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

合集下载

都江堰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统计表

都江堰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统计表
玉堂街道
石牛、白马、赵公山无人区
灌口街道
南桥
天马镇
金胜、新民、圣寿
玉堂街道
赵公山(丘陵一低山)、凤岐(丘陵一低山)龙(低一中山)、团结(低一中山)、石花(低一中山)、红火(低一中山)、石瓮(低一中山)、棋盘(低一中山)
低易发区
龙池镇
岷江、都江、光光山无人区
青城山镇
长寿、五里(低山)、石桥、大观、大通、红梅社区洗脚河上游无人区
蒲阳街道
蟠龙(丘陵)、团结、石花(丘陵)、红火(丘陵)、棋盘(丘陵)、花溪、鹿池、向峨、莲月
都江堰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统计表
分区
镇(街道)
社区
高易发区
龙池镇
龙溪、南岳、紫虹、深溪、飞虹、光荣、虹口
青城山镇
青城、五里(低一中山)、味江、沙坪、泰安、大观、茶坪、红梅、宿仙
玉堂街道
赵公山(低一中山)、凤岐(低一中山)、三溪
蒲阳街道
蟠龙、石瓮
灌口街道
灵岩
银杏街道
百花、万岭
中易发区
龙池镇
白沙、紫坪、望江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格模板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格模板
监测措施
□有□无
类型
□雨情□泥位□专人值守
威胁危害对象
□城镇□村寨□铁路□公路□航运□饮灌渠道□水库□电站□工厂□矿山
□农田□森林□输电线路□通讯设施□国防设施
威胁人口(人)
威胁财产(万元)
险情等级
影响范围
灾害史
发生时间(年/月/日)
死亡人口
(人)
牲畜损失(头)
房屋(间)
农田(亩)
公共设施
直接损失(万元)
□稳定性差
今后变化
趋势
□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差
已造成
危害
死亡人口(人)
损坏房屋
毁路(m)
毁渠(m)
其它危害
直接损失(万元)
灾情等级
户间
影响范围
潜在危害
威胁人口(人)
威胁财产(万元)
险情等级
监测现状
防治现状
监测建议
□定期目视检查□安装简易监测设施□地面位移监测
防治建议
□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工程治理

4

3

2

1
N:
乡(镇)村
最小标高
水系
名称
坐标
X:
Y:
周边交通情况
泥石流沟与主河关系
主河名称
泥石流沟位于主河的
沟口至主河道距离(m)
流动方向
□左岸□右岸
泥石流沟主要参数、现状及灾害史调查
水动力类型
□暴雨□冰川□溃决□地下水
沟口巨石大小(m)
Φa
Φb
Φc
泥砂补给途径
□面蚀□沟岸崩滑□沟底再搬运
补给区位置
□上游□中游□下游

地质灾害调查表填表说明

地质灾害调查表填表说明

填写DMS(度分秒),如:110°15′45″填写为110-15-45
填写DMS(度分秒),如:31°20′15″填写为31-20-15
A岩质、B碎块石、C土质
单选
系、统、群、组、段
文字说明
填写方位角
填写调查点附近的主要构造名称,如某断层的上盘、下盘或
断裂带,某背向斜的某翼、轴部或倾伏端等。
地震烈度值。
A自然、B人工、C岩质、D土质
单选
填写省、市(县)、乡、村、组名称
填写地形图公里网读数,取值精确到米。如:3450150
填写地形图公里网读数,取值精确到米。如:19426250
填写地形图高程读数,取值精确到米。如:1120
填写地形图高程读数,取值精确到米。如:1080
单位
度 度 米 米
% 条/米
米 米 米 米
TRUE
1
GCHJJI 深部位移监测
多选
A避让 B 裂缝填埋 C 加强监测 D 地表排水 E 地下排水 F
削方减载 G 坡面防护 H 反压坡脚 I 支挡 J锚固 K 灌浆 L
TRUE
1
GCHFJI 植树种草 M 坡改梯 N 水改旱 O 减少振动
多选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TRUE
单选
FALSE
GCHCYX
汉字描述
FALSE
GCHCCY 系、统、群、组、段
汉字描述
FALSE
FWJ GCHC_QX
FALSE
JD
GCHC_QJ
FALSE
GCHHXT A 线形、B 弧形、C 阶形、D 起伏
单选
FALSE

