,而先天性椎管狭窄亦不可忽视。

56例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56例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脊髓 型颈 椎病 是 骨 科临 床 上 的 常见 疾 病 , 占颈 椎 病 的 l %~ 约 O 1 % 该 病 的 发 病机 理 以椎 间 盘退 变为 基 础 的 , 5 r, 引起 相 邻 椎 节 椎 体 后 缘 形 成 骨 赘 , 而 对 脊 髓 及 附 属 结 构 、 管产 生压 迫 , 得 颈 从 血 使
龄 增 长 其 发 病 率 有 增 多 的趋 势 [。 4 该病 是 因为 颈 椎 间 盘 组 织 、 问 】 椎 关 节 等 退 行 性 改 变 影 响 了 颈 椎 管 的 形 态 、 积 , 而 压 迫 到 了脊 容 从
髓, 引起 了 一 系 列 继 发 病 理 改 变 以 及 相 应 的 临 床 症 状 和 体 征 。 一 般而 言 , 患者 具 有 颈 髓 受 压 的 临 床 表 现 及体 征 , 像 学 检 查 的 受 影 压 情 况 与 临 床 表 现 一 致 , 能排 除脊 髓 侧 索 硬 化 症 、 管 内 肿瘤 、 且 椎
椎 退 变 导 致 脊髓 受 压 或 脊 髓 血 供 障 碍 _。 则 上 , 病 一 旦 确 诊 , 2原 】 该
者为差。
2 结果
手 术 后 3 月 , 所 有 患 者 的手 术治 疗 效 果 进 行 评 判 , 据 术 个 对 根 前 评 分 肯术 后 评 分进 行 判 定 。6 患者 ,0 为优 ,4 5例 3例 1 例为 良 ,0 1例
体 后缘 )椎 间盘 突 出等 。 ; 1 2 手 术 方法 .
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 , 取仰 卧位 , 部 轻 度 后 伸 , 架 颈 头
固 定 。 前 胸 锁 乳 突肌 前缘 做 斜 “ ” 切 口 , 离 颈 前 软 组 织 、 颈 L型 分 气
更 易 于 神 经恢 复 ; 四 , 术 式 手术 创 伤 小 , 后恢 复 快 。 组 5 例 第 该 术 本 6 患 者 , 过前 路 内 固定 手 术 治 疗 ,0 通 3 例为 优 ,4 为 良 ,0 为可 , 1例 1例 2 为 差 。 者 疗 效 的 优 良率 为 7 .%, 有 效率 为9 .%。 疗 效 例 患 86 总 64 治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预后因素分析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预后因素分析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预后因素分析董钊;王伟;张永兴;刘长安;刘大鹏【期刊名称】《临床军医杂志》【年(卷),期】2016(0)3【摘要】目的确定磁共振(MRI)成像和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临床、人口统计学指标是否与基线功能评分独立相关,探讨其是否能够预测术后功能结果。

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解放军252医院收治的61例CSM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

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JOA)评分量化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2个月的病残程度。

对患者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脊髓病变的严重程度、脊柱轴线、手术技术、压迫节段、前后径、最大脊髓压迫部位的横向面积、MRI成像信号强度的变化进行评估。

研究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人口统计学数据;术前基线mJOA评分;术后12个月mJOA评分;MRI影像学数据,如脊柱轴线,前后位直径(AP),最大压迫部位的横截面积(TA),脊髓信号强度(SI),压迫节段。

数据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方差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

结果更高基线mJOA评分水平与低龄(年龄≤65岁)、症状持续时间较短,更大的横截面积相关(P<0.05)。

更好的恢复率与低龄和高基线mJOA评分相关(P<0.05)。

mJOA评分变化较高的与高基线mJOA水平相关(P<0.05)。

使用多变量分析显示,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的功能预后最佳预测因子是基线mJOA评分和患者年龄。

