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 鲤鱼(或鲫鱼)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4章生物的类群4.2动物—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7
第七页,共二十六页。
二、鲫鱼解剖( (要求): jiěpōu)
1.(按照规范的实验解剖(jiěpōu)要求)解剖(jiěpōu)鲫鱼。
2. 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
8
第八页,共二十六页。
内部结构观察
消化系统 (xiāohuà xìtǒng)
循环系统
(xúnhuán xìtǒng)
鳔
生殖系统 (shēnɡ zhí xì tǒnɡ)
点;把实验桌打扫干净;把实验器具清 洗干净、摆放(bǎi 整齐。 fànɡ)
15
第十五页,共二十六页。
鲫鱼的体色背部深灰黑色,腹 部白色 ,有保护作用
(báisè)
第十六页,共二十六页。
返回
(fǎnhuí)
16
鲫鱼的体形(tǐxíng)是流线形
有减小阻力作用
第十七页,共二十六页。
返回
(fǎnhuí)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六页。
23
返回(fǎnhuí)
3.鳔 观察鳔的颜色(yánsè)、形状。★思考鳔有什么功 能?
24
返回(fǎnhuí)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六页。
l. 消化系统(xiāohuà xìtǒng)(提示:胆囊大部分埋在肝胰
脏内,需掀动肝胰脏才能找到)
返回(fǎnhuí) 25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六页。
观察 和解剖鲫鱼 (guānchá)
1
第一页,共二十六页。
一、 外形 观察 (wài xínɡ)
▪ 一. (从体形、体色、体表等方面)观察(guānchá)鲫鱼 的外形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否和鱼的水生生 活相适应?
2
第二页,共二十六页。
体色(tǐ sè)
体形
鲤鱼解剖实验报告结论
鲤鱼解剖实验报告结论鲤鱼解剖实验报告结论:本次鲤鱼解剖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鲤鱼进行解剖,了解其内脏结构及功能,从而加深对鱼类的生物学知识的认识。
通过实验的过程以及观察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鲤鱼是硬骨鱼类,其骨骼结构坚硬而灵活,对于鱼类的保护和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2.鲤鱼的外形呈纺锤形,体长较为修长,身体后部略显压缩。
鳞片鳞状整齐,起到了保护鱼体的作用。
3.鲤鱼的口腔大且具有弹性,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食物。
鱼类在进食时,会利用鳃盖骨来辅助咀嚼和吞咽食物。
4.鲤鱼的鳃的排列规律较为整齐,鳃弓结构明显,可以更好地与水接触,从中获取氧气。
此外,鲤鱼的鳃盖骨连接较为牢固,有效地保护了鳃。
5.鲤鱼的心脏位于躯干最前端的腔腹膜后方,心脏由肺动脉、鳃动脉和体动脉组成。
6.鲤鱼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肝、胆囊等器官。
其中,胃具有嵴结构,可以更好地消化食物。
肝脏位于胸腔腹腔之间,起到了生物化学反应的作用。
7.鲤鱼的尿路系统由肾脏、胰腺、膀胱等组成。
肾脏位于腮弓骨的后部,负责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
8.鲤鱼的生殖系统由卵巢或睾丸、输卵管、腹水囊等组成。
卵巢或睾丸位于鱼体的后部,是鲤鱼的生殖器官,起到了繁殖后代的作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鲤鱼的内脏结构和功能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此外,还发现了鲤鱼身体的适应性良好,能够在水中自如地游动和获取食物。
鲤鱼的身体结构和器官功能的特点,与其生存环境和生物学特性紧密相连。
总结来说,本次实验对于加深我们对鲤鱼内脏结构和功能的了解非常有帮助。
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鱼类生物学提供了基础和参考。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2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课件 (2)
(一)外部形态观察
1、身体呈纺 锤型,深灰色
2、身体分部 (1)头:
尾
口
鼻孔一对
眼一对
鳃盖
(2)躯干:
鳍
鳞 侧线
(3)尾
鳍 鳞
侧线 尾鳍 背鳍
Hale Waihona Puke 臀鳍奇鳍躯干
头
腹鳍
胸鳍
偶鳍
思考: 背鳍、臀鳍、胸鳍、腹鳍、尾鳍的作用?
