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曾国藩

合集下载

浅论曾国藩家书中的交友之道

浅论曾国藩家书中的交友之道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浅论曾国藩家书中的交友之道学 院 人文社科学院专 业 汉语言文学年级班别 0802学 号 2008406010225学生姓名 刘丽娟指导教师 黄俊杰二○一二年五月十四日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目录第一章曾国藩交友的思想渊源 (4)一、淳厚古朴的家风对其交友观念的影响 (4)二、受孔孟之道的影响 (6)第二章曾国藩的交友原则 (8)一、交友拜师宜专一 (8)二、交友必须亲近良友 (9)三、交友须勤加来往 (9)四,交友需诚心 (9)五、交友勿占人便宜 (10)第三章曾国藩的交友类型 (10)一、早年求学时期曾有过损友 (10)二、终身的挚友 (10)三、学术交流的文友 (11)四、军中所交之僚友 (11)第四章小结:曾国藩的交友原则对后世的启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语 (12)浅论曾国藩家书中的交友之道摘要:曾国藩是一个争论颇多的历史人物,对其功过是非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近代的章太炎曾评价他说“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

”在当代,刘伯承曾说:“这位曾文正公,其人不可取,但也不要因人废言。

”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曾国藩的评价也能站到一定的历史背景中对其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因事而异。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十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世治国之道的阐释,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尽管曾国藩平生学术著述甚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毛泽东1917年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少年得志,官运亨通,10年之中连升10级,官至二品。

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朋友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曾国藩曾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可见交友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关系重大。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评价论文.doc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评价论文.doc

从曾国藩看为人处世之道摘要:曾国藩,晚清时期“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农耕家庭,但却成就了一代大将之才,文通程朱理学,武能制太平天国起义。

从他的一生,我们可以学到许多的为人处事的大道理。

本篇论文从他的生平简介开始,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详述了三件对我影响最深刻的事。

从对这位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大重要人物的人物剖析开始,渐渐的了解那个时局动荡的时代。

并通过他的一生,看到了我们普世价值中对于人生起伏的“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随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般释然。

人物简介:曾国藩,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

五岁启蒙,次年入家塾“利见斋”。

早年多次应试不中,道光十八年(1838年),参加会试,终于中试,此后仕途平坦,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授礼部右侍郎。

不久署兵部右侍郎。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道光三十一年(1852年)生母去世,丁忧回籍。

此时太平军已攻入湖南,气势正盛。

咸丰二年底(1853年1月),曾国藩接到帮办湖南团练旨。

经郭嵩焘力劝,离家前往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事宜。

一月后,太平军攻占江宁且定都于此,改称天京。

曾国藩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仿效已经成军的楚勇,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并整合湖南各地武装,称湘军。

咸丰三年(1853年)八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咸丰四年(1854年),发布《讨粤匪檄》,率师出征,不久在靖港水战中被太平军石贞祥部击败,投水自尽,被部下所救。

休整后,重整旗鼓,当年攻占岳州、武昌。

咸丰六年(1856年)坐困南昌。

9月2日,洪杨内讧,史称天京事变,南昌解围。

两年后,湘军攻占九江,气势颇盛。

十年(1860年),湘军围安庆。

同治三年(1864年)7月,湘军破太平天国的天京(南京),朝廷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

曾国藩近代史评价论文范文

曾国藩近代史评价论文范文

曾国藩近代史评价论文范文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在修身、齐家、治军、为学、为官等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曾国藩近代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曾国藩近代史论文篇一:《评析中国近现代史人物——曾国藩》摘要: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的风云人物,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同时,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又是颇有争议的人物。

本文通过对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发起洋务运动这两件事,从正反两面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

关键词:曾国藩;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历史功过曾国藩在世时就兼有“中兴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头”、“增屠户”、“卖国贼”的徽号。

然而,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主要是看它对社会的发展是起推动作用或阻滞作用。

评价曾国藩,亦如此。

首先,我们可以从太平天国运动中对曾国藩进行评析。

太平天国极大地冲击了整个封建统治秩序。

第二,太平天国虽然在形式上没有超出旧式农民起义的框框,却显露出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趋向,洪仁歼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和交通业。

虽然它只是部分人心中的蓝图,但至少也反映一种趋向,而且太平军在吴淞、苏州等地建立了工厂。

世界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历史潮流冲击着中国,在太平天国里也激起了资本主义近代化趋向的涟漪。

太平天国的近代化趋向对当时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有影响的第三,太平军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太平天国不仅敢于反抗清王朝,也敢于反抗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一百多年来,这种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志。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镇压了作出这些功绩的太平天国,当然是有罪的。

但也不能把曾国藩的罪过扩大化。

曾国藩作为清政府的督抚不能自主,这同林则徐、左宗棠等镇压农民起义无区别。

再者,太平天国运动有其本质的致命弱点。

第一,太平天国没有给农民带来解放,只是换了某种名义把农民仍旧束缚在封建剥削制度下。

第二,太平天国也没有使农民得到政治上的自由,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农民政权。

曾国藩碑铭文思想论文

曾国藩碑铭文思想论文

曾国藩碑铭文思想论文摘要:曾国藩碑铭文中不乏贤良正直、忠孝节义之人,这与他本人所受儒家伦理道德传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他继承和发扬了儒家学说中的仁、义、礼、智、信,把它们作为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

