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各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大一地球概论笔记
大一地球概论笔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地球的基本情况: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质量、自转和公转等基本参数。
同时,也会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地球的运动: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这些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例如,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地球上的气候分布,而地球的公转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气候系统: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气候系统,包括大气、水文、生物和冰冻圈等子系统。
同时,也会介绍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4. 地球的地理环境: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和动物等。
同时,也会介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资源分布和利用,以及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环境污染等。
同时,也会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6. 地球科学的方法论: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模拟和模型等。
同时,也会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前沿和技术。
地球科学概论笔记
地球科学概论笔记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 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
- 古代的天圆地方说。
- 随着航海等活动的发展,逐渐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如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了有力证据。
- 现代精确测量表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大小的主要数据。
- 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 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
1. 地球的外部圈层。
- 大气圈。
- 组成:主要由氮气(约78%)、氧气(约21%)等气体组成。
- 分层:从下到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 对流层特点:厚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是天气现象发生的主要场所,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 平流层特点: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臭氧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 水圈。
- 组成:包括海洋水、陆地水(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大气水和生物水等。
- 海洋水是水圈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 生物圈。
- 概念: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 范围:从地表向上可达23千米的高空,向下可深入到12千米的海底。
- 生物在地球圈层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
2. 地球的内部圈层。
- 划分依据:地震波(横波和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 地壳。
- 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平均约39 -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大洋地壳较薄,平均约7千米。
- 组成物质: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大洋地壳缺失硅铝层)。
- 地幔。
-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 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 地核。
- 分为外核和内核。
- 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三、地球的物质组成。
1. 矿物。
- 概念: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
- 分类:根据化学成分可分为自然元素矿物(如金、银等)、硫化物矿物(如黄铁矿)、氧化物矿物(如赤铁矿)、卤化物矿物(如石盐)、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等。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重点掌握:宇宙的物质性和层次结构,地球表面形态,地球的公转与自转一般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银河系和太阳系。
宇宙具有层次结构(天体系统)地球是现今已知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第二章地球的外部圈层重点掌握:大气圈的结构与分层,大气运动的力,大气环流;水圈的组成,海水的运动,地面流水的分类,地下水的分类,湖泊与沼泽的异同,水圈的循环;生物圈的组成,分类,生态平衡。
一般了解:大气的组成,大气的热状况,层流和紊流,地下水存在的形式,大陆冰川与山岳冰川的特点,大气水,生物的起源与演化。
第三章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壳的物质组成重点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内部圈层的划分,各圈层的主要物理状态,地壳的类型,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异同,矿物的概念,矿物的晶体结构,矿物的形态;岩石的成因分类,三大岩石的主要特点。
一般了解:地幔,地壳的物质组成,元素在地球和地壳中的分布,克拉克值,地壳的重力均衡和重力异常。
