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社会结构
宋代的社会状况与民众心态
宋代的社会状况与民众心态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向盛衰之际发展的时代,也是我国经济、文化和思想领域的一个重要时期。
宋代的政治十分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这一切无疑对宋代的社会状况和民众心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宋代的社会状况1、社会结构复杂宋代的社会结构十分复杂,由于历经五代十国的战乱,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社会冲击和冒险家的出现,使得社会底层的人们寻求社会上升的途径。
因此,宋代的社会结构中,不仅有王室、贵族、达官显贵、文化名流等高层人物,还有放牧民、工匠、小商人、丐帮、沙弥、游民等底层人物。
同时,宋代的社会也出现了官僚地主的政治买卖,各种交易所随处可见,社会腐败现象也开始显现。
2、经济体制进一步发展宋代经济体制进一步发展,在城市和乡村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
城市中,广场、驿站、酒楼、旅馆等业务活动都逐渐出现。
乡村里,农业发展逐渐成熟,种田和渔业发展进一步取得了突破,此外冶铁业、手工业和商业也产生了更高质量的发展。
此时,宋代开展极为广泛的对外贸易,东方的辐射力度远超西方,许多国家对中国王朝的东方贵族进行人口、土地和财富的交换,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经济结构。
3、文化发展繁荣宋代文化发展繁荣,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传统文化特质更加鲜明。
宋代的大学奠基之初,对拉动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思想的发展也是奠基于当时的官府教育,实施文化和科技的现代化转型。
宋代小品文成为时代的特色,以文两元(形容文学水平,衡量文学价值)探讨社会问题,探讨人生面对命运的选择,以及人生特质的价值创造等,其中,作家林则徐成为当时综合成就最高的文学家。
二、民众心态的变化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宋代民众心态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个时期,公民社会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催生了大量的新兴精英阶层与底层人群之间不同类型的政治和文化对话,社会中各阶层也对自身位置和价值的认识逐渐提升。
1、普遍意识形态的抬头宋代的市民生活,社群形成了万象之大,接受的教育相对普遍。
中国宋元明清四大王朝的对比
中国宋元明清四大王朝的对比中国历史上,宋、元、明、清四大王朝承载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也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对这四个朝代进行对比,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
一、政治制度与统治理念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典范之一,其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核心。
中央政府设立了专门机构来处理各项事务,着力通过政府的行政能力推动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宋朝追求文治,注重士人的才学素质,尤其提倡儒学。
这使得宋朝文化昌盛,儒学思想深入人心。
元朝则由蒙古族统治,政治制度上保持了一定的蒙古特色。
元朝同样实行集权制度,但统治者更强调武力和战争的手段。
元朝的一位代表性君主是忽必烈,他采取多种方式征服世界各地,形成了蒙元大一统的局面。
此外,元朝引入了科举制度,鼓励汉人士子进入政治和文化领域。
明朝在统治理念上有所突破,采取了一种相对开明的政策。
明朝创立之初,实施了土地红istribution制度,鼓励农民耕地,提高社会稳定性和生产力。
明朝尊崇儒学,但对它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和改革,注重实践和实用主义。
明朝政治制度相对灵活,君主权力不太集中,有一定的权力制衡机制。
清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政治制度呈现出一种相对封闭和专制的状态。
清朝政权由满洲族构成,采取了封闭的统治思想。
清朝君主强调封建等级和家族血统的重要性,对汉人实行一系列歧视政策,限制他们的言论和行动自由。
这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不稳定和政治动荡。
二、经济体制与社会结构宋朝是中国的商业时代之一,其经济体制以农业为主,但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明朝时期,中国开始成为一个世界航海和贸易大国,海外贸易和港口城市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元朝和清朝则相对较强调农业和畜牧业,独特的经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社会结构方面,宋朝士农工商四民间的相对平等与中产阶级的兴起促进了社会发展。
元朝由于蒙古族的特殊地位,社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
北宋历史简介
引言:北宋历史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在北宋时期,中国取得了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的巅峰。
本文将对北宋历史进行简介,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文化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通过对北宋历史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北宋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概述:北宋历史,指的是从960年至1127年,由宋太宗赵光义建立,到皇帝宋钦宗向辽金两国投降结束。
北宋的首都为东京(今天的开封),是一个短暂的繁荣时代。
与前期的大唐时代相比,北宋历史更加注重内政发展,尤其是文化和经济的繁荣。
正文:一、政治1.宋太宗赵光义的政治理念:赵光义重视法治,并且提出以仁政为国策,推行科举制度,注重人才选拔。
2.宋代政治制度:北宋建立了偏向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全国分为路、州、县三级行政区划。
皇帝设立机构掌握大权,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实行考核制度。
二、经济1.农业发展:北宋时期,农业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田整理和水利工程的发展为农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商业繁荣:在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城市和市场的兴起促进了商品交流和贸易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三、军事1.防御体系建设:北宋时期,为了应对辽国和西夏的威胁,北宋政府加强了边防军事建设,修建了一系列的城墙和堡垒,形成了完善的边防体系。
2.军事技术创新:北宋时期,军事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创新,三种新型兵器的出现让宋军在战斗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分别是霹雳砲、火箭和火炮。
四、社会1.社会结构:北宋时期社会分层明显,从上至下分别为文人、士大夫、百姓和奴隶,社会地位固化,居高临下的思想盛行。
