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石头过河的中国模式

合集下载

“摸着石头过河”与“逢山开路、遇河架桥”

“摸着石头过河”与“逢山开路、遇河架桥”

“摸着石头过河”与“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他还强调,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摸着石头过河”与“逢山开路、遇河架桥”,都是在开辟前进道路时采取的有效方法,两者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体现了尊重实践、崇尚真理的政治理论品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实现的,需要极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靠的正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与韧劲;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充分发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不畏险阻的政治魄力,要靠“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闯劲和拼劲。

“摸着石头过河”与“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在方法论上是一致的,都体现了尊重实践、崇尚真理的政治理论品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靠“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印证、一点点树立起来的,同时又以这种自信敢于和善于在前进道路上“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排除艰险、持续发展。

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抢抓战略机遇的内在统一。

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发展前进的每一步都是尊重客观规律、艰苦探索、迎难而上的过程。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党尊重生产力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意愿,“摸着石头过河”,从农民自发包产到户中受到启示,在全国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路;在创建深圳等经济特区中,逐步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之路。

30多年来,我们党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巨大政治勇气,在抢抓发展的战略机遇中登险峰、涉深水、开坦途,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牢牢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战略问题。

体现了求真务实、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问题的思维。

“摸着石头过河”需要探索实干的勇气、耐力和精神,“逢山开路、遇河架桥”需要开好路、架好桥的智慧和胆略,二者都需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都体现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问题的思维。

实用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实用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实用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其核心理念是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注重实用和效果,强调事实胜于理论。

在中国,实用主义在不同的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政治方面,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实用主义的思想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践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实用主义发展模式,注重实践经验、市场调节和创新,推动了中国的快速发展。

经济方面,实用主义的思想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实用主义强调经济发展必须以实际经验为基础,强调市场的作用,注重效率和实用性。

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就采取了一系列实用主义的经济政策,如城乡分割、特区开放、引进外资等,这些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使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

教育方面,实用主义的思想也在中国产生了影响。

实用主义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强调培养实用型人才。

中国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倡导实用主义,注重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摸石头过河

摸石头过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

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摸着石头过河,是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指在实践中走一步、看一步,一边探索、一边推进改革开放,既不裹足不前,又不盲目冒进,其实质就是从实际出发,坚信实践出真知、出思路、出创新、出举措。

摸着石头过河,作为一种方法,有两个特点:一是从“点”开始,逐步向“面”拓展,随着时间上的持续、空间上的扩大,个别经验上升到一般经验;二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摸索创新,再由领导层进行概括、总结和推广。

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面对外开放,涉及到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领导方式、工作方式等方面的转变,无论对国家、民族,还是对每一名社会成员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向实践要观念和思路,向实践要体制和机制,向实践要发展模式和具体做法,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就。

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过去适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

因为摸着石头过河的本质,就是摸规律,就是在实践中探索和把握继续前进的规律性。

虽然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问题和不足。

例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很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

“摸着石头过河”论的再思考

“摸着石头过河”论的再思考

“摸着石头过河”论的再思考内容提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提并论,强调了二者之间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充分说明了中央领导集体的高瞻远瞩与求真务实的精神。

“摸着石头过河”对改革的特殊性、探索性、实践性和稳健性提出了再思考的必然要求,那就是“摸论”的长效性、实用性、正确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摸着石头过河” 改革稳定实用性正文: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提并论,强调了二者之间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充分说明了中央领导集体的高瞻远瞩与求真务实的精神。

如果说“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即“中国改革走到现在,需要理性、需要统筹、需要全局观,必须进行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

”那么“摸着石头过河”则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改革的特殊性、探索性、实践性和稳健性提出了再思考的必然要求,即我们永远不能忽视自下而上倒逼改革的力量。

一、改革的特殊性决定了“摸论”的长效性。

“摸着石头过河”,是在勇敢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是改革开放三条经验——“猫论”、“摸论”、“不争论”中的其中一条。

“摸着石头过河”,对于大胆解放思想、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成了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话语。

“摸论”一经提出,就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一路走来。

改革的每一步,都是慢慢摸索的过程,这是改革特殊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摸论”具有强大生命力和长效性的表现。

