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诊疗指南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一、本文概述宫颈癌,也称为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宫颈癌筛查的普及,该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由于部分女性对宫颈癌的认识不足,以及医疗资源的地区性差异,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较高。
为了提高公众对宫颈癌的认知,规范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流程,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
本指南将涵盖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广大妇科医生和患者提供科学、实用的参考。
通过遵循本指南的建议,我们期望能够进一步改善宫颈癌的诊疗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宫颈癌的病因与病理生理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涉及多种病因和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了解其病因与病理生理对于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病因。
高危型HPV(如HPV18型)的持续感染,尤其是长期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的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关键因素。
性行为及分娩次数: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宫颈癌发病率。
其他生物学因素:包括免疫状态、遗传因素等也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通常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开始,逐渐发展为浸润性癌。
这一过程涉及细胞增殖失控、凋亡受阻、基因突变等多个环节。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分为CIN I、CIN II 和CIN III。
随着病变的进展,细胞异型性增加,发展为浸润性癌的风险逐渐增大。
浸润性癌:当癌细胞突破基底膜,侵入间质,即形成浸润性癌。
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和侵袭范围,宫颈癌可分为不同的临床分期。
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而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个环节的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
因此,针对HPV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以及早期发现和干预宫颈癌前病变,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鳞状上皮移行细胞癌 8120/3 早期浸润性(微小浸润性) 鳞状细胞癌 8076/3 鳞状上皮内肿瘤 宫颈鳞状上皮内肿瘤(CIN)3 级 8077/2 原位鳞状细胞癌 8070/2 良性鳞状上皮病变 尖锐湿疣 鳞状上皮乳头状瘤 8052/0 纤维上皮性息肉 腺上皮肿瘤及其癌前病变 腺癌 8140/3 粘液腺癌 8480/3 宫颈型 8482/3 肠型 8144/3 印戒细胞型 8490/3 微小偏离型 8480/3 绒毛腺型 8262/3 子宫内膜样腺癌 8380/3 透明细胞腺癌 8310/3 浆液性腺癌 8441/3 中肾管型腺癌 9110/3 早期浸润性腺癌 8140/3 原位腺癌 8140/2 腺体不典型增生 7 良性腺上皮病变 苗勒氏管源性乳头状瘤 宫颈管内膜息肉 其他上皮性肿瘤 腺鳞癌 8560/3 毛玻璃细胞亚型 8015/3 腺样囊性癌 8200/3 腺样基底细胞癌 8098/3 神经内分泌肿瘤 类癌 8240/3 非典型类癌 8249/3 小细胞癌 8041/3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8013/3 未分化癌 8020/3 间叶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平滑肌肉瘤 8890/3 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低度恶性 8931/3 未分化宫颈管肉瘤 8805/3
阴茎癌等因素有关,其他因素如社会经济条件较差、营养不良、 吸烟等。 5.2 症状 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常见的症状为接触性 3 阴道出血,异常白带如血性白带、白带增多, 不规则阴道出血或 绝经后阴道出血。 5.3 体征 5.3.1 视诊 应在充足照明条件下进行,直接观察外阴和通过阴道窥器观 察阴道及宫颈。除一般观察外应注意癌浸润范围,宫颈肿瘤的位 置、范围、形状、体积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5.3.2 触诊 肿瘤的质地、浸润范围及其与周围的关系等必须通过触诊确 定。有些粘膜下及颈管内浸润,触诊比视诊更准确。三合诊检查 可了解阴道旁、宫颈旁及子宫旁有无浸润,肿瘤与盆壁关系,子 宫骶骨韧带、子宫直肠窝、直肠本身及周围情况等。 5.4 辅助检查 5.4.1 宫颈/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 目前为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早期宫 颈癌的主要手段, 特别是对临床体征不明显的早期病变的诊断 (宫 颈/阴道细胞学诊断 Bethesda 报告,见附录 2) 。 5.4.2 组织学检查 CIN 和宫颈癌的诊断均应有活体组织学检查证实。 如病变部位 肉眼观察不明显,可用碘试验、涂抹 3%或 5%醋酸后或在阴道镜下 提部组织。同时应注意对患者进行宫颈管刮术。当宫颈 4 表面活检阴性、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阳性或临床不能排除宫颈管 癌时,或发现癌但不能确定有无浸润和浸润深度而临床上需要确 诊者,可行宫颈锥形切除送病理检查。 5.4.3 腔镜检查 5.4.3.1 阴道镜 对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早期宫颈癌、确定病 变部位有重要作用,可提高活检的阳性率。在不具备阴道镜的医 疗单位, 也可以应用 3%或 5%醋酸后或碘溶液涂抹宫颈后肉眼观察, 在有醋白上皮或碘不着色处取活检,送病理检查。阴道镜活检的 同时应注意宫颈管刮术的重要性,所有接受阴道镜活检的患者均 要做颈管刮术。 (满意的阴道镜检查和高质量的病理检查对于宫颈 癌前病变的准确诊断及正确治疗至关重要,如基层医院不具备相 应条件应转诊到上级医院。 ) 5.4.3.2 膀胱镜、 直肠镜 临床上怀疑膀胱或直肠受侵的患者 应对其进行相应腔镜检查。没有条件的单位应转上级医院诊治。 5.4.4 影像学检查 由于解剖部位表浅,绝大多数宫颈癌经妇科检查及细胞病理
