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开发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指南

合集下载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制度汇编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制度汇编

********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制度汇编版本号:1.0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制度汇编为了规********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研究中心)的管理,根据《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和本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意见,特制订本管理条例。

一、总则********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面向全国开放的科研机构,挂靠在********公司,并作为工程研究中心的主管部门。

二、管理体制1.实行学术委员会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

2.工程研究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

中心主任和副主任由学术委员会聘任,任期3年。

工程研究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

中心主任对工程研究中心的日常术活动和行政管理、梯队建设、资源管理等工程全面负责。

中心副主任协助主任管理某个方面的工作。

3.工程研究中心下设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处理中心日常行政事物,负责科研项目工程研究中心的管理。

办公室设主任一名,由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任命。

4.工程研究中心设立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由国外功能性果蔬食品领域的专家、者和省科技厅有关部门领导组成。

技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技学术委员会设立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4人。

5.工程研究中心下设若干研究室,研究室是研究中心的基层研究单位,其主要职责是编制年度研究工作计划,组织专职和客座研究人员开展科研究和其他术活动,管理并维护实验设施。

研究室设正、副主任一名,由研究中心主任遴选任命。

三、建设与研究经费1.在对现有仪器设备资源统一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公司决定在3年的建设期共投入250万元购置设备。

2.工程研究中心设立开放基金。

3.工程研究中心积极鼓励研究人员申请其它专项研究经费,并积极鼓励研究人员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和开发。

4.工程研究中心的项目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由中心开放基金资助的项目,其经费使用围应符合本研究中心基金使用的有关规定。

四、研究人员1.工程研究中心的人员由专职的研究、技术和管理人员,流动的客座人员和研究生组成。

自贡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自贡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自贡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江海霞;周小凤;辛熙;周彦宇;蒋兰梅【摘要】对自贡市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共发现药用植物161种,隶属于69科139属.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及应用对其进行了分类,自贡市药用植物包括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和芳香化湿药、理气药、止血活血药等.这为自贡市合理利用现有药材资源和发展种植业提供了参考.%There are 161 medicinal herbs belonging to 139 genera of 69 families in Zigong City by investigating. In terms of different properties , effects and applications, relieving exterior syndrome medicinal plants, clearing heat medicine, purgating medicine, dispelling rheumatism medicine, Qi- regulating medicinal plants and stopping and activating blood ones were included in Zigong. This work provided reference for rational developing of now available medicinal plants and for cultivation of medicinal plants.【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16【总页数】2页(P9602-9603)【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自贡市【作者】江海霞;周小凤;辛熙;周彦宇;蒋兰梅【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四川,自贡,643000;四川理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四川,自贡,643000;四川理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四川,自贡,643000;四川理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四川,自贡,643000;四川理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四川,自贡,6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发展中药规模化种植,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可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是中药和天然药物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3年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方案

2023年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方案

2023年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创业的决策部署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的指导意见》要求,市以大学为核心,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构建政府、高校、企业"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创新链条,加快推动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现就建设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制定如下方案。

一、建设基础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以大学为核心,在市建华区劳动路、新江路、新明大街、建设大街合围区域内,规划建设面积8.3平方公里。

(一)产业基础扎实建华区位于中心城区北半部,辖区面积120.61平方公里,总人口33.3万,是中心城区之一。

近年来,建华区立足现有基础和发展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绿色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冰雪产业为主的四大产业集群。

绿色食品加工方面形成乳品、食醋、酱油、啤酒等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装备制造方面形成以北苑开发区、红光工业园区、腾翔铸锻造园区为载体,建设装备制造孵化园,建立健全农机制造、高铁配件、高端军民融合产品体系;现代服务业方面形成万达城市综合体等4个商圈雏形,以卜奎清真寺等历史人文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以万达和中瑞・悦力城等为依托,形成商贸物流体系新业态和商贸物流主导产业;冰雪产业方面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打造轻重装备结合、研发制造服务兼顾的冰雪装备全产业链。

(二)科教资源丰富大学和医学院2所大学、省农业科学院分院1所科研院所坐落在建华区内。

2022年,区内有高新技术企业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其中国家级孵化载体1个,省级技术转移机构2个,产业学院8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9个。

大学是省西部地区唯一一所省属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和高教强省(一期)重点建设高校。

桑叶药食同源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桑叶药食同源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桑叶药食同源开发应用研究进展范浩;庄愉【摘要】桑树是营养成分非常丰富的药食同源植物,内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粗蛋白、植物纤维、类黄酮、生物碱和多酚类成分,具有多重药理作用,如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减肥、抗肿瘤、抗衰老、解毒等功能.本文从桑叶药食同源、化学成分研究、药理学研究、产品综合研发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桑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年(卷),期】2017(000)014【总页数】3页(P78-79,83)【关键词】桑叶;药食同源;化学成分;药理学;应用;研究进展【作者】范浩;庄愉【作者单位】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海安 226600;国家桑蚕茧丝绸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88.4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东桑西移”等政策的实施,各地在发展栽桑养蚕的同时出现桑叶富余,浪费了大量宝贵资源。

如何变废为宝,让自然资源丰富又具有保健功能的桑叶被广泛应用,从而带动农业增效,农民脱贫致富是现代农业生产研究的课题。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桑叶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清除氧自由基、降血糖、降血脂、抗感染及抗病毒等作用[1]。

大力开发以桑叶为主的食品不仅可以发展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能够带动农业增效,农民致富。

我国栽培桑树已有7 000多年的历史,收集保存的桑树种质分属15个桑种3个变种[2]。

中国古有“丝绸之路”,亦有“沧海桑田”之说,桑在传统农业中占了很大比例。

古今典籍证明,桑叶是植物之王,有“人参热补,桑叶清补”之美誉。

桑叶,是国家卫生部确认的“药食同源”植物,成为人类绿色新食品资源。

近年来,各国学者对桑叶进行了大量研究,尤其是日本1990—1995年对桑叶功能及其加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桑叶含有多酚类、植物纤维、黄酮、粗蛋白质、矿物质、挥发油、无机盐、生物碱、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等成分,还含有锌、锰、钙、铁等营养元素,处于生长期的桑叶中,水分约占75%,干物质占25%左右。

中医药科研的项目申报

中医药科研的项目申报

初审情况
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初审形式不合格被筛除的主要原因: 1、申请者超项 2、申请手续不完备 申请人或主要成员未签字; 合作单位未签章; 3、未按规定要求填写 4、其它: 中级职称无博士学位无推荐函 申请书中未提供具体方药 申请书中未提供具体穴位
同行评议
生命科学部同行评议专家30321人 同行评议内容: 1、你对申请内容的熟悉情况:A..熟悉 B.比较熟悉 C.一般了解; 2、重要指标的评价: 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着重评议项目的研究价值) 学术思想的创新性 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否合适,研究重点是否突出,所选择的 关键问题是否准确) 总体研究方案(总体研究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可行) 项目组的研究能力(项目主持人和主要人员的研究能力、研究基础、 人员组成和实验条件) 3、综合评价:A.优 B.良 C.中 D.差 4、资助意见:A.优先资助 B.可资助 C.不予资助
重庆市科委
国 家
一大基金
国家973计划
基本概念:973计划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 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主要支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领域和重大科学 研究计划。
研究领域:973计划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
专家评审
评审专家:生命科学部19个学科评议组281位专家,50位海外专家 中医学与中药学评审专家17人(海外专家3位) 项目取舍:
A类:建议资助项目,一般评价均较高,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强, 内容合理可行,符合当前学科发展方向的前沿性研究。
B类:为项目、经费指标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资助的候补项目或专 家评价意思不一致,有可能属于比较优秀的项目,而学科指标 有限或难以判断遴选的项目。 小额探索项目:项目创新性较强,但风险性较大;或对项目的创新性 同行专家意见分歧较大的非共识项目。

