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

小学语文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

小学语文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34一曲胡笳救孤城(五年级第二学期)【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理解“骚扰、水泄不通、骚动、凄厉、哀伤凄婉”等词语的意思。

借助资料了解“四面楚歌”的故事。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借助板书,尝试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课文内容有条理地说清“孤”的两层含义,以及一曲胡笳能救孤城的原因,感受名将刘琨的勇敢和智慧。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字品读能力,但相对而言对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感悟较浅,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在文章内容的概括方面,往往较为笼统,或者抓不住要点,本文故事情节跌宕,学生概括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给予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借助板书,尝试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联系课文内容有条理地说清“孤”的两层含义,以及一曲胡笳能救孤城的原因,感受名将刘琨的勇敢和智慧。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发感情,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许多精彩的历史故事,它们激励和启迪着后人。

请看屏幕,你能猜出这是哪个历史故事吗(媒体出示:闻鸡起舞)你知道这个故事吗能说说吗后来两人都成为了能文善武的将领。

2、故事中有一位主人公是刘琨,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讲述了一个与刘琨有关的历史故事。

板书:一曲胡笳救孤城3、读课题,质疑。

(预设:胡笳是怎样一种乐器(当场借助资料解决)出示:胡笳图(配音乐)孤城指哪座城(晋阳城)随机板书为什么称晋阳城是孤城为什么一曲胡笳可以救孤城刘琨是怎么想到这一办法的(研读时解决))4、“为何称为孤城”“一曲胡笳怎么能救一座孤城”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西晋末年,解开这些谜团。

二、了解故事背景1、轻声读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了解了什么2、学生交流。

曲胡笳救孤城教案

曲胡笳救孤城教案

34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目标】1、能在读文中理解“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凄厉、四面楚歌、千古佳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线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题4、感受刘琨的勇敢与智慧。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线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题【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发感情,揭示课题1、音乐导入:同学们,回荡在我们耳边的音乐就是用一种名为胡笳的乐器演奏的,它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也是匈奴人最喜欢的一种乐器。

它类似笛子。

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西晋未年,名将刘琨就是用这样一曲胡笳救下了一座孤城,演绎了一段千古传奇。

(板书课题:一曲胡笳救孤城,齐读)2、一读课题,我们的脑海中马上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一曲胡笳怎么能救一座孤城”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西晋末年,解开这个谜底。

二、整体感知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并州刺史、边塞3、课文中的词语你们都理解了吗?让我们做个小游戏,同学们来猜一猜好吗?(1)这是个四字词语,经常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十分严密,好象连水都不能泄出。

(2)听乐曲声,你能用文中的哪两个词语来表示?(3)世代流传,当作谈话资料的好事或趣事。

依次出示: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千古佳话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故事发生在(西晋的晋阳城),主人公是(刘琨),选择性地用上这些词,加上自己的语言,把课题说说具体。

师:同学们说的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把课题说具体也不失为概括一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办法。

5、阅读史料故事发生在西晋,这就是西晋的地图。

这块区域就是并州,这是晋阳城,就是现在的山西太原。

这块就是匈奴活动的区域,6、齐读第一小节,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三、研读课文1、了解背景,理解“孤城”师:从刚才的史料中我们知道“孤城”其实就是晋阳城。

曲胡笳救孤城教案

曲胡笳救孤城教案

曲胡笳救孤城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曲胡笳救孤城故事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历史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曲胡笳救孤城的故事背景,即南宋末年的历史背景。

2. 简要介绍曲胡笳救孤城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南宋末年的历史背景。

2. 教师讲述曲胡笳救孤城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收集学生对故事背景和历史背景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曲胡笳的来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曲胡笳的起源和发展。

2. 引导学生理解曲胡笳在故事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1. 介绍曲胡笳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分析曲胡笳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曲胡笳的演奏和制作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曲胡笳在故事中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曲胡笳的了解程度和兴趣。

