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心说
中医养生话养心
中医养生话养心在中医养生的理念中,养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心,不仅仅是指我们身体里那个不停跳动的器官,更是涵盖了精神、情志等多个层面。
养心,关乎着我们的身心健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状态。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心神安宁,我们的思维、情绪和行为才能正常有序;反之,心神不宁,则容易出现焦虑、烦躁、失眠等诸多问题。
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日益增大,人们的内心常常处于紧张和疲惫的状态。
在这样的环境下,养心就显得尤为迫切。
那么,如何养心呢?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平和、乐观的心态是养心的基础。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我们不能过于计较和纠结,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正所谓“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学会放下烦恼和怨恨,以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这样才能让内心充满阳光。
生活中的一些不良情绪,如愤怒、抑郁、焦虑等,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和化解,会对心脏造成很大的伤害。
愤怒会导致气血上涌,增加心脏的负担;抑郁则会使气血运行不畅,影响心脏的功能;长期的焦虑则会让心神不安,消耗心气。
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当不良情绪出现时,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听音乐、与朋友倾诉等方式来缓解。
养心还需合理安排作息。
充足的睡眠是养心的重要保障。
中医讲究“子午觉”,即子时(晚上 11 点到凌晨 1 点)和午时(中午 11 点到下午 1 点)是睡眠的最佳时间。
在子时,人体的阳气开始生发,此时进入深度睡眠,有利于养阳;午时则是阴气开始初生,小憩片刻可以养阴。
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让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恢复心气,增强心脏的功能。
同时,适度的运动对于养心也大有益处。
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心肺功能。
但运动要适量,不可过度劳累。
像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给心脏带来太大的负担。
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呼吸均匀,身心放松,感受身体与自然的融合。
饮食方面,养心也有讲究。
中医认为,红色食物入心,如红枣、红豆、西红柿等,具有养心补血的作用。
中医养心的7个方法
中医养心的7个方法
1、保持愉悦心情。
中医认为,情志与心脏密切相关,情志不畅则心气不舒,
影响心血运行。
因此,保持愉悦心情,调节情绪,可以促进心气畅通,有利于心
脏健康。
2、合理饮食。
中医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合理搭配谷类、蔬菜、水果、肉类等食物,保证营养均衡,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
3、适量运动。
中医认为,适量运动可以促进心气畅通,有利于心脏健康。
不过,过度运动可能会对心脏造成不利影响,应适当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
4、定期按摩。
中医推崇按摩养心,可以促进心气畅通,有利于心脏健康。
按
摩可以选择穴位按摩、推拿按摩、经络按摩等方式。
5、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中医认为,良好的睡眠可以促进心气畅通,有利于
心脏健康。
要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睡眠环境安静舒适,避免熬夜和睡眠不足。
6、心理疏导。
中医认为,负面情绪会对心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及时排解
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可以采取娱乐、休闲、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7、中药调理。
中医有很多可以调理心脏的中药,比如黄芪、丹参、山楂、麦
冬等,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调理。
不过,用药要遵循中医理论,避免滥用和误用。
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养心
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养心1.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2.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
心净则身净。
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
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4.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5.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6.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
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7.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
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8.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
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
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9.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
道家讲,虚则灵。
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0. 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
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
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
11. 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中医养心的秘招
中医养心的秘招
中医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医学体系,它不仅可以治疗身体疾病,还可以帮助我们养心护心。
以下是中医养心的秘招:
1. 控制情绪:情绪波动是导致心理压力和心脏疾病的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情绪不稳定会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影响心脏功能。
