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脱氮补充碳源选择与研究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什么时候需要投加碳源?

污水处理什么时候需要投加碳源?

污水处理什么时候需要投加碳源?
1.污水脱氮原理
污水生物脱氮主要是是在厌氧条件下,有机氮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氨氮,这个过程较容易进行;其次在好氧条件下,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然后在缺氧条件下,硝态氮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为氮气,从水中逸出。

2.投加碳源的原因
目前有一部分污水厂存在碳源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污水脱氮效率,一般来说,生物脱氮要求进水BOD5/TN>4,但是很多污水厂进水BOD5/TN远低于这个值,导致出水总氮不能达标,这种情况下,及时投加碳源是常用且有效手段。

3.碳源的投加时间
污水反硝化阶段中碳源为必不可少的元素。

因此,当进水溶解性有机物不足而脱氮要求很高时,则需要通过补充化学物质以提供反硝化过程所需要的碳源。

4.碳源的类型选择
目前在碳源的投加选择上面,市面上主要的碳源主要是,甲醇、乙酸、乙酸钠、复合碳源。

从长期投加成本上看,葡萄糖>乙酸钠>复合碳源>甲醇,从长期经济性上来看,复合碳源,安全性和可生化性好,均可生物降解,不会导致残留COD,相比于传统碳源,成本可降低30%以上。

一般往缺氧池加碳源的比例

一般往缺氧池加碳源的比例

一般往缺氧池加碳源的比例往缺氧池加碳源的比例通常是根据污水处理工艺的需求、进水水质特性(尤其是有机物浓度和氮负荷)、以及系统脱氮效果来确定的。

在生物脱氮过程中,为了保证反硝化细菌有足够的碳源进行反硝化反应,通常需要保持BOD5/TKN(五日生化需氧量与总凯氏氮之比)在一定范围内。

一般来说,这个比例经验值在2.86-3.0左右较为适宜,即理论上每去除1kg的硝态氮(NO3--N或NO2--N),需要提供约2.86kg的COD(化学需氧量)作为反硝化过程中的碳源。

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现场运行状况灵活调整,并通过监控反硝化效率、污泥活性等因素动态优化碳源投加量。

以下是一些关于确定碳源投加比例的考虑因素:1.碳氮比(C/N比):理想情况下,反硝化过程需要的碳氮比约为3:1至5:1。

这意味着每去除1克硝态氮(NO3-N),需要3到5克的碳源。

这个比例是根据理论计算得出的,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有所调整。

2.实际运行数据:根据水厂的实际运行数据,如乙酸钠的投加浓度和出水总氮(TN)浓度,可以对投加比例进行实时调整。

例如,如果实际运行中乙酸钠的投加浓度稳定在40~45mg/L,而出水TN浓度稳定在11~12mg/L之间,这表明当前的投加比例是有效的。

3.计算公式:当碳源不足时,可以使用特定的计算公式来确定投加量。

例如,投加量X = (4 - CBOD5 / Cn) × Cn / η,其中CBOD5是进水的BOD5浓度,Cn是进水的TN浓度,η是投加碳源的BOD5当量。

对于乙酸钠,其BOD5当量为0.52 (mgBOD/mg 乙酸钠)。

4.单位换算:在进行碳源投加计算时,需要注意单位的换算,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例如,1PPM=1mg/L=1g/m^3=0.001kg/m^3。

5.避免过量投加:过量投加外碳源不仅会增加系统运行费用,还可能导致出水COD超标。

因此,需要根据生化系统的实际情况由技术人员评估确定投加方案,以确保出水总氮和COD双达标。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范文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范文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氮污染成为水环境治理的重要难题。

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作为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灵活、适应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生物脱氮作为SBR工艺的重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到出水水质。

同时,外加碳源作为一种强化生物脱氮的手段,也被广泛研究。

本文旨在研究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的效果,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SBR工艺生物脱氮原理及研究现状SBR工艺是一种按间歇方式运行的处理工艺,通过周期性改变反应条件,实现污水的高效处理。

生物脱氮是SBR工艺的核心环节,主要通过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实现。

硝化作用由自养型好氧菌完成,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反硝化作用由异养型厌氧菌完成,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两者结合,实现生物脱氮的目的。

近年来,SBR工艺生物脱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运行参数、提高脱氮效率等方面。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进水氮负荷、水温、pH值等因素的影响,SBR工艺的生物脱氮效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

因此,有必要研究外加碳源对SBR工艺生物脱氮的影响。

三、外加碳源对SBR工艺生物脱氮的影响外加碳源是指向污水处理系统中投加有机碳源,以提高反硝化过程的电子供体浓度,从而促进反硝化速率。

常见的外加碳源包括甲醇、乙酸钠、葡萄糖等。

研究表明,外加碳源可以显著提高SBR工艺的生物脱氮效果。

一方面,外加碳源为异养型厌氧菌提供了充足的电子供体,加速了反硝化速率;另一方面,外加碳源可以改善污泥的活性,提高污泥对氮的去除能力。

此外,外加碳源还可以调节系统的pH值,有利于硝化与反硝化过程的进行。

四、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1.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SBR工艺,分别设置外加碳源组(甲醇)和对照组(无外加碳源),在相同条件下运行一定周期。