2. 收集学生对曲胡笳在故事中的重要性的理解。

第三章:孤城的困境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孤城面临的困境和危机。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教学内容:1. 描述孤城面临的困境和危机,如敌军的围攻和资源的匮乏。

2. 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如恐慌、绝望和坚持。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孤城困境的场景。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孤城困境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对故事中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的认识。

第四章:曲胡笳的演奏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曲胡笳演奏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2. 引导学生体验曲胡笳音乐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1. 描述曲胡笳演奏的场景和情境。

2. 分析曲胡笳音乐的美感和情感表达,如激昂、悲壮和希望。

教学活动:1. 教师播放曲胡笳音乐,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曲胡笳音乐在故事中的情感表达。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一、教材分析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乘风破浪”,本单元共分为三篇文章:《沂蒙山小学》、《平原游击队》和《一曲胡笳救孤城》。

其中,《一曲胡笳救孤城》是一篇叙事性文章,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和对胡笳的描述,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勇敢、坚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了解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危害和对国家发展的影响;2.能够理解胡笳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3.能够根据课文理解文章背后的含义和主旨;4.能够感受到人民在战争中的坚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5.能够通过朗读和表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的背景、涵义和重点语句,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义;2.朗读法: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表演法:安排学生分组表演课文,体验胡笳救战、民族团结的精神;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课文的看法和感受,提高思维能力。

四、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放一些沙沙声或枪声,让学生感受一下战争的气氛。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胡笳吗?它和战争有什么关系?”2. 阅读教学1.教师讲解课文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意义;2.学生朗读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学生分组表演,体验胡笳救战、民族团结的精神;4.小组讨论,交流课文的看法和感受,提高思维能力。

3. 拓展环节1.学生可以自己搜索一些与胡笳有关的信息,了解胡笳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2.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和书籍,了解更多关于战争的影响和对人民生活的危害。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战争对人民生活和国家发展的危害和影响。

同时,学生也能够了解胡笳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感受到人民在战争中的坚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通过朗读和表演,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的含义。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曲胡笳救孤城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曲胡笳救孤城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曲胡笳救孤城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曲胡笳救孤城》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并能正确朗读、理解课文。

3.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4.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1.背景知识的讲解和学习。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解读。

3.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1. 背景知识介绍介绍《一曲胡笳救孤城》的故事背景,包括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秦国和赵国的关系等。

2. 课文学习第一段通过教师朗读和学生跟读的方式,让学生熟悉课文的语言风格和节奏感,同时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第二段解读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要人物燕云、韩信和秦王,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进一步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三段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如燕云演奏胡笳救赵、韩信的奇兵计谋等,让学生理解背后传达的思想和意义。

3. 文学欣赏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让学生体会文学的美感和思想价值。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 + 学生跟读:在课文学习环节,教师通过朗读示范,引导学生模仿朗读,并纠正发音和语调。

2.分组讨论:在背景知识介绍和文学欣赏环节,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共同探讨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上课前的准备:教师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料,包括课文原文、背景知识介绍等。

2.导入:通过提问或故事引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背景知识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一曲胡笳救孤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课文学习:教师朗读第一段,引导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人物形象分析: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和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和行为。

6.情节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情节,理解其意义和思想。

7.文学欣赏: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让学生从中汲取美感和思想营养。

8.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予正面评价和鼓励。

34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

34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

34 一曲胡笳救孤城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骚动、水泄不通、凄厉、哀伤凄婉、千古佳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体会胡笳曲的情感魅力,感受名将刘琨的勇敢与智慧。

4.引导学生感受语境,能运用课文语言、发挥想象进行说话写话练习。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胡笳曲的情感魅力。

【教学难点】融入文本所描写的情境,展开想象。

【预习准备】1.了解“四面楚歌”的故事。

2.查找资料,了解文中所涉及的“刘琨”、“晋怀帝”、“胡笳”、“并州刺史”及“晋阳城”。

【教学过程】一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1、分小节读课文2、梳理情节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是——(匈奴围城)结果是——(孤城得救)那么救孤城的经过是怎样的,文中有一句话能帮助我们理清线索。