背鳍: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若失去, 会失去平衡而侧翻。
胸鳍和腹鳍:平衡,若失去,鱼体会左右摇摆不定。
(二)鲫鱼内部解剖
解剖:将新鲜鲫鱼置解剖盘,使其腹部向上,用剪刀在肛门前与 体轴垂直方向剪一小口,将剪刀尖插入切口,沿腹中线向前经腹 鳍中间剪至下颌;使鱼侧卧,左侧向上,自肛门前的开口向背方 剪到脊柱,沿脊柱下方剪至鳃盖后缘,再沿鳃盖后缘剪至下颌, 除去左侧体壁肌肉,使心脏和内脏暴露。用棉花拭净器官周围的 血迹及组织液,置入咸水的解剖盘内观察。外形观察完毕,剪去 鱼左侧体壁,掀去左鳃盖,先原位观察内脏器官的结构。
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地生活呢?
实验 鲫鱼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观察鲫鱼内外部形态结构,了解鱼类适应 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2. 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技能,逐步养成科学的实验观 察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鲫鱼、解剖器、解剖盘、纱布、塑料线、 放大镜 吸水纸
三、 实验步骤
每组取一条鲫鱼,先观察体形、体色、头部 器官、鳞片、侧线、鳍。
2. 解剖鱼
(二)内部解剖 观察内脏自然位置
观察鲫鱼的呼吸系统----鳃
观察鲫鱼的鳔
鱼鳔具有以下三大功用: 第一、辅助鱼在水中的升降,也作为稳定使用,由于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常考实验探究汇总(考试命中率高)
八年级生物上册常考实验探究1、蚯蚓的实验如图是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步骤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取一条活蚯蚓,可发现其身体是有许多环形的体节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如图所示 B 端时蚯蚓身体的前段.理由是肥厚且无节间沟的环带靠近身体的该端.(2)用手指触摸蚯蚓身体颜色较淡的腹面处,会感觉有小的突起,这些小突起叫刚毛.用放大镜观察这些小突起,可发现它们朝身体的后方,具有辅助运动功能.(3)用手触摸蚯蚓,能感觉到它的体表有黏液,故实验中要不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样做是为了使其体表保持湿润,有利于蚯蚓用湿润的体壁来呼吸.(4)实验完毕后,应将蚯蚓如图处理?把蚯蚓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2、鲫鱼的实验根据观察鲫鱼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鲫鱼的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2)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会看到墨汁从鱼的鳃盖后缘(或鳃孔)流出.轻轻掀起鳃盖发现鱼鳃的颜色是鲜红色,原因是鳃丝上布满了毛细血管.鳃的这种特点有利于鲫鱼完成呼吸(或气体交换).3、鸟的探究实验通过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你发现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有:(1)鸟类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阻力;(2)鸟的体表覆盖着羽毛,用于飞行的羽毛主要是正羽;(3)前肢变成翼,呈扇形;(4)鸟的胸部肌肉发达;(5)鸟的骨很轻,长骨都是中空的;(6)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食物残渣形成后在体内不停留;(7)鸟的心率比人快,血液运输能力强;(8)鸟呼吸时,除了有肺这一器官外,还有许多与肺相连的气囊.4、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某组同学的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
据此回答:(1)与蚯蚓走“T”形迷宫相比,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要少得多,因为小白鼠的学习能力比蚯蚓强,这种这种差异主要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2)实验结论: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
实验八、 鲤鱼(或鲫鱼)
牙鲆、木叶鲽、黄盖鲽
大菱鲆
石鲽
条 鳎、 宽 体 舌 鳎
(7)鲀形目
绿鳍马面鲀、驼背三棱箱鲀、虫纹东方鲀、翻车鱼
8、蟾鱼总目(Batrachoidomorpha)
特征:鳃孔小。体表裸露,有骨板或小 刺。腹鳍胸位或喉位。
常见目:鮟鱇目
黄 鮟 鱇、 毛 躄 鱼
鮟 鱇 目
肾脏 中部
头肾
肾脏前部
肾脏 中部
头肾
睾丸
肾上腺
肾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输尿管 尿殖窦
