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优质课
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归去来兮辞(并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让学生理解《归去来兮辞(并序)》的作者背景、创作年代及文学地位。
1.1.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1.1.3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本中的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2.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内涵。
1.2.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文本的文学特点及历史背景。
1.2.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并学会如何评价古代文学作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3.2 通过对作品的鉴赏,使学生认识到真善美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3.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掌握《归去来兮辞(并序)》的作者背景、创作年代及文学地位。
2.1.2 理解并运用文本中的修辞手法。
2.1.3 分析文本的文学特点及历史背景。
2.2 教学难点2.2.1 文本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与理解。
2.2.2 文本的深层次含义及作者的观点阐述。
2.2.3 学生如何将文本中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通过展示与《归去来兮辞(并序)》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
3.2.2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文本的创作背景。
3.3 课堂讲解3.3.1 对课文进行逐句讲解,解释生僻词语的含义。
3.3.2 分析文本的文学特点,如韵律、对仗等。
3.3.3 引导学生探讨作者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3.4 互动环节3.4.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
《归去来兮辞》优质课公开课

•
六 文 言 知 识 归 纳
• 实词 • ①悟已往之不谏(谏,劝止,挽回)
• ②知来者之可追(追,挽救,补救)
• ③三径就荒(就,近于)
• ④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
• ⑤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
• ⑥时矫首而遐观(矫,举)
• ⑦帝乡不可期(期:至,及)
• ⑧聊乘化以归尽(聊,姑且)
• ⑨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遑遑,不安的样子)
陶 渊 明
归 去 来 兮 辞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题 解
回去吧
归 去 来 兮 辞
回去 语气助词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
2、体会文章意境。 3、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
思考
陶渊明为什么归去?归去 之后过着怎样的生活?又产生 了怎样的人生思考?请大家划 出表现陶渊明归去原因的句子, 表现他归去后生活情趣的句子, 表现归去后人生思考的句子
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 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 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陶潜 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 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 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 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 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 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 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第一段: “归去之因”
第二,三段:“归去之情”
• 第四段: “归去之悟”
合作交流
• 1、每组自由选择一个或几个辞句,将辞 句内容设想成一幅画面。 • 2、用形象而有诗意的语言描述画面,展 现陶渊明的某种生活情趣,时间限定在 三分钟,看哪些小组的合作效率最高,
陶渊明印象
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归去来兮辞(并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去来兮辞(并序)》。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选择,追求真实和美好。
二、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诗文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诗文中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诗文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了解。
3.诗文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文,解决字词难题。
(2)教师点拨,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
3.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文意象和表达技巧。
4.探究学习(1)学生思考诗文中的深层含义,提出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享心得体会。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朗读和背诵诗文。
(2)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审美追求。
3. 采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深层含义。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诗文相关的图像和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优秀课件PPT

主题思想的分析
01 归隐思想
深入分析了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达的归 隐思想,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02 自然观
阐释了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体现的自然观, 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03 人生观
解读了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的人生观,即 追求自由、独立和真实的生活态度。
陶渊明的人生哲学
01
《归去来兮辞》公开 课优秀课件
目录
• 《归去来兮辞》的作者与背景 • 《归去来兮辞》的内容与主题 • 《归去来兮辞》的艺术特色 • 《归去来兮辞》的影响与评价 • 《归去来兮辞》的实践与应用
《归去来兮辞》的作者与背
01
景
作者陶渊明的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的伟大 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总结词
辞文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详细描述
辞文中通过对山水田园的细腻描绘,如“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等,展现出一个清新自然、恬静美好的世界,让人感受 到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辞文的修辞手法
总结词
辞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借代等 ,使语言更加优美、生动、形象。
《归去来兮辞》的语言优 美、精炼,学习它可以提 升语言运用技巧,提高文 学表达能力。
文化传承
《归去来兮辞》作为古代 文学经典,通过学习和传 承,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在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价值观引导
人生观启示
《归去来兮辞》中表达的隐逸思想、 自然情感等,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
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5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作文训练
将《归去来兮辞》改写为 记叙文
要求: 1.注意刻画人物心理,表现人物内
心世界;有场景描写。 2.改写时不改变文章原义,忠实于
原文主旨 3.字数800字左右
第11页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再见
第12页
《归去来兮辞》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栗,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 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 贫苦,遂见用为小邑。于时风波未尽,心惮远役,彭泽 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认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 倦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 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 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 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 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 也。
第8页
全文主旨
《归去来兮辞》 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 开决裂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 了他脱离官场无限喜悦,想家归隐田 园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
隐居生活向往和热爱。
第9页
艺术特点
• 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 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 艺术境界。
• 语言自然朴素,洗尽铅华, 带有浓郁乡土气息。
第4页
问题二
怎样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流露出某种消极情绪?