出示:这一下启发了刘琨。

(1)来,读一读。

我们应该已经有所发现了,这一下是指——,它启发刘琨想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对应的,我们还可以填两组词语。

来,自己默读课文,做上旁注。

(2)交流。

(四面楚歌的故事预习的时候都了解了吗?)这就是事情的经过。

(3)加上起因和结果,连起来说说。

过渡:同学们很会学习,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重点,品语句,体会胡笳曲的情感魅力(一)出示第二节,了解战况这是课文第二小节,是对当时战斗形势的描写,来,自己读读。

1、自读第二小节。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敌强我弱:五万人马——不过两千士兵(双方力量悬殊)是啊,太少了,怎么能跟五万人马抗衡呢?理解“水泄不通”的意思。

(水泄不通的意思,水都泄不出来,何况是人呢)辨析“减弱、减少”的意思。

(这两个词都有减少的意思,那它们有什么区别呢?仔细体会一下。

A、减弱不止数量减少,意思更倾向于气势、力量变弱,士兵人数减少了,剩下的人体力,心理也不支了,战斗力也不强了。

五年级语文《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曲胡笳救孤城》的作者和背景2.了解故事情节及其主题3.能够熟读理解《一曲胡笳救孤城》中的主要段落并能够朗读4.能够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及其行为5.能够表达对话中人物情感和态度6.能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阅读和讨论二、教学内容1. 文本阅读教师讲解《一曲胡笳救孤城》的作者和背景,并让学生自由阅读全文。

2. 文本解析分段解析文本,让学生理解每段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本,并讨论文本中各角色的形象、语言和行为。

同时,提供以下问题进行引导:•故事的起因是什么?(丁谓杀死桓温之子)•胡笳的哀声有什么特别之处?•贾文和韩信的人物形象分别是怎样的?他们的行为和语言在剧情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故事中出现的慷慨赴死的人物有哪些?他们每个人的死亡对故事有何影响?•故事的结尾有什么特别之处?3. 文学分析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一起阅读《一曲胡笳救孤城》并进行分析。

要求每组对文中的一种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如人物形象、情节设计、对话、描写手法等,让其它组员进行评价。

最后,讨论全文的风格和主题,让学生发表他们对此的看法和观点。

4. 创意表现让学生参加小组讨论,策划一场基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文学演出。

鼓励他们运用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以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和设计一个新的故事,使之与《一曲胡笳救孤城》有关联。

三、教学方法1.个人阅读、自由阅读2.分组讨论3.听讲和笔记4.朗读和分角色表演四、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采用多元的策略,包括学生的阅读日记、展示文学理解、分组讨论及小组创意表达。

学生的综合评价将基于以下标准:1.是否能够理解文本的主要情节和主题,能否分析文本中人物形象及其行为2.是否能够流利朗读文本中的话语,并能够表达对话中人物情感和态度3.是否能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并进行合作学习4.是否能够在小组创意表达中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一曲胡笳救孤城》的作者、背景和主要情节,而且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分享: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谈谈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猜测。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引入课题:最后,我会揭晓答案,正式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的猜测都很精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是《一曲胡笳救孤城》,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充满智慧与勇气的故事。”
(二)讲授新知,500字
2.角色扮演:鼓励小组成员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和心得体会。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
1.词语填空: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词语填空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生词。
1.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古代战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片描绘的是哪个时期的场景吗?在这个时期,我国历史上发生了哪些著名的故事?”
2.提问引导:接着,我会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请大家猜一猜,这个故事讲述了什么内容?”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词、成语。
2.分析课文:以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如:“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品质?”“课文中的胡笳起到了什么作用?”
3.讲解生词:针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其含义和用法。
2.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解读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能力。
-学生能够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情感和动机。
-学生能够总结故事情节,提炼文章主旨。
3.写作技巧:学习并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写作手法。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曲胡笳救孤城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曲胡笳救孤城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曲胡笳救孤城》一、教材分析本篇教案是针对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一曲胡笳救孤城》而编写的,课文是根据中国战国时期留传下来的一个历史故事改编而成的。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并体会到历史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让他们理解勇气、忠诚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学生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品德修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点:•了解古代胡笳的音乐特点;•理解楚国和齐国的历史背景,认识吕氏家族、公子光等历史人物;•准确理解课文,把握文中重点、难点词汇,如卢蒲、胡笳、韶乐等;•理解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忠诚、勇气和家国情怀。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能力:•能够感知语言中表达出来的情感,理解文章的意境;•能够阅读历史故事,理解历史背景,体会历史文化的魅力;•能够提取文章关键词汇、理解句子成分、掌握文章结构,加深语言的理解;•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述说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加强语言表达及思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出以下情感:•培养出学生的历史、文化兴趣,促进对武士文化、胡笳乐文化、楚文化等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忠诚心、勇气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感受语言的美,提高语文素养。