自己终身践行不说,对他人亦作如是要求。

在他为家人所写的墓志铭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孝敬长辈、爱护弟妹、以孝悌为本的仁者形象。

在为其他人物立传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才学、忠义、仁孝之士不为人知的事迹,于中发掘出人性之善良美好,供大家宣扬学习。

这正是曾国藩碑铭文的价值意义所在。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的《曾国藩诗文集》中,共收录曾国藩文章146篇,其中“墓志铭”“墓表”散文共46篇,“碑铭”5篇,祭奠文4篇(《祭汤海波文》、《岁暮设奠告王考文》、《祭礼部韩公祠文》、《母弟温甫哀词》),忠祠记3篇(《湖口县楚军水师昭忠祠记》、《金陵军营官绅昭忠祠记》、《金陵楚军水师照忠祠记》)。

把“墓志铭”“墓表”“碑铭”皆归为碑铭文,共51篇,约占文章总数的1/3。

曾氏早年入翰林院,从唐鉴、倭仁进学,一生以坚持理学道统的桐城派为号召,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

晚年更是出将入相,担任封疆大吏,一时名倾朝野。

时人借重其名,因此找他写碑铭文的人不在少数。

如《随州李君墓表》中写到李树人请求曾国藩为其叔父写墓表,将揭其行义以视来者。

“树人事予甚敬,又以礼请,余其可辞?”而钱塘人丁士元,想要为他五世祖妣写墓表,以显其节烈,光耀门楣,找到曾国藩,一番言语:“先生天下之夙于文,如不余屏,请为文扬其墓,是宠施吾族而厚我先世已不朽也。

”亲戚朋友、同僚故旧,皆欲表先人之墓以显亲扬名,纷纷找上曾国藩,这也是曾国藩诗文集中后两卷,碑铭文占绝大多数的缘故。

曾国藩一生酷爱韩文,平日与人谈谑,至称韩愈为“弊师”。

①握笔作文,每每步韩文笔意,他的碑铭文也不例外。

他在作《邹君墓志铭》时,就一再参阅韩愈铭墓之作。

②碑志早在汉代已开始流行,其主要特点是在不太长的篇幅内历叙传主德行、事迹,多有谀美之词。

洋务运动论文

洋务运动论文
但到了19世纪中叶发生了变化,随着太平天国、捻军、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使得清政府第一次感到了生存危机,面对这种局面,以总理衙门大臣奕欣、两江总督曾国藩、闽浙总督左宗棠、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新洋务派提出为抵御外侮维护清廷的统治地位,应当抛弃陈腐的“祖宗之法”,转而引进西洋先进技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由于这批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都是握有大权的军政重臣,且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也已看到了要维护自身统治不得不借助泰西的火枪大炮,因而默许了洋务派的提议,于是一场影响了近代中国命运的洋务运动在举国上下“办洋务”的热潮中开始了,史称“同光新政”。
他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1860年,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攻陷安庆,第二年他即在安庆创设内军械所,制造新式船炮。虽然它的规模相当的小,但它是中国最早生产近代武器的工厂。1863年,曾国藩认识到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必须首先发展及其制造业,于是他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近代军工厂——江南制造局。
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起了一些抵制作用。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一开始的目标是“求强” ,具体表现在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建新式军队、购买国外新式武器。于是曾国藩在1861年12月创办了安庆军械所,在1863年安庆军械所还造出了我国第一条木壳小火轮,1865年把金陵制造局迁到上海。李鸿章1864年在苏州设立西洋炮局,1865年成立了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设立福建船政,1867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开办天津机器制造局,1887年丁葆祯在成都设立四川机器局……短短几年间,中国的军事工业体系基本建成,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次大飞跃。

关于曾国藩坚持的作文议论文(6篇)

关于曾国藩坚持的作文议论文(6篇)

关于曾国藩坚持的作文议论文(6篇)21世纪的青少年都有一个完美的梦想,那就是学习,学习是我们进步的阶梯,是我们成功的翅膀。

学习是我们的使命。

如果我们不学习,没有知识,那么我们就会被这个社会淘汰。

因为21世纪竞争越来越大,在别人没有达到巅峰的时候,我们只能在山角后悔,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没有听父母的话。

学生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欢呼雀跃,攀登自己的巅峰。

从古至今,从愚昧到文明,几千年过去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终于在我们辽阔的土地上创造了万物的灵魂——人类。

当我们的机器隆隆作响、旋转时,当人们的步伐变得匆忙时,当第一颗人造卫星打破蓝天的寂静时,人们开始感受到一种驾驶竞赛。

这个时代,有大有小的竞争,从人到国。

竞争几乎无处不在。

竞争表现为天赋,自我认同,自我超越,强烈的竞争。

曾几何时,我们大唐盛世,吸引了无数风流人物。

然而清朝的腐败和软弱也让我们刻骨铭心。

他们从未关闭这个国家。

我记得听过这样一句话“美国和中国将成为下一个世纪的竞争对手。

中国学生不努力,就输了。

”听了这句话,感觉竞争无国界。

我认为他是对的。

如果我们不努力,我们就会变得软弱,被社会淘汰。

在竞争中,我们会发现对手,知道自己的不足,发展,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竞争是一个国家的能力、实力和财力。

竞争创造人类,创造人类名人。

竞争注定成败。

其实这个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竞争中磨练自己,让自己更加努力。

来吧。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这给了我们一些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东西:我们独特的中国文化,其中必有精华,也有糟粕。

