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云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4《致云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4《致云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首先,学生在知识方面,可能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分类、意象、象征手法等。然而,对于这首特定的诗歌,他们可能较为陌生。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
其次,在能力方面,学生可能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针对诗歌的深度分析和欣赏能力可能有所欠缺。此外,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也需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清晰、准确地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结合雀》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可以选取一位自己喜欢的诗人,深入了解其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其诗歌的主题和风格,并尝试撰写一篇关于该诗人的研究报告。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诗歌朗诵会、文学社团等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可以思考诗歌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诗歌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影响。同时,鼓励学生将诗歌融入自己的生活,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诗歌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诗歌内容,强调《致云雀》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计28:第2课 致云雀

教学设计28:第2课 致云雀

致云雀【教学目标】1.了解雪莱的艺术构思、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让学生得到思维发展与提升2.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题,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3.分析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

【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

2.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

3.评价诗人雪莱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珀西·比希·雪莱(英文原名:Percy Bysshe Shelley)(1792年—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民主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

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

1822年7月8日逝世。

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主要作品有抒情诗:《爱尔兰人之歌》《战争》《维克多与凯齐尔诗钞》《玛格丽特·尼克尔斯遗稿》《魔鬼出行》《写在布雷克耐尔》《无题——1814年4月》《致哈莉特》《致玛丽・伍尔斯顿克拉夫特・葛德文》《无常》《死亡》《夏日黄昏墓园》《无题》《日落》《赞智力美》《勃朗峰》《一个共和主义者有感于波拿巴的倾覆》《玛丽安妮的梦》《致歌唱的康斯坦西亚》《致大法官》《给威廉・雪莱》《撒旦挣脱了锁链》《给狱中归来的朋友》《奥西曼迭斯》等;长诗:《麦布女王》《阿拉斯特》《麦布女王》《阿拉斯特》(或《孤独的精灵》)《莱昂和西丝娜》(或《黄金城的革命:预见于十九世纪的一场幻景》《罗萨林和海伦》《伊斯兰的反叛》《朱利安和马达洛》《暴政的假面游行》《彼得·贝尔第三》《心之灵》《致玛利亚·吉斯伯恩》《阿特拉斯的女巫》《阿童尼(阿多尼)》《生命的凯旋》等;译著:柏拉图《会饮篇》、荷马《维纳斯赞》、但丁《神曲·地狱篇》部分、歌德《浮士德》部分等;论文:《论爱》《伯里克利时代——兼评佛罗伦萨画廊的雕塑》《论生活》《论来世》《论文学的复兴》《论基督教》《无神论的必然》《告爱尔兰人民书》《关于建立慈善家协会的倡议》《人权宣言》《驳自然神论——对话录》《为夏洛特公主去世告世界书》《一种改革的哲学观》、《为诗辩护》等。

《致云雀》语文教案

《致云雀》语文教案

《致云雀》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云雀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我、追求梦想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诗歌情感的体会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的意象的理解。

(2)诗歌深层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内容,了解诗人背景,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云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

(2)简要介绍诗人雪莱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的画面,感受诗人对云雀的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表达自我、追求梦想。

6. 布置作业(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自己梦想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比较《致云雀》与其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歌,如《静夜思》、《春晓》等,分析各自的表现手法和情感。

《致云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致云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加强课堂管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2. 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加强对诗歌韵律和历史文化背景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内涵。
4.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1. 诗歌朗读: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诗歌朗读,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角色扮演:请同学们选取诗中的角色(如云雀、诗人等),进行角色扮演,感受诗歌的情感。
四、总结提升,布置作业(5分钟)
1.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致云雀》这首诗歌的主题、意象、韵律美和文化内涵。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学会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精讲诗歌的背景、结构、意象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框架。
2. 讨论法:鼓励学生围绕诗歌的主题、情感、艺术特色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深化理解。
3. 体验法:设计诗歌朗读、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1. 分析诗歌的韵律美:
a.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韵律特点,如押韵、重复等。
b. 讨论:这些韵律特点在诗歌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如何增强诗歌的音乐性?
2. 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
a.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雪莱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b. 讨论:从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哪些历史文化背景?如浪漫主义、自由主义等。

《致云雀》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致云雀》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致云雀》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致云雀》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致云雀》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致云雀》是中国著名作家朱自清所作的散文,赞美了一只以其高贵品质获得自由的云雀。