➢岁暮年衰--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人生无常--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乐天知命--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痛苦,矛盾
第5页
问题三
怎样挖掘作品中渗透出某种意蕴与情绪
• 重复吟诵 • 寓情于景,寄心于形
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归去来兮辞(并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归去来兮辞(并序)》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读诗人的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探讨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归隐思想,反思现实生活中的追求与取舍。
第二章: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归去来兮辞(并序)》的文言文内容理解和解读。
诗中的意象分析和修辞手法的识别。
2.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理解。
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归隐思想的内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陶渊明的生平介绍,引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创作《归去来兮辞(并序)》时的背景和心情。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归去来兮辞(并序)》,理解诗文的大意。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自身遇到的疑难问题。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共同探讨诗人的情感表达。
3.4 讲解与分析教师对《归去来兮辞(并序)》进行详细讲解,解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3.5 应用拓展学生进行诗歌改写或创作,运用所学的手法和意象。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4.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学生的汇报,评估学生对《归去来兮辞(并序)》的文言文内容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4.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态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五章: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和教案设计。
参考译文和注释资料。
相关背景资料和陶渊明的其他作品。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优秀课件

一词多义
悟以往之不谏 取独 取独 助词,的
恨晨光之熹微
之
悦亲戚之情话 善万物之得时
取独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动词:去、到
一词多义
而 觉今是而昨非 门虽设而常关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
连词 表转折 表修饰 表并列 表承接 介词,使,让 介词,把 介词,用 连词,表目的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并列 连词心为形役 舟遥遥以轻飏 农人告余以春及 引壶觞以自酌 聊乘化以归尽 园日涉以成趣 木欣欣以向荣 问征夫以前路 乐琴书以消忧
古今异义
① 策扶老以流憩 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 ②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义,古指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 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 统关系的人。(今义,除父母兄弟姐妹以 外的亲 属。词义所指范围缩小了。) 情话:古义,知心话; 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田园将芜胡不归 (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 不回去呢?) 奚惆怅而独悲 (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
复驾言兮焉求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欲何之 (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 到哪里去呢?)
2.与例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悟已往之不谏 ①恨晨光之熹微 ②悦亲戚之情话 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④善万物之得时 ⑤审容膝之易安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古今异义
③ 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古义,耕种之事;今义,发生某事。 ④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义,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 ⑤恨晨光之熹微 恨:古义,遗憾。 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园,在园中;日,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时)
归去来兮辞优质课课件精选全文

随着生命的自然变化一直到死,乐天安命。
本段抒发对人生宇宙的的感想。
合作.探究:鉴赏第三段
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
时,感悟生之行休” 。
由春来万物复苏,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同时想
到人生的短暂与匆促,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 暂短的感伤。
小结:本段更广阔地描绘了一个和美、充满生 机的隐居世界,想象定居下来后的农村生活乐 趣。
子比谁都盛情)。
“松菊犹存” 喻作者品格高洁、节操仍在。
写入家门时的热闹场面。
合作.探究:鉴赏第二段 2、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
饮酒赏树,扶杖游览,由居室转到庭园及高处、远 处,走走停停,时而环顾,时而远望,白云行走,飞
鸟投林,都摄入他的眼帘,一派悠然自得之情从字
面流露出来。
写抚“孤松”再次言孤傲坚贞之志。
生修养。
作者简介及文体介绍
陶渊明(367-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江西九江)人,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其 诗质朴、平淡、自然,我国的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 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 居》、《饮酒》等。
辞:“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 楚国,也称楚辞;又因屈原所作《离骚》是这种文体 的代表,故又称“骚体”。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再见
自责(“田园将芜”)
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
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赏析课文第1段:合作.探究 Βιβλιοθήκη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
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写归心似箭(以行动、心理表现)。前二句:先
乘船,后上路,和风拂衣,小舟飘荡,而心情的愉快 也尽显其中。后二句:问征夫,暗自计程;恨熹微,
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归去来兮辞(并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去来兮辞(并序)》。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能够解读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动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学会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理解诗人在政治失意后寻求心灵慰藉的心情。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真理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背诵和理解。
2.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动机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难懂词语的解释和翻译。
2. 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
3. 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动机的研究。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文内容、意象、修辞手法等。
2. 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学习情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讲解诗文:讲解诗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翻译诗文。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文,提高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意象、修辞手法等。
6. 作业布置:7. 板书设计:《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意象:X X修辞手法:X X情感:X X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奖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第四段:
承上而问
自我解答 卒章显志
委心任去留 遑遑欲何之
不求富贵,
反
不求成仙
良舒啸辰、、临执杖清耕赋耘诗、正
乐天安命
归去来兮辞
叙事线索
辞官归田
(第1节)
居室之乐 庭院之乐 田园生活 (第2,3节) 劳作之乐 出游之乐
乐天安命
(第4节)
感情线索
自责自慰
自安自乐
乐天安命
全文主旨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 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 裂旳政治宣言。文章体现作者 对黑暗官场旳厌恶和鄙视,以 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旳无 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旳无限 乐趣,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 隐居生活旳向往和热爱,卒章 显志:乐天安命。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回家去吧!田园将近荒凉了,为何不回去呢?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被动句
自己让心灵被形体役使之后,为何如此失意 而独自伤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我)悔过过去旳错误无法挽回,但在 将来旳岁月中还能够补救。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实际误旳。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旳情意,写了篇 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序文小结:
论述了作者家贫出仕和 弃官归田旳经过,交代了写 作旳缘由。
思索:小序中讲到了陶渊明辞官旳原因 有哪几点?你觉得哪一点是最根本旳?
