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理论的角度看儿童文学的翻译--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例

合集下载

浅谈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浅谈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浅谈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儿童文学翻译变得愈发重要。

翻译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涉及语言的转换,更需要在文化之间建立桥梁。

在这个过程中,接受美学视角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翻译质量,使读者能够更好地领略原作的美学价值。

本文将探讨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并分析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首先,接受美学视角的翻译策略强调对原作风格的敏感。

每个作家都有独特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往往与其文化背景、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密切相关。

在翻译儿童文学时,翻译者应该准确把握原作的风格特点,并在目标语言中寻找相应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翻译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的作品时,翻译者应尽力保留其幽默风格,并在目标语言中寻找相应的幽默表达方式,以确保读者能够领略到原作的幽默之美。

其次,接受美学视角的翻译策略注重对文学形象的诠释。

文学形象是儿童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往往象征着一种情感或者特定的文化意义。

在翻译时,翻译者应该尽力保留原作中的文学形象,同时在目标语言中进行恰当的诠释。

例如,在翻译《爱丽丝梦游仙境》时,翻译者需要准确表达原作中各个角色的特点和情感,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同样感受到原作中的魔幻之美。

此外,接受美学视角的翻译策略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递美学价值的重要手段。

在翻译儿童文学时,翻译者应该注重目标语言的音韵美,并尽力保持原作的节奏感。

例如,在翻译童话故事时,翻译者应该注意韵律和押韵等元素,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中的韵律之美。

最后,接受美学视角的翻译策略还要求翻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时注重美学情感的传递。

每个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特定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在翻译儿童文学时,翻译者应该注重传递原作中的美学情感,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产生同样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翻译《小王子》时,翻译者需要准确表达原作中关于友谊、孤独和成长的情感,以便读者能够同样感受到原作中的情感之美。

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双关语翻译

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双关语翻译

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双关语翻译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很有趣的书,是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写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书中讲述了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在梦中追踪一只兔子掉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那里有各种奇异的动物,爱丽丝和它们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书中最有趣的是,每个故事非常奇幻,书中有可以让爱丽丝变大、变小的蛋糕或饮料,还有没有规则的缒球游戏,奇妙而有趣的审判。

书的主人公爱丽丝的很多见解和犯罪行为使故事更加存有快感,比如她本来想要和一只老鼠交朋友,主动和它骂人,谈自己指出有意思的事,却以三种相同的方式说道至了老鼠最惧怕的动物——猫;她很风趣,有时可以自己化装成两个人,一个自己给另一个自己下命令;她很精明和正直,就是一个好孩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里面的故事太有趣了,我非常喜欢,读了好几遍,还听妈妈讲了几段英文的故事内容呢。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这本书。

书中主要讲诉了一个叫做爱丽丝的小女孩子,在梦中为了追赶一只可以骂人的红眼睛的白兔,掉进了一个怪异的兔子洞。

然后她就碰到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事:她的身子可以变小再变大,猫能够隐形,毛毛虫还可以抽烟,扑克牌里的人还可以踢槌球,无耻的王后总在大喊着捅人头……直至最后,爱丽丝与扑克牌王后和国王出现责骂,她才着急的从梦中醒过来。

这是一个古怪的梦,也是一个神奇的故事。

我喜欢爱丽丝是因为她善良、活泼、可爱,她还富有同情心,充满了好奇心。

爱丽丝也很勇敢,当王后要砍掉园丁的头时,她救了他们。

爱丽丝还是个坚强的孩子,每当她遇到困难时,她都会想:“哭有什么用啊,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困难。

”我讨厌这本书,讨厌书里的人物和稀奇古怪的各种动物。

我必须向爱丽丝自学,自学她的正直和调皮,在生活中还要自学她的坚强和勇敢。

暑假里,我读完了由英国作家刘易斯。

卡洛尔写的名著《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这本书说道的就是:一个无趣的下午,爱丽丝看到了一只拎了一块表的兔子,爱丽丝很疑惑,便跟著兔子入了一个怪异的兔子洞,从此爱丽丝就已经开始了美妙而诡异的旅行,在这个美妙而诡异的世界里,爱丽丝可以显得大树那么低,还可以显得火柴一样狼,爱丽丝碰到了许多怪异的人:红心皇后,三月兔……在这个奇特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存有一个奇特的性格,红心皇后就很暴虐,动不动就说道:“切掉它的头!”那个怪异的柴郡猫,居然能够一会消失,一会发生,除了一些很就是特别的人,都存有一些怪异的超能力。

从目的论的视角看儿童文学翻译-2019年精选文档

从目的论的视角看儿童文学翻译-2019年精选文档

从目的论的视角看儿童文学翻译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儿童文学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其翻译的作用也愈加重要。

因此,近年来儿童文学翻译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关注,关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主要分为三大类:1.从历史角度谈儿童文学翻译。

2.对儿童文学翻译家的研究。

3.对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的研究。

近年来对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的研究逐渐得到了学者的青睐,他们分别应用接受美学理论、语体文体学相关理论及对话理论等对儿童文学翻译进行探讨。

本文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基础,结合儿童文学的特点,对《爱丽丝漫游仙境》两种中译本进行对比,指出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1.目的论概论目的论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正值对等论及语言学派盛行之时。

目的论的产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其翻译规则使得翻译更接近实践。

1.1目的论的形成目的论,又称译文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德国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由德国功能派代表弗米尔(H.Vemeer)提出。

现代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德国,其先导人物是凯瑟琳娜?赖斯(Reiss),她在1971年的著作《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中提出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

赖斯认同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论,即目的语篇和原语语篇在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以及交际功能等方面实现对等。