子宫颈癌诊治指南-V1
子宫颈癌诊治指南-V1
子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防和治疗工作非常重要。
本
文将介绍子宫颈癌的诊治指南。
诊断
1. 定期妇科检查和筛查:定期妇科检查和子宫颈癌筛查是预防和诊断
子宫颈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女性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对于
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一次HPV病毒核酸检测或涂片检测。
2. 子宫颈癌症状:早期子宫颈癌没有症状,但随着病情加重,可能会
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持续性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
部疼痛等不适症状,如果发现这些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3. 病理组织学检测:如果怀疑子宫颈癌,需要通过活检或刮片检查等
方法,对病理组织进行检测,以明确诊断和分期。
治疗
1. 非手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可以通过冷冻、高温、微波等非手术治
疗方法,包括放化疗。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杀死癌细胞来治疗癌症。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常规治疗手段,包括子宫切除术、子宫颈切
除术、淋巴清扫术等,视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 免疫治疗:新型肿瘤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增强患者免疫系统的能力,攻击和杀死癌细胞。
总之,定期妇科检查和子宫颈癌筛查是预防子宫颈癌最重要的方法。
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需要及时接受治疗,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同时,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免疫系统的锻炼,预防子宫颈癌发生。
《2023版CSCO宫颈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宫颈癌定义及分类
宫颈癌定义
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 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 妇科恶性肿瘤。
宫颈癌分类
根据组织学类型,宫颈癌主要分 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其中鳞状 细胞癌约占75%-80%,腺癌约占 20%-25%。
流行病学现状分析
01
02
03
发病率与死亡率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中第四 大常见癌症,发病率和死 亡率在不同地区和国家间 存在显著差异。
预防策略
预防宫颈癌的主要策略包括接种HPV 疫苗、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避免高 危性行为和使用安全套等。
早期筛查及诊断方法
早期筛查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主要包括细胞学检查(如巴氏涂片)和HPV检测,可以早期 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
诊断方法
宫颈癌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其中病理 学检查是确诊宫颈癌的金标准。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 攻击肿瘤细胞,已成为宫颈癌治
疗的新方向。
PARP抑制剂
针对BRCA基因突变的宫颈癌患 者,PARP抑制剂显示出较好的
疗效和安全性。
其他靶点药物
包括抗血管生成药物、表皮生长 因子受体抑制剂等,正在临床试
验中探索其疗效和安全性。
耐药问题应对策略
更换化疗方案
当患者出现耐药时,可考虑更换其他化疗方案,以继续控制肿瘤生 长。
03 手术治疗原则与技巧进展
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适应证
早期宫颈癌(IA-IIA期)是手术治疗的最佳适应证 。
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全身状况等也是手术考虑 的因素。
术前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妇科检查、影像学检 查等,以确定肿瘤分期和手术可行性。
手术方式选择及操作要点
放疗肿瘤内科宫颈癌诊疗指南
放疗肿瘤内科宫颈癌诊疗指南1 【制定规范的依据】2 【临床表现】2.1高危因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要病因,过早开始性行为、多个性伙伴、多产、吸烟、性伴侣的性行为混乱、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营养不良等均是相关高危因素。
2.2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接触性阴道出血或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白带增多。
2.3 体征:妇科检查是临床分期的最重要手段,包括视诊和触诊。
2.4 辅助检查。
2.4.1宫颈/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2.4.2组织学检查2.4.3腔镜检查2.4.4影像学检查2.4.5肿瘤标志物检查:CA125、SCC3 【诊断】子宫颈癌的正确诊断,源于详细了解病史,熟悉临床表现以及必要而细致地检查和周密地分析。
组织学活检病理是最终确诊的金标准。
4 【临床分期】I 肿瘤严格局限于宫颈(扩展至宫体将被忽略)Ia 镜下浸润癌。
间质浸润≤5 mm,水平扩散≤7 mm Ia1 间质浸润≤3 mm,水平扩散≤7 mmIa2 间质浸润>3 mm,但≤5 mm,水平扩展≤7 mmIb 肉眼可见病灶局限于宫颈,或临床前病灶>Ia期Ib1 肉眼可见病灶最大径线≤4 cmIb2 肉眼可见病灶最大径线> 4 cmII 肿瘤超过子宫颈,但未达骨盆壁或未达阴道下1/3 IIa 无宫旁浸润IIa1 肉眼可见病灶最大径线≤4 cmIIa2 肉眼可见病灶最大径线> 4 cmIIb 有明显宫旁浸润,但未扩展至盆壁III 肿瘤扩展到骨盆壁和(或)累及阴道下1/3和(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者IIIa 肿瘤累及阴道下1/3,没有扩展到骨盆壁IIIb 肿瘤扩展到骨盆壁和(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IV 肿瘤侵犯邻近器官(膀胱及直肠)或肿瘤播散超出真骨盆。