•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 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 3、“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 4、 “程氏妹丧于武昌”。 • 其中第一条是根本原因。
行(xíng)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2、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3、李白乘舟将欲行(离去)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 矣(行为)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优秀课件精选全文

2024/9/30
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 它们的词义。 明确: 田园将芜胡不归 (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怅而独悲 (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
2024/9/30
复驾言兮焉求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欲何之
• (为什么) • 奚惆怅而独悲 • (为什么) • 复驾言兮焉求 • (什么) • 曷不委心任去留 • (何)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为什么,哪里)
2024/9/30
辨析下面各字词 的不同意思
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 马鞭子 •策扶老以流憩 拄着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策略、计策
2024/9/30
2024/9/30
复驾言兮焉求 (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欲何之
2024/9/30
复驾言兮焉求 (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 (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为乎遑欲何之
2024/9/30
复驾言兮焉求 (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 (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1、结合小序内容及《归园田居》、《五柳 先生传》等作品,说说你心目中的陶渊明 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诵读全文,结合注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024/9/30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 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 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 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 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 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归去来兮辞(并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去来兮辞(并序)》。
(2)理解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如“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等。
(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归去来兮辞(并序)》。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理解作者对功名利禄的看淡,追求内心真实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
(3)分析诗的情感和主题。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
(2)诗中意象和情感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归园田居》系列诗歌,回顾其主题和情感。
(2)提问:同学们对田园生活有何认识和感悟?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归去来兮辞(并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在课堂上,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句为例,深入剖析诗的艺术特色。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优秀课件-(共85张PPT)精选全文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姑且顺应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
尽头,以天命为乐,还犹疑彷徨
什么呢?
宾语前置句
第四段:
承上而问
自我解答 卒章显志
委心任去留 遑遑欲何之
不求富贵,
反
不求成仙
良舒啸辰、、临执杖清耕赋耘诗、正
乐天安命
叙事线索
辞官归田
(第1节)
归
去
居室之乐
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庭院之乐
兮 田园生活
辞
(第2,3节) 劳作之乐 出游之乐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本句的意思是,认识到过去的错误虽不可 挽救,而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谏, 止,此处解释为挽救。语出《论语·微子》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乃瞻衡宇: 衡,通“横”,衡宇,横门,隐士居住的 用横木为门的简陋居室。《诗经·陈风·衡门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意思是贤 者安于贫贱。古代的人们常用“衡门”、 “衡宇”指贫贱者的居处。
3.学习第二段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于是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家僮欢快地迎接,幼儿们守候在门庭。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院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和菊还是原样;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5篇)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耻为五斗米折腰的人生追求、返朴归真独善其身的人生境界;2.品读作品:情感真切、语言质朴、想像丰富。
3.朗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步骤]1.简介陶潜(367-427)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鼻祖。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
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田园生活,寄寓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弃。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其艺术风格,兼取平淡与爽朗,语言质朴自然。
陶潜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为谋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一类小官,在彭泽令任上八十余日,去职归隐。
陶渊明少年时,受儒学熏陶,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
东晋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难有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
加之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又厌倦官场世俗,常常是“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
他29岁开始入仕,历13个年头,时官时隐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4余年。
或说,本篇写在作者辞官归隐之前,是想象之作,不是写实。
2.词语积累词语①(实)惆怅chóuchàng:失意状。
谏:劝止使改正。
飏yáng:舟慢行状。
熹xī微:天微明。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优秀课件(经典、精品)

他长于诗文辞赋。他 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 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 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 一类寄寓抱负,多悲愤慷 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 记》最有名,辞赋《归去 来兮辞》著称文史。
二、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 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 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陶潜 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 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 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 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 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 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 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通读序文,了解陶潜辞官归隐的 原因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2、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3、程氏妹丧于武昌
性本爱丘山,做官“深 愧平生之志”。
四、疏通全文,理清层次
第一段: 弃官归家——自责自慰
对比
已往
来者
出 仕
昨非
归 隐
今是
第二段:抵家之后——自安自得
归途之乐
抵家之乐 室内之乐
园中之乐
归
欣
舒
留
总结
归思
归 去 来 归田 兮
归心
自责自慰 (缘由)
归途之乐 室中之乐 园中之乐 出游之乐
直 接 抒 情
自安自得 间
接 抒 情
+
厌恶官场 (主旨) 乐天安命
五、探究拓展
1、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归隐田园 的道路?