第四章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重点掌握:地质年代的概念,岩层与地层的异同,相对地质年代与绝对地质年代,底层层序率,化石层序率,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
地质作用的概念,地质营力的概念,地质作用的类型。
一般了解:同位素年龄测定方法,地质年代的年龄值,个地质年代的生物特征,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
第五章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重点掌握:风化作用的概念及类型,风化作用的产物,风化壳的概念;剥蚀作用的概念,剥蚀作用与风化作用的联系与区别,河流的下蚀作用与测蚀作用,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岩溶作用,发生的条件和岩溶地形,冰川刨蚀作用的特点,风蚀地形,基岩海岸的改造过程和海蚀地形。
一般了解: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层流,紊流的特点,片流和洪流的侵蚀作用,影响地面流水侵蚀作用的因素,影响风蚀作用的因素,化学海蚀作用和生物海蚀作用,湖泊的剥蚀作用。
第七章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重点掌握:岩浆和岩浆作用的概念,岩浆的Sio2的分类,喷出作用的概念,火山喷发类型和火山地形;侵入作用的概念,侵入岩的产状分类。
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地球科学是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机制的科学。
地球科学研究的任务:1、研究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研究地理环境、人为环境的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2、地球科学的特点:(1)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2)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3)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4)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5)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6)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的多学科性3、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1)应用各种高科技向纵深、交叉、系统型发展。
(2)多学科跨部门的综合研究、国际性研究计划(3)由“资源型”转向“社会服务型”、“环境型”(4)从数值模拟向预测发展4、世界地球日: 4月22 日。
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5、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
太阳系共吸引八大行星,2000多颗小行星,600多颗彗星。
太阳系共有50颗卫星。
太阳系的特征:太阳系(携带地球)以22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动,旋转一周需2.8亿年。
地球以30千米/秒的速度绕太阳公转。
6、太阳系中行星的总体特征:体积密度卫星表面主要元素类地行星:小、大、少、固,Fe,Mg,Si,K,Ca,Al,Ti,Ni类木行星:大、小、多、非固,H,He,CH4,氨冰,水冰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岩石组成类木行星:木/土/天/海,气体组成第三章地球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8、陆地表面地形的类型及特征:山地:是海拔高度在 500m 以上的低山、1000m 以上的中山3500m以上的高山分布地区的总称。
线状延伸的山体称山脉,成因上相联系的若干相邻山脉称山系。
丘陵:是指海拔小于 500m 、顶部浑圆、坡度较缓、坡脚不明显的低矮山丘群平原:海拔低于 200m 、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如我国的华北平原。
地球科学概论重点
28:褶皱基本类型概念:是岩层受力变形后产生的一系列弯曲。
背斜:是岩层向上拱的弯曲,形成中心部分为较老岩层,两侧岩层依次变新。
向斜:岩层向下的弯曲,中心部分是交心岩层,两侧部分岩层依次变老。
29:地层新老关系:若中间为老地层,两侧依次对称出现较新地层,为背斜构造,若中间为新地层,两侧依次对称出现较老地层,则为向斜。
同而引起的自动调整(补偿)现象称为地壳均衡)
5.地温梯度:在内热层里,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数值。
地热流值: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称为地热流值)
6:地磁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
7:地球的圈层结构划分(内层分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外层分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
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的分类:按照能源和作用部位的不同,地质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址作用)
25:地层接触关系类型:整合 不整合
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是一致,时代是连续的。
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是彼此平行的,反应地壳又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12:丰度与克拉克值概念(克拉克值: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丰度:化学元素在宇宙体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叫丰度)
13:矿物和岩石、解理和断口概念(矿物: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岩石:矿物的自然混合物也可以是岩谐或矿屑的自然混合物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呈斜交关系,反应发生过一次显著的水平运动。下降接受沉积→水平挤压,产生岩层褶皱或断裂,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611 地球科学概论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参考用书:《地球科学概论》汪新文主编,地质出版社,1999绪论重点掌握与理解“历史比较法”(现实主义原理)的思想和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