第一、中国的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

改革是一项宏大的工程,中国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全方位的改革,其复杂性和艰难性将是长期并存的。

每一项改革都是系统工程,而全面深化的改革则更是规模宏大、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性改革。

全方位的改革每一项都需要去探,去摸索。

计生政策的单独夫妇允许生两孩到鼓励生育,这还是一个摸的过程。

2020年《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演讲稿精选范文

2020年《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演讲稿精选范文

2020年《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演讲稿精选范文大家好!苏联曾经采取休克疗法进行改革,结果导致了国家解体。

那么改革应该怎样进行?中国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在改革中总结经验、反思问题,进一步地修正改革的方法,由此推动了中国改革。

我们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第一,改革的主要方法:摸着石头过河。

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一个辩证的推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达到人们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对于中国改革,邓小平曾经说,我们在形成一个统一的方案之前,先在局部进行改革,先在一个行业、一个地区进行改革,我们边改革边总结,看看是不是改革快了,还是改革慢了,太快的就收一收,在我们逐渐的总结反思当中,改革稳步地推向前进。

当然我们这种摸着石头过河不是胆小怕事,不是小心翼翼,不是畏畏缩缩。

邓小平说,我们要敢闯敢干,也就是说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当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的时候他就说,中央没有钱,你们深圳大胆地干,杀出一条血路,不要像小脚女人那样,只有大胆闯大胆试,有冒险精神,有革命精神,才能够真正成功。

其实摸着石头过河这种方法意味着我们的改革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有勇气,有担当。

所以对于改革当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的这种勇气尤其值得欣赏。

当年在一次科教座谈会上,负责恢复高考方案的同志曾经向邓小平汇报说,我们有这样四条原则:一个就是自愿报名,领导批准是第二,第三是严格考试,第四择优录取。

邓小平说我同意你四分之三,领导批准就不要了,高考是个人的权利嘛。

所以这种改革的方向还是非常有勇气的。

改革的办法还体现了我们敢闯敢干的精神。

当年小岗村的人正是有这样敢闯敢干的精神才开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的改革方式。

在企业当中也是这样,开始打破大锅饭,实行计件工资制,实行承包制,那么这些都体现了改革的勇气、改革的胆略。

对于深圳来讲也是这样,深圳正是以一种敢于突破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才从小渔村成了一个现代化的都市。

摸着石头过河——探索新时代的改革

摸着石头过河——探索新时代的改革

摸着石头过河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光辉历程。

这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带领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黑暗统治,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

在华夏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书写了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辉煌史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极其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建立了比较独立的工业体系。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北伐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国共合作,积极主张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过不懈努力,北伐战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然而就在革命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却接连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等一系列反革命政变。

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同时解散工人农民组织,排挤遏制共产党导致国共合作结束,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终失败。

北伐战争失败的血的教训让共产党认识到: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

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没有一支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也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总结大革命经验教训,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党内的统治,开始独立领导革命,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从这些起义的经验教训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要走一条不同于俄国的革命之路,并逐步提高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水平,认识到了农民问题,武装革命的重要性,初步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思想,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形势一天天好转.但由于党内的教条主义者迷信共产国际,脱离中国国情,照抄照搬共产国际指示和俄国革命的具体公式,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左”的错误,特别是王明的教条主义错误,导致红军从30万 人减为3万人,南方的根据地几乎全部丢失,几十万党员只剩下几万人,几乎使中国革命的力量丧失殆尽.在1935年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军队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又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斗争,中国革命又出现了新的转机,中国革命在艰难曲折中不断前进。

请论述“摸着石头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

请论述“摸着石头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

请论述“摸着石头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中国近30年的高速发展已使中国由文革期间的衰败与积弱积贫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最重要的举措莫过于改革开放,而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石中一条重要的经验那就是“摸着石子过河”。

事实证明,“摸着石子过河”是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在自我发展中不断自我纠错与革新中较为稳妥、不等不靠的主动式改革的发展模式,一条经过实践证明的成功的理论基础,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政策制定中的一条重要经验。

1980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讲话称:“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

……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陈云文选》第3卷第279页)。

邓小平对陈云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说”完全赞同。

邓小平说提出的“要坚决地试,大胆地闯”、“杀出一条血路来”,都体现了这种思想。

“摸着石头过河”,是在勇敢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对于大胆解放思想、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是一种适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的决策模式。