通过监测进出水的氨氮、硝酸盐氮等指标,分析SBR工艺的生物脱氮效果及外加碳源的影响。

反硝化碳源投加量小试实验

反硝化碳源投加量小试实验

碳源实验
1 实验目的
反硝化污泥在适宜的pH、温度、碳源充足等条件下,可以对污水中的硝态氮降解去除,因此在碳源缺乏情况下,反硝化细菌将无法去除总氮,为此,可确保其他同等适宜条件下,实验研究不同碳源条件下,反硝化污泥对污水中总氮的去除效果或不同用量碳源下反硝化污泥对污水中总氮去除效果。

2 实验流程
2.1 试剂准备
碳源:以60万当量COD的复合碳源为例。

氮源:以硝酸钾氮源为例,称取7.218g分析纯硝酸钾固体于100mL容量瓶中,摇匀备用。

此时硝酸钾氮源的含氮量为10g/L。

(有实验条件硝态氮可一起测)
2.2 实验步骤
取适量缺氧池末端污泥,然后向5个烧杯中分别取1L该混合均匀的污泥,分别补充硝酸钾氮源5mL,搅拌均匀,此时污泥溶液约含总氮50mg/L。

(尽量将溶液所含浓度与实际相同),然后在4个烧杯中分别投加不同复合碳源溶液按下表投加量进行梯度实验。

复合碳源投加后需不停或间歇搅拌,实验全程保证实验温度,pH,DO等于实际工艺条件一致,反应持续2h,静置10min,取上清液的测量每个烧杯的总氮(TN)含量。

实验记录表如下所示:
例:复合碳源取(mL)=50mg/L×3×1000mL÷600000mg/L=0.25mL
3 实验结果记录及处理
1)反应结束后观察每个烧杯中污泥的絮凝、沉降等变化情况,照片记录。

2)计算每个烧杯的脱氮效率,分析复合碳源的脱氮效果。

关于硝化反硝化的碳源碱度的计算!

关于硝化反硝化的碳源碱度的计算!

关于硝化反硝化的碳源碱度的计算!硝化反硝化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生化过程。

它通过细菌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再将硝态氮还原为氨氮,完成氮的循环。

本文将重点介绍硝化反硝化中碳源和碱度的计算方法。

一、碳源的计算1.硝化过程中的碳源硝化过程中,细菌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此过程需要耗费能量。

为了维持细菌的正常生长和代谢,需要提供足够的碳源。

一般来说,硝化过程中适宜的碳源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碳源。

无机碳源:常用的无机碳源有碳酸盐、碳酸氢盐、苏打灰等。

这些无机碳源在水中溶解后可以为细菌提供能量和碳源。

有机碳源:常用的有机碳源包括葡萄糖、乳糖、酒精等。

有机碳源的加入可以增加水中的溶解有机物质,为细菌提供能量和碳源,促进硝化反应的进行。

2.反硝化过程中的碳源反硝化过程中,细菌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此过程同样需要耗费能量。

同样需要提供足够的碳源。

常用的碳源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碳源。

无机碳源:常用的无机碳源有硫酸盐、碳酸盐等。

这些无机碳源在水中溶解后可以为细菌提供能量和碳源。

有机碳源:常用的有机碳源包括葡萄糖、乳糖、酒精等。

有机碳源的加入可以增加水中的溶解有机物质,为细菌提供能量和碳源,促进反硝化反应的进行。

二、碱度的计算碱度是指水溶液中碱性物质所占的量。

在硝化反硝化中,强碱性条件对细菌的生长和代谢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合理控制碱度是保证硝化反硝化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常用的计算碱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pH法pH是衡量水溶液酸碱程度的指标,与碱度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当pH在7.0-8.5之间时,硝化和反硝化的效果较好。

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水样的pH值来初步评估碱度的情况。

2.碱定法碱定法是一种量化测定碱度的方法。

常用的碱定方法有酸碱滴定法和酸碱指示剂法。

通过向水样中加入酸或碱滴定剂,直到水样的酸碱度发生变化,从而计算出水样中的碱度。

3.碳酸盐盐度法碳酸盐盐度法是一种通过测定水样中的碳酸盐盐度来推测碱度的方法。

碳酸盐盐度是指水中溶解的碳酸盐所占的量,可以通过测量水样中的总碱度来计算。

以反硝化速率为依据的乡镇污水处理厂补充碳源的评价

以反硝化速率为依据的乡镇污水处理厂补充碳源的评价

以反硝化速率为依据的乡镇污水处理厂补充碳源的评价发布时间:2021-07-01T10:02:35.41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作者:王树成[导读] 摘要:我国乡镇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导致出水总氮无法达到排放要求,所以很多污水处理厂选择投加碳源的方式增强系统的反硝化作用,但是不同种类的碳源其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不同。

