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转喻理解的模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转喻理解的模因分析*

邹春玲

(东北师范大学,长春130024;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150040)

提 要:转喻与隐喻都是思维认知模式。但是,隐喻注重相似性,转喻以相邻关系为特征。转喻理论的发展历经了替代论、比较论、互动论、投射论、合成论,内涵外延传承论等理论模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各理论模式对 相邻的概念莫衷一是。本文以 模因!模质之间的 互推!链接为分析模型,从转喻的相邻问题出发,对转喻的理解过程作出说明。该 模因!模质说有望成为转喻研究的另一种分析模式。

关键词:转喻;模因;模质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8)06-0043-3

M e m etic Analysis of Chinese M etony m y Understanding

Zou Chun li n g

(N ortheast N o r m al U niversit y,Changchun130024,China;

H a rbin Sc i ence and T echno logy U n i versity,H arbi n150040,Ch i na)

M e tapho r and m etony m y are bo th cogn iti ve m ode lsw ith the i r si m 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M etaphor focuses on t he proper t y o f si m ilarity bet ween t w o doma i ns,wh ile m etonym y focuses on tha t of conti gu i ty.Theor i es of m etonymy conti nuousl y developed through m ode ls o f substituti on,compar i son,pro jecti on,i n teg ration and i ntensi on ex tension conti nuu m,but the re a lso ex i st som e prob l em s,such as the idea discrepanc ies to the concept of∀conti gu it y#.Starti ng fro m the prob le m o f conti gu it y,∀i n ference cha i n#o f∀m e m e m e m ete i n#as the analytic m ode,l this article exp l a i ns the understand i ng pro cess ofm e t ony m y.Such a∀mem e m e m ete i n#m ode l is expected to be ano ther analytic m ode l for me tony m y.

K ey word s:m etonymy;m eme;m em ete i n

1 引言

邻近性是多数转喻定义的核心概念,传统研究把邻近关系看作是现实世界的具体空间接近关系,而认知语言学则将之视为可能世界中概念层面上的接近关系。这表明,认知转喻实质上指 转喻思维,具有 整体!部分相互激活的本质特征。其功能体现在:促进语言的发生与理解。 语言理解是生物过程,而不是机械过程。(M i chael Sp i vey2007:200)因此,从模因―模质角度对转喻理解作出说明是有根据的。本文认为,转喻的运作是与 熟悉度相关的联想认知过程。

2 模因!模质理论

2.1元模因阐释

本文将 模因定义为基本思维单位, 模质为其思维或语言的内、外表征。模因在思维层面上运作,模质在思维和语言两个层面上运作。 思维在模因!模质理论中是个核心概念。 思维具有连续性、层级性等特征。(M ichael Spivey2007:10)通常,思维可分为4层:(1)本体性思维,即经验积累的内隐知识,有操作性,无可述性;

(2)主观认知本体思维,主体对输入信息表征之间关系的把握;(3)主体间认知思维,在特定语境制约下,互推话语含义的过程,包含主体认知图式与输入模型的匹配与修改的过程;(4)形式思维,即显性知识(declarati ve),由推导得出,可操作性强。

综上所述, 思维分等级,模因在各思维层面上操作。模因产生对内、外模质家族相似性的默认,是在 模质刺激下的抽象心理认同或差异,以词意为表征。表征指时间连续、状态相邻的思维处理过程。各级思维的最

43

2008年第6期总第145期 外语学刊

FORE I GN LANGUAGE R ESEARCH

2008,No.6

Seria lNo.145

*本文获得哈尔滨理工大学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资助。

基本单位是 元模因(m eta m e m e),定义为模质的输入,导致思维对现实产生 单模型表征,多个单模型表征整合为 多模型表征,对多模型关系的表征单位是 元模因,形成于模质到模因的泛因果关系推导过程中。元模因存于长期记忆,其命题思维的形式可表征为述谓结构的语言模因∀is true#或∀is fa l se#等;汉语对元模因的表征则为单个或双个的汉语词汇,是对所输入模质的评价,有语义突显功能。