野外调查地质灾害观察点检查记录表

野外调查地质灾害观察点检查记录表
9
新技术应用
10
点 评
检查人: 年 月 日
注:1.受检查各点小项目按5分(优秀)、4分(良好)、3分(合格)、2分(不合格)四个等级填入相应栏内,无此项内容小栏打 “×”,此项不参加平均计算;某小项观察漏记,则记入“0”分,此项参加平均计算。
2.点评即为各小项目评分的平均值。
野外调查地质灾害观察点检查记录表
项目名称
工作时间
地区或图幅
点 号
1
点位(地理位置、坐标)
2
地质灾害/点类型
3
高性
时代及成因类型
岩性定名
产 状
结构构造
5
地貌
地貌单元
形态测量
微地貌形态
成因类型
6
地质灾害
形态特征
规模
危害
形成原因
形成机理
稳定现状
发展趋势
7
平面剖面图或素描图
8
着 墨

工程地质、地灾野外调查记录表

工程地质、地灾野外调查记录表

附录 C(规范性附录)各类调查观测记录表表C.1~表C.12给出了各类调查观测记录表。

表C.1 一般观测点记录表统一编号:图幅名称:图幅编号:28表C.2 工程地质条件调查表29表C.2 工程地质条件调查表(续)录:校核:项目负责:填表日期:年月日30表C.3 滑坡灾害及隐患调查表31表C.3 滑坡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1)32表C.3 滑坡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2)校核:项目负责:填表日期:年月日33表C.4 崩塌及危岩体调查表34表C.4 崩塌及危岩体调查表(续1)35表C.4 崩塌及危岩体调查表(续2)校核:项目负责:填表日期:年月日36表C.5 泥石流灾害及隐患调查表37表C.5 泥石流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1)38表C.5 泥石流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2)39表C.6 地面塌陷灾害及隐患调查表项目名称:图幅名:图幅编号:40表C.6 地面塌陷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1)41表C.6 地面塌陷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2)野外调查定点情况说明,是否为前期调查监测预警点,防治管理措施建议,以往工作程度,资料来源等;是否开展工程地质勘察、物探等;样品号照片编号录:校核:项目负责:填表日期:年月日42表C.7 地裂缝灾害及隐患和地震地表破裂调查表(与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相伴生的地裂缝不填此表)项目名称:图幅名:图幅编号:43表C.7 地裂缝灾害及隐患和地震地表破裂调查表(续1)44表C.7 地裂缝灾害及隐患和地震地表破裂调查表(续2)补充性描述:野外调查定点情况说明,是否为前期调查监测预警点,防治管理措施建议,以往工作程度,资料来源等;是否开展工程地质勘察、物探等;样品号照片编号校核:项目负责:填表日期:年月45表C.8 工程地质钻探班报表46表C.9 工程地质钻探野外编录表47表C.10 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48表C.11 坑探工程标本样品采集记录表49表C.12 浅井记录表50。

地质灾害稳定性、危害程度判别和危险性分级表

地质灾害稳定性、危害程度判别和危险性分级表

地质灾害稳定性判别、危害程度和危险性分级表
1、地质灾害稳定性分为稳定性差、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好三级。

2、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按灾情和险情分为小、中、大、特大四级;当需要按三级划分时,可将大和特大均视为大。

3、下表适用于地质灾害调查和危险性评估。

表1 滑坡稳定性野外判别表
表5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
注:①灾情分级——灾情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②险情分级——险情采用“受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表7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表8 地质灾害危性分级表。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调查表(最全版)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调查表(最全版)

项目名称:图幅名:图幅编号: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项目名称:图幅名:图幅编号:
野外编号:
项目名称:图幅名:图幅编号: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调查单位:
地面塌陷野外调查表
项目名称:图幅名:图幅编号:
地面塌陷野外调查表野外编号:
地面塌陷野外调查表
野外编号: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项目名称:图幅名:图幅编号:
野外编号: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点信息表统一编号:遥感编号:
滑坡野外调查表
项目名称:图幅名:图幅编号:
滑坡野外调查表野外编号:
野外编号: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项目名称:图幅名:图幅编号:
野外编号: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地质灾害调查表