重庆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 404100摘要:我国乡镇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导致出水总氮无法达到排放要求,所以很多污水处理厂选择投加碳源的方式增强系统的反硝化作用,但是不同种类的碳源其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不同。

本文基于反硝化速率的测定,建立了乡镇污水处理厂补充碳源的评价方法,并对重庆市合川区某乡镇污水处理厂的补充碳源的性能进行了试验。

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价乡镇污水处理厂补充碳源的性能,其成果可用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碳源;反硝化速率1 反硝化过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动力学1.1 反硝化过程的原理生物反硝化过程是污水中的硝态氮在无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利用碳源作为电子供体,NO3--N作为电子受体,将NO3--N还原成氮气,同时达到去除有机物的效果。

生物反硝化过程分为同化反硝化和异化反硝化过程,同化反硝化利用硝酸盐氮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异化反硝化将硝酸盐氮还原成氮气。

异养菌代谢过程中中,(1-YH)的碳源用于异化作用消耗,而剩余(YH)的碳源用于异养菌同化作用,合成新的微生物。

1.2 反硝化过程的动力学在Monod方程的基础上,得到反硝化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如下所示:式中:q——比反硝化速率,h-1;qmax——最大比反硝化速率,h-1;c——t时刻NOX--N的浓度,mg/L;S——t时刻BOD5的浓度,mg/L;Kn、Ks——饱和常数,mg/L。

饱和常数的大小与碳源的种类及其生物降解性有关,国际水协会(IWA)ASM1和ASM2号模型将城镇污水厂进水中的COD划分为易生物降解COD(SS)、慢速生物降解COD(XS)以及不可生物降解COD(SI、XI)。

污水处理厂反硝化碳源的选择

污水处理厂反硝化碳源的选择

污水处理厂反硝化碳源的选择方法为缓解和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国家制定的污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其中总氮排放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尤其一些地区要求市政污水处理厂提标到地表水准四类标准,其中要求总氮小于10ppm。

然而,当前大部分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低碳,相对高氮磷的水质特点。

由于有机物含量偏低,采用常规脱氮工艺无法满足缺氧反硝化阶段对碳源的需求,导致反硝化过程受阻,并抑制厌氧好氧菌增殖,大大影响了污水处理厂脱氮效果,尤其进入低温季节情况更为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反硝化缺氧区的体积,延长反硝化时间来增加脱氮效果,但这种方法需要扩建污水处理厂,基建费用高,可操作性不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向缺氧区投加外碳源,以补充碳源的方式提高反硝化速率。

实践证明,投加碳源是污水处理厂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手段。

一、碳源的种类目前市面上常用的碳源:甲醇、乙酸、乙酸钠、面粉、葡萄糖、生物质碳源、污泥水解上清液、啤酒废水及垃圾渗滤液等。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选择合适的碳源。

现对各种常用的碳源进行对比,分析各种碳源的优缺点:1、甲醇甲醇作为外碳源具有运行费用低和污泥产量小的优势,在甲醇碳源不足时,存在亚硝酸盐积累的现象。

以甲醇为碳源时的反硝化速率比以葡萄糖为碳源时快3倍,C/N>5时能达到较好效果。

但甲醇作为外加碳源时,有以下3点问题需关注:①甲醇易燃,为甲类危化品,储存和使用均有严格要求。

特别是其储存需报当地公安部门备案审批,手续繁琐。

②响应时间较慢,甲醇并不能被所有微生物利用,当投加甲醇后,需要一定的适应期直到它完全富集,发挥全部效果,当用于污水处理厂应急投加碳源时效果不佳;③甲醇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长期用甲醇作为碳源,对尾水的排放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2、乙酸钠乙酸钠的优点在于它能立即响应反硝化过程,可作为水厂应急处置时使用。

乙酸钠由于是小分子有机酸盐的原因,反硝化菌易于利用,脱氮效果是最好的。

通过实验发现,碳氮比在4.6时,可以达到稳定的脱氮效果,而且它的水解物为小分子有机物,能容易被微生物降解,反硝化响应时间快,而且无毒,能作为应急碳源。

污水处理工艺中碳源的选择

污水处理工艺中碳源的选择

污水处理工艺中碳源的选择近年来,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越来越高,因市政污水低碳高氮的水质特点,在采用常规脱氮工艺时无法满足缺氧反硝化阶段对碳源的需求,导致TN超标,所以投加碳源是污水处理厂解决这类问题重要且唯一的手段。

为什么乙酸钠是最好的碳源?对于脱氮工艺碳源的选择,如果排除价格的前提下,一般从脱氮速率和COD 有无残留来判断!目前污水处理厂解决低碳源污水处理常用的外加碳源有甲醇、淀粉,葡萄糖、乙酸钠等,其中甲醇和乙酸钠均为易降解物质,本身不含有营养物质(如氮、磷),分解后不留任何难于降解的中间产物。