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重点掌握大地水准面、黄道面、白道面的概念。
理解各种地形、地貌的特征及海底地貌单元的构成。
了解地球是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结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开普勒三定律;地球的基本参数和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第二章地球的外部圈层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含义(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的物质组成及组分的分类,大气运动的动力、大气环流及其成因;水的类型(按存在形式、所处的环境)。
理解大气圈的分层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掌握海水运动的形式及定义;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冰川的形成与冰川的类型。
重点掌握科里奥利力、河流、洪流、片流、潮汐、引潮力、透水层、隔水层、包气带水、潜水、潜水面、承压水等概念。
第三章地球的内部圈层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状态特点及组成;地球内部密度、压力、重力、温度、磁场的特征;矿物的肉眼鉴定依据;按化学成分划分的矿物类型;重力异常与重力均衡;三大岩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概念;地磁场的组成(基本磁场、变化磁场、磁异常)。
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及划分依据;地壳类型(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及其分层结构。
掌握莫霍面、古登堡面、软流圈、岩石圈、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矿物、岩石、解理、硬度、岩石结构、岩石构造等概念。
第四章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了解地质作用的类型,即可分为表层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和内部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表层地质作用可分为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内部地质作用可分为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测定原理。
理解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地质年代单位的划分及其依据。
《地球科学概论》各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各章重点掌握的内容第一章地质学、地球科学的概念第二章1、大气圈的结构;2、地壳均衡的含义;3、地球内部圈层及特征;4、地震波不连续面;5、重力异常(布格校正)、地温梯度、磁场三要素第三章1、地壳表面的形态特征(大陆的地形特征、海底地形)2、克拉克值;3、三大类岩石及其特点第四章一、相对和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二、熟记地质年代表三、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种类、含义和特征、标准化石的概念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的概念五、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形成的内在联系六、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第五章1、构造运动的概论及类型2、岩层的接触关系及表示方法3、岩层的产状要素(含义及表示方法)4、褶皱概念、类型、褶皱要素、褶皱形成时间的确定5、断层的概念、类型、要素、识别标志、断层时间的确定第七章的相对含量)1、岩浆的类型(依据SiO22、火山作用的类型和产物3、侵入体的概念和类型4、各类岩浆的侵入岩和喷出岩代表岩石第八章1、变质作用的因素;2、变质作用的方式;3、变质作用的类型第九章1、风化作用的概念及其常见类型;2、风化壳、古风化壳的概念、组成及其研究意义;3、岩石和矿物的抗风化能力第十章1、流水运动状态分类2、侵蚀基准面、向源侵蚀作用、河流的袭夺3、河流的侵蚀作用(下蚀作用、侧蚀作用)形成条件及结果4、三角洲在纵剖面上具有三层构造研究其对油气的意义5、河流地质作用与构造运动的关系(河流阶地)第十一章1、孔隙度、渗透率、透水层、含水层、隔水层、包气带、饱水带、自由水面、潜水、承压水等概念2、发育于地表和包气带中的岩溶地形类型 T3、溶洞沉积物主要类型4、古岩溶的研究意义第十二章1、冰川类型;2、冰蚀作用方式;3、冰蚀作用的产物T;4、冰碛物的特征第十三章1.风蚀作用;2.风的沉积作用第十四章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的要素2、海洋的环境分区3、滨海区沉积物的一般特点、滨海带进一步分区及划分依据(要求绘图说明)4、基岩海岸的海蚀地貌及特征5、海洋沉积物的来源6、潮坪沉积物特点第十五章1、湖泊、沼泽的概念及湖泊的成因分类2、潮湿气候区湖泊的机械沉积作用及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特点3、沼泽的沉积作用及其产物第十六章1、负荷地质作用的概念及类型2、滑坡形成的要素及其发育过程3、泥石流的特征及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第十七章1大陆漂移的证据2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全球岩石圈划分的六大板块3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
地球科学导论(重点)
地球科学导论(重点记忆)第一章:⒈研究对象:整体地球,包括:固体地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容:各个圈层间相互作用以及人与地球系统间相互作用。
特点:全球性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差异大⒉太阳系: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行星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⒊彗星:质量很小绕太阳运动. 彗核:近球形由冰、甲烷、氨、尘埃组成.彗发:球形云雾状由气体、尘埃组成。
彗云:包围彗发由氢原子组成。
彗尾:彗核背太阳侧尾巴-气体尘埃组成⒋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离心力椭球体。
周期:1日恒星日太阳日。