1.导入(5分钟)通过谈论与其相关的日常生活问题,引出本节课的议题,增强学生的兴趣。

如:•有没有听过古代胡笳乐曲?怎么样的音乐让你们在心灵深处产生共振?•你们最欣赏哪些武侠小说或影视剧,为什么?2.阅读宣读课文(10分钟)•让学生先阅读整篇课文,感受文学作品传达的情感与形象;•进行课文整体宣读,提升学生语感。

3.针对性辅导(15分钟)根据本文的情节、主要人物进行教学:•分析主要人物性格;•分析课文中重点、难点词汇;•分析故事的情节结构4.朗读练习(15分钟)通过老师的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跟读和朗读,摸索其情感表达和语言韵味。

5.练习题目解答(20分钟)通过老师出题,让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加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加强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设计方案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篇摘要:教学目标设定,教学重、难点罗列,教学内容分析,单元目标分析,学生基础分析,教学过程设计。

关键词:目标;重难点;内容;基础;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能在读文中理解“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凄厉、四面楚歌、千古佳话”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西晋名将刘琨以一曲胡笳救下一座孤城的历史故事,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在研读课文中感悟孤城凄凉的意境和胡笳曲的魅力。

4.感受刘琨的勇敢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1.通过推敲“冷月”“荒漠”“凄厉”等词,感受孤城凄凉的情境、刘琨愁绪万千的心境。

2.通过匈奴人草原上的自由幸福生活的视频和作战时的情景相对比,引发并感受匈奴人的思乡之情,明白一曲胡笳的魅力。

【制定依据】1.教学内容分析:《一曲胡笳救孤城》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

记叙了一个历史故事,赞颂了刘琨面对入侵强敌时的勇敢与智慧。

2.单元目标分析: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共有五篇课文。

本课属第七单元。

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走近英雄人物,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感受他们的英雄气概,激发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能力训练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译文读懂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学生基础分析:(1)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教师只需针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做强调;老师除了继续提供一些学习方法之外,还更应注意每个教学环节设计上的层次性。

这不仅使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吃得下,也要保证学习能力较强学生能吃得好。

(2)在以往教学中,已经培养学生读文质疑、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课堂上,学生乐意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疑问。

(3)本班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产生较好的互动。

有时,课堂上能够产生有效的资源,但偶然性较多。

教师有一定的捕捉、重组、提升资源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热身1.音乐导入。

(播放音乐《胡笳十八拍》)师:能猜出这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2.介绍胡笳。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曲胡笳救孤城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曲胡笳救孤城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曲胡笳救孤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一曲胡笳救秦场》的故事情节和主旨。

(2)掌握文章中涉及到的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的意识。

(2)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旨。

(2)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三、教学难点:(1)抓住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引导学生看一幅图,让学生依据图中的人物,想象出发生了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发表观点,综合归纳。