而葡萄糖和淀粉为多糖结构,水解为小分子脂肪酸所需的时间长,且淀粉在水中的溶解性差,不易完全溶于水,容易造成残留和污泥絮体偏多等问题,两者都有产泥多的缺点。

研究表明,乙酸钠作为碳源时其反硝化速率要远高于甲醇和淀粉。

其主要原因在于,乙酸钠为低分子有机酸盐,容易被微生物利用。

而淀粉等高分子的糖类物质需转化成乙酸、甲酸、丙酸等低分子有机酸等最易降解的有机物,然后才被利用;甲醇虽然是快速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但甲醇必须转化成乙酸等低分子有机酸才能被微生物利用,所以出现了利用乙酸钠作为碳源比用淀粉、甲醇进行反硝化速度快很多的现象。

同时,甲醇作为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当采用甲醇作为外加碳源时,其加药间本身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

当甲醇储罐发生火灾时,易导致储罐破裂或发生突沸,使液体外溢发生连续性火灾爆炸,危及范围较大,因此甲醇加药间对周边环境要求一定的安全距离。

同时由于其挥发蒸汽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故其范围内的电力装置均须采用特殊设计。

而乙酸钠本身不属于危险品,方便运输及储存,虽然价格比其他碳源贵不少,但是对于一些已建的污水处理厂来说,由于其用地限制,当需要外加碳源时,采用乙酸钠作为外加碳源比甲醇更具有优势。

近几年复合碳源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高,主要原因是其价格低廉,COD当量高,但是总体性能还是比不上甲醇及乙酸钠!碳源投加判定条件很多小伙伴对于碳源的投加认知,还停留在初学阶段,只认识CNP比100:5:1,CN比控制在4-6,但是,这些比例到底啥时候用?啥工艺用呢?可能分不清楚!所以,碳源投加首先必须分清楚自己是什么工艺!这是判断碳源投加最关键的一步!如何判断?很简单!记住这几个判断点:除碳工艺就是单纯的曝气,以去除COD为主,例如单纯的曝气池、单纯的MBR、接触氧化、经典SBR等;脱氮是经历的缺氧和好氧的交替,以去除TN为主,例如AO带内回流,氧化沟、AAO等。

反硝化碳源在人工湿地脱氮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反硝化碳源在人工湿地脱氮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
反硝化菌
碳源
脱 氮
The a plc to n e e r h pr g e so e t iyi a b n o r e i c nsr ce ta sf r n to e e v l D I G p i a in a d r s a c o r s fd nirf ngc r o s u c n o t u td we lnd o ir g n r mo a N

S ONG n h n Y Xi sa , AN n h a . 1 C le eo vr n na ce c n giern Do g u ie st De g u 。 ( . o lg f En io me t lS in ea d En ne i g,源 在 人 工 湿 地 脱 氮 中 的 应 用 及 其研 究进 展
反硝化碳 源在 人工湿地脱氮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
丁 怡 ’ 宋新 山 严 登 华
( . 华 大 学 环 境 科 学 与 T 程 学 院 . 2 l2 ;. 同 水 利 水 电 科 学 研 究 院 。 京 10 4 ) 1东 J海 O 6 0 2 中 北 0 0 4
摘 要 碳源供给是制约人 湿地反硝 化脱 氮的重要 索 . 系统论述 了反硝 化碳源的类 型及其在人 T湿地反硝 化过程中 的作
川 . 对 人 T 湿 地 巾 反硝 化碳 源 的应 用 现 状 进 行 了 讨 论 。 反 硝化 菌 与 人 l 地 脱 氯 有 着 密 切关 联 . 人 工 湿 地 领 域 研 究 的 焦点 。此 并 T湿 是 外 , T 湿 地 中 的环 境 条件 、 行 条 件 及 湿 地 构 建 条件 等 都 会 对 其 反 硝 化 效 果 产 生 重 要 影 响 , 出 了 通 过 改 善 上述 条 件 提 高 人 工 湿 人 运 指 地 脱 氮 效 率 的 途 径 。 最后 , 对 目前 该 研 究 领 域 中 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进 行 了归 纳 , 对 今 后需 要 开展 的研 究 工 作 进 行 了 展 望 。 针 并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范文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范文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氮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SBR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灵活、处理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脱氮领域。

本文以SBR工艺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的效果进行研究。

二、SBR工艺概述SBR工艺是一种周期性运行、分批操作的污水处理工艺,通过周期性的进水、曝气、沉淀、排水等过程,达到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的目的。

其特点在于灵活的操作方式,使得该工艺可以根据不同的水质情况调整运行策略,从而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处理。

三、SBR工艺生物脱氮效果研究1. 生物脱氮原理SBR工艺中的生物脱氮主要通过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三个过程实现。

在曝气阶段,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在沉淀和排水阶段,通过厌氧环境下的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实现脱氮。