结论年龄和基线mJOA评分是接受手术治疗的CSM患者功能预后的显著预测因子。

脊髓受压程度和核磁共振T1/T2加权图像上信号强度的变化并不是独立预测因子,但发现其与患者当时的功能状态、年龄等相关。

症状的持续时间与术前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但并没有影响术后的结果。

【总页数】7页(P241-247)【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MRI信号强度变化;手术结果预测;基线mJOA水平【作者】董钊;王伟;张永兴;刘长安;刘大鹏【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脊柱外科;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相关文献】1.颈前路手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J], 徐良丰;周景和;水小龙;徐华梓2.中老年患者脊髓型颈椎病手术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J], 陶海莉;梅俊华3.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J], 刘平均;丁原;胡志喜;王文聪;晏平华;李际才;贺用礼;毛丙炎;刘林4.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J], 赵昱5.影响脊髓型颈椎病手术远期预后的因素 [J], 陶海鹰;马永刚;刘世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变、骨刺增生或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引起的一种疾病。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颈痛、肩背痛、上肢无力、感觉异常等。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

首先,手术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

手术中,医生可以通过切除骨刺和突出的椎间盘,减轻对脊髓的压迫。

手术后,很多患者的颈痛、上肢无力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研究表明,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其次,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脊髓型颈椎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疼痛和肌力下降往往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行走、握物、抬手等。

手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这些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手术治疗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脊髓型颈椎病严重影响脊髓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到下肢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等。

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能会引发并发症,如脑供血不足、脊髓损伤等。

手术能够及时去除颈椎压迫物,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治疗也有一定的风险和潜在的并发症。

手术本身可能导致感染、出血、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手术后颈部活动度可能有所限制,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到手术前的水平。

患者在手术前应和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预期效果,做出明智的决策。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是脊髓型颈椎病的常见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疗效。

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潜在的并发症。

患者在选择手术治疗前,应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预期效果,在和医生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做出决策。

问答,我爸爸今年55岁,有颈椎压迫神经,有狭窄,病情已经有三年,现手指发麻,脚绷紧,近日有

问答,我爸爸今年55岁,有颈椎压迫神经,有狭窄,病情已经有三年,现手指发麻,脚绷紧,近日有

问答,我爸爸今年55岁,有颈椎压迫神经,有狭窄,病情已经有三年,现手指发麻,脚绷紧,近日有首先告诉你的是颈椎病是完全可以治疗好的。

但是关键在你自己能否克服日常工作及生活中不正确的姿势和习惯。

{例如挺头收下巴,长时间低头做事等等}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否则,就是治好了用不了多长时间颈椎病又必然会复发的。

颈椎病如何治疗我告诉你方法:1:首先要纠正颈椎生理曲度反弓问题:用一个啤酒瓶枕在颈椎上,刚开始做会晕一会,过几分钟就好了。

坚持做30到60分钟以上。

如果感觉颈椎有疼痛的地方,就把疼痛的地方枕在啤酒瓶上,例如颈椎右侧3的地方疼就枕在啤酒瓶上,头也向右扭一点把疼的地方做成支点,利用头部的重力和啤酒瓶的顶力来对颈椎进行纠正和复位。

一直做到颈椎感觉不疼了,头部不晕了就可以了。

你颈椎c3/4,c5/6都可以用此方法来进行纠正。

这个方法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有很好的纠正效果。

2:用大拇指按压住颈椎的疼痛点,颈椎右侧疼痛就往左肩方向推压,反之就往右肩方向推压,一直推压到颈椎不疼了,这时应保持推压的力量稳固10到20妙钟,直到疼痛肿胀感立即消失为止。

推压的力量是由轻到重逐渐加力最大到5㎏的力量,绝不可用蛮力猛力推压,逐渐加力一直推压到颈椎不疼痛了,头不眩晕了,眼睛能看清东西了,你的颈椎病就是治好了。

方法简单实用安全可靠。

严重骨质疏松和外伤引起的颈椎病不适合这个方法。

第3个复位方法是平躺在床上《比坐式立式复位更好些》全身放松,用手伸到脖子下手心朝上,用四指按压住疼痛点,右侧疼就往左肩方向推,反之就往右肩方向推,推到手不麻为止。