藜麦药理成分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

藜麦药理成分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

藜麦药理成分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作者:杨捷王珺儒来源:《食品界》2023年第11期藜麦作为一种全营养类的食物,富含多酚、黄酮、皂苷、蜕皮激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糖、抗菌等药理活性。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藜麦内营养物质药理活性的研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又称藜谷、南美藜、昆诺阿藜等。

属于苋科藜属,是一年生双子叶植物,原产地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秘鲁,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已有7000多年的食用历史。

藜麦的形状小、圆,其颜色有黑色、红色、白色、紫色等颜色。

藜麦的营养价值远超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传统作物(见表1)。

藜麦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还具有丰富的酚类、皂苷、三萜、蜕皮激素等活性成分,被誉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

藜麦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生命力顽强,适宜种植在各种各样土壤的环境中,甚至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

本文以近些年的文献作为参考,对藜麦中的多酚、黄酮、皂苷、蜕皮激素等药学成分进行系统性综述。

1.多酚多酚是植物次生代谢的产物,还是一类酚羟基结构的化合物。

藜麦中的多酚广泛存在于藜麦的种子、叶子、根、茎和果实内,且含量较高。

藜麦中至少含有23种酚类化合物。

近年来国内外对藜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藜麦中多酚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被挖掘出来,藜麦多酚不仅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还具有很多非常重要的药理活性。

1.1多酚清除自由基的活性作用多酚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近几年已得到广泛的关注。

赵保堂等通过Vc、CQ-UA(藜麦超声辅助提取多酚)、CQ-H(常规提取多酚)的方法发现,多酚含量的提高对·DPPH、·OH 和·O2等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作用。

1.2多酚的抗氧化活性作用藜麦中的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Alvarez-Jubete L等通过研究藜麦与苋菜植物体内的多酚发现,藜麦中的多酚含量比苋菜中的多酚含量要高,并且观察得知总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