2.文化传统:北宋时期,儒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宋文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流派,儒家思想对社会影响深远。
五、文化1.北宋诗词:北宋时期,诗词得到了繁荣和发展,许多著名的诗人如苏轼、黄庭坚等都在这个时期活跃。
2.画院与绘画:北宋时期,绘画水平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画家和画院,绘画成为了重要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
试论宋代社会结构演变对教育的影响
往往相 闻 , 可见学校之 多 , 兴旺发 希望子弟能入仕来提升家族声望 , 因此采 瓦 解 ,士族 门阀地 主势 力进一 步受 到削 诵 之声 , 弱, 社会 结构 发生剧烈 变化 , 庶族 地主 开 达 之景 象是 以前 历代 不能相 比的。 始形成 。 均田制的崩溃导致以户 口为基础 的赋税制度租庸调 的破产 , 以土地为原 则 的两税法形成 , 庶 族地主的经济地位 由此 唐到宋的社会结构 的变迁 , 最核心 的观 点
子学 逐步失 去它存 在 的价 值而 变得 日益 本 上不带有 身份性 了 , 即使其 中规 定 “ 工 萧条 ,士大夫子 弟都 以进入 国子学为耻 , 商 杂类 ” 的子孙 不得入学 , 但 在现实 生活
新的社 会结构 , 中国封 建社会 内部阶级关 已经消失在历史 的长河 中 , 等级 森严的国 不得进入 官办学校读书。 这九项规定 中基
结 构
的中央官 学较 之唐 代 ,招 收范 围明显扩 至于府 、 州、 县 官办学校 , 招生范 围也
代的社会结构较之唐代发生剧烈 变化 , 由 子学 本来是 一种 为土族 门 阀培 养子 弟的 大 , 等级界限不断缩小 。 衰。在北宋时 期 , 士族 门阀作 为一个阶层 比唐代扩大很 多。 宋代仅明文规定九类人
参考文献 :
是, 唐代结束 了世 袭门阀对 国家政权 的支 招 收八 品以下子弟 ,但只有三五十人 , 读
配, 宋代 开始 了以庶族地主兴起 为标 志的
新时代 。 二、 各 类 学校 大量 增 加
书只是达 官贵人少数人的专利 。宋初 , 国 子学放 宽了招收的等级限制 , 开始招收七 品以上在 京官 员的子弟 , 与此 同时 , 还 出
封建主流 。 庶族地主要求获得与其经济地 位相适应 的政治 地位 , 这种社会 结构 的巨 大 变化 , 必然在上层建筑有所体 现。宋代 教 育高度 发达 , 从州 县学到 书院 , 建 立了
唐宋元明清的社会变迁与发展
唐宋元明清的社会变迁与发展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五个朝代,它们横跨了几个世纪,因此在社会变迁和发展方面,有非常多的话题值得探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些朝代的变革和发展。
1. 科技唐宋元明清是中国科技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它们在农业、医学、物理、数学、天文和军事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非常显著的成果和贡献。
唐朝时期,李约瑟提出“大一统”理论,认为科学和技术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标志。
在宋代,科技的发展更为迅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造纸术、火药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
宋代的千里之堤,不但能够抵御江河洪水,还有能够输送水源的灌溉机械,这些都展现了宋代在水利工程领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到了元代,他们借鉴了西方科技文化,学习了更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计算方法,催生了汉字及拼音发明、气象学、天文学、医学等一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明清时期,科技的发展更加全面,不仅在军事和海洋方面有所创新,同时研究儒家经典、植物学、动物学和光学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发展。
明朝的冯穆,创造了可蒸汽驱动的船只,清朝的姚文元,研究出了蒸汽锅炉和造船技术。
这些科技的发展,将社会生产力推向了更高一个层次。
2. 经济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在经济发展方面,各有特点。
唐代经济繁荣,农业经济始终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同时也有显著的商业活动以及对外贸易和使者的往来。
宋代则以大规模人口迁移、经济集中发展为主,而且取得了快速增长的成就。
从农业到手工业,从商品到工业,从地方到全国,宋代经济呈现了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特征。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推动,让宋代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赢得了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力。
到了元明清时期,经济依然是发展的重点,但发展的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和均衡。
不仅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有了庞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还推动了对外贸易的扩大以及工业化的进程。
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由于海禁和贸易保护主义,导致对外贸易规模较小,但其工业发展却是十分强劲。
这种不同的经济模式,反映了不同朝代在经济发展上的特点和重点。
宋代的社会特征
宋代的社会特征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的社会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宋代是一个农业为主的社会。
宋代的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高,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政策,如激励农民耕种荒地、减轻农民赋税等。
此外,宋代的手工业、商业也相对发达,但仍以农业为主导。
其次,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
宋代的文化水平较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化人物和文化作品,如苏东坡、辛弃疾、陆游等人和《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
第三,宋代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的时期。
宋朝实行科举制度,使得社会上升通道更加开放,这也为宋代政治的相对稳定提供了基础。
此外,宋朝实行地方官员轮流任职制度,也有利于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第四,宋代的社会阶级结构较为复杂。
除了地主、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常见的社会阶层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如文人、科举及第者等。
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丰富了宋代社会的多样性。
总的来说,宋代的社会特征表现为农业为主、文化繁荣、政治相对稳定和社会阶级结构复杂等方面,这些特征在当时的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 1 -。
唐宋时期的社会制度与阶层结构
唐宋时期的社会制度与阶层结构唐宋时期,即唐朝和宋朝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两个辉煌时代。
在这两个时期,社会制度和阶层结构都经历了重要的变革和发展。