膀胱
余肾
尿殖孔
卵巢
肾上腺
肾管
膀胱 余肾
输卵管
尿殖窦
尿殖孔
(二)功能
*形成尿液,排出代谢废物 *调节渗透压
海产软骨鱼类 海产硬骨鱼类 淡水鱼类 洄游鱼类
海产硬骨鱼类渗透压调节机制
鱼类的神经系统
鱼类四种主要体型
(一)体形
纺锤型 侧扁型 平扁型 棍棒型
2、鳍的位置和形态
原尾型(protocercal)
{ 尾鳍的基本类型 歪尾型(heterocercal) 正尾型(homocercal)
图16-5 鱼类尾鳍的主要类型
3、鳍的结构
软骨鱼:支鳍骨(担鳍骨)+角质鳍条+皮肤
硬骨鱼:支鳍骨(担鳍骨)+骨质(鳞质)鳍条+鳍膜
{ { 鳍棘(spine)
骨质鳍条 软鳍条(soft ray)
分支鳍条 不分支鳍条
4、鳍式
概念: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条数目的方式
表达:罗马数字示鳍棘的数目 阿拉伯数字示软鳍条的数目
“-”示鳍棘与软鳍条连续,“,”示分离 “—”示鳍棘或软鳍条的数目范围 举例:
实验八 鱼类解剖及脊索动物
间脑:位于大脑后方腹面,需要翻起大脑观察
中脑:大脑(间脑)后方,两个长圆形球体 小脑:圆形,中脑正后方 延脑:小脑后方
6)鱼类的骨骼系统
三、作业 根据原位观察,绘鲫鱼的内部解剖图,注 明各器官名称。
3、结构观察 奇鳍(背鳍、尾鳍、臀 前鳍) 腹褶;腹孔。 前端具口笠、前庭、触 须、轮器及缘膜触手。
消化系统:口、咽(围鳃腔、腹板、背板和围咽
沟)、肠、肝盲囊和肛门。
肠的前部向咽右侧伸出一肝盲囊。大颗粒在肠内
消化成小颗粒后入肝盲囊中行细胞内消化。
肝盲囊的后边有一段肠内有纤毛(回节环)具搅拌
2、观察研究
(1)鲤(鲫)鱼的外形 重点:身体分区;鳍式、鳞式。
(2)内部解剖与观察
用解剖刀在肛门前与体轴垂直方向剪一小口。
1
2
3
4
1)消化系统
消化道:口-口咽腔-食道-肠-肛门 消化腺:肝胰脏、胆囊 2)泄殖系统 泌尿器官:肾脏1对,输尿管,膀胱,泄殖孔;另:头肾
生殖器:精巢、卵巢成对,生殖导管
作用,在此消化液与食物颗粒行细胞外消化(肝盲
囊细胞分泌消化液)。
吸收作用在肠Βιβλιοθήκη 后部进行。肛门开口于身体左侧。神经管、鳃裂。
过咽部横切—
—前段
观察:神经管、
脊索、肌节、
围鳃腔、咽部
等。
过咽部(后段)横切,观察:生殖腺、肝盲囊、围鳃
腔等。
(二)海鞘标本观察
(三)鲫鱼的外形及内部构造
1、实验材料与器材 鲫鱼,骨骼标本。 大小剪刀、镊子、解剖刀、解剖盘等。
3)循环系统 动脉球、心室、心房、静脉窦 4)呼吸系统 鳃:鳃弓、鳃耙、鳃丝、鳃小片。前4对有鳃丝,第5对 无鳃丝,内侧上端有2行咽喉齿。 鳔、鳔管
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
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王洪才编写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研室前言《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是《普通动物学实验课》的配套教材,内容包括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解剖等内容。
通过实验不仅能直接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而且通过观察对动物进行种属鉴定;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普通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其后续课的实验及今后的动物科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本实验指导结合本校实际和编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一些兄弟院校有关实验指导、书籍和文献,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编写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9年1月一、普通动物学实验课的目的本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课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有如下几方面:(一) 验证理论。
通过对理论课所学理论的验证,进一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和提高。
(二) 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的实验技术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其后续课的实验及今后的医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普通动物学实验的要求(一) 学生在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及教材中与实验有关的章节,对实验课的原理、内容及方法有初步的了解。
(二) 在实验中要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和分析并及时做好记录。