药食同源作物苦荞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药食同源作物苦荞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药食同源作物苦荞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时小东;吴琪;谭茂玲;赵钢【摘要】苦荞作为一种药食同源作物,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研究价值.随着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苦荞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方便和快捷的途径.从分子标记和遗传多样性、组学和功能基因等方面对苦荞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认为,苦荞分子生物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需加强对关键性状和活性成分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而为苦荞生长发育和代谢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38)001【总页数】4页(P38-41)【关键词】苦荞;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者】时小东;吴琪;谭茂玲;赵钢【作者单位】成都大学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106;成都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106;成都大学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106;成都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106;成都大学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106;成都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106;成都大学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106;成都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70 引言苦荞为一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其在《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及《神农书》等古籍中均有记载,为一种药食兼用的作物.苦荞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研究表明,我国不仅是苦荞的地理起源地,也是该物种的散布中心[1].作为一种典型的高寒阴凉气候下生长的作物,我国苦荞通常种植在西南高原山地和西北黄土高原山区,主要涉及四川、云南、贵州等省.苦荞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能够适应高海拔地区的低温、强辐射、土地贫瘠等不良环境[2].研究证实,苦荞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成分,主要以芦丁为主,其次还包括黄酮醇、查尔酮、槲皮素与山奈酚等,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与抗癌等多种功效[3-4].Wang等[5]研究表明,苦荞麸皮中黄酮类成分具有良好的DPPH清除率和ORAC值,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除黄酮类外,苦荞中还富含其他活性物质,Hu等[6]利用富含荞麦d-手性肌醇的饲料进行小鼠喂养,研究结果表明,苦荞提取物能够降低小鼠血糖水平,提升小鼠肝脏SOD和GSH-Px活性,从而有望用于治疗高血糖和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等.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苦荞在遗传多样性分析、功能基因分析及组学分析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是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苦荞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序列信息.截至2018年8月,在美国国家生物信息技术中心数据库中,关于苦荞基因组序列信息已存有概览序列23条,高通量序列1 760个.本课题组也利用Illumina测序平台,完成了苦荞干旱和盐胁迫的转录组测序分析[7].本研究综述了苦荞遗传多样性、基因组和转录组及功能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当前研究的不足探讨了苦荞分子生物学未来的研究方向,拟为进一步挖掘关键性状关联的标记位点和重要活性物质的分子调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1 分子标记和遗传多样性与性状(表型)鉴别和成分分析相比,基于分子水平的鉴定方法能够排除环境和取材部位等诸多因素的干扰,具有重复性好和稳定性高的优点.目前,苦荞分子标记技术已经应用于苦荞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种质资源评价等方面.苦荞分子水平鉴定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分子标记技术;另一类是DNA序列标记.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技术在遗传进化分析中应用较多,在苦荞研究中具有较长的历史.近年来,研究者通过体系优化和引物筛选等方法对苦荞分子标记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了更为有效的苦荞分子标记方法[8-9].在DNA序列标记方面,核糖体ITS等序列具有种内保守、种间差异的特点,已经用于荞麦种间和近缘属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10].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基于组学的分子标记技术在苦荞中逐渐被建立,通过运用苦荞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SSR标记开发,为苦荞分子标记提供了一条高效和简便的途径[11-12].目前,荞麦属约有15种和2个变种,几乎遍及所有栽培粒类作物的地区,我国有10种2变种,主要为苦荞和甜荞栽培种.屈洋等[13]对我国7个省份的83份苦荞种质资源进行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北方产区(陕西、甘肃、宁夏)亲缘关系较近,西南产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亲缘关系较近,此说明我国苦荞群体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且两大产区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物质交换,西南苦荞群体多态信息量差异不大,表明这些种质资源可能具有相同的地理起源.黎瑞源等[14]利用EST-SSR技术对我国35个审定苦荞品种进行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涉及“川荞”、“晋荞”、“黔荞”等主要栽培品种,结果表明,苦荞审定品种的各类群体之间没有明显的地域分布趋势,其遗传差异性较小、遗传基础狭窄,但能反映审定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遗传连锁图谱不仅是重要功能基因克隆、基因结构分析和关键性状QTL定位的重要手段,也是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对苦荞优良性状进行定向改良的关键.目前,构建的苦荞遗传连锁图谱标记相对较少、密度低,限制了QTL位点挖掘.遗传图谱将有助于苦荞重要性状的分离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的开展,后续应继续扩大作图群体数量,构建高密度和饱和度的遗传图谱,并基于田间数量性状调查和基因功能分析等手段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可为苦荞种植关键农艺性状的改良提供精准目标.2 基因组和转录组学研究发现,苦荞繁殖为严格的自花授粉,从而基因杂合度较低,加之其基因组相对较小,适合全基因组测序.Logacheva等[15]运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苦荞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共组装得到了372 Mb的序列,约占苦荞全基因组大小的70%.Zhang等[16]选择苦荞Pinku1材料,采用三代测序和光学图谱等技术,综合Illumina、BioNano、PacBio、Hi-C等测序方法,得到了高质量全基因组数据;最终获得基因组全长为498.3 Mb,Contigs数目为8 778个,其Contig N50为550.7 Mb,共预测得到33 366个基因,GC含量为37.8%;通过光学图谱分析,436.4 Mb序列能够锚定到8条染色体上,定位比例高达89.18%.为了进一步验证测序结果的可靠性,作者还利用GeneBank数据库中的97条mRNA序列对组装序列完整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其覆盖度占比为99.36%,进一步验证了其基因组组装的高精度.除核基因组外,Liu等[17]也完成了苦荞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工作,苦荞cpDNA全长为159 272 bp,GC含量为37.9%,含有7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其结论与Cho等[18]的cpDNA测序结果相一致.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转录组测序具有成本低、覆盖度广、效率高等优点,能够快速全面地获得基因表达情况,为基因挖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19].黄酮作为苦荞中重要的活性成分物质,因其具有抗氧化和降脂降糖的功效而成为研究热点.Yao等[20]分别对黑苦荞麦和黄苦荞麦的花进行转录组测序,检测到差异表达基因数目为824个(上调表达191个),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查尔酮合成酶、查尔酮异构酶和槲皮素3-O-葡糖基转移酶的编码基因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而黄酮醇合成酶的编码基因表达水平较低,这可能是造成苦荞中芦丁含量高而槲皮素含量较低的原因.尽管苦荞耐贫瘠,抵抗干旱、盐、紫外等能力较强,但之前对苦荞耐逆性响应机制却少有报道.Zhu等[21]运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50 μM铝胁迫下0 h和6 h 的“西荞2号”根尖(0~2 cm)和基部(2~4 cm)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苦荞细胞壁毒性和氧化应激防御的相关基因被诱导表达,且有机酸代谢并非铝胁迫诱导有机酸分泌的限速步骤.本研究组也通过模拟胁迫的方式对苦荞干旱和盐胁迫转录组进行分析(部分数据未发表),研究其耐逆性分子机理.如将苦荞进行200 mM NaCl的盐胁迫处理,对其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并运用Illumina测序方法对盐胁迫和对照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编码蛋白激酶、磷酸酶、热休克蛋白、ATP结合盒转运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与苦荞盐胁迫响应有关[7].除黄酮物质合成和逆境响应等方面外,Zhang等[16]在苦荞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分析工作,为进一步明确苦荞中关键基因的功能及分子改良提供了候选基因.3 基因片段及相关分析黄酮类物质是苦荞的主要活性成分,其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中关键基因及调控因子是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在模式植物中,黄酮类物质的合成途径已经研究较为透彻,涉及查尔酮合成酶基因、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以及MYB和WD40等转录因子.苦荞黄酮类物质合成途径的分析也主要围绕上述关键基因和转录因子展开.Yao等[22]根据其他植物已知的WD40基因(拟南芥和玉米)设计简并引物,结合RACE的方法,克隆得到了苦荞FtWD40基因,其cDNA序列全长为1 097 bp,ORF长度为1 035 bp,编码344个氨基酸.qRT-PCR结果表明,FtWD40在苦荞花中表达量最高,与花青素含量相一致;同时,FtWD40在ABA、低温、紫外UV-B等胁迫下表现为上调表达.酵母杂交实验表明,FtWD40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pCAMBIA1301,并导入烟草中进行异源表达,结果表明,超表达FtWD40的转基因烟草表现为花青素含量增加,花瓣颜色加深;同时,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和花色素苷合酶(ANS)基因表达量表现为上调,而黄酮醇合酶(FLS)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Zhang等[23]结合苦荞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对苦荞中受茉莉酸调控的R2R3类型MYB转录因子进行挖掘,运用酵母单杂交、酵母双杂交和Western blot等对其调控芦丁合成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tMYB13、FtMYB14、FtMYB15和FtMYB16均定位于细胞核;在蛋白水平上,FtMYB13、FtMYB14和FtMYB15均受茉莉酸诱导降解,从而直接抑制苦荞芦丁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同时,FtSAD2和FtJAZ1能够显著促进FtMYBs的抑制子活性.Zhou等[24]利用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验证了FtMYB11可与SAD2和FtJAZ1相互作用,其通过与FtSAD2或FtJAZ1相互作用来抑制苯丙烷类生物合成.此外,FtMYB中保守序列SID中的天冬氨酸起到关键作用,其突变能够影响FtMYB11亚细胞定位和与SAD2的相互作用.此外,在苦荞逆境胁迫响应的关键基因挖掘方面,Zhou等[25]通过克隆得到了一个含有516 bp开放阅读框的FtMYB12基因,其定位于细胞核,具有转录激活活性.荧光定量结果表明,FtMYB12在茎中表达最高;冷胁迫下,其表达量显著增加.FtMYB12转基因拟南芥耐寒性增强,且该过程与COR15a基因表达相关.同时,研究也表明,FtMYB9等苦荞MYB家族基因通过调节不同的应激反应信号传导途径在盐和耐旱性中起积极作用.4 结语作为药食同源的作物,苦荞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活性成分以及食品加工等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研究进展.在苦荞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面,苦荞全基因组数据和多种转录组测序结果丰富了其遗传资源,为进一步推动其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为苦荞黄酮类活性成分调控和响应逆境胁迫等关键基因的挖掘提供了参考.目前,关于苦荞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对苦荞脱壳、产量和黄酮等关键性状的QTLs位点挖掘,并应用于现有品种改良;如何将现有丰富的苦荞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利用等.针对这些问题,建议未来苦荞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主要围绕3个方面进行:其一是,针对苦荞优良基因型的品种,构建可行的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运用其对苦荞功能基因进行深入研究和转基因品种培育,并建立苦荞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将其应用于苦荞研究中;其二是,将苦荞基因组、转录组和代谢组等多组学数据进行整合,建立苦荞综合数据库,基于基因组数据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黄酮类活性成分含量、脱壳、耐逆等优良性状相关的QTLs位点和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其三是,基于关键基因的挖掘和调控通路的机理解析,运用生物化学方法和田间管理等手段对苦荞关键性状进行调控,从而为苦荞栽培和产品加工等提供理论基础.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赵钢,唐宇,王安虎.发展中国的苦荞生产[J].作物杂志,2002,18(4):11-12.[2]路之娟,张永清,张楚,等.不同基因型苦荞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及指标筛选[J].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7):3311-3322.[3]王静波,赵江林,彭镰心,等.苦荞发酵食品研究进展[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1):9-11.[4]Zhu F.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health effects of tartary buckwheat[J].FoodChem,2016,203:231-245.[5]Wang L,Yang X,Qin P,et al.Flavonoid composition,antibacterial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tartary buckwheat bran extract[J].Ind Crop Prod,2013,49(8):312-317.[6]Hu Y,Zhao Y,Ren D,et al.Hypoglycemic and hepatoprotective effects of d-chiro-inositol-enriched tartary buckwheat extract in high fructose-fed mice[J].FoodFunct,2015,6(12):3760-3769.[7]Wu Q,Bai X,Zhao W,et al.De novo assembly and analysis of tartarybuckwheat(fagopyrum tataricum garetn) transcriptome discloses key regulators involved in salt-stress response[J].Genes,2017,8(10):255.[8]令狐斌,侯思宇,孙朝霞,等.苦荞SRAP分子标记体系优化与遗传多样性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20(1):37-43.[9]高帆,宋饼.基于AFLP标记的苦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6,45(5):122-126.[10]胡亚妮,张宗文,吴斌,等.基于ITS和ndhF-rpl32序列的荞麦种间亲缘关系分析[J].生物多样性,2016,24(3):296-303.[11]Hou S,Sun Z,Linghu B,et al.Genetic diversity of buckwheat cultivars(fagopyrum tartaricum,gaertn) assessed with SSR markers developed from genome survey sequences[J].Plant Mol Bio Rep,2016,34(1):233-241.[12]黎瑞源,潘凡,陈庆富,等.苦荞转录组EST-SSR发掘及多态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17(4):42-52.[13]屈洋,周瑜,王钊,等.苦荞产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1):2049-2062.[14]黎瑞源,石桃雄,陈其皎,等.中国35个苦荞审定品种EST-SSR指纹图谱构建与遗传多样性分析[J].植物科学学报,2017,35(2):267-275.[15]Logacheva M D,Penin A A,Sutormin R A,et al.A draft genome sequence of tartary buckwheat,fagopyrum tataricum[C]//2014 International Plant and Animal Genome Conference XXII.San Diego,CA,USA:PAG,2014.[16]Zhang L,Li X,Ma B,et al.The tartary buckwheat genom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rutin biosynthesis and abiotic stress tolerance[J].Molecular Plant,2017,10(9):1224-1237. [17]Liu M,Zheng T,Ma Z,et al.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sequence of tartary buckwheat cultivar miqiao 1(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J].Mitochondrial DNA PartB,2016,1(1):577-578.[18]Cho K S,Yun B K,Yoon Y H,et 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sequence of tartary buckwheat(fagopyrum tataricum)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common buckwheat(F esculentum)[J].PLoS One,2015,10:e0125332.[19]Maher C A,Kumar-Sinha C,Cao X,et al.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to detect gene fusions in cancer[J].Nature,2009,458(7234):97-101.[20]Yao H,Li C,Zhao H,et al.Deep sequencing of the transcriptome reveals distinct flavonoid metabolism features of black tartary buckwheat(fagopyrum tataricum garetn)[J].Prog Biophys Mol Biol,2016,124:49.[21]Zhu H,Wang H,Zhu Y,et al.Genome-wide transcriptomic and phylogenetic analyses reveal distinct aluminum-tolerance mechanisms in the aluminum-accumulating species buckwheat(fagopyrum tataricum)[J].Bmc Plant Biol,2015,15(1):16.[22]Yao P,Zhao H,Luo X,et al.Fagopyrum tataricum FtWD40,functions as a positive regulator of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in transgenic tobacco[J].J Plant Growth Regul,2017,36(3):1-11.[23]Zhang K,Logacheva M D,Meng Y,et al.Jasmonate-responsive MYB factors spatially repress rutin biosynthesis in fagopyrum tataricum[J].J Exp Bot,2018,69(8):1955-1966. [24]Zhou M,Sun Z,Ding M,et al.FtSAD2 and FtJAZ1 regulate activity of the FtMYB11 transcription repressor of the phenylpropanoid pathway in fagopyrum tataricum[J].New Phytol,2017,216(3):814-828.[25]Zhou M,Wang C,Qi L,et al.Ectopic expression of fagopyrumtataricum,FtMYB12,improves cold tolerance in arabidopsis thaliana[J].J Plant Growth Regul,2015,34(2):362-371.。