Iva 肿瘤侵犯膀胱或直肠粘膜(活检证实)。
泡状水肿不能分为IV期。
IVb肿瘤播散至远处器官。
5 【鉴别诊断】5.1宫颈良性病变。
如宫颈重度糜烂、宫颈结核、生长活跃的息肉、宫颈粘膜下肌瘤、宫颈腺上皮外翻和其他宫颈炎性溃疡等。
宫颈癌及癌前异常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宫颈癌及癌前异常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介绍
本文档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宫颈癌及癌前异常规范化诊疗的指南。
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早期阶段可以通过筛查和治疗癌前异常来有效预防和治疗。
筛查
一般建议妇女在成年后开始进行宫颈癌的筛查。
筛查方法主要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病毒检测。
建议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如果细胞学异常或HPV感染阳性,则需要进一步的评估。
癌前异常诊疗
对于宫颈细胞学检查、HPV筛查异常或组织学诊断为CIN1(宫颈上皮内轻度异形或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的患者,建议进行复查和随访观察,以确定是否进一步治疗。
对于组织学诊断为CIN2(宫颈上皮中度异形)或CIN3(宫颈
上皮高度异形)的患者,建议进行宫颈锥形切除术或冷冻刀治疗。
术后需要进行随访观察,以确保治疗效果。
宫颈癌治疗
对于早期宫颈癌,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如宫颈锥形切除术、子
宫切除术或放疗。
对于晚期宫颈癌,一般采用放疗联合化疗的综合
治疗方案。
随访和复查
对于已经接受治疗的患者,建议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
随访内
容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宫颈涂片和HPV病毒检测等,以及必要
的影像学检查和生物组织学检查。
结论
本指南为医疗机构提供了宫颈癌及癌前异常规范化诊疗的指导,旨在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资源的可行性,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以
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
注:本指南为试行版,具体实施细节需要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宫颈癌治疗指南解读
宫颈癌治疗指南解读前言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
如何科学、有效地治疗,是每个患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以宫颈癌治疗指南为基础,对宫颈癌的治疗方案、治疗方式等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宫颈癌。
宫颈癌治疗指南宫颈癌治疗指南是宫颈癌治疗专家共同制定的治疗指导方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规范、有效的依据。
宫颈癌治疗指南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流程推荐治疗宫颈癌应考虑全身治疗指导思想 , 形成规范化的治疗流程 , 协调各科医生进行治疗 , 使患者获得优质治疗 . 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评估预后与观察治疗的选择..分期治疗宫颈癌的治疗一般根据病变分期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早期的宫颈癌可考虑行手术治疗,如宫颈锥切术、子宫切除术等。
晚期宫颈癌则更多地采用放化疗的联合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意见。
具体治疗方式手术治疗宫颈锥切术宫颈锥切术是治疗宫颈癌早期的一种常规手术,适用于病变局限于宫颈表面的情况。
宫颈锥切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恢复较快,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在治疗后仍需密切观察,以预防复发和转移。
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术是将子宫和宫颈一并切除的手术,适用于宫颈癌在子宫内部蔓延或上推的情况。
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风险较大,需要细致处理阴道切口和腹腔渗血等问题。
放化疗联合治疗对于宫颈癌晚期或较为严重的患者,放疗、化疗和手术等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治疗效果。
放疗可以杀灭癌细胞,减少癌细胞对周围组织的侵袭;化疗可以帮助放疗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维护治疗在完成首次治疗后,宫颈癌的复发和转移仍然是需要关注和防范的问题。
因此,维护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维护治疗包括放化疗、手术等方式,旨在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及其生活质量,促进病情稳定和康复。
宫颈癌治疗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患者和医生之间的密切协作和配合。
该治疗流程的实施和操作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意见,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由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滋养细胞肿瘤、子宫肉瘤、外阴癌、阴道癌)诊治指南,将自本期开始连续刊登。
1990年由原国家卫生部委托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和中国抗癌协会编写了第一版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又分别于1999年和2005年编写了第二版和第三版指南。
