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原材料来料检验规范
塑料原料进料检验标准
一式,确保进料质量满足公司及客户质量要求。
二、适用范围
所有的塑料原料的进厂检验均适用之。
三、检验内容及方法
检验项目
检验内容
检验方法及要求
检验工具
参考文件
外观检验
颜色、外观、包装
1.检查来料包装应完好密封、无破损,标识及印字清晰;
2.打开包装,将胶粒比对色板或PANTONE,胶粒颜色应与色板或PANTONE相符;
3.检查胶料颗粒均匀、干燥、无杂色、杂质、水份,油污、脏物。
色板;
PANTONE;
目视
《进料检验抽样方案》
《缺陷分级作业指导书》
《进料抽样检验作业指导书》
试验
试料
4.从来料批中抽取1~2Kg胶料进行上机试料,检查试料的啤件,颜色应与色板或PANTONE相符,啤件应无起皮、杂色、流纹等缺陷。
注:试料啤件检验需注意区分原料引起的缺陷和注塑机机器引起缺陷。
四、抽样方案及结果判定:
4.1依照《进料检验抽样方案》和来料数量抽取相应的样本进行检验。
4.2结果判定参照《缺陷分级作业指导书》和《进料抽样检验作业指导书》。
塑胶原材料检验规范
塑胶原材料检验规范塑胶原材料是许多产品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之一,如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塑胶制品,包括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玩具等等。
为了确保这些塑胶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塑胶原材料进行检验。
本文将探讨塑胶原材料检验规范,并说明其在3C认证中的适用性。
首先,塑胶原材料的检验范围包括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性能测试和可溶性重金属检测等。
物理性能测试主要包括密度测试、硬度测试、拉伸强度测试和冲击强度测试等。
这些测试项目可以评估塑胶原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确保其能够满足产品的使用要求。
化学性能测试主要包括燃烧性能测试、耐热性测试和耐候性测试等。
燃烧性能测试可以评估塑胶原材料的燃烧特性,包括着火性能、自燃性能和不熄火性能等。
耐热性测试可以评估塑胶原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确保其能够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性。
耐候性测试可以评估塑胶原材料在日光、氧气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的性能表现,确保其能够长期使用不受影响。
可溶性重金属检测主要包括铅、镉、汞等重金属的检测。
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害,必须控制在一定的限量范围内。
因此,塑胶原材料必须经过可溶性重金属检测,确保其不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在3C认证中,塑胶原材料的检验与产品的安全性密切相关。
3C认证是中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认证体系,要求产品必须符合一系列标准和规定。
对于使用塑胶原材料的产品来说,如果塑胶原材料本身的质量和安全性无法保证,那么很难通过3C认证。
因此,塑胶原材料的检验规范与3C认证是紧密相关的。
将塑胶原材料的检验规范纳入3C认证体系,可以确保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塑胶原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塑胶原材料检验规范是确保塑胶制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在3C认证中,塑胶原材料的检验规范起着关键作用,可以保证产品的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具有良好的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对塑胶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可以防止塑胶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塑料原材料检验规范
塑料原材料检验规范1.外观检验外观是塑料原材料的第一道检验环节。
检验人员应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包括颜色、光滑度、表面缺陷等方面的评估。
外观检验旨在判断原材料的表面是否平整、无杂质,并且颜色是否符合要求。
2.密度检验密度是塑料原材料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对于不同类型的塑料来说,其密度是有一定要求的。