但她在实践中发现这些等值是不可能实现的,翻译应根据具体的需要,要求译文与原文应该具有不同的功能。

因此,赖斯认为翻译的功能原则优先于对等原则。

此外,赖斯还在1984年与弗米尔合作出版的《翻译理论基础》一书中指出:每篇文章不仅仅有一种功能,但总有一种功能是占主导地位的,具体的翻译过程应主要受控于占主导地位的功能,或受控于原文的skopos(目的、功能)。

Skopos一词源于希腊,意指目的。

实际上,在目的论中,这一词指“译文目的”(或功能)。

其主要思想为:为适应译文的功能、新的交际环境和目的语读者的需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译文读者的立场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从而使译文功能得以很好的实现。

目的论视角下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翻译策略

目的论视角下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翻译策略

目的论视角下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翻译策略作者:李瑾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6年第07期[摘要]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提出的观点,他们认为翻译者在翻译任何一个译本的时候通常都是有自己的翻译目的,翻译目的是由翻译者在翻译的时候采取的翻译策略决定的,而我们评价译本的翻译成功程度往往是看翻译者的翻译策略是否满足读者对译本的需求。

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一部名代表作,也是一部在世界文学史上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

作者用幽默的语言去描述一个自己想象中的奇特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地无数读者的关注,其中小说中的儿歌更是增加了这部作品的趣味性。

本文试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下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翻译本中使用到的翻译策略做出一定的剖析,从而提出有助于翻译者实现翻译目的而采取的翻译策略的合理性,旨在为翻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刘易斯·卡罗尔;翻译策略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儿童文学作品《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大量描写了一些非常生动有趣的儿歌,这也为整篇小说的趣昧性增色不少。

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主要讲述主人公爱丽丝在自己的一场梦境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误打误撞跌进到一个兔子的洞中,然后进入到一个非常神秘的环境中。

在这里她遇见很多奇怪的生物,它们会说话、会玩一些正常人的娱乐活动。

在这部童话小说中充满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天真想法,其中运用的儿歌更为整部作品添加了更多的欢乐,同时也带给读者不同于以往童话小说中的感觉,给读者带去快乐、回忆和满足。

这部小说具有很大的文学价值,受到各国学者的研究和讨论,其中就我国文学者们来说,他们自20世纪以来就把《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翻译成很多中文译本。

随着中文翻译本的增加,翻译界对这些翻译本的研究越来越有兴趣,研究的也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翻译本都忽视了翻译的标准以及翻译的目的,只是很片面地对小说进行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爱丽丝梦游仙境》译本对比