而我们漫长的历史恰恰给了我们去糟粕的时间,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否定的过程。

最后,一些东西初步形成,经过无数代的传承,会植入骨髓。

现在差不多三两天就能听到一些同学因为作业太多,父母压力太大而自杀。

连我都有过这样的想法。

为什么?古人有那么多书要背,那么多知识要记,什么四书五经总是几十万字,为什么没看到那么多情况?对于这些问题,我有一些看法与大家分享,仅供参考。

《稳中求进,行稳致远》作文范文

《稳中求进,行稳致远》作文范文

稳中求进,行稳致远曾国藩曾言:“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

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底,终是不稳。

故君子居易。

”此言深得我心,道出了“稳”与“进”的哲学。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才能走得更远、更稳、更强。

“稳”是基础,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基石。

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

只有心态平稳,才能从容应对,化解危机。

正如古人所言:“宁静致远。

”只有心境宁静,才能看得更清、想得更深,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方向。

只有“稳”的心态,才能让我们在遇到挫折时,不气馁、不放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稳”并不等于停滞不前。

在人生的道路上,“进”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动力。

只有不断进取,才能突破自我,实现更高的目标。

正如曾国藩所言:“勉强之为道也。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勉励自己,勇往直前。

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拼搏,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和优秀。

“稳”与“进”,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只有在“稳”的基础上不断“进”,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正如古人所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只有不断地前行,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而在这个过程中,“稳”是基础,“进”是动力。

只有把握好二者的关系,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更强。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稳中求进,行稳致远”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

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稳”与“进”是我们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

只有在“稳”的基础上不断“进”,才能走得更远、更稳、更强。

让我们牢记曾国藩的教诲:“平稳”二字极可玩味,用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挑战和机遇,以进取的精神追求更高的目标和价值。

相信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奢入简易,从简入奢难议论文

从奢入简易,从简入奢难议论文

从奢入简易,从简入奢难议论文作文1近读曾国藩家训,其中有他写给儿子曾纪鸿家书上的一段话,这样写道:“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他告诫自己的儿子:从俭朴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回到俭朴就困难了。

你现在年纪还小,千万不要贪图奢华,不能养成懒惰的习惯。

无论是大户人家和小户人家,士农工商各种人,只要勤俭节约,没有家业不兴旺的。

这段话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因此应该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

第二,勤俭兴家,奢侈败家。

第三,无论贫富,无论大家小家,只要勤俭持家,无家不兴。

读了这段话,我的心灵似乎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通过网上查阅,清朝的总督是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两江总督则相当于现在两个省的省委书记。

赏授兵部尚书衔,相当于享受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待遇。

曾国藩的官职、待遇不可谓不高,他缺吃、缺穿、缺钱吗?我想肯定不缺,但是他还是孜孜不倦的告诫自己的后代要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从《曾国藩家训》中,可以看到曾国藩对自己、对家人要求是多么的严格。

他给自己规定每顿饭不超过三菜一汤标准,这样的标准,在今天来讲,只能是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标准,绝对超不过小康。

他在京城见到一些纨绔子弟生活奢侈腐化,便不让子女到京城居住。

他家的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

他夫人在家还要亲自下厨、纺织。

每个女儿出嫁的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曾国藩艰苦朴素的家风,实在令人感动。

曾国藩公老先生官做的那么大,仍能一生保持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对自己对妻子儿女要求那么严格,实在令人感慨。

现在,有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把节俭看作‘寒酸’、‘小气’,我认为是完全错误的。

当前,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正在集中精力搞建设,许多地方需要花钱,脱贫攻坚还在进行时,我国还有4335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国家统计局2017年2月28日公布),我国家经济总量虽然排在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只有8643美元,远低于美国人均GDP60014.90美元,还低于全球人均GDP10728美元(上述GDP 有关数据系网络资料),这说明我们的国家并不富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近代史人物论文 曾国藩

中国近代史人物论文 曾国藩

小论曾国藩作为一个湖南人,我们不能不为毛泽东自豪;作为一个娄底人,我们听的最多却是曾国藩。

他雄韬伟略,夫近代之中国,内罹发捻之乱,外受夷狄之侵,此方危急之秋也。

一时豪杰并起,内乱迭生,天下趋于不治,黎民现乎不生,国藩之出也,剿灭洪逆,实安民之急需;倡行洋务,奠强国之根本,此皆垂世之勋功,历来世人称之。

然人多以为曾国藩好杀,遂以“曾剃头”谓之,亮不以为然也。

何也?盖曾国藩出诸书生,有异武将,不杀无以树威,不杀无以慑逆,且发逆{太平军]多不屈,不杀等乎聚敌也。

曾国藩善用人,其幕府人才济济,如左宗棠,胡林仪,彭玉嶙,塔其步等,皆一代将才,曾国藩遇之如子弟,用人不疑。

至于荡尽洪逆,拥精兵数十万,控江山近半壁,苟听谋士之言,则可南面称王,朝廷莫能制也。

曾国藩耻曹莽之为,拒其教言,将湘军尽数解散,乃成忠名处世炼猾,城府至深,喜怒不形于色,纷扰不累于怀,处,与发逆每战多北,数殆覆军,更朝臣构怨,军父猜测,此时也,曾国藩习老子之术,请心寡欲,自勉自励,使之无此坚志,何期后时之功?自律极严,不耽声色,不爱金钱,不逞奢华,行军起居唯麻衣竹器也,为当代官府罕见也,教子以慈,督弟以严,家法缕析,虽行军匆忙之间,尤弥而不废一生笃好学问,作文每日不辍,其文也称于时也本人对中国近代史的总体认识,都只是建立在中学的历史课本和相关的影视资料之上。