本指南是由国内妇科肿瘤学家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结合目前国内诊治现状,并借鉴国外相关指南共同讨论制定的第四版,其意义在于规范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指导临床实践,以提高我国妇科临床肿瘤医师的诊治水平。
宫颈癌是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的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每年有新增病例53万,约25万女性因宫颈癌死亡,其中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的80%。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宫颈癌发病率缓慢下降。
在中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约14万,死亡约3.7万。
本指南适用于宫颈鳞癌、腺癌及腺鳞癌,其他特殊病理类型,如小细胞癌、透明细胞癌、肉瘤等发病率低,国际、国内尚未达成共识,本指南不包括这些少见病理类型,但可以参照本指南。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医院的设备和技术条件以及患者的病情,国际上推荐采用最适合的符合指南的方法诊治患者。
对于病情复杂的宫颈癌,临床医师应灵活应用指南,不适用于本指南的情况下建议参加临床试验。
1 分期1.1 分期规则宫颈癌分期采用国际上统一使用的FIGO分期(见表1),其他分期作为参考。
FIGO 2009宫颈癌分期与原有分期相比,主要有以下两点不同:(1)取消了宫颈癌0期,即原位癌,将宫颈原位癌归为CINⅢ(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
(2)将宫颈癌ⅡA期根据宫颈病灶大小分为:直径≤4cm为ⅡA1期,直径>4cm为ⅡA2期。
FIGO 2009宫颈癌分期为临床分期,2009年FIGO临床分期委员会再次强调分期原则:(1)需2名以上高年资医师共同查体,明确分期,有条件时最好在麻醉状态下行盆腔检查。
宫颈癌放疗临床指南
宫颈癌放疗临床指南简介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放疗作为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档旨在提供宫颈癌放疗的临床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进行治疗决策和实施。
诊断和分期- 宫颈癌的诊断通常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宫颈涂片、宫颈活检等方法进行。
- 宫颈癌的分期可根据国际宫颈癌联盟(FIGO)的分期系统进行,包括0期、I期、II期、III期和IV期。
放疗适应症放疗适用于以下情况的宫颈癌患者:1. 早期宫颈癌(I期和II期)患者,可以选择手术或放疗作为治疗方法。
2. 中晚期宫颈癌(III期和IV期)患者,放疗是主要治疗方法,可以与化疗联合应用。
放疗方式宫颈癌放疗包括外部放射治疗和内腔放射治疗两种方式:- 外部放射治疗:使用放射线从体外照射宫颈癌病灶,可通过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射治疗(IMRT)等技术实施。
- 内腔放射治疗:将放射源置于宫腔内,直接照射宫颈癌病灶,可通过高远距离率治疗(HDR)等技术实施。
治疗方案根据宫颈癌的分期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以下治疗方案之一:1. 对于早期宫颈癌(I期和II期)患者:- 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未育或不再生育的患者。
- 放疗:适用于希望保留子宫或未能接受手术的患者。
2. 对于中晚期宫颈癌(III期和IV期)患者:- 放疗联合化疗:放疗与化疗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
- 放疗后手术:对于放疗后病情缓解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残留病灶。
随访和预防- 宫颈癌患者应进行定期随访,包括妇科检查、宫颈涂片、内膜活检等。
- HPV疫苗接种可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应推广普及。
以上是关于宫颈癌放疗的临床指南,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在实施放疗时,应注意副作用的监测和处理,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宫颈癌
肿瘤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宫颈癌一.疾病相关情况(一)定义:宫颈癌又称为子宫颈癌,系指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细胞及宫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的恶性肿瘤。
(二)分类:鳞癌、腺癌、腺鳞癌及少见的神经内分泌癌、未分化癌混合性上皮/间叶肿瘤、黑色素瘤、淋巴瘤等。
(三)临床表现: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中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
多数患者有阴道排液,液体为白色或血性,可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或有腥臭。
晚期症状:根据癌灶累及范围不同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
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或尿毒症;晚期可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四)诊断标准:根据病史、症状、妇科检查,早期病例的诊断应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和(或)高危型HPVDNA检测、阴道镜检查、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的三阶梯程序,确诊依据为组织学诊断。
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宫颈癌治疗后如手术或放化疗后行定期常规性检查;2.宫颈癌术后拆线、测残余尿量等。
(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宫颈癌术后有高危因素需补充术后放化疗或行综合治疗者;2.经常规检查后需行宫颈TCT、HPV检测,有阴道镜指针者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镜下宫颈多点活检;3.需行宫颈环形电刀锥形切除术;4.宫颈癌疑难病例诊治;5.晚期宫颈癌患者疼痛治疗;6.宫颈癌术后或放化疗后复发需继续治疗者。