2. 实验方法与结果本研究采用SBR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通过调整曝气时间、沉淀时间等参数,研究生物脱氮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SBR工艺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氮元素,达到良好的脱氮效果。

四、外加碳源对SBR工艺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1. 外加碳源的作用外加碳源可以提高反硝化过程中的电子供体浓度,从而提高脱氮效率。

此外,适当的碳源还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营养,促进其生长繁殖。

2. 实验方法与结果本研究通过向SBR反应器中添加不同种类的碳源(如甲醇、乙酸等),研究外加碳源对SBR工艺脱氮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外加碳源可以显著提高SBR工艺的脱氮效率。

其中,甲醇作为碳源时,脱氮效果最为显著。

此外,外加碳源还可以提高污泥的活性,有利于提高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

五、结论本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了SBR工艺的生物脱氮效果及外加碳源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SBR工艺具有较好的生物脱氮能力,外加碳源可以进一步提高脱氮效率。

不同碳源及含量对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现状

不同碳源及含量对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现状
C D 超 标 , 此 . 了 最 大 程 度 优 化 系 统 运 行 , 要 优 化 外 O 因 为 需
碳 源 投 量
定 的 影 响
1 . 乙醇 2
马 勇 [在 S R 反 应 器 中发 现 甲醇 、 4 B ] 乙醇 为 碳 源 时 污 泥 产
目前 . 内外 对 外 碳 源 的 投 加 种 类 和投 量 进 行 了 一 系列 国 的研 究 .发 现 不 同 外 碳 源 对 系 统 的 反 硝 化 过 程 影 响 不 同 . 即
硝 化 速率 。混 合 V A碳 源 的反 硝 化 速率 比组 成 它 的单 一 F
V A 的反 硝 化 速 率 高 . F 碳 源 的 反 硝 化 速 率 比相 应 的 醇 F VA
垃 圾 渗 滤 液 中 富含 有 高 浓 度 的 有 机 废 水 .其 中 C OD一 般 为 10 0 / 5 0 mg L.新 鲜 垃 圾 渗 滤 液 的 可 生 化 性 高 . 大 约 为 04 06 所 以 . 垃 圾 渗 滤 液 作 为 一 种 以 废 治 废 的碳 源 具 有 .~ .. 以 很 大 的应 用 前 景 . 目前 在 这 方 面 也 有 了一 定 的研 究 。
率均 为 O : . 尚会来 _ S R反应 器 中试 验发现 . 4 5 B _ 在 以乙醇为碳 源. 硝酸 盐为 电子受体 时 . 佳 的 CN= , 源缺乏 时会引 起 最 / 5碳
亚 硝 酸 盐 积 累 还 有 研 究 发 现 . 甲 醇 为 碳 源 时 硝 酸 盐 氮 去 用
使 外碳源投 加量相 同 . 理效果也 不 同。 活性污 泥法方面 . 处 在 虽 然还没有 定量 的确 定 出最佳 可行 的碳源种类 和投加 量 . 但
21 ,o 0.3 1o. N

乙醇作为生活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外碳源可行性研究

乙醇作为生活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外碳源可行性研究

乙醇作为生活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外碳源可行性研究引言:生活污水中的氮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它对水体环境和生物造成严重影响。

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中,硝化和反硝化是一种常用的脱氮技术。

在硝化反硝化过程中,合适的外源碳源对微生物的繁殖和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研究乙醇作为生活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外碳源的可行性。

方法:1.实验设备:实验室规模的硝化反硝化反应器,包括硝化反应器和反硝化反应器。

2.实验条件:控制温度、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等条件,以探究乙醇作为外碳源在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的效果。

3.操作方法:将一定浓度的乙醇添加到生活污水中,通过控制反应器中氧气的供给方式和浓度,控制硝化和反硝化的过程。

4.实验数据采集:实时记录反应器中溶解氧、硝氮、亚硝氮、氨氮、乙醇和pH值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乙醇作为生活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外碳源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1.乙醇可以促进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细菌的繁殖和代谢,加快反应速率。

2.乙醇可以提供足够的碳源,使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作用,有效降低氮的含量。

3.乙醇作为外源碳源可以稳定控制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的pH值,保持合适的环境条件,提高脱氮效果。

讨论:1.乙醇作为生活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外碳源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乙醇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而且生活污水中含有可利用的有机物,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乙醇作为外源碳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硝化反硝化过程的能量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3.乙醇的投加量需要进行合理控制,过高的乙醇浓度可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影响脱氮效果。

结论:乙醇作为生活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外碳源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通过合理控制投加量和环境条件,乙醇可以促进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提高脱氮效果。

在生活污水处理中,可以考虑将乙醇作为一种可替代的外碳源,实现高效降解氮废物的目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浅谈城市污水处理厂反硝化段碳源补充的研究