作中,作者自然、生动地描绘了云雀的飞翔之美,引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散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感染着人们。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本篇文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领略作者的思想,培养学生一生爱好自然、爱好生命、履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使命的意识。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的基本结构和语言表述技巧,理解文中的思想并能抽象出主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提取和理解文本信息能力,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同时加强理性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3、道德目标:通过《致云雀》这篇文学巨作的阅读和学习,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生态、以及履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使命。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教师简短地讲述“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生命之美,珍爱生命,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学生回答一些基本问题,如:-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你觉得人类应该怎样对待动物和植物?- 你了解什么动物和植物?它们在哪里生长,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你觉得为什么要保护动物和植物的生存和生态环境?(二)体验环节1、诗歌朗诵环节教师选读“把一只云雀放进笼子里”这段话,并请学生朗读“唤醒”的桥段。

要求学生朗读时注意抑扬顿挫、把握诗歌的音乐美感。

教师提问:这段话的意义是什么?它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2、短篇小说重现环节请学生阅读名家予己、金圣叹等在《致云雀》中所写的白杨树的故事,并请学生试着将它们写成一章短篇小说。

要求学生注意节奏变化、语气与情节,以及面向读者。

教师还需指导学生,如何在写作中加入作者的人生体悟和生命哲学,在短篇小说中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

(三)深度阅读环节1、全文勘误环节试着让学生表达本篇散文的主题,并询问学生一生中是否有类似事件发生。

《致云雀》教案简编

《致云雀》教案简编

《致云雀》教案简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致云雀》诗歌全文。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了解英国诗人雪莱的生平和作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3)诗歌欣赏和表达能力的学习。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高级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雪莱的生平和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小组讨论。

3.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讲解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致云雀》诗歌全文。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强等。

2. 诗歌背诵情况: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

《致云雀》+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致云雀》+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致云雀》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对云雀的赞美之情。

(2)学会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

2. 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意义的理解。

2. 诗歌语言美的欣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致云雀》的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云雀有什么印象?云雀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

3. 课堂讲解(1)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云雀象征自由、美好、崇高。

(2)讲解诗歌中的比喻手法:如云雀歌声的比喻、云雀飞翔的比喻等。

4. 赏析诗歌(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

(2)讨论如何欣赏一首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致云雀》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6.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致云雀》。

(2)写一篇关于《致云雀》的读后感。

7. 板书设计《致云雀》象征意义:自由、美好、崇高比喻手法:歌声、飞翔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诗歌《致云雀》的主题思想。

在赏析诗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审美能力。

但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适当增加对诗歌细节的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1)让学生阅读其他赞美自然事物的诗歌,如《致橡树》、《雪花》等。

(2)分析不同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手法,讨论其艺术特色。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2)能够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能够熟读并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和美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主题思想的把握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复杂意象的理解和分析。

2. 诗歌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诗歌鉴赏(1)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审美追求。

(2)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致云雀》。

2. 写一篇关于《致云雀》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1)推荐学生阅读雪莱的其他诗歌,如《西风颂》、《Prometheus Unbound》等,对比《致云雀》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2)让学生分析不同诗歌中的自然意象,探讨诗人的自然观。

2. 相关影视作品(1)推荐学生观看与诗歌相关的影视作品,如《致云雀》的朗诵视频、电影《雪莱传》等。

(2)让学生结合影视作品,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4《致云雀》教学设计

2.4《致云雀》教学设计

《致云雀》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习诗人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层次,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生命意义。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诗歌中云雀的形象美和诗人所营造的意境美。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进行诗歌创作。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雪莱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理解诗歌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体会诗人对自由、美好和理想的追求,传承和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云雀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和形象美。

2.教学难点领悟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思考。

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与诗歌主题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设想本诗充满激情和浪漫色彩,教学时将以诵读为基础,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之美。

通过对云雀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图片和音频,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结构等,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诗歌原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料。

2.准备诗歌朗诵的背景音乐。

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播放一段云雀欢快鸣叫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然后谈谈感受。

2.引出课题《致云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10分钟)1.介绍雪莱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珀西·比希·雪莱(PercyBysshe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致云雀》+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致云雀》+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致云雀》全文;(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3)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诗歌的热爱;(3)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培养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1. 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2. 诗中的意象分析,体会诗歌的意境美;3. 诗人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2. 诗歌情感的准确把握;3. 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意;(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5. 情感体验:(1)学生闭目聆听音乐,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致云雀》;2. 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3. 写一篇关于《致云雀》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背诵、创作和读后感,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在合作探讨环节,评估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讨论的深入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致云雀》教案简编