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宫颈癌完成根治性手术或放化疗后需营养支持治疗或康复治疗者;2.晚期宫颈癌患者需行姑息性治疗者;3.宫颈癌放化疗后出现副反应,如轻度骨髓抑制或消化道反应,进行对症支持等治疗者。
(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经活检为CINIII以上的患者转三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1.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治疗;2.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3.卵巢移位术;4.腹腔镜诊断与腹腔镜手术;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6.宫颈癌放化疗后复发需行手术治疗者(中心性复发者);7.新辅助化疗(包括动、静脉化疗);8.宫颈癌同步放化疗;9.宫颈癌术后或放化疗后复发转移患者的姑息性治疗;10.宫颈癌的综合治疗;11.宫颈癌患者放化疗严重副反应的处理;12.宫颈癌患者的靶向治疗。
宫颈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一、范围二、术语与定义三、缩略语CIN:(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宫颈上皮内瘤变CTV:(clinical target volume)临床靶区LEEP:(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al Procedure)宫颈环形电切术PTV:(planning target volume)计划靶区图1 子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流程(一)高危因素。
(二)症状。
(三)体征。
妇科检查是临床分期的最重要手段。
(四)辅助检查。
报告格式:b.诊断总的范围c.描述性诊断标本量对诊断评价的意义:评价满意评价满意但是受限于---(具体原因)评价不满意(具体原因)诊断总的范围(最适的):正常范围内良性细胞学改变:见描述性诊断上皮细胞特殊:见描述性诊断描述性诊断:良性细胞学改变感染-滴虫阴道炎-其它与下列因素有关的反应性细胞学改变:-放疗-其它上皮细胞特殊:鳞状上皮细胞:·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包含:- HPV+ *-轻度非典型增生/CIN1·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包含:-中、重度非典型增生·鳞状细胞癌腺上皮细胞:·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外腺癌·腺癌,非特异性·与年龄与病史相符的激素水平模式·与年龄与病史不相符的激素水平模式;特异性(NOS)·不能评价的激素水平;特异性CIN:宫颈上皮内病变;CIS:原位癌*不明意义的非典型鳞状/腺细胞应进行进一步追查,以证实是反应性还是癌前病变或者癌。
+ HPV感染的细胞学改变包含在低度鳞状上皮病变内。
3.腔镜检查4.影像学检查(5)骨扫描:仅用于怀疑有骨转移的患者。
5.肿瘤标志物检查(一)子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类。
WHO子宫颈癌组织学分类(2003)上皮性肿瘤鳞状上皮肿瘤及其癌前病变鳞状细胞癌,非特殊类型8070/3 角化型8071/3非角化型8072/3基底细胞样8083/3疣状8051/3湿疣状8051/3乳头状8052/3淋巴上皮瘤样8082/3鳞状上皮移行细胞癌8120/3早期浸润性(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8076/3 鳞状上皮内肿瘤宫颈鳞状上皮内肿瘤(CIN)3级8077/2原位鳞状细胞癌8070/2良性鳞状上皮病变尖锐湿疣鳞状上皮乳头状瘤8052/0纤维上皮性息肉腺上皮肿瘤及其癌前病变腺癌8140/3 粘液腺癌8480/3宫颈型8482/3肠型8144/3印戒细胞型8490/3微小偏离型8480/3绒毛腺型8262/3 子宫内膜样腺癌8380/3透明细胞腺癌8310/3浆液性腺癌8441/3 中肾管型腺癌9110/3早期浸润性腺癌8140/3原位腺癌8140/2腺体不典型增生良性腺上皮病变苗勒氏管源性乳头状瘤宫颈管内膜息肉其他上皮性肿瘤腺鳞癌8560/3 毛玻璃细胞亚型8015/3腺样囊性癌8200/3腺样基底细胞癌8098/3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8240/3非典型类癌8249/3小细胞癌8041/3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8013/3 未分化癌8020/3间叶性肿瘤与肿瘤样病变平滑肌肉瘤8890/3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低度恶性8931/3未分化宫颈管肉瘤8805/3葡萄状肉瘤8910/3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9581/3血管肉瘤9120/3恶性外周神经鞘肿瘤9540/3 平滑肌瘤8890/0生殖道型横纹肌瘤8905/0手术后梭形细胞结节上皮与间叶混合性肿瘤癌肉瘤(恶性苗勒氏管源性混合瘤;化生性癌)8980/3 腺肉瘤8933/3 Wilms肿瘤8960/3腺纤维瘤9013/0腺肌瘤8932/0黑色素细胞肿瘤恶性黑色素瘤8720/3蓝痣8780/0杂类肿瘤生殖细胞型肿瘤卵黄囊瘤9071/3表皮样囊肿9084/0成熟性囊性畸胎瘤9080/0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恶性淋巴瘤(特殊类型)白血病(特殊类型)继发性肿瘤局部淋巴结(N )Nx :局部淋巴结无法评估N0:没有局部淋巴结转移N1: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CIN 分级CIN2(中度非典型增生) 细胞异型性明显,排列较紊乱,特殊增殖细胞占据上皮层下2/3。
子宫颈癌诊治指南
1.分期规则1.1. 临床诊断分期•宫颈癌的分期依据是临床检查,因此,每个患者均应进行仔细的临床检查,要求经两个有经验的医生(其中至少一名为副高级以上职称)检查后确定分期,存在明显争议时可请第三名医师(副高以上职称)确定。
•必要时在全身麻醉下检查。
•临床检查确定的分期不得因以后的发现而更改。
•对某一病例分期有争议时,应采用相对早期分期诊断。
•触诊、视诊、以及肺部检查对于每个病人的诊断分期都是必须的。
•怀疑有浸润前病变的患者可行阴道镜、宫颈管诊刮术(ECC)等检查。
•临床上出现症状或体征,怀疑膀胱或直肠病灶者,须经膀胱镜或直肠镜检查活检,并有组织学证实。
•IB1期或以上建议行盆腹腔CT或MRI检查。
•可选择的检查包括:动脉造影、静脉造影、剖腹探查术、超声探查、PET/CT等,这些检查发现的结果解释尚不能肯定,故不能作为改变期别的根据,但具有制定治疗计划价值。
•对扫描检查怀疑的淋巴结行细针穿刺,能帮助制定治疗计划。
1.2.1994年FIGO临床分期(见表1)表1. 子宫颈癌:FIGO 分期标准(1994)0期原位癌,宫颈上皮内瘤3 (CIN3)Ⅰ期肿瘤仅局限于宫颈(不考虑肿瘤向宫体侵犯)ⅠAⅠA1ⅠA2ⅠB ⅠB1ⅠB2仅能由显微镜诊断为浸润癌,任何大体所见病灶,甚至表浅浸润都属于ⅠB。