因此,保持平稳的情绪非常重要。
2. 调整饮食:中医讲究“饮食有节”,指的是遵循饮食的规律和节制。
中医建议多吃一些粗粮、蔬菜和水果,同时避免食用过多的肉类和油腻食品。
3. 保持适当运动: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血压和血脂。
例如,散步、太极拳和瑜伽都是很好的选择。
4. 睡眠充足:中医认为,睡眠是身体和心灵的休息和恢复。
睡眠不足会影响心脏健康。
因此,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非常重要。
5. 中药调理:中医善于使用中药材调理身体和心理健康。
例如,枸杞、熟地、黄芪等中药材可以调节心脏功能,增强免疫力。
总之,以上这些秘招可以帮助我们养心护心,保持健康。
我们应该尽量遵循这些原则,并与中医专家一起合作,制定适合自己的养心计划。
- 1 -。
中医养心调节情绪不稳
中医养心调节情绪不稳情绪的波动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而情绪不稳定则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困扰。
中医学注重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通过调理心脾肝肾等脏腑,可以有效地改善情绪不稳定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心调节情绪不稳的方法和措施。
一、中医对情绪不稳定的认识中医将情绪归类为心理活动的一种,认为情绪的变化与人体脏腑的阴阳平衡紧密相关。
中医强调情绪稳定的重要性,认为情绪不稳定会导致心脏功能紊乱、脾胃功能失调、肝气郁结等症状的发生。
因此,中医提倡通过调整心脾肝肾的功能,平衡阴阳气血,实现情绪的调节和稳定。
二、情绪不稳定的中医治疗方法1. 饮食调理:根据中医的脏腑学说,可通过调整饮食来改善情绪不稳定。
比如,多食用具有益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如枸杞、石斛、茯苓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助长火气。
2. 草药调养:中草药有良好的调节情绪的作用。
常用的草药如当归、香附、白芍等,可以调理肝气以达到平衡情绪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配合使用适当的草药来改善失眠、焦虑等与情绪不稳定相关的症状。
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功能的方法。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平衡阴阳,达到调节情绪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包括内关、神门、太冲等,可以用手指轻柔地按摩这些穴位,每天持续一段时间,效果会有所改善。
4. 中医精神疗法:中医也注重心理层面的调节。
中医认为,心理疏导、舒缓压力、放松身心可以很好地改善情绪不稳定。
可以通过冥想、呼吸调节、做适量的运动等方式来实现心理的平衡。
三、防止情绪不稳定的中医养生方法1. 定期休息:情绪不稳定与睡眠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确保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非常重要。
中医强调夜晚11点前入睡,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也可配合使用一些中草药来改善睡眠质量。
2. 保持适当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调节情绪,减轻压力、焦虑等不良情绪,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每天锻炼一定的时间。
中医养心秘籍:心态与饮食并重
中医养心秘籍:心态与饮食并重中医养生注重平衡,强调心态与饮食的重要性。
心态平和、饮食调理是中医养心的两大关键。
心态决定着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而饮食则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础。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探讨心态与饮食在养心中的作用,并分享一些中医养心的秘籍。
一、心态调理中医认为,心态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情绪波动大、心情不稳定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影响心脏功能,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对于养心至关重要。
1. 调理情绪中医强调情绪与五脏的关系,认为不同的情绪会影响到相应的脏腑。
比如,喜欢生气容易伤肝,过度悲伤伤心,恐惧伤肾,忧虑伤脾。
因此,调理情绪对于维护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运动、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持心态的平和。
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熬夜等都是养心的有效方法。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也有助于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3. 学会释放压力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们往往承受着各种压力。
长期的压力不仅会影响心态,还会导致各种心理和生理疾病。
因此,学会释放压力,保持心态平和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运动、瑜伽、按摩等方式来释放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二、饮食调理中医强调“药食同源”,认为饮食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调理脏腑功能,维护心脏健康。
1. 饮食清淡中医认为,饮食应该清淡为主,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过多的油脂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因此,平时应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清淡食物,减少油脂摄入,有助于保护心脏健康。
2. 合理搭配中医强调饮食的合理搭配,不仅要考虑主食、肉类、蔬菜水果的搭配,还要考虑五味的平衡。
五味包括酸、甘、苦、辛、咸,每种味道都有助于调理脏腑功能。
合理搭配五味食物,有助于维持心脏健康。
3. 注意进食方式中医认为,进食方式也对心脏健康有影响。
中医养生话养心
中医养生话养心中医养生源远流长,其理念和方法涵盖了身心的各个方面。
在众多的养生之道中,养心尤为关键。
心,不仅是生理上推动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更是主宰我们精神和情感的核心。
养心,首先要理解心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主宰。
心的功能正常,人就会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神饱满;反之,心的功能失调,则可能出现失眠、多梦、健忘、焦虑、抑郁等精神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养好我们的心呢?保持平和的心态是养心的基础。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人们很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愤怒等不良情绪。