《致云雀》教案简编

《致云雀》教案简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致云雀》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对云雀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由、理想的追求,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致云雀》的诗意、诗韵和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诗人对云雀的赞美与自我寄托。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致云雀》原文。

2. 教具:多媒体设备。

3. 课前任务:让学生预习《致云雀》,了解诗人背景及诗歌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云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云雀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与感悟:让学生朗读《致云雀》,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对云雀的赞美。

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结构,探讨诗人为何赞美云雀,云雀代表了什么意义。

4. 深入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诗人如何通过云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推荐相关诗歌进行拓展阅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致云雀》的理解程度和诗歌鉴赏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书写《致云雀》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300字。

八、教学资源1. 《致云雀》原文。

2. 诗人雪莱的背景资料。

3. 与云雀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其他赞美自然的诗歌文本。

九、教学扩展活动1.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表演。

《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文内容:通过阅读《致云雀》,让学生了解诗文背景,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结构。

2. 品味语言: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文的语言特色,品味诗人对云雀的赞美之情。

3. 领悟情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让学生领悟诗人对云雀的喜爱和向往自由的情感。

4. 培养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形式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5. 提高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结构。

2. 品味诗文的语言特色,领悟诗人对云雀的喜爱和向往自由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修辞手法的分析。

2. 学生对诗文形式美的关注和鉴赏。

四、教学方法1. 朗读、默读: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文的语言魅力。

2. 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写作: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分析:运用意象分析、修辞分析等方法,深入解读诗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结构。

3. 品味语言:引导学生关注诗文的语言特色,体会诗人对云雀的赞美之情。

4.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讨论诗人的情感表达。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让学生选取其他赞美自然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不同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2. 作品鉴赏:组织学生欣赏云雀的歌曲、画作等,感受云雀在艺术中的形象。

3. 文化探究:引导学生了解云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象征意义,探讨云雀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致云雀》+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致云雀》+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致云雀》。

(2)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分析诗的意象和意境。

(3)了解英国诗人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致云雀》。

(2)学会从意象、情感、手法等角度分析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3)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雪莱的诗歌才华,欣赏《致云雀》的艺术魅力。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3)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分析诗的意象和意境。

3. 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复杂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2. 雪莱诗歌思想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经历,了解诗人的思想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致云雀》,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中的意象,分析诗的意境和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手法等角度分析诗歌。

(2)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其他雪莱的诗歌,了解其诗歌风格。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致云雀》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生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及诗的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致云雀》。

2. 写一篇关于《致云雀》的鉴赏文章,可以从意象、情感、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收集其他雪莱的诗歌,了解其诗歌风格,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致云雀》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了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 学生对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是否有所提高?4. 学生是否能将《致云雀》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生活?5. 有哪些教学方法可以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致云雀》的情况。

《致云雀》语文教案

《致云雀》语文教案

《致云雀》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致云雀》诗歌;(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大自然之美,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使命感;(3)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2. 诗歌主题思想的把握;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的意象和深层次的含义理解;2. 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3. 诗歌情感的体会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课件和教学素材;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参考资料;3. 课堂所需音响、图片等辅助教学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云雀的歌声,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美好;(2)简介诗人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题目导入,让学生猜测诗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大意;(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和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和指导。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分析主题思想;(2)讲解诗歌中的难点和重点;(3)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歌中的情感;(2)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3)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和情感表达。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2)强调诗歌欣赏的方法和重要性;(3)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1)背诵《致云雀》诗歌;(2)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思想的短文;(3)收集其他雪莱的诗作,进行阅读和欣赏。

《致云雀》教学设计

《致云雀》教学设计

《致云雀》教学设计《致云雀》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致云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致云雀》教学设计1一、新知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云雀吗?听到过云雀的叫声吗?这样的声音会引发你的哪些想象和联想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雪莱笔下的云雀,诗人从云雀的叫声中联想到了什么,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他想借助云雀表达什么。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雪莱的相关常识,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3.赏析诗歌使用的浪漫主义手法,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重点词语、句子的内涵及表达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意象的特点,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三、作家作品雪莱,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

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

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

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

1822年7月8日逝世。

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代表作有叙事长诗《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倩契》《西风颂》《致云雀》等。

四、关于诗歌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

抒情诗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致云雀》语文教案【优秀6篇】

《致云雀》语文教案【优秀6篇】

《致云雀》语文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大家带来的《致云雀》语文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篇一:整体感知篇一1、读完雪莱的《致云雀》,请试着概括主要内容?明确它描绘了在黑夜中呼唤黎明的云雀形象,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报负,诗中模仿云雀高飞的节奏,云雀一边高蹿,一边歌唱,愈唱愈亮,愈飞愈高。