SPME-HS-GC-MS与电子鼻分析不同产地芦根饮片气味特征

SPME-HS-GC-MS与电子鼻分析不同产地芦根饮片气味特征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29(10):30-34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SPME-HS-GC-MS与电子鼻分析不同产地芦根饮片气味特征陈光宇1,2,瞿昊宇1,2*,谢梦洲1,2*,孙晶3,范蓓3,王凤忠3(1湖南省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心肺病证辨证与药膳食疗重点研究室,长沙410208;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收贮运管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产地芦根饮片的气味特征,为产地判别、分析方法改进提供依据。

方法:以10个产地的芦根饮片细粉为研究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顶空进样-气质联用法(SPME-HS-GC-MS)分析芦根饮片指纹图谱,采用电子鼻智能感官评定技术分析芦根饮片气味雷达图,采用主成分(PCA)、Loadings方法分析电子鼻信号响应结果,构建产地判别模型。

结果:气质联用法结果共鉴别出38个挥发性成分,其中18个差异性挥发性成分可用于6个产地的区分。

电子鼻结果表明,主成分判别分析能较好地区分不同产地芦根饮片,芦根饮片在气味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无机硫化物、有机硫化物、小分子氮氧化物、短链烷烃类、醇类、醛酮类等成分上。

结论:不同产地芦根饮片的气味特征存在差异,可作为产地判别依据。

电子鼻技术可为芦根饮片分析及质量标准提供简单、快速的新方法。

关键词:芦根;气质联用;电子鼻;主成分;Loadings芦根作为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的药食原料[1],越来越受民众欢迎并应用于药膳食疗养生方面中[2]。

国内外对于芦根、芦根提取物及单体方面主要集中在水煎液[3-4]、多糖[5-6]、水提干浸膏粉[7-8]、大孔树脂提取物[9],硅胶柱色谱纯化的非极性单体[10],而关于挥发性成分报道则相对较少,未见有关于采用固相微萃取-顶空进样-气质联用法(SPME-HS-GC-MS)结合电子鼻智能感官评定技术对不同产地芦根饮片气味进行分析的研究报道。

四川省中医药条例

四川省中医药条例

四川省中医药条例(1997年2月21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3月30日四川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四川省中医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4年9月24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四川省中医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09年11月27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一次修订2019年11月28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保护人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是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

第三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中医药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中医药区域发展布局,健全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相结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完善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传承发展川派中医药,推进中医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的中医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担中医药管理职责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医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有关的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中医药宣传工作机制,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加强和规范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传播普及。

每年10月22日世界传统医药日为四川省中医药宣传日。

中医药常识应当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和社会卫生健康知识宣传范围。

第二章中医药服务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医疗机构,建立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一)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应当设置相应规模的中医医疗机构;(二)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有条件的专科医院应当设置中医科或者中西医结合科并配备中药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床位应当占医院床位总数的一定比例;(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设置中医科并配备中药房;(四)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应当提供中医药服务。

药食同源产品项目计划书

药食同源产品项目计划书

目录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说明第三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第四章产业调研分析第五章产品规划方案第六章项目建设地分析第七章项目工程设计研究第八章工艺技术方案第九章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第十章安全保护第十一章风险应对说明第十二章节能说明第十三章实施进度计划第十四章投资方案计划第十五章项目经营效益第十六章项目综合评价第十七章项目招投标方案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药食同源产品项目(二)项目选址某产业示范园区对各种设施用地进行统筹安排,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同时,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达到“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undefined(三)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27380.35平方米(折合约41.05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3.42%,建筑容积率1.48,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69%,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6.89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项目净用地面积27380.35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7364.6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522.92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27115.87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2709.95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41台(套),设备购置费2274.70万元。

(七)节能分析1、项目年用电量650358.44千瓦时,折合79.93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8892.32立方米,折合0.76吨标准煤。

3、“药食同源产品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650358.44千瓦时,年总用水量8892.32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80.69吨标准煤/年。