速度:赤道线速度最大464m/s,两极为零地理坐标:纬线:与地轴垂直平行赤道;纬度:由赤道向两极增大0°90°;经线:与纬线垂直连接两极子午线子午面;经度: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增大0°180°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处的地球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1cm2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能量。
天文单位:日地之间光速传递需约8分钟,这个庞大的距离定义为1个天文单位。
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确定极点和地理坐标昼夜更替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科里奥利力同一时刻不同经线有不同地方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 时区月球太阳引力引发潮汐, 自转产生反潮汐力,与潮汐平衡⒍潮汐: 月球和太阳引力导致海面周期升降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月球引力>太阳引力地心受二者平均力地表受力与平均力有差别引力差引起海面升降引潮力: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的差值地球轨道参数:方向轨道周期近日点远日点赤道面黄道面黄赤交角四季第二章:⒈地球的年龄:46亿年38亿年原始生命单细胞原核生物-球藻⒉生物圈的形成与发展:(1)厌氧异养原核生物阶段厌氧异养原核生物---无核膜分异异养(2)厌氧自养生物出现生物圈初步形成:厌氧自养原核生物---蓝细菌藻类光合作用(3)真核生物出现动物界爆发演化:真核生物---有性生殖多细胞动植物分异元古宙中期燕山山脉宏观藻类元古宙末期澳大利亚伊迪卡拉动物群显生宙初期云南昆明澄江动物群寒武纪生物爆发寒武纪三叶虫时代(4)生物登陆全球生物圈建立:泥盆纪:原始陆生植物(裸蕨)淡水鱼类石炭二叠纪:蕨类(成煤)两栖类地史上第一次成煤(5)生物征服天空陆生动物重返海洋:中生代---裸子植物时代(苏铁银杏松柏) 爬行动物时代(恐龙始(6)人类起源:新生代被子植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真马真牛真象);人类出现,第四纪重大事件:古猿-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古猿:人类祖先:腊玛古猿,直立行走是猿到人的关键早期智人(古人)直立人(猿人):“北京人” 开始用火陕西蓝田人云南元谋晚期智人(新人) 周口店山顶洞人⒊地层单位…地质时代单位:宇……宙界….. 代系….. 纪统….. 世第三章:⒈地表的起伏和内部物质密度不均导致理论重力值与实测不符重力异常,应用:探矿⒉地壳地面向下33km(莫霍面);结构:上层:花岗岩层硅铝层不连续;下层:玄武岩层硅镁层类型:陆壳: 双层;洋壳: 单层地幔莫霍面到2900km(古登堡面),以1000km分上下地幔上地幔:橄榄岩层(榴辉岩层) 铁镁增加;岩石圈;软流圈地核铁镍为主⒊磁场:磁偏角: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起源和历史1.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2.地球的形成和演化3.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成分4.地球的起源与演化的证据二、地球的形状和测量1.地球的形状及其测量方法2.地球的众多坐标系3.地球的自转和引力场三、地球的大气系统1.大气的组成、结构和性质2.大气的气象要素和气象学定律3.大气的循环和气候形成4.大气污染和保护四、地球的水环境1.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水循环2.地表水的形成与分布3.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4.水污染和治理五、地球的岩石圈和内部构造1.地球岩石圈的划分和特征2.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和性质3.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4.地震和地壳的变形六、地球的表层地质过程1.岩石的形成与变质2.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与地质循环3.构造地质和地貌地质4.地壳的破坏与地表地貌的变化七、地球的生物圈1.生物的起源和演化2.生物圈的结构和生物多样性3.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4.生物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和生态平衡的维持八、地球系统科学1.地球系统及其相互作用2.全球气候变化与地球系统3.地球系统模型和模拟4.可持续发展与地球系统管理九、地球科学的方法和应用1.地球科学的观测和实验方法2.地球科学的建模和计算方法3.地球科学在资源勘查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4.地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地球科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地球的多个系统和领域,对于人类认识和研究地球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地球科学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变化,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探索地球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地球科学概论-第十章
二、矿产资源的特点
1、不可再生性(可耗竭性或有限性)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2、不确定性(相对准确性) --勘探难度与投资风险
3、地理分布的不均衡性(空间性) --自足差异与流通
4、概念的动态性(时间性) --利用开发和改造的无限性
5、所有权主体的唯一性 --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
6、价值特性(有用性和稀缺性) --使用价值的体现
● 要点:对人类有用、在一定条件下、天然产出。
在国土开发利用中自然资源包括:
◆ 矿产资源、 ◆ 能源资源、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资源、 ◆ 水资源、 ◆ 生物资源、 ◆ 海洋资源、 ◆ 气候资
源、 ◆
旅游资源 等等。
中国与世界及一些国家
三、自然资源的特点
1、有限性 数量有限、可替代资源的品种有限
2、区域性 资源分布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
2、石油和天然气
近10年来,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种油品需求量以 4 %-12%的速度增长,而相应时期,石油、天然气产量 的增速分别为1.59%和3.9%,明显反映供不应求。天 然气尚可基本持平,但石油缺口已明显扩大。
《中国能源展望》(IEA,2002) 预测,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将由 2001年的每天4.2Mb增加到2030年 的每天9.8Mb,石油净进口量占整 个石油需求量的份额将由2001年 的34%增加到2030年的82%。(?)