关与胳膊手肿涨的问题你就不用管它了,血脉通了,神经不受压了,一般有个四五天自己就吸收了。

一般情况下半个来小时就可复位治好了。

4:你也可以照如下方法做:在你家的门上,把右侧颈椎疼痛处{颈椎5,6}抵在门上,采用右腿弓左腿蹬的姿势,右胳膊自然下垂,左手扶在门框上把握方向,颈椎顶门全身慢慢加力,记住:力量是由右侧向左肩方向推压,右手感觉到不麻了,胳膊不疼痛了,就不要再加力了,稳住一会就行了。

做颈椎和腰椎手术容易瘫痪吗?风险大不大!

做颈椎和腰椎手术容易瘫痪吗?风险大不大!

做颈椎和腰椎手术容易瘫痪吗?风险大不大!引言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于颈椎手术和腰椎手术并不了解,甚至一部分人从网络及身边手术失败患者口中听到做颈椎和腰椎手术容易引发瘫痪这种说法,进而对两种手术方式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心理。

但实际上,以上两种手术方式中存在的风险性并没有那么高,现在就一起带大家进行了解。

一、颈椎和腰椎手术主要治疗什么病(一)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会逐渐失去弹性导致功能出现异常,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患者对椎间盘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椎间盘出现破裂、凸出,进而对脊髓及神经根部造成损伤,引发患者肩颈、腰腿部位疼痛等症状。

通过腰椎手术的治疗方式能够使患者椎间盘突出部位被完全去除,改善患者身体不适症状及脊髓的压迫感。

(二)椎管狭窄椎管狭窄通常和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及椎间盘突出等因素有关,椎管内空间狭窄不仅会还会对脊髓和神经造成一定的压迫使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头痛、四肢发麻等症状。

通过手术治疗方式,能够对导致患者椎管内狭窄的物质进行清除,帮助恢复神经正常状态。

(三)脊椎滑脱脊椎滑落主要是由于脊椎内相邻的两段椎体的连接结构受到损伤进而使椎体之间稳定性结构受到破坏,最终导致脊椎神经受到压迫。

通过腰椎或颈椎手术治疗的方式能够使患者脊椎复位并且使椎体之间的稳定性增强,减轻对脊椎神经的压迫。

二、颈椎和腰椎手术容易瘫痪吗?很多人认为颈椎手术和腰椎手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现象。

由于多媒体信息化的发展,一些颈椎、腰椎手术后的瘫痪发生事件在网络上被发酵放大,从而引发人们的热议及过度讨论,最终使许多不明真相的患者及其家属对颈椎、腰椎手术产生极强的抗拒心理。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周围亲朋好友出现手术后瘫痪的现象,就会在周围传播开,更加增加了即将要进行手术或患有此方面疾病患者的心理负担及精神压力。

但其实,颈椎和腰椎手术是脊柱外科的常见手术并且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手术风险性在临床患者治疗方面越来越小,通常情况下不会导致患者出现瘫痪现象。

6例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6例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6例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关键词】手术治疗;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03-01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体退化及相关软组织的退变造成了对脊髓的直接压迫,加上剧烈的运动或长期的不良姿势等动态因素的影响,导致脊髓受压或缺血,继而出现脊髓的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手足无力,行走不稳,肌张力增高。

颈前路颈椎体间减压椎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被广泛应用于颈椎损伤及各类颈椎病的治疗,以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神经功能[1]。

然而颈前路手术会对病人循环、呼吸、神经反射等功能带来一定影响,如护理不当可引起各种并发症。

而护理质量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10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并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并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的6例病人,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51岁—70岁,病人双上肢有不同程度的麻木感或肢体疼痛,双下肢麻木无力,行动不稳,走路时有踩棉花感觉,mri检查均有不同程度脊髓受压。