(三) 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 在实验中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实验仪器、器械的使用方法。
对基本的实验技能要反复训练直至基本掌握。
(五) 实验结束后,要根据实验过程中的记录和实验指导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认真写好实验报告,不得抄书或借阅他人的报告参考。
三、学生实验守则普通动物学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学生必须遵守下列规则:1、对实验内容的理解程度是实验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2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教案
第4章生物的类群
第2节动物
实验观察和解剖鲫鱼
一.教学设计思路
观察和解剖鲫鱼,可使学生在了解鱼类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鲫鱼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同时鲫鱼的解剖技巧也为掌握解剖其它的小动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解剖鲫鱼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他们会感到有较大的困难,所以解剖鲫鱼的方法和技巧作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掌握。
另外通过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让学生认识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强化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特点,进一步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2.知道鲫鱼的内部结构,知道其各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3.初步学会鲫鱼的解剖技能。
方法与过程:通过鲫鱼的解剖,初步学会解剖小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继续培养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
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通过鲫鱼观察与解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2.掌握鲫鱼的解剖技能,学会解剖鲫鱼方法。
难点:认识鲫鱼的内脏器官,并说出各自的名称。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PPT
学生实验:鲫鱼(建议20-30cm)、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盘、放大镜、大头针、脱脂棉,培养皿、清水。
五.教学过程:
作业:完成观察和解剖鲫鱼的实验报告。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1)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观察它的环带,区别它的前后端,数一数从蚯蚓前端到环带共有多少节?身体分节,蚯蚓的环带在距前端比较近的一端。从前端到环带共有14-16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轻触其体节近腹面处可感到粗糙
4、观察蚯蚓的运动
蚯蚓在糙纸运动时身体变化是: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快。在玻璃板上运动时身体的变化是: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慢
5、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黏液?有黏液
实验结果
1、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2、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3、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实验结果
背鳍——保持鱼身体直立(胸鳍——保持鱼身体平衡腹鳍——保持鱼身体平衡尾鳍——鱼察蚯蚓
实验器材
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
实验过程
1、检查调查用具是否齐全、完好。
2、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实验器材
鲫鱼、细线绳、水槽、小木板
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鲫鱼背鳍(或胸鳍、腹鳍、尾鳍)在游泳有什么作用?