目的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爱丽丝梦游仙境》译本对比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中的运用2 “适者生存”——浅析飘的主题3 广告英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4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5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唐诗英译意境美研究6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卫夫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7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8 从《小王子》看成人世界的身份危机9 Effects of Chinese Culture on Promotion of Automobiles--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10 群体隐私和个体隐私——中美家庭中隐私观念的对比研究11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婚姻观12 Analyzing Rhett’s Character in Gone With The Wind----the Mixture of Fire and Ice13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14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15 论中西方法律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16 浅析福斯特《印度之行》的主题思想17 美国俚语的社会文化特征18 从改写理论的角度看情景喜剧的字幕翻译--以《生活大爆炸》为例19 《喧哗与骚动》之现代主义写作技巧分析20 用目的论理论研究英汉电影名翻译21 改写理论视角下看葛浩文《狼图腾》的英译22 对公共演讲课堂中大学生课堂表现的心理分析23 从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24 英语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25 论商标名称的翻译对品牌形象的影响26 浅析《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27 英国议会制辩论--探究与实践28 从《远眺》看翁达杰的立体主义叙事形式29 背景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30 浅析英语外加状语的语用功能31 英语习语汉译的策略探讨32 论《海上扁舟》中的美国自然主义33 浅析合作原则在汉英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34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35 《傲慢与偏见》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推理研究36 《楚门的世界》中的黑色幽默37 中法餐桌文化对比38 (英语系经贸英语)浅析企业如何通过市场定位打开销售渠道39 《呼啸山庄》和《暮色》系列的对比研究:《呼啸山庄》再次热销引发的思考40 论《哈利波特》中的情感结构41 苔丝的悲剧成因浅析42 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43 伊丽莎白班内特和姚木兰的比较研究44 How to Avoid Chinglish on English Writ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45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礼貌现象研究46 凯特•肖邦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研究47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48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浅析49 跨文化交际下汉语四字成语的英译研究50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法51 礼貌原则在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中的应用52 二战后美国摇滚乐的发展及影响53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论冠名广告的营销策略54 中英身势语中的文化差异55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56 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网络聊天室会话的含义57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美商务谈判中的冲突58 世纪年代前后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女性形象对比59 对黑人妇女在民权运动期间争取教育权的背景分析60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The Portrait of a La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61 Love and Death in The Awakening62 违反合作原则所表达的会话含义—以《越狱》中Theodore Bagwell 话语为例63 浅析简爱的双重性格64 从《绝望的主妇》的字幕翻译中看文化因素65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探析中西方人文差异66 论合作语言学习在英语精读课上的应用67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中安娜的政治困惑分析68 论跨文化因素对广告汉英翻译的影响69 拜伦式人物—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弗洛伊德解读70 探讨美容化妆品翻译技巧--以安利雅姿产品为例71 詹姆斯鲍德温《桑尼的布鲁士》中男主人公桑尼的自我救赎72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根源分析73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的第一人称叙述策略74 从唐诗不同译本看数字词汇翻译得与失75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赛珍珠的《大地》76 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77 白鲸中的自传元素78 网络英语中的新词探究79 信用证中英语语言特点及应用研究80 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81 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82 论《双城记》中的反讽83 从广交会现场洽谈角度论英语委婉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功能与应用84 王尔德家庭道德观在《认真的重要性》中的体现85 个体取向与集体取向对中美商务交流的影响86 中英日委婉语语言特征87 从才能选秀看中西方梦想观念的异同88 On the Character of Scarlett O’Hara and the Transition of American Society89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Stuttering in The King’s Speech90 英语专业新生英语阅读习惯调查91 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局限性92 浅析中西习俗文化“冲突”93 哈代小说《绿林荫下》的视觉呼唤94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简析95 英语基本味觉词“甜/苦”的隐喻机制96 浅析公告标识中出现的中式英语及其纠正97 由《克莱默夫妇》思考美国女权运动对美国家庭的影响98 中国英语初探99 中学生词汇自主学习对阅读能力影响初探100 相同之爱,不同诠释——从美剧《吉尔莫女孩》看东西方母女关系之异同101 英语学习能力与风格的性别差异研究102 语用预设视野下的广告英语分析103 从十字军东征看中世纪宗教冲突104 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主宰还是学生为中心105 年世博会吉祥物所体现的中国元素106 Sister Carrie’s Stepping Stone to Success107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108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10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10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根源分析111 《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根源112 《爱玛》中身份和同辈的压力113 中美大学创业教育的比较和启示114 A Survey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English Major115 《林湖重游》中的静态美分析116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Black English from Social Perspectives117 Cultural Mediation in Interpreting—An Obser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18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119 消费主义视角下看《麦琪的礼物》中的男女主人公120 从后殖民视角解读《孤独的割麦女》12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122 国际快递公司的本土化战略12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24 分析《宠儿》中塞丝的创伤与愈合125 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学反馈的调查与反思126 英语中称谓语的性别歧视现象127 浅析《恋爱中的女人》的圣经意象原型——从原型批评角度解读128 从福柯的后人道主义视角看赫尔米娜之死——解读赫尔曼黑塞作品《荒原狼》129 言语幽默产生的语音机制130 浅析委婉语的构造方式及功能131 小议约翰多恩的奇思妙喻132 浅析《雾都孤儿》中象征手法的运用133 广告中的熟语模因探析134 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语用功能135 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136 中美商务谈判中恭维语的分析137 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的个人抱负与自我完善13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9 浅析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140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141 中美家庭变迁的对比研究142 中美饮食文化实体行为与非实体行为的民族差异143 论《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性格144 《鲁滨逊漂流记》中殖民文化对殖民地文化影响解读145 《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146 英语法律文本翻译原则147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148 论《一个小时的故事》中马拉德夫人女性意识的觉醒149 中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探索150 两性语言差异分析151 《绿色山墙的安妮》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分析152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15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4 角色扮演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55 原罪与拯救:《小伙子布朗》与《好人难寻》比较156 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方式及其风险回避157 大学校名的命名原则与翻译策略--以中美两国的大学校名为例158 从莎翁作品透视伊丽莎白时期女性社会地位159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160 Analysis of the Elements of Modernism of Wuthering Heights161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16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63 《蝴蝶君》中两位主角的心理冲突164 激发幼儿学习英语兴趣165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66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e Light of Chinese Brand Names Translation167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hinese Renditions inDifferent Periods168 英汉味觉隐喻的对比研究169 从《最蓝的眼睛》看托尼莫里森如何重塑美国黑人文学中的黑人形象170 论爱情的毁灭:浅析《永别了武器》主题思想171 从美学角度浅析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首》——“意音形”三美论172 论商标名称汉英翻译中的合作原则173 论内莉丁恩在《呼啸山庄》中的作用174 《西游记》和《哈利波特》的对比175 如何激发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176 苔丝死之谜177 从电影名的翻译看直译与意译178 从《永别了,武器》与《老人与海》浅析海明威的战争观179 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180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181 人性的扭曲,堕落与回归——希刺克厉夫的人性简析182 语境视角下的“吃”字翻译研究183 《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184 圣经对J.K.罗琳创作《哈利波特》的影响——对《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写作手法及其宗教主题的研究185 英汉习语中价值观的差异186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及启示—以《摩登家庭》和《虎妈战歌》为例187 英汉谚语中“爱”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188 英语广播新闻与报纸新闻的文体比较189 An Ecocritical Analysis on Lady Chatterley’s Lover190 商务英语写作得体原则191 抱怨类外贸信函的语篇分析192 初中英语合作学习193 On the Main Practice of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194 影响英语阅读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195 An Analysis of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196 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197 探析《愤怒的葡萄》中人性的力量198 Rhetorical Art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fBusiness Transaction Correspondence199 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200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

目的论视角下对《爱丽斯漫游仙境》的赏析

目的论视角下对《爱丽斯漫游仙境》的赏析

目的论视角下对《爱丽斯漫游仙境》的赏析作者:马玉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10期摘要:儿童文学——具有丰富文学价值和独特艺术性的,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并被他们所阅读的文学性质作品的总称。

一般国内的文学作品比较容易理解,也被大多数的儿童所接受,但是对于外国的儿童文学作品,由于翻译的方法不尽相同,因此造成理解上的差异也很大。

如何依据儿童的理解力和审美能力在不改变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准确的翻译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本文将以《爱丽斯漫游仙境》(刘易斯·卡洛斯著)的不同翻译版本为基础,对其翻译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深入探究,如何更好地应用目的论才可以将儿童文学的趣味以及精髓更好地体现在儿童读者的面前。

