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课程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学课程分析
孟玲
课程概况 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 课程建设与教学效果
一、课程概况
1 课程性质、定位及作用 2 学时学分、开课对象及学情分析
课程概况
(一)课程性质、定位与作用
1 2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3 理论学习
临床实习
专业核心
必修课程
之母
职业素养
课程概况
(二)学时学分及学情分析
1
学时学分
整改措施
1.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青年教师考博,提高教 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整体教学科研水平。 2.青年教师授课前全部参加试讲,优秀教师点评,通过 者获得授课资格,认真执行听课制度。 3.适当调整实习安排,留出一定的考研时间;加强住院 医师规范化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习的不足。 4.内科学教研室通过点面结合的方法,在不同层面上鼓 励临床教师进行临床实践教学的研究,将课堂教学改革 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切实向课堂教学改革要质量, 要效益,求发展。
理论学时72-120学时,临床见习400 学时,临床实习1年。
2
开课对象
课程面对临床医学、影像、药学、 预防、检验、康复五年制普通本科。
3
学情分析
前期完成生理、生化、病理、病生、 解剖、组胚、诊断学等基础课程。
二、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1 2
3 4 5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教材
教学方法与手段
考核办法
22
25.6%
教学团队
2.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人数 15 16 27 28
比例 17.4% 18.6% 31.3% 32.5%
教学团队
3.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
年龄段 45岁以上 35~40岁 35岁以下
人数 24 22 40
比例 46.7% 40% 13.3%
4.教研水平
课程特色
2、院校结合的见习、实习带教模式
本学科组全体专业教师均为临床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 经验,可以将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 在见习、实习带教中,临床教师选取典型病例引导学生 问诊、查体并书写病历,讲解辅助检查及诊治,重视临床思 维的培养,书写见习记录并评价。 临床教师与见习生、实习生共同探讨见习、实习带教的 规律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
1.课时安排
理论学时 72-120 入科教育12学时
总学时
见习12-16周 临床实习1学年
理论教学及见习、实习内容
课程内容
• • • •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 血液系统 • 内分泌系统 • 风湿性疾病
2.教材及参考教材
(1)首选教材:
葛均波、徐永健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十二五”规划本科教材 《内科学 》 。
案例 教学
教学方法 与手段
PBL
学生小 讲座
见习 实习
(五)考核与评价
1.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重点评价学生的 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动手和分析能力、自我解
决问题能力)。
考核
理论 学习 科室 出勤
最终 成绩
见习 实习
三、课程建设与教学效果
1
2 3
教学团队 集体备课 教学效果、成绩和反馈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具有临床思维 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并具有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掌握各项技能操作 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要领。
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 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诊断治疗、基本操作, 为日后学习其它临床学 科和从事临床医学实践 奠定坚实的基础。
《内科学》课程教师队伍长期以来注重承担和参 与各级各类教研课题,积极参与教材及教学参考 书的建设,取得了多项成果,发表了多篇教研论 文。
(三)教学效果
校内学生评价: • 本课程教学效果优良,学生历年对学科组教师评 价成绩均在90分以上。省内外多家实习医院对我 校实习生的评价较高,普遍认为理论知识功底扎 实,动手能力较强,具有临床医生的基本素养和 良好的沟通能力。
提高医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高尚的医德、正确的临床思 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毕业 时能独立地防治常见病,毕 业后通过临床实践,能进行 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等,不 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 疾病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
(1)“三贴近、一中心”的教学理念:
贴近 岗位需求 以提高临 床专业技 能为中心 贴近 临床实际
课程内容
(2)主要参考教材
1)Textbook of Medicine,科学出版社 2)Harrison’s Internal Medicine 3)实用内科学 4)王吉耀等主编,内科学(七年制、八年制),人卫出版 社 5)各亚专业临床指南
教学方法与手段
(四)教学方法、手段
情景教学 课堂 教学 角色 扮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教学团队
• 《内科学》教学团队目前现有专任教师86名,其 中教授15人,副教授16人,讲师27人,助教28人。 • 理论课教师即临床教师,较好的保证了教学内容 的延续性及完整性。
教学团队
1.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
学位/学历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人数
5 59
比例
5.8% 89.5%
学士/本科
贴近学生 认知过程
(二)课程设计
(2)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理论知识 体系构建
见习中验证 并加深理论 知识的理解
临床实习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课程设计特色
1.纵横结合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注意纵横结合,融会贯通。 纵向:课堂教学-见习教学-集中实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培养学生 的专业能力。 横向:诊断学、影像学、心电图、生理学、病理学、病理 生理学融会贯通,结合课程特点、教学内容,综合思考,合理 选择与分配,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又防止了 各自为政导致的重复和离散。
存在问题
1.师资队伍中博士仅有5人,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职称 和学历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2.师资队伍中近两年来的年轻教师多,没有教学经验, 中老年教师临床工作繁忙,诸多教师没有备课时间,教 学精力分散。 3.学生对内科实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考研成为实习学生 主要奋斗目标,严重影响了实习医师的临床实习质量 。 4.临床教师的教学改革积极性不足。