二、作出假设鲫鱼的背鳍(或胸鳍、腹鳍、尾鳍)是保持鱼身体直立(或保持身体平衡或前进的动力)三、探究过程1、用细线绳及小木板捆住鲫鱼的背鳍,然后迅速将鲫鱼放进水槽中。2、观察鲫鱼在水中的状态。3、分析:捆住鲫鱼的背鳍(或胸鳍、腹鳍、尾鳍),鲫鱼身体不再保持直立状态(或身体不再平衡或不能前进)。
八年级生物(鲫鱼)教案
鲫鱼教学目标1.掌握鲫鱼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理解鲫鱼生殖发育的特点,掌握鱼纲的主要特征。
2.通过解剖鲫鱼,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能力。
3.通过对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继续培养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观察解剖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1.鲫鱼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是掌握鱼纲的主要特征的基础,而这两部分知识又为学习后面各纲脊椎动物奠定了基础。
同时利于学生理解鱼纲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所以这两部分知识应确定为本节的重点。
2.鲫鱼的呼吸器官:鳃的结构——鳃丝、鳃耙、鳃弓对学生来说,不仅陌生,而且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易搞清楚。
鲫鱼的气体交换的过程较为复杂且气体进出的结构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鲫鱼鳃的结构及气体交换的过程应确定为本节难点。
在鲫鱼的循环系统中,动脉与静脉、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概念易混淆,所以这四个基本概念也应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3.正确地解剖鲫鱼,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鲫鱼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同时为解剖其它纲的动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解剖鲫鱼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他们会感到有较大的困难,不知如何下手解剖,所以解剖鲫鱼的方法不仅要作为本节的一个重点,还要作为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2课时(最好两节课连排)二、第一课时(一)引言的设计:1.事先准备好放在透明鱼缸内的活鲫鱼及鲫鱼骨胳标本(或挂图),请学生观察鲫鱼及骨胳标本后,提出以下问题:①鲫鱼身体靠近背部的一节节骨构成的结构叫什么?②还有哪些动物也有像鲫鱼身体里这样的骨胳结构?③我们以前学过的动物有这样的骨胳结构吗?2.当学生回答出以上三个问题后,教师进行讲评并归纳学生回答的问题,指出什么是脊柱,什么叫做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明确以前学习的动物类群都属无脊椎动物,从现在开始学习的是脊椎动物,从而引出第八章课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操作考核及评分标准
(1)头节(2)
(2)未成熟节片(2)
(3)成熟节片(4)
(4)孕卵节片(2)
40
四
1.绘制涡虫横切面图(10)
2.涡虫横切面图结构的标注(5)
15
五
1.绘制华枝睾吸虫放大图(10)
2.华枝睾吸虫放大图结构标注(5)
3.绘制猪带绦虫成熟节片图(10)
4.猪带绦虫成熟节片图结构标注(10)
(1)肩带、胸骨、前肢骨
肩带(1)
胸骨(1)
前肢骨(1)
(2)腰带和后肢骨
腰带(2)
后肢骨(1)
(四)肌肉系统
(1)下颌表层肌肉(1)
(2)腹壁表层主要肌肉
腹直肌(1)
腹斜肌(1)
胸肌(1)
(3)前肢肱部肌肉(1)
(4)后肢肌肉
缝匠肌(1)
股三头肌(1)
股二头肌(1)
腓肠肌(1)
腓骨肌(1)
(五)口咽腔
兔的皮肤、骨骼、消化、呼吸、泄殖、循环和神经系统
步骤
考核目标及评分细则
满分值
一
实验目的
3
二
实验材料和用品
2
三
(一)家兔的皮肤和骨骼系统
1.家兔的皮肤切片观察
(1)表皮(1)
(2)真皮(2)
(3)毛的结构(2)
2.家兔的骨骼观察
(1)兔的中轴骨骼
脊柱(1)
头骨(1)
(2)兔的带骨和四肢骨
肩带和前肢骨(1)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操作考核及评分标准
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普通动物学实验操作考核及评分标准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动物的细胞和组织观察
初中生物实验 八上
也可以购买市售的水蚤,直接用来实验。
缢蛏的贝壳呈长圆柱形,壳质脆薄。两壳不能全部开或 关。贝壳前后端开口,足和水管由此伸出。前端稍圆,后端 呈截形。背腹面近于平行。壳顶位于背部略靠前端。壳表具 黄褐色壳皮,生长纹明显。贝壳中央自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微 凹的斜沟,形似被绳索勒过的痕迹,故名缢蛏。