浅谈城市污水处理厂反硝化段碳源补充的研究

浅谈城市污水处理厂反硝化段碳源补充的研究摘要:文章分析碳源在反硝化系统中作用的原理以及碳源的种类、投加方式等,研究表明:应根据运行场所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碳源种类、投加量等因素,并应结合其他工艺环节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关键词:反硝化;碳源;COD引言本文通过研究城市污水处理厂反硝化阶段外加碳源的研究,找到碳源投加的种类、投加量计算方法、投加方式,为污水厂经营过程中的措施管理和成本管理提供借鉴经验。

1.反硝化的原理反硝化反应是将硝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成N2的过程。

反硝化细菌包括假单胞菌属,反硝化杆菌属,螺旋菌数和无色杆菌属等,是一类化能异氧兼性微生物。

在有分子态氧存在时,它们以有机物为底物对其进行氧化分解,并以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而在缺氧条件下,则利用废水中各种有机基质作为碳源和电子供体,以NO2--N和NO3--N作为电子受体而进行缺氧呼吸,通过异化和同化作用完成反硝化脱氮过程。

同化反硝化最终形成有机氮化合物,成为菌体的组成部分,异化反硝化最终产物是气态氮。

反硝化过程中,部分反硝化菌只含有硝酸盐还原酶时,NO3--N只能还原至NO2--N。

硝酸盐还原酶是一种含有钼辅基的蛋白质复合物,它在催化反硝化时有如下电子转移过程:即首先由黄素蛋白FAD或FMN接受从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2转移来的电子,并将它转移给醌和细胞色素b,然后将电子转移给含钼的硝酸盐还原酶,使Mo6+还原为Mo5+,而Mo5+再将电子转移给NO3--N而使其还原为NO2--N。

反硝化过程中,约96%的NO3--N经异化过程还原,约4%经同化过程合成微生物。

影响反硝化生物处理的环境因素有碳源、pH、溶解氧和温度;控制因素有水力搅拌强度、硝化液回流比、污泥浓度、泥龄等。

本文主要研究碳源因素。

2.碳源投加的现状反硝化系统需要碳源,碳源是有机物。

在市政污水处理厂中,入网的生活污水可生化性较好,其中BOD占比较高,可以做反硝化细菌所需的碳源,但是多数情况下该部分碳源的含量不足。

反硝化生物滤池深度脱氮处理炼油污水的中试研究

反硝化生物滤池深度脱氮处理炼油污水的中试研究

反硝化生物滤池深度脱氮处理炼油污水的中试研究周建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炼油事业部,北京市100728)摘要:利用反硝化生物滤池深度脱氮处理炼油污水处理场二级生化出水,采用逐级提高负荷的方式启动中试装置,研究了启动过程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的变化规律,考察了水力冲击、总氮负荷冲击及碳源投加等因素对总氮脱除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启动阶段乙酸钠投加量为40mg/L(质量浓度,下同),至第8d出水COD下降至53.6mg/L,总氮降至16.8mg/L,装置顺利启动。

以硝酸钠为氮源提高进水总氮浓度,出水总氮逐渐上升至22.5mg/L,投加碳源后出水总氮下降,碳源是反应过程的限制性因素。

在进水总氮平均值为26.0mg/L,乙酸钠投加量为50mg/L时,出水总氮平均值为10.8mg/L,总氮去除率可达58.5%。

关键词:反硝化 生物滤池 深度脱氮 炼油污水 总氮 COD 石油炼制在汽提、注水、精制水洗、冷凝冷却等工艺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大多成分复杂,且废水水质因加工原油的性质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处理难度较大[1]。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方陆续颁布了极其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除化学需氧量(COD)外,还有对氮素的控制由氨氮扩展至总氮[2 3]。

如GB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总氮的排放限值和特别排放限值分别为40mg/L和30mg/L,DB11/307—2013《北京市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更是规定排入地表水体的总氮限值15mg/L。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强化,长江、黄河大保护等国家战略的陆续提出,污水排放标准将进一步提升,包括总氮在内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将进一步收紧。

氮素一般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原油中,不同种类原油的氮化物含量也有较大差别,一般其质量分数保持在0.05%~0.50%。

通过常减压、催化裂化、加氢等工艺炼制后,大部分的氮化物转移至渣油及沥青质中,少部分氮素通过工艺排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范文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范文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氮污染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SBR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工艺作为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灵活、节能等优点,在生物脱氮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SBR工艺在处理高氮废水时,常常需要外加碳源以提高生物脱氮效果。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SBR 工艺生物脱氮的机理及外加碳源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二、SBR工艺生物脱氮机理SBR工艺是一种间歇运行的生物反应器,通过周期性的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等步骤实现污水的生物处理。

在生物脱氮过程中,SBR工艺主要通过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等过程实现氮的去除。

氨化过程是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这一过程主要由氨化菌完成。

硝化过程则是将氨态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由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共同完成。

反硝化过程则是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从而实现脱氮的目的。

三、外加碳源对SBR工艺生物脱氮效果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SBR工艺的生物脱氮效果,通常需要外加碳源。

外加碳源可以为反硝化过程提供必要的电子受体,促进反硝化菌的生长和活性,从而提高脱氮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外加碳源可以显著提高SBR工艺的生物脱氮效果。