地质灾害调查表
H10分钟max
H10分钟cp
沟口扇形地
特征
扇形地完整性(%)
扇面冲淤变幅
±
发展趋势
□下切□淤高
扇长(m)
扇宽(m)
扩散角(°)
挤压大河
□河形弯曲主流偏移□主流偏移□主流只在高水位偏移□主流不偏
地质构造
□顶沟断层□过沟断层□抬升区□沉降区□褶皱□单斜
地震烈度(度)
不良地质体
情况
滑坡
活动程度
□严重□中等□轻微□一般
□降雨□地表水□人工□融雪
土地使用
□旱地□水田□草地□灌木□森林□裸露□建筑
现今变形迹象
名称
部位
特征
初现时间
□拉张裂缝
□剪切裂缝
□地面隆起
□地面沉降
□剥、坠落
□树木歪斜
□建筑变形
□渗冒浑水
影响因素
地质
因素
□节理极度发育□结构面走向与坡面平行□结构面倾角小于坡角□软弱基座
□透水层下伏隔水层□土体/基岩接触□破碎风化岩/基岩接触□强/弱风化层界面
基岩接触面
□层内错动带
□构造错动带
□断层
□老滑面


□平缓层状斜坡
□顺向斜坡
□横向斜坡
□斜向斜坡
□反向斜坡
□特殊结构斜坡
滑坡基本特征
外形
特征
长度(m)
宽度(m)
厚度(m)
面积(m2)
体积
(m3)
规模等级
坡度(°)
坡向(°)
□巨型□大型
□中型□小型
平面形态
剖面形态
□半圆□矩形□舌形□不规则
□凸形□凹形□直线□阶梯□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表1-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名称地理位置省县(市) 乡村社野外编号斜坡类型□自然□人工□岩质□土质坐标(m)X:Y:标高(m)坡顶坡脚室内编号经度:°′″纬度:°′″周边交通情况斜坡环境地质环境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微地貌地下水类型时代岩性产状构造部位地震烈度□陡崖□陡坡□缓坡□平台□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地理环境降雨量(mm)水文土地利用年均最大降雨量丰水位(m)枯水位(m)斜坡与河流位置□耕地□草地□灌木□森林□裸露□建筑日时□左岸□右岸□凹岸□凸岸斜坡基本特征外形特征坡高(m) 坡长(m) 坡宽(m) 坡度(°) 坡向(°) 坡面形态□凸□凹□直□阶结构特征岩质岩体结构斜坡结构类型结构类型厚度裂隙组数块度(长×宽×高(m))控制面结构全风化带深度(m)卸荷裂缝深度(m) 类型产状长度(m) 间距(m)土质土的名称及特征下伏基岩特征名称密实度稠度时代岩性产状埋深(m) □密□中□稍□松地下水埋深(m) 露头补给类型□上升泉□下降泉□湿地□降雨□地表水□融雪□人工现今变形破坏迹象名称部位特征初现时间□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地面隆起□地面沉降□剥、坠落□树木歪斜□建筑变形□冒渗混水附表1-2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可能失稳因素□降雨□地震□人工加载□开挖坡脚□坡脚冲刷□坡脚浸润□坡体切割□风化□卸荷□动水压力□爆破振动目前稳定程度□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差今后变化趋势□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差已造成危害损坏房屋毁路(m) 毁渠(m) 其它危害直接损失(万元) 灾情等级户间潜在危害威胁人口(人) 威胁财产(万元) 险情等级影响范围监测现状监测建议□定期目视检查□安装简易监测设施□地面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防治建议□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群测人员手机电话防灾预案□有□无村长手机电话主管单位主管单位地址报警方法值班电话预定避灾地点人员撤离路线示意图平面图剖面图人员撤离路线图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附表2-1 滑坡(潜在滑坡)调查表名称地理位置省县(市) 乡村社野外编号室内编号坐标(m)X:Y:标高(m)冠趾滑坡年代发生时间:□老滑坡□现代滑坡年月日时分经度:°′″纬度:°′″周边交通情况滑坡类型□滑动□侧向扩离□流动□复合滑体性质□岩质□碎块石□土质滑坡环境地质环境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微地貌地下水类型时代岩性产状构造部位地震烈度□陡崖□陡坡□缓坡□平台□孔隙水□潜水□裂隙水□承压水□岩溶水□上层滞水自然地理环境降水量(mm) 