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创业史——“精神的力量”
传承石油精神 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石油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作者:高彬来源:《企业文化》2018年第17期摘要:大庆石油科技馆作为油田企业文化宣传阵地、石油精神传播窗口,在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强化责任使命,追根溯源传承石油精神,拓宽石油文化宣传路径,高举大庆红旗、讲好大庆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发展。
关键词:石油精神;石油文化;文化自信一、追根溯源传承石油精神50多年前,在我国东北的松辽盆地上,一场声势浩大的石油大会战培育出了“三老四严”石油人精神,对中国的石油工业的发展起到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964年,毛泽东同志发出“工业学大庆”号召,亲手举起大庆这面红旗,“石油精神”自此达到历史高度。
“石油精神”是石油人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科学求实、赤诚奉献的动力源泉。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大庆油田会战初期,为了更加科学的开发油田,为了直观、准确的分析描述地层,掌握油井生产动态,钟明明、李天照、贾世安等同志领导在所管辖的井场上,办起了资料、图表、曲线、模型、实物对比的油层实况展览。
这就是当时生产实验区正式开办的第一座“地宫”,大庆石油科技馆的前身诞生于此,“地宫”紧密地结合生产实际,把各种数据资料和油井动态,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做到了通俗易懂,显而易见,便于工人熟悉了解地层的地质情况,尤其普及了油田地质知识,展现了老一辈石油人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科学求实精神,承载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游历在大庆石油科技馆的展厅中,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艰辛历程,也正是在“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精神的鼓舞下,一代又一代石油人战胜物质的匮乏、环境的险恶、差距的鸿沟,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书写出世界石油工业史上的“中国奇迹”。
二、拓宽路径弘扬石油文化与科技相融,展示石油文化。
大庆石油科技馆作展示了大庆油田50多年来的科技发展历程,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油田所获8250项科技创新成果、1719项国家专利以及四次国家科技大奖的来之不易。
以及系统、专业地介绍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配套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已站在了世界的最前沿,油田依靠自主研发的“稳油控水”“三次采油”等先进技术手段,大庆主力油田的采收率达到50%以上,比世界上同类油田高出10到15个百分点。
大庆精神故事
大庆精神故事
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人们奋发有为、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以下是一些关于大庆精神的故事:
1.“铁人”王进喜: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开拓者之一,他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带领石油工人开发建设了大庆油田,创造了中国石油工业的新纪元。
2.大庆会战:大庆会战是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我国石油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在这次会战中,广大石油工人不畏艰难险阻,拼搏进取,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创业艰辛: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但是,广大石油工人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最终实现了大油田的开发建设目标。
4.创新求变: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中,不断创新求变,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同时,大庆油田还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力。
5.社会责任: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大庆油田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参与环保、扶贫等行动,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这些故事体现了大庆精神的内涵和精神价值,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勇往直前、追求卓越、创新求变、担当责任。
中国石油的发展史
中国石油的发展史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之一。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漫长过程。
中国石油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当时,中国石油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石油储量有限,依靠进口石油无法满足国内需求。
为了加强石油工业的建设,中国政府在1955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对石油的勘探、开发、生产进行管理。
随着国内石油需求不断增长,中国政府决定成立专门的石油公司,于1988年6月17日正式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集团),标志着中国石油步入集团化经营的新阶段。
中国石油的发展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时期、快速增长期、调整期和全球化发展期。
初创时期:在中国石油成立初期,主要任务是加强石油勘探开发能力,提高国内石油自给率。
中国石油积极引进国外的勘探开发技术和设备,同时也加强国内自主创新。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石油产量逐年增长,石油工业实力逐渐增强。
快速增长期: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是中国石油快速增长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石油通过国内外的并购、合资合作等形式,加强了技术和资源的整合。
其中,中国石油的海外并购尤为引人注目。
2005年,中国石油成功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使中国石油进一步扩大了海外石油产量。
同时,中国石油在国内也加大了勘探开发力度,提高了石油产量。
调整期:从21世纪初到2015年前后,是中国石油进行战略调整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石油行业进行了深入改革,加强了国有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了运营效率。
中国石油也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石油勘探和开采的效果。
此外,中国石油还注重环境保护,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全球化发展期:从2015年开始,中国石油进一步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
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石油的海外扩张提供了机遇。
中国石油通过与国际能源公司的合作,加强了在全球能源市场的竞争力。
