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的可能破坏形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度问题是应力问题; 稳定问题是要找出作用与结构内部抵抗力之间的不稳定平衡状态,即变
形开始急剧增长的状态,属于变形问题。
5/31
3.1.2 失稳的类别
1. 欧拉屈曲(第一类失稳、分枝型失稳)——屈曲荷载或欧拉临界荷载
z 在临界状态前,结构保持初始平衡位置,在达到临界状态(屈曲)时,结 构从初始的平衡位置过渡到无限临近的新平衡位置,平衡状态出现分岔。
2/31
§ 3.1 结构的整体失稳破坏
3.1.1 关于稳定的概念 3.1.2 失稳的类别 3.1.3 结构稳定分析的原则 3.1.4 钢构件的整体稳定
3/31
3.1.1 关于稳定的概念
结构整体失稳破坏: z 作用在结构上的外荷载尚未达到按强度计算得到的结构破坏荷载
时,结构已不能承担并产生较大的变形,整个结构偏离原来的平衡 位置而倒塌。
z 开始有平衡分岔现象,但屈曲后并不立即破坏,有较显著的屈曲后强 度,能继续承载,直到极值型失稳。
z 如:薄壁构件中的受压翼缘板、腹板。
屈曲后极值型失稳
8/31
※失稳的类别※
4. 有限干扰型失稳(不稳定分岔屈曲)
z 与屈曲后极限型失稳相反,结构屈曲后承载力迅速下降,若结构有初始 缺陷时将不会出现屈曲现象而直接进入承载力较低的极值型失稳。
(3) 结构和构件的初始缺陷:
包括构件的初弯曲、初偏心、几何偏心以及残余应力等。
11/31
3.1.4 钢构件的整体稳定
轴压构件:
弯曲失稳、扭转失稳、弯扭失稳
受弯构件:
弯扭失稳
压弯构件:
截面单轴对称——弯曲失稳(弯矩作用平面内) 弯扭失稳(弯矩作用平面外)
截面双轴对称——弯扭失稳(弯矩作用平面内、外)
框架和拱:
弯曲失稳(框架或拱平面内) 弯扭失稳(框架或拱作用平面外)
12/31
§ 3.2 结构和构件的局部失稳、截面分类
3.2.1 局部失稳的概念 3.2.2 局部与整体相关稳定 3.2.3 截面的分类百度文库题
13/31
3.2.1 局部失稳的概念
在保持整体稳定的条件下,结构中的局部构件或构件中的板件已不能 承受外荷载而失去稳定。
其次,构件进入弹塑性 受力阶段,形成塑性铰
随后发生塑性转动,内力 重分布,相继出现塑性铰
最后,形成机 构而倒塌破坏
z 结构强度破坏时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因此又称为塑性破坏(延性破坏)。
z 纯粹的强度破坏很少。因破坏过程中的明显变形将引发其它类型的破坏 发生。
17/31
3.3.2 应力塑性重分布
z 如:承受轴向荷载圆柱壳的失稳。
有限干扰型失稳
均匀受压圆柱壳 9/31
※失稳的类别※
5. 跳跃型失稳
z 结构由初始平衡位置突然跳到另一个平衡位置,在跳跃过程中出现很 大的位移。
z 如:承受横向均布压力的球形扁壳。
跳跃型失稳 均 布 荷 载 作 用 下 的 坦 拱
10/31
3.1.3 结构稳定分析的原则
15/31
§ 3.3 结构的塑性破坏、应(内)力重分布
3.3.1 结构的塑性破坏 3.3.2 应力塑性重分布 3.3.3 内力塑性重分布
16/31
3.3.1 结构的塑性破坏
z 在不发生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的条件下,内力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当 截面内力达到截面的承载力并使结构形成机构时,结构就丧失承载力而
(1)几何非线性的影响:
z ①位移和转角均较小,但考虑结构变形对外力效应的影响—二阶分析,如 钢构件、框架及钢拱的整体稳定分析;
z ②转角较小但考虑大位移,钢框架同时考虑构件和结构的整体稳定分析; z ③大位移大转角的非线性分析,如网壳结构的稳定、板件的屈曲后强度分
析。
(2) 材料非线性的影响:
弹性 → 弹塑性 → 稳定的双非线性分析
第 3 章 钢结构的可能破坏形式
主要内容:
¾ 结构的整体失稳破坏 ¾ 结构的局部失稳、截面的分类 ¾ 结构的塑性破坏、内力塑性重分布 ¾ 结构的疲劳破坏、损伤累积破坏和脆性断裂破坏
1/31
第 3 章 钢结构的可能破坏模式
§3.1 结构的整体失稳破坏 §3.2 结构和构件的局部失稳、截面分类 §3.3 结构的塑性破坏、应(内)力重分布 §3.4 结构的疲劳破坏 §3.5 结构的损伤累积破坏 §3.6 结构的脆性断裂破坏
受压板件的失稳是屈曲后极值失稳,板件屈曲后仍有较大的承载能力
进入屈曲后强度阶段。
D
P
G
E
C
F DE
C
FO
b
B
B
A
A
3.2.2 局部与整体相关稳定
局部失稳后仍有屈曲后强度的结构和构件,虽能继续承载,但其整体失 稳时的极限承载力将受到局部失稳而降低。
14/31
3.2.3 截面的分类问题
局部失稳的屈曲荷载与板件的宽厚比有关。按宽厚比分为四类: 第1类: 宽厚比最小,即使受弯形成塑性铰并发生塑性转动时,仍不会
局部失稳——塑性设计截面(特厚实截面) 第2类:受弯形成塑性铰但不发生塑性转动时,仍不会局部失稳——弹
塑性设计截面(厚实截面) 第3类:受弯并当边缘纤维达到屈服点时,板件不会局部失稳——弹性
设计截面(非厚实截面) 第4类:受弯时局部失稳,应利用屈曲后强度进行设计——超屈曲设计
截面(纤细截面或薄柔截面)
z 如:理想的轴压直杆的屈曲。
分枝型失稳
原始平衡
临界平衡
6/31
※失稳的类别※
2. 极值型失稳(第二类失稳、压溃)——失稳极限荷载或压溃荷载
z 没有平衡分岔现象,结构变形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直到结构不能承受 增加的外荷载。
z 如:压弯杆件的失稳。
极值型失稳
压弯杆件 7/31
※失稳的类别※
3. 屈曲后极值型失稳——屈曲后强度
破坏,称为结构的强度破坏。
z 在杆系结构中,结构的强度破坏都由受拉或受弯构件的强度破坏所引 起,受压构件一般发生失稳破坏。
z 受拉构件破坏过程:
首先拉应力 达到屈服点
其次,构件进入塑性 变形,明显伸长
随后材料进入 强化阶段
最后,达到抗拉 强度后,构件拉断
z 受弯构件破坏过程:
首先受拉边缘 应力达到屈服点
4/31
3.1.1 关于稳定的概念
稳定性的定义: 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处于平衡位置,微小外界扰动使其偏离平衡位置,若外
界扰动除去后: z 仍能回复到初始平衡位置 ——稳定的 z 不能回复到初始平衡位置,且偏离越来越远——不稳定的 z 不能回复到初始平衡位置,但停留在新的平衡位置——临界状态
(随遇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