换句话说,只是总体地知道那是个这样的年代,大中华帝国就像一只垂死的肥猪,贪婪又残忍的帝国主义国家们就像饿得前胸贴后背的秃鹫们抢着来瓜分这只基本没有反抗能力的肥猪。

所以说,那是个动荡的年代,于是,时势造英雄地,那时候出了很多的英雄与枭雄。

也因此,历史课本让我们知道了晚清“同治中兴”的制造者,曾国藩。

曾国藩,其名,如雷贯耳。

从书店里地摊上满摆着的他自己写的书籍、有关于他的书籍、甚至于某些人为求销量生拉硬套地为自己的书命名《曾国藩与XXX》。

不能不看出他对我们当今现代的影响。

其人。

没见过。

对其之了解,真只是略懂。

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

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

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曾国藩治学严禁,品格优良,读书做学问道理深刻,甚为后人称赞。

他坚信“学以立志”,强调学为立身行事之本;努力向圣人学习,力求做人中豪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篇一《论曾国藩的治学品格》[摘要]曾国藩治学严禁,品格优良,读书做学问道理深刻,甚为后人称赞。

他坚信“学以立志”,强调学为立身行事之本;努力向圣人学习,力求做人中豪杰。

曾国藩“博”、“专”结合,强调贵在坚持,学以致用,其严谨的治学理念和优秀的治学品格值得后人学习。

[关键词]治学品格学以立志学以致用曾国藩为官、治军,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曾间断。

他一生孜孜治学,经史子集,无不深谙博览;义理训诂,兼采并蓄;吟诗作联,游心词章。

他归依儒学,深究宋明理学,是新文化运动出现前的旧文化的一个突出代表。

曾国藩良好的治学品格,甚为后人称赞,彰显着时代价值。

曾国藩“学以立志”的治学理念立志、定心:志存高远,学为立身行事之本。

曾国藩的成就,可以从“学”字上找答案。

他认为,学习读书,首先要立志、定心。

不立志,无追求,必浑浑噩噩,芸芸庸庸,白掷光阴。

“譬诸草木,志之不立,本则拔矣。

是知千言万语,莫先于立志也。

”他在日记中写道:“君子庄敬日强。

我日日安肆,日日衰尔,欲其强,得乎?……自去年(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后,心常中忡不自持,若有所失亡者,至今如故。

盖不能立时易放倒,故心无定向。

无定向则不能静,不静则不能安,其根在志之不立耳。

”立一志,心有定向,目标终一,践履笃行。

曾国藩立志之大,立志之坚,其时无人于比。

他在诗文、家书中多次写道,立志可以成就自我,成就大事。

人如果能立志,圣贤豪杰所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如果人不能立志,即使整日与尧舜禹汤在一起,也受不了感染,学不了圣人,成就不了大事。

曾国藩认为,读书人就要“立大人之学”,就要立志为圣人、贤人。

曾国藩不仅自己读书立志,而且不断劝弟弟及晚辈读书立志。

曾国藩研究综述

曾国藩研究综述

曾国藩研究综述(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康玥琪学号:1043409019)摘要: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对于这个对中国有着巨大贡献同时影响着晚清政局变化的历史人物,重温他的重要思想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曾国藩;外交;学术;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同时又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洋务运动的开山人物。

如果对这个人物进行比较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我想,也许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都有有价值的结论。

关于曾国藩专题研究的著作已出版不少,见诸报刊的文章也有几百篇之多。

为了推动曾国藩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展开,现将曾国藩研究的主要成果综述如下。

一.曾国藩的总体评价曾国藩( 1 8 1 1一1 8 7 2 ) , 字伯洲, 号涤生, 湖南湘仑( 今属双峰具) 人。

有关曾国藩总体评价问题,仍然是近十余年来学术界争议颇大的问题。

第一种意见认为曾国藩是一个“功大于过”的人物。

徐泰来坚持认为:“曾国藩虽有一定的历史罪过,但其历史地位应划在近代进步和爱国人物之中,而且,其重要性,在中国近代历史前六十年里几乎无人可与之相比。

”[1]由于曾国藩办洋务,在客观上起了历史作用,即“他所做的一切构成了生产力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章”,从而,“曾国藩的历史地位,以笔者之管见,应予肯定”。

第二种意见认为他是一个“过大于功”的人物。

曾国藩一生干了几件事,“绞杀太平天国与捻军有大罪;晚年办理天津教案,恐洋媚外,草菅人命,有罪;倡导洋务⋯⋯有功。

功罪不能相抵,但可以相比。

比较下来,曾国藩罪大于功,铁案铸成,他是历史的罪人。

”王汉新认为:“曾国藩的言行,表明他实质上是一个信奉唯心主义理学,充当帝国主义、清王朝的走狗,极端残酷地屠杀人民的人。

”[2]历史人物作用于不同时空, 而且内容不同、类别乃至性质也不同的那些活动与事件是无法借用数学座标上的正负值来表示, 无法通过加减计算方法来判断其功过大小的。

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

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

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在修身、齐家、治军、为学、为官诸多方面都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可供思考与借鉴的东西。