达产年综合节能量22.76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7.56%,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项目符合某产业示范园区发展规划,符合某产业示范园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论文: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论文: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李羿1万德光2△钟世红1杨胜1游元元1秦琴1 (1.成都医学院药学院,四川成都 610083; 2.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四川成都 610075)摘要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把理论上属于课程资源的资源要素发掘出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高效地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从而提高药用植物学的整体教学水平。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教学改革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药用植物的形态描述与分类鉴定,调查药用植物资源,整理发掘中草药种类,保证用药准确有效的一门学科。

同时为学生进一步完成中药鉴定学、中药商品学、中药栽培学及中药化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包括该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

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把理论上属于课程资源的资源要素发掘出来,真正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存在一定的筛选机制;同时积极拓展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关注教学过程中的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

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高效地加以开发和利用。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在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尝试。

1 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民族综合竞争能力的标志。

而教育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1]。

而教学方法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注意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1 完善PBL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即教师将教学内容变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通过图书馆、网络、药用植物园、请教专家等途径,获得问题的答案后,再返回课堂进行交流。

中国南方地方高校开展竹学研究的实践与建议——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

中国南方地方高校开展竹学研究的实践与建议——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1470655)ꎮ第一作者:陈会霖(2002-)ꎬ女ꎬ本科生ꎬ林学专业ꎮE-mail:2792307121@qq comꎮ通信作者:杨瑶君(1968-)ꎬ教授ꎬ博士ꎬ研究方向为应用生物化学ꎮE-mail:rsyyj@126 comꎮ中国南方地方高校开展竹学研究的实践与建议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陈会霖1ꎬ2㊀龙文聪1ꎬ2㊀汪瀚宇1ꎬ2㊀肖析蒙1ꎬ2㊀付㊀春1ꎬ2㊀杨瑶君1ꎬ2∗(1乐山师范学院竹类病虫防控与资源开发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乐山614000ꎻ2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四川乐山614000)摘㊀要:竹子具有显著的生态㊁经济和社会效益ꎬ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ꎬ地方高校是竹学研究和竹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ꎮ文章以中国南方地方高校乐山师范学院开展竹学研究的实践为例ꎬ分析了南方地方高校在发展竹学中所具有的地域㊁学科竞争㊁人才智力等优势ꎬ以及面临的难以与重点高校竞争㊁团队建设困难及资金投入不足等挑战ꎬ提出了地方高校开展竹学研究的建议ꎬ即:寻找突破口ꎬ与产业痛点紧密结合ꎻ集中有限力量ꎬ持之以恒ꎬ特色发展ꎻ高度重视竹学在乡村振兴和高校服务地方㊁人才培养中的作用ꎻ发展竹学事业ꎬ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ꎮ关键词:竹学ꎻ地方高校ꎻ竹产业ꎻ乐山师范学院ꎻ中国南方DOI:10.12168/sjzttx.2023.03.016PracticesandSuggestionsforBamboologyResearchbyLocalUniversitiesinSouthernChina:ACaseStudyofLeshanNormalUniversityChenHuilin1ꎬ2ꎬLongWencong1ꎬ2ꎬWangHanyu1ꎬ2ꎬXiaoXimeng1ꎬ2ꎬFuChun1ꎬ2ꎬYangYaojun1ꎬ2∗(1 BambooDiseasesandPestsControlandResourceDevelopmentKeyLaboratoryofSichuanProvinceꎬLeshanNormalUniversityꎬLeshan614000ꎬSichuanꎬChinaꎻ2 CollegeofLifeScienceꎬLeshanNormalUniversityꎬLeshan614000ꎬSichuanꎬChina)Abstract:Bamboohassignificantecologicalꎬeconomicandsocialbenefits.Itplaysanimportantroleinruralrevitalizationandecologicalcivilizationdevelopment.Localuniversitiesareanimportantforceinthebamboologyresearchandtalentcultivation.BasedonthepracticesofbamboologyresearchconductedbythelocaluniversityꎬLeshanNormalUniversityꎬthepaperanalyzestheregionalandtalentadvantagesaswellasdisciplinarycompetitionduringitsdevelopmentofthebambooscienceꎬandidentifiesthechallengesfacedsuchasthedifficultiesincompetingwithkeyuniversitiesꎬteambuildingꎬandinsufficientfunding.Inviewofthesituationꎬthepaperputsforwardsuggestionsforlocaluniversitiestocarryoutbamboologyresearchꎬi e ꎬidentifyingbreakthroughsforindustrypainpointsꎬhighlightingdistinctivecharacteristicswithlimitedresourcesconcentratedꎬattachinggreatimportancetotheroleofbambooscienceinruralrevitalizationꎬtechnologyservicesandtalentscultivationꎬandattractingandcultivatingtalentsbydevelopingthebambooscience.Keywords:bamboologyꎬlocaluniversityꎬbambooindustryꎬLeshanNormalUniversityꎬSouthernChina88㊀㊀中国现有竹林面积756 27万hm2[1]ꎬ多分布在偏远山区ꎬ是乡村振兴的主要战场ꎮ发挥高校智库作用ꎬ深入开展竹学研究ꎬ有利于竹产业高质量发展ꎬ服务地方经济ꎬ助推乡村振兴ꎮ目前ꎬ我国竹类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林业高校和研究院所ꎬ如国际竹藤中心㊁南京林业大学㊁西南林业大学等ꎬ但南方地方高校特别是非林业院校专业从事竹类研究较少ꎮ与林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相比ꎬ地方高校ꎬ尤其是地方师范高校在竹学研究基础㊁人才和资源等方面有自身劣势ꎬ亦有独特优势ꎮ本文以四川省地方高校乐山师范学院开展竹学研究的实践为例ꎬ阐述南方地方高校在竹学研究中所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ꎬ并提出地方高校开展竹学研究的建议ꎬ以期为地方高校发挥特色优势㊁服务乡村振兴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地方竹产业发展提供借鉴ꎮ1㊀竹学在乐山师范学院发展历程1)2006 2010年ꎬ面向地方发展需求ꎬ解决竹产业痛点问题ꎬ奠定竹学研究基础ꎮ在四川竹区ꎬ丛生竹林毁灭性害虫 长足大竹象种群密度大㊁危害重ꎬ严重制约着竹浆造纸业的发展[2]ꎮ从2006年开始ꎬ乐山师范学院集中师资力量开展科技攻关ꎬ研发了笋尖微量施药技术和诱捕防控技术[3-4]ꎬ成功解决了丛生竹林长足大竹象的防治难题ꎬ竹材产量显著提高ꎬ满足了竹浆造纸对竹材的需求ꎬ促进了竹浆造纸业的发展ꎬ也为学校开展竹学研究奠定了基础ꎬ积累了成功经验和研发题材ꎬ培养了一批竹学研究人才ꎮ2)2011 2015年ꎬ竹学研究团队和平台形成ꎬ促进竹学研究生根ꎮ丛生竹林毁灭性害虫的有效防控成果ꎬ为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发展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ꎬ促进了科研队伍建设ꎬ竹学研究团队在乐山师范学院逐步形成ꎮ2013年丛生竹林毁灭性害虫 长足大竹象的生态防控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ꎬ这是乐山师范学院2000年由专科学校升格为四川省普通本科院校以来首次获得该奖项ꎬ极大地促进了竹学在乐山师范学院的发展ꎬ并得到学校的全力支持和资助ꎮ2015年竹类病虫害防控与资源开发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依托乐山师范学院建成ꎬ竹学在师范高校生根落地ꎬ这也是学校第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ꎮ3)2016 2018年ꎬ打造特色ꎬ发展竹学理论ꎮ长足大竹象寡食竹笋ꎬ竹学重点实验室研究揭示其体内具有快速降解竹木质纤维素的酶和微生物体系[5-6]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竹菌共生体系和竹木质纤维生物质能源转化体系ꎬ研发了竹纤维饲料㊁竹纤维高吸水材料㊁竹燕窝㊁竹纤维菌肥㊁竹纤维老鼠肠梗剂以及磁化竹纤维等多种应用产品ꎬ丰富了竹学研究内容ꎬ为成果转化利用开辟了新途径ꎮ农向教授研究团队经过10年技术攻关ꎬ研发了竹燕窝野外人工干预培育关键技术ꎬ集成竹燕窝产品精深加工工艺并实现产业化[7]ꎮ代发文等[8]研究表明ꎬ添加1%超微竹粉可改善断奶仔猪的粪便菌群组成ꎬ降低大肠杆菌数量ꎬ提高生长性能ꎮ4)2019年至今ꎬ建立林学学科ꎬ竹学研究逐步深入ꎮ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乐山师范学院招收林学本科专业学生ꎬ开辟了地方师范高校设立林学专业的先例ꎮ同时ꎬ学校全力投入林学硕士点建设ꎬ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ꎬ获多项发明专利和省部级成果ꎬ培养了大量林学研究人才和师资ꎬ形成了成果㊁人才㊁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ꎮ2㊀南方地方高校发展竹学的优势2 