《创业》观后感
《创业》观后感《创业》中国彩色故事片。
影片生动地塑造了华程、周挺杉的银幕形像,再现了60年代初期中国工人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战斗风貌,洋溢着高亢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对于该影片,你有何观后感?《创业》观后感军训期间,集团安排大家观看了《创业》这部电影,该片以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庆石油会战为背景,再现了中国石油工业壮烈、艰难的创业史,通过周挺杉这个人物形象,成功展现了石油工人的“铁人精神”。
影片以他们艰苦奋斗的史实为依据,真实地再现了创业时期的艰难,为石油工人的豪迈壮举谱写了一曲颂歌。
通过影片,我们看到了一个在生活中朴实无华、在困难面前积极乐观、在关键时刻敢于牺牲自己的石油工人形象。
周挺杉那种困难面前决不低头、永不服输的干劲,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领导率先吃苦的务实作风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另外,影片还塑造了一个敢为人先、勇于承担责任、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的领导干部形象。
还记得《创业》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由于粮食供应不足,周挺杉将自己的窝窝头偷偷放进队长的饭盒,队长又将窝窝头放进其他人的饭盒……看到这幕时,我的眼睛是湿润的,冰天雪地里,一个窝窝头代表着领导与工人之间、工友之间、工人与领导之间那种默默的、无声的、真挚的关心,温暖着每一个人。
人都有感情,只要我们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真真切切地为员工解决困难,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忠于职实,脚踏实地工作,以企业利益为重,为员工树立好的榜样,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气,真正得到员工的爱戴与拥护,大家紧紧的团结在一起,成为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还应做到“勇于承担责任,不找借口”,这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每名员工都应认真、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但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员工所犯的错误,要引导员工以平和的、正确的心态面对错误与批评,要学会在错误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加速个人成长,从而推动部门、企业发展。
中国石油创业史——“精神的力量”
中国石油创业史——“精神的力量”“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升华伟大的精神!”中国石油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弘扬延安革命精神,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
在西部祁连山麓,满怀工业报国热忱的创业者,拉开了新中国石油开发和建设的序幕。
在东北荒原,数万石油职工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气概,不仅高速度、高水平开发了大庆油田,而且闯出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石油工业的道路。
半个多世纪来,百万石油人不畏艰苦,勇于拼搏,埋头苦干,将延安精神在石油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培育出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国工人阶级优良传统、优秀品质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一、中石油的成就源自伟大的精神财富中国人发现和利用天然石油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
在2000多年前,聪明智慧、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就可以开采石油作燃料和润滑剂。
到11世纪,中国开凿出第一批油井,并炼制出粗石油产品——猛火油、炭黑、石蜡、沥青等。
然而,在最久远的发现和利用历史背后,萌芽于19世纪中叶的中国近代石油工业却是步履蹒跚。
1949年,新中国石油工业仅有8台钻机,年生产石油12万吨。
刚刚获得解放的玉门石油工人,以主人翁姿态开始生产恢复和发展。
战功卓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将士脱下戎装换工装,汇入石油大军洪流。
军人的血脉,钢铁的意志,注入祖国石油工业的躯体,“延安精神”在中国石油工业传承、发扬光大。
“玉门风格”——推进石油生产恢复与发展诞生于抗日战争硝烟之中的玉门油田,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回到人民怀抱的玉门油田焕发新精神,虽然底子差、基础薄,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但是玉门石油人迎难而上不退缩,勇担重任创大业。
资金匮乏,艰苦奋斗,一分一厘精打细算;缺乏设备,捣鼓老设备、修旧利废;原材料不足,找米下锅,改制代用;人员不足,加班加点,无私奉献。
在以“一厘钱”精神、“穷捣鼓”精神、“找米下锅”精神、“小厂办大事”精神、“再生产”精神为核心的“玉门风格”支撑下,玉门油田焕发青春,占据建国初期全国石油产量半壁江山。
学习贯彻石油精神
学习贯彻石油精神石油精神是什么?弘扬光荣传统,传承石油精神。
下文是小编收集的关于石油精神的相关信息,欢迎阅读!!弘扬光荣传统传承石油精神“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半个世纪前,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让人热血沸腾、振聋发聩,激起了几万石油人战天斗地的热情,立下了誓死拿下大油田的豪情壮志。
在王进喜的带领下,大庆1205钻井队的几十名硬汉历时5天4个小时打下了萨55井,创下当时钻井周期最短纪录,鼓舞了石油会战队伍的士气。
“老队长说过,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面对伊拉克哈法亚油田地质资料短缺、地层构造复杂、钻井难度大等全新挑战,大庆新铁人李新民的一声吼,让历史再现、薪火相传,再次燃起了石油铁军建功海外大庆的斗志。
在李新民的带领下,1205钻井队等多支石油铁军创造了哈法亚地区首口深井评价井、首口深井水平井、定向井单井最短施工周期等多项领先纪录。
一部艰苦创业史,百万薪火传承人。
发展中国石油工业的大旗,被一代又一代石油人扛在肩上,屹立不倒,迎风招展。
从“一厘钱”“穷捣鼓”等为核心的玉门油田精神,到顾全大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精髓的柴达木精神,再到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石油光荣传统在一脉相承中不断升华,培育形成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具有独特魅力的石油光荣传统,激励着几代石油人为国分忧、为油奉献。
当年,创业者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主旋律,以战天斗地的豪迈情怀,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进太平洋,创造了世界石油工业史上的奇迹。
今天,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百万石油人脊梁坚挺,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提振队伍士气,用优良传统凝聚发展力量,补足精神之“钙”,重塑中国石油良好形象,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努力为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做贡献。
石油精神:倾听历史足音薪火代代相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凝聚了几代石油人的共同价值观,始终屹立于时代精神高地,是新时期石油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石。
“大庆精神”演讲稿