关键词:目的论儿童文学具体赏析二者结合一、目的论主要内容及其作用(一)目的论的起源及其内容目的论最先是由弗米尔(功能派的代表人物)在《普通翻译理论基础》中提出的,其主张利用占据主要功能的部分控制翻译,它的形成经历了大约三个部分。

第一个阶段是莱斯提出的,她坚持把原作作为翻译的中心,并强调翻译的基础要建立在内容、语言、交际都要与原文对等的基础上,同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对比她还提出,翻译的基础是文章的功能,不再是对等原则。

之后,哲学家及文学家汉斯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创立了翻译目的论——功能学派的奠基性理论。

它的主要观点是,翻译伴随着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简单的语言学不能解决翻译过程中碰到的理解性问题。

在进行翻译时要根据读者的兴趣爱好和读者的理解能力,从原文的多元化信息中进行筛选,这就说明,翻译不再是简单的——对应的语言交换行为。

最后一个发展阶段就是功能学派对目的论的完善,虽然目的论的提出遭到了不少学者的批评,但是功能学派从许多方面进行了反驳。

(二)目的论适用于文学翻译。

翻译目的论很明显被应用在文学翻译上,这在一些比较流行的外国文学作品的译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翻译目的论更多被应用在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上,因为儿童的理解力和艺术鉴赏力与成年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不能用传统的观点去翻译儿童文学作品。

从接受美学看《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文化翻译-精品文档

从接受美学看《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文化翻译-精品文档

从接受美学看《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文化翻译接受美学认为绝对的意义是不存在的,文本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实现,读者的地位不可忽视,并且在翻译中绝对的对等是不可能的。

因此,作为童话故事的主要读者,孩子的地位得到充分的认可。

优秀的童话译者,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原文中所体现的地理、历史、文化和传统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对儿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儿童的生理、心理、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等。

换句话说,童话译者必须确保译作为孩子们所接受并喜欢。

因此,在童话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始终以童话故事的读者一一儿童为中心,从孩子的视角欣赏原作,从而实现第一个“视界融合”,即译者和原作的沟通。

为实现第二个“视界融合”一一译本和目标读者的沟通, 译者应起到桥梁和媒介的作用,重视儿童的阅读需求。

并且, 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也应以儿童读者为中心。

而翻译之所以不那么容易, 还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

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

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 而且还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

本文选取《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三个中译本,其中,赵元任主要采用了归化的策略,一方面为了迎合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时代的局限。

例如,他将“ housemaid”,“ fa irytales ”,“ yer honour ”,“ you coward ” and“curtsey ”分别译为“丫头”,“仙人传”,“老爷”,“贱奴才”和“请安”,这是旧中国的一些用法,为那个时代的儿童所熟知。

但是对于现在的读者尤其是孩子,就有些陌生了。

再如,在第二章中,赵将“ Christmas ”译为“过年”,目的是为了使它更容易被那个时代的儿童读者所接受,因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几乎无人知晓西方的圣诞节。

翻译目的论分析《爱丽斯漫游仙境》译本

翻译目的论分析《爱丽斯漫游仙境》译本

- 224-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翻译目的论分析《爱丽斯漫游仙境》译本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姜楠【摘要】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在题材,主题,故事结构等多方面都有不同于成年文学的价值标准。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时刻不忘读者是孩子。

儿童文学的翻译应该保证广大的中国少年儿童通过译文容易理解和接受外国儿童文学作品。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为儿童文学的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根本上说,文学作品是为读者创作的,读者是文学活动的能动主体。

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儿童,译者要考虑儿童在心理上的发育水平,知识经验,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等诸多特点。

文章以刘易斯·卡洛尔的作品《爱丽斯漫游仙境》的几个不同版本的翻译为例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目的论 儿童文学 翻译一、翻译目的论功能派翻译理论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产生于德国。

他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凯瑟琳娜 莱斯在1971年发表了《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书中一方面坚持以原作作为中心的等值理论,并指出理想的译文应该从概念性的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上与原文对等。

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赖斯发现有些等值其实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有时也是不应该追求的。

赖斯认为,译者应该优先考虑的是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的原则。

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评价译文。

此后,汉斯 威密尔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

威密尔认为仅仅依靠语言学是解决不了翻译的问题的。

他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

翻译时,译者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从原作所提供的多元信息中进行选择性能够的翻译。

威密尔还强调因为行为发生的环境置于文化背景中,不同文化又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

因此翻译并非一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

汉斯的目的论包含了三个法则:1)目的法则。

该法则是目的论的首要法则。

接受美学视角下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中译本为例

接受美学视角下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中译本为例

接受美学视角下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以《爱丽丝漫游奇境
记》两个中译本为例
相子夜
【期刊名称】《现代语言学》
【年(卷),期】2024(12)5
【摘要】接受美学理论在上世纪60年代被首次提出,为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并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翻译的视角。

而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儿童成长和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刘易斯·卡罗尔(Lewis·Carroll)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是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

本文从姚斯提出的接受美学的视野出发,选取赵元任和周克希的两个中译本,从词汇、修辞和句法层面对其进行探讨,旨在为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提供更多的借鉴方法。

【总页数】7页(P439-445)
【作者】相子夜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武汉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
【相关文献】
1.社会符号学视角下仿拟修辞格在语篇中的翻译——以《艾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中译本为例
2.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处理--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译本为
例3.从交际翻译观看《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中译本的双关语翻译4.接受理论下儿童文学作品翻译的原则——兼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顺应论视角下的韵语儿童文学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为个案