可再生能源扩大应用的前提是降低成本。 ● 开发和使用经济、洁净能源(包括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 源)是21世纪世界能源科技的主题。 ● 能源结构第三次变革预计需100年左右,在未来50年,世 界能源结构发展趋势仍然是以化石燃料为主导,以可再生能源 和新能源为补充,同时以发展节能技术为基础。
地球科学概论讲义+笔记
目录目录 (1)宇宙中的地球 (2)地球的外部圈层 (6)地球的内部圈层 (11)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 (17)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 (20)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37)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51)构造运动 (60)地球动力系统 (74)地球的资源 (82)地球的环境 (91)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96)宇宙中的地球重点1.“地球科学”基本概念2.“将今论古”原理3.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发展简史•一、宇宙(university)古人称“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宇宙是无限、永恒、不断运动变化的客观物质世界。
“宇”是空间的概念,是无边无际的;“宙”是时间的概念,是无始无终的。
o(一)、宇宙中的天体和物质1.恒星(star)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自身能够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其主要特征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集中了宇宙中相当大的能量;构成恒星的主要气体为氢、其次为氦,其他元素很少;拥有巨大质量是恒星能发光的基本原因;体积相差悬殊,小则直径1000km,大者为太阳的2000倍;平均密度相差悬殊;距离地球都非常遥远,最近的半人马座a星4.3 l·y;恒星不恒,一直在运动。
2.星际物质弥漫于星际空间内极其稀薄的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3.星际云星际物质的密集形式。
4.星云(nebula)星际物质更加庞大和更加密集的形式。
5.天体系统(sphere systems)宇宙中物质是运动的,并有一定的系统和规律,相互吸引和旋转,该系统叫天体系统。
o(二)、宇宙的起源20世纪初,天文学家斯里弗尔(V.M.Slipher)发现星系以每秒数十万米高速退行;1929年,哈勃(E.P.Hubble)观测到河外星系退行资料,离我们愈远退得愈快;1916年,爱因斯坦(A.Einstien)提出广义相对论,演绎出宇宙在膨胀的理论;天文学家继续观测证明,宇宙在膨胀;宇宙为何膨胀?宇宙大爆炸的产物;多种事实证明,大爆炸的发生,距离今约150亿年。
《地球科学概论》要点总结
《地球科学概论》要点总结第一章绪论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地球科学是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机制的科学。
地球科学研究的任务:1、研究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研究地理环境、人为环境的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地球科学的特点:(1)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2)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3)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4)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5)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6)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的多学科性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1)应用各种高科技向纵深、交叉、系统型发展;(2)多学科跨部门的综合研究、国际性研究计划;(3)由“资源型”转向“社会服务型”、“环境型”;(4)从数值模拟向预测发展;4、世界地球日: 4月22 日。
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
太阳系共吸引八大行星,2000多颗小行星,600多颗彗星。
太阳系共有50颗卫星。
太阳系的特征:太阳系(携带地球)以22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动,旋转一周需2.8亿年。
地球以30千米/秒的速度绕太阳公转。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类: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岩石组成;②类木行星:木/土/天/海,气体组成第三章地球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陆地表面地形的类型及特征:1.山地:是海拔高度在500m 以上的低山、1000m 以上的中山3500m以上的高山分布地区的总称。
线状延伸的山体称山脉,成因上相联系的若干相邻山脉称山系。
2.丘陵:是指海拔小于500m 、顶部浑圆、坡度较缓、坡脚不明显的低矮山丘群;3.平原:海拔低于200m 、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如我国的华北平原。