1.2 治疗方法:病人全麻后,仰卧位,病人颈部伸直,颈前右侧切口,显露椎体前方,切除病变椎间盘,用咬骨钳咬除部分椎体,刮除椎体上、下板。

减压后,自体髂骨移植或选择合适钛钢板固定,血液引流管引流,关闭切口。

术后平卧硬板床休息,翻身时保持头、颈部、肩部、躯干成一条直线,注意观察病人肢体活动情况和肌力情况。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颈椎手术由于部位特殊,靠近延髓,因为有大血管及神经通过,故颈椎手术的风险高,病人对手术极度恐惧,并对手术效果有疑。

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到热情服务,态度和蔼,增加病人的信心,向病人讲明麻醉、手术的方法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安全措施,让病人和治愈患者交流,增强患者对治疗成功的信心,减轻对手术的顾虑,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2.1.2 术前训练:手术体位训练:术前指导患者做头颈过伸练习,坚持时间需在3h以上,以便手术时不过度劳累。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医学知识小储备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医学知识小储备

视点锦囊·妙计Family life guide -7-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医学知识小储备刘登(四川省渠县人民医院)脊髓型颈椎病是40-60岁人群常见的一行疾病,该疾病以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为基础,对于患者的危害较为严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有研究显示,该疾病的发病率占所有颈椎病的10%-15%。

临床中,脊髓型颈椎病常通过手术方式来进行治疗,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那些事。

什么是脊髓型颈椎病?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颈椎疾病类型,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与颈椎退变导致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具有较大关系,同时其受后纵韧带肥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得骨髓或血管受到压迫,继而出现脊髓损害而诱发颈椎病。

发病后,患者不仅有脊髓压迫、手臂麻木的表现,而且下肢肌张力增高、疼痛等症状的表现尤为明显。

脊髓型颈椎病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较大影响,而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

基于此,有必要做好脊髓型颈椎病的及时治疗。

手术治疗是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治疗的常用方式,其包含了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治疗两种基本类型。

脊髓型颈椎病的致病因素颈椎病本身是一种慢性退变性疾病,目前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重要类型,其病理基础与其他颈椎病无较大差异,但在脊髓慢性损害过程中,脊髓型颈椎病与其他颈椎病有较大区别,一般认为,颈椎不稳、混合型压迫是诱发脊髓型颈椎病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中,根据发病影响因素的不同,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因素大致可归结为四类:(1)静态因素,人体的椎间盘质地处于持续变性状态,除含水量减少外,椎间盘盘还会出现高度下降、周缘突出等问题,此外椎间盘后、后纵韧带增厚骨化骨质增生等都会对脊髓造成压迫作用,由此引起脊髓型颈椎病;(2)动态因素,在颈椎屈伸活动过程中,脊髓的应力、变形问题会逐渐加重,当人们进行颈椎伸展时,椎管长度会缩短,此时脊髓松弛,而当脊椎屈曲时,椎管会被拉长,此时脊髓变扁、变宽,这些动态变化会使得脊髓受到一定压力,增加了脊髓的损害;(3)先天因素,患者有先天性椎管狭窄问题时,其发生脊髓型颈椎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颈椎手术案例

颈椎手术案例

颈椎手术案例【篇一:颈椎手术案例】小伙有颈椎病, 就因为做了这件事儿, 竟然瘫了! 这事害了很多人! 今天健康管理师张丹从一个颈椎病的真实案例说起。

昨天,我在微信上接诊了河北石家庄这样一个“不幸”的颈椎病患者。

原来患者因为颈椎病不舒服,去小区按摩店推拿,竟然给按瘫了!这位颈椎病患者叫孙海洋,是个程序员,颈椎病好多年了,前段时间总感觉脖子很木,不得劲。

小区里面有个按摩理疗店,就让师傅按了一会。

可没想到回到家第二天早上,竟然上身不能动了,到了医院一检查,发现瘫了!这是健康管理师张丹今年夏天遇到的第6位因颈椎病按摩不当,受到严重伤害的案例。

今天,健康管理师张丹想着就是通过这个真实的案例,忠告大家:有些颈椎病是不能按摩的。

比如:是脊髓型颈椎病,因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在急性期按摩、推拿,极易加重症状,严重的可致瘫。