检验人员可利用密度计对原材料进行密度测试,以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熔流率检验熔流率是塑料原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能指标,可以反映塑料的熔融流动性能。
检验人员可以通过熔流率仪对原材料进行熔流率测试,以判断其熔融流动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弯曲强度检验弯曲强度是塑料原材料的一个重要力学性能指标,可以反映塑料的抗弯性能。
检验人员可以利用弯曲强度测试仪对原材料进行弯曲强度测试,以判断其抗弯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5.拉伸强度检验拉伸强度是塑料原材料的一个重要力学性能指标,可以反映塑料的抗拉性能。
检验人员可以利用拉伸试验机对原材料进行拉伸强度测试,以判断其抗拉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6.热变形温度检验热变形温度是塑料原材料的一个重要热学性能指标,可以反映塑料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形性能。
检验人员可以利用热变形温度测试仪对原材料进行热变形温度测试,以判断其变形温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7.抗氧化性检验抗氧化性是塑料原材料的一个重要使用性能指标,可以反映塑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抗老化性能。
检验人员可以利用抗氧化性测试装置对原材料进行抗氧化性测试,以判断其抗老化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8.添加剂含量检验添加剂是塑料原材料中常用的一种成分,对塑料的性能起到调节作用。
检验人员可以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对原材料中的添加剂含量进行测试,以判断其添加剂含量是否符合需求。
以上是对塑料原材料进行检验的一般规范,通过严格的检验可以保证塑料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要求,从而确保最终塑料制品的品质。
塑料原材料检验规范
1.目的:规范塑料原材料的检验和试验要求,确保塑料原材料的进货质量。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外购的塑料原材料的全性能实验和常规检验。
3.内容:
3.1规范制定参照依据:机电产品质量检验之《塑料制品检验》、《汽车塑料应用手册》之《塑料检验方法标准》、等
有关资料及规范
3.2公司进口的各类塑料原材料一直质量稳定,但进货时也须按检验规范第1、2、3、4、5、6条进行检测,必要时
需进行相关冷热性能及机械性能试验。
全性能试验一年进行一次。
3.3国产塑料原材料(或替代进口料)检测,材料送样批准时由供应商提供材料试样(或公司试验产品试件),进行
全性能检验,批准后按规范要求进行常规项检验,塑料原材料检验第1、2、3项由外检进行,性能试验由试验室或委外进行。
7、8条试验每季进行一次,全性能试验一年进行一次。
无法进行或定量检测的项目,可取进口塑料原材料试样为对比样件,进行比对效果检验。
3.4 具体规范内容见下表:
塑料原材料检验规范
4. 相关技术文件。
塑胶件来料检验标准
塑胶件来料检验标准一、目的:为了加强塑胶件来料检验工作力度,减少因塑胶件来料问题而引起的生产不便和质量隐患。
二、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塑胶件的来料检验。
(D1008-;D1026-)三、抽样方案:GB2828-2003 正常检验一次检验Ⅱ级水平,重缺陷(MA)AQL0.65,轻缺陷(MI)AQL1.5。
四、缺陷分类:(一)重缺陷MA:严重影响整机外观及其他重要特性,造成生产操作不能完成且生产线无法修复使用。
(二)轻缺陷MI:影响整机外观及其他特性,造成生产操作不便但生产线能修复使用。
五、检验环境:(一)温度:15°~35°(二)相对湿度:45%~75%(三)亮度:500lux以上七、操作方法与步骤:(一)检查有无来料物料标签,物料标号、日期及厂家名称有无缺漏或错;(二)检查包装箱有无破损,表面有无污垢;(三)检查有无混装物料;(四)在垫有珍珠棉的平台上方1M处物料自由跌落检查物料有无开裂破损;(五)对比封样检测物料的硬度,重量与封样是否一致;(六)60CM距离正对物料左右45°上下15°检查物料有无色差,划伤,破裂等缺陷;(七)60CM距离正对物料左右45°上下15°检查物料表面有无缩水纹,疤痕,拉白;检查表面是否平整,有无变形现象;(八)对比封样检查物料丝印有无印错位置是否正确,60CM距离目测丝印有无模糊;(九)用透明胶纸贴在塑胶件表面,用力将胶纸撕起,检查表面有无脱漆;如有掉漆测量掉漆面积;(十)检测物料外观尺寸是否与图纸要求一致,是否在图纸要求的公差范围内;检查孔径孔位;(十一)用相应的组装件组装,在60CM处目测是否有明显间隙;(十二)对上面的检查项目做好记录,填写来料检验报告,判定合格与否;并填写IQC检验单。
八、引用标准:8.1 GB2828-2003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8.2 GB98384-88 跌落实验标准。
塑胶原料进料检验标准
塑胶原料进料检验标准