贝壳
出水管 进水管
注意要安全使用高压灭菌锅
一、目的要求
二、材料用具 三、实验内容: 1、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观察细 胞形态,细胞结构,出芽生殖。酵母菌一般为1-5 微米×5-30微米) 2、用放大镜观察青霉的绒毛状菌丝。(选择菌落 外围的白色区域。可看到密集生长的绒毛状菌丝) 3、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青霉的菌丝和孢子, 观察孢子在菌丝顶端的着生状态(排列方式)
材料用具:家兔骨骼模型,已去除部分皮 肤的鸡翅、解剖盘、解剖剪、 解剖刀 、解剖针。 实验内容:1、观察家兔骨骼标本,特别是它的前肢骨和后肢骨。 2、观察骨骼肌的结构、骨骼肌与骨的连接方式,关节的 结构。(取一个完整的鸡翅(已除去羽毛),用解剖剪 除去皮肤(需要用解剖刀将肌肉与皮肤剥离),观察肌 肉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依次拉动每一组肌肉,观察骨 的运动。然后,除去肌肉,观察骨与骨之间的连接。)
目的要求:通过探究过程学习接种和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 方法,掌握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分 布”的方法。 材料用具:每组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 灭菌)、无菌棉棒、酒精灯、火柴、透明胶带、 标签纸、放大镜。 实验内容: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 体会微生物实验中的无菌操作; 学习微生物接种的操作方法; 学习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发酵现象 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探究蚂蚁的通讯 制作孢子印 制作米酒
鱼类学实验终稿
鳞片,但全身鳞片尚未长齐。
• 幼鱼期:全身披鳞,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特征
接近成鱼,但性腺未成熟。
实验十六 鱼类年龄与生长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掌握鱼类年龄鉴定方法及生长推算方法。 二、实验鱼:鲫鱼 1.利用鳞片鉴定年龄 2.测定鳞片上各年轮处的半径(即鳞焦到年轮 处的距离):S(毫米)
3.测定鱼的体长:L(毫米)。
鳅鮀亚科(鳅鮀亚科) 原缨口鳅(平鳍鳅科) 三、作业 比较光唇鱼与厚唇鱼、棒花鱼与蛇 鮈的主要分类特征。
实验十 鲤形目(三)、鲶形目等的分类
一、目的要求 了解各目特征、下属科\属特征及代表鱼。 二、实验鱼 鲤形目: 鲤、鲫(鲤亚科) 长须鳅鮀(鳅鮀亚科) 鲢、鳙( 鲢亚科) 中华花鳅、泥鳅(鳅科) 原缨口鳅(平鳍鳅科)
鱼类学实验
竺俊全
实验一 鱼类的外形及体形
一、实验材料 鲫、小黄鱼、加州鲈
二、形态观察 外形与体型;头部器官(口、唇、眼、鼻孔、 鳃盖、鳃孔);鳍(背、臀、尾、腹、胸鳍)形 态与位置,鳍棘与鳍条,鳍式。 三、鱼体测量 头长、吻长、体长、全长、眼径、眼间距、 躯干长、体高、体宽、尾部长、尾柄长、尾柄高。 四、实验报告 描述3种鱼的体形、记录鱼体测量结果,列 成表;写出1种鱼的鳍式。
水槽中。 3 实验结束后值日生打扫卫生,每次两人值 日轮换。 4 每个实验要求在课堂中完成实验报告。实验
报告要求字迹清楚,绘图准确。实验报告成绩
作为实验成绩的大部分。 5 实验态度占平时成绩的20%以上。
实验三
鱼类消化、骨骼系统解剖
一、实验材料:大黄鱼、鲫鱼 二、解剖方法:见实验指导 三、观察内容: 消化系统:口咽腔(咽齿)、食道、胃、肠、 肛门、肝脏(或肝胰脏)、胰脏、胆囊的位置、形 态特征。 骨骼:脑颅、咽颅(颌弓、舌弓、鳃弓)、 脊柱(躯椎、尾椎)肋骨、肩带、腰带、支鳍骨。 四、实验报告 绘制小黄鱼或鲫鱼的消化系统结构图,比较 小黄鱼与鲫鱼消化系统异同;绘制小黄鱼或鲫鱼的 躯椎结构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鳕鱼
(1) 刺鱼目
特征:吻多呈管状。许多种类体被骨板
海马、尖海龙
(2) 鲻形目
特征:背鳍2个,前后分离,第1背鳍由鳍
棘组成。腹鳍腹位或亚胸位。
梭鱼
梭 鱼、 鲻 鱼
鲻鱼
(3) 合鳃目
特征:体形似鳗,无偶鳍。左右鳃孔在头的
腹面合而为一。
代表:黄鳝
黄鳝
合鳃目
大黄鱼
小黄鱼
( 4) 鲈
形 目
大黄鱼、 小黄鱼、 黄姑鱼、 娩鱼
{
分支鳍条
不分支鳍条
4、鳍式
概念: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条数目的方式 表达:罗马数字示鳍棘的数目 阿拉伯数字示软鳍条的数目
“-”示鳍棘与软鳍条连续,“,”示分离
“—”示鳍棘或软鳍条的数目范围 举例:
鲫 D. Ⅲ— Ⅳ,16—18;P.Ⅰ,16;V.2—8;A. Ⅲ,5—7
鲤 D. Ⅲ— Ⅳ-17—22;A. Ⅲ-5—6;P.Ⅰ-15—16; V.Ⅱ-8—9
眼、口、偶鳍等不对称,两眼移
至头的一侧。 分类:我国产7科,主要有4科
牙鲆、木叶鲽、黄盖鲽
大菱鲆
石鲽
条 鳎、 宽 体 舌 鳎
(7)鲀形目
绿鳍马面鲀、驼背三棱箱鲀、虫纹东方鲀、翻车鱼
8、蟾鱼总目(Batrachoidomorpha)
特征:鳃孔小。体表裸露,有骨板或小 刺。腹鳍胸位或喉位。
常见目:鮟鱇目
体分部:头、躯干、尾
分界线 ?