1㊀地域文化优势我国竹林主要分布在南方山地丘陵地带[9]ꎬ在大熊猫分布的秦岭山系㊁岷山山系㊁邛崃山系㊁大相岭山系㊁小相岭山系㊁凉山山系6大山系中生长有超过80种竹子[10]ꎮ南方地方高校靠近竹区ꎬ开展竹子相关研究具有地缘优势ꎬ师生生活在竹区ꎬ成长在竹区ꎬ对竹子更具有文化和人文情感ꎮ2 2㊀学科竞争优势基于地域文化优势ꎬ地方高校具有开展竹学研究的基础条件ꎬ其内部很容易形成比较优势ꎬ98能吸引大量的人才㊁资源㊁资金投入ꎬ从而为竹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提供基础保障ꎻ同时竹学研究也能够大力提升地方高校科学研究㊁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的能力ꎮ比如:四川轻化工大学制浆造纸专业实施 竹产业+ 模式ꎬ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ꎬ助力农户提产增收ꎬ形成了竹林㊁工艺品㊁竹浆纸㊁市场之间良性互动发展的局面[11]ꎻ宜宾国际竹交易中心通过引入高等院校竹产业创意资源㊁宜宾竹手工艺大师联盟㊁竹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㊁竹产业 共享工厂 等产业研发孵化资源平台ꎬ实现了宜宾市竹产业品牌升级㊁产品创新㊁人才培养㊁学科发展等多重产业效益[12]ꎮ2 3㊀人才智力优势地方高校具备较强的特色师资力量ꎬ以及完善的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学科体系[13]ꎬ能够为竹学研究提供高层次㊁全方位的人才与学术支持ꎮ尤其是在教学资源㊁专业和师资方面都有明显优势ꎬ可为竹学研究和乡村振兴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ꎮ广东省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与本地高校一起ꎬ联合清远大中型麻竹笋加工企业ꎬ联合组建了麻竹笋研发技术中心ꎬ为企业研发新产品提供技术服务ꎬ培养本土留得住㊁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技术人才[14]ꎮ竹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ꎬ产业链长ꎬ涉及国民经济第一㊁二㊁三产业ꎬ具有巨大的社会㊁生态和经济效益ꎬ培养竹子人才㊁合理利用竹资源将成为解决竹林山区农村经济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矛盾的突破口[15]ꎮ2 4㊀与竹产业联系密切优势地方高校从多学科领域研究竹子对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ꎮ地方高校在开展竹学研究的同时与当地的竹产业相结合ꎬ通过案例研究㊁技术推广等方式ꎬ不仅可以为当地竹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ꎬ同时也能对当地丰富的竹资源起到保护和推广作用ꎮ3㊀南方地方高校发展竹学面临的挑战3 1㊀与林业行业的融合从行业管理上看ꎬ地方高校归属于教育部门ꎬ而竹学研究一般归属林业部门ꎬ不同管理部门会造成信息和资源的不统一和分割ꎬ给地方高校从事不同学科归属的竹学研究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性ꎬ尤其是对地方师范高校更为不利ꎮ3 2㊀与竹学研究优势高校的竞争竹学研究历史较长ꎬ林业重点高校在竹学资源储备上已具备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基础和潜质[16]ꎬ而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㊁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等相对低于重点高校ꎮ而且ꎬ大多数地方高校并未主动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学术逻辑体系ꎬ也没有合理的长远发展目标规划ꎬ而是多采取跟随㊁模仿战略以求与国内的中央级高校㊁重点高校一较高下的发展思路[17]ꎮ3 3㊀地方高校研究团队建设难地方高校科研㊁教学个体户现象严重ꎬ研究团队小或弱ꎬ存在教师主导功能缺位㊁导师作用发挥有限甚至形同虚设㊁缺少个人影响力等现象[18]ꎮ同时ꎬ地方高校也普遍存在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㊁平台建设功能不明确㊁协同培养机制不健全等现象[19]ꎮ3 4㊀人才和经费投入不足与重点㊁中央高校相比ꎬ地方高校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难度大ꎬ总体投入较低ꎮ受制于社会影响力不足㊁社会服务能力有限㊁社会资源不够等因素ꎬ地方高校无法获取更多的社会捐赠㊁校友资助㊁基金资助[20]ꎮ重大课题和项目面临高端人才缺失㊁创新能力不足等种种问题ꎮ4㊀竹学在地方高校的发展对策4 1㊀与产业痛点紧密结合ꎬ寻找突破口强大的经济和产业支撑ꎬ是竹学学科发展的基础ꎮ只有解决竹产业的痛点问题ꎬ才能为竹学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和人才支撑ꎮ对于重大项目不多㊁投入不足的地方高校更是如此ꎮ4 2㊀集中有限力量ꎬ持之以恒ꎬ特色发展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和特色ꎬ组建科研团队ꎬ集中学校的重点力量和资金ꎬ对产业重点问题㊁09难点问题持续关注和投入ꎬ持续攻关ꎬ形成区域特色和区域产业链ꎮ近年来ꎬ浙江农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在产教融合的理念下ꎬ紧密围绕浙江省竹木产业优势与发展需求ꎬ凝练了 竹木产品创新设计 特色专业方向ꎬ在教育㊁人才㊁产业与创新的有机衔接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21]ꎮ4 3㊀重视竹学在乡村振兴和高校服务地方㊁人才培养中的作用㊀㊀竹子多数分布于山区ꎬ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ꎬ需要大量的人才ꎬ有大量的科学问题和难题需要解决ꎮ竹学在多数重点高校内部学科竞争中处于弱势ꎬ而在地方高校内部容易形成优势学科ꎬ加上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ꎬ为地方高校发展竹学为特色优势学科创造了良好条件ꎮ武夷学院组建服务地方科研团队ꎬ围绕竹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ꎬ开展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ꎬ全力打造生物资循环利用学科研究方向[22]ꎮ4 4㊀发展竹学事业ꎬ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竹学发展ꎬ人才是关键ꎮ地方高校是培养应用人才的基地ꎬ拥有大量的师资和研究设施ꎬ抓住竹区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ꎬ把竹学作为高校联通区域产业㊁区域经济的桥梁和纽带ꎬ以竹学事业培养和吸引人才ꎬ不仅利于竹学发展ꎬ更有利于学校学科建设㊁人才培养ꎬ服务地方经济建设ꎬ对提升地方高校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也具有重大意义ꎮ参考文献[1]㊀冯鹏飞ꎬ李玉敏.2021年中国竹资源报告[J].世界竹藤通讯ꎬ2023ꎬ21(2):100-103.[2]杨瑶君ꎬ汪淑芳ꎬ牟翅.四川乐山市竹林主要病虫害调查初报[J].世界竹藤通讯ꎬ2008ꎬ6(5):39-43.[3]杨瑶君ꎬ高立明ꎬ汪淑芳ꎬ等.三唑磷在竹笋中的残留分析与消解动态[J].农药学学报ꎬ2008ꎬ10(4):495-498.[4]杨瑶君ꎬ刘超ꎬ汪淑芳ꎬ等.一种新型的昆虫诱捕器及其对长足大竹象的诱捕作用[J].生态学报ꎬ2011ꎬ31(20):6174-6179.[5]LUOCBꎬLIYQꎬCHENYꎬetal.BamboolignocellulosedegradationbygutsymbioticmicrobiotaofthebamboosnoutbeetleCyrtotrachelusbuqueti[J].BiotechnologyforBiofuelsꎬ2019ꎬ12:1-16.[6]LUOCꎬLIYꎬLIAOHꎬetal.DenovotranscriptomeassemblyofthebamboosnoutbeetleCyrtotrachelusbuquetirevealsabilitytodegradelignocelluloseofbamboofeedstock[J].BiotechnologyforBiofuelsꎬ2018ꎬ11(1):1-20.[7]农向ꎬ谢跃ꎬ陈康明ꎬ等.竹燕窝培育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R].乐山师范学院ꎬ2021.[8]代发文ꎬ林涛ꎬ苏保元ꎬ等.饲用竹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㊁血清生化指标和粪便微生物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ꎬ2021ꎬ33(12):6709-6720.[9]范少辉ꎬ官凤英ꎬ苏文会ꎬ等.基于遥感技术的竹资源变化监测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ꎬ2012ꎬ27(5):169-173.[10]毛泽恩.采笋干扰下马边大风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分布和营养成分分析[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ꎬ2022:1-71.[11]杨玲ꎬ李文俊ꎬ刘一山ꎬ等.对当代制浆造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J].纸和造纸ꎬ2022ꎬ41(2):36-39.[12]罗小丹.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长江上游绿色高效农业[J].中国农村科技ꎬ2022(3):38-41.[13]沈海军ꎬ马永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活态传承的可行性研究:以无锡留青竹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ꎬ2018(21):128-130.[14]王飞生ꎬ黄自通ꎬ黄小明ꎬ等.发展清远麻竹笋食品加工产业的思考[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ꎬ2015ꎬ8(3):18-21.[15]冯太海ꎬ华列ꎬ吴祖强.广东高州市竹资源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世界竹藤通讯ꎬ2022ꎬ20(3):95-98.[16]范皑皑ꎬ柴亦林ꎬ季楚煊.学生国际流动的影响因素及策略选择:基于中央高校与地方高校比较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ꎬ2022(7):15-22.[17]胡德鑫. 双一流 战略下地方高校的发展困境与治理路径研究: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解析[J].教育科学ꎬ2018ꎬ34(3):32-38.[18]王海涛.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ꎬ2022(6):95-98.[19]张建华ꎬ李飞ꎬ夏正龙.地方高校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ꎬ2022ꎬ8(36):51-54.[20]李义贝.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的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ꎬ2020ꎬ3(4):108-109.[21]王军ꎬ陈思宇ꎬ潘荣ꎬ等.面向竹木产业融合的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J].竹子学报ꎬ2019ꎬ38(3):89-94.[22]林维晟ꎬ华伟平ꎬ赵升云ꎬ等.地方高校生物资源利用专业群建设[J].武夷学院学报ꎬ2021ꎬ40(9):90-94.19。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管理思路探讨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管理思路探讨

