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导论讲义
皮肤性病学(第9版)第一章 皮肤性病学导论
遗传学和免疫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医学美容学的发展方兴未艾,正 在成为皮肤病学的一部分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皮肤性病学发展历程
皮肤性病学在我国具有更为悠久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14世纪,甲骨文中就已有“疥”和“疕”字出现,并有癣、疣等病名; 《周礼·天官》中记载“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说明当时
皮肤病学和传染病学逐渐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性病学 被纳入皮肤病学的范畴
自身免疫理论与诊断技术的出现 推动了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诊疗
18世纪中叶
20世纪
20世纪中叶后
19世纪
20世纪中前叶
21世纪
对梅毒螺旋体、天花病毒等病原体 感染的研究是内科学中一个最为重 要的分支
对皮肤病和性病的临床与病理特 征进行描述、总结、分类及发现 新的疾病和治疗方法的探索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皮肤性病学(第9版)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重点难点
掌握 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如何学习皮肤性病学
熟悉 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我国皮肤性病学发展现状
了解 皮肤性病学发展简史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学的范畴
皮肤性病学包括皮肤病学(dermatology)和性病学(venereology)。 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及其相关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包括皮肤、皮下组织 及附属器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 性病学是研究性传播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包括各种性传播疾病的致病微 生物、发病机制、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性病学导论
20世纪中叶后
19世纪
20世纪中前叶
21世纪
对梅毒螺旋体、天花病毒等病原体 感染的研究是内科学中一个最为重 要的分支
对皮肤病和性病的临床与病理特 征进行描述、总结、分类及发现 新的疾病和治疗方法的探索
遗传学和免疫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医学美容学的发展方兴未艾,正 在成为皮肤病学的一部分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真菌病研究
廖万清院士团队发现九种新的致病真菌及其临床类型,其中胶囊青霉引 起的疾病由廖氏命名。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病治疗学研究
我国自主研发了国家1类新药白细胞介素8单抗乳膏用于治疗银屑病,国家1 类新药“海姆泊芬”用于治疗鲜红斑痣等; 张福仁团队发现“氨苯砜综合征”的风险基因,使这一致死性药物不良反 应有了预防措施。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免疫学研究
陈洪铎院士团队在皮肤朗格汉斯细胞的起源、分化、免疫功能及临床的调 控应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朱学骏团队发现副肿瘤天疱疮发生机理; 郑捷团队发现银屑病关键性致病性细胞因子的来源是真皮层的γ δ τ细胞, 入选2011年度《中国科学年鉴》。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的病因
皮肤性病对患者的5D影响模式
皮肤病与性病对患者带来的影响可用“5D”模式描述,其中心理影响 越来越受到关注。
第五节
关于皮肤性病学的学习路径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皮肤性病学直观性强
因为需要通过感性认识(皮损的视觉形态)获取疾病信息,所以更强调 实践性。许多皮肤病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被认识、诊断,临床诊断能力的形成 也必须建立在所经历病例的基础上。
第一章++皮肤性病学导论
Naegeli-Franceschetti-Jadassohn综合症
Dowling-Degos病 Siemens大疱性鱼鳞病
KRT14
KRT5 KRT2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角质形成细胞