浸润限制于可测定的间质内浸润范围:最大垂直深度5.0 mm,最大水平宽度≤7.0 mm。
垂直浸润深度应从表皮或腺体的基底层不超过5.0 mm,脉管(静脉或淋巴管)累及不改变分期。
测定的间质深度≤3.0 mm,宽度≤7.0 mm。
测定的间质深度>3.0 mm而≤5.0 mm,宽度≤7.0 mm。
临床可见肿瘤限于子宫颈,或临床前肿瘤大小超出ⅠA范围。
临床可见肿瘤最大径≤4.0 cm。
临床可见肿瘤最大径>4.0 cm。
Ⅱ期宫颈癌侵犯超出子宫,但未累及骨盆壁或阴道下1/3。
ⅡA ⅡB 无明显宫旁侵犯明显宫旁侵犯Ⅲ期肿瘤已侵犯盆壁,直肠检查发现宫颈肿瘤与盆壁之间无间隙;或者,肿瘤已累及阴道下1/3。
宫颈癌诊疗指南解读
每3-6个月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包 括宫颈涂片、阴道镜检查等,以 监测局部复发情况。
影像学检查
每年进行一次盆腔MRI或CT检查, 以评估盆腔内器官及淋巴结情况。
肿瘤标志物检测
定期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如鳞状细 胞癌抗原(SCCAg)等,有助于早 期发现复发或转移。
复发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建立
临床病理因素评估
分期
宫颈癌的分期主要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分期标准 ,分为I期(早期)、II期(中期)、III期(局部晚期)和IV 期(晚期)。不同分期的宫颈癌患者预后和治疗方案有所不 同。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常规检查手段
01
02
03
妇科检查
通过视诊和触诊检查宫颈 、阴道、子宫及附件等, 观察有无异常病变。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宫颈癌治疗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 用前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免疫治疗有望为 宫颈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未来有望在宫颈癌诊断中发 挥重要作用。通过深度学习等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协助医生更准确地识 别和分析医学影像资料,提高诊断准确率。
病因及危险因素
病因
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其中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 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
危险因素
多个性伴侣、初次性行为年龄过早、多孕多产、吸烟、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 等均可增加HPV感染的风险,从而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临床表现与分期
临床表现
早期宫颈癌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阴 道流血、阴道排液等症状。晚期患者可出现贫血、消瘦、恶 病质等相应症状。
2022CSCO宫颈癌诊疗指南解读护理课件
早期发现是关键,及时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详细描述
早期宫颈癌通常无症状,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宫颈细胞学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一旦确诊为早期宫颈癌,手术切除和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早期治疗可显著提 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成功案例二:个性化治疗方案
总结词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年轻患者,保留卵巢和 生育功能的手术是可行的;对于老年患者,放疗和化疗可能更适合。
2022csco宫颈癌诊疗 指南解读护理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宫颈癌诊疗指南概述 • 宫颈癌诊疗指南解读 • 宫颈癌诊疗指南在护理中的应用 • 宫颈癌诊疗指南的未来发展 • 案例分享
CHAPTER 01
宫颈癌诊疗指南概述
诊疗指南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 率居高不下。为了提高宫颈癌的诊疗水平,降低复发率和死 亡率,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制定了宫颈癌诊疗指南。
成功案例三:全程护理管理
总结词
从诊断到康复,全程护理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宫颈癌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全程护理管理,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控制、营养支持和生活指导等。术后 康复期,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 常生活和工作。
THANKS
[ 感谢观看 ]
宫颈癌的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早期宫颈癌通常采用手术治疗, 包括全子宫切除术、次广泛全子
宫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等。
放疗和化疗
中晚期宫颈癌通常采用放疗和化疗 联合治疗,通过放疗缩小肿瘤,化 疗杀死癌细胞,提高治愈率。
子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
子宫颈癌的预防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 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2023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HPV疫苗
接种人群:女 性,尤其是1626岁的女性
接种时间:建 议在性生活开 始前接种
接种效果:预防子宫颈癌 及其他HPV相关疾病
接种注意事项:接种前需 进行健康评估,接种后需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05
02
保持适当的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 150分钟的中等 强度运动
04
避免吸烟、酗 酒等不良生活 习惯
汇报人姓名
感谢
观看
演讲人 2023-09-04
子宫颈癌诊断 与治疗指南
目录
01. 子宫颈癌的诊断 02. 子宫颈癌的治疗 03. 子宫颈癌的预防