科技资讯2017 NO.18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学 术 论 坛205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等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设立是为了促进本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资助国内外学者和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使其在开放课题的支持下,按计划完成项目所规定的任务,并有望取得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使本学科领域进步发展。

2008年起,国家设立支持力度更大的实验室专项经费,在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同时,也为开放课题实施提供了持续、稳定地支持。

1 开放基金与国家基金的区别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家基金)的设立是为了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凝聚和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它根据科学发展趋势和国家长远发展要求,制定优先资助领域。

它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

而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以下简称“开放基金”)在每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包括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每年都会设立。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大学、科研院所和其他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机构建设的科研实体,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开放基金的设立是为了促进本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资助国内、外学者和科技工作者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使其在开放基金的支持下,按计划完成项目所规定的任务,并有望取得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使本学科领域进一步发展。

开放基金与国家基金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差别,如在基金的资助方面(包括范围、对象、方式和目的等),在基金项目的评审方面,在经费的管理方面等等,都存在着差异。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导读:本文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与项目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人才培养手段。

对于生物技术类有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务必更应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能够实现传统理论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能尊重并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和创新意识,把学习者的“体验性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3],对提高生物技术类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与项目,合理配置学分予以保证,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

为此,成都大学首先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按一体化设计、分层递进、打通课内课外界限为原则,梳理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架构。

该实践教学体系架构由专业基本技能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实践训练、专业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环节组成。

其次,再以循序渐进、关联贯通的原则,优化设置了实践教学体系架构各环节的实践教学课程、项目与其目标要求。

最后,依据其实践教学课程、项目的重要性,合理分配了相应的学分。

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大量减少了基础实验课程中的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项目与学分,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项目与学分,使实践教学的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超过了30。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创新与创业实践,学校还配套制定了《成都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暂行)》,并对取得创新与创业实践成果制定了相应的学分奖励制度:(1)各级各项竞赛奖。

获国家级奖励,获3个学分;获省级、市级奖励,获2个学分;获校级奖励,获1个学分;获学院级竞赛奖励,获0.5个学分。

(2)论文。

公开出版学术刊物,获3个学分;在校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获3个学分;(3)科技成果。

获国家级奖励,获3个学分;省、市级奖励,获2个学分;专利主要完成人,获3个学分,一般成员(限2人)获1.5个学分。

论药食同源之大蒜

论药食同源之大蒜

李锡香,女,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蔬菜种质资源研究,E -mail :*****************收稿日期:2020-02-27;接受日期:2020-03-28基金项目: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 -24-A -01),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课题(NICGR -2019-15),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AAS -ASTIP -2019-IVFCAAS )论药食同源之大蒜李锡香(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摘 要:大蒜是世界性的药食同源植物,其营养、药用成分及功能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从传统医学实践到现代生物医学实验的不同层面和维度对大蒜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以及功能性成分、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大蒜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药食产业发展前景。