多模型关系生成历经主体对单体表征之间的关系推理(relationa l inferences)。 长期记忆表征的模型比工作记忆中的动态模型容易构建。(A ndre V and ierendonck 2006:79)据此,话语理解时,长期记忆的元模因!模质模型会首先出现,原因是:第一,与人类的遗传基因有关,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早期人类形成的元模因有可能转化为基因的形式传递;第二,与经验有关,因人而异,也存在共性。元模因表征存在个体差异,在语言输入影响下,某些元模因在某范围内达成一致,成为统一的语言模因。这是模质转化为模因,并影响后者的过程。语言模因与元模因存在竞争,前者原则上可修改后者,但主体最初产生的元模因依然保留。换句话说,尽管 主体间认知思维在语言教育下,达成统一,但是 主体认知思维模式依然存在,并延续到主体间认知思维之后。可见,思维的发展是个连续体,模因贯穿其中。

如上,语言模因是思维层面的概念,是语言内化为思维的结果。元模因与语言模因是 互推!体现关系,语言模因反映元模因的语义内容,前者是后者的特定模质形式。

2.2模因!模质关系

模因!模质可简单地表述为互推!链接(i n ference cha i n)关系。元模因遇匹配的模质时,对模质产生格式塔认知,借语言形式(模质)进行思维或表达,即模质是模因的下范畴形式。这是二者的链接关系,理据是,模因!模质属同一认知域的不同模型,为状态相邻的表征形式。链接的紧密度受规约、熟悉度等条件影响。继而,模质层面的认知内容通过整合,对原认知(元模因)进行反馈,导致模因的保留或变异。这是二者的互推关系。此过程会在不同的模因!模质关系内反复操作,使主体的认知能力深化,是人类认知能力不断发展的原因之一。如图:

模因总体认知(体验)部分认知模质语言表达/思维表征

∃ 反馈

生成

模因1/2...n%

该图表明, 思维的抛射性连续认知不是从视觉(pe r cepti on)到认知,而是正好相反。(M i chae l Sp i vey2007:1)从模因(思维)到模质链接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从元模因角度看,模因1是前语言阶段的思维因子,在语言(模质)阶段,历经认知过程、语言互动过程,产生变异,形成模因变体(模因1/2&n)。可见,模质认知也可导致元模因变异。此外,模因一旦形成,就具有竞争性、长久性等特点,并产生与模质的自动链接。也就是说,主体会下意识地寻找与已存在的元模因匹配的模质,该模质的突显程度随各种因素而变化。语言学家探讨的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其实大部分是语言阶段的模因与模质的问题。但对于前语言阶段的模因思维,或 元模因的讨论,却很少提到。

既然元模因是 多模型表征关系的基本思维单位,可以认为,元模因模型也是 关系推导的概念单位,对元模因之间、模因!模质之间的语义联结进行推导。 元模因模型的传播形式可表明上述推理过程,如 美这个元模因,是通过默认或差异这两个模质(语言模因)表达过程实现的,无论是否认同某一事物的 美,人类在心里都留下了 美的概念。由此,概念推导是 模因!模质的链接!反馈过程。理解过程是关系推导过程,那么,理解也是 模因!模质链接反馈过程。

3 转喻的模因分析

理解的发生始于语义,归于模型。(Johnson L a ird& Byrne2002:646)。这符合 模因!模质理论的说法。话语理解时,词意性质的元模因得到激活,自动链接与之匹配的模质,形成模因!模质链接模型,在语境作用下,模质反馈模因,经推导过程,达成理解。就转喻而言,链接指两域之间的关系推导。

从逻辑关系上讲,转喻的两个认知域之间的关系可归纳为:(1)包含关系:x被y包含,x是y中的一员( 红颜是 女人的组成部分之一),该关系分为两类:a.目标域包含源域(报纸今天不来了,指送报纸的人);源域包含目标域(我就爱看Shakespea re);b.场境关系,x场境是y 场境中的某一部分,(你跟他的交往注意点,那人不地道。 不地道是 他会骗人场境的一部分);(2)属性关系:x 具有y的基本的、主要的属性(这个男人很 中国,男人传承了中国文化的传统);(3)反向关系:a.x具有y的反向属性(这个男人太 娘们);b.x具有y的反向言外语义(你 忽悠的挺成功啊)。

在模因!模质的推导过程中,听话人接收说话人的转喻输入(语言模质),主体自动搜索与之匹配的语言模因和元模因。如输入为 红颜,主体首先在相邻原则制约下,想到了 知己,再次想到的是 女人,再次想到了 漂亮女人,再次可能想到 情人等。这说明,元模因的激活生成了下范畴的语言模因,一个元模因节点可生成多个语言模因。那么, 红颜究竟指哪一个意思,要视语境而定。如 这是我的红颜,她帮我好多的忙啊,这时,可以将 红颜理解为知己;再如 红颜是红颜,也没占什

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