顺应论视角下的韵语儿童文学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为个案

“ 按 照顺应 论 ,使 用语 言的过程 就是 不断 选 择语 言的过程 ,选择的原因可能来 自语 言内部 ( 即 结 构性 的 ),也 可能是来 自语言外部 。”【 6 j 盯结构
以《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为个案
左金梅 ,赵 仪
( 中国海 洋大学 ,外 国语学院 ,山东 ,青 岛 ,2 6 6 1 0 0)

要: 顺应论 的核心是选择和 顺应 。翻译作为 一种跨 文化交际活动 ,同样需要不 断地做 出选择和顺应。
因此 ,顺应论可 以为韵语儿 童文学翻译 提供一个完整 的理论框 架。论 文以顺应论 为理论基 础,从语 言结构和 交际语境层面对 《 爱 丽丝漫游奇境 记 》的两个 中译本进行 的剖析 ,为韵语儿 童文学翻译的研究提供 一个 新的
童 心理 和审 美特 点 的诗歌 。成人 文 学 中也 有韵 语
作 品 ,但 是 ,儿童 与成 人 对韵语 作 品 的精神 、心
理需 求 以及 感受 能力 具有 很大 的不 同 。与儿 童相
言具 有 :顺 应 性 、商 讨性 和变 异性 。 “ 变 异性 为 语言使用 者提供 了一 系列 可供选择 的可 能性 。”【 4 ]
顺应 儿 童读 者 的期待 。 目前 儿童 文学 翻译 的研 究 多集 中在小说领域: 郭贵丽 以《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
为个 案 ,从 关联 理论 角度 对 儿童 文学 翻译进 行 了 探究 [ 1 J 7 ,但 其 翻译研究 只 是针对 小说 中的个 别句
顺 应性 、变 异性 和商讨 性是 交 际方在语 言使 用过
理论体系作为支撑 。 语用 学 家维 索尔伦 在他 的 的著作 《 语 用学 新 解》 一书中 , 阐述 了语 言顺应 理论 的整体理论框架 ,

《爱丽丝梦游仙境》英文读后感带翻译

《爱丽丝梦游仙境》英文读后感带翻译

《爱丽丝梦游仙境》英文读后感带翻译《爱丽丝梦游仙境》英文读后感带翻译《爱丽丝梦游仙境》叙述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从兔子洞进入一处神奇国度,遇到许多会讲话的生物以及像人一般活动的纸牌,最后发现原来是一场梦。

下面是语文迷网精心为大家带来的英语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篇:爱丽丝梦游仙境英文读后感This is a story book, the inside of the story is preposterous, quirky and funny; This is a but with more than pages of books, the show is just a little girl in a long afternoon met there can all kinds of animals and men; This is also a even in fairy tale books seem most ordinary book, all the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can speak, all with their own idea-this and any a fairy tale almost no different than any.From beginning to end, the story is so strange. Alice has been somehow become bigger or smaller that I almost drowned by his own tears; She met a lot of animals and a lot of people, try to talk and talk to them, but they are not completely normal, and it is not friendly; She has not been ?翻译:中文:这是一本故事书,里面的故事荒诞不经,离奇而可笑;这是一本不过百余页的书,所展现的仅仅是一个小女孩在一个漫长的下午遇见的各种不可能存在的动物和人;这也是一本即使在童话书中都显得极其普通的书,故事中的所有角色都会说话,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与任何一个童话故事相比几乎没有任何不同。

目的论框架下的儿歌翻译——以《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儿歌为例

目的论框架下的儿歌翻译——以《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儿歌为例

语言文字目的论框架下的儿歌翻译以!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儿歌为例刘立香(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摘#要#翻译目的引导翻译行为,决定翻译策略的选择。

儿歌的翻译目的应该与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相适应,忠实原作还是忠实读者要根据翻译目的而定。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汉语译本有着广泛的读者群,其中儿歌的翻译体现出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目的。

美与忠实的矛盾在儿歌翻译中尽显无遗,究竟要采用何种策略,倾向哪一个阵营,仍然要由翻译目的而定。

关键词#目的论;翻译行为;翻译策略作者简介#刘立香(1981∃),女,山东无棣人,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翻译研究。

##一、引言Reiss&Ver m eer提出了 目的准则,即一种翻译行为由其目的决定,即 目的决定手段[1]101。

目的准则可以用来解释译者在处理直译和意译、形式和内容之间的矛盾时,为何采取某种策略。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也要遵循目的准则,按照翻译的目的进行操作。

然而,对于文学翻译的目的,莫衷一是,有的认为译文应当再现原文的文学结构,有的认为应当让读者了解原文的体裁、艺术价值和语言美感,从而丰富目标语,而且使译文读者明白原作为什么值得翻译[1]117。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须以作者的创作意愿为指导原则,按照艺术作品特有的特点调整词汇、句法、修辞和结构,使译文产生与原文独有的表达特点类似的美学效果[1]。

下面文章从目的论角度出发,选取!阿丽思漫游奇境记∀[2]中几个儿歌的译本为研究对象,探讨目的论对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二、儿歌的特点译者翻译儿歌就要了解儿童诗歌的特点[3]63,进而明了儿歌翻译的目的:1)儿童诗歌用语简单易懂,总是以最易懂的方式排列组合出来;2)为了便于吟诵,常采用生活中语言的自然节奏,否则拗口难听;3)主题多为描述儿童的生活,探讨儿童的内心世界、情感与愿望;4)由于儿童重在形象思维,弱在逻辑思维,一般少用抽象词,多用表达色彩、声音与形状的词,多用短句,标注出关联词用以引导儿童读者来联系上下文;5)主题一般升华到普遍性原理,具有正面导向作用与启蒙教育目的。

从目的论视角研究儿童文学的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的两个中译本为例

从目的论视角研究儿童文学的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的两个中译本为例
Under the guidance ofSKOPOStheory,the author selectedtwo versions of Zhao Yuanren and Chen Fuanof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Eventually concludedthat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SKOPOStheory can serve the readers better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mmunication.
2.Brief IntroductiontoChildren’s Literature
Children's literature is designed for the cre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children’sliterature arelively,vivid andeasy to understand,.
My thanks also go to other teachers intheCollegeofForeign Language,XianyangNormalUniversity, whose profound knowledge and gracious virtue set me a good example in my life. Their courses gave me enlightment and inspiration all the time.