关键词:大蒜;大蒜辣素;大蒜多糖;药理作用;产业发展;综述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其传染性之强,发病之凶险,甚或夺人生命,一时间令人恐极生畏。

有信息表示大蒜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和辅助治疗新冠肺炎,也有信息认为这是谣言。

不管孰是孰非,大蒜的食用和药用历史悠久,大量的传统医学实践和现代生物医学实验从不同层面和维度证明了素有“药用植物黄金”之称的大蒜的保健和药用价 值。

虽然大蒜能否治疗新冠肺炎有待临床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适当多食新鲜大蒜及其加工制品,有助于机体抗氧化和良好免疫系统的建立,从而强身健体。

1 大蒜是世界性的香辛蔬菜和调味品大蒜(Allium sativum L.)起源于中亚和地中海地区。

在古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寺庙里就可以找到有关大蒜利用的最早历史记录。

约公元前3000年地中海沿岸国家就开始栽培大蒜,至今已有逾5 000年的历史(Ipek & Simon ,2002)。

大蒜现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蔬菜和调味品。

2018年全球大蒜种植面积154.8万hm 2,总产量2 850万t 。

天然植物提取物替代硝盐加工中式培根及其产品特性分析

天然植物提取物替代硝盐加工中式培根及其产品特性分析
Biblioteka 有香气,但较 淡,烟熏味一 般
无香气
滋味
滋味鲜美、咸 淡适中
滋味一般、芳 香、略咸
滋味一般、略 有异味、咸味 较重
滋味较差、略 有酸味、咸味 过重
2.1.2 色度值测定. 采用色差仪测定培根截面亮度(广)值、红度
(/ )值、黄度(犷)值,每组重复测定6次,取平均 值. 2.1.3 pH值测定.
pH值参照文献[7]的方法进行测定,具体步骤 为:培根绞碎后取10 g样品,装入250 mL锥形瓶中, 加入90 mL纯水,摇匀后浸泡15 min,过滤后取滤 液,用校正后的pH计测定其pH值,每组重复测定3 次. 2.1.4酸价测定.
中图分类号:TS251.4+3
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培根,又称生熏咸猪肉,是以猪肋肉为原料经过 整形、腌制等工序加工而成的低温肉制品,深受国内 外消费者的喜爱,也是我国引进的主要西式肉制品 类型⑴.为适应国内消费市场对优质肉制品日益增 长的需求,对西式培根在调味和制作方法等方面进 行改进,开发适应中式消费习惯的中式培根产品,成 为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S3].
第3 8卷第2期 2019年 6月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Natured Science Edition)
Vol.38 No.2 Jun. 2019
文章编号:1004 - 5422(2019)02 - 0142 - 04
DOI:10.3969/j. issn. 1004 - 5422.2019.02.006
酸价参照国家标准GB/T5009.229 - 2016进行 测定. 2.1.5 过氧化值测定.
过氧化值参照国家标准GB 5009.227 - 2016进 行测定. 2.1.6 亚硝酸盐测定.

药食同源申请课题

药食同源申请课题

药食同源申请课题药食同源是指食物和药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来源,作为植物性药物和食物的交叉领域,药食同源在科学研究、药学实践和健康保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申请药食同源课题旨在深入研究植物性药物和食物的相互作用,探讨其在健康保健和疾病防治方面的应用潜力,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保健品和药物治疗方案。

药食同源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领域,其研究内容广泛且具有复杂性。

首先,药食同源涉及到大量的植物性药物和食物,这些植物资源的范围广泛,有些甚至还尚未被完全发掘。

通过系统地研究植物性药物和食物的成分、作用机制和安全性,可以为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和依据。

其次,药食同源还需关注食物和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药物的成分和作用机制通常比食物复杂且具有更强的药理活性,在食物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这种相互作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药物和食物的协同作用和副作用,还可以为未来的药物研发和饮食指导提供重要的基础。

此外,药食同源还涉及到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对药物和食物反应的影响。

由于个体身体状况的不同和环境因素的干扰,人们对于药物和食物的反应会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药食同源的研究还需要结合生物信息学、遗传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并预测个体对于特定药物和食物的反应。

基于以上的论述,本申请对药食同源的研究提出以下几个课题:1.植物性药物与食物的成分和作用机制的研究:通过对植物性药物和食物的成分分析和作用机制研究,揭示其在健康保健和疾病防治方面的作用方式,为药物和食物的研发与评价提供基础。

2.药食同源的协同效应与副作用研究:通过系统性的研究,揭示药食同源中存在的协同作用和副作用。

为个体和群体制定科学的饮食指导和用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3.药食同源与个体差异的关系研究:通过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手段,探索个体差异对药食同源反应的影响。

为个性化保健和药物治疗方案的开发提供基础。

4.环境因素对药物和食物反应的影响研究:考虑到环境对于药物和食物反应的干扰,探索环境因素对药食同源反应的影响,并提供针对性的环境指导,以提高药物和食物的效果。

蓬溪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

蓬溪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

Abstract: For analysis of the branching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in different height of Melaleuca bracteata young wood, we study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branching configuration indexes in different height and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sis factors which affecting branching structure. Results show that: as the increasing of tree height, basal diameter, crown diameter mean value, crown volume, stepwise bifurcation ratio (SBR1:2)and branch diameter mean value showed an upward trend, while the overall bifurcation ratio, stepwise bifurcation ratio (SBR2:3), stepwise bifurcation ratio (SBR3:4) and branch angle value tend to upward or downward. Contribution of the first component accounted between 23.61% to 60.32%, when the height is less than 60 cm, crown volume, crown diameter mean value and branch diameter mean value are the main factors which influent branch structure; while height in 60 to 80 cm, crown volume and crown diameter mean value become the two main factors; stepwise bifurcation ratio (SBR1:2) and overall bifurcation ratio turn to be the main effect factors in the height 80 to 100 cm; between 100 to 120 cm, which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stepwise bifurcation ratio(SBR1:2), crown diameter mean value and branch diameter mean value;last, when exceed 120 cm, absolute value of stepwise bifurcation ratio(SBR1:2) became the most which show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branching structure during this phase.

药用微生物资源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筹)

药用微生物资源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筹)

药用微生物资源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筹)
佚名
【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9(28)1
【总页数】2页(PF0002-F0002)
【关键词】微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四川省;药用;高校;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化学实验室;多学科综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81;S182
【相关文献】
1.药用微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J],
2.广西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J],
3.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食品加工与应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J],
4.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机器产业化 [J],
5.四川省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J], 刘贤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开发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2015年度开放基金课题指南
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主要进行药食同源植物有效物质基础研究,分析检测及质量控制技术,药食同源植物的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以及药效成份化学修饰与分子设计几大方面开展工作。

2015年开放基金课题指南如下:
1、药食同源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结构鉴定及活性筛选研究
2、针对药食同源植物的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3、高得率、高纯度的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生产工艺研究
4、药食同源植物的功能性食品开发
5、多糖分子设计与化学修饰研究
6、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研究
7、生物大分子受体-配体之间分子识别的模拟研究
8、光敏型药物载体的设计合成及前药的制备
申报者应根据指南申报与之密切相关的课题填写项目申报书。

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开发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十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