塑胶原料是塑料制品的基础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最终制品的质量。
为了保
证塑胶制品的质量稳定,对塑胶原料的进料检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塑胶原料进料检验的标准和要求。
首先,对于塑胶原料的外观检验,应该注意颜色、光泽、表面是否平整等方面。
颜色应与样品一致,光泽应良好,表面不应有裂纹、气泡等缺陷。
其次,对于塑胶原料的尺寸和形状,应该进行严格的测量和比对,确保符合产品要求。
另外,还需要对原料的密度、硬度、熔点等物理性能进行测试,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在化学成分方面,塑胶原料的成分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对于不
同种类的塑胶原料,其成分要求也有所不同,应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执行。
此外,还需要对原料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确保不超出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以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除了上述基本要求外,塑胶原料的检验还需要根据具体产品的要求进行定制化
的检验标准。
比如,对于食品包装用塑料原料,需要检测其对食品的迁移性,对医疗器械用塑料原料,需要检测其生物相容性等特殊要求。
在实际检验中,应该采用合适的检测设备和方法,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检验记录和档案,以备日后查证和追溯。
总之,塑胶原料的进料检验是保证塑胶制品质量稳定的重要环节。
只有严格执
行相关标准和要求,才能有效地保障塑胶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塑胶原料进料检验标准和要求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促进塑胶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塑料原料检验标准
铁丝
手感
1小把/每批次
7
浮法
把料放入比它标准密度(各塑料原料密度见“表一”)大一点的溶剂(水:1.0g/cm3;饱和盐水:1.33g;糖水密度:>1.33/cm3)中,浮沉情况与封存样品一致。
溶剂/烧杯
1小把/每批次
8
第三方检测
有异常解决不了的塑料,送公司实验室或第三方塑料权威机构进行括:外观、密度、硬度、吸水性、耐老化、耐热性等试验.看其是否符合塑料原料性能要求。
编制
部门审核
审核
批准
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产品名称
塑料原料
版本
A/0
生效日期
序号
检验
项目
检验内容及判定标准
检验工具
备注(抽样)
1
包装
要求
包装须有防潮纸或薄膜衬外袋为牢固牛皮纸或纺织袋,原材料须密封,未受潮或污染。
目测/手感
2袋/每批次
2
标志
包装袋应标明生产厂家/产品名称/牌号/批号/净重量标志。
目测
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产品名称
塑料原料
版本
A/0
生效日期
1、目的
规范塑料原材料的检验和试验要求,确保塑料原材料的进货质量,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的塑料原料的常规检验或全性能检验。
3、检验要求:
3.1检验时间:外观类检验应在收货当场进行,其余检验宜在收货后三天内完成.
3.2检验环境:温度15-25度,相对温度40%
10
TPU
1.05-1.25
TPU燃烧则带有一定的刺激性异味,燃烧时有兹兹的轻微爆炸声.
11
塑胶来料检验规范标准
能够更好的管控塑胶件来料的品质,使来料检验有章可循,确认来料品质满足生产要求。
合用于本公司所有塑胶产品的来料检验。
IQC 检验员按作业指导对塑胶件进行检验,并保证其准确性。
4.1 浅划痕:指没有明显刮手感觉,但 35cm 视距可见的线状凹痕。
4.2 深划痕:指有明显刮手感觉的线状凹痕。
4.3 缩水:塑料冷却时变形在表面形成的凹陷。
4.4 披锋:指在分型、滑块、镶件缝、顶针孔等处溢出的多余胶料。
4.5 水口高度:胶件外表面的水口,残存相对于其周边的凸出高度。
4.6 亏料:走料不足,使制件形状不完整。
4.7 边缘缺损:指构件的所有可见结构的边沿/棱角被损坏。
(含加工损伤)4.8 变形:指由于模具设计不合理、塑料类型不适当、注塑条件设定不适当、包装方式不当等造成制品与所需结构的偏差。
4.9 银纹:指胶件表面因受气体溢出干扰而形成的在光照下呈银色的泡点痕迹。
4.10 脱皮:指胶料表面起皮或者分层。
4.11 烧焦:指局部温度过高而燃烧,在表面留下的发黄或者碳化痕迹。
4.12 气纹:因气体干扰而使胶件表面形成的一种雾状发暗痕迹。
4.13 流纹:因冷料被挤入,在胶件表面形成的雾色或者亮色的波纹。
4.14 杂色点:指不可擦除的明显不同于要求色的点状混色、污点等;分黑点与不全黑点两类。
a.黑点:指黑色的杂色点。
b.不全黑点:非黑色的及不彻底是黑色的杂色点的总称。