接受美学论文:从接受美学的视角解析《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诗歌翻译

接受美学论文:从接受美学的视角解析《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诗歌翻译

接受美学论文:从接受美学的视角解析《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诗歌翻译摘要:把接受美学应用于儿童文学翻译中时,译者应以儿童的心理特征、理解能力和审美需求为基础, 创造出适合儿童的译本。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赵元任版《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诗歌翻译进行评析。

关键词:接受美学;儿童文学;诗歌翻译一、引言英国作家路易斯?加乐尔的名作《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是儿童文学作品的经典之作,从诞生之日起就风靡全球。

到19世纪中叶,该书已出版300多次。

在英国它的受欢迎程度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

在《大英百科全书》中,该书被誉为荒诞文学的典范,它的出版标志着英国儿童文学黄金时期的到来。

加乐尔在原著中创作了十来首儿童诗歌,其中大部分是作者模拟时下著名说教诗所改写的讽刺打油诗,诗作内容浅显,音韵和谐,深受英国儿童读者的喜爱。

本文试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诗歌翻译进行评析。

二、接受美学接受美学是文学研究领域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方法论。

接受理论着重探讨读者能动的接受活动在文学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由德国教授姚斯和伊塞尔在20 世纪60 年代出。

接受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视野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文本相融合,才谈得上接受和理解(朱立元,2004)。

所谓期待视野,是指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用来阅读文本的心理图式,就是期待视野。

它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同时也包括人们的直觉能力、承受能力和接受水平等。

读者的期待视野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人而异,因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当把接受美学应用于翻译理论中时,译者成为了原作的读者,他的主动参与使他在翻译时会考虑到译本读者的期待视野。

儿童,作为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应该成为译者的考虑对象。

三、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解释儿童文学翻译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主动参与,也特别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作用。

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为例的开题报告

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为例的开题报告

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
记》为例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儿童阅读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被引进到中国,成为了儿童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作为西方儿童文学经典之一,具有广泛的读者群体。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其翻译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因此,本文针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翻译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儿童文学翻译的方法和策略。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翻译进行分析和比较,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适应儿童读者的语言认知和心理特点,找到最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具体目的如下:
1. 分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翻译特点和难点,探讨翻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2. 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兼顾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让翻译更符合儿童读者的语言认知和心理特点。

3. 通过对不同版本的翻译进行比较,寻找最合适的翻译版本,同时探讨翻译的评价标准。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法。

首先通过对儿童文学翻译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分析,深入探讨儿童文学翻译的方法和策略。

其次,本文将选取不同版本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翻译进行比较,分析其翻译特点和优缺点。

最后,结合原著和翻译文本,探讨翻译的评价标准并提出可行的翻译策略。

四、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儿童阅读素质的提高、推动儿童文学翻译质量的提高及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本文研究方法和策略也可以为今后其他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提供参考和借鉴。

从目的论角度评析吴钧陶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译本-2019年精选文档

从目的论角度评析吴钧陶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译本-2019年精选文档

从目的论角度评析吴钧陶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译本《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 )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述的是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在梦境中跌入兔子洞及随后的一些奇妙经历。

作品自1865 年发表以来吸引了无数儿童及成人读者(其中就包括奥斯卡•王尔德和亚历山德拉•维多利亚女王),成为儿童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

自20 世纪初以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已被翻译成多个中文译本,吴钧陶译本就是其中之一。

随着中文译本的增多,翻译界关于这些译本的研究也愈来愈多、愈来愈重要,其中也不乏对吴钧陶译本的研究,然而,部分学者认为它缺少了儿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是一部好的译本,我认为他们忽视了吴钧陶译本的目标读者和翻译目的,片面地从翻译策略上对其进行评价。

在此结合译者的翻译目的和目标读者,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对吴钧陶译本做出重新的、公正的评价。

、翻译目的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 )创立于20 世纪80 年代,由德国功能派代表人物弗米尔提出。

目的论有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诚法则,在目的论的三个法则中,目的法则是最核心的一个,它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着翻译的行为,即“目的决定手段”。

在目的论看来,每一种翻译行为都有它的目的,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也取决于其翻译目的,不同的翻译目的可能会造成同一源文本的不同的译本,因此,目的论允许译者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对同一源文本进行与其翻译目的相称的翻译。

目的论认为翻译策略只能被特定的翻译目的决定,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根据翻译目的确定其翻译策略,定在具体的翻译过进而确程中是保留源文本的语言特征还是其文化内涵,抑或是两者兼顾。

由此可见,同一文本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译本亦不足为奇,只要契合了译者的翻译目的就是成功的译本。

二、吴译本的翻译目的和分析吴钧陶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文译本出版于2007 年,正如他在序言中写道的:“我(尽心竭力像开凿隧道那样一寸寸向前挪)等到终于凿通,感到喜悦的同时,也感到有些惶恐,不知自己的工作究竟做得怎样。