这名石家庄庄的患者之所以被“按瘫”,后经诊断,就属于脊髓型颈椎病。

健康管理师张丹说如果是颈肩型颈椎病,正确的按摩,则是能够缓解颈椎不适症状的。

再比如,一些急性期的颈椎病,会越按越痛,是不能通过按摩来缓解治疗的。

还有一些明显颈椎不稳定者,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的,以及中老年“有三高”症的随便按摩也很危险。

这么一说,很多颈椎不好,又经常喜欢按摩的朋友,就有疑问了?那么,到底是“按”,还是“不按”,如何把握这个度呢? 很简单,先咨询,再行动。

不要等按了之后,症状加重,或造成不良伤害的时候,再去确定能不能按摩就有点晚了。

还好,这几天我和我的团队,在做一项数据调研,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有颈椎不适的情况,可以将颈椎病的ct检查单,或磁共振,通过微信发送给我,我会尽量抽出时间帮助大家提供咨询帮助,给出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

------我是分隔线------●风湿骨病专家学者、病友交流。

微信公号: kjssjk999 , 私人微信:liangshi9c●腰间盘突出?加张丹私人微信:liangshi9c 分享一个摆脱腰突的小妙方。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综述・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研究进展李创吴斌郑启新摘要脊髓型颈椎病可导致颈脊髓功能障碍,常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后路联合手术和微创手术。

前路手术的优点在于可直接切除颈脊髓前方致压物,减压效果明显,植骨融合率高,可减少生理曲度丢失发生率;缺点在于颈脊髓前方严重长节段压迫存在减压不充分的问题。

后路手术适合多节段颈脊髓重度受压患者,属于间接减压,减压较为充分且安全;缺点在于可引起颈后轴性痛、C5神经麻痹、颈脊髓神经损伤、颈椎生理曲度难以保持等并发症。

颈脊髓前后同时严重压迫的患者通常需要行前后路联合手术。

围较小。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手术;颈椎后路手术DOI:10.3969/j.issn.1673-7083.2020.06.005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及其邻近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对脊髓或其供血的血管产生直接压迫,以及剧烈活动或不良姿势的影响,导致相应节段脊髓受压或缺血,从而产生脊髓功能障碍,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1]°脊髓型颈椎病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者可出现排便、排尿功能障碍及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

脊髓型颈椎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治疗方式分为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手术术式复杂多样,其选择目前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就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颈椎前路手术1.1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金标准°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由ACDF衍生而来,可以更加充分和广泛地解除颈脊髓压迫,但手术操作较ACDF更困难,术后发生并发症可能也更大,包括脊髓神经损伤、脑脊液漏、钛网塌陷甚至移位等2°Banno等3报道,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时,行ACCF的临床结果较ACDF差°Katz 等4报道,与ACDF相比,ACCF术后30d的再手术率和再发病率均显著增高°Wang等5的meta作者单位:武汉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通信作者:郑启新E-mail:****************微创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优点,但适应证较严格,应用范分析研究发现,行ACDF和ACCF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ACDF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C2〜Cobb角、融合率、移植物沉降等指标均优于ACCF患者,其原因在于ACDF提供了更多固定点°同时,就减少并发症而言,采用ACDF的效果更满意°1.2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传统的前路ACDF和ACCF手术常需使用钛板固定,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吞咽困难,为减少该并发症发生,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应运而生°Xiao等报道,使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于使用传统钛板cage°Shen等7报道,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行ACDF与传统的颈椎钛板cage 具有相同的手术疗效,但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降低°对于有症状的邻近节段退变且符合前路手术条件的患者,从生物力学和手术结果考虑,使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可能是更好选择°1.3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F和ACCF虽然可以通过减压和融合有效保护颈脊髓的神经功能,但却使颈椎活动度显著降低,同时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增加。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发生风险及危险因素分析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发生风险及危险因素分析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发生风险及危险因素分析宋仁谦,周英杰,郑怀亮,闫飞鸿,柴旭斌,禚汉杰,张浩浩,黄勇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河南洛阳471000【摘要】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发生风险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18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前路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根据有无发生吞咽困难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收集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相关因素。