子宫颈癌的诊断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 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2023
症状和体征
阴道出血:非月经期或 绝经后出血
A
疼痛:下腹部、腰骶部 疼痛
定期筛查
1
定期进行子宫颈癌筛查, 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
建议30岁以上的女性
3
定期进行筛查
2
筛查方法包括宫颈涂 片检查、HPV检测等
筛查结果异常时,需进
4
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多吃蔬菜 水果,少吃高脂 肪、高糖的食物
01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 虑
03
定期进行妇科 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宫颈 疾病
C
腹部肿块:盆腔内肿块, 可触及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宫颈癌诊疗指南(2013年版)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宫颈癌的基本情况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 仅次于乳腺癌。
据统计, 每年约有50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例, 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5%, 其中的8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每年约有新发病例13万, 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
患病的高峰年龄为40-60岁左右。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宫颈癌发病率分布有地区差异,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
因此,有必要规范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
另一方面,宫颈癌的发生可通过对癌前病变的检查和处理得以有效控制。
西方国家的经验显示,宫颈癌的发生率在密切筛查的人群中减少了70%-90%。
为了降低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做到早诊早治,本指南补充了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治原则,希望能降低宫颈病变的危害,同时减少国家对宫颈癌的诊治支出。
1 范围本文规范了宫颈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为宫颈浸润癌的癌前期病变。
此类病变仍限于宫颈上皮层内,未穿透基底膜,无间质浸润。
宫颈浸润癌是指肿瘤病变穿透宫颈基底膜,发生间质浸润。
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CA125 (carcinoma antigen)癌抗原1253.2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3.3 C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宫颈上皮内瘤变3.4 CTV (clinical target volume)临床靶区3.5 FIGO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国际妇产科联盟3.6 LEEP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al Procedure)宫颈环形电切术3.7 PTV (planning target volume)计划靶区3.8 SC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鳞状细胞癌抗原4 诊治流程图5 诊断依据5.1 病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要因素。
高危因素:过早性生活、多个性伙伴、多产、丈夫婚外性行为、阴茎癌等因素有关,其他因素如社会经济条件较差、营养不良、吸烟等。
5.2 症状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早期可无任何症状。
常见的症状为接触性阴道出血,异常白带如血性白带、白带增多, 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
5.3 体征5.3.1 视诊应在充足照明条件下进行,直接观察外阴和通过阴道窥器观察阴道及宫颈。
除一般观察外应注意癌浸润范围,宫颈肿瘤的位置、范围、形状、体积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5.3.2 触诊肿瘤的质地、浸润范围及其与周围的关系等必须通过触诊确定。
有些粘膜下及颈管内浸润,触诊比视诊更准确。
三合诊检查可了解阴道旁、宫颈旁及子宫旁有无浸润,肿瘤与盆壁关系,子宫骶骨韧带、子宫直肠窝、直肠本身及周围情况等。
5.4 辅助检查5.4.1 宫颈/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目前为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对临床体征不明显的早期病变的诊断(宫颈/阴道细胞学诊断Bethesda报告,见附录2)。
5.4.2 组织学检查CIN和宫颈癌的诊断均应有活体组织学检查证实。
如病变部位肉眼观察不明显,可用碘试验、涂抹3%或5%醋酸后或在阴道镜下提示活检部位。
对于多次取活检仍不能确诊者,需用切取法进一步采取较深部组织。
同时应注意对患者进行宫颈管刮术。
当宫颈表面活检阴性、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阳性或临床不能排除宫颈管癌时,或发现癌但不能确定有无浸润和浸润深度而临床上需要确诊者,可行宫颈锥形切除送病理检查。
5.4.3 腔镜检查5.4.3.1 阴道镜对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早期宫颈癌、确定病变部位有重要作用,可提高活检的阳性率。
在不具备阴道镜的医疗单位,也可以应用3%或5%醋酸后或碘溶液涂抹宫颈后肉眼观察,在有醋白上皮或碘不着色处取活检,送病理检查。
阴道镜活检的同时应注意宫颈管刮术的重要性,所有接受阴道镜活检的患者均要做颈管刮术。
(满意的阴道镜检查和高质量的病理检查对于宫颈癌前病变的准确诊断及正确治疗至关重要,如基层医院不具备相应条件应转诊到上级医院。
)5.4.3.2 膀胱镜、直肠镜临床上怀疑膀胱或直肠受侵的患者应对其进行相应腔镜检查。
没有条件的单位应转上级医院诊治。
5.4.4 影像学检查由于解剖部位表浅,绝大多数宫颈癌经妇科检查及细胞病理学检查即可被确诊。
在宫颈癌诊断中影像学检查的价值主要是对肿瘤转移、侵犯范围和程度的了解(包括评价肿瘤局部侵犯的范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等),以指导临床决策并用于疗效评价。