3、教师呈现文章标题,让学生猜测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二)阅读训练1、快读全文,回答问题:(1)胡笳是谁的笳?(2)秦军是如何攻破楚国的?(3)柳如是有什么特别之处?(4)曲终插志会对赤水有什么影响?2、慢读课文,学习下列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1)敌燕(2)胡笳(3)中流(4)焚烧(5)姑妇(6)悠然3、理解文章情节,回答问题:(1)为什么说《一曲胡笳救秦场》是一部反映战争惨状和爱国主义情感的作品?(2)柳如是是如何救秦场的?(3)曲终插志会和赤水有什么关系?(三)写作训练1、写作题目:《一曲胡笳救秦场》故事看后感。

2、要求:(1)结合时间和事件,发表对文章的感受与思考。

(2)不少于200字。

(四)附加训练1、小组讨论题目:如果你是柳如是,你会不会这样做?2、要求:(1)结合柳如是的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思考。

(2)不少于50字。

五、作业布置:1、完成写作训练题目:《一曲胡笳救秦场》故事看后感。

2、完成附加训练题目:如果你是柳如是,你会不会这样做?3、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听、说、读、写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达到了课堂指标要求。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一曲胡笳救孤城》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一曲胡笳救孤城》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勇敢、智慧、团结等民族精神,培养其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4.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价值观。
2.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强调课文所传递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4.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文的背诵和默写,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一曲胡笳救孤城》的感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3.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边疆文化和民族英雄事迹,拓宽知识视野。
4.布置开放性作业,如制作手抄报、表演课本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巧妙运用
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创设了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古战场的氛围。这种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一曲胡笳救孤城》的基本词汇和句式,如“胡笳”、“孤城”等,并了解其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基本鉴赏能力,学会品味古诗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4.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口头表达。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如:“课文中的胡笳是什么乐器?它在故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孤城为何能得以拯救?”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曲胡笳救孤城-一等奖

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曲胡笳救孤城-一等奖

龚路中心小学 陆贤丰 34.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哀伤凄婉,悦耳动听,长啸”等词语的意思,知道“四面楚歌”的故事。

2.能从课题着手,以故事情自然段发展为线索,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刘琨和匈奴兵的情感变化,感受刘琨的勇敢与智慧。

【教学重点】能从课题着手(课题扩展),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刘琨和匈奴兵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

师介绍,指名读课题,指导“孤”字书写。

2.读了题目,你有疑问吗?3.那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入文本,轻声地读读全文。

二、整体感知1.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谁用胡笳曲救了孤城?(板书:刘琨)3.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刘琨,他是怎样的人?4.刘琨用一曲胡笳救了一座孤城,这孤城就是(晋阳城)三、研读课文2~3自然段1.晋阳城怎么成了孤城?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划出相关内容。

2.“孤城”的“孤”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晋阳城到底面临着哪些困境。

3.交流称晋阳城是“孤城”有几个原因。

4.理解晋阳城是“孤城”,“孤”带有“孤立无援”的意思。

(板书:孤立无援)5.刘琨最后解决了这些难题吗?刘琨想出的是什么计谋摆脱了困境呢?6.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景物?7.这番景色在刘琨的眼中可和你们不一样,是怎样的呢?(1)什么地方不一样?(2)同样是这些景物,为什么在刘琨眼中,月亮是“冷”的,沙漠是“荒”的?8.师过渡,齐读。

9.理解“长啸”。

师引读。

10.师过渡到“四面楚歌”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4~7自然段1.【媒体:四面楚歌】为什么项羽兵败垓下?【媒体:四面楚歌的解释】2.联系“四面楚歌”的故事让我们来理解胡笳如何救孤城。

4.那么,现在匈奴兵面对的是什么?5.师过渡【媒体:音乐】6.课文用什么词语来描写胡笳曲的?(板书:悦耳动听,哀伤凄婉)7.理解句子,学习省略号的作用,齐读。

8.那晚听了胡笳曲,匈奴兵怎么了?10.师小结。

课时2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设计教案

课时2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预备1. 教学目标一、能在读文中明白得“水泄不通、忧伤凄婉、凄厉、骚动、四面楚歌、千古美谈”等词语的意思。