而这些情绪长期积累,会对心的功能造成损害。
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对待事物保持一颗平常心,不骄不躁,不悲不喜。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成功和荣誉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骄傲自满。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养心也至关重要。
作息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夜晚是身体自我修复和调整的时间,睡眠不足会导致心血不足,影响心的功能。
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中医认为,过食辛辣、油腻之物会内生火热,扰动心神。
多吃一些养心的食物,如红枣、桂圆、莲子等,可以起到滋养心血、安定心神的作用。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养心。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从而为心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氧气。
像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让人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但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以免损伤心气。
另外,培养兴趣爱好也是养心的重要途径。
读书、绘画、音乐、旅游等活动,可以让人沉浸其中,忘却烦恼,愉悦身心。
当我们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内心会感到平静和满足,这对于养心大有裨益。
中医还有许多养心的方法,如艾灸、按摩、中药调理等。
艾灸内关穴可以宁心安神、理气止痛;按摩神门穴能够调节心经气血,安定心神。
如果心的功能出现了明显的失调,如心慌、心悸、失眠严重等,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一些中药进行调理。
中医养心的秘招
中医养心的秘招
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人都面临着心理和心脏问题。
中医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医学,有许多秘诀可以帮助人们养心保健。
以下是一些中医养心的秘招:
1. 调节呼吸:深呼吸可以帮助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中医推荐练习慢速、深度、有节奏的呼吸,即每分钟呼吸6至8次,每次深呼吸持续4至5秒。
2. 饮食调节:中医认为,心脏所属的五行是火,因此应适当食用一些清热、凉性的食物,如绿豆、莲藕、西瓜等。
同时也要注意减少高脂、高盐和高糖的食物摄入。
3. 睡眠充足:睡眠是心脏健康的重要因素。
中医建议晚上11点前就寝,并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4. 运动保健:中医认为适当的身体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免疫力。
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等。
5. 中草药保健:中草药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能量流动,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心脏功能。
常用的药材包括人参、黄芪、五味子等。
以上是一些中医养心的秘诀,希望能帮助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心脏健康。
- 1 -。
中医养心的名词解释
中医养心的名词解释中医养心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通过中医方法和理念来维护和调养心脏的健康。
中医认为,心脏是人体的主宰器官,不仅负责血液的循环,还承担着情绪、思维和意识等重要功能。
因此,保持心脏的健康对于人体整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中医学中,心脏被视为“帝王之官”,主宰着人体的精神活动和情绪状态。
中医养心的核心理念是“精神乃血之帅”,即人体的精神状态对心脏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因素。
因此,中医养心注重调整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以达到健康养心的目的。
在中医养心的实践中,有许多具体的疗法和方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技术和理念。
首先,中医强调调整情绪和注意力。
情绪的波动和消极的心理状态对心脏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
中医提倡通过练习深呼吸、冥想或其他冥思静坐的方式,以放松心理紧张和抵抗压力。
中医还推崇寻找内心的安宁和平衡,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注意力的集中和灵敏度。
其次,中医养心注重调整饮食和养生习惯。
根据中医理论,心脏对应着火的属性,因此养心的饮食要清淡且以阴寒为主。
中医饮食养心一般推荐多食用蔬菜、水果、豆类和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黑枸杞、山药、黑木耳等。
此外,中医还推崇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过度的饮酒和过量咖啡因的摄入,同时,避免或减少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中医养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运动调理。
中医强调通过适度的运动来强心健体。
常见的养心运动包括太极拳、气功、散步等。
这些运动形式以柔和、缓慢和调整呼吸为特点,具有舒缓精神压力、增加心肺功能、平衡气血循环等益处。
中医养心还注重按摩和拍打心脏周围的穴位,如胸中、心俞等穴位,这些穴位按摩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紧张和焦虑。
中医还强调养心与调理其他脏腑的关系。
根据中医学说,心脏是五脏之首,与其他脏腑器官之间存在着内外相应、相互制约的关系。
因此,中医养心的同时还注重调理其他脏腑,使整个人体的气血得以调和,从而达到养心的效果。
例如,中医认为肝与心相表里关系密切,调理肝脏有助于缓解心脏疲劳和紧张,进而达到养心的效果。
中医养心秘籍:心态与饮食并重
中医养心秘籍:心态与饮食并重在日常生活中,心脏是我们身体中至关重要的器官之一,保护心脏健康已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问题。
中医学认为,心脏是人体的“君主”,起着统率全身脏腑、调节情绪的重要作用。
而中医养心秘籍强调的是心态与饮食的双重平衡。
本文将从心态调理和饮食调理两个方面探讨中医养心的秘籍。
心态调理中医强调“心宁则神定”,即心态平和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常常导致人们情绪波动较大,长期的焦虑、紧张、压力会对心脏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良好的心态调理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在中医养心秘籍中,调理心态的方法多种多样。
首先是保持心情愉快,可以通过锻炼、休闲娱乐等方式释放压力,调节身心。