首先,唐宋时期的社会制度有着明显的特点。
唐代是一个封建社会,皇帝作为君主统治者,掌握最高权力。
君主通过设立地方官员来管理各地的行政事务,同时还设立了官僚制度,官员们按等级和职位进行管理,形成了官僚主义体制。
而在宋代,封建社会的特征更加明显,皇帝的地位更加凸显,政治权力更集中于中央,地方的官员对中央的统治更加从属。
此外,宋代还大力发展考试制度,科举制度成为了选拔官员的主要手段,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成为社会上升的主要途径。
其次,唐宋时期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唐代,封建贵族地主是社会的最高阶层,他们拥有土地和财富,享有各种特权。
同时,官僚阶层也是一个重要的阶层,他们在朝廷中担任高官职位,并拥有许多特权和权力。
此外,商人和手工业者也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阶层,他们通过经商和手工业积累财富,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至于底层阶级,主要包括农民和工人,他们的地位相对较低,生活较为艰苦。
在宋代,社会阶层结构有了一些变化。
封建贵族地主的地位进一步上升,成为了社会最高阶层,他们通过世袭和土地经营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同时,官僚阶层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阶层,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成为朝廷的核心力量。
商人阶层也逐渐崛起,商业经济的发展使得商人们成为了社会上层的一部分。
此外,士人阶层也是一个重要的阶层,他们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成为社会上升的主要阶层。
至于底层阶级,农民和工人的地位相对较低,他们的社会地位仍然较为边缘化。
总的来说,唐宋时期的社会制度和阶层结构都有其特点和变化。
唐代是一个封建社会,社会制度相对灵活多样,阶层结构相对平衡。
宋代则是一个更加稳定的封建社会,社会制度更趋于规范化,阶层结构更为固化。
无论是唐代还是宋代,官僚阶层和贵族地主依然是社会的核心力量,而农民和工人则相对较为边缘。
宋代社会结构知识点总结
宋代社会结构知识点总结宋代社会结构是指在宋朝时期,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分布情况。
宋代社会结构呈现了封建社会的特点,主要的社会阶层包括士大夫阶层、农民阶层和商人手工业者阶层。
以下是关于宋代社会结构的一些知识点总结:一、士大夫阶层宋代的士大夫阶层是社会的主要统治阶层,他们是政治权力的拥有者。
士大夫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是社会上的精英阶层。
他们通过读书、考科举、参加官员任职考试等方式,获取官职,并通过官职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士大夫阶层以儒学为主要学术思想,强调礼义道德,注重修身养德和治国安邦。
他们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对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影响深远。
二、农民阶层宋代的农民阶层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量,也是社会的基本经济来源。
农民的地位相对比较低微,他们缴纳重税赋,承受着重劳动和生活的压力。
尽管如此,农民在社会中的地位也是不可或缺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生产来维持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宋代,农民有一定的经济自主权,通过种植、养殖等方式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同时,他们也参与到一些地方组织和社会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治权和参与权。
三、商人手工业者阶层在宋代,商人手工业者阶层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力量。
商人手工业者依靠经商和手工业来谋生,他们通过贸易和手工业产业来获取经济利益。
在宋代社会,商人和手工业者也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行会组织,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力。
商人手工业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宋代经济的繁荣和繁荣,他们也对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是,由于封建统治者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和打压,商人手工业者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相对较低。
同时,他们也受到了社会上的歧视和排斥,社会地位并不高。
四、奴隶和奴仆阶层在宋代社会结构中,奴隶和奴仆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
他们是社会中最低层的人群,失去了自由和尊严。
奴隶和奴仆的生活和命运完全受到主人的掌控和支配,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和权利。
他们承担着主人的劳动和服务,生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
宋代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
宋代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与其他朝代有着一些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宋代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首先,宋代的生活方式与其他朝代相比,更加注重文化和文艺的发展。
在宋代,文人雅士成为社会的主要精英阶层,他们倡导文学艺术的繁荣。
诗词、歌赋、书画都是他们的日常活动,他们通过文化交流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在他们的推动下,印刷术的发明和纸张的广泛使用打破了人们获取知识的壁垒,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文化和知识。
其次,宋代的社会结构相对稳定,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农民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他们以务农为生,为社会提供粮食等主要生产资料。
土地所有制相对集中,庄园经济发展,土地流转频繁。
封建贵族和官僚阶层掌握着政治和经济的实权,他们拥有土地资源和赋税收入。
商人和手工业者也逐渐发展壮大,尤其是船运业、丝织业等行业兴盛,城市商业变得繁荣起来。
然而,宋代社会结构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一方面,地主阶级的剥削使得广大农民生活困苦,农田普遍缩小,土地丧失,田租高昂。
大规模的战争和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的贫困程度。
另一方面,官僚阶层和商人之间存在着矛盾。
官府征收高额赋税,限制商人的发展,商人们借助高利贷谋求利益最大化。
而贵族阶层作为传统的社会长官,观念守旧,对商人们充满了敌意。
此外,宋代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了宗教信仰的影响。
佛教、道教、儒教并行不悖,相互融合。
佛教的盛行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僧尼的存在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精神引导。
道家的思想强调“无为而治”,与士人的追求和理念相契合。