鱼类的体轴
(二)鳍
1、鳍的组成及功能
背鳍 (dorsal fin)
臀鳍(anal fin)
{ { {
奇鳍 偶鳍
>
维持直立、平衡
尾鳍(caudal fin) —推进、转向、平衡 胸鳍(pectoral fin) —运动、转向、平衡 腹鳍(ventral fin)—拐弯、升降、平衡
髓棘 髓弓 椎管 椎体横突 前关节突 椎体 后关节突
鲤 的 躯 椎 及 尾 椎
肋骨
髓棘 前关节突 椎体 脉弓
脉棘
(三)附肢骨骼 (appendicular skeleton)
1、奇鳍骨
{鳍条
支鳍骨(担鳍骨)
2、带骨和偶鳍骨
带骨
{ 腰带
肩带
偶鳍骨
{腹鳍骨
胸鳍骨
三、肌肉系统
1、分化少,分节排列 2、头部肌肉:眼肌、鳃节肌等 3、躯干肌:大侧肌(轴上肌、轴下肌)、棱肌
2、鳍的位置和形态
尾鳍的基本类型 歪尾型(heterocercal)
正尾型(homocercal)
{
原尾型(protocercal)
图16-5 鱼类尾鳍的主要类型
3、鳍的结构
软骨鱼:支鳍骨(担鳍骨)+角质鳍条+皮肤
硬骨鱼:支鳍骨(担鳍骨)+骨质(鳞质)鳍条+鳍膜
骨质鳍条
{
鳍棘(spine) 软鳍条(soft ray)
软骨鱼:软骨脑箱
脑颅
{
第3~7对咽弓:鳃弓
围眶骨
前筛骨 上颌骨 筛骨
额骨
顶骨
上枕骨
前上颌骨
前耳骨
齿骨 关节骨
鳃盖骨
隅骨 方骨 前鳃盖骨 间鳃盖骨 鳃盖条
下鳃盖骨
鲤的颅骨
(二)脊柱 (vertebral column)
髓棘 间插板
鲨 椎 骨
髓棘 椎管
椎体
椎体钙化部分 椎体 尾动脉脉管 静脉脉管 脉棘 脊索
鱼类的测量
鳔 头肾 脑
肾脏
鳔 输尿管
• 鲤鱼的内部解剖
鳃 动脉球 心室心房 肝 胃 睾丸 膀胱
静脉窦
胆囊 脾
肠
肛门 尿殖孔 输精管
鲤鱼的内部结构
鲤鱼的内部解剖
鱼类的骨骼系统
鱼类的主要生物学特征
1. 无颈部,体多呈纺锤形,并常覆有保护性的鳞 片; 2. 终生生活于水中,以鳃呼吸; 3. 不仅有奇鳍,而且有偶鳍,偶鳍不超过2对,偶 鳍肢带不与脊柱发生联系; 4. 有发达的上下颌,多数种类的颌上有锐齿; 5. 具完整的骨骼系统(软骨或硬骨),椎体双凹 型,脊索残留于椎体间呈念珠状; 6. 大多具鳔; 7. 多数具前后两个外鼻孔,内耳具三个半规管。
大麻哈鱼、哲罗鱼、大银鱼、狗鱼 鲑形目
虹鳟
3、鳗鲡总目(Anguillomorpha)
特征:体呈鳗形。腹鳍腹位或无。背、尾、臀
鳍连在一起。个体发育有变态
分类:共3目。我国产鳗鲡目
鳗 鲡 与 海 鳗
鳗鲡
海鳗
草鱼
4、鲤 形总目 (Cypri nomor pha)
鳙 鲢
分类:约5 000种,
分鲤形目和鲇形目2 个目
六、循环系统
(一)组成:心脏、血管、血液 (二)心脏
硬 骨 鱼 心 脏 模 式 图
窦房瓣
动脉圆锥 迹器官
痕
七、神经系统
{脊髓 脑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
脑
(一)脑
五部脑:端(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
嗅球 Ⅰ
鲤 的 脑 和 脑 神 经
鳐形目
花点魟和无斑鳐鲼
鲼形目
电鳐
电鳐目
(二)全头亚纲
*特征 *分类:仅1目3科。代表:黑线银鲛
黑线银鲛
二、硬骨鱼类
*特征: *分类:分2亚纲,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
(一)内鼻孔亚纲(Choanichthyes)
特征:
有内鼻孔;原鳍型偶鳍;肠内有螺旋瓣
分类:
有2总目,总鳍总目和肺鱼总目
1、总鳍总目(Crossopterygiomorpha)
乌鳢、斗鱼、攀鲈
5、鳔(gas bladder):肺鱼
(1)鳔的类型
闭鳔(physoclistous): 鲈形目
{