水文年均日最大时最大洪水位(m) 枯水位(m) 滑坡相对河流位置□左□右□凹□凸原始斜坡坡高(m)坡度(°)坡形斜坡结构类型控滑结构面□凸形□凹形□平直□阶状类型产状滑坡基本特征外形特征长度(m)宽度(m)厚度(m)面积(m2)体积(m3)规模等级坡度(°) 坡向(°)平面形态剖面形态□半圆□矩形□舌形□不规则□凸形□凹形□直线□阶梯□复合结构特征滑体特征滑床特征岩性结构碎石含量(%) 块度(cm) 岩性时代产状□可辨层次□零乱(体积百分比)滑面及滑带特征形态埋深(m) 倾向(°) 倾角(°) 厚度(m) 滑带土名称滑带土性状地下水埋深(m) 露头补给类型□上升泉□下降泉□溢水点□降雨□地表水□人工□融雪土地使用□旱地□水田□草地□灌木□森林□裸露□建筑现今变形迹象名称部位特征初现时间□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地面隆起□地面沉降□剥、坠落□树木歪斜□建筑变形□渗冒混水附表2-2 滑坡(潜在滑坡)调查表影响因素地质因素□节理极度发育□结构面走向与坡面平行□结构面倾角小于坡角□软弱基座□透水层下伏隔水层□土体/基岩接触□破碎风化岩/基岩接触□强/弱风化层界面地貌因素□斜坡陡峭□坡脚遭侵蚀□超载堆积物理因素□风化□融冻□胀缩□累进性破坏造成的抗剪强度降低□孔隙水压力高□洪水冲蚀□水位陡降陡落□地震人为因素□削坡过陡□坡脚开挖□坡后加载□蓄水位降落□植被破坏□爆破振动□渠塘渗漏□灌溉渗漏主导因素□暴雨□地震□工程活动稳定性分析复活引发因素□降雨□地震□人工加载□开挖坡脚□坡脚冲刷□坡脚浸润□坡体切割□风化□卸荷□动水压力□爆破振动目前稳定状况□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差已造成危害毁坏房屋(间)死亡人口(人)直接损失(万元)灾情等级发展趋势分析□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差潜在威胁威胁户数威胁人口(人)威胁资产(万元)险情等级影响范围监测现状防治现状监测建议□定期目视检查□安装简易监测设施□地面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防治建议□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工程治理隐患点□是□否群测人员手机电话防灾预案□有□无村长手机电话主管单位主管单位地址报警方法值班电话预定避灾地点人员撤离路线滑坡示意图平面图剖面图撤离路线图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附表3-1 崩塌(潜在崩塌)调查表名称地理位置省市区街道野外编号斜坡类型□自然□人工□岩质□土质坐标X:Y:标高(m)坡顶室内编号经度:°′″纬度:°′″坡脚周边交通情况崩塌类型□倾倒式□滑移式□鼓胀式□拉裂式□错断式崩塌环境地质环境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微地貌地下水类型时代岩性产状构造部位地震烈度□陡崖□陡坡□缓坡□平台□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地理环境降雨量(mm)水文土地利用年均最大降雨量丰水位(m)枯水位(m)斜坡与河流位置□耕地□草地□灌木□森林□裸露□建筑日时□左岸□右岸□凹岸□凸岸崩塌基本特征危岩体外形特征坡高(m) 坡长(m) 坡宽(m) 规模(m3) 规模等级坡度(°) 坡向(°)结构特征岩质岩体结构斜坡结构类型结构类型厚度裂隙组数块度(长×宽×高(m))控制面结构全风化带深度(m)卸荷裂缝深度(m) 类型产状长度(m) 间距(m)土质土的名称及特征下伏基岩特征名称密实度稠度时代岩性产状埋深(m) □密□中□稍□松地下水埋深(m) 露头补给类型□上升泉□下降泉□湿地□降雨□地表水□融雪□人工现今变形破坏迹象名称部位特征初现时间□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地面隆起□地面沉降□剥、坠落□树木歪斜□建筑变形□冒渗混水堆积体特征长度(m)宽度(m)厚度(m)体积(m3)坡度(°)坡向(°)坡面形态稳定性□凸□凹□直□阶□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差附表3-2 崩塌(潜在崩塌)调查表可能失稳因素□降雨□地震□人工加载□开挖坡脚□坡脚冲刷□坡脚浸润□坡体切割□风化□卸荷□动水压力□爆破振动目前稳定程度□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差今后变化趋势□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差已造成危害死亡人口(人)损坏房屋毁路(m) 