“大庆精神”演讲稿大庆精神是石油战线老一辈领导人和广大石油职工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方、困难的条件下,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在开发建设大庆油田的实践中逐步培育和形成的,是战争年代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大庆精神都是激励人们不断奋进的重要精神力量。
大庆精神的形成。
大庆石油会战是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
当时,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国内连续3年遭受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国家迫切需要石油。
1960年初数万名石油大军从祖国四面八方挺进东北的松嫩平原,头顶青天,脚踏荒原,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大庆石油会战。
会战一开始,天寒地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人们连吃饭、住房等起码的生存条件都成了问题。
特别是在缺乏勘探开发大型油田经验又毫无国际援助的情况下,能不能独立自主地探明大油田,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财力、物力的严重匮乏,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广大石油工人没有被吓倒,通过认真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坚定了攻克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形成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无畏精神。
钻井队搬迁,没有汽车、吊车,就人拉肩扛,把60多吨重的钻机从车站运到几公里外的井场;打井没有水,就破冰取水;施工缺器具,就土法上马,修旧利废;没有房子,就挖”地窝子”,建”干打垒”;粮食短缺,就挖野菜充饥,开荒种地。
面对缺乏开发和管理大油田的经验,广大职工把高度的革命精神与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在勘探开发中,每口井都取全取准20项资料、72个数据。
地质人员对地下的48个油层、698油砂体进行100万次的分析对比。
为了弄清原油在铁路运输中的温度变化,确定冬季油库合理的加热温度,技术人员手持温度计,顶着寒风,跟随油罐车行程上万公里。
献给为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做出贡献的人们
茫茫荒原上高耸云天的井架,是50年的见证;风霜雪雨中起伏不停的抽油机,是50年的诉说;手扶刹把目视远方那永恒的定格,是50年的豪迈;让沉睡地下亿万年的乌金重见天日,是50年的智勇。
这就是英雄大庆人的写照,这就是大庆人的品格,这就是大庆人的追求!一首传唱经年的豪迈老歌《我为祖国献石油》,是大庆人生存的根基,是奋斗的价值,是精神的家园,是灵魂的皈依。
铁人王进喜,是一座丰碑,是一部史诗,是一首壮歌!50年,岁月长河滚滚向前。
有名的是英雄,无名的也是英雄。
他们是大庆油田历史的创造者,是大庆油田创建百年油田的根本力量。
大庆的昨天和今天同样令人骄傲,大庆的前辈和新人同样令人自豪!奠基者风采永存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中国石油3位英模当选“100位感动中国人物”,王进喜、王启民两代铁人的名字又一次镌刻在了共和国光荣的史册上。
伟大的时代必然成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必然造就伟大的英雄。
在大庆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英模人物不断涌现。
以“铁人”王进喜和“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两代英雄,在他们身上既有“双百”人物共有的精神特征,也生动地诠释了中国石油“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更充分体现了大庆油田坚实的人才基础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一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就是百万中国石油人开拓进取、为国奉献的奋斗史;一部大庆油田的艰苦创业史,也是一代又一代大庆人的拼搏奉献史。
电影《铁人》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片在全国放映后,影片恢弘的气势把观众带到了那段激情奔涌的峥嵘岁月。
尽管今天的观众见识着“国际化”、感受着“多元化”,但观看《铁人》之后,仍为半个世纪前气壮山河的石油大会战所激动、所感慨,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所震撼、所折服。
半个世纪以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直是大庆油田职工队伍融入血脉的性格和品质、奋发向上的动力与追求。
凭着这种精神,他们创造了一个个不朽的传奇,谱写出一曲曲华彩乐章。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55年,当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石油勘探单位——松辽油田勘探指挥部。
在此之后,中国石油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959年,中国在辽宁发现了塔里木油田,这标志着石油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石油勘探队伍迅速壮大,陆续在国内各地发现了一系列大型油田和气田。
其中包括大庆油田、渤海湾油田、东海油田等。
198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成立,统一管理国内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石油行业逐渐实施市场化改革,引进国外公司合作,提升了勘探开发水平。
在21世纪初,中国石油开始向海外扩张。
2001年,中国石油首次在哈萨克斯坦开展石油勘探和开发,标志着中国石油国际化战略的起步。
此后,中国石油相继在苏丹、尼日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投资兴建石油项目,并与国际能源公司展开合作。
近年来,中国石油加大了石油替代能源的研发和利用力度,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
同时,不断创新技术手段,提高石油勘探开采的效率和环保水平。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辛勤探索和实践,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石油创业史精神的力量
中国石油创业史精神的力量中国石油作为中国国家石油公司的主力企业,一直以来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石油在经历了多次大规模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创业精神的力量。
这种创业精神贯穿了整个中国石油的历程,使其成为中国能源行业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从其创业精神的表现、核心价值观以及对中国能源行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业精神的表现中国石油在创业过程中展现出了多个方面的创业精神。
首先,中国石油在成立初期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包括技术、资金和市场等方面的压力。
然而,中国石油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主动地应对这些挑战,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
例如,在油田勘探开发方面,中国石油采用了自主研发的技术手段,成功地找到了大量的储量,并将其投入生产。
这种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为中国石油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中国石油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石油面临着来自全球各大石油公司的竞争压力。