我国新时期的政策制定也是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了“摸着石子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

这一模式不仅适用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也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中国改革治理的基本思维范式。

“摸着石头过河”出于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胆子要大,但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看到不妥当的地方就赶快改。

这句话看似普通,却蕴含着当时符合当时改革开放我国实际情况的一种决策模式。

我国新时期的政策制定也是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了“摸着石子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

这是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政策制定中的一条重要经验。

有种说法是现如今的中国不需要在“摸着石头过河”,其实指导中国改革治理的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法并没有过时,相反,它应该成为今后中国改革治理的基本思维范式。

因为“摸着石头过河”是改革开30年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成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上,从最开始就没有先例而只有最终的目标,这就很容易走上“教条主义”。

毛概-浅议摸着石头过河

毛概-浅议摸着石头过河

毛概平时作业浅议“摸着石头过河”姓名学号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浅议“摸着石头过河”田富云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摘要:“摸着石头过河”的论断是邓小平改革理论中充满哲理的经典之句,对我国开辟改革开放道路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其在新时期的作用及意义进行讨论关键词:摸着石头过河新时期为什么要“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的论断是邓小平改革理论中充满哲理的经典之句,是在我国开辟改革开放道路时提出的,这提示提示共产党要积极探索发展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毛泽东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

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

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要犯错误。

”【1】这就要求共产党“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

【2】然而要兼顾诸多来走一条自主之路谈何容易,“摸着石头过河”就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种中国特色的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改革开放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思想下不断地稳步推向前进的。

改革开放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要适应新形势不断地融人到世界一体化进程中去。

因此,在应对如何改革过时的旧体制,形成具有朝气与活力的新体制时,邓小平等同志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鼓励群众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并指出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都可以试,并不断总结、完善。

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18个农户冒着危险召开秘密会议,带头搞“大包干”,拉开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的序幕。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时全国的情况并不一致,只有1/3的省干起来,许多人在观望。

另外有许多人不同意,家庭承包还是社会主义吗?所以,并不是先有政策,而是根据群众的不断实践来制定措施和政策的。

再如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经济特区,刚开始建立时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但通过摸索、试验,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人们便开始接受、认可。

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

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
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过去适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因为摸着石头过河的本质,就是摸规律,就是在实践中探索和把握继续前进的规律性。虽然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问题和不足。例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很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要立足新的实践,要靠新的不懈探索。这就是我们要重视运用摸着石头过河这一具中国特色、符合国情的改革方法的原因所在。
摸着石头过河,作为一种方法,有两个特点:一是从“点”开始,逐步向“面”拓展,随着时间上的持续、空间上的扩大,个别经验上升到一般经验;二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摸索创新,再由领导层进行概括、总结和推广。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面对外开放,涉及到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领导方式、工作方式等方面的转变,无论对国家、民族,还是对每一名社会成员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向实践要观念和思路,向实践要体制和机制,向实践要发展模式和具体做法,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就。
顶层设计本是一个建筑学、工程学、艺术学、经济学概念。我们强调对改革的顶层设计,是要重视宏观思考、总体谋划、整体规划。顶层设计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它是自上而下“系统谋划”的过程。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经验为起点,在一定的理论、理念指导下,制定出政策、规划,从上到下,层层贯彻落实。第二,它是一个谋划全局、带动长远的过程。“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足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一样,在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顶层设计有利于巩固摸着石头过河的成果,拓展和深化改革开放。例如,我国的全面改革是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开始的,起初也只是局部活动。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拓展和深化改革提出了指导意见。正是这一顶层设计,农村改革成果得到巩固,并向城市改革推进。