儒教则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礼乐观念贯穿人们的生活。
这种多元的宗教信仰使得宋代社会更加开放和包容,人们在寻求信仰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对自我内心裁判和修养的追求。
总结起来,宋代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是多样化的,文化艺术的繁荣、农耕经济的发展、宗教信仰的多元并存都为宋代社会带来了一定的活力。
宋朝的社会结构
宋朝的社会结构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被历史学家们广泛认可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时期之一。
宋朝的社会结构清晰且相对稳定,分为士人、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不同阶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宋朝社会结构的特点和各个阶层的主要活动。
一、士人阶层宋朝的士人阶层是整个社会结构中最尊贵的阶层,他们通常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和荣誉地位。
士人阶层分为进士、举人、秀才和书生等不同级别。
进士是其中地位最高的一种,进士科举考试被认为是士人进入仕宦之途的关键。
士人在官府任职,从事文化、教育、政治等工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农民阶层宋朝的农民阶层是人口最多的一个群体,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农民分为地主和佃户两类。
地主是拥有大量土地并拥有其他农民劳动者的财产所有者,他们通常通过剥削农民获得财富。
佃户则是以租种地为生的农民,他们付租金给地主并从事农业劳动。
农民的主要任务是耕种土地、养殖家畜以及为社会提供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三、手工业者阶层宋朝的手工业者阶层包括各种手工艺人和职人,他们以技术或工匠技能为生。
这些手工业者根据他们的职业可以分为陶工、纺织工、匠人等不同类别。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各种实用的工艺品和商品,如陶瓷器皿、纺织品和家具等。
手工业者有时也会与农民有一些交叉,例如农村地区的农民可能会兼具一些手工业技能。
四、商人阶层宋朝的商人阶层相对较低贱,但在经济上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逐渐兴起,商人阶层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
商人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贸易、货运和银行业务。
他们通过购买和销售商品来获得财富,有些商人也会进入政界和士人阶层,并通过资本积累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五、女性地位宋朝的女性地位相对于前代有所改善,但依然受到男性主导社会的限制。
女性通常以婚姻和家庭为中心,被要求从事家务劳动和子女教育。
然而,一些特殊情况下,女性可以参与某些行业和手工作坊,如织布、制作纺织品等。
宋代社会的阶级矛盾与社会变迁
宋代社会的阶级矛盾与社会变迁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社会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与矛盾。
这篇文章将探讨宋代社会的阶级矛盾与社会变迁,并分析其对宋代历史的影响。
1. 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在宋代,农业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础,大多数人口是农民。
然而,宋代的社会结构不再像唐代那样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社会分层更加复杂。
除了官僚士大夫和富商大贾之外,还有许多中产阶级和小商人。
这些新兴阶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农民状况与农民起义尽管农业经济是宋代的基础,但大量农民仍然生活在贫困和艰辛中。
土地兼并和赋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导致了不少农民起义的发生。
其中最著名的是黄河下游地区的方腊起义和江南地区的田丰起义。
这些起义表明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农民阶级的不满情绪。
3. 商业繁荣和士人对商人的看法宋代是中国商业发展最旺盛的时期之一,商业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变迁。
但是,封建社会的观念和价值观念依然存留,士人对商人持有轻蔑和贬低的态度。
这种看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进程。
4. 士人阶级和科举制度的推动宋代的士人阶级在政治和文化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士人阶级能够通过考试选拔进入政府机构,进而参与政治决策。
这种选官制度增加了社会流动性,也给予了社会底层的士人阶级一定的机会。
5. 化学和科技的进步宋代是中国化学和科技进步最快的时期之一。
在这一时代,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创新涌现出来,如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
这些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农田水利的发展、军事力量的提升以及商品经济的兴起,对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宋代社会的阶级矛盾与社会变迁相互交织,决定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
虽然农民的权益受到忽视,但农业经济的发展仍然是社会经济的基石。
商业的繁荣和士人阶级的推动为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变革。
科技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结构和生产力,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尽管宋代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但其他社会矛盾和冲突也在这一时期不断出现,这些矛盾和冲突对于社会变迁的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宋代社会结构与经济繁荣
宋代社会结构与经济繁荣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社会结构与经济繁荣紧密相连。
在宋代,社会结构分为士人、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四个阶层,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且繁荣的社会。
首先,宋代的社会结构中,士人是占据最高地位的阶层。
这是因为在宋代,社会地位主要是通过科举制度来获得的。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人们只要通过考试,就能够进入士人的行列,获得高级官职和丰厚待遇。
这种制度的推行,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提供了稳定的人才来源。
其次,宋代的农民阶层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宋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农民也是绝大部分人口的主体。
农民们通过繁忙的耕作,使得农田产量大幅增长,为国家的粮食供应提供了保障。