4.15 脏污:指灰尘、油迹、污水等 35cm 可见的外来污染物。
4.15 装配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所造成的缝隙。
4.16 色差:来料与所签色板样品偏差超出允许值5.1 光照强度: 860-1300LU*。
5.2 目视距离:30-40CM5.3 目视角度:45 度5.4 目视时间:5 秒内6 .1 严重缺失: 对产品的使用者会会造成人身安全的缺点; (不允许有)对本公司来料检查中规格不符合要求。
6.2 主要缺失: 产品对机能动作组装有影响,影响生产工艺或者严重影响外观装饰的缺点.6 .3 次要缺失: 产品为缩水、银纹、料痕、色差等轻微影响外观装饰的缺点.按照 MIL-STD-105E Ⅱ抽样标准:A:严重缺陷(CR = 0)、B:重要缺陷(MAJ = 0.65)、C:轻微缺陷(MIN = 1.0)检验项目对送货单 / 报检单包标识装检验检验内容方式目测检查来料单上的规格型号与实物是否相符。
塑胶原料进料检验规范
取200克料進行MI值測試﹐施加的砝碼重量和熔化溫度詳見承認書要求,測試的MI值必須在工程承認的標準值範圍內
硬度測試
來料為TPR原料則使用硬度計測量色板硬度,硬度必須在工程規定的標準值範圍內,取5個測量值作為判定值記入報表
備註;TPR原料無須做和項測試
防火性測試
防火材料需根據承認書或工程的要求做防火性測試,明火離開3秒內須熄滅
版次
頁次
2/3
依據MATIC Oracle系統,確認標簽是否與AA單品名相符﹑包裝是否統一并完好無損﹑是否有潮濕現象﹑標簽是否填寫正確﹑是否有PASS標識
污\黑點的檢驗
取100克塑膠粒﹐在放大鏡下觀察﹐直徑不大與的黑點數不得超過5個﹐否則為不合格。
取10克塑膠原料進行壓片﹐根據下表的評分標准實行打分制﹐每個薄片兩面的總分不得大於10分
薄片污點粒徑大小(D)
評分(分/點)
D≦
1
≦D≦
2
≦D≦
4
≦D≦
5
合格
總分≦10分
備注﹕黑色原料不做污\黑點檢驗
TPR原料和來料生產產品需噴漆的原料不做壓片檢驗。
透明料不允許有黑點
色差檢驗﹕
把來料色板用色差機打出色差值,與工程承認的標准色差進行比較﹐色差值必須在工程規定的標準值範圍內。
透明原料無須在色差機上打色差,將標準色板與廠商出貨時提供的色板並排,目視顏色無差異
檢驗項目
QVL檢驗
Approved by
A
首次發行
B
刪除項次
9/12
C
修改6工作內容
王保永
11/29
D
添加
梅秀琴
Prepared by
周小瑩
塑胶原材料检验标准
塑胶原材料检验标准塑胶原材料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制造业中,如塑料制品、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等。
为了确保塑胶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塑胶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以确保其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本文将介绍塑胶原材料的检验标准,以及常见的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首先,塑胶原材料的检验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质量、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等方面。
外观质量包括颜色、光泽、表面平整度等指标,物理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等指标,化学性能包括耐酸碱性、耐溶剂性、耐热性等指标,加工性能包括流动性、熔体指数、成型收缩率等指标。
这些指标是评价塑胶原材料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塑胶制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其次,塑胶原材料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目测检查、仪器测试和实物试验等。
目测检查是最简单的检验方法,通过肉眼观察塑胶原材料的外观质量,如颜色、光泽、表面平整度等指标。
仪器测试是利用各种专业仪器进行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测试,如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热变形温度仪等。
实物试验是将塑胶原材料加工成实际制品,如注塑成型、挤出成型等,通过实际加工过程检验其加工性能。
最后,塑胶原材料的技术要求是根据不同的用途和行业标准来确定的。
例如,食品包装用塑胶原材料需要符合食品接触材料的相关标准,医疗器械用塑胶原材料需要符合医疗器械的相关标准,汽车零部件用塑胶原材料需要符合汽车行业的相关标准。
因此,塑胶原材料的技术要求是多样化的,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和要求来确定。