由外胚层分化而来,是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数量占表皮细胞的80% 以上,其特征为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keratin)。
皮肤性病学(第9版)
角蛋白
角蛋白是上皮细胞的主要结构蛋白,构成细胞骨架中间丝(微丝、微管、中
间丝)
目前已知54种:37种细胞角蛋白、17种毛发角蛋白 Ⅰ型或酸性角蛋白(细胞角蛋白K9-10、K12-20、K23;毛细胞角蛋白Ha) Ha1-8共28种
皮肤性病学(第9版)
表皮层 真皮层
皮下层
皮肤解剖结构的模式图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解剖结构的模式图
目录
第一节 表皮
第二节 真皮
第三节 皮下组织 第四节 皮肤附属器 第五节 皮肤的神经、脉管和肌肉
重点难点
掌握
表皮、真皮、皮肤附属器结构
熟悉
皮下组织;皮肤的神经、血管
了解
甲的结构
第一节
表皮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四、皮肤性病学的学习方法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乃至有所成就的皮肤性病科医师还必须精通一门
基础学科中的专业知识。在皮肤免疫学、皮肤病理学、皮肤影像学、皮肤
遗传学、皮肤病原学、皮肤生理学、皮肤生化学、皮肤药理学、皮肤护理
皮肤性病学总论1-2节
棘层 (Stratum spinosum)
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 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1)基底层(Stratum basale):
• 是角质形成细胞的生发层,由单层圆柱状或立方 状细胞构成。 • 正常约30%处于核分裂期,有序上移。 • 基底层~颗粒层顶部约14天 ,再移至角质层表面 并脱落需14天 ,共约28天。称细胞通过时间。 • 基底层可能存在具有长期增殖及分化潜能的表皮 干细胞。
表皮
真皮
皮下 组织
• 基本概念:
• 皮沟、皮嵴、皮野, 指(趾)纹具有个体差 异性。 • 皮肤颜色:与种族、年龄、性别、部位、营 养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 根据皮肤结构分为: 有毛皮肤 无毛皮肤 指(趾)末节伸侧、掌跖、乳 头、唇红、龟头、包皮内侧及大阴唇内侧、 小阴唇、阴蒂等处无毛。
桥粒本身具有很强的抗牵张力,加上相邻 细胞间张力细丝形成的一张连续结构网, 使细胞间的连接更为牢固。
桥粒结构的破坏可引起角质形成细胞的松 解,形成表皮内水疱或大疱。
⑵半桥粒: 系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与其下方基底 膜带连接的主要结构。 由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侧胞膜不规则突 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而成,其结构类似 半个桥粒。
4、美容皮肤领域取得新进展。 5、其他:药物、性病防控、各相关专业相互 渗透和交叉的不断拓展和深化。
第二章 皮肤结构
皮肤解剖概况:
皮肤是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它覆盖全身,具有重 要作用。 重量:约占体重16%。 面积:成人约1.5 --2m2 新生儿约为0.21 m2 皮肤厚度(不包括皮下组织) :0.5-4毫米 最厚:掌跖;最薄:眼睑、包皮。 表皮厚度: 约0.1毫米
1-皮肤性病学导论
桂林市卫生学校教案首页第一章皮肤性病学导论第一节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1.肤性病学包括皮肤学和性病学,二者都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内容。
临床医学的宗旨是:认识和防治各种疾病,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
2.肤病学是研究皮肤附属器官及各种与之相关疾病的科学。
其内容包括正常皮肤及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各种皮肤及附属器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
3.性病学是研究性传播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包括各种性传播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
4.近年来,在各基础学科的推动和带领下,生命科学逐渐成为人类自然科学发展的先导,皮肤性病学也相应的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的阶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队皮肤健康的要求不仅仅限于没有疾病,而是逐步扩展到对皮肤的美学要求,这些要求也促进了皮肤美容学、皮肤整形外科学等分支学科的发展。
第二节皮肤性病学发展简史18世纪中叶以前,皮肤病诊治工作一般由外科医师承担,有关皮肤病学的知识也被包含在外科学教科书中。
18世纪末,许多知名的内科医师开始注意观察和记录发生于皮肤的疾病,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19世纪,直至皮肤病学成为内科学的一个分支。