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曾国藩的论文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篇一《曾国藩成功之道探析》摘要: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历史影响的人物,曾国藩的成功基于这样一些因素:读书储识,坚强立志,修身定性,倔强行事,交贤纳才,开放纳新。

时至今日,这些品质仍然有着借鉴意义。

关键词:曾国藩;成功;读书中图分类号: B25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7387(2016)02-0064-04曾国藩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创办湘军,挽救了清王朝摇摇欲坠的统治,开创了“同治中兴”之局,是清王朝文臣封武侯第一人;他倡办洋务,践行学习西方之先,有意无意地挣破束缚自身的社会罗网,成为同时代人中敢于直面西方文化的先行者。

虽然近代以来,曾国藩备受争论,但他的事功,仍然得到了诸多军政文化名人的推崇。

梁启超对曾国藩非常赞服:“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1]青年毛泽东曾经在致友人的信中感慨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2]。

从一个偏僻的农村走出来,并封侯拜相,建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事业,曾国藩是如何完成这一转变的呢?这是许多人孜孜以求的问题,本文不揣谫陋,略陈管见。

一、读书储识自曾国藩的祖父起,曾氏家族形成了“耕读”为本的家风,曾国藩从8岁起在父亲曾麟书“晨夕讲授,指画耳提”督教下有过一段扎实刻苦的读书生活。

这种读书经历对他影响很大,让他受益终身。

1836年,曾国藩在“恩科”会试落第后返家途中典卖衣服购买了一套《二十三史》,父亲曾麟书知悉后鼓励他说:“尔借钱买书,吾不惜为汝弥缝,但能悉心读之,斯不负耳。

中国近代史浅析曾国藩的论文4000字(2)

中国近代史浅析曾国藩的论文4000字(2)

中国近代史浅析曾国藩的论文4000字(2)推荐文章大学中国近代史期末论文范文热度:中国近代史之辛亥革命评价论文3000字热度:中国近代史的结课论文范文热度: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4000字范文热度: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热度:中国近代史浅析曾国藩的4000字论文篇三:《试析曾国藩的经世思想》摘要:晚清经世派代表人物曾国藩,为清朝三大中兴名臣,其经世思想对于当时和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他的经世的内容、思想渊源以及简要的评价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对曾国藩的经世思想加以分析。

关键词:曾国藩经世思想评价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

作为清王朝执掌重权的汉族封疆大吏,他既是封建社会末期最后一尊精神偶像,也是近代思想文化的重要代表。

曾氏服膺程朱理学,又全力研习经世之学,当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交相侵袭,几欲颠覆之时,是他创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进而平定东南半壁江山,大清始有同治中兴;不仅如此,近代中国首艘兵轮,首炉钢水,首批技术工人的诞生,首批中国学童远赴泰西深造等,均与曾国藩及其同道的倡导与活动紧密相关。

曾国藩也因此成为咸丰、同治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思想驳杂、颇富特色的理学经世派,其经世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和近代文化的变迁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一、整饬吏治方面曾国藩从整顿吏治入手,转变全国官场风气,以应时变。

面对清朝吏治的严重弊端,曾国藩尖锐地指出,现在官场“大率以畏葸为慎,为柔靡为荣”。

京官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

退缩者,即同官互推,不肯任怨,动辄请旨,不肯任咎;琐屑者,斤斤计较,不顾大体。

外官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

“此四者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求振作有为”,“国家一旦有事,则满廷皆疲沓泄,相与袖手”。

在曾国藩主政一方后,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吏治腐败的恶果,深以吏治腐败和民心不满为忧。

认为要从整顿吏治,挽回民心入手,“若不从吏治人心痛下功夫,涤肠荡胃,断无挽回之理”。

洋务运动论文

洋务运动论文

论洋务运动专业:姓名:学号:经过短短几周的近代史学习,我对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的近代化改革——“洋务运动”产生了兴趣。

想借此机会谈一下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和体会。

在认识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同中日甲午战争的关系时,首先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推动洋务运动军事自强特别是进行近代海防军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防御日本的侵略。

清朝统治集团兴起洋务运动,从根本上讲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统治。

但是,再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后,对清朝封建统治威胁最大的是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清政府办洋务的目的。

有对内镇压的一面,但主要是为了抵御外辱。

洋务运动是在国内统治阶级矛盾缓解,海边防危机日益加重的情况下,清朝统治者位增强抵御外辱的力量而采取的一种对策。

与其说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刚开始时,军事自强抵御外辱还是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话,那么,从70年代中期以后,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则主要是为了遏制和防御日本的侵略。

明治维新后日本队中国的一系列侵略扩张活动,是促使清政府加紧从事军事自强活动特别是大力推进近代海防海军建设的最主要因素。

经过1874年日本制造的侵略我国台湾的事件和1879年日本侵吞琉球的事件促进了海军的建立。

此后,北洋海军开始购造大型铁甲舰船,迅速走向成军。

洋务派创建新式海防海军的目的主要是防御日本的侵略,从1874年开展海防大讨论以来一直是很明确和一致的。

建立南北洋海军都是“隐为防御日本之计”。

内阁学士梅启照指出。

日本“擅废琉球”,“窥伺高丽”企图进而侵我东北,对中国安全造成的威胁最为直接,因此“防东洋优胜防西洋”。

李鸿章更明确的指出,日本实“为中国永久大患”。

他说:“日本狡焉思逞,更甚于西洋诸国,今日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日本起见”。

正是从防御日本侵略,拱卫京畿安全这样一个根本目的出发,并考虑到他日朝鲜“有警,或须派兵应援”,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海防建设中,决定以北洋为重点,首先发展北洋海军,并优先更新驻防华北地区的淮军和练军的武器装备,加强其训练,同时,将防御日本队我国台湾的侵犯,作为南洋海军,福建海军建设和作战的一个重要目的。