二、能有情感地朗诵课文,用课题扩展法或抓“六要素”法归纳课文的要紧内容。

3、能在研读课文中感悟孤城凄凉的意境和胡笳曲的魅力。

4、明白四面楚歌的故事,感受名将刘琨的勇敢和聪慧。

2. 教学重点/难点一、通过推敲“冷月“、“荒漠”、“凄厉”等词,感受孤城凄凉的意境、刘琨愁绪万千的心境。

二、通过与匈奴人草原上的生活和作战时的情景相对照,引发并感受匈奴人的思乡之情,明白一曲胡笳的魅力。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标签教学进程一、温习导入一、默写词语:水泄不通、悦耳悦耳、忧伤凄婉、千古美谈二、这节课咱们要来归纳课文的要紧内容。

二、研读课文(一)归纳课文的要紧内容一、温习已经学过的归纳课文要紧内容的方式。

二、针对这篇课文,咱们能够采纳什么方式归纳(课题扩展法、抓“六要素”法)3、若是用课题扩展法,课题是一曲胡笳救孤城,故事发生在西晋,主人公是刘琨,看着板书,选择性地用上这些词(前面默写的词语),加上自己的语言,把课题说说具体。

(注意说清楚晋阳城什么缘故是“孤城”一曲胡笳是怎么救“孤城”的)(1)自己预备。

(2)全班交流。

(3)同桌互说。

4、适才咱们说,还有一种方式是“抓六要素”法,以情形进展的顺序写的课文,通常咱们会用这种方式来归纳要紧内容。

同窗们能够试一试,看看抓住六要素和咱们适才归纳出来的是不是一致。

(1)学生自己尝试。

(2)交流结论。

五、小结:有时候,同一篇课文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来归纳要紧内容,只要适当都是能够的,关键是咱们要找准适合的方式来归纳。

(二)迁移方式一、一首胡笳曲,救了一座孤城,被传为千古美谈。

其实,关于刘琨,还有一个成语故事,也被传为千古美谈。

二、出示成语故事:闻鸡起舞(1)那个成语故事,咱们能够用什么方式来归纳要紧内容(课题扩展法)(2)用课题扩展法,咱们要说具体哪些内容(谁闻鸡起舞什么缘故会闻鸡起舞怎么闻鸡起舞闻鸡起舞的结果如何)(3)自己轻声读故事,把故事读正确、读通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一曲胡笳救孤城(五年级第二学期)【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理解“骚扰、水泄不通、骚动、凄厉、哀伤凄婉”等词语的意思。

借助资料了解“四面楚歌”的故事。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借助板书,尝试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课文内容有条理地说清“孤”的两层含义,以及一曲胡笳能救孤城的原因,感受名将刘琨的勇敢和智慧。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字品读能力,但相对而言对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感悟较浅,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在文章内容的概括方面,往往较为笼统,或者抓不住要点,本文故事情节跌宕,学生概括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给予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借助板书,尝试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联系课文内容有条理地说清“孤”的两层含义,以及一曲胡笳能救孤城的原因,感受名将刘琨的勇敢和智慧。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发感情,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许多精彩的历史故事,它们激励和启迪着后人。

请看屏幕,你能猜出这是哪个历史故事吗(媒体出示:闻鸡起舞)你知道这个故事吗能说说吗后来两人都成为了能文善武的将领。

2、故事中有一位主人公是刘琨,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讲述了一个与刘琨有关的历史故事。

板书:一曲胡笳救孤城3、读课题,质疑。

(预设:胡笳是怎样一种乐器(当场借助资料解决)出示:胡笳图(配音乐)孤城指哪座城(晋阳城)随机板书为什么称晋阳城是孤城为什么一曲胡笳可以救孤城刘琨是怎么想到这一办法的(研读时解决))4、“为何称为孤城”“一曲胡笳怎么能救一座孤城”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西晋末年,解开这些谜团。