“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

“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

富强, 是因为它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 火不相容的对立状态。以西方正统经济学为理论依据的激
卓绝的努力探索和大胆试验, 找到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 进式改革, 因其具有理论逻辑的完美性而备受推崇, 甚至被
展道路。它是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 、 社会制度以及时代 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认为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且得到国际货币
改革的策略, 因此各种改革措施都要以减少社会震荡的发展
“ 中国模式” 表现在政治上, 就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 持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 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制
既促进了 经济的 健康、 快速增长, 又保持了社会的和 的办法, 在旧制 度的 框架内渐进、 逐步地建立与扩展新的体 前提下, 稳定运行, 堪称“ 风景这边独好” 。这一独特现象 , 本身就 制。随着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化, 新制度的组成部分不断地把 谐 、
旧制度的组成部分给置换出来 , 通过此消彼长的方式达到改 是新时期中国政治发展之特色的绝好说明。 革目标。因而, 这是一个双轨运转模式。渐进式改革采取一
相同的地方 , 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表现在, 他们大 都从经济、 政治、 国家安全、 外交等方面进行总结, 主张将“ 独


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渐进式、 累积式的变革之路以及和平发 条路径可供选择: 一是激进式改革, 休克疗法”二是渐进 即“ ; 展的道路” 作为“ 中国模式” 的特点。不同的地方表现在, 式改革。 国
行的认可和支持。 0 2 世纪8 年代末9 年代 0 O 特征相结合的 产物。因此, 模式必然 这一 带有“ 中国特征” 组织和世界银 和 当前苏联、 东欧改革陷入困境后, 多数国家便改弦易辙, “ 中国气派” 。在改革方式上是“ 摸着石头过河” 的渐进式改 初,

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同时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总结,促进制度完善,凸显制度活力。二是国家指导与地方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坚定改革的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制度体系,调整利益格局,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加强国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划和指导。而实现改革目标,完成改革任务,需要地方创新和基层探索,创造性地解决各地、各行业、各个领域的实际问题,如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过程中,就需要各地从实际出发,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来。三是政府推动与市场决定有机结合起来。《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的重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改革的核心问题。这也是处理好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改革的顶层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政府推动改革,但是,激发改革动力,加大改革力度,制定改革措施,加快改革进程等,都要遵循市场规律,依赖市场体系,满足市场需求。而市场决定又需要政府的指导和服务,如非公有制各种经济形式要在市场中有更大发展空间,就需要政府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只有实现政府推动与市场决定的有机结合,才能推动各项改革顺利进行。
正确把握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辩证关系
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一是理论论证与实践探索的逻辑统一。顶层设计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概括、规律把握基础上的宏观设计,例如在国有企业改革实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要求实行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明确提出这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二是路线图与试验场的内在统一。顶层设计是在基层创造的基础上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路径等的总体设计,描绘改革的路线图,摸着石头过河是对顶层设计的改革路线图的具体实践,两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激发地方和基层改革的创造性。三是整体性与局部性的实质统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一方面是要从宏观上、全局上把握改革大局和走向,突出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解决改革中出现的不协调、不和谐、避重就轻、利益固化等问题;另一方面是要继续支持各层次、各领域的大胆探索,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

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它的经济成就,而是在于它对中国整个社会的改变和影响。

改革开放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也为维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稳定打下了基础。

改革开放是中国进入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在1978年,中国的国内经济面临了极大的困境。

1980年,中国面临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开始下降。

此时,中国领导层充分认识到,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条件,而新的经济模式的创造将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于是,在邓小平同志的主持下,中国开始进行了自己独特的改革开放实践。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推行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路线。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主要目标是打破国内外的封锁,引进外资,开放国内市场。

中国的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国内经济的发展,其目的是要加速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达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标。

从19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开始引进外资和技术,并推行开放型经济政策。

改革开放的经济成就在世界上是有口皆碑的。

在40多年的年里,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GDP已经超过美国,它的市场规模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

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变革可谓是根本性的。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社会还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体主义,把集体利益摆在个人利益之上。

这样的社会文化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显然是不适用的。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已经从传统的集体主义社会转型为更加自由化的市场社会。

如今,中国已经是一个快速发展、充满生机的国家,其社会形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中国把发展当成了自己的首要任务,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的成功之一。

改革开放的最大意义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一个更稳固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是对这一基础的巩固。

它强调了两个分别来自于不同的文化理论的基本问题的结合:承认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相互依存,同时承认中国特有的文化文化传统对于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启示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启示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启示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封闭落后到开放发展,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快速跃进,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

这40年的历程,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启示。

一、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的艰难探索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的困境十分艰巨。