中国近代史论文—我眼中的曾国藩

中国近代史论文—我眼中的曾国藩

我眼中的曾国藩111234108张战威物电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历史似一幕绚烂的烟火,稍纵即逝,却始终萦绕在我们心中,像是音乐,或婉转,或悲戚;像是影像,或宏伟,或俾小。

它慢慢汇聚成一条大河,看不见,却流淌在每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骨髓里,于是,我们有了同一种语言,用一种经历,同一种信仰。

历史的过程看似宏伟,却也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而故事的中心永远是人。

是什么造就了“一代圣相”?而又是什么造就了以及如何造就我们自己?不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出色的人物但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两位风云人物对曾国藩有着重要的评价,毛泽东说“独服曾文正”。

他在军事方面知人善用有着别样的才能,就算是我国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也是佩服曾国藩的才能。

他在学习方面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一名书生。

按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书呆子,他刻苦努力,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生。

他每日不拘何时,静坐时刻,正位凝命。

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这些都是曾国藩老先生的人生航标。

在处世方面他有着独特眼光。

总之曾国藩在为人方面有着谨慎的态度,在治学方面有着严谨的态度,在对世事的看法方面有着独特的眼光。

一、成长经历说起曾国藩没有人应该感到陌生,那个被骂“满清走狗”,被章炳麟说成是“誉之则为圣相,獻之则为元凶”的人,就是曾国藩。

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人是怎样成长起来的我很关心,而一个人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那曾国藩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出生于世代务农的家庭,祖父是农民,爸爸却当了教书先生,曾国藩从小也就勤勤奋奋地读书了。

曾国藩20岁考的秀才,比他爸爸早23年考得,不愧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天资在此可以瞥见一二。

他喜欢读史,曾经用一年时间读完《二十三史》,之后进京在翰林院做事。

对于曾国藩的成长经历,老师必定比我有更多了解,故在此只是简略叙述一下。

我在看了他的成长经历后有所感悟的是:人成功确实需要天赋。

而天赋从何而来?一是打娘胎以来的智商、情商,二是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

入局与出局议论文800字

入局与出局议论文800字

入局与出局议论文800字躬身入局,担当作为清朝名臣曾国藩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光是站在局外讨论,注定是没有用的,必须积极投身到其中,挺起胸膛“以苟活为羞,担负起该担的责任,才有可能实现目标、收获成功。

以避事为耻”,在曾国藩看来,躬身入局、担当作为,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不二法门,避事而不积极干事,任其职而不尽其责,就是最大的耻辱。

言易行难,处实效功。

正如西汉桓宽《盐铁论》所说:“言之非难,行之为难。

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

”任何事情嘴上说说并不困难,而真正做起来就感到困难。

所以贤明的人总是注重实干并讲求其功效,而不是只讲空话就罢了。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戒除凌空蹈虚之风,就必须静下心来,躬身入局,担当作为,决不能抛开实际坐而论道、夸夸其谈。

历史上赵括“纸上谈兵”、魏晋士人“虚谈废务”,留给我们的教训何其深刻?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曾国藩在《挺经》中说:“凡发一谋,举一事,必有风波磨折,必有浮议摇撼……坚忍力争而后有济。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革命先驱李大钊也曾感慨: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

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前人的谆谆告诫,今日读来依然发人深省。

倘若消极避事避难避责,没有实干担当的“铁肩膀”,始终把自己当成局外人、旁观者,注定是一事无成的。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崇尚实干、担当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鲜明品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退休不褪色,扎根大山植树造林,并无偿捐献给国家的杨善洲……他们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困难,善于解决问题,不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更创造出了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争做时代需要的劲草、真金,用担当作为奋力书写新时代的新答卷,做好努力奔跑的追梦人。

曾国潘论文

曾国潘论文

曾国潘论文
关键词:“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荣辱”。

伟大的历史人物,总是在推动历史车轮转动的同时,让一代代人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汲取前进的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透过城头飘过的历史烟云,回首巨人几十年来的时代变迁,特别是将这类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思考、辨析,我们将从中获得感悟、启迪。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紧接著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

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军是富国和强军,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

富国是强军之本,强富国之盾。

有志有识有恒议论文

有志有识有恒议论文

有志有识有恒议论文有志有识有恒近日看《曾国藩家书》,其中有讲到“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特别是对以“有恒”二字有了更深的领悟。