诗人一面倾听着云雀的歌声,一边希望自己的歌声也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希望。

《致云雀》中的。

“云”被描写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东西,它从江河湖海中吸取水分,然后降雨到大地,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2、试分析“云雀”这一形象61548;第一部分:第1节,对云雀及其歌声总的评价和赞美。

第2节,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姿态和边飞边唱的习性。

第3-4节,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或送走夕阳时的欢快明朗的形象。

第5-7节,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比喻云雀的歌唱。

小结:塑造了云雀欢乐的形象。

61548;第二部分:第8节,把云雀比作诗人。

第9-11节,把云雀鸣声比作高贵少女的甜美如爱的歌曲、飞萤与晶莹的流光、玫瑰与醉人的芳香。

第12节,写云雀不只是单纯的明朗、清新、欢悦。

小结:塑造了云雀传播爱与光明的形象61548;第三部分:13-15节,探讨美的根源。

16-17节,探寻欢乐的真正来源。

18-20节,不能快乐的根由。

小结:塑造了云雀丰富明澈的形象61548;第四部分:第21节,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拥有云雀的欢欣。

小结:塑造了云雀和谐、炽热的理想形象【总括】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

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

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

4《致云雀》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4《致云雀》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4《致云雀》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致云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致云雀》是英国著名诗人雪莱创作的一首抒情诗歌。

诗人通过对云雀的歌声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

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蕴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选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建构运用能力。

2.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分析一些较为复杂的文学作品。

但是,对于诗歌这类文学体裁,学生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形式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1.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学习《致云雀》,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美的诗歌语言,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诗歌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诗歌的形象、意境和情感,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对诗歌主题的思考,提升自己的思考深度和广度。

3.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致云雀》作为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诗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审美对象。

学生可以通过对诗歌的鉴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尝试进行诗歌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学习《致云雀》,学生可以了解到英国诗歌文化的特点,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同时,学生也可以从中汲取诗歌的养分,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形式和意义;(2)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境和情感;(3)学习诗歌的语言特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2)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3)运用诗歌语言进行创作。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诗歌鉴赏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形式和意义。

《致云雀》教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致云雀》教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点睛】读懂一首诗歌,一般先从诗歌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使用的典故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飞禽 酣畅 淋漓 雕琢B.迅疾 犀利 晨夕 婉转
C.霓虹 甘霖 排谴 闺阁D.鲁莽 斑斓 荒谬 绝论
2.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禽(qín)酣畅(gān) 淋漓(lí)
琢(zhuó)蔚蓝(wèi)犀利(xī)
曦(xī)婉转(wán)霓虹(ní)
遣(qián) 闺阁(gé) 鲁莽(mǎng)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中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人们运用语言艺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另外,诗歌可以分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派别。
D.诗歌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称得上清新俊逸、不同凡响。在诗歌的最后,作者用间接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云雀欢欣指的是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对于同类真挚、强烈的爱。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诗中运用比喻、排比、设问、夸张等手法” 错误。在诗歌的第八、九、十、十一小节,作者把云雀比作“诗人”“高贵的少女”“金色的萤火虫”和“玫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类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有什么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运用的是设问修辞;“你似乎从不是飞禽,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边”运用夸张修辞。诗文中没有运用“排比”修辞。故选C。

《致云雀》-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讲精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致云雀》-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讲精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1.教学重点:
-诗歌意象的识别与分析:《致云雀》中具体的自然意象及其象征意义,如“云雀”象征自由、纯洁等。
-诗歌结构的理解:掌握诗的分节、韵律及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浪漫主义诗歌特点的把握:通过《致云雀》体会浪漫主义对自然、个人情感的强调。
2.教学难点:
-意象与情感的结合: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意象如何传达诗人的情感,例如“云雀”的飞翔如何体现诗人的理想追求。
课堂小结环节,我觉得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浪漫主义诗歌价值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诗歌在情感表达、审美教育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歌的魅力。
针对课后作业,我发现部分学生完成的短文质量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诗歌鉴赏方法掌握不够。为了提高作业质量,我计划在课堂上增加诗歌鉴赏方法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鉴赏技巧。
3.诗歌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致云雀》的特性和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性。
过程:
选择《致云雀》中的几个关键意象和情感表达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意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全面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意象和情感如何反映浪漫主义对自由、自然的追求,以及如何应用于现代生活的理解。
2.作业评价:
-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包括短文、诗歌鉴赏练习等,评估学生在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点评: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作业质量。
-反馈: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评价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明确努力方向。
板书设计
1.诗歌背景
-诗人雪莱:浪漫主义代表诗人
-诗歌语言的艺术性:如何引导学生从语言层面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美,如雪莱的“云雀,云雀”重复使用带来的音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4 致云雀雪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不朽杰作之一。