其次是学会调控情绪,如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不要过于消极悲观,保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舒缓心情,减轻心脏负担。
最后是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饮食调理除了心态调理,中医养心秘籍中饮食调理同样重要。
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达到保护心脏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中医推荐的养心饮食秘籍:1. 清淡饮食中医认为,清淡的饮食有益于心脏健康。
过于油腻或热量过高的食物容易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建议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2. 忌烟戒酒烟酒是心脏的“大敌”,长期大量饮酒或吸烟会导致心脏病等疾病。
因此,在中医养心秘籍中,强调戒烟戒酒对心脏健康的重要性。
3. 合理搭配饮食的营养搭配也是关键。
中医建议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豆类、杂粮等,有助于保护心脏健康。
4. 定时定量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维持心脏的稳定状态。
过度饮食或暴饮暴食都会对心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建议保持适量摄入,避免过度压力。
总结中医养心秘籍强调心态与饮食的双重调理,通过调节心态保持身心平和,合理饮食保护心脏健康。
遵循中医养心的秘籍,不仅有助于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还可以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中医养心十法
中医养心十法中医的养生之道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养心。
人的心脏是命脉所在,它的健康程度决定了整个身体的健康水平。
因此,中医非常注重保护和养护心脏。
下面介绍中医养心的十个方法。
一、保持良好的心态首先,保持良好的心态是中医养心的关键。
中医认为,心情愉悦、积极向上的人,其心脏功能也会更加健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避免发脾气、愤怒、嫉妒等负面情绪,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
二、注意饮食合理的饮食对心脏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餐营养丰富,但也需要注意控制食欲和摄入的营养成分。
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减少高脂、高盐和高糖食品的摄入。
三、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是心脏健康的保证。
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肾脏和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
运动可以采取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轻松有氧运动,也可以采取力量训练等强度适宜的运动方式。
四、保持良好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睡眠也是中医养心的重要方面。
睡眠不足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损害心脏功能,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建议每晚睡眠时间不少于7个小时,避免熬夜和失眠等不良习惯。
五、避免长时间的工作长期的工作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中医提倡工作和休息的平衡,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时间,不要长时间连续工作。
六、定期检查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心血管系统的问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中医推崇调理先于治疗,所以定期检查是养心的关键一步。
七、中医调理中医调理心脏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针灸、推拿、中药治疗等,既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以调适心脏的功能。
八、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中医养心的基础,如不吸烟、少饮酒、减少咖啡因等。
九、保持心理平衡保持心理平衡可以使人的心脏更健康。
特别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压力,要掌握好消解压力的方法,如冥想、瑜伽、太极拳等。
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心脏的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中医养心安神
中医养心安神在现代社会的高压快节奏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精神压力和心理问题。
为了寻求身心健康的平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养心安神的方法。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心是人体的主宰,同时也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中枢。
通过调理心气和神志,可以达到养心安神的效果。
一、中医养心的基本原则1. 保持心态平和:中医强调情志与脏腑的关系密切,情志不调可导致脏腑失调。
因此,保持心态平和是养心的首要原则。
2. 调理气血:中医认为,气血充足并流畅运行,可以维持心脏和大脑的正常功能,有助于养心安神。
3. 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消除体内湿气和痰火,促进血液循环,使心脏得到锻炼,达到养心的目的。
4. 饮食调理:中医倡导饮食健康,以养心安神。
应避免食用过辛辣、高脂肪、高糖等食物,多吃粗粮、蔬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二、中医养心安神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医常用的养心药物包括柏子仁、远志、丹参等,可以通过补益心气、安定神志的作用,达到养心安神的效果。
2.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改善心律失常、失眠、焦虑等心理问题,从而达到养心安神的效果。
3.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心脏、头部和背部等部位,促进血液循环,舒缓压力,达到养心安神的效果。
4. 气功调理:通过练习养心功法,调整呼吸和肢体活动,平静心神,增强体内阳气,达到养心安神的效果。
三、中医养心案例分享小红,女,25岁,因工作压力过大,经常出现失眠、脾气暴躁的问题。
经中医诊断,属于心气虚弱和肝郁气滞的症状。
中医通过采用益心气、疏肝理气的中药治疗,并结合针灸疗法进行调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红的失眠症状明显减轻,情绪更加稳定。
小明,男,30岁,工作压力大,经常焦虑和烦躁。