同时,农民也积极参与商业活动,种植和销售作物,为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宋代的手工业者也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通过手工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商品,为城市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
其中最重要的行业是制造业和纺织业。
制造业如制陶业、制作家具等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器皿、生活用品等必需品。
而丝织品和棉织品等纺织业也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衣物选择。
手工业者们的努力使得城市经济蓬勃发展,为城市创造了繁荣。
最后,宋代的商人阶层在社会结构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商人们在宋代拥有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积累。
商人们通过贸易活动和金融业务,将商品流通于城市和农村之间。
商人们的贡献不仅推动了货物的交换,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加强了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
同时,商人们通过积极的投资和创新,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
综上所述,宋代社会结构与经济繁荣密切相关。
士人、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这四个阶层的相互合作与互动,使得宋代的社会和经济得以繁荣和发展。
这种社会结构的多元性为当时经济的不断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中,人们的才华得以充分发挥,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也得到了全面的推进。
宋代社会结构与经济繁荣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最新-王曾瑜宋代社会结构 精品
王曾瑜:宋代社会结构一、笔者对社会结构一词的理解依笔者个人的理解,社会结构一词只怕难以有确切的科学定义。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各民族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寻求社会总人口的各种分类。
例如可以按性别分男女,按年龄分老幼。
北朝时,出现了按男子年龄分丁、中、老、小四等的划分,此后的一些朝代又作了变更。
但此类划分显然与今人的社会结构的概念有别。
《汉书》卷24《食货志》提出四民的概念,说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四民的概念在中国古代长期流行,大体上可说是职业的划分。
其中的士,后世或称士大夫。
士大夫一词出现较早,但各个时代的词义又有差别,留待后面详述。
在传世的《唐律疏议》中,则对唐朝的社会总人口规定了身份差别,其中主要有两类,一是良贱之别,良是指良人,即平民,贱则有部曲和奴婢两等。
二是官和庶人之别,①但官员拥有的各种特权,在《唐律疏议》中也并未作全面而完整的规定。
②近代西方思潮冲击中国,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将社会总人口划分为阶级。
众所周知,阶级论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首创。
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又有其鲜明的特色,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说这种新的历史观,对于社会主义的观点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证明了过去的全部历史都是在阶级对抗和阶级斗争中发展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是一直存在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表述的阶级,既有政治上的统治和被统治,又有经济上的剥削和被剥削,他们虽然广泛地使用阶级一词,却又从未对阶级一词下过定义。
应当承认,将社会总人口划分为阶级,是人类对自身社会认识的一次飞跃。
阶级区分不能说是将纷繁复杂的社会结构包举无遗,却是抓住了人类文明社会结构的根本和核心问题。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五个重要的朝代,这段时间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些朝代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
首先,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一个时期。
在唐朝,社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主要有士人、农民、工匠和商人四个阶层。
士人是最高一层,以读书治国为荣,他们可以参与政治。
农民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他们种地养家。
工匠们技艺出众,为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手工制品。
商人们运输商品,推动了商品交流。
而经济方面,唐代的经济发展非常迅猛,农田开发有力,水利工程大量兴建,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商业繁荣,丝绸之路畅通,文化和科技也随之发展。
其次,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
宋代社会结构相对稳定,继承了唐代的等级制度,但也有所改变。
士人依然处在社会的最高层,但是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宋代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和手工业,尤其是农田水利的改进使得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使得社会财富增加。
与此同时,手工业也日益发展,从事手工制造的工匠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组织,例如雍正时期开始推行的农民工坊制度,使得手工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接下来,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民族融合的时期。
元代社会结构相对宽松,统治者蒙古族人士与汉族人民之间存在着较为宽泛的交流。
元代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但是也有着较为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
元代的农村经济主要以稻米种植和畜牧业为主,奸商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的商业活动,使得货币流通更加便利。
同时,元代还开辟了对外贸易,进一步提升了经济发展。
继而,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矛盾重重的一个时期。
明代的社会结构依然遵循士人农民工商等阶层分化,但阶级矛盾激化。
明代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尤其是棉花种植和茶叶种植在当时的经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另外,明代对外贸易也蓬勃发展,与欧洲的贸易加强了,尤其是南海贸易的兴盛,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经济活动。
最后是清代,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封闭的时期。