皮肤性病学在20世纪上半叶发展极为缓慢,主要对各种皮肤病和性病进行临床表现的描述、命名及分类,各种疾病的治疗手段也仅限于经验性治疗,缺乏显著疗效.上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的皮肤性病学发展一直较为缓慢,但自5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以后,我国皮肤性病学在基础研究、组织病理学、免疫学、职业性皮肤病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这些发展和成果显著夯实了我国皮肤性病学的基础。
近年来,皮肤性病学发展非常迅速,皮肤组织病理学、皮肤生理学、皮肤病原生物学、皮肤遗传学、皮肤流行病学等领域均取得显著进展,皮肤性病学与其他各基础学科互相渗透和交叉的态势已经形成,学科发展正逐步走向均衡和协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皮肤健康的要求不仅仅限于没有疾病,而是逐步扩展到对皮肤的美学要求,这些要求也促进了其分支包括皮肤美容学、皮肤外科、激光医学、光生物医学等学科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内容涵盖丰富、研究领域宽广、技术手段先进、发展潜力巨大的临床医学分支学科。
皮肤性病学:皮肤性病学导论
皮肤与健康
皮肤是人体最外在的器官,也是最大的器官 皮肤是机体的天然屏障、健康卫士 皮肤健康是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皮肤是人体健康的窗口 皮肤与机体其他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生理及病理联系)
7
皮肤性病科学大有作为
是临床二级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内容 很多医院的皮肤科成为骨干学科 皮肤病人多 皮肤病种类多,达3000种左右 疑难病多
10
二、 皮肤性病学发展简史
(二)我国皮肤性病学发展现状 由传统皮肤性病学演变为现代皮肤性病学 (检查手段及治疗
手段增多) 皮肤性病科成为热门专业 皮肤外科及激光美容成为发展热点 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系列成果(尤其是和免疫学的交叉渗透) 皮肤遗传学领域研究步入世界先进行列(致病基因)
11
(三)山大二院皮肤性病科发展特 色
(三)皮肤是人体的一面镜子,皮肤疾病与系统疾病 及肿瘤有密切联系
✺医生要有整体观念,知识全面,及早发现皮肤病 背后潜伏的内脏疾病
17
三、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 及学习方法
(四)皮肤病和性病 可给患者身 心带来巨大影响
❋医生需要给予身、心治疗
有时治愈、常常缓解、总是安慰
18
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
非常有挑战性的学科 会给您的工作带来极大的热情和激情
22
皮肤的层次
皮肤的结构-概述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期间的附属器
表皮与真皮之间的连接: 基底膜带
23
皮肤的结构-概述
皮肤的面积:成人:1.5~2 m2,新生儿0.21m2 皮肤的厚度(不包括皮下脂肪层)0.5~4 mm
最厚部位:掌跖部 最薄部位:眼睑、外阴、乳房
24
皮肤的结构-概述
皮肤的重量:总重量占个体体重的16% 皮肤的颜色:因种族、年龄、性别,部位及营养不同而异
1.1皮肤性病学导论
皮肤性病学导论●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包括皮肤病学(dermatology)和性病学(venereology )☐是一门涉及面甚广、整体性较强的临床二级学科☐具有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和研究方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内容●皮肤病学(Dermatology)☐是研究皮肤及其相关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包括正常皮肤及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各种皮肤及附属器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性病学(Venereology)☐是研究性传播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包括各种性传播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发病机制、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皮肤是人体最外在的器官☐皮肤是机体的天然屏障、健康卫士☐皮肤是人体健康忠实的呵护者☐皮肤健康是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皮肤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全身的健康状况☐皮肤与机体其他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生理及病理联系皮肤与外在美密切相关☐光滑、柔润、有弹性——美的享受☐健康的皮肤,直接关乎到人的外在美皮肤性病科学大有作为☐皮肤是人体最大最重的器官☐皮肤病种类多,多达3000种以上☐皮肤病患者多☐疑难病多☐是医院里不可忽视的二级学科我国皮肤性病学发展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皮肤健康的要求提高☐不限于“无病”,而是扩展到“美学”☐提升生活质量为目标☐从经典皮肤性病学演变为现代皮肤性病学我国皮肤性病学发展现状?