二、了解故事背景1、轻声读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了解了什么2、学生交流。

教师随机板书:西晋末年晋阳城刘琨匈奴教师随机介绍,随机出示晋阳城地图。

晋阳城:故事发生在西晋末年,这就是西晋的地图。

这块区域就是并州,这座靠近北部边疆的城池这是晋阳城,就是现在的山西太原。

在它北面,居住着以放牧为生的少数民族匈奴,他们逐渐强大,时常侵犯中原。

3、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你能否借助板书概括地说说。

板书:背景(西晋末年,匈奴骑兵经常南下骚扰,晋怀帝任命刘琨驻守晋阳城。

)三、理解“孤城”,概述故事的发生师:晋阳城怎么会成为孤城的呢读读课文第二小节,了解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1、理解成为孤城的原因之一是晋阳城“孤立无援”。

出示: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

借助“水泄不通”,理解重兵围困。

“泄”表示向外流出。

“水泄不通”的意思是什么连水也流不出去,看来晋阳城被重重包围了。

晋阳城与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情况十分危急。

而当时晋阳城里守军不过两千,双方兵力悬殊,真是被重兵围困。

板书:围困出示: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

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

晋阳城在匈奴兵的围困下,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而求救的援兵还没到,此时真是孤立无援啊,看来晋阳城称为“孤城”是有“孤立无援”的意思呀。

2、理解成为孤城的原因之二是晋阳城所处地理位置。

同学们,刚才在故事发生的背景中,我们了解了晋阳城的位置,你能否联系起来想想还有什么原因把晋阳城称为孤城晋阳城位于北部边疆,周围是广阔的荒漠和连绵的山丘。

加上匈奴重兵围困、援军未到,因此成了孤城。

3、面对匈奴兵的围困刘琨怎么做的学生交流:刘琨一面调集军队准备死守,一面派人出城求援。

刘琨指挥守军沉着应战,占据有利地势英勇抗击,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板书:死守、求援5、现在你能否根据板书,匈奴怎样,刘琨怎样,简单概括故事的发生。

四、理解刘琨是如何想出救孤城的计谋的,概述故事的发展。

1、“一曲胡救孤城的计谋”刘琨是怎么想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3-8小节。

2、学生交流。

(这一下启发了刘琨,他想起了当年项羽的八千兵马被“四面楚歌”唱败的故事,想出了一个计谋。

)3、刘坤是根据“四面楚歌”的故事想出了计谋。

老师要求大家课前收集资料,了解文中的有关历史,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四面楚歌”这个故事。

4、是什么启发了刘琨,想起了这个故事读读第3小节内容找找。

出示: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那一声声凄厉的长啸,在夜深人静时传得很远,传到匈奴的兵营,把匈奴兵惊醒了。

匈奴兵营里发出一阵骚动。

①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②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明月挂在空中,是那么恬静和柔美,可在刘琨眼中,为什么月亮是“清冷”的,沙漠是“荒凉”的晋阳城是“孤立无援”的(预设:①联系实际,那里本来就是边塞地区,所以那里的事物看上去是荒芜的,空旷的。

②情感,内心孤独无援,为处境担忧,援兵还没有到内心着急……)师:文章通过“冷月、荒漠、山丘和孤城”反映了刘琨此时心事重重,孤立无援的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借景抒情。

③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来读读这段话。

④面对这样的景物,刘琨禁不住发出一声声凄厉的长啸。

板书:一声声长啸“凄厉”是什么意思(声音凄凉而尖利)⑤想象说话: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似乎在述说——抽生答(刘琨对援军未到的着急,对晋阳城将失守而担忧……)⑥让我们把刘琨的着急、忧愁、孤独融入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吧。