中医诊断为心火旺盛和肝气郁结的表现。
中医采用清热解郁、平肝理气的中药治疗,并配合推拿按摩进行调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的焦虑症状明显减轻,情绪稳定了许多。
四、中医养心的注意事项1. 寻求专业医生指导:中医养心安神的方法需要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症状进行调理,因此最好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
中医养心知识大全
中医养心是指通过调理身体、平衡阴阳等方法来维护和改善心脏健康的一种传统医学理论。
以下是一些中医养心的知识点:
1.心与五脏关系:中医认为心主火,与其他脏腑有密切的相互关系。
例如,心与肝、脾、
肺、肾等脏腑之间存在着协调合作的关系。
2.心火过旺的症状:中医将心火过旺表现为易怒、失眠多梦、口干口苦等症状。
此时,应
注意调节饮食、保持情绪稳定、适度运动等。
3.养心要素:中医养心注重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包括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
持规律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等。
4.食疗养心:中医提倡通过饮食来调理心脏。
例如,可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
水果、番茄等来帮助心脏健康。
5.中药调理:中医常使用一些中药来调理心脏。
例如,金银花、丹参等草药被认为具有清
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6.气功养心:中医养心也包括通过气功练习来调整身心。
例如,通过深呼吸、冥想、放松
肌肉等练习来缓解压力和促进心脏健康。
7.穴位按摩:中医按摩经络穴位也可用于养心。
例如,太冲穴位位于足底,是一个常用的
养心穴位。
请注意,这些知识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心脏问题或需要针对个人情况的治疗建议,请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或心脏专家。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养心心理舒畅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养心心理舒畅中医养生养心心理舒畅中医养生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中医养生养心注重调整情绪,保持心理舒畅,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医养生方法,帮助您养心心理舒畅。
调节情绪,保持内心平衡情绪起伏大、心情不稳定是许多人面临的常见问题。
中医提倡通过调整情绪,保持内心平衡来改善心理状态。
其中,调节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通过缓慢、深吸气和慢慢呼气可以平复情绪,缓解紧张和压力。
此外,中医还推崇运动是舒缓心情的良方,如散步、太极拳等。
良好的作息习惯促进心理健康作息不规律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
中医强调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早睡早起、规律的饮食,以维持心理稳定。
此外,中医还注重睡眠质量。
睡眠是恢复身心能量的关键,中医建议晚上10点准时入睡,保持7-8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
中医草药调理,舒缓心情中医草药在调理心理问题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百合、当归等,其草本成分能够帮助身体调整养分供给,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改善心理状况。
此外,中医推崇食疗,通过摄入一些具有舒缓心情的食物,如鲜美的鱼类、坚果等,来达到调理心理状态的效果。
中医按摩,放松身心按摩是一种古老有效的中医疗法,除了对身体有益外,还可以放松心情。
中医认为,按摩能够舒缓肌肉、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循环,从而缓解焦虑和烦躁情绪。
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推拿、拍打、揉捏等,可以自行学习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
培养艺术爱好,寻找自我价值参与艺术活动有助于舒缓心情,培养兴趣爱好,寻找内心的平静。
中医养生中推崇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这些艺术形式能够唤起人的内心情感,减轻压力和负面情绪,增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结语:中医养生养心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通过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食疗草药、按摩和艺术爱好,我们可以达到舒缓心情、延缓衰老的目的,让心理状态得到舒畅和愉悦的改善。
中医养生之道养心养性追求内外兼修
中医养生之道养心养性追求内外兼修中医养生注重的是整体的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在传统中医理念中,养生不仅仅是针对身体的调理,更注重心灵的抚慰和修养。
只有内外兼修,才能达到真正的健康境界。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养心养性的方法和追求内外平衡的重要性。
一、养心之道中医认为,心是人的主宰之官,心态的平衡对身体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养心之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理情绪情绪的波动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功能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中医强调调理情绪的重要性,提倡保持平和开朗的心态。
这可以通过正面的思维、适度的锻炼、良好的休息和调理来实现。
同时,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也是调理情绪的重要手段。
2. 调整饮食中医文化中有一句名言:“药食同源”。
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在养心之道中,合理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
适量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坚果等,可以帮助改善心血管功能,减轻心理压力。
此外,合理搭配食材,注意荤素搭配,也能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3.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
中医推崇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以及适度的运动。
这些习惯有助于提高心脏功能,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和焦虑,从而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二、养性之法除了养心,养性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面。