然而,中国石油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通过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逐渐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和壮大。
这种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使得中国石油在国际石油市场上跻身于世界前列。
二、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创业精神的力量不仅表现在行动上,还体现在思想和价值观的塑造上。
中国石油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始终秉持着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核心价值观。
在中国石油的企业文化中,凝聚着团队协作、创新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等多个价值观念。
首先,中国石油注重团队协作和合作精神。
在一系列大型工程项目中,中国石油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沟通协作,形成了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
这使得中国石油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提升了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益。
其次,中国石油倡导创新发展和技术进步。
中国石油在技术方面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和投入,大力支持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
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国际领先技术,中国石油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礼赞。改革中的中国石油人
礼赞,改革中的中国石油人1一代代英雄的中国石油人,以雄壮激越的创业传奇,谱写出民族石油工业的恢宏篇章。
创业之初,战戈壁、斗严寒,在荒凉孤寂的“西圣地”,开采出了石油,把宝贵的血液注入共和国年轻的心脏。
大无畏的中国石油人,挥师北上,会战万里皑皑雪原,一鼓作气打出大庆油田,把祖祖辈辈贫油的帽子扔到太平洋。
2华北会战,黄河入海口的大荒原上,钻塔巍巍,钻机欢畅,翻腾油浪,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喷涌在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
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的壮举令世人惊叹、石油勘探捷报频传,从东部到西部,从陆地到海洋。
3那一声声震天动地的铮铮誓言,穿越时空呼啸而来:“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年仅47岁的短暂时光啊,留下的是一座钻塔般的铁人铜像,屹立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广场上。
4紧扣时代脉搏的中国石油人啊,肩负着强盛国家经济命脉的历史使命,践行着“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崇高理想,彰显着工人阶级无与伦比的强大力量,意志如铁,信念如钢。
5改革开放四十载,石油人在国家发展的大潮中逐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撤销石油化工部,设立石油工业部,管理体制有粗到细,多个部门分工协调,形成合力,为石化工业的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1一座座超大的炼化厂,像珍珠洒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一条条长输管道横卧祖国的热土,像巨龙在山川上蜿蜒,在海底游畅。
石化人不懈努力,勇往直前,用改革的勇气与时代的担当,俯首前行,昂扬向上!2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共和国石油工业的长子,乘着改革的春风,激情飞扬。
我们用梦想为前行指路,我们用努力为发展奠基,我们用科技为行业助力,在信息时代与数据时代的今天,用卫星、用雷达,聚焦前沿,观天测地,为石油管道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3铁人、钻塔、石油……正是这些特有的“符号”,让中国人扬眉吐气,无上荣光。
战井喷、迎风雪、踏海浪……石油人秉持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艰苦与卓绝、梦想与荣光,永远在路上,一代伟人曾发出“一部艰难创业史,百万覆地翻天人”的激赏。
学习大庆精神演讲稿
学习大庆精神演讲稿大庆精神是石油战线老一辈领导人和广阔石油职工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在开辟建设大庆油田的实践中逐步哺育和形成的,是战争年代革命精神的继承和进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管过去、如今,依然今后,大庆精神基本上激励人们别断奋进的重要精神力量。
大庆精神的形成。
大庆石油会战是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方、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
当时,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国内延续3年遭受自然灾难,国民经济发生了严峻困难,国家迫切需要石油。
1960年初数万名石油大军从祖国四面八方挺进东北的松嫩平原,额头青天,足踏荒原,展开了一场艰难卓绝的大庆石油会战。
会战一开始,天寒地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人们连吃饭、住房等起码的生存条件都成了咨询题。
特别是在缺乏勘探开辟大型油田经验又毫无国际援助的事情下,能别能独立自主地探明大油田,更是一场严重的考验。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财力、物力的严峻匮乏,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广阔石油工人没有被吓倒,经过仔细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坚决了攻克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形成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制造条件也要上"的大无畏精神。
钻井队搬迁,没有汽车、吊车,就人拉肩扛,把60多吨重的钻机从车站运到几公里外的井场;打井没有水,就破冰取水;施工缺器具,就土法上马,修旧利废;没有屋子,就挖"地窝子",建"干打垒";粮食短缺,就挖野菜充饥,开荒种地。
面对缺乏开辟和治理大油田的经验,广阔职工把高度的革命精神与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在勘探开辟中,每口井都取全取准20项资料、72个数据。
地质人员对地下的48个油层、698油砂体进行100万次的分析对照。
为了弄清原油在铁路运输中的温度变化,确定冬季油库合理的加热温度,技术人员手持温度计,顶着寒风,尾随油罐车行程上万公里。
中石油精神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中石油精神。
中石油,作为我国石油行业的领军企业,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肩负着推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使命。
中石油精神,正是我们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阐述中石油精神。
一、团结协作,共克时艰中石油精神的第一要义是团结协作。
面对市场竞争和能源安全的压力,我们中石油人始终紧密团结在一起,携手共进,共克时艰。
从大漠孤烟到东海之滨,从戈壁滩到青藏高原,无数中石油人用汗水浇灌着这片热土,用行动诠释着团结协作的力量。