⑦这一声声凄厉的长啸饱含了刘琨驻守边关思念亲人以及面对强敌孤立无援的复杂的情感,在夜深人静时传得很远,传到匈奴得兵营,把匈奴兵惊醒了。

匈奴兵营里发出了一阵骚动。

板书:骚动这里的“骚动”与前文的“骚扰”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呢“骚扰”是匈奴兵做的事。

“骚动”描写的是匈奴兵营里的内部发生了异常情况。

5、现在你能否用上“启发”这个词,借助板书说说刘琨的怎么想出用胡笳曲救孤城的吗(刘琨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使得匈奴兵营发出一阵骚动,从而启发了刘琨,想起了“四面楚歌”的故事,想出了一曲胡笳救孤城的计谋。

)这是事情的发展。

(板书:发展)五、理解一曲胡笳救孤城的原因,感受胡笳曲的魅力1、为什么一曲胡笳能救孤城呢读读4-8小节,小组内讨论一下。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胡笳曲悦耳动听,又哀伤凄婉,勾起了匈奴兵的思乡之情。

板书:思乡之情胡笳曲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匈奴人原来的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匈奴人在草原上牧马放羊,在草原上骑马狩猎,蒙古包里与亲人快乐地生活,与朋友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而现在他们面对的是冷月、荒漠、山丘、孤城。

这样的对比是何等的强烈。

这时传来的胡笳曲会让匈奴人作何感想呢设想一下,你就是那个匈奴士兵,离家已久)说话训练:(配上胡笳曲)悦耳动听的胡笳曲,让我想起了。

哀伤凄婉的胡笳曲,让我想起了。

指导朗读: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刘琨选的胡笳曲能勾起匈奴士兵的思乡之情,这是一曲胡笳能救孤城的很重要的原因,还有其他原因吗继续交流刘琨吹奏胡笳曲是饱含自己的真情的。

出示句子:刘琨一遍遍地吹奏着那深情的乐曲,连自己也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师:刘琨为什么自己也流下了眼泪呢请你联系课文说一说(预设:他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妻儿,自己的父母……)板书:一遍遍吹奏口述补充材料:刘琨是西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了《胡笳五弄》吹奏的人——刘琨精通音律,再加上深情演奏,自然更能感染听曲的匈奴士兵。

这也是一曲胡笳能救孤城必不可少的原因,还有吗胡笳是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

(如果课题质疑没说到,此时介绍)能否连起来说说刘琨为什么能用一曲胡笳救孤城(因为胡笳是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刘坤饱含深情的吹奏,勾起了匈奴士兵的思乡之情,使他们士气低弱,无心作战,所以能救孤城。

)结果是不是如刘琨所愿呢匈奴兵营有着怎样的反应呢(先是有了动静,随着刘琨一遍一遍的吹奏,终于他们连夜——撤兵)板书:动静撤兵结合理解“动静”,匈奴兵营有了动静。

是什么动静与其说是胡笳曲救孤城,不如说是刘琨用胡笳曲吹退了匈奴士兵,刘琨知道后,好似卸下了千斤重担。

板书:吹退卸下重担2、了解了刘琨是怎么用胡笳曲吹退了匈奴士兵,请你借助板书将故事高潮与结局概括说一下。

六、总结1、现在你能不能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线索,根据老师的板书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习了课文,说说你了解到一个怎样的刘琨呢学生自由交流(勇敢、有智慧……)3、难怪诗人陆游会做出这番评价: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

4、课后推荐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像刘琨这样足智多谋的将领,有许多像一曲胡笳救孤城这样不战而胜的战役。

其中,诸葛亮的空城计与本课有异曲同工之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一看。

5、作业布置①选词填空:骚扰骚动最近,妈妈的手机里总是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短信,这样的()使她很烦躁。

听到这个消息,整个人群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起来。

②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线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80字。

③积累描写胡笳曲优美的句子。

板书:34 一曲胡笳救孤城(思乡情)背景西晋末年晋阳城刘琨匈奴发生死守、求援围困发展一声声长啸骚动高潮一遍遍吹奏动静启发吹退结局卸下重担撤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