4.高原:海拔高度在500m 以上、面积大、顶部较为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5.盆地:四周为山地或高原、中央低平的地区海底地形的类型及特征:1、大陆边缘:是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
地质大《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要点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要点(地质学专业使用)第一章绪论1.地球科学及其相关学科举例。
2.地质学的定义。
地质学大约从何时开始诞生?依据?3.举例说明地质学的两大目的(索宝与防害)。
4.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特征:大自然是实验室与博物馆,对基础学科的依赖与促进,现实主义原则(将今论古与以古鉴今)。
5.均变论的要点和代表人物。
6.地质作用及其能:内力地质作用(地点,主要能)、外力地质作用(地点,主要能),辅助能。
第二章宇宙与行星地质学1.宇宙、星系、银河系、太阳系的基本概念。
2.太阳系的七大类成员。
3.行星的定义,“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与大小次序(冥王星的特殊性与地位)。
4.类地行星与类木行星的基本特点与差异。
5.自转方向相反的行星(据表2.2)、自转轴与黄道面交角特大的行星。
解释原因。
6.公转轨道偏心率大的两个行星。
7.内外行星的密度差异,密度最大的星球是哪个?密度是多少?8.为什么地球现在是最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9.小行星的轨道位置、成因。
为什么形状特殊?补充火星探索最新进展(水)?10 彗星的基本特征(头、尾、核、发等),彗星在天空中的方向及其原因。
11 月亮的地理组成:月海、月陆、月壤、撞击坑等。
补充月球含水的最新成果?12 陨石与流星:陨石的分类及其组成(铁、石、石铁;球粒、非球粒)。
13 为什么月球表面岩石和陨石的年龄可以达到45.5—46亿年,而地球表面的岩石基本上都小于42亿年?14 太阳的表面温度。
为什么月壤中保存了氢离子,而地球表面土壤中却不能?15 太阳系的几个有趣的规律:Titius—Bode Rule与行星轨道分布;万有引力;Kepler’s 三个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
用行星的某些规律解释上述定律。
16 太阳系起源最著名的假说—星云说。
17 地球的形状特点。
用两极与赤道半径的差异说明之。
给出自己的解释。
第三章元素与矿物1.元素的基本概念:原子、质子、中子、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半衰期。
地球科学概论重点
一、概念1.黄道面:太阳系中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时,行星轨道都处在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称为黄道面。
2.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或严重灾害,使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3.矿物:自然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
具有一定的化学成份和内部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和外部形态。
4.矿床: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5.岩石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岩屑)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6.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的矿物(或岩屑)的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
7.枢纽:组成褶皱的岩层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叫枢纽。
8.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
9.将今论古:又叫历史比较法,现实主义原则。
利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反推过去地质作用的地质学类比方法。
10.承压水:是指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又称层间水。
11.岩浆作用:指岩浆形成后,在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溢出地表的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成份不断变化,并最后冷凝成岩石的复杂过程。
12.平流层:是从对流层顶至35~55km高空的大气层,其质量约占大气圈总质量的20%。
最显著特点是气流以水平方向运动为主,且因此而得名。
平流层基本不含水汽和尘埃物质,不存在对流层中的各种天气现象。
13.磁偏角:磁偏角是磁场强度矢量的水平投影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变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14.变质作用:指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固态状态下发生物质成份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
15.温差风化:是指由于岩石表层温度周期性的变化而使岩石崩解的过程。
温度变化的速度和幅度对温差风化作用影响较大,变化速度愈快、幅度愈大,岩石的膨胀和收缩交替得也愈快、伸缩量也愈大,岩石破碎得也愈快,所以这种风化作用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最为常见。