如何打破封闭,引进外资,实现经济发展,成为了当时的首要任务。

面对未知的探索,中国领导人决定摸着石头过河。

1978年,深圳、珠海、汕头等特区相继成立,试行外商投资和市场化经济。

这种试点经验得到了成功验证,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让资源可以通过自由流动找到最优配置,节约出大量的生产成本,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产权不明、监管不力等。

这些问题也成为了中国改革进程中的难关。

二、发展中期:经济腾飞与结构调整相伴改革开放20年后,中国经济快速腾飞,在全球经济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

GDP年均增长9%,外向型经济成为了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

然而,经济腾飞也给中国带来了一些问题。

城乡差距、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凸显。

中国政府开始加强环保、扶贫等工作,建立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另外,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中国开始面临着对传统行业的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近期阶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征程随着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的走过,中国经济发展已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国内,一系列新的制度和政策的出台,正在助力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上迈进。

质量型、创新型、绿色型的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方向。

同时,在全球化时代的浪潮下,中国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员。

有不少的外国企业在中国创业发展,从而开拓出了与中国市场进行深入合作的道路。

同时,中国本土的企业也在经济上呈现出了越来越强劲的实力。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大国模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大国模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用微观激励来提高生产力的开始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大国模型”*——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演变张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里,没有经济学家是先知先觉的,所有的经验都是一步一步在实践和学习中积累起来的。

“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微观自发、宏观均衡、制度创新的一个历史过程。

这一过程里,我们积累了大量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经验,在今天回顾仍然有所启发。

因此,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分为四个阶段,对四十年来国家对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进行梳理,并基于已有的经验对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一些看法。

一、1978~1991年:发展生产力的初步探索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微观层面起步,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吃饱饭的问题。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农业、工业还是城市企业,都采用微观激励的方法来提高“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微观自发、宏观均衡、制度创新的一个历史过程。

这一过程里,我们积累了大量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经验,在今天回顾仍然有所启发。

封面选题:全球变局与中国模式再讨论生产力。

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城市中的厂长负责制、企业承包制、地方财政包干制等制度,共同形成了一套普遍适用于农民、企业和政府的激励方法。

从1978年到1984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体制,粮食产量迅猛增长。

在此基础上,以农村集体所有制为主的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形成了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为多种所有制探索了改革道路。

1985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采用了企业承包制,也是通过微观激励来释放生产力。

但是,1988年“物价闯关”引起了18.5%的通货膨胀,国家采取管制措施,结果经济在1989年开始衰退。

微观激励也引起了无序竞争,造成了资源浪费、物价大幅度波动,中央政府财政捉襟见肘的问题;微观层面释放出的生产活力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对于宏观经济理论的需求推动了理论探讨。

对微观活力的释放与对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之间的轮番讨论,贯穿了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

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自身的多元化色彩和从未被外来干涉打断而形成的独特传统,这给了中国发展的扎实根基和永恒动力。

中国模式的特质1、独立自主第一、自已的事情自己办。

“独立自主,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第二、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第三、在开放社会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闭关自守、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一条自绝于人类文明大道的死路;盲目排外,任由民族主义情绪泛滥,根本背离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顾实际国情的区别,简单复制别国模式,无疑是取乱之道;而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实现与世界的良性互动,是获得对自身民族性格、历史方位、发展战略等主体特性的科学认识以及实现自身根本利益的必由之路。

2、改革创新第一、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不懈怠,不折腾。

第二、因地制宜,鼓励创新,不搞一刀切。

第三、稳字当头,循序渐进,不搞齐步走。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是我国30多年改革实践的一条成功经验。

我国的改革进程,突破了中外教科书的各种理论范式,打破了西方改革家的线性规划,也避免了诸如“休克疗法”带来的剧烈社会震荡,走出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具体发展道路。

3、实践本位第一、实践第一,理论服务于社会实践。

第二、坚持让实践说话,不搞无谓的争论。

第三、“摸着石头过河”,着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体制、制度和理论创新。

、以人为本第一、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第二、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

、以人为本第一、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第二、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