综上所述,塑胶原材料的检验标准是确保塑胶制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通过严格的检验和测试,可以确保塑胶原材料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从而保证塑胶制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实际生产和使用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检验和测试,确保塑胶制品符合质量要求,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原材料保障。
IQC塑胶类进料检验规范
√ √ √ √ √ √ √ √ √ √ √
异色点 外观 披锋
无明显异色点
B面:在直经100mm内允许有ф≤0.8mm ≥3个;ф ≤0.5mm≥4个,两点间距≦45mm; C面:无明显影响;D面:不影响正常使用
A面:有披锋,不可接受 不允许有影响装配或伤手的批 B面:高<0.2mm,不影响装配 锋 影响装配或使用 离人体50cm处观察,有明显差异,不可接受
文件编号:WI-QU-058 版本:B 文件名称 版次:00 页 ,共 3 页 页码:第
塑胶类进料检验规范
审核/日期
制订部门:品质部 批准/日期
制订/日期 1.目的
明确塑胶件来料品质验收标准,规范检验动作,使检验、判定标准能达到一致性 范围: 2. 范围: 适用于我司所有玻璃制品来料检验。 3.检验条件: 检验条件: 3.1 照明条件:日光灯600~800LUX; 3.2 目光与被测物距离:30~45CM; 3.3 灯光与被测物距离:100CM以內; 3.4 检查角度:以垂直正视为准±45度; 3.5 检验工具:卡尺、孔径规、厚薄规、3M胶带、涂层厚度测试仪、黄变测试仪、灼热丝测试仪 等 4.参照资料: 参照资料: 依照MIL-STD-105EⅡ级单次正常检验:CR=0,MA=0.65,MI=1.5 检验内容: 5. 检验内容: 检验 项目 规格要求 缺点描述 判定
规格要求
制订部门:品质部 缺点描述 判定
CR MA MI
外观
其它
A、B面:有气纹、缺胶、变形、堵孔、污渍、缩 无明显气纹、缺胶、变形、堵 水、流纹、射胶不足 孔、污渍、缩水、流纹、射胶 不足 影响装配或使用的缺点 实测尺寸大于要求±0.5mm ,但组装后不影响产 品的使用性能和外观 实测尺寸大于要求0.5mm ,组装后对产品的使用 性和外观有影响,或不能组装或松动Βιβλιοθήκη 8.记录表单: 记录表单:
塑料原料来料检验规范
塑料原料来料检验规范
1目的
规范生产物料的质量控制内容、方式方法及检验标准、允收准则。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司塑胶原材料的来料检验
3相关文件
国标文件:GB/2028.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4定义
4.1致命缺陷:(Critical)危及人生安全或易招致不安全因素的项目以及导致其基本功能质
量失效的项目。
严重缺陷:(Major)不符合特性要求,且可能导致功能失误或降低原
有使用功能的项目。
次要缺陷:(Minor)单位产品的一般性质量特征不符合规定或单
位产品的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对产品的使用性能没有影响或只有轻微影响的项
目。
5规范
5.1检验项目与检验标准
5.1.1 IQC按照下表内容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记录于《进货检验报告》中。
5.1.2 抽样标准:
轻缺陷:当轻缺陷有不符合项时,但无重缺陷数,判为合格。
重缺陷:一批次中,抽检只要有一项不合格时,该抽样为不合格;同批次出现2个抽样不合格,则该批检验不合格。
塑料件来料检验标准
塑料件来料检验标准塑料件来料检验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确保塑料件来料的质量符合要求,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来料检验标准。
一、外观检验。
1.1 外观质量。
外观应无裂纹、气泡、烧伤、变色、变形等缺陷,应光滑、均匀、无明显的毛刺和划痕。
1.2 尺寸检验。
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尺寸偏差应在允许范围内。
二、物理性能检验。
2.1 强度检验。
应进行拉伸、弯曲等强度测试,确保其强度符合要求。
2.2 硬度检验。
硬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不得有明显的软化和变形。
三、化学性能检验。
3.1 耐腐蚀性检验。
应进行酸碱腐蚀试验,确保塑料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3.2 耐热性检验。
应进行高温试验,确保塑料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发生软化和变形。
四、其他检验。
4.1 包装检验。
包装应完整、无损坏,符合运输要求。
4.2 标识检验。
应检查标识是否齐全、清晰、准确。
通过以上的来料检验标准,我们可以有效地确保塑料件来料的质量,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我们也要求供应商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生产和检验,确保供货的塑料件符合我们的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来料检验标准,以适应市场和产品的需求变化。