毁渠(m) 其它危害直接损失(万元)灾情等级户间影响范围潜在危害威胁人口(人) 威胁财产(万元) 险情等级监测现状防治现状监测建议□定期目视检查□安装简易监测设施□地面位移监测防治建议□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工程治理隐患点□是□否群测人员手机电话防灾预案□有□无村长手机电话主管单位主管单位地址报警方法值班电话预定避灾地点人员撤离路线示意图平面图剖面图撤离路线图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附表4-1 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沟名野外编号室内编号地理位置E: 行政区位省地区(州) 县(市) 高程最大标高N: 乡(镇) 村最小标高水系名称坐标X:Y:周边交通情况泥石流沟与主河关系主河名称泥石流沟位于主河的沟口至主河道距离(m) 流动方向□左岸□右岸泥石流沟主要参数、现状及灾害史调查水动力类型□暴雨□冰川□溃决□地下水沟口巨石大小(m)ΦaΦbΦc 泥砂补给途径□面蚀□沟岸崩滑□沟底再搬运补给区位置□上游□中游□下游降雨特征值H年max H年cp H日max H日cp H时max H时cp H10分钟max H10分钟cp沟口扇形地特征扇形地完整性(%) 扇面冲淤变幅±发展趋势□下切□淤高扇长(m) 扇宽(m) 扩散角(°)挤压大河□河形弯曲主流偏移□主流偏移□主流只在高水位偏移□主流不偏地质构造□顶沟断层□过沟断层□抬升区□沉降区□褶皱□单斜地震烈度(度)不良地质体情况滑坡活动程度□严重□中等□轻微□一般规模□大□中□小人工弃体活动程度□严重□中等□轻微□一般规模□大□中□小自然堆积活动程度□严重□中等□轻微□一般规模□大□中□小土地利用(%)森林灌丛草地缓坡耕地荒地陡坡耕地建筑用地其它防治措施现状□有□无类型□稳拦□排导□避绕□生物工程监测措施□有□无类型□雨情□泥位□专人值守威胁危害对象□城镇□村寨□铁路□公路□航运□饮灌渠道□水库□电站□工厂□矿山□农田□森林□输电线路□通讯设施□国防设施威胁人口(人) 威胁财产(万元) 险情等级影响范围灾害史发生时间(年/月/日)死亡人口(人)牲畜损失(头)房屋(间)农田(亩)公共设施直接损失(万元)灾情等级全毁半毁全毁半毁道路(km)桥梁(座)泥石流特征冲出方量(104m3)规模等级泥位(m)附表4-2 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泥石流综合评判1.不良地质现象□严重□中等□轻微□一般2.补给段长度比(%)3.沟口扇形地□大□中□小□无4.主沟纵坡(‰)5.新构造影响□强烈上升区□上升区□相对稳定区□沉降区6.植被覆盖率(%)7.冲淤变幅(m) ±8.岩性因素□土及软岩□软硬相间□风化和节理发育的硬岩□硬岩9.松散物储量(104m3/km2)10.山坡坡度(°)11.沟槽横断面□V型谷(谷中谷、U型谷)□拓宽U型谷□复式断面□平坦型12.松散物平均厚(m)13.流域面积(km2)14.相对高差(m) 15.堵塞程度□严重□中等□轻微□无评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总分易发程度□易发□中等□不易发泥石流类型□泥流□泥石流□水石流发展阶段□形成期□发展期□衰退期□停歇或终止期监测建议□雨情□泥位□专人值守防治建议□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工程治理隐患点□是□否群测人员手机电话防灾预案□有□无村长手机电话主管单位主管单位地址报警方法值班电话预定避灾地点人员撤离路线示意图(平面图,剖面图,撤离路线图)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附表5 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表序号影响因素权重量级划分严重(A)得分中等(B)得分轻微(C)得分一般(D)得分1 崩塌滑坡及水土流失(自然和人为的)的严重程度0.159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严重,多深层滑坡和大型崩塌,表土疏松,冲沟十分发育21崩塌滑坡发育,多浅层滑坡和中小型崩塌,有零星植被覆盖,冲沟发育16有零星崩塌、滑坡和冲沟存在12无崩塌、滑坡、冲沟或发育轻微12 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比(%) 