5、和而不同第一、多元一体,相得益彰。

第二、求同存异,凝聚共识。

第三、和平发展,互利共赢。

6、刚柔相济刚性就是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始终坚持,没有动摇。

经济模式:“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政治模式:政治弹性和政治包容度;协商民主文化模式: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同时允许和鼓励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化;各种文化、各种宗教共同发展,和谐共存“中国模式”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1、全球政治的“中国因素”变得日益重要2、打破了原来由超级大国支配的世界政治格局3、中国崛起有利于实现世界和平的共同目标4、“中国模式”影响着全球治理的现状和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而与市场经济的运行相适应,必须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以弥补市场的缺陷,纠正市场的失灵,这对政府的公共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迅速变变化的情况下,在党的十六大吹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下,研究如何加快我国的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步伐,改善我国公共决策系统及其运行,提高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质量,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确实少有理论、战略,缺少精心设计,具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性与盲目性共存的特点。

正因为盲目性的存在,产生了市场经济的某种扭曲、公权力的过度扩张、腐败与道德堕落。

而“中国模式”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意味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我们又不能盲目乐观,解决中国目前的问题如腐败、贫富差距、垄断、道德等还要依靠不断地创新“中国模式”,在“中国模式”中加入更多的民主、法治、正义、公平等和谐社会应有之义。

中国发展道路的立足点,是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强调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

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

”他进而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摸着石子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创造。

对于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胆子要大,但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看到不妥当的地方就赶快改。

后来人们把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形象地概括为“摸着石子过河”,这是一种适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的决策模式,也是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政策制定中的一条重要经验。

当前,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十分激烈,我们能否奋起直追,事关社会主义祖国的兴衰成败。

抓住时机,敢于挑战,增强一些敢于“冒风险”的意识,迈开大步尽快赶上去,这个重大课题呼唤着每一个公务员。

另外,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这个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这就需要有与改革开放相配套的新政策。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原来那些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旧政策已经过时了。

改革开放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它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搬,也没有现成的本本可抄,所以我们在政策制定中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在前无古人的艰苦探索中大胆创新和尝试。

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制定出与新情况相适应的新政策,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才能够取得成功,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年的斗争中形成的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就是在工作中深入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和要求,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形成正确的决定;“到群众中去”,就是将集中起来的正确决定变为群众自觉的实际行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制定的基本经验之一。

六、循序渐进、“摸着石子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对于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胆子要大,但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看到不妥当的地方就赶快改。

后来人们把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形象地概括为:“摸着石子过河”,这是一种适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的决策模式。

我国新时期的政策制定也是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了“摸着石子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

这是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政策制定中的一条重要经验。

当下有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所谓的“深水区”,适应于改革开放初期“浅水区”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已经过时。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是想借此强调目前改革的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是想着力克服各地改革“碎片化”的乱象,其用心是良苦的。

但以改革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来否定“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显然是对后者产生了望文生义的误解。

“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它并不要求中国的改革发展都要摸着石头才能往前走,更与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不矛盾,用现代科学的语境理解,它其实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即试错法。

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摸着石头过河”这种改革治理方法的革新相关联的。

从特定意义上来说,没有30余年来中共决策层社会变革方法的这种革新,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而今后中国发展的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依然取决于中共对已经取得的社会变革方法的进一步的坚持。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伴随的只能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是一个在试错中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一个匆忙勾画完美社会蓝图和最终目标,以此提出整体的彻底改造和重建社会的政治方案,并运用政治权力把这种方案强加于社会的过程。

这种与试错法相对立的改造社会的方法被称为整体主义方法。

整体主义的基本立场是把人类历史当做一条巨大的无所不包的发展洪流,但是这样一部历史是写不出来的,我们所能够探讨和研究的只能是历史的某一个阶段或某些方面,而所谓的总体意义上的历史,实际上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企图建立和指导整个社会体系并规划全部社会生活,在理论上是空幻的,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整体主义是一种非理性的社会变革方法。

基于这样的思维方法,人们往往容易提出整体的彻底改造和重建社会的政治方案,勾画出一幅美好的社会蓝图作为一切有计划的社会实践的最终目标;而这个终极目标就是社会最大的善,并运用政治权力把这种善强加于全社会。