宋代的制度与社会变革
宋代的制度与社会变革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不仅在政治和文化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在制度和社会上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就宋代的制度和社会变革展开论述。
一、政治制度宋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和官僚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宋代采取了比较集中的政治制度,通过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皇权的集中化程度。
宰相和制度、政务等机构的设置,使得朝廷能够高效地管理和控制全国各地。
这种制度安排为宋代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科举制度宋代建立了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使得普通民众也有机会通过考试而进入仕途。
这使得社会的流动性增强,避免出现社会阶层固化的现象。
科举制度的实施为宋代的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官僚制度宋代的官僚制度非常严密,官员由考试选拔产生,层级分明,权责分明。
这使得政府能够有效地管理各级官员,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运作效率。
同时,宋代的官僚制度也对后世的官僚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经济制度宋代的经济制度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商业经济和金融经济。
(一)农业经济宋代的农业以水利灌溉为基础,发展了田间水利和水稻种植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同时,宋代也采取了一系列农田水利和土地改革政策,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增加农田面积,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商业经济宋代的商业经济相对发达,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商业活动繁荣。
特别是南方的丝绸之路和北方的茶马古道,使得宋代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之一。
商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社会财富的积累。
(三)金融经济宋代的金融体系相对完善,通过设立银库、票号等金融机构,发展了信用经济和货币经济。
金融体系的健全为商业和社会资本的流通提供了便利,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社会变革宋代的社会变革主要表现在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领域。
(一)社会结构变革宋代社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革,土地兼并逐渐加剧,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封建地主阶级逐渐形成,城乡差距明显。
宋代的社会阶级与家庭观念封建礼教的影响
宋代的社会阶级与家庭观念封建礼教的影响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社会结构和家庭观念受到封建礼教的深刻影响。
在这个时期,社会阶级分化明显,严格的封建规范和道德标准影响了家庭关系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探讨宋代社会阶级和家庭观念,以及封建礼教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一、社会阶级的分化在宋代,社会阶级分化明显,封建衙门、士人、地主、农民和奴隶是主要的社会阶级。
封建衙门作为政治和行政机构,掌握着权力和财富,是社会的核心。
士人作为社会精英,高尚的文化修养与政治权威相结合,担负着统治阶级的角色。
地主和士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通常构成了宋代社会的上层阶级。
农民是社会的主要劳动力,他们生活在自给自足的农村社区。
奴隶是社会最底层的阶级,他们被迫为主人从事辛苦劳动,没有社会地位和权力。
这种社会阶级分化导致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社会等级和权力关系。
上层阶级及其从属的奴才享有特权和优待,而下层阶级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缺乏社会地位和机会。
这种阶级体制为封建礼教的建立和传播提供了土壤。
二、封建礼教对家庭观念的影响封建礼教是宋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对家庭关系和家庭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封建礼教基于儒家的思想,强调家庭的和谐、孝顺和忠诚。
在这种价值体系下,家族和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男尊女卑、孝道至高成为行为准则。
在宋代社会,男性在家庭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家庭的主要决策者和经济支柱。
男性要履行孝道,尊敬父母和祖先,并在社会中担任相应的职务。
女性被要求嫁从从夫,服从丈夫和公婆,她们的地位被限制在家庭和儿女的照料。
家族的延续被看作是男性的责任,封建礼教强调了男性的尊严和权威。
三、封建礼教对社会的影响封建礼教的约束和规范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鼓励人们遵循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通过封建礼教的传播,社会成员被灌输着忠诚、孝顺和谦逊的观念,这有助于维持封建统治的稳定性。
然而,封建礼教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王曾瑜:宋代社会结构
王曾瑜:宋代社会结构导读:本文是关于王曾瑜:宋代社会结构,希望能帮助到您!一、笔者对“社会结构”一词的理解依笔者个人的理解,“社会结构”一词只怕难以有确切的科学定义。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各民族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寻求社会总人口的各种分类。
例如可以按性别分男女,按年龄分老幼。
北朝时,出现了按男子年龄分丁、中、老、小四等的划分,此后的一些朝代又作了变更。
但此类划分显然与今人的社会结构的概念有别。
《汉书》卷24《食货志》提出“四民”的概念,说:“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四民的概念在中国古代长期流行,大体上可说是职业的划分。
其中的士,后世或称“士大夫”。
士大夫一词出现较早,但各个时代的词义又有差别,留待后面详述。
在传世的《唐律疏议》中,则对唐朝的社会总人口规定了身份差别,其中主要有两类,一是“良贱”之别,良是指良人,即平民,贱则有部曲和奴婢两等。
二是“官”和“庶人”之别,①但官员拥有的各种特权,在《唐律疏议》中也并未作全面而完整的规定。
②近代西方思潮冲击中国,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将社会总人口划分为阶级。
众所周知,阶级论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首创。
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又有其鲜明的特色,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说:“这种新的历史观,对于社会主义的观点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证明了:过去的全部历史都是在阶级对抗和阶级斗争中发展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是一直存在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表述的阶级,既有政治上的统治和被统治,又有经济上的剥削和被剥削,他们虽然广泛地使用阶级一词,却又从未对阶级一词下过定义。