0.118 >60 16 60-30 12 30-10 8 <10 13 沟口泥石流堆积活动0.108 河形弯曲或堵塞,大河主流受挤压偏移14河形无较大变化,仅大河主流受迫偏移11河形无变化,大河主流在高水偏,低水不偏7无河形变化,主流不偏14 河沟纵破(度,‰)0.090 >12°(213)1212°-6°(213-105)96°-3°(105-52)6<3°(52)15 区域构造影响程度0.075 强抬升区,六级以上地震区9 抬升区,4-6级地震区,有中小支断层或无断层7相对稳定区,4级以下地震区,有小断层5沉降区,构造影响小或无影响16 流域植被覆盖率(%) 0.067 <10 9 10-30 7 30-60 5 >60 17 河沟近期一次变幅(m) 0.062 >2 8 2-1 6 1-0.2 4 <0.2 18 岩性影响0.054 软岩、黄土 6 软硬相间 5 风化和节理发育的硬岩4 硬岩 19 沿沟松散物贮量(104m3/km2)0.054 >10 6 10-5 5 5-1 4 <1 110 沟岸山坡坡度度(‰) 0.045 >32°(625)632°-25°(625-466)525°-15°(466-286)4<15°(268)111 产沙区沟槽横断面0.036 V型谷、谷中谷、U型谷 5 拓宽U型谷 4 复式断面 3 平坦型 112 产沙区松散物平均厚度(m)0.036 >10 5 10-5 4 5-1 3 <1 113 流域面积(km2) 0.036 <5 5 5-10 4 10-100 3 >100 114 流域相对高差(m) 0.030 >500 4 500-300 3 300-100 3 <100 115 河沟堵塞程度0.030 严 4 中 3 轻 2 无 13 / 16附表6-1 地面塌陷(潜在地面塌陷)调查表名称地理位置省(市、区)县(市、区)乡村组编号野外:坐标经度:X:标高室内纬度:Y:周边交通情况发育特征陷坑单体坑号形状坑口规模(m2)深度(m)变形面积(m2)规模等级长轴方向充水水位深(m)水位变动(m)发生时间发展变化1□停止□尚在发展23陷坑群体坑数分布、发育及发生发展情况分布面积(km2)排列形式长列方向坑口口径(m) 坑的深度(m)最小最大最小最大始发时间盛发开始时间盛发截止时间停止时间尚在发展□趋增强□趋减弱伴生裂缝单缝特征缝号形态延伸方向倾向(°)倾角(°)长度(m)宽度(m) 深度(m) 性质群缝特征分布、发育及发生发展情况缝数分布面积(km2)间距(m)排列形式产状阶步指向缝的规模长宽深最小最大塌陷区地貌特征□平原□山间凹地□河边阶地□山坡□山顶成因类型□岩溶型塌陷□土洞型塌陷□冒顶型塌陷形成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塌陷地层时代及岩性:岩层产状:断裂情况:溶洞发育情况:岩层总体发育程度□强,□弱塌顶溶洞埋深 m塌陷土层结构及土性□单层土性:厚度 m□双层上部土性:厚度 m下部土性:厚度 m下伏基岩时代及岩性:塌陷岩土层时代及岩性:土层时代:土性:厚度: m岩层时代:岩性:厚度: m 地下水位埋深 m 地下水位埋深 m 地下水位埋深 m引发动力因素□地震□其它振动□地面加载□水库蓄水□其它水位骤变□溶蚀剥蚀□深井抽水井位在塌陷区的方向距离 m,抽水降深 m,日出水量 m3,□江河水位变化河边在塌陷区的方向距离 m,水位变幅 m□地面加载□振动□坑道挖掘顶板冒落□洞室顶部破碎岩土体地下水流强烈下泄矿层厚度 m,开采时间开采厚度 m,开采深度 m开采方法工作面推进速度 m/d采出量 m3,顶板管理方法重复采动□是□否采空区形态采空区规模 m3附表6-2 地面塌陷(潜在地面塌陷)调查表灾害情况已有灾害损失潜在灾害预测毁田亩,毁房间,阻断交通:□铁路、□公路、□通讯小时陷坑发展预测潜在损害预测地面水源枯竭:□河水流量减少 m3/S,□断流 m3/S□井泉水流量减少 m3/S□水位降低 m,□干枯新增陷坑个扩大陷区 km2毁田亩毁房间地下井巷突水:□水量增大m3/S,□成灾,损失;□淹井损失:出现新陷区处断路小时淹埋地面物资:面积 km2其它死亡人口(人)直接损失(万元)威胁人口(人)威胁财产(万元)灾情等级:险情等级:防治情况已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效果今后防治建议隐患点□是□否防灾预案□有□无群测人员手机电话村长手机电话主管单位主管单位地址报警方法报警信号值班电话预定避灾地点人员撤离路线示意图平面图剖面图人员撤离路线图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填表说明:1.此表按第一塌陷区填写一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