养性即培养品质和修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自我调节中医认为,人体具有自愈能力,身体的健康与情绪、心理的平衡是相辅相成的。
养性之法首先是学会自我调节,尽量避免消极的情绪和情绪压力。
可以通过学习冥想、太极拳、瑜伽等放松身心的方法,使自己更加平和、开朗。
2.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
中医强调言行举止要遵循道德原则,注重礼仪。
此外,养成正确的姿势和行为习惯,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等也是养性的重要方面。
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改善身体和心理状况,提升整体素质。
3. 修养性情修养性情是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目标。
中医认为养心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中医认为养心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中医养生理论强调了人们在保持身体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其中,"养心"被认为是关键的一环。
中医认为,养心的过程涉及到调整情绪、保持内心平静、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
通过有效的养心方法,可以预防和治疗一系列心理和身体上的疾病。
心情舒畅,身体自然健康。
中医师认为,人的内心状态与身体健康直接相关。
当一个人心情愉悦、平和时,体内的正气和能量可以得到平衡,并顺畅地流动于全身。
相反,当人处于焦虑、愤怒或悲伤的情绪中时,会影响到体内的气血运行,导致身体的器官功能出现紊乱。
维持好心情对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强调的养心不仅仅是指情绪的调整,也包括生活习惯的培养。
合理的作息时间、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适度的锻炼都是养心的重要方面。
其中,饮食习惯被中医视作重要的养心方法。
中医营养学认为,药食同源,食物可以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食物,并根据个人的体质特点进行搭配,可以有助于调整心身的平衡。
比如,苦味食物可以疏肝清热,甘味食物则有滋补脾胃的功效。
此外,均衡的膳食结构和适度的进食时间也是养心的重要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适度的运动同样重要。
中医强调运动对于保持心身健康的作用。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代谢水平。
尤其是一些静心运动,如太极拳和气功,可以帮助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压力,从而提高养心的效果。
此外,中医还推崇一些传统的养心方法,如冥想和针灸等。
通过冥想,可以使人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来调理气血的流动,达到养心的效果。
这些方法在中医传统养生中均有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养心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它涉及了情绪、生活习惯以及一系列养生方法的调整和培养。
只有通过全面的养心措施,人们才能达到身心平衡和健康的状态。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节,从调整饮食、保持良好情绪到进行适度运动,以实现养心的目标。
中医传统养生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中医养生话养心
中医养生话养心中医养生啊,这可是一门大学问。
要说养生,养心那可是重中之重。
咱就先从压力这事儿说起。
现在的人,甭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压力都老大了。
就说我家隔壁那小孩,才上小学呢,每天作业一堆,周末还有各种辅导班。
有一回我在路上碰见他,小脸儿皱得跟个小老头儿似的,嘴里嘟囔着:“哎呀,我好累啊,都没时间玩了。
”这压力一大,心情能好吗?心情一不好,这心就容易出问题。
中医讲啊,心主神明,心情舒畅了,这心才能养得好。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中医讲座,那老师就讲了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
说有个人啊,工作特别拼命,天天加班熬夜,心情还特别焦虑。
结果呢,得了个心慌的毛病,吃了好多药都不管用。
后来这医生就跟他说,你别这么拼命了,给自己放个假,出去走走。
这人听了医生的话,出去旅游了一圈,啥药也没吃,这心慌的毛病居然就好了。
咱们平常啊,也得学会给自己的心放个假。
别整天忙忙碌碌的,得找点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儿。
比如说,听听音乐,看看电影,或者是找几个朋友聊聊天。
我自己就特别喜欢在周末的时候,泡上一杯热茶,坐在阳台上看看书。
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心里也特别舒坦。
还有啊,饮食也能养心。
像莲子、百合这些东西,都是养心的好食材。
我有时候就会给自己煮个莲子百合粥,甜甜的,吃下去感觉心里都美滋滋的。
再说说运动吧。
适当的运动能让人心情愉悦,这对养心也很有帮助。
我每天早上都会去公园里跑跑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看着公园里那些花花草草,心情格外好。
有时候还能碰到几个熟人,一起唠唠嗑,这一天的心情都美美的。
睡眠也很重要哦。
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这心也跟着受累。
我以前有段时间老失眠,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
后来我就调整了作息时间,每天晚上睡前泡泡脚,听听舒缓的音乐,这睡眠质量慢慢就好了,心也感觉轻松了不少。
还有啊,心态得平和。
别为了一点小事就着急上火的。
我记得有一次坐公交车,有两个人因为一点小事吵起来了,声音一个比一个大,整个车厢的人都心烦意乱的。
其实回过头想想,多大点事儿啊,值得这么大动肝火吗?总之啊,中医养生里的养心,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中医理论如何指导中药养心
中医理论如何指导中药养心在中医的理念中,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主血脉,其功能的正常与否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心脏出现问题时,不仅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还可能导致神志方面的异常。
而中药养心,则是基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通过运用各种中药来调理心的生理功能,达到养心安神、活血通脉等目的。
中医认为,心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明。
主血脉是指心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主神明则是指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当这两个方面出现失调时,就会产生各种心脏相关的疾病。
从病因病机的角度来看,导致心的功能失常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情志失调,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心气郁结,心阴不足;饮食不节,过多地食用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的食物,容易产生痰湿、瘀血,阻塞心脉;劳逸失度,过度劳累或者过度安逸,都会损伤心气;外感六淫之邪,如风邪、寒邪、暑邪等侵入人体,也可能伤及心经。