在外加碳源的情况下,反硝化速率加快,硝酸盐氮的去除率明显提高。

此外,外加碳源还可以改善污泥的活性,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

四、外加碳源种类及投加方式的选择外加碳源的种类和投加方式对SBR工艺的生物脱氮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外加碳源包括甲醇、乙酸、葡萄糖等。

不同种类的碳源对反硝化菌的生长和活性有着不同的影响。

此外,碳源的投加方式(如连续投加、间歇投加等)也会影响生物脱氮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碳源种类和投加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SBR工艺的生物脱氮效果。

例如,某些碳源可能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有利于反硝化菌的生长;而间歇投加碳源可以避免过度投加或投加不足的问题,从而保证生物脱氮效果的稳定。

甲烷作为反硝化气体碳源的研究进展

甲烷作为反硝化气体碳源的研究进展

甲烷作为反硝化气体碳源的研究进展董文艺;赵志军;李继【期刊名称】《安全与环境工程》【年(卷),期】2011(018)004【摘要】我国城市污水普遍存在碳氮比低的问题,在生物反硝化脱氮时常需外加碳源.以工业甲醇为外加碳源,不仅成本高,存在甲醇运输与贮存的安全性问题,而且出水中残留的甲醇还可能引起COD超标.而甲烷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被甲烷氧化菌转化成甲醇等供反硝化菌利用的有机物,因而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反硝化气体碳源.本文简述了国内外采用甲烷作为反硝化碳源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甲烷作为反硝化碳源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实现工程化应用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总页数】6页(P64-69)【作者】董文艺;赵志军;李继【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深圳518055;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市水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55;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深圳518055;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市水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55;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深圳518055;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市水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5【相关文献】1.不同碳源对厌氧同时反硝化产甲烷的影响 [J], 姬保华;万金泉;马邕文;王艳2.强化湿地反硝化的生物质碳源研究进展 [J], 陶正凯; 管凛; 荆肇乾; 陶梦妮; 左思敏; 王印3.不同碳源下反硝化亚硝酸盐积累情况研究进展 [J], 殷同昕;操家顺;张腾;张怡蕾;朱启荣;杨竹雨4.甲烷碳源的反硝化作用机理与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J], 万志远;陈丹;吴慧芳;王俊萍5.污水厂反硝化传统及可供替代碳源研究进展 [J], 朱启荣;操家顺;张腾;王晨宇;周克梅;周卫东;刘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加碳源的选择

外加碳源的选择

外加碳源的选择从北部污水处理厂现状进水水质情况分析中不难看出,该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碳源不足,碳氮比较低。

为了保证TN 的去除,必须外加碳源。

目前国内常用的外加碳源如甲醇、乙酸、乙酸钠等。

甲醇投加量:通过对生物反硝化同时考虑同化异化两个代谢过程的计算可得,每还原1g NO2 -N 和NO3 -N 为N2时,分别需要甲醇1.53g 和2.47g 。

考虑到污水中的溶解氧,为使反硝化过程进行完全所需投加的甲醇量Cm 为:Cm=2.47[NO3 –N]+1.53[NO2 –N]+0.87DO 。

根据类似污水处理厂运行经验,甲醇投加量与NO3-N 的比值一般取4:1足有。

乙酸投加量:如果乙酸作为碳源,则NO3 -N 的代谢过程为:NO3-+0.6CH3COOH+0.27H2CO3→0.01C5H7N02+0.49N2+0.73H2O+1.42HCO3- 上式与甲醇代谢公式比较可知,以乙酸作为碳源,每还原1g NO3 -N 为N2时,需要乙酸2.57g 。

由此可知乙酸的投加量略高于甲醇。

乙酸钠投加量:如果乙酸钠作为外加碳源,其化学反应式如下:----+↑++→+OH N HCO O H NO COO CH 324102638533以乙酸钠作为碳源,每还原1g NO3 -N 为N2时,需要乙酸钠3.65g 。