用于宫颈癌的影像检查方法包括:5.4.4.1 腹盆腔超声包括经腹部及经阴道(或直肠)超声两种方法。
主要用于宫颈局部病变的观察,同时可以观察盆腔及腹膜后区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腹盆腔其它脏器的转移情况。
设备的优劣及操作者的经验影响诊断的正确率。
5.4.4.2 盆腔MRI 软组织分辨率高,是显示宫颈病变最佳的影像学方法,可以明确地分辨病变与周围正常结构的界限,特别是明确病变与直肠、膀胱、阴道等结构的关系。
依照MRI表现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率。
同时也可观察双侧腹股沟、盆腔及腹膜后区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5.4.4.3 腹盆腔CT 平扫CT观察宫颈局部病变效果不好,尤其是分期较早的病变;增强CT扫描利于宫颈局部病变的显示,但仍有近50%的病变呈等密度,不能清晰显示。
CT检查可以客观评价宫颈病变与周围结构(膀胱、直肠等)的关系,以及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同时观察腹盆腔其它器官是否有转移。
5.4.4.4 胸部射线摄影及胸部CT检查包括胸部正位和侧位片,主要目的是为了排除肺转移,必要时行胸部CT检查。
5.4.4.5 核素骨扫描仅用于怀疑有骨转移的患者。
5.4.4.6 对于IVa期的患者,需要有膀胱镜或直肠镜活检病理证实。
5.4.5 肿瘤标志物检查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可以协助诊断、疗效评价、病情监测和治疗后的随访监测,尤其在随访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SCC 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重要标志物,血清SCC水平超过1.5ng/ml被视为异常。
因宫颈癌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所以SCC是宫颈癌诊治过程中最常被检测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
6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分类和分期6.2 CIN的分级及宫颈癌的分期6.2.1 CIN分级CIN1(轻度非典型增生)细胞异型性轻,排列不整齐,但仍保持极性,异常增殖细胞限于上皮层下1/3。
CIN2(中度非典型增生)细胞异型性明显,排列较紊乱,异常增殖细胞占据上皮层下2/3。
CIN3(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重度非典型增生的上皮细胞异型性显著,失去极性,异常增殖细胞扩展至上皮的2/3或几乎全层,难以与原位癌区别。
原位癌的上皮异型性细胞累及全层,极性消失,核异型性显著,核分裂相多见。
上皮基底膜完整,无间质浸润。
6.2.2 宫颈癌分期目前采用的是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会议修改的宫颈癌临床分期标准,由妇科检查确定临床分期。
(妇科检查:是确定临床分期最重要的手段。
临床分期需要2名副高以上职称妇科医师决定,分期一旦确定, 治疗后不能改变)宫颈癌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2009)分期I 肿瘤严格局限于宫颈(扩展至宫体将被忽略)Ia 镜下浸润癌。
间质浸润≤5 mm,水平扩散≤7 mmIa1 间质浸润≤3 mm,水平扩散≤7 mmIa2 间质浸润>3 mm,但≤5 mm,水平扩展≤7 mmIb 肉眼可见病灶局限于宫颈,或临床前病灶>Ia期Ib1 肉眼可见病灶最大径线≤4 cmIb2 肉眼可见病灶最大径线> 4 cmII 肿瘤超过子宫颈,但未达骨盆壁或未达阴道下1/3IIa 无宫旁浸润IIa1 肉眼可见病灶最大径线≤4 cmIIa2 肉眼可见病灶最大径线> 4 cmIIb 有明显宫旁浸润,但未扩展至盆壁III 肿瘤扩展到骨盆壁和(或)累及阴道下1/3和(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者IIIa 肿瘤累及阴道下1/3,没有扩展到骨盆壁IIIb 肿瘤扩展到骨盆壁和(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IV 肿瘤侵犯邻近器官(膀胱及直肠)或肿瘤播散超出真骨盆Iva 肿瘤侵犯膀胱或直肠粘膜(活检证实)。
泡状水肿不能分为IV期IVb肿瘤播散至远处器官7 诊断和鉴别诊断7.1 诊断7.1.1 临床诊断宫颈癌的正确诊断依赖于详细了解病史、临床表现、必要而细致地检查和周密地分析。
主要依据:①早期可无症状,也可出现阴道接触性出血或分泌物增多、异味等;②晚期可出现阴道大量出血,导致贫血;肿瘤合并感染可出现发热症状;也可有肾功能衰竭及恶病质情况;③肿瘤侵犯膀胱可出现血尿,侵犯直肠可出现血便,肿瘤侵透膀胱、直肠可出现瘘;④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SCC异常增高;⑤影像学检查提示宫颈癌(B超、MRI、CT),可有宫旁软组织侵犯、肾盂积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等。
7.1.2 病理诊断阴道镜或直视下取宫颈组织学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是最终确诊的金标准。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于疑难病理(腺癌或小细胞癌等少见情况),应行免疫组化检查,进一步鉴别诊断。
7.2 鉴别诊断7.2.1 宫颈良性病变如宫颈重度糜烂、宫颈结核、生长活跃的息肉、宫颈粘膜下肌瘤、宫颈腺上皮外翻和其他宫颈炎性溃疡等。
7.2.2 转移性宫颈癌较多见的是原发子宫内膜癌转移至宫颈,宫颈活检可排除上述病变。
8 治疗8.1 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治疗8.1.1 CIN I的处理8.1.1.1 观察阴道镜检查满意(见到完整转化区,宫颈鳞柱交界未内移至颈管内)者可观察;阴道镜检查不满意者应作颈管内膜刮术(ECC),排除颈管内病变。
8.1.1.2 随访 6个月后复查宫颈涂片细胞学。
如无异常,一年以后再次复查细胞学。
如细胞学结果>ASCUS需要阴道镜检查。
8.1.2 CIN II、III的处理8.1.2.1 观察只限于妊娠期的CINII、III的患者,应每2个月进行一次阴道镜检查,产后6-8周再次进行评估处理。
8.1.2.2 治疗 CIN II的患者可选择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或冷刀宫颈锥形切除术,CIN III的患者可采用冷刀宫颈锥形切除术。
根据锥切后的病理选择进一步治疗方法,单纯子宫切除术不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注: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可判断手术范围是否足够,并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