赖斯翻译批评理论视角下儿童文学的翻译——以赵元任译作《阿丽丝

赖斯翻译批评理论视角下儿童文学的翻译——以赵元任译作《阿丽丝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赖斯翻译批评理论视角下儿童文学的翻译——以赵元任译作《阿丽丝漫游奇境记》为例田萌 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摘 要:语言大师赵元任的第一部译作《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为儿童文学的翻译树立了典范,本文以赖斯的翻译批评理论为框架,系统分析了这部儿童文学的翻译,通过研究,揭示了赖斯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赖斯;儿童文学;赵元任: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作者简介:田萌(1995.9-),女,汉族,山西泽州县人,现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2017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108-021.引言赖斯的著作《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为翻译质量的评估建立了一个极具参考性的标准,属于功能理论的代表。

作者以目的论为首要原则,对目标语和源语的文本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将这种分类方法运用于翻译批评,然后结合语内因素和语外因素考察了翻译批评的潜力。

接着,作者又从主观和客观条件研究了翻译批评的制约因素。

赖斯的翻译批评模式对于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儿童文学翻译批评框架的建立需要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以理性分析为基础,确立翻译批评的标准和具体操作模式,并通过翻译批评实践进行检验(徐德荣,江建利2014:66)。

《阿丽丝漫游奇境记》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该作品的第一部中译本的译者赵元任是享誉海内外的语言学大师,对于翻译有着独特的视角,他的译文对儿童文学的翻译批评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本文将以此为例,探讨儿童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的建构。

2.赖斯翻译批评模式概要赖斯对文本划分了类别,其目的在于指出不同类别文本应当有不同的翻译策略,并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

她也谈到:译者应当先对他所翻译材料的文本类型进行划分,然后以此来决定他要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因为没有任何一种翻译策略或方法能够适用于所有类型文本的翻译。