由此可知乙酸钠的投加量最高。

甲醇是最佳的外加碳源,具有污泥产率低,反硝化速率高,反硝化效能强,投加成本低的优点。

但是甲醇易燃,其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混合物,同时甲醇有较强的毒性。

甲醇使用过程中危险性较大乙酸相对于乙酸钠,稳定性差,储存和运输不便,运行费用较甲醇高,略低于乙酸钠。

本工程反硝化碳源明显不足,需要长期投加碳源。

从运行安全性来看,本工程推荐采用比较稳定,运行安全的乙酸钠作为本工程外加碳源的药剂。

硫自养反硝化用于深度处理脱氮的研究与进展

硫自养反硝化用于深度处理脱氮的研究与进展

doi:10.3969/j.issn.l004-275X.2020.003.001硫自养反硝化用于深度处理脱氮的研究与进展张理泰杨长军2$余丹龙泉26(1-四川省环科院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00;2.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基于部分近年来关于硫自养反硝化的研究成果,对比了电子供体类型、反应器及填料形式、pH、HRT x DO、温度等因素对硫自养反硝化反应效果的影响,总结了主要工艺参数对硫自养反硝化反应的调控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硫自养反硝化;电子供体;填料形式;NO2-中图分类号:X70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275X(2020)003-001-05Research and progress of Sulfur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for advanced treatment ofNitrogen removalZhang Litai1,Yang Changjun2,Yu Dan2,Long Quan2*(1,Sichuan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cademy Sci-tech Consulting Co.,ltd,Chengdu,Sichuan610000;2,Sichua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engdu,Sichuan610000) Abstract:Based on some recent research res ults on Sulfur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the effects of electron donor type,reactor and filler form,pH,HRT,DO,temperature 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effect of Sulfur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were compared.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Sulfur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reaction was generalized,and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is.Key words:sulfur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electronic donor;filler form;NO2-2018年4生态环境了于加源氮磷防治的通知》,指出防治形新的化,部氮磷污上防治的主要,成影响的出。

添加碳源处理污水的原理

添加碳源处理污水的原理

在生物脱氮有氨化反应,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三个阶段,废水中的氨氮首先必须被硝化或转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然后在反硝化过程中,硝酸盐将被作为细胞呼吸过程中氧化简单碳化合物的供氧体被还原成氮气反硝化细菌。

可以分为自养反硝化细菌和异养反硝化细菌,其中大部分反硝化细菌为异养反硝化细菌,需要利用有机碳源进行反硝化。

因此,以去除硝酸盐为目标的反硝化过程必须要有易生物降解的碳源存在。

当反硝化过程中碳源供应不足时,会使反硝化速度降低,这是因为当有机碳供应不足时反硝化细菌会利用自身的原生质进行内源反硝化,最终减少细菌的细胞质。

所以当进水溶解性有机物不足而脱氮要求很高时,则需要通过补充化学物质以提供反硝化过程所需要的碳源。

可以通过向厌氧池或者缺氧池的进水口投加外碳源,以补充碳源的方式提高反硝化速率,但是如果外投碳源过量或选择碳源不当,不但增加了系统运行费用,还使污水处理厂COD有超标风险。

而使用符合碳源不会引起出水COD超标。

景阳净水材料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咨询、培训、售后服务为一体的
高科技公司。

专注各种废水处理,循环水处理十几年,为几百家企业解决了难以处理的污水问题,欢迎大家致电咨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反硝化脱氮补充碳源选择与研究
姓名:蔡碧婧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环境工程
指导教师:杨殿海
20080301
456
时间(d)
图4.3污泥消化水解产物中VFAs和SCOD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05"C)
污泥水解产物中Ⅵ'A娟CoD比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4.4所示。

VFAs占SCOD的比例是随时间延长而缓慢增长,从第一天的21.1%到第八天的37.7%,这说明污泥水解过程中在生成Ⅵ‰的同时,也有大量其他有机物生成。

图4.4污泥水解产物中VFAs/SCOD比例随时问的变化情况
/避蜒8

第4章污嚣承鬃产耪爱张纯特性研究
水解第八天时各VFACOD所占SCODr的比例如图4.5所示。

其中乙酸占ls,2%,斑酸占6.08%,凳丁酸占2.46%,歪T酸鑫2.47%,异戊酸占4。

47‰歪戊酸占3.96%。

总VFAs占SCOD的37。

66%,箕巾乙酸占蕙VE如的48.36%。

Gali等人【45】使用初沉污泥水解发现水解第一天VFA增长40%殿右,第一天剿的第六天VFA平均增长18%,VFA占SCOD的比例谯55%~60%澈围内。

此研究的承舞效巢院奉硬究婷蔻瓣秀试验条箨下嫠蘑戆污滋蜀生纯降瓣毪较努,瑟显荚试验温度为20℃,比本研究高5"C,而温度又是影响水解效率的煎要因素。

阁4。

5水解第八天备VFAs占SCOD比例
4.2.2厌氯发簿过程劝办学分新
4…221各VFAs生成速率比较
逶遗数据院较各VFAs襄VFAs憨爨魏垒藏遴率,褥刭表4.3。

获表孛《黻看出,乙酸的产生速率远离予其他酸,占总VFAs产艇速率的一举左右,说明己酸是水解酸化过程的目标产物。

其次怒丙酸和异戊激,而异丁酸,难丁酸和芷戊酸的生成逡攀最低。

进一步考察总VAFs和SCOD鳇产生速率发现籍考占后者的一半左右,说明VFAs静产生速率滋毒鼋成溶簿往COD豹其它有税物高。

Elefsiniotis等人{46】水解市政污泥得到的VFA生成速率比本试验结果稍高,是因为在水解反应器中加入了士豆食黯废水增强了系统的可降解性。

表4。

3各VFAs羁SCOD惫成速率
VIA种类VFA嫩成速率Kp‘
乙酸丙酸o.0273
O.00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