只有不断提高来料检验的标准和质量,才能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在制定和执行来料检验标准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与供应商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来料质量的提升。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确保来料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塑料件来料检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要严格执行标准,不断完善和提高来料检验的质量,从而为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提供有力保障。
希望全公司员工都能认真执行来料检验标准,共同努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塑胶件进料检验规范
塑胶件进料检验规范1.目的制定本规范是为了对进料检验有一个更明确的规定,正确指导作业人员进行检验工作,从而有效的控制进料检验。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客供物料及自采物料。
3.职责3.1 品保主管:按此规范指导下属进行开展进料检验工作。
3.2 IQC拉长:要配合上级安排的工作从而指导下属作业。
3.3 IQC检验员:正确地按规范要求作业。
4. 检验内容4.1 塑胶件须进行尺寸,外观检验。
4.2 工具:卷尺、卡尺、3M胶纸等。
5.检验程序5.1 每批依GB/T2828.1-2003/ISO.2859-1:1999 ⅡCR:O MAJ:0.65%MIN:0.25% 进行检验。
(各户特殊要求除外)检验结果并记录在《IQC进料检验报告》上。
5.2 所检出的不良品,应贴上红色箭头纸,及时隔离,并在外箱或实物上贴上IQC拒收章,同时IQC检验员并填写检验日期及签名,然后将不良品退回仓,并在《IQC进料检验报告》上记录。
5.3 检验中如发现无法判定时,应立即隔离并在外箱及实物上贴“HOLD”标签,然后发出《品质异常联络单》回馈给客户或供货商确认。
5.4抽检中如发现有异常时,应立即隔离,并在外箱及实物上贴“拒收”标签,同时并发出《品质异常通知单》回馈给客户或供货商,并根据《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规定的内容进行处理。
5.5术语1)异色点:与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树脂中的杂点暴露在表面上。
2)气丝: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与底面颜色不同并发亮,带有流动样。
3)塌坑:由于材料收缩,使产品局部整体表面下陷。
4)熔接缝: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5)缺料: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6)白印:由于内应力,在产品表面产生与本色不同的白色痕迹。
7)滋边:(毛刺)由于种种原因,产品非结构部分产生多余的料8)封堵:应该通透的地方由于滋边造成不通。
9)断裂:塑料理局部断开后的缺陷。
10)拉毛:因摩擦而产生的细皮,附在塑料表面的现象。
2塑胶件来料检验标准及方法
2塑胶件来料检验标准及方法创维显示技术事业部塑胶件来料检验标准及方法一、目的:为了加强塑胶件来料检验工作力度,减少因塑胶件来料问题而引起的生产不便和质量隐患。
二、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塑胶件的来料检验。
(D1008-;D1026-)三、抽样方案:GB2828-2003 正常检验一次检验Ⅱ级水平,重缺陷(MA)AQL0.65,轻缺陷(MI)AQL1.5。
四、缺陷分类:(一)重缺陷MA:严重影响整机外观及其他重要特性,造成生产操作不能完成且生产线无法修复使用。
(二)轻缺陷MI:影响整机外观及其他特性,造成生产操作不便但生产线能修复使用。
五、检验环境:(一)温度:15°~35°(二)相对湿度:45%~75%(三)亮度:500lux以上六、检验内容标准及缺陷判断:检验项目检验内容检验标准检测缺陷类别工具MA MI包装标识包装箱外观包装箱破损及严重脏污,包装不良目测√批次来料有无物料标签无物料标签√物料编号是否与实际来料相符物料标号与实际来料不符√来料日期与厂家标识是否齐全来料日期和厂家标识不全√是否有混装不同规格型号混装√材料特性按彩电国家标准做跌落实验装配好从规定高处自由落下严重开裂影响产品性能跌落实验√装配好从规定高处自由落下开裂对产品性能及外观有轻微影响√硬度,密度硬度密度不符合要求,与封样不一致对比样√密度不符合要求,√与封样不一致本外观色差在60CM处色差明显,影响外观目测样本√在60CM处色差可见但不明显√划伤在60CM处可见,在整机正面明显划伤目测√在60CM处可见,在整机背面划伤√开裂或缺角缺料在60CM处可见的明显裂痕或缺料目测√在60CM处可见的不明显裂痕√表面痕迹表面有明显缩水纹或熔接痕,明显疤痕,拉白,表面不平整,变形目测√表面有不明显缩水纹,熔接痕或疤痕,拉白,对整机外观有轻微影响√丝印在60CM处丝印不可辨认,或缺丝印目测√丝印错或位置偏封样√检验项目检验内容检验标准检测工具缺陷类别MA