这种精神,使我们能够在各种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二、求真务实,追求卓越中石油精神的核心是求真务实,追求卓越。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企”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面对挑战,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脚踏实地,锐意进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中石油精神的重要体现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在平凡的岗位上,无数中石油人默默付出,用辛勤的汗水诠释着对石油事业的热爱。
他们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石油精神”的内涵。
正是这种精神,使中石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中石油精神的核心之一是勇攀高峰,敢为人先。
面对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我们不断突破自我,勇攀高峰,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贡献着中石油的力量。
五、忠诚担当,感恩奉献中石油精神的价值追求是忠诚担当,感恩奉献。
作为国有企业,中石油始终牢记社会责任,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人民。
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我们感恩社会,回馈社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
总之,中石油精神是中石油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
这种精神,不仅凝聚了全体中石油人的力量,也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中国石油发展史
中国石油发展史中国石油是中国大陆最早发现和开发的重要能源资源之一,其开发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本文将以时间线的方式,概述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
1910-1949年:中国石油的初期发展在20世纪初,中国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工作主要由外国企业承担。
1910年,在山东胶东地区的烟台沿海,德国东亚公司成功在长峡地区发现了中国大陆第一个石油油田,这标志着中国石油勘探和开发的起点。
1949-1978年:国有企业崛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动石油工业的发展。
1955年,中国政府成立了中国石油公司(简称中石油),这是中国石油工业在国有化的大背景下,第一家全国性的石油公司。
中石油成立后,承担起了全国范围内石油勘探、开采、加工和销售的重大任务。
中国石油工业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960年,中国大陆第一个陆地石油油田——大庆油田正式投产,这是中国石油工业的重要里程碑。
1963年,中石油还相继在新疆的克拉玛依和吉林的江南等地发现了石油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
1979-1997年: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石油工业也面临转型升级的任务。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石油需求,中国加大了石油勘探力度,并在海上进行勘探,成功在南海发现了中国第一个海上石油油田——珠江口盆地油田。
随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中石油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历了一系列自主创新。
自1982年起,中石油在大庆油田成功开展了二次开发工作,提高了油田的开采效率。
此外,中石油还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了石油开采和加工的水平。
1998年至今:多元化发展与国际化布局进入21世纪,中国石油工业持续发展,并逐步实现了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
2000年,中石油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境外上市的石油公司。
此后,中石油还相继在纽约和上海建立了双重上市架构,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国际地位。
演讲稿2我自豪,我是年轻的延长石油人
百年延长石油,我为您自豪六月的古城西安,百花争艳,万紫千红。
看九州方圆,如沐春风。
看我百年延长石油,树老根弥壮,阳娇叶更荫,经风霜而不枯,历百战而不衰的百年延长石油青春焕发,正以昂扬的斗志、坚实的步伐,奏响百年延长石油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各位领导,来宾: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延长石油,我为您自豪。
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河在祖国的版图上环绕了一个半圆,犹如一双指点山河的巨臂,把陕北揽在怀中,显示了对这块土地的厚爱,形成了五省拱一地、一河揽形胜之势。
黄河的天眷与伟力,揽出一个举世瞩目的资源宝地,把一幅波澜壮阔的能源富集画卷展现在中国和世界面前。
昔日人尽知,天下黄河富宁夏;今日人始知,天下能源富陕北。
昔日人常说,好不过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今日人又说,了不得的延长石油榆林的炭。
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
100年前,中国大陆上第一口油井——“延一井”在陕北延长县正式出油,点燃了中国陆上石油开采的第一簇圣火,掀开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篇章。
这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更是延长石油人的骄傲。
100年后的2009年,延长石油销售收入达806亿元,实现利润50亿元,排名中国企业500强第87位。
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
这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日子,这是一个令人为之振奋的时刻。
延长石油人以前所未有的信心,全力以赴地圆着自己的发展之梦。
一百年来,艰苦奋斗的延长石油人以高度的责任心投身于延长石油的发展壮大中,成为中国石油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能源,国脉之所系,国安之所系,国盛之所系。
共和国的最高决策者们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把经济发展战略西移的目光聚焦在陕北。
在陕北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规划和实践,早已在他们的运筹帷幄之中。
这无疑是个大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杨庄河项目肩负了多个历史使命,承载了全体延长石油人渴求发展的希冀和梦想。
天时、地利、人和。
一场几代延长石油人圆梦大化工的战役即将全面打响……。
中石油 发展历程
中石油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又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中国的国有石油公司,是该国最大的石油企业之一。
以下是中石油的发展历程:
1955年,中国石油工业部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石油工业开始有组织地发展。
1978年,中共中央决定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的大规模改革。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局成立。
1980年,第一个石油自给率5%的目标实现,中国开始大规模的石油进口。
199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立,对中国石油体制进行了重组和整合。
1997年,中石油在香港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在海外上市的公司。