所以,整体主义实质上是一种以政权为依傍的道德权威主义,它所主张的社会实践是浪漫的、空想的和非理性的,而其后果是极其严重而且无法挽回和补救的。

改革开放以前的很长时间内,中国社会改革治理的思路和方法就是一种类似这样的方法,当时提出的很多口号形象地对此作出了解读,比如,“改天换地”、“不破不立、大破大立”,等等。

尽管这种对完美社会境界的理想曾唤起了中国人民最美好的天性,但是,历史的事实再次证明了“地狱之路处处铺满了善良的愿望”这句箴言,这种空想的浪漫的蓝图和方案希望把人们引向幸福,但它的结果却使人们堕入苦难。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邓小平给中国社会治理所带来的最大的进步,就是社会改革方法的革新,用邓小平最生动的语言表述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大胆地试,错了改正过来就是了”。

这些朴素的话语其实是在中国改革治理方面悄悄地实现了一场方法的革命,是用科学代替了空想,用理性代替了狂热,用务实代替了浪漫。

这种科学方法的基本态度是,人类已有的知识无法对未来社会发展做出准确预测,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在面对无限未知的世界时,人类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至少人类应该对未知世界继续保持敬意,而不应该自以为是狂妄自大。

在社会变革和发展领域,更应该保持谨慎,更不能轻易号称自己发现并掌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并进一步把这种规律简单等同于物理学意义上的规律,甚至等同于机械决定论。

因此,人们应该努力追求的不是急于去完成整体变革社会的伟大工程,不是急于在人间建造起十全十美的天堂,不是去企图急于实现未来的最理想社会,人类的进步和幸福应当首先从不断地、逐渐地消除人间的苦难和社会的弊端入手。

这种方法认为,人类生活的命运不是命定的,每一代人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都应该按照自己的观点塑造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任何人都没有可能确实无误地认识和把握历史的进程,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认识和把握善恶并把这种善恶施加于他人。

因而,合理的社会应该是向批评开放的社会,是通过在批评、开放和自律的基础上寻求较为合理的政策方案的社会。

这种向批评开放的社会所追求的只是一种“更加合理”的社会治理目标。

所谓“更加合理”是说实际上并不存在完全合理的社会,但我们却可以要求有比现实社会“更为合理的社会”,这就是现实的需要,而非乌托邦的幻想。

所以,在社会治理和发展过程中,开放、民主、公开讨论、理性批评就成为现代社会的必须,它也许无法避免我们依然会犯错误,但会尽量避免人类犯不必要的错误,即便在犯了错误的时候,也有办法及时发现并矫正错误。

所以,“试错法”已经成为现代政府社会治理变革的基本方法。

于是,中国改革治理不再专注于对未来美好社会蓝图和终极目标的描绘,不再试图提出整体性的重建社会的方案,而是聚焦于中国现实问题的破解,是对近期最切实的奋斗目标作出决策,比如提出先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后逐步建设小康社会等;不再刻意急于回答什么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命题,而是首先提出什么不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目前的社会主义是一种“不合格的社会主义”,等等。

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中国共产党30余年来对很多强加于社会主义而并非社会主义的因素的排除而逐步接近社会主义的,这种不断逼近社会主义真义的过程更是与“摸着石头过河”的不断试错的改革探索相呼应的。

应该说,邓小平给中国改革治理所带来的方法的变革是明智的选择,中国30多年的巨大变化和成功也证明了这种选择的正确。

即便今后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所谓的“深水区”,但指导中国改革治理的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法并没有过时,相反,它应该成为今后中国改革治理的基本思维范式。

再次强调的是,试错法并不否定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的价值,它只是强调,任何顶层设计和规划,都绝对不能再想当然地回到过去社会变革的整体主义方法的老路上去。

中国在试错中改革发展,但明确大的趋势和方向,不反复,不折腾;有大的改革发展框架和规划,但不再企图社会重建大破大立。

我想,这应该是今后中国改革发展的常态和理性选择。

(张志明)“摸着石头过河”是改革开放30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道路。

可惜毛泽东在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新问题上,特别是计划与市场问题上,较多地陷入了“教条主义”。

正是邓小平弥补了这一历史缺憾,坚持从实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揭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支持真理标准的讨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子,他将这一探索的过程概括为“摸着石头过河”。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它在马克思主义俄国化、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列宁主义阶段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毛泽东思想阶段是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