1.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静的 田园生活。
2.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作者既不愿卖身 求荣,又不愿服食求仙,顺乎自然、乘化而 归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归去来兮辞 并序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时期 大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五 柳先生,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 江西九江)人。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自责自悲 自恕自慰
已往
来者
出
归
仕
隐
昨非
今是
表示对官场鄙弃,对田园生活向往
第15页
学习第二段 翻译: 眄庭柯以怡颜 园日涉以成趣 鸟倦飞而知还
第16页
归途 抵家
居室 涉园
归
欣
舒
留
心
喜
适
连
似
若
安
忘
箭
狂
逸
返
第二段:归家后怡然自得
第17页
学习第三段 1、复驾言兮焉求 2、农人告余以春及 3、将有事于西畴
第3页
作者介绍
整体感知
陶渊明(367-427)名潜,字渊明, 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 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第4页
作者介绍
散文有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 《归园田居》、《饮酒》。
第5页
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最终一次出 仕,做了八十二天彭泽令。据《宋书·陶 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 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不满。
悦亲戚之情话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善万物之得时
第18页
田 园
农 村 生
生
活 乐
活趣
和亲戚们谈家常 弹琴读书村生活乐趣。
第19页
学习第四段 1、寓形宇内复几时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乐夫天命复奚疑
第20页
内容分析 承上而问 自我解答 卒章显志
委心任去留 遑遑欲何之 富贵浮云 (反 ) 恬然自乐 (正 )
读后稍作停顿。 2 、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比如:
路/漫漫/ (其)修远(兮),吾将/上下/ (而)求索,舟/遥遥/(以)轻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实自然 (李泽厚《美的历程》》)
作业布置
我与陶渊明的对话:如何面对这个世界?
我与陶渊明的对话:安放自己身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4课
4 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东晋末年,晋室衰微,内忧外患。对外,北方被少数民 族占领,东晋偏安江南一隅。内部,东晋军阀混战,手握 重兵的实力派军阀桓温、桓玄、刘裕先后挟天子以号令天 下,桓玄、刘裕先后篡位称帝,司马皇室成为军阀的傀儡, 东晋皇室名存实亡。皇帝在军阀的挟持下战战兢兢度日, 甚至连傀儡也做不成,东晋的最后两个皇帝先后死于非命, 被手握实权的军阀所杀。军阀刘裕篡位后,南朝宋建立, 东晋灭亡。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钱福
陶 渊 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4课
他不曾做过大官,没有权利和外表的成 就,除一部薄薄的诗集和三四篇散文之外, 也不曾留给我们什么文学遗产,可是他至今 日依然是一堆照澈古今的烽火,在那些较渺 小的诗人和作家的心目中,他永远是最高人 格象征。
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
归向何处? 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
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
怀 良 辰 以 孤 往 ,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
或 登
植 东
杖 皋
而 以
耘 舒
耔 啸
。,现 率 生
为不 与智 是自
同 慧 然
常人 。这 的,
的放 种艺 是个
旷 术 人
、真 的人 的真
聊 乘 化 以 归 尽 。实处境与心境的流露。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语文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声明: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经整理改动,版权归原作者,范文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问题,联系QQ;372521744删除!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怎么
探究思考:解读深层感情
官场
自问
田园
本我 自我 超我
面对人生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多 个“自我”的纠结和战斗,我们达到想成 为的自己决定于这个结果。
探究思考:陶渊明是消极的避世还是积极的隐世?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 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 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 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它有如下的体裁特点:
• 两句为一组,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 • 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
句式散文化,一般押韵。
陶渊明出仕的理由是什么呢?
1 家贫,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2
脱然有怀
3 诸侯以惠爱为德
陶渊明辞官的理由是什么呢? 心为形役
1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2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3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4 程氏妹丧于武昌。
解惑
觉今是而昨非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思考:归去如何?
归途
急 切 轻 快
抵家
载 欣 载 奔
居室
舒 适 安 逸
涉园
留 连 忘 返
出游
潇 洒 旷 达
渊明何以能够有如此高尚的品 格与文艺?一定有他整个的人生观 在背后。他的人生观是什么呢?可 以拿两个字来概括他:“自然”。
——梁启超
探究思考:解读反问句
胡
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什么
奚
奚惆怅而独悲? 乐夫天命复奚疑?
为什么
曷 曷不委心任去留? 焉 复驾言兮焉求? 何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