MI外观丝印丝印模糊但60CM处清晰可见目测√喷油附着力用透明胶纸贴在塑胶件表面,用力将胶纸撕起将油漆从表面揭起的面积≥3CM2透明胶带√将油漆从表面揭起的面积<3CM2√尺寸结构尺寸与结构图纸的尺寸不符,装配困难且严重影响整机性能游标卡尺米尺√与结构图纸的尺寸不符,不影响装配和整机性能√螺孔孔径大小与图纸要求不符,无法装配游标卡尺√孔径大小与图纸要求不符,但可装配√孔位偏无法装配√孔位偏但不影响装配√装配间隙用相应的组装件进行组装间隙在60CM处明显可见,影响外观目测√间隙在60CM处可见不明显√其它本标准未提及的问题,在执行过程中如有发现,将实际问题具体讨论,并随时进一步完善更新本标准要求版本七、操作方法与步骤:(一)检查有无来料物料标签,物料标号、日期及厂家名称有无缺漏或错;(二)检查包装箱有无破损,表面有无污垢;(三)检查有无混装物料;(四)在垫有珍珠棉的平台上方1M处物料自由跌落检查物料有无开裂破损;(五)对比封样检测物料的硬度,重量与封样是否一致;(六)60CM距离正对物料左右45°上下15°检查物料有无色差,划伤,破裂等缺陷;(七)60CM距离正对物料左右45°上下15°检查物料表面有无缩水纹,疤痕,拉白;检查表面是否平整,有无变形现象;(八)对比封样检查物料丝印有无印错位置是否正确,60CM距离目测丝印有无模糊;(九)用透明胶纸贴在塑胶件表面,用力将胶纸撕起,检查表面有无脱漆;如有掉漆测量掉漆面积;(十)检测物料外观尺寸是否与图纸要求一致,是否在图纸要求的公差范围内;检查孔径孔位;(十一)用相应的组装件组装,在60CM处目测是否有明显间隙;(十二)对上面的检查项目做好记录,填写来料检验报告,判定合格与否;并填写IQC检验单。
塑胶原料检验规程
塑胶原料检验规程1目的对塑胶原料、色粉及注塑用辅料(如脱模剂、扩散剂等)进行检验和验证,确保未经检验或经检和试验不合格的塑胶原料、色粉及注塑用辅料不投入使用。
2范围适用于塑胶部所用的塑胶原料、色粉及注塑用辅料的检验和试验。
3定义3.1验证:通过检查和提供客观证据表明规定要求已经满足的认可。
3.2不合格: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
3.3合格:满足规定的要求。
4职责4.1品管科IQC负责塑胶原料、色粉及注塑用辅料的取样、验证过程的跟进,并对检验结论负责。
4.2广宇物料部负责收货和塑胶原料、色粉及注塑用辅料的送检,并对物料的数量、属性负责。
4.3塑胶部负责组织对品管科的抽取的塑胶原料、色粉及注塑用辅料进行试啤,以及对试啤过程中的塑胶原料、色粉及注塑用辅料性能的确认。
5程序5.1广宇物料仓物料员对所有采购进厂的塑胶原料、色粉及注塑用辅料的名称、品种、数量及包装进行验收。
5.2物料员收货后填写相关分公司的《来料验证报告》送品管科IQC。
5.3品管科IQC收到《来料验证报告》后即时对待检的塑胶原料、色粉及注塑用辅料进行抽样。
5.4塑胶部QC收到品管科IQC抽取的塑胶原料、色粉及注塑用辅料和委《试装(试验)委托书》后,在12小时内安排合适的机台试啤,并对试啤过程及试啤产品进行书面确认。
5.5品管科IQC人员根据塑胶部的试啤情况及相应检视结果,判断塑胶原料、色粉及注塑用辅料合格与否,并将结果详细填写于《来料验证报告》中。
5.6当检验批判为合格时,由IQC组长复查,品管工程师确认,并在《来料验证报告》单上签名后,在产品标签或外包装袋上盖蓝色“合格”印章。
5.7当检验批判为不合格时,则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6相关文件6.1《塑胶注塑过程验证》(WG-QOP-718)6.2《进料监视和测量》(WG-QOP-804)6.3《不合格品控制》(WG-QOP-809)7质量记录各分公司相应的《进料监视和测量》程序后所附《来料验证报告》及《试装(试验)委托书》。
塑胶原材料检验规范
塑胶原材料检验规范塑胶原材料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一种重要材料,因此,对其进行质量检验和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特别是对于3C认证,对于塑胶原材料的检验规范更是要求严格。
以下是对塑胶原材料检验规范(3C认证适用)的详细介绍。
首先,对于塑胶原材料的外观检验,要求材料应该无明显的气泡、裂纹、杂质等缺陷。
同时,表面应该光滑平整,没有凹凸不平的情况。
其次,对于塑胶原材料的物理性能检验,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和韧性等指标的测试。
强度测试可以采用拉伸试验,要求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一定的标准值。
硬度测试可以采用杜氏硬度计等工具进行测量,要求材料的硬度在一定范围内。
韧性测试可以采用冲击试验等方法,要求材料具有一定的韧性。
第三,对于塑胶原材料的燃烧性能检验,要求材料在燃烧时要有一定的阻燃性能,不得产生明火和有毒气体等危险物质。
可以采用氧指数法、垂直燃烧法等进行测定和评估。
最后,对于塑胶原材料的化学性能检验,主要包括成分分析、溶胀实验、耐酸碱性等指标的测试。