那么,中医是如何运用中药来养心的呢?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体质,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
首先是养心安神类中药。
这类中药主要用于治疗因心阴不足、心血亏虚导致的心神不宁、失眠多梦等症状。
常见的养心安神药有酸枣仁、柏子仁、远志、茯神等。
酸枣仁味甘酸,性平,能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常用于治疗心肝阴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等症。
柏子仁味甘,性平,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作用。
适用于心血不足、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惊悸等。
远志性温,味苦辛,能交通心肾、安神益智。
茯神则是茯苓菌核中间抱有松根的部分,其安神的作用优于茯苓,常用于心虚惊悸、失眠健忘等症。
其次是活血化瘀类中药。
心主血脉,当血脉瘀阻时,就需要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来疏通心脉。
丹参、赤芍、红花、桃仁等都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
丹参味苦,微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的功效。
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瘀血阻滞所致的心胸疼痛、月经不调等症。
赤芍味苦,性微寒,能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中医养心讲座心得体会
中医养心讲座心得体会中医养心讲座心得体会近日,我参加了一场关于中医养心的讲座。
在这场讲座中,中医专家详细介绍了中医养心的理论与实践,使我对中医养心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我从讲座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启示,以下是我对此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强调身心平和的重要性。
讲座中,专家强调了心态对于身体健康的至关重要性。
中医认为,情绪的波动会对人体的各个器官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保持身心平和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专家还分享了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如通过呼吸调节、运动、冥想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平稳心情,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中医注重调整饮食。
在讲座中,专家详细介绍了中医养心的饮食原则和食物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饮食对于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可以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增强体质。
此外,中医还强调了忌食和适量摄入的原则,如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适量摄入粗纤维食物等。
这些饮食调节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维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此外,中医养心还强调生活规律的重要性。
专家指出,良好的生活规律可以调整身体的生物钟,保持身体的自然节律。
例如,早睡早起可以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增强免疫力;规律饮食可以维持肠胃的正常运转,促进新陈代谢。
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另外,中医还强调了运动的重要性。
在讲座中,专家介绍了适合中医养心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等。
这些运动方式注重精神和身体的协调,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
此外,中医还强调了运动的频率和时间,提醒我们适度运动,不要过度劳累。
通过运动,可以帮助我们增强体质,调节情绪,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最后,中医养心与精神状态息息相关。
讲座中,专家强调了中医养心的方法与心理调节的重要性。
专家介绍了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如学会放松,培养乐观的心态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增强心理韧性,提高适应能力。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对于中医养心来说至关重要。
中医角度看养心
中医角度看养心中医角度看养心情志过劳最易伤身我们知道,工作量太大让人短时间有疲乏感,稍做休息,体力就能恢复过来。
而对于都市人来说,则更需要善于调摄心志,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医认为,七情过动,都会影响身体。
养生的要义在于“养心”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
现在养生菜、养生汤非常流行,然而天天吃人参、燕窝未必就能健康长寿,食疗养生,有时还不如注重内心的修炼。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刘友章认为,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善养生者,应该意志安闲而少欲望,心神安定就可以不怕任何事物,精神上清静就可以使真气调和顺畅。
养生最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使人的内心生机盎然,身心畅旺。
否则,恐惧、焦虑、抑郁等各种负面的'情绪都来了,自然会让人身体功能失调。
所以说,心理养生是人体健康所在,而心理养生重在养德。
名医“养心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刘友章教授十分推崇这句话,他认为,有工作奋斗的目标,不为名利所累。
有一群性格开朗、心地善良的好友,不存有欺心、贪心,常怀一颗感恩、宽容、乐观、进取之心,病从哪里来呢?刘友章教授推荐以下“养生经”注意劳逸的调节。
所谓劳,这里指多做体育运动,在运动中放松身心,调节情绪;所谓逸,学会放松身体,如听音乐,就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情绪的治疗方法。
还有就是通过放松肌肉,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
根据自己平时的兴趣爱好,自找乐趣,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譬如看书、钓鱼等活动都是有益于调理身心的事。
要多接触人,找一群知己好友聊聊天,尤其是多接触性格开朗、乐观之人,与他们交往也能使自己心胸开阔。
深居简出、性格孤僻、精神忧郁对身体健康有害无益。