管鳔(喉鳔)(physostomous):鲤形目
(3)鳔的功能
* 调节比重 * 呼吸 * 感觉
韦伯氏器
* 发声
(weberian organ)
围淋巴腔
舟骨
间插骨
鳔
三脚骨
肋骨
鲤形目鱼类的韦伯氏器
歪型尾
4目,鲟形目、多鳍鱼目、弓鳍鱼目、 雀鳝目
(1) 鲟形目
特征: 代表动物: 中华鲟、白鲟
2、鲱形总目(Clupeomorpha)
特征:腹鳍腹位;圆鳞;鳍无棘 分类:6目
太平洋鲱
( 1) 鲱形目
鲥鱼
鳓鱼 太平洋鲱、鲥鱼、鳓鱼 鲱科
鯷鱼 鯷 鱼 、 刀 鲚 、 黄 鲫 鯷 科
刀鲚
黄鲫
(2)鲑形目
实验九、 鲤鱼(或鲫鱼)的外 形和内部解剖及鱼类分类
吾玛尔.阿布力孜 Omar .ABLIZ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Xinjiang University
一 、实验目的
1.通过对鲤鱼外形和内部构造和骨骼系统的观察,了 解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及适应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 特征; 2.学习利用年轮推测鱼类年龄的方法,硬骨鱼的一般 测量方法及硬骨鱼解剖方法。 3.学习了解鱼类主要目的特征。 4.认识常见的和有经济价值的种类。 5.学习鱼类的分类方法。
特征 代表
矛尾鱼
2、肺鱼总目(Dipneustomorpha)
特征 代表
3种肺鱼
(二)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
特征:
体被硬鳞、圆鳞或栉鳞;无内鼻孔 分类:
9总目、36目。我国产8总目,26目
1、硬鳞总目(Ganoidomorpha)
特征:
体被硬鳞
心脏具动脉圆锥
肠内有螺旋瓣 分类:
消化腺
{硬骨鱼:肝胰脏或肝脏与弥散的胰脏
软骨鱼:定形的肝脏和胰脏
2、与食性的关系
口的位置:端位、上位和下位
齿:颌齿(犬齿形、圆锥形、臼齿形、门齿 形等)、犁齿、腭齿、舌齿、咽喉齿
鳃耙:数目、形状、疏密状况 胃、肠分化及肠的长度:
消化腺:
五、呼吸系统
(一)鳃 1、鳃的构造
软骨鱼:每侧9个半鳃;鳃间隔发达;鳃裂直接开口体外 硬骨鱼:每侧8个半鳃;鳃隔退化;有鳃盖;鳃孔1对
二 、实验内容
1.鲤鱼的外形观察。 2. 鲤鱼一般测量方法及常用术语。 3.内部解剖。 4.观察鲤鱼年轮并鉴定年龄。 5.国内常见目及代表种的识别。
示范:鲤鱼骨骼标本。棘皮动物、半索动物、 低等脊索动物整体浸制标本观察。
三、综合的学科知识点
综合动物生物学的理论知识,鱼类的主 要内部结构及适应于水生生活的特征,学 习利用年轮推测鱼类年龄的方法、掌握鱼 类活体采血技术、常见主要目的主要特征 及其分类。
泥鳅
团头鲂
长春鳊
鲇鱼、胡子鲇
5、银汉鱼总目(Atherinomorpha)
大圆鄂针鱼
燕鳐鱼
小鳞鱵 大圆鄂针鱼、燕鳐鱼、小鳞鱵 颌针鱼目
6、鲑鲈总目 (Parapercomorpha)
特征:腹鳍胸位或喉位。鳔无管。颐部常有一
小须。背鳍1~3个,臀鳍1~2个
分类:包括鲑鲈目和鳕形目,我国只产后者
(一)体形
纺锤型 侧扁型 平扁型 棍棒型
鱼 类 不 同 类 型 的 体 型
鲤的咽齿和鳃耙
鱼纲分类
现存22 000种,我国有2 830种
{硬骨鱼类(Osteichthyes)
软骨鱼类(Chondrichthyes)
一、软骨鱼类
*特征: *分类:分2个亚纲
{ 全头亚纲
板鳃亚纲
(一)板鳃亚纲(Elasmobranchii)
鳃盖的切缘 鳃耙、 鳃弓 鳃丝
出鳃血管 鳃耙 鳃瓣 入鳃血管 出鳃血管 水流 血流 鳃弓 鳃丝 毛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