皮肤科学整体实力有很大提升☐皮肤遗传学领域的研究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系列成果☐多种诊断及治疗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皮肤外科及医学美容得到快速发展☐皮肤性病学成为热门专业皮肤性病学的机遇与挑战☐现代皮肤性病学,为学科的发展带来机遇,前景广阔☐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服务的人群扩大:患者、亚健康者,乃至整个人群☐要掌握的服务手段增多:药物、光疗、外科、激光如何学好皮肤性病学?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直观性非常强的临床学科,需大量感性认识为前提,逐渐形成理性思维。
皮肤性病学总论讲义
第五十章皮肤性病学总论目的要求:一、掌握:皮肤性病病人的护理★二、熟悉:皮肤性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nifestation ) ☆处理原则( principal of treatment ) ☆三、了解:皮肤的解剖特点和生理机能(教材:《外科护理学》第4版 601-610页)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皮肤性病学总论导课:第一节解剖和生理概要一、皮肤解剖皮肤(skin)为人体最大的器官⏹面积:成人约1.5~2m2,新生儿约0.21m2⏹重量: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厚度:约0.5~4mm(除皮下组织),表皮的厚度约0.1mm。
皮肤厚度与年龄、性别、职业有关。
同一人体不同部位其厚度也不同:眼睑、外阴、乳房的皮肤最薄,掌跖最厚,四肢伸侧比屈侧厚。
⏹ 颜色:因人种、年龄、性别、部位而异⏹⏹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组成,尚有血管、神经和附属器。
表皮毛发 皮肤 真皮 皮肤附属器 皮脂腺 大小汗腺 皮下组织 皮肤血管、淋巴管 肌肉神经皮肤组织结构示意图(一)表皮(epidermis ):是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和1、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数量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在分化过程中产生角蛋白,根据其分化阶段的特点,从内向外依次分为: (1)基底层 (2)棘层 (3)颗粒层 (4)透明层(5)角质层:修复功能2、表皮内其他细胞(树突状细胞)包括黑素细胞:遮挡紫外线Merkel 细胞:触觉感受细胞(二)真皮(dermis )位于表皮和皮下组织之间。
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皮肤附属器。
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与表皮呈犬牙交错状连接。
表皮内无血管,主要通过真皮血管,经基底膜供给营养物质。
(三)皮下组织(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和脂肪颗粒等。
厚薄因营养状况和身体部位不同而异。
1、 血管2、 淋巴管3、4、 皮肤的神经 (五)皮肤附属器 1、毛发与毛囊23、汗腺大汗腺疾病——腋臭4、甲二、皮肤的生理功能皮肤具有防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调节体温等生理功能,还参与物质代谢、免疫反应,使机体有一个稳定的内环境,适应外环境的各种变化。
皮肤性病学:皮肤性病学导论
Chapter 2 皮肤的结构
20
本章重点
1、表皮的结构 2、几个名词解释:
表皮黑素单元epidermo-melanin unit 表皮通过时间/更替时间 基底膜带basement membrane zone 桥粒desmosomes 半桥粒hemidesmosome等
21
皮肤的解剖anatomy
由 keratinocyte
黑素细胞 Melanocytes
树枝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朗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
梅克尔细胞
merkel cell
29
(一)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30
(一)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1.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 2.产生角蛋白 3.细胞间及与下层结构间有桥粒、半桥粒连接 4.依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及特点,光镜下分为4-5层(仅掌 跖部位有5层,含透明层)