2000年,中石油开始进行国际化战略布局,开展对外投资和合作项目。
2004年,中石油完成对加拿大石油公司PetroKazakhstan的收购,标志着中国石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新阶段。
201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分拆上市,形成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两大上市公司。
2020年,中石油加大对新能源、智能化和绿色发展的投入,积极推进能源转型升级。
中石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石油行业的重要力量之一。
通过进行国内外勘探开发、加大科技研发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石油将继续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石油企业精神
中国石油企业精神爱国:爱岗敬业,产业报国,持续发展,为增强综合国力作贡献。
集团公司积极承担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努力发展壮大公司实力,致力于产业报国。
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为目标,加快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尽快完成由国内石油公司向跨国石油公司的转变,由单纯的“油气生产商”向具有复合功能的“油气供应商”的转变。
通过持续有效的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依法向国家缴纳税费,为出资者提供理想的投资回报, 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为增强综合国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积极引导广大员工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融入到振兴祖国石油工业、加快集团公司发展的实践之中。
教育员工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勤勉自励,为提高公司业绩多作贡献,这是爱国主义最直接最充分的体现。
创业: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创业永恒,始终不渝地追求一流。
艰苦创业是中国石油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
在入世后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复杂激烈的形势下,更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知难而进,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力求避免决策失误。
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锐意进取,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英雄气慨,积极拓宽发展思路,创造发展条件,开辟新的增长领域,谋求集团公司更大的发展。
永不满足,创业永恒。
以创业的精神对待每一项工作,把每一个成绩当作新的起点,不断进行新的实践。
努力建设一流的员工队伍,以一流的标准、一流的工作、一流的业绩,塑造一流的企业形象。
求实:讲求科学,实事求是,“三老四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
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尊重科学,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这是集团公司致胜的法宝。
其关键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坚持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
努力形成重实干、讲实效、看实绩的良好风气。
解析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时代内涵
解析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时代内涵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是中国两个重要的精神符号,在新时代下,这两个精神内涵有着新的发展和提升。
大庆精神是指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工人在恶劣环境下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勇创佳绩的精神风貌。
大庆油田是中国石油产业的摇篮,诞生于中国革命烽火中。
在1949年以后,大庆油田工人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如恶劣环境、缺乏设备和技术等。
他们不畏艰难,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开创出了中国石油工业的新时代。
大庆精神的核心是“自立自强、自力更生、艰苦朴素、勇于创新”,这种精神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奋斗精神和创新实践。
铁人精神是指中国工农红军队伍在抗日战争时期,以自愿冲锋、不怕牺牲的英勇精神。
铁人精神最为人所熟知的代表是毛泽东同志,他率领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各种困难,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铁人精神的内涵是“勇往直前、坚忍不拔、坚定信仰、牺牲奉献”,这种精神表达了中国人民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甘愿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境界。
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已经不仅仅是工业和军事领域的精神标志,更是代表着中国人民奋斗和进步的态度和追求。
在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可以看到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身影。
中国各地的创业者都在以大庆精神的勇气和创新精神努力拼搏,不断开拓进取。
中国军队也秉持着铁人精神,以顽强的意志和征服一切困难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实力,保卫国家安全。
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已经深刻融入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中。
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中国人民都在努力践行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
人们追求自立自强、艰苦朴素、创新进取的精神境界,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在中小学教育中,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内涵已经有了新的拓展。
在新时代下,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内涵已经不再局限于工人和军人,更多地包含了普通人的奋斗精神和创新意识。
中国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具备创新思维和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
铁人精神是激人奋进的永恒力量
铁人精神是激人奋进的永恒力量作者:来源:《发展》2023年第10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石油战线弘扬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实际上包括克拉玛依精神、玉门精神,这种精神的弘扬,至今仍然需要,而且永不过时。
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也是铁人精神的孕育地,有着辉煌的历史。