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也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

诗中,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

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

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诗歌节奏短促、轻快、流畅、激昂,节与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极具艺术感染力。

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

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

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

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

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

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

雪莱十分重视艺术的社会意义,认为艺术的创造是根据正义和美的原则来促进生活的改造。

诗人渲染高尚的情操,是为了引起读者普遍的激动,抒写对于美德的渴望,是为了唤醒人们对于卑劣欲念不能相容的强烈感情。

他说:“一首伟大的诗,是永远泛溢着智慧与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

”《致云雀》几乎体现和容纳了雪莱诗论的全部要点。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了解雪莱的艺术构思、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让学生得到思维发展与提升2.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题,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3.分析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

2.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

3.评价诗人雪莱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

课前准备珀西·比希·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被誉为是诗人中的诗人。

他最有名的作品是《西风颂》《云》《致云雀》,它们堪称是抒情诗歌中的极品。

雪莱的诗歌象征意义很强,主要以严肃为主,常常流露出诗人伤感的愁绪,但是他有的作品也具有诙谐、讽刺的特点。

《致云雀》是英国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之一。

诗歌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

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珀西·比希·雪莱(英文原名:Percy Bysshe Shelley)(1792年—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民主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

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

1822年7月8日逝世。

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主要作品有抒情诗:《爱尔兰人之歌》《战争》《维克多与凯齐尔诗钞》《玛格丽特·尼克尔斯遗稿》《魔鬼出行》《写在布雷克耐尔》《无题——1814年4月》《致哈莉特》《致玛丽・伍尔斯顿克拉夫特・葛德文》《无常》《死亡》《夏日黄昏墓园》《无题》《日落》《赞智力美》《勃朗峰》《一个共和主义者有感于波拿巴的倾覆》《玛丽安妮的梦》《致歌唱的康斯坦西亚》《致大法官》《给威廉・雪莱》《撒旦挣脱了锁链》《给狱中归来的朋友》《奥西曼迭斯》等;长诗:《麦布女王》《阿拉斯特》《麦布女王》《阿拉斯特》(或《孤独的精灵》)《莱昂和西丝娜》(或《黄金城的革命:预见于十九世纪的一场幻景》《罗萨林和海伦》《伊斯兰的反叛》《朱利安和马达洛》《暴政的假面游行》《彼得·贝尔第三》《心之灵》《致玛利亚·吉斯伯恩》《阿特拉斯的女巫》《阿童尼(阿多尼)》《生命的凯旋》等;译著:柏拉图《会饮篇》、荷马《维纳斯赞》、但丁《神曲·地狱篇》部分、歌德《浮士德》部分等;论文:《论爱》《伯里克利时代——兼评佛罗伦萨画廊的雕塑》《论生活》《论来世》《论文学的复兴》《论基督教》《无神论的必然》《告爱尔兰人民书》《关于建立慈善家协会的倡议》《人权宣言》《驳自然神论——对话录》《为夏洛特公主去世告世界书》《一种改革的哲学观》、《为诗辩护》等。

二、阅读理解致云雀雪莱你好呵,欢乐的精灵!你似乎从不是飞禽,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以酣畅淋漓的乐音,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地平线下的太阳,放射出金色的电光,晴空里霞蔚云蒸,你沐浴着明光飞行,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开始迅疾的远征。

淡淡的紫色黄昏,在你的航程周围消融,像昼空里的星星,虽然不见形影,却可以听得清你那欢乐的强音——那犀利无比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剑,它那强烈的明灯,在晨曦中逐渐暗淡,以致难以分辨,却能感觉到就在空间。