“以西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为特色”
12
(三)山大二院皮肤性病科发展特色
皮肤临床 皮肤病理 皮肤的影像系统
——诊断水平逐渐提高
13
治疗优势
✦中医、中药及特色疗法 ✦各种光疗(包括紫外光、308准分子光、光动力、红蓝光等) ✦皮肤外科 ✦医学美容(各种损容性皮肤病的治疗)
14
三、 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 及学习方法
1)起源于外胚层神经嵴,分布于基底层、毛囊和粘膜,约 占基底层细胞的10% 2)是合成和分泌黑素的树枝状细胞 3)细胞质透明,HE染色见空晕,特殊染色可见树枝状突起
41
1、黑素细胞(melanocyte)
4)每个黑素细胞,借助树枝状突与10-36个角质形成细 胞接触,输送黑素颗粒,形成表皮黑素单元。 5)具有产生和加工黑素的能力,在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 损伤中扮演重要角色。
皮肤性病学导论讲义
了解 皮肤性病学发展简史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皮肤性病学的定义
皮肤性病学(dermatovenereology)是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临床二级 学科,既具有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又涵盖其他各临床学科,是临床医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皮肤性病学的范畴
皮肤性病学包括皮肤病学(dermatology)和性病学(venereology)。 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及其相关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包括皮肤、皮下组织 及附属器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 性病学是研究性传播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包括各种性传播疾病的致病微 生物、发病机制、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三、皮肤性病学操作性强
动手操作,是每一个皮肤性病科医师不可避免的。尤其是皮肤外科亚 专业、激光美容亚专业的形成对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仅仅局 限于传统的“活检术”或“切除术”。
动手能力已经成为皮肤性病科医师生存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四、皮肤性病学的学习方法
皮肤性病学学科特点是“窥一斑而见全豹”。 皮肤性病学直观性强、理论性强、操作性强。 我国皮肤性病学的规模发展很快,实现县级医院都有皮肤
性病科,整体实力也得到很大提升。
第二节
皮肤性病学发展的简史和现状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世界皮肤性病学发展历程
皮肤病诊治工作一般由外科医 师承担,内科医师开始学习发 生于皮肤的症状和体征
皮肤病学和传染病学逐渐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性病学 被纳入皮肤病学的范畴
自身免疫理论与诊断技术的出现 推动了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诊疗
皮肤性病学总论ppt课件
皮肤的结构
皮肤的构成: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附属器
皮肤附属器:毛发 毛囊 指(趾)甲 皮脂腺 小汗腺 大汗腺
表皮 Epidermis
来源: 复层鳞状上皮 组成: 角质形成细胞 keratinocyte
黑素细胞 melanocyte 朗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 麦克尔细胞 Merkel cell
remember!
真皮
组成
胶原纤维 网状纤维 弹力纤维 细胞 基质
Dermis
分层
乳头层 网状层
皮肤附属器
毛发 毛囊 皮脂腺 汗腺 指(趾)甲
毛发生长周期
•生长期 3y •退行期 3w •休止期 3m •正常人每日可脱落100根头发
皮脂溢出部位 •面部“T”形区 •胸背上部
remember!
Intracellular Edema
Ballooning Degeneration
Such as herpes zoster
Reticular degeneration
Such as herpes simplex
棘层松解 Acantholysis 表皮细胞失去粘连,见于天疱疮
中性粒细胞集聚
角化不全 Parakeratosis 角质层中有细胞核残留,见于银屑病等
Spongiosis (Intercellular Edema): Widening of the
interspaces between keratinocytes due to edema fluid without detachment of cells from each other.