从修辞层面看儿童文学的翻译——以《爱丽丝漫游仙境记》为例

从修辞层面看儿童文学的翻译——以《爱丽丝漫游仙境记》为例
教育平台
从修辞层面看儿童文学的翻译
——以《爱丽丝漫游仙境记》为例
邹浚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710128
摘要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生成有着 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一部外国儿童文学作 品能在广大儿童中流行以及被他们所接受,就要看这部作品的翻 译版本是否符合目标儿童读者的口味。本文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了 《爱丽丝梦游仙境))这部国外文学经典的两个中译版本,对于其 在国内大受欢迎就有理可循了。 关叠诃儿童文学翻译目标儿童读者修辞的角度
24
教育平台
《视角之变:一种犯罪与司法的新焦点》书评
刘娟 南京大学法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霍华德·泽尔所著的《视角之变:一种犯罪与司法的新 焦点》一书从被害人和加害人的需要出发,阐述“恢复”的重要 性,从而提出了不同于报应性司法的一种崭新理论视角一一恢复 性司法.本文从该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的角度探究作者的写作思 路,试图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所提出恢复性司法的法律视角. 关丝如犯罪司法恢复性司法视角
Literatul'e in the Twcntieth Century.London:C.Hurst&
Company.1978.
thereisofminethelessisofyours.’”
爱丽丝道. 。可是芥末不是动物。怎么痛鹭鸶比呢?。 公爵夫人道. “又对啦.你说话真说的好明白!” 爱丽丝道. 。我想它是一种矿物。” 那公爵夫人似乎任爱丽丝说什么,她总以为然的.她道. 。自然是个矿物。“ B. 。只不过芥末可不是乌啊.”爱丽丝评论说。
一、引盲 为儿童创作的文学是儿童文学。它在题材、主题、故事结
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诸多方面都要求有不同于成人文学的 价值标准。创作儿童文学时,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儿童特点.并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Animal glossari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2 论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对日常生活的影响3 An Analysis of Textual Functions of the English Passive Voice4 O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5 The Awakening of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Pride and Prejudice6 A Survey of the Manifestations of “Babel” in the Movie Babel7 《老人与海》和《白鲸》的生态意识对比8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9 《荒原》中的死亡与重生10 如何用英语作精彩演讲11 从《竞选州长》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艺术12 中西饮食文化中的差异13 论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14 自然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表现15 英语导游词翻译的原则与技巧16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17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研究18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175 567 12 4819 The Cultural Predicament and Transcendenc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the Allusion in News20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21 隐喻视野下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22 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两性意象的象征研究23 英国湖畔派诗歌的语言特点及其汉译24 NBA和CBA的文化差异分析25 汉英翻译中的多余词现象26 从个人英雄主义到爱国主义的升华—《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形象的分析27 旅游景点的汉译英翻译研究28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29 浅析中国时政术语的常用英译方法30 情感范畴在转喻中的认知体现31 解析《诺桑觉寺》中凯瑟琳的自我成长32 浅析广州-ELEVEN的经营模式及其发展前景33 城市公共标识翻译技巧及问题分析34 国际商务谈判中模糊语言应用的语用分析35 幸福婚姻中爱情与金钱并重——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36 论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37 “一只陷入囹圄的小鸟”——苔丝的悲剧命运分析38 换位思考在商务信函中坏消息的运用及建议39 On Allan Poe’s Application of Gothic Elements and His Breakthroughs — Through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40 心灵的挣扎:浅析福克纳短篇小说《烧马棚》中萨蒂的困境41 听力方法对初中英语学习的影响42 星巴克营销策略研究43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多元文化中跨国企业绩效管理44 中美脱口秀会话分析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45 论《苔丝》中女性意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4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4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48 从中西传统节日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49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50 从礼貌原则看《威尔与格蕾丝》的对话51 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52 雌雄同体:《奥兰多》中时代精神的体现53 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54 黑人社区的替罪羊--论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55 《傲慢与偏见》折射出的奥斯汀的婚姻观56 英语电影的中文名称翻译57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58 浅谈西方情人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59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以xx学校初一学生为例60 浅析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冰河世纪》两个翻译版本的对比分析61 解析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中的幽默讽刺艺术62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和谐”研究63 《宠儿》中塞斯的性格分析64 教师在英语自主学习中的作用65 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的蜕变66 《绯闻少女》中的话语标记词研究67 对爱伦坡侦探小说犯罪心理的分析68 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现代性意识69 浅谈圣经对经典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70 英汉礼貌用语及交际策略的对比分析71 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适者生存”在《热爱生命》中的运用72 浅析亨利詹姆斯小说《螺丝在拧紧》中的哥特成分73 译者主体性观照下的中文菜名英译74 从《透明的东西》探讨纳博科夫的时间意识75 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76 情境创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77 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内战爆发的影响78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79 浅析英语粘着词素及其在词汇教学中的实用价值80 Beowulf: A Christianity Guided Pagan Epic81 A Journey through Harsh Reality: Reflections on Gulliver’s Travels82 《老人与海》中的存在主义分析83 王尔德童话《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84 论“孔雀东南飞”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85 英语复合名词的认知语义研究86 目的论视角下《麦琪的礼物》的译本评析87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88 试析《宠儿》中的象征手法89 中英诗歌及时行乐主题比较90 学生不同个性对英语学习的影响91 A Brief Analysis of Willy Loman’s Tragedy in Death of a Salesman92 合作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运用93 中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对学生焦虑的影响94 浅析《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现代主义特征95 从跨文化传播角度论中国饮食文化资料的英译96 Cause of Tragedy in Desire Under the Elms97 The Horror Elements in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98 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99 东西方人名文化与翻译—以英汉人名为例100 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101 从合作原则角度解读《成长的烦恼》中的言语幽默102 简论爱伦•坡的建筑意象103 The Effects of Family Education on Personalities in Little Women104 Cultural Input and Syllabus in English Teaching105 论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有效沟通106 基于精细加工理论的英语词汇学习研究107 中美文化视野中对个人主义的认同差异108 论象征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109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策略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110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角度111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112113 The Comparison of Word Order between the Report at the th National Congress and Its English Version114 高中英语新课标在xx中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115 《美国的悲剧》中主人公克莱德悲剧性解析116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117 边缘文化的呐喊—田纳西和白先勇笔下同性恋身份构建的比较分析118 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119 曹禺与尤金奥尼尔作品中的悲剧观比较120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121 称呼语的语用分析—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122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123 汉语外来词翻译的文化解析124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125 中西方传统习俗的对比研究——出生礼,婚礼,葬礼126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127 On Appli cation of Skopostheory in Translation of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128 从《儿子与情人》看男人的悲剧129 The Analysis of Surreal Symbolism in Shelley’s Poetry130 爵士乐对美国音乐产业的影响131 浅析《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132 中西面子观的比较研究133 从女权主义视角分析《德伯家的苔丝》134 从关联理论视角看影视字幕翻译——结合美剧“绯闻少女”进行个案分析135 《宠儿》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开题报告+论)136 汉英礼貌原则对比浅析137 象征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运用138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139 论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主义140 对《大地》中女性人物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141 春晚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和修辞学研究(开题报告+论)142 目的论指导下《页岩》英译汉中的词类转译现象143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的翻译144 浅析《飘》中女性主义的萌发145 《祝福》两个英译本翻译中文化缺失现象的对比研究146 从谚语看中英文化的差异147 Two Different Images of the Heroines in the Novel the Age of Innocence148 课堂管理对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影响149 以目的论为指导的化妆品商标翻译150 论广告定位中的文化冲突及对策151 战争、归乡、爱情—《冷山》的多元主题研究152 对狄金森诗歌中四个主题的分析153 在孤独中寻找自我——析《没有指针的钟》J.T.马龙的救赎154 从《绝望主妇》分析中美女性差异155 完美管家还是他者—浅析《长日留痕》中的管家形象(开题报告+论)156 On the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in John Keats’s Poems157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社交称谓158 语用学理论在经贸英语口译中的应用159 《天路历程》与《西游记》的精神共鸣160 从功能对等论看中餐菜单的英译161 对《老人与海》中突显的生态意识的探讨162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163 英汉谚语特征对比分析164 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165 探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美166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167 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168 《哈姆雷特》中不言而喻的隐喻魅力(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69 从《蜘蛛侠》系列看美国的英雄主义170 从《打鱼人和他的灵魂》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171 纪伯伦《先知》中辩证的婚姻观及爱情观172 An Archetypal Study of J.D.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173 浅谈导游词翻译174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佛教禅宗因素175 《织工马南》中马南的性格176 An Analysis of the Fatalism and Pessimistic View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77 浅析中西文化数字含义的差异与原因178 《傲慢与偏见》基本婚姻观背后的世纪英国社会历史因素179 论爱伦•坡小说《莫格街谋杀案》中悬疑的设置180 对《儿子与情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181 《浮生六记》翻译赏析—林语堂翻译策略研究182 从目的论视角下对比研究《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两个中译本183 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及词汇教学184 消除不良商标翻译的策略185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186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看得见的种族歧视187 浅论中文商标的翻译188 浅析《黑暗的心》女性形象的作用18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90 跨文化交际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91 奥斯卡•王尔德童话的唯美主义研究192 从文体学角度浅析国际商务合同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193 论《哈姆雷特》和《麦克白》中的超自然因素194 A Study of Mark Twain’s Rhetorical Devices: Irony and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195 The Loneliness in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196 中西方礼貌用语对比分析197 刘易斯小说《巴比特》中的都市景观和人物描写分析198 接受美学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199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主要作品200 政治委婉语的取效性行为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