“更高标杆立祁连” 是王进喜从玉门出征大庆时扛的旗帜,如今,玉门市接过了这面旗帜,踏着铁人的足迹,汲取奋进的力量,再创玉门辉煌,再现玉门荣光,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玉门中建新功、谱新篇,让铁人精神在玉门大地上焕发新动能、彰显新伟力。
一、深刻认识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把铁人精神代代传承下去铁人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陇原儿女的杰出代表、玉门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铁人王进喜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使我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
“铁人精神”是崇高人格的升华、钢铁意志的锤炼、奉献境界的彰显,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高度契合,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铁人精神” 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力地鼓舞激励党员干部群眾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今天,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的道路上,更加需要我们从“铁人精神”丰富内涵中汲取奋进力量,把“铁人精神”熔铸到广大党员干部的血液里,以旺盛的斗志和火热的激情,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玉门建设的伟大实践。
弘扬铁人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铁人王进喜以对共产党朴素的感恩思想和极大的劳动热情,投身于祖国的石油事业。
为了多打井、多出油,他把行李搬到井场,日夜不离岗位,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他带领贝乌五队创出月钻井进尺5009.47 米的全国最高纪录,实现了“标杆立祁连”的宏伟目标,王进喜也被赞誉为“钻井闯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创业史——“精神的力量”“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升华伟大的精神!”中国石油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弘扬延安革命精神,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
在西部祁连山麓,满怀工业报国热忱的创业者,拉开了新中国石油开发和建设的序幕。
在东北荒原,数万石油职工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气概,不仅高速度、高水平开发了大庆油田,而且闯出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石油工业的道路。
半个多世纪来,百万石油人不畏艰苦,勇于拼搏,埋头苦干,将延安精神在石油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培育出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国工人阶级优良传统、优秀品质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一、中石油的成就源自伟大的精神财富中国人发现和利用天然石油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
在2000多年前,聪明智慧、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就可以开采石油作燃料和润滑剂。
到11世纪,中国开凿出第一批油井,并炼制出粗石油产品——猛火油、炭黑、石蜡、沥青等。
然而,在最久远的发现和利用历史背后,萌芽于19世纪中叶的中国近代石油工业却是步履蹒跚。
1949年,新中国石油工业仅有8台钻机,年生产石油12万吨。
刚刚获得解放的玉门石油工人,以主人翁姿态开始生产恢复和发展。
战功卓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将士脱下戎装换工装,汇入石油大军洪流。
军人的血脉,钢铁的意志,注入祖国石油工业的躯体,“延安精神”在中国石油工业传承、发扬光大。
“玉门风格”——推进石油生产恢复与发展诞生于抗日战争硝烟之中的玉门油田,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回到人民怀抱的玉门油田焕发新精神,虽然底子差、基础薄,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但是玉门石油人迎难而上不退缩,勇担重任创大业。
资金匮乏,艰苦奋斗,一分一厘精打细算;缺乏设备,捣鼓老设备、修旧利废;原材料不足,找米下锅,改制代用;人员不足,加班加点,无私奉献。
在以“一厘钱”精神、“穷捣鼓”精神、“找米下锅”精神、“小厂办大事”精神、“再生产”精神为核心的“玉门风格”支撑下,玉门油田焕发青春,占据建国初期全国石油产量半壁江山。
玉门应用“重钻压、大排量”钻井新技术,先后发现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扩大老君庙油田含油面积。
到1959年,玉门油田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石油工业基地。
玉门油田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出石油、出技术、出经验、出人才”的历史责任。
包括王进喜在内的10多万玉门石油人奔赴大江南北,“玉门风格”走出玉门,走向全中国。
“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
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在西部大漠的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的崛起敲碎了外国石油专家“陆相贫油”的论断,到1960年,石油人自力更生相继发现了克拉玛依、百口泉、红山嘴油田,原油年产量达到163万吨,占当时全国原油年产量的39%。
同一时期,石油工人四海为家。
昆仑山下,冷湖5号构造诞生日产800吨的高产油井;天府之国,穿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发现南充、桂花等油田,结束了我国西南地区不产石油的历史。
精神之花结出石油之果。
到50年代末,中国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等4个天然石油基地。
1959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373.3万吨。
炼油工业蓬勃发展,先后扩建或新建上海、克拉玛依、冷湖、兰州、大连等8个炼油厂。
“大庆精神”——实现原油自给的历史转折“贫油”,是压在中国人头上的一顶帽子,更是压在中国石油人心头的石头。
建国后,虽然油气生产快速发展,10年间产量增长30倍,但是缺油呼声伴随国家需求日益高涨。
到1959年,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一路爬高到40.6%,却依旧未过半。
1960年,面对国外重重封锁,在国民经济发展关键时刻,一场史无前例的石油会战在东北松辽盆地展开。
大庆石油会战是在最困难的时期、最困难的地区、最困难的条件下展开的。
“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才是最大的困难”。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高度的革命精神同严密的科学态度结合,在大会战中经过艰难岁月的反复锤炼打磨,凝练升华成的时代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就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大庆人靠的就是这种精神用3年时间拿下了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的诞生,使中国石油工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古老文明的中国彻底甩掉了“贫油”帽子,中国人民依赖“洋油”的时代由此终结。
大庆,中国石油工业的建设高地,中国石油工人的精神旗帜。
一代又一代大庆人,高举这面传承精神的旗帜,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从1976年起,大庆油田原油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大关,并奇迹般地保持了27年,进入世界特大型油田的行列。