书中他讲到自己虽然杂事缠身,但是还是坚持读史数页,临字一千,并反思自己每天所为。

后面在与其弟的书信中,也反复提到,虽然公务繁忙,但是每天必做的几件事情绝不间断,并且不以今天有事,而把事情留待明天,也绝不因为明天有事而今天预做。

在后面的书信中反复劝其弟要“唯有恒”,并要其第将每天所做功课,如每天看书几页,写诗几首,临字多少都要写信告与他,他则会欣慰异常。

联系到自己,自己每天也会读几页书,包括专业的、历史的、管理的等等,但有两点尚不足:一是不够有恒,常常会因工作紧张就不做。

二是对其不够重视,心里并没有感觉这件事情重要,即认为做不做这件事都不会产生多大的不同。

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太大信心(无志),更不会真心觉得每天看几页书就真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什么改变。

他在信中还提到要“专”,即要其弟看史就专看一本,学诗就专学一律等等。

在信中他提到,曾经和有个朋友提到,掘多泉不及水,还不如深掘一泉而及水。

他反思自己,这正是他的问题所在。

他又提到,专心一门,同时博采其它是可以的。

但是没有专心的一门,为了炫耀而去遍尝多门则是可笑的。

其实“专”这个东西,我觉得大都是有一定阅历和经验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个东西,即在“杂”了很久时间之后,比较自然的一个体会。

但是我觉得这个过程是不能逾越的,正因为“杂”了,你才对不同的知识有了了解,也才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两相结合,才能真正的“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论文清末之重要人物—李鸿章系别:机电工程系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陈锭生学号:06110601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刘丽欣完成日期 2012 年 2 月 2 日清末之重要人物—李鸿章摘要正所谓“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朝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

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他建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维护大清安定,建立丰功伟业。

他推进洋务运动,促进清朝末年中国进步。

曾国藩不仅是清朝卓越的军事家,同时也是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家。

关键词:建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培养人才他是很多历史名流学习的榜样,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极其崇拜他,说他“足为吾人之资”。

大才子梁启超历来眼中无人,他却对曾国藩推崇备至,他认为如果曾国藩在世,一定能拯救民国军阀混战的局面。

蔡锷将军对曾氏以爱兵来打造仁义之师的治兵思想推崇备至:“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

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

”他,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

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在书里,我看的是一个对父母尊敬的孝子,对弟弟们关爱的好兄长,以及满篇的忧国忧民。

曾国藩生活简朴,平时只是简单的一两蔬菜,偶尔加点肉汤都以为奢侈,他贵为总督,却没有纳一房妾,并且严格要求弟弟们也如此。

作为政治家,曾国藩有着一个明显区别于中国历史上政坛上大人物的地方,这就是:他非常注重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并以自己的人格修养的完善来促进仕功的建立。

作者说,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自觉去这样做,更别说做得好的。

所以读了这本书我深感曾国藩的很多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我们要学习他的为官之道。

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

他勤于政务,造福百姓,谨记“战战兢兢,既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谈天怀”。

曾国藩不仅自己时刻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而且不时要求身边人戒骄戒躁,厚道做人。

我们也要深悟“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的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够珍惜自己的人际关系,心中常怀感激之情,不要用瞧不起的目光抵触他人,剔除虚假成分,谦虚有度,人才显得堂堂正正,谦虚不等于阿谀奉承,它是处于对人的真实的诚意。

再次,我们要学习他积极谦逊的处世态度。

曾国藩认为,大丈夫立身处世,应以静字功夫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以朴素来培养自己的道德,生活简朴、恬淡、寡欲,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心境安定冷静,精神专一不杂,才能见识深远。

要想学习有成就,心境就必须保持绝对的宁静。

要想增长才干,就必须刻苦学习。

轻浮懈怠就不能思虑深远,心境险恶烦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曾国藩任直隶总督时,认真总结了自己一生的成就,深刻认识到:世上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读书,读书导致养学。

读书不仅给人知识,也锤炼了人的精神、人的灵魂。

养成读书的习惯,不仅是一辈子不寂寞,而且会给自己带来发展的机会。

他告诫他的儿子曾纪泽:“人的气质,由于是天生的,本来很难改变,只有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另外,我们要学习他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性。

无论是在军营还是在朝廷做官,他都从早到晚不曾有稍微懈怠,即使是风雨交加的天气,抱病忧怀的时候,也常常是一听到鸡啼就起床,直到夜半才休息,几十年如一日。

他为官所得的一切薪俸,都全数用于公事,不曾建造一栋房屋,添置一块土地。

吃的是蔬菜,穿的是薄衣,甘于恬淡寡欲,连每次吃饭都不超过四小碗;而男女婚嫁,花费不超过二百两纹银,而且作为家规家训代代相传。

他为人处世平和朴实,不求标新立异。

这种可贵的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我以为他个人魅力是真正的封建士人形象。

封建士人一般不逐利,但求清名。

曾无疑是做到了,当年攻下南京的时候,他的九弟曾劝说他" 现在朝廷嫉恨我们湘勇,只恐将有飞鸟尽,走狗烹之事,不如皇袍加身,恢复汉家天下!"。

当时湘勇水陆15万,并且都是百战之士,如果湘勇要推翻满清,其实简单的很,可是曾没这样做,理由也简单,天下苍生受苦多年,不忍因己而又重蹈战争。

最后,我看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路。

他一生恪守“三纲五常”之道,认为“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他本身的“以礼自治,以礼治人”,“执两用中”,“持盈保泰”,“刚柔相济”,“勤、俭、谨、信”的自我修养,其家训的“八本”、“八字”、“四条”、“四败”,“忠、孝、悌、仁、义、礼、智、信”。