孟玲
课程概况 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 课程建设与教学效果
一、课程概况
1 课程性质、定位及作用 2 学时学分、开课对象及学情分析
课程概况
(一)课程性质、定位与作用
1 2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3 理论学习
临床实习
专业核心
必修课程
之母
职业素养
课程概况
(二)学时学分及学情分析
1
学时学分
整改措施
1.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青年教师考博,提高教 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整体教学科研水平。 2.青年教师授课前全部参加试讲,优秀教师点评,通过 者获得授课资格,认真执行听课制度。 3.适当调整实习安排,留出一定的考研时间;加强住院 医师规范化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习的不足。 4.内科学教研室通过点面结合的方法,在不同层面上鼓 励临床教师进行临床实践教学的研究,将课堂教学改革 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切实向课堂教学改革要质量, 要效益,求发展。
理论学时72-120学时,临床见习400 学时,临床实习1年。
2
开课对象
课程面对临床医学、影像、药学、 预防、检验、康复五年制普通本科。
3
学情分析
前期完成生理、生化、病理、病生、 解剖、组胚、诊断学等基础课程。
二、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1 2
3 4 5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教材
教学方法与手段
考核办法
22
25.6%
教学团队
2.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人数 15 16 27 28
比例 17.4% 18.6% 31.3% 32.5%
教学团队
3.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
年龄段 45岁以上 35~40岁 35岁以下
人数 24 22 40
比例 46.7% 40% 13.3%
4.教研水平
课程特色
2、院校结合的见习、实习带教模式
本学科组全体专业教师均为临床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 经验,可以将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 在见习、实习带教中,临床教师选取典型病例引导学生 问诊、查体并书写病历,讲解辅助检查及诊治,重视临床思 维的培养,书写见习记录并评价。 临床教师与见习生、实习生共同探讨见习、实习带教的 规律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
1.课时安排
理论学时 72-120 入科教育12学时
总学时
见习12-16周 临床实习1学年
理论教学及见习、实习内容
课程内容
• • • •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 血液系统 • 内分泌系统 • 风湿性疾病
2.教材及参考教材
(1)首选教材:
葛均波、徐永健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十二五”规划本科教材 《内科学 》 。
案例 教学
教学方法 与手段
PBL
学生小 讲座
见习 实习
(五)考核与评价
1.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重点评价学生的 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动手和分析能力、自我解
决问题能力)。
考核
理论 学习 科室 出勤
最终 成绩
见习 实习
三、课程建设与教学效果
1
2 3
教学团队 集体备课 教学效果、成绩和反馈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具有临床思维 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并具有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掌握各项技能操作 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要领。
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 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诊断治疗、基本操作, 为日后学习其它临床学 科和从事临床医学实践 奠定坚实的基础。
《内科学》课程教师队伍长期以来注重承担和参 与各级各类教研课题,积极参与教材及教学参考 书的建设,取得了多项成果,发表了多篇教研论 文。
(三)教学效果
校内学生评价: • 本课程教学效果优良,学生历年对学科组教师评 价成绩均在90分以上。省内外多家实习医院对我 校实习生的评价较高,普遍认为理论知识功底扎 实,动手能力较强,具有临床医生的基本素养和 良好的沟通能力。
提高医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高尚的医德、正确的临床思 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毕业 时能独立地防治常见病,毕 业后通过临床实践,能进行 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等,不 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 疾病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
(1)“三贴近、一中心”的教学理念:
贴近 岗位需求 以提高临 床专业技 能为中心 贴近 临床实际
课程内容
(2)主要参考教材
1)Textbook of Medicine,科学出版社 2)Harrison’s Internal Medicine 3)实用内科学 4)王吉耀等主编,内科学(七年制、八年制),人卫出版 社 5)各亚专业临床指南
教学方法与手段
(四)教学方法、手段
情景教学 课堂 教学 角色 扮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教学团队
• 《内科学》教学团队目前现有专任教师86名,其 中教授15人,副教授16人,讲师27人,助教28人。 • 理论课教师即临床教师,较好的保证了教学内容 的延续性及完整性。
教学团队
1.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
学位/学历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人数
5 59
比例
5.8% 89.5%
学士/本科
贴近学生 认知过程
(二)课程设计
(2)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理论知识 体系构建
见习中验证 并加深理论 知识的理解
临床实习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课程设计特色
1.纵横结合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注意纵横结合,融会贯通。 纵向:课堂教学-见习教学-集中实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培养学生 的专业能力。 横向:诊断学、影像学、心电图、生理学、病理学、病理 生理学融会贯通,结合课程特点、教学内容,综合思考,合理 选择与分配,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又防止了 各自为政导致的重复和离散。
存在问题
1.师资队伍中博士仅有5人,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职称 和学历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2.师资队伍中近两年来的年轻教师多,没有教学经验, 中老年教师临床工作繁忙,诸多教师没有备课时间,教 学精力分散。 3.学生对内科实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考研成为实习学生 主要奋斗目标,严重影响了实习医师的临床实习质量 。 4.临床教师的教学改革积极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