地球科学概论重点知识
地球科学概论重点知识1.地球的结构与成分:-地球分为核、地幔和地壳三个主要层次。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流动的铁合金,内核为固态铁合金。
-地幔主要由镁铁硅氧化合物组成。
-地壳由岩石、矿物和土壤等组成。
2.地球的历史与演化:-地球的形成可追溯到约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时期。
-地球的演化包括了大气、水和生命的形成等过程。
-地球的演化通过地质纪年来进行划分,包括了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时期。
3.地球的动力学过程:-地球表面的板块运动是地球动力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板块运动引发了地震、火山喷发和地震等地质灾害。
-环太平洋地区是板块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4.地球的气候系统:-地球的气候系统由大气、水文、生物和地表等多个要素组成。
-气候变化受到太阳辐射、海气相互作用、温室效应和自然波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和海平面上升是当前气候变化的重要问题。
5.地球的水文循环:-水文循环包括了水的蒸发、降水、径流和蓄水等过程。
-河流、湖泊和冰川等是地球上重要的水体。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维持的重要基础。
6.地球的海洋科学:-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约71%。
-海洋中包含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
-岛屿、海岸线和海洋环境的保护与管理是海洋科学的重要内容。
7.地球的天文学:-天文学研究地球以外的宇宙现象,包括星星、行星和宇宙射线等。
-天文学的发展对地球科学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如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以上是地球科学概论的重点知识,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内容,可对地球科学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地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对于了解地球的起源、演化和自然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地球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第一章
地质学、地球科学的概念
第二章
1、大气圈的结构;
2、地壳均衡的含义;
3、地球内部圈层及特征;
4、地震波不连续面;
5、重力异常(布格校正)、地温梯度、磁场三要素
第三章
1、地壳表面的形态特征(大陆的地形特征、海底地形)
2、克拉克值;
3、三大类岩石及其特点
第四章
一、相对和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二、熟记地质年代表
三、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种类、含义和特征、标准化石的概念
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的概念
五、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形成的内在联系
六、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第五章
1、构造运动的概论及类型
2、岩层的接触关系及表示方法
3、岩层的产状要素(含义及表示方法)
4、褶皱概念、类型、褶皱要素、褶皱形成时间的确定
5、断层的概念、类型、要素、识别标志、断层时间的确定
第七章
1、岩浆的类型(依据SiO2的相对含量)
2、火山作用的类型和产物
3、侵入体的概念和类型
4、各类岩浆的侵入岩和喷出岩代表岩石
第八章
1、变质作用的因素;
2、变质作用的方式;
3、变质作用的类型
第九章
1、风化作用的概念及其常见类型;
2、风化壳、古风化壳的概念、组成及其研究意义;
3、岩石和矿物的抗风化能力
第十章
1、流水运动状态分类
2、侵蚀基准面、向源侵蚀作用、河流的袭夺
3、河流的侵蚀作用(下蚀作用、侧蚀作用)形成条件及结果
4、三角洲在纵剖面上具有三层构造研究其对油气的意义
5、河流地质作用与构造运动的关系(河流阶地)
第十一章
1、孔隙度、渗透率、透水层、含水层、隔水层、包气带、饱水带、自由水面、潜水、承压水等概念
2、发育于地表和包气带中的岩溶地形类型 T
3、溶洞沉积物主要类型
4、古岩溶的研究意义
第十二章
1、冰川类型;
2、冰蚀作用方式;
3、冰蚀作用的产物T;
4、冰碛物的特征
第十三章
1.风蚀作用;2.风的沉积作用
第十四章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的要素
2、海洋的环境分区
3、滨海区沉积物的一般特点、滨海带进一步分区及划分依据(要求绘图说明)
4、基岩海岸的海蚀地貌及特征
5、海洋沉积物的来源
6、潮坪沉积物特点
第十五章
1、湖泊、沼泽的概念及湖泊的成因分类
2、潮湿气候区湖泊的机械沉积作用及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特点
3、沼泽的沉积作用及其产物
第十六章
1、负荷地质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2、滑坡形成的要素及其发育过程
3、泥石流的特征及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第十七章
1大陆漂移的证据
2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全球岩石圈划分的六大板块
3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