中医认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七情中,无论喜怒、悲哀、愁思、忧虑等情绪均能让人“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养心说
结合《内经》理解中医心的内涵,得知中医的心,重在功能阐发,从功能属性上分析,是整个人体的五分之一,是有性情、有功能、有实质的心,结合生活实际重点从养性情、养功能、养实质阐述中医养心。
标签:中医;养心;情志
在今天这样一个快节奏奋起追梦的时代,保持健康,养生显得特别重要。
从五脏养生的角度,养心是最重要的,在《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者,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也是说心是一身的发动机,心安则神安、身安,是整个人安康的基础。
中医学的心,包括了解剖学的心,从功能层面,包括了以脑为主的整个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以心为主的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
”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灵枢·邪客》,通过经络调控全身,”统帅人体生命活动、主宰精神活动” [1],开窍于舌,主持思维和语言,很像解剖学的大脑的功能;”心主血脉”,调节控制一身血液运行,这和解剖学心的作用相似。
《内经》中对心的描述体现了中医藏象学说的特点,”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素问·六节藏象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医的心或者说是中国的心,有实体”在脏为心,在体为脉”,有功能”心主舌”,有应象”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色为赤”,有性情”在志为喜,在声为笑”,有来源”在味为苦”,有季节”通于夏气”。
按照五藏学说,心是整个人体的1/5,是有实体、有功能、有应象、有性情的心;甚至按照”天人一体”的整体观念,在整个社会自然里,作为五藏之一的心也能占1/5,或许更多,以下是笔者根据《内经》条文,所列部分心藏五行相应关系,见表1。
中医的心,是一身的”君主”,君王。
古代圣贤根据阴阳五行学说,赋予了超出解剖学之外的功用,在全身处主导地位,按五藏划分,心至少是整个人体的五分之一,其所相应关系见上表。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养心,
1 养情志--以喜乐养心
心藏神,”心藏脉,脉舍神”《灵枢·本神》,神伤则心动。
是谁动了你的心?不动心的人不精彩,不动心的歌曲不成名,现在大家用了一个更形象的词,叫”走心”。
有谁没有动过心呢?”心在志为喜,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圣经·箴言》篇说”喜乐的心乃为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这是对心情的描述。
在《灵枢·本神第八》对这一现象作了内在的诊断”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吴棹仙先生在其《医经精义》中指出[2]:”性志之藏于心者,谓之心性。
性根于心,设心气有偏虚实,则性志异常:虚则悲;实则笑。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就是个
心气充足的例子,林黛玉就是个心气虚的例子,心气虚则悲,悲伤肺,火克金,林黛玉的肺病就来了。
而《儒林外史》范进中举里的范进,就是个心气偏实,”喜伤心,恐胜喜”的例子。
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讲养生就提到了如何养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如何去做呢?”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不要有太多的欲望,患得患失,寝食难安,过分奴役自己的身体,有知足感恩的心,积极喜乐。
有一颗喜乐的心,我们才幸福!这就是第一方面,用喜乐来养心!
2 养功能--以血脉养心
心主血脉,”心生血”,”心藏脉”,血脉病则心病。
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心主脉两个方面,也就是心生血和心送血两个方面。
气血的正常化生和输送,是一身健康的保障。
例如高血压,多是由于心送血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引起的,血脉不畅,心脏负担加重,时间久了就会导致心脏疾病,这是一个心主脉的反面例子。
心慌心悸,常是因为心生血出现障碍,心血不足不能正常营养心身引起的。
生活中导致血脉出现问题的常见原因有三个,饮食、睡眠、外感邪气。
那么养血脉,首先从这三方面入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防止邪气阻滞,通过饮食睡眠来提供生血的原料和时间。
还有一件特别重要的措施就是适当锻炼,加强血脉功能,如打太极拳,跑步爬山等,这正是城市生活的人们最为缺乏,且是最需引起注意的。
3 养实质--以治疗养心
这里的养实质,是指解剖学上的心,有些人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如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等,尽早修补,以免发展成为更严重的心脏病,甚至丧失生命,这种以治为补,有病早治,是中医养心的一种方法。
还有就是及时积极地治疗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心脏的疾病,未病先防也是中医养心的一种方法。
如出现心悸、胸闷刺痛等心脏不适,心电图未见异常、未出现实质病变,就用中药及时调理,防止病情加重。
在临床上,患者心脏未见明显不适,但脉象上反映了心脏气血不顺,我们同样会及时予以纠正,这也是中医养心。
高血压风湿病的及时治疗,以免病情发展影响心脏等都是中医养心观的体现。
4 其它
心为阳脏,其应象”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色为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素问·六节藏象论》。
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形象描述了心为阳脏,宣通温煦全身的生理功能。
在养生方面,我们可以避寒就温,保护心阳之气;衣物、居住环境选取温暖色彩,服食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生姜、肉桂等避寒就温,温暖心阳。
另一方面,心”在味为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焦苦入心”《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苦味食物药物,可入心经,苦寒可清除余热益心阴、苦温可除寒宣通助心阳。
在时间上,对应一年或一天中阳气最旺的时候,”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素问·六节藏象论》,可借助一天或一年中阳气旺盛时,资助心阳,恢复心系功能,治疗心系疾患。
5 总结
中医的心,是中华民族的心,是有性情、有功能、有实质的心,中医养心,也有养性情、养功能、养实质的不同,文中略略举例,以喜乐养心,以血脉养心,以治疗养心,以环境、饮食、时间等养心,寓防于养,寓治于养,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观念。
其实养心的方法很多,笔者在这里不揣愚陋,略述己见,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孙广仁,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00.
[2]吴棹仙.医经精义[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