这就是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当然,说到曾国藩,就不能不提他在的洋务运动影响。

比如安庆机械所,上海机器制作总局,派学童留学海外等等。

他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由他支持修建了最早的军事工业,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人之资,成就非凡之功”。

曾国藩具有世界眼光,他见洋人造机器是根据数字推算而来,一切照着图纸的标准,要精通此道,唯有靠翻译。

因此,1867年,他设立“翻译馆”,聘请洋人主持翻译。

这个翻译馆堪称中国由政府创办的历史最久、出书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中心。

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译著可是居功至伟的。

它不仅为启迪和培养中国近代科技人才以及许多科学奠定了基础,尤其对近代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享有“洋务运动之父”的美誉,也是实至名归,并被载入史册。

可以说他是推动了近代化历程的。

其次,是善于知人,用人,育人。

天下无不是由人组成的,而发挥作用的,能够为世人所知的都是有非凡成就的人。

非凡成就的人来自于黎民百姓,既高于平凡人,所作的事业又是来帮助天下人民,两者相辅相成。

而非凡的人需要更非凡的人来挖掘。

曾国藩前期建湘军之初,便一直挖掘,网罗,培养一大批人才,正是这些人才给他的事业带来无穷大的能量。

重要的人才主要有几点:1。

平太平天国时,一大批文官武将,为国家的安定出力不少。

2。

培养出一位接班人李鸿章,并且青出于蓝胜于蓝,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无可估量。

3。

为中国的富强培育科技人才。

包括金陵制造局的人才,江南制造总局的人才,还有出国留学生的派遣。

4。

对自己子孙后代的教育。

他的后代在他的家风影响下都有所建树,甚至与他无关的很多人读了他的家训之后都受益匪浅,这也是世人的一大贡献。

而曾国藩对湖南的影响,可以说达到前无古人的地步,古话有句"惟楚有才"。

可真正人才鼎盛的却是曾国藩过世后。

大家翻开历史,近代人才,将才也好,文学也好,政治也好,湖南所出的人才几乎是全国最多的,为什么呢,这其实和曾国藩有很大关系。

说到他的教育,书里提及在教育上,曾国藩无疑是个杰出的领导者。

他的幕府就是培养人才的学校,他既是军政长官,又是业师;幕僚既是工作人员,又是学子。

他给旗下江南制造局的丁日昌写信道:“局中各员譬犹弟子,阁下及藩司譬犹塾师,勖之以学,教之以身,试之以文,考之以事……”毛泽东曾赞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办事而兼传教之人”。

曾国藩这所学校中,后来杰出者有左宗棠、李鸿章。

李鸿章后来回忆道,“在营中时,我老师总是要和我辈同时吃饭;饭罢后,即围坐谈论,证经论史,娓娓不倦,都是于学问经济有益实用的话。

”除为数不多的老朋友和儒宿之外,一般幕僚都尊曾国藩为师,从道德修养、为人处事到学术观点、文学理论,以至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曾国藩的影响。

按照曾国藩的幕僚薛福成的说法,他们虽专属一行,却能让他们的智慧汇聚一点。

曾国藩特别注重“借人之才为才,用人之力为力”。

他说,知道古今人们的著述非常丰富,而自己的见识非常浅陋,那么就不敢以一己之见而自喜,应当择善而从;知道自己所办的事情非常少,那么就不敢以功名自居,应当思考推举贤才一起去完成伟大的功业。

曾国藩自认为自己属于“中材”或接近于“笨”的一类,因而注意吸取他人之长,以补一己之短。

他的幕府就像一个智囊团,曾国藩常以各种形式征求幕僚们的意见。

他一生提拔了很多人才,自己也创建了湘军,打败太平军。

这些都是他有自己的用人之道。

曾国藩说,选将才必求智士、严士、劳士。

也就是说,挑选将才,必求智略深远之人,而且必须号令严明,能耐劳苦。

曾国藩又说,人品和学品结合起来,才能成大事。

曾国藩认为,在军中的处世之道与社会其他方面的处世之道一样,互相之间应讲究仁礼。

为此曾国藩在选将兵时,特别注意那些易于受仁礼感召的质朴之人。

曾国藩还说,有能力者可自立门户。

在创办湘军之初,他为维护内部完整统一,对另立门户者坚决抵制,但等他做大了,天下人才趋之若骛时,他倒对“另谋发展”者予以支持了。

当然,他在带领军队是也是有他自己的方法的。

作为湘军领袖的曾国藩更是严字当头,他治军严明,对队伍严加约束,在这方面可谓“六亲不认”。

湘军诸将在曾国藩的严格领导下,“虽离曾国藩远去,皆遵守约束不变”。

曾国藩带出去的湘勇,二十来万,最后十五万左右回籍,这些人除了增长见识外,还带了大批大批的财务,当时历史记载,从南京,到湖南这一段的长江流域,全是湘勇的船,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

可以说几乎是人人发财。

而且从湘军出来的总督,巡抚很多,湖南人在朝廷里有充分的话语权。

曾国藩给湖南人带来的是政治影响力。

经济文化大发展。

从此以后湖南教育,实业等方面得到好大发展,从此人才一代又一代的出现。

但人无完人,曾国藩生前毁誉参半,他是“中兴第一名臣”,但也顶着“卖国贼”的恶名。

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也在“天津教案”中杀人割地,开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背负骂名。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特别是对曾国藩这样的学识很高的人物,是不能妄下评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