应当承认,将社会总人口划分为阶级,是人类对自身社会认识的一次飞跃。
阶级区分不能说是将纷繁复杂的社会结构包举无遗,却是抓住了人类文明社会结构的根本和核心问题。
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阶级以及阶级压迫和剥削是生产不发达的产物,只要生产发展没有达到相当的水平,阶级是不可能用各种人为的、行政的手段加以消灭的,而只能改换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方式。
从宋词看当时社会风貌
从宋词看当时社会风貌宋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展现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民俗文化。
通过研读宋词,我们可以揭示宋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会结构、人民生活、宗教信仰等。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宋词中所反映出的当时社会风貌。
首先,在宋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社会的阶级结构。
宋代社会分为士人、地主、官吏、商人和农民等多个阶层。
诸如苏轼、杨万里等士人作为文人雅士,常常以风景、诗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而地主、官吏等阶层则更注重物质生活的表达,他们通过描绘家族庄园、宴会盛宴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其次,宋词还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习俗。
宋代是一个繁荣的时代,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商业和贸易活动。
宋词中描绘了当时的市井生活,如市场的繁忙、商贩的叫卖声、客栈的喧嚣等等。
同时,宋代人民对于传统文化与节日也非常重视,如清明、端午等节日的庆祝活动常常成为宋词的主要题材。
此外,宗教信仰也是宋代社会风貌的一部分。
宋代是儒家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之一,但佛教、道教等其他宗教也有一定影响力。
宋词中经常出现与佛道相关的内容,如描写寺庙、僧侣和佛教仪式等。
这些描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宗教的尊崇和追求,体现了他们对精神寄托的需求。
最后,从宋词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时代背景下的一些社会问题。
比如战乱、岁丰岁荒、贫富差距等。
宋代作家常常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愁思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其中既有对人民苦难的关怀,也有对社会不公的愤懑。
这些描写直接展示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综上所述,通过研读宋词,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宋代社会的风貌与民俗文化。
从阶级结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到社会问题,宋词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深入探索和理解宋词,不仅可以增进对宋代历史的认识,还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与演变。
宋代厢坊制度
宋代厢坊制度
宋代厢坊制度是指在宋代城市中,设立的一种坊厢(即坊、厢区分制度),是一种基层社会结构。
宋代的坊厢制度是由宋代的行政区划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
在宋代城市中,坊和厢是区分社会阶层和居住空间的重要单位。
坊是一个较大的行政区划,包括若干坊和坊内的家庭;而厢则是指坊内的一些小块居住空间,主要用于居住和产业生产。
坊和厢之间有坊墙和厢城墙等防御设施,以保证坊和厢的社会安全。
宋代的厢坊制度在城市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内人口过多的压力,同时也为宋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此外,宋代的厢坊制度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灵活性,允许坊内的家庭自我管理和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自治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宋代的厢坊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结构,其中涉及到行政区划、坊墙、厢城墙、居住空间、经济活动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社会结构宋代社会结构一、笔者对“社会结构” 一词的理解依笔者个人的理解,“社会结构"一词只怕难以有确切的科学定义。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各民族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寻求社会总人口的各种分类。
例如可以按性别分男女,按年龄分老幼。
北朝时,出现了按男子年龄分丁、中、老、小四等的划分,此后的一些朝代又作了变更。
但此类划分显然与今人的社会结构的概念有别。
《汉书》卷2 4《食货志》提出“四民"的概念,说:“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四民的概念在中国古代长期流行,大体上可说是职业的划分。
其中的士,后世或称“士大夫”。
士大夫一词出现较早,但各个时代的词义又有差别,留待后面详述。
在传世的《唐律疏议》中,则对唐朝的社会总人口规定了身份差别,其中主要有两类,一是“良贱"之别,良是指良人,即平民,贱则有部曲和奴婢两等。
二是“官”和“庶人”之别,[㈠]但官员拥有的各种特权,在《唐律疏议》中也并未作全面而完整的规定。
[㈡]近代西方思潮冲击中国,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将社会总人口划分为阶级。
众所周知,阶级论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首创。
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又有其鲜明的特色,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说:“这种新的历史观,对于社会主义的观点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证明了:过去的全部历史都是在阶级对抗和阶级斗争中发展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是一直存在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表述的阶级,既有政治上的统治和被统治,又有经济上的剥削和被剥削,他们虽然广泛地使用阶级一词,却又从未对阶级一词下过定义。
应当承认,将社会总人口划分为阶级,是人类对自身社会认识的一次飞跃。
阶级区分不能说是将纷繁复杂的社会结构包举无遗,却是抓住了人类文明社会结构的根本和核心问题。
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阶级以及阶级压迫和剥削是生产不发达的产物,只要生产发展没有达到相当的水平,阶级是不可能用各种人为的、行政的手段加以消灭的,而只能改换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方式。