结果随访结束后失访9例,最后共计纳入175例患者。

根据有无发生吞咽困难分为发生组46例(26.28%)和未发生组129例(73.72%);发生组患者融合节段为C 3~4的占比为56.53%,明显高于未发生组的3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未发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未发生组,上食管括约肌最大开口(UES)大于未发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是吞咽困难发生的保护因素(P <0.05),融合节段为C 3~4、UES 小是吞咽困难发生危险因素(P <0.05)。

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26.28%。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UES 以及融合节段均为导致吞咽困难发生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吞咽困难;风险;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350(2023)22—3248—04Analysis of the risk and risk factors of dysphagia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fter anterior surgery.SONG Ren-qian,ZHOU Ying-jie,ZHENG Huai-liang,YAN Fei-hong,CHAI Xu-bin,ZHUO Han-jie,ZHANG Hao-hao,HUANG Yong.Department of Spinal Surgery,Luoyang Orthopedic-tranmatological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 (Henan Orthopedic Hospital),Luoyang 471000,Henan,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isk and risk factors of dysphagia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myelopathy after anterior surgery.MethodsA total of 184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dmitted toLuoyang Orthopedic-tranmatological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 from February 2020to October 2022were prospective-ly includ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ll patients underwent anterior surgery and were followed up for two months after op-eration.According to whether dysphagia occurred or not,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ccurrence group and non-occurrence group.The clinical data such as demographic data and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were collected.The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dysphagia after anterior surgery were analyzed b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ResultsNine cas-es were lost after follow-up,and 175cases were finally included.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dysphagia,46cases (26.28%)were divided into the occurrence group and 129cases (73.72%)into the non-occurrence group.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C 3-4fusion segments in the occurrence group was 56.53%,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36.43%in the non-occurrence group (P <0.05).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occurrenc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non-occurrence group,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significantly,and the maximum opening of the 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UES)was significantly larger,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hort operation time and 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ere the protective factors for dysphagia (P <0.05),and C 3-4fusion segments and small UES were the risk factors for dysphagia (P <0.05).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dysphagia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fter anterior approach surgery is 26.28%.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UES,and fusion segment are all related factors that lead to dysphagia.【Key words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Anterior surgery;Dysphagia;Risk;Risk factor ·论著·doi:10.3969/j.issn.1003-6350.2023.22.013基金项目:河南省洛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101041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脊髓型颈椎病手术风险高吗
导语: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当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这样的疾病在危害性和对患者的影响和伤害也是特别的大,在对这种疾病的治疗当中方法也是特别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当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这样的疾病在危害性和对患者的影响和伤害也是特别的大,在对这种疾病的治疗当中方法也是特别的多,不但进行西医的治疗,中医也是可以进行治疗的,不过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太理想,好多的患者会选择进行手术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管狭窄,导致脊髓受压迫或刺激造成。

如果病程较、病情较轻或颈椎管前后径在11毫米以上者,可以考虑先保守治疗。

颈椎由于位置特殊,手术治疗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CT示突出物纤维环完整、未钙化或突出不大,可以采用微创消融术,如射频、臭氧消融等,微创手术无创伤,不打麻药,疗效快捷,安全无风险。

如果突出物纤维环破裂,突出钙化或突出较大,则必须进行手术,但一定要找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做。

为了降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风险,我们还要知道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法的适应症,在临床上它包括以下几点:
①急性进行性颈脊髓受压症状明显、经临床检查或其他特种检查(MRI、CT检查等)证实者,应尽快手术。

②病程较长症状持续加重而又诊断明确者。

③脊髓受压症状虽为中度或轻度但经非手术疗法治疗1~2个疗程以上无改善而又影响工作者。

手术入路及术式:视病情、患者全身状态术者技术情况及手术操作习惯不同等选择最为有效的手术入路及术式。

①手术入路:对以锥体束受压症状为主者,原则上采取前方入路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