整个大地和大气,响彻你婉转的歌喉,仿佛在荒凉的黑夜,从一片孤云背后,明月放射出光芒,清辉洋溢遍宇宙。

我们不知,你是什么什么和你最为相似?从霓虹似的彩霞,也降不下这样美的雨,能和随你出现降下的乐曲甘霖相比。

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

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像一位高贵的少女,居住在深宫的楼台,在寂寞难言的时刻,排遣为爱所苦的情怀,甜美有如爱情的歌曲,溢出闺阁之外;像一只金色的萤火虫,在凝露的深山幽谷,不显露它的行止影踪,把晶莹的流光传播,在遮断我们视线的芳草鲜花丛中;像一朵让自己的绿叶荫蔽着的玫瑰,遭受到热风的摧残,以致它的芳菲以过浓的香甜使鲁莽的飞贼沉醉;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了的花蕾,称得上明朗、欢悦、清新的一切,全都不及你的音乐。

飞禽或是精灵,有什么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能够迸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音流。

赞婚的合唱也罢,凯旋的欢歌也罢,和你的乐声相比,不过是空洞的浮夸,人们可以觉察,其中总有着贫乏。

什么样的物象或事件,是你欢乐乐曲的源泉?什么田野、波涛、山峦?什么空中陆上的形态?是你对同类的爱,还是对痛苦的绝缘?有你明澈强烈的欢快,倦怠永不会出现,那烦恼的阴影,从来近不得你的身边,你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

是醒来,抑或是睡去,你对死的理解一定比我们凡人梦想到的更加深刻真切,否则你的乐曲音流怎能像液态的水晶涌泻?我们瞻前顾后,为了不存在的事物自扰,我们最真挚的欢笑,也交织着某种苦恼,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

可是,即使我们能摈弃憎恨、傲慢和恐惧,即使我们生来不会抛洒任何一滴眼泪,我也不知,怎能接近于你的欢愉。

比一切欢乐的音律更加甜蜜美妙,比一切书中的宝库,更加丰盛富饶,这就是鄙弃尘土的你啊你的艺术技巧。

教给我一半,你的心必定熟知的欢欣,和谐、炽热的激情就会流出我的双唇,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1820年夏全诗二十一节。

从赞美开始,以感叹告终。

据雪莱夫人回忆,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呜叫有感而作。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七节):诗人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是对云雀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

第一节:对云雀及其歌声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

写的似乎就是诗人当时的强烈感受和最初反应,其余各节全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

他首先对云雀及其歌声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以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暗示欢乐歌声的神圣,几乎等于说:此曲只应天上有。

以“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表达了诗人的美学观点,他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是直接从心灵深处涌现的思想激情和形象。

第二节:写出了云雀优美轻盈的美丽美妙的姿态。

这节是全诗写得最美的一节,是一切想象的依据。

写出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典型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

第三、四节: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和以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

这侧则在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和以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读者的同时又把读者的思绪引回云雀的歌声。

第五、六、七节:诗人以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

诗人在第五、六、七节中,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之类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

第二部分(第八至第九节):诗人借助云雀歌声宣扬了的神圣使命:“唤醒同情”。

第八节:诗歌直接把云雀比作诗人,宣扬了诗人的神圣使命:“唤醒同情”。

诗歌直接把云雀比作诗人,说云雀“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从未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他以“即兴”再次强调好的艺术品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又以“思想的明辉”突出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

最后两行则宣扬了诗人的神圣使命,也就是雪莱一再论及的“唤醒同情”。

而以人们“从未留意过的……”一句则表明诗人比一般人敏感,是“感受性最细致,想象力最博大的人”,“立法者和先知”,应该有能力有责任,揭示出常人未曾留意的真理。

第九节:诗人自况,“排遣她为爱所苦的情怀”而唱出的“甜美如爱的歌曲”。

在这节诗中,诗人把云雀鸣声比作怀春少女为了“排遣她为爱所苦的情怀”而唱出的“甜美如爱的歌曲”。

这正是诗人的自况。

第三部分(第十至第十二节):诗人通过对比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明朗、清新、欢悦。

第十节:写飞萤与晶莹的流光、玫瑰与醉人的芳香,不露形影。

接着,他又比之为飞萤与晶莹的流光、玫瑰与醉人的芳香,都像隐居深闺的少女一样,不露形影。

体现了雪莱所说,诗人写诗,并非自求闻达。

第十一节:写玫瑰在绿叶呵护下生发出芳菲与香甜却便宜了鲁莽的飞贼。

玫瑰在绿叶荫蔽下,绿叶遭受到热风的摧残,却呵护着玫瑰生发出醉人的芳菲与香甜,该享受着芳菲与香甜的人没有享受到,却招引了鲁莽的飞贼沉醉。

第十二节:在更高的二个层次,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明朗、清新、欢悦。

诗人又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密集的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清新、欢悦,在更高的二个层次,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