局限性皮肤粘膜颜色改变,不隆起、不凹陷, 直径小于1cm
色素缺失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皮肤性病学发展历程
皮肤性病学在我国具有更为悠久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14世纪,甲骨文中就已有“疥”和“疕”字出现,并有癣、疣等病名; 《周礼·天官》中记载“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说明当时
就已经对皮肤病学的研究范畴进行了初步界定; 春秋战国以后,人们对皮肤病的认识逐渐增多,并上升到理论; 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较完备地记载了淋病的症状; 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小儿皮肤病学的先驱; 明代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中,有关皮肤性病学的记载达到集历代成就之大成; 明代韩懋所著《杨梅疮论治方》是我国最早的梅毒领域专著。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遗传学研究
张学军团队等首先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分析复杂疾病易感基 因,发现银屑病、白癜风和麻风易感基因成果入选”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 进展”;利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发现汗孔角化症和掌跖角化症致病基因成 果入选2012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真菌病研究
廖万清院士团队发现九种新的致病真菌及其临床类型,其中胶囊青霉引 起的疾病由廖氏命名。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病治疗学研究
我国自主研发了国家1类新药白细胞介素8单抗乳膏用于治疗银屑病,国家1 类新药“海姆泊芬”用于治疗鲜红斑痣等; 张福仁团队发现“氨苯砜综合征”的风险基因,使这一致死性药物不良反 应有了预防措施。
了解 皮肤性病学发展简史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皮肤性病学的定义
皮肤性病学(dermatovenereology)是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临床二级 学科,既具有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又涵盖其他各临床学科,是临床医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皮肤性病学的范畴
皮肤性病学包括皮肤病学(dermatology)和性病学(venereology)。 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及其相关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包括皮肤、皮下组织 及附属器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 性病学是研究性传播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包括各种性传播疾病的致病微 生物、发病机制、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
第二节
皮肤性病学发展的简史和现状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世界皮肤性病学发展历程
皮肤病诊治工作一般由外科医 师承担,内科医师开始学习发 生于皮肤的症状和体征
皮肤病学和传染病学逐渐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性病学 被纳入皮肤病学的范畴
自身免疫理论与诊断技术的出现 推动了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诊疗
18世纪中叶
陆前进团队将红斑狼疮表观遗传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疾病诊断,入选2017 年度“中国十大医学进展”。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免疫学研究
陈洪铎院士团队在皮肤朗格汉斯细胞的起源、分化、免疫功能及临床的调 控应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朱学骏团队发现副肿瘤天疱疮发生机理; 郑捷团队发现银屑病关键性致病性细胞因子的来源是真皮层的γ δ τ细胞, 入选2011年度《中国科学年鉴》。
20世纪
20世纪中叶后
19世纪
20世纪中前叶
21世纪
对梅毒螺旋体、天花病毒等病原体 感染的研究是内科学中一个最为重 要的分支
对皮肤病和性病的临床与病理特 征进行描述、总结、分类及发现 新的疾病和治疗方法的探索
遗传学和免疫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医学美容学的发展方兴未艾,正 在成为皮肤病学的一部分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皮肤健康的要求从仅限于 “无病”逐步扩展到“美”,从传统皮肤性病学中逐步派生出“医学美容 学”;皮肤外科日渐普及,成为皮肤性病学中独立的亚专业。现在,我国 皮肤性病学的规模发展很快,实现县级医院都有皮肤性病科。整体实力也 得到很大提升。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发现新的疾病
近来由我国皮肤性病科医师首次报道的疾病有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 肿、特应性皮炎样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第四节
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
皮肤性病科学是一门内容涉及广泛的临床学科。皮肤性病科与其他临床各学 科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自身特点。如重型药疹、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各种类型 的血管炎等既可以有皮肤表现,又常伴有多脏器、多系统的受累,几乎与临床 各科都相关;性病的诊治则要求掌握一定的妇科与泌尿外科的专业知识。 “窥一斑而见全豹”是皮肤性病学的特点,皮肤性病科医师往往仅通过一个 特征性皮损就能较准确的诊断或预见皮肤外疾病,特别是肺、肾、脑等器官病 变、恶性肿瘤及代谢性疾病。
皮肤性病学 导论
第一章
皮肤性病学导论
第一节 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 第二节 皮肤性病学发展的简史和现状 第三节 中国皮肤性病学发展的简史和现状 第四节 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 第五节 关于皮肤性病学的学习路径
重点难点
掌握 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如何学习皮肤性病学
熟悉 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我国皮肤性病学发展现状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遗传学研究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MUHH遗传性少毛症、逆向 性痤疮、红斑肢痛症及PLACK综合征等单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对多种皮肤复杂疾病开展了流行病学和易感基因等方向研究,发现了银屑 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癜风、麻风、特应性皮炎、痤疮、天疱疮等多种皮 肤复杂疾病的100多个易感基因/位点,揭示了这些疾病的部分遗传机制。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病对患者带来的影响可用“5D”模式描述,其中心理影响 越来越受到关注。
第五节
关于皮肤性病学的学习路径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