要求材料的成分无毒害物质,可以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分析。
溶胀实验可以用于评估材料的抗溶胀性,要求其在一定的溶剂中不得溶胀、变形等。
耐酸碱性测试可以采用浸泡实验,要求材料能够在一定的酸碱溶液中长时间使用而不发生腐蚀。
以上对于塑胶原材料检验规范的介绍,可以作为3C认证的参考标准。
在进行3C认证时,必须要按照相应的检验方法和标准进行检验,确保塑胶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通过这样的检验规范,可以保证塑胶原材料在使用中的可靠性,减少事故和质量问题的发生。
塑胶件来料检验规范(标准模板)
距离(mm)
S
面积(mm2)
3.8壳料外观检验
序号
项目
缺陷描述
检察面
接收标准
CR/MA/MI
检验方法
1
同色点
与产品表面颜色一致的点
A
D≤0.5, N≤3
两点距离100mm以上
MI
对比菲林
B
D≤0.6, N≤5
两点距离100mm以上
MI
对比菲林
C
无刮手的点即可
MI
目视
2
异色点
与产品表面颜色不一致的点
3PCS/LOT
5
低温
贮存
将恒温箱设定为-30±2℃然后将试料放入恒温箱中,24小时后再拿出,在自然条件下放置2小时,最后观察部品状态及性能做判定。
产品表面出现膜层脱落、变色、裂痕、起皱为异常
首次生产、每个月抽测任一款机型,每次试验3PCS
6
高温
贮存
在温度(70℃±2℃)条件下,存放4小时,试验结束后,样品在正常大气条件下(25℃±5℃)恢复1~2小时,进行外观检验,并测试百格测试
3.6检验步骤
3.6.1颜色核对:根据标准样板及色差限度样板进行核对检验
3.6.2结构、尺寸核对:根据产品图纸及标准样板进行核对检验
3.6.3试装配
3.6.4外观、包装要求的检验
3.6.5可靠性检验/试验
3.7缺陷代码对照表:
代码
名称
代码
名称
N
数目(个)
D
直径(mm)
L
长度(mm)
H
深度(mm)
W
宽度(mm)
A
D≤0.4, N≤3两点距离100mm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视
无杂点
√
外形
对比上批来料留样颗粒形状
领用开包生产前
目视
基本1.检查供应商提供的材质测试报告是否符合材料物性参数表规定
入库前
目视
经生产能满足产品的特性要求。
√
2.请供应商提供有害物质分析数据报告确认是否符合客要求。
入库前
√
3.必要时可做燃烧试验:用镊子夹持胶粒在火焰中燃烧,观察火焰的颜色和燃烧时挥发出的气味。(对比上一批来料制品留样)。
采 购部
品 质 部
财 务 部
核
准
审
核
制
修
1目的
规范生产物料的质量控制内容、方式方法及检验标准、允收准则。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塑胶原材料的来料检验。
3相关文件
程序文件:Q/ZT01.CJ01《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ZT-QP-22-0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国标文件:GB/2028.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xxxx公司
文件类别
作业文件(技术指导文件)
主导部门
技术部
文件名称
塑胶原材料来料检验规范
管制类别
受控
文件编号
xx-xx-xx-xxx
文件版次
A0
文件修订记录
版次
修改单号
修订内容
修订日期
修订者
A0
页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版次
文件会签
总经理室
市 场 部
技术部
行 政部
生 产 部
4定义
致命缺陷:(Critical)危及人生安全或易招致不安全因素的项目以及导致其基本功能质量失效的项目。
严重缺陷:(Major)不符合特性要求,且可能导致功能失误或降低原有使用功能的项目。
次要缺陷:(Minor)单位产品的一般性质量特征不符合规定或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对产品的使用性能没有影响或只有轻微影响的项目。
5规范
5.1检验项目与检验标准
5.1.1IQC按照下表内容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记录于《来料检验报告》中。
序号
检验
项目
检查内容及质量要求
检查
时机
检验方法及工具
允收准则
缺陷等级
Cri
Maj
Min
1
外观
色泽
对比首批来料留样颜色,不可有明显色差。
领用开包生产前
目视
无色差
√
杂点
将抽取的原料放在干凈白纸上检查,原料中应无黑点和杂质。
轻缺陷:当轻缺陷有不符合项时,但无重缺陷数,判为合格。
重缺陷:一批次中,抽检只要有一项不合格时,该抽样为不合格;同批次出现2个抽样不合格,则该批检验不合格。
领用开包生产前
√
4.制品的强韧性、光亮度、透明度、颜色。(对比上一批来料制品留样)。
稳定生产前
目视比对弯曲冲击试验
√
3
包装
1.包装不可有潮湿、破裂现象,封口应严密。
入库前
目视
正确
√
2.牌号和批号应清晰。
√
5.1.2抽样与判定标准
外观、包装项每包全检,特性1、2项每批按供货协议书检查,特性3项每包生产时用水口验证,特性4项每包验证一模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