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则是从经济范畴对阶级下了定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列宁对阶级所下的定义应当说是一种粗线条的、大致的,而又是纯经济的,主要着眼于对生产资料是否占有或占有的多少和主次,以及由此产生的在劳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得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
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本身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复合体,而经济是基础,社会总人口的阶级区分首先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是无可非议的。
但是,列宁这种纯经济的定义,却又难以对各民族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阶级区分,作出完备的概括。
例如利用政治权力和等级制,即使并没有直接占有生产资料,照样也可巧取豪夺,支配和享受超额的社会财富,这当然是一种剥削行为,不能不纳入社会的剥削阶级的范畴,却无法用列宁上述的定义加以归纳。
如果要较为科学地考察中国古代历朝的阶级结构,除了经济因素外,是不可能完全置政治因素于不顾的。
至于文化因素,依笔者个人之见,只怕难以作为区分阶级的依据。
但是,社会既然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复合体,如果将社会结构单纯地理解为阶级结构,无疑是不妥当的,社会结构应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例如在中国古代,宗族组织和制度就应是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阶级结构固然密切相关,却完全不能混为一谈。
又如宋朝城市的厢和坊,乡村的乡和里,管或耆,以及后来的保甲,固然是基层的地区或行政单位,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也可说是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大致是古代乡党聚落组织的延续。
宗族组织是血缘性的,而乡党组织是地缘性的,两者都是家庭之上的社会基层细胞。
又如社会总人口的文化教育层次,也应是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的说来,社会结构的概念及其涵盖范围,不是笔者所能一语道破的问题。
在本文中,笔者只能按自己的一些理解,作若干力所能及的、以偏概全的论述,以就教于读者和专家。
二、宋朝的户口分类制度和阶级结构从宋朝的史实出发,其阶级结构基本上可以从户口分类制度和实际的阶级状况两方面综合考虑,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由于笔者已经出版了《宋朝阶级结构》一书,而此处又不得不作简单的介绍。
中外学者对宋朝的阶级结构作了许多研究工作,依笔者个人之见,是否有两点不足之处,第一,人们注重从宋朝官方拟定的户名,如主户、客户、上户、下户等探讨阶级结构,是不错的,但对官方拟定的户名与实际阶级状况的差别注意不够,有时产生混淆。
第二,对宋朝官方拟定的户名缺乏综合整理,有的学者提出户等制的概念,是不错的,但户等制又显然不能囊括宋朝所有的重要户名。
由于宋朝的户名是多种方面、多种角度和多种层次的,而宋代史籍中又找不到相应的名词,笔者经过相当一段时期的摸索,才决定提出户口分类制度的概念。
宋朝政府为了处置各种社会经济事务,创设了不少户名,至少其中的部分户名,是沿袭前代旧制者。
各类户名,如家中只有一个成丁男子,称单丁户;家中有男子未成丁者,称未成丁户;单丁而家产物力贫乏者,称孤贫户;无夫无子的人户,称女户;军人及其家属,可称军户;僧寺和道观,可称僧、道户或寺观户;从事盐业者,称畦户、亭户、灶户、井户和铛户;产茶以至种桔、养花者,都可称园户;从事酒业者,可酒户、坊户、槽户、拍户和扑户;从事炼矶者,称镀户;从事采矿和治炼者,称坑户、冶户、矿户、炉户和炭户;烧制陶瓷者,称陶户和窑户;工匠称匠户;从事纺织、印染、刺绣等,称机户、绫户、锦户、染户和绣户;拥有船只者称船户,而从事远洋经商者称舶户;城市的商铺称市户、行户、铺户和店户;从事造纸者,称纸户;包揽代纳赋税等类称揽户;山中打石者称宕户;良人女子犯奸三人以上,贬为杂户,如此等类,其名称之多,难以悉数。
但是,就主体而言,宋朝的户口分类制度大致有以下四组户名所构成:V g$□, ( B KE P" ePiMi4 □ DB 8口化学论文TRwfRY" ? ?i62*4 _MrLb Qesg一、按人户的身份区分,则有官户与民户,形势户与平户之别。
官户“谓品官,其亡殁者有荫同",[㈢]然而这只是一个粗线条的规定,依出身等差异,另有不少细则。
宋时经常将官户与民户对称使用,民户当然是指官户以外的人户,如宋光宗时记载:“和汆非正赋,不得已而取之,乃止敷民户,而不及官户。
"[㈣]形势户“谓见充州县及按察(官)司吏人、书手、保正、耆、(户)长之类,并品官之家,非贫户弱者"。
[㈤]形势户以外的人户称平户,平户一词在今存的宋代文献中使用不多,如南宋时有人建议设甲头催税,“以形势户催形势户,平户催平户”。
[(六)]总的说来,形势户包括官户和富有的吏户,其范围显然宽于官户,而与之对称的平户,其范围又窄于民户。
论文宋代社会结构来自.66WEN.免费论文网二、按人户居住地区分,则有乡村户和坊郭户之别,分别居住乡村和城市。
三、按有无田地等重要生产资料,房产等重要生活资料,则有主户和客户之别。
主户又称税户,“税户者有常产之人也,客户则无产而侨寓者也”。
[(七)]据《弘治徽州府志》卷2载:“宝庆三年(公元1 2 2 7 ),见管户一十二万四千九百四十一,口二十三万一千七百六十四。
主户:坊郭三千九十八,口一万四千一百七十五;乡村户一十二万一千六百四十九,口一十九万二千九百七十五。
客户:坊郭七百八十九,口三千五百二十七;乡村户九千四百六,口二万一千八十七。
"可见主、客户与乡村、坊郭户是交叉的,有乡村主户和乡村客户,也有坊郭主户和坊郭客户。
宋代社会是个农业社会,乡村人口中占了绝大多数。
人们有时以主、客户代表乡村主、客户,但决不可忽略坊郭主、客户的存在,特别是在开封、临安等府,坊郭主、客户在总数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乡村主、客户的区分主要在于有无田地,而坊郭户主、客户的区分看来在于有无房产。
四、按财产多少,乡村主户分为五等户,坊郭主户分为十等户。
司马光说“今时坊郭十等、乡村五等户”。
[⑴]乡村五等主户一般是第一、二、三等户称上户,第四、五等户称下户,有时也将第三等户称乡村中户。
宋朝划分户等的财产标准,可谓五花八门o可见划分乡村主户的户等,往往是综合田地多少和肥瘠两种因素。
划分坊郭户等更为复杂,有的地区是依据屋税,其基础则是房屋的好坏,有的地区甚至是将坊郭主、客户混通分为十等。
在某种意义上说,宋朝户口分类制度的确立,正是隋唐以来阶级结构变化的终结。
宋朝的乡村客户、乡村下户、乡村上户、官户、形势户等法定户名,在相当程度上可说是反映了宋朝的阶级结构。
但从另一角度看,宋朝户口分类制度所反映的阶级结构只是近似的,户口分类可以成为研究阶级结构的入口和突破口,却不能等同于阶级的划分和阶级结构的分析。
由于宋朝人户的贫富状况经常发生变动,农民的逃亡和反抗,地主的作弊等因素,官府的户籍登记和统计必然是漏洞百出。
官府至少也是三年一次作户口人丁、财产等登记,有时甚至一、二十年不作清理。
有些户名,如乡村中户作为乡村人户的中间等级,阶级状况就比较复杂,并不单一。
坊郭户只是城市居民的统称,其阶级结构也须另作具体分析。
宋朝是以租佃制为基础的农业社会,其主体阶级无非是农民和地主两大阶级。
在当时手工劳动的生产水平下,北方旱地一个男劳力使用牛耕,大约可以耕种四十宋亩,所谓“国朝之法,一夫之田为四十亩”,[宛]但是在南方的水田,一个男劳力的可耕地约二、三十宋亩。
[(+)]—个乡村主户拥有的耕地若是超出,甚至大大超出本户劳动力的可耕面积,其出路无非有二,一是出租,二是雇工。
此外,宋代也有类似于近代贫困线的概念,一般以二十宋亩以下的农户作为“贫下之民”的标准。
[11]无地或少地的农户有多余的劳力,为了维生,租地和被雇,也是势所必然。
宋代史籍中常说:“地各有主,户或无田产,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 [12]就是宋代社会最普遍、最常见的现象。
田地不均,是农民和地主两大阶级存在的基本条件。
宋代社会固然也有乡村雇佣制的发展,但占主导地位的则是租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