在大庆精神的旗帜下,我国原油年产量从1978年起突破1亿吨,从此进入世界产油大国行列,并为从这一年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注入强大的能源动力。
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
大庆人为国分忧、为国争光、为国奉献,提出4000万吨稳产的宏伟蓝图。
大庆精神的旗帜引领大庆人开始了新的远航。
“艰苦奋斗”——西部崛起新大庆大庆精神,走出大庆,激励百万石油工人转战南北,打响系列找油会战。
从渤海之滨到火焰山麓,从死亡之海到茫茫荒原,一个个石油和石化基地拔地而起。
1964年,华北石油会战在天津以南、东营以北的沿海地带揭开战幕。
石油人“头顶青天一顶,脚踏荒原一片”,把昔日芦苇丛生、人烟稀少的盐碱海滩,变成绵延百里的油区。
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原油年产量分别达到近2000万吨和300多万吨。
在渤海湾北缘的盘锦地区,石油队伍三进沼泽,勘探开发出兴隆台油田、曙光油田、欢喜岭油田,探索出一套勘探开发复杂油气藏的工艺技术和方法,建成年产1000多万吨的辽河油田。
与石油相伴的似乎总是荒凉、寂寞、艰苦。
蜗居牛羊马圈棚,啃吃草籽地瓜面,喝浑浊咸涩池塘雨水,石油大军条件虽苦斗志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抢修井场,人抬肩扛搬迁安装钻机,让石油精神之花在大江南北绽放——吉林、任丘、南阳、中原、江苏、江汉、长庆等油田悄然崛起。
新中国石油工业在石油人艰苦奋斗、埋头苦干中快速崛起。
到1978年,中国原油年加工能力达到9000万吨,基本与国内原油生产规模相适应。
从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间,中国原油产量每年以18.6%的速度增长,原油加工能力比60年代增长5倍多,缓解了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
从1973年起,中国原油开始出口,成为国家换取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
中国要发展,石油要大上。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国石油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在西部地区拉开了艰苦创业的大幕。
面对艰苦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十分复杂的地质情况,石油工人坚定找油信念,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思维创新,大打勘探开发攻坚仗,实现了原油产量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
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吐哈盆地,名为“两新两高”的管理体制为石油勘探开发注入活力。
新技术、新体制,高水平、高效益,创造了石油开发的奇迹:塔中沙漠腹地建起现代化大油田,吐哈盆地崛起石油新城,陕甘宁盆地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祖国西部呈现出新一轮石油快速增长之势,新中国石油工业步入科学发展快车道。
2007年,包括长庆、塔里木、四川、吐哈、新疆、青海、玉门等在内的西部油田原油产量超过3500万吨,油气当量突破6000万吨。
大庆精神,在共和国的西部熠熠生辉,孕育一个新的大庆诞生。
“进取创新”——迈向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延安精神、大庆精神就是要坚持进取创新精神。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精神。
1993年,“走出去”被确定为中国石油发展战略,开启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大门,迈出“立足国内、发展海外、实施国际化经营”的新征程。
从此,越来越多的中国石油人走出国门,进入宽广无边的国际市场。
在异国他乡,面对新环境、新领域、新情况,人抬肩扛的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学外语,练技术,按照国际规范标准管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推动着国际业务经营规模快速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展,竞争力显著增强。
目前,中国石油海外油气投资业务遍及五大洲几十个国家,在资源风险勘探、油气合作开发、炼厂和储运项目建设、技术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令人振奋的成绩,初步建成五大油气合作区,实现国际化经营的跨越式发展。
“爱国、敬业、求实、奉献”是传承于“延安精神”的中国石油之魂,先是融进百万石油人的红色血液里,继而融进石油这个黑色的“工业血液”中,源源不断地输入共和国强健的躯体,丰富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种精神曾经驱动百万石油人战胜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历史还会明证,这种精神必将持续推动中国石油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二、传承与发展中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爱国:爱岗敬业,产业报国,持续发展,为增强综合国力作贡献。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积极承担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努力发展壮大公司实力,致力于产业报国。
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为目标,加快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尽快完成由国内石油公司向跨国石油公司的转变,由单纯的“油气生产商”向具有复合功能的“油气供应商”的转变。
通过持续有效的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依法向国家缴纳税费,为出资者提供理想的投资回报,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为增强综合国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积极引导广大职工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融入到振兴祖国石油工业、加快集团公司发展的实践之中。
教育职工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勤勉自励,为提高公司业绩多作贡献,这是爱国主义最直接最充分的体现。
创业: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创业永恒,始终不渝地追求一流。
艰苦创业是中国石油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
在入世后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复杂激烈的形势下,更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知难而进,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力求避免决策失误。
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锐意进取,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英雄气慨,积极拓宽发展思路,创造发展条件,开辟新的增长领域,谋求集团公司更大的发展。
永不满足,创业永恒。
以创业的精神对待每一项工作,把每一个成绩当作新的起点,不断进行新的实践。
努力建设一流的职工队伍,以一流的标准、一流的工作、一流的业绩,塑造一流的企业形象。
求实:讲求科学,实事求是,“三老四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
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尊重科学,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这是集团公司致胜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