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田隧道出口进洞方案

合集下载

鸭江隧道洞身开挖施工工艺和方法

鸭江隧道洞身开挖施工工艺和方法

鸭江隧道洞身开挖施工工艺和方法摘要:本文以鸭江隧道为例,针对施工要点,从隧道开挖的方法、工序及注意事项阐述了隧道施工的施工工艺,并从爆破方式、设计原则、最大单响药量计算、钻爆参数选择、装药结构及光面爆破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洞身开挖时的爆破设计,最后简要的介绍了隧道开挖后出渣的处理与计算,可供隧道施工时参考。

关键词:围岩、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光面爆破、最大单响药量中文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B1工程概况鸭江隧道进出口均属重庆市武隆县鸭江镇所辖,进洞口以南约200m斜坡坡脚为老国道319线,洞口所处斜坡中部有简易机耕道通过,机耕道与老国道319线相连,需修建便道约200m,交通较为不便;出洞口以南约60m为在建南涪铁路鸭江隧道,正前方为铁路施工弃渣场,渣场向东约140m为鸭江至武隆公路,施工需修建便道约200m,交通较为方便。

隧道大体沿构造线方向布设,左线ZK13+868~ZK14+924.81、右线YK13+867.1~YK14+925.5,隧道穿越地带相对高差达320m,隧道最大埋深200m。

隧道区属构造剥蚀侵蚀深切低山斜坡地貌,Ⅳ级和Ⅴ级围岩地段。

2隧道开挖洞口土质或易坍塌软弱Ⅴ级围岩地段采用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或单侧壁导坑法开挖,Ⅳ级和Ⅴ级围岩洞身深埋段采用台阶法开挖。

2.1台阶法开挖Ⅳ级围岩和Ⅴ级围岩洞身深埋地段均采用台阶法开挖方式。

该地段在进行超前预支护后开挖上台阶土石方,上台阶开挖主要以光面爆破为主要掘进手段,最后进行上台阶初期支护;台阶长度定为50m~80m;下台阶采用左右马口不对称开挖,开挖后立即进行初期支护,使围岩尽早封闭成环,见台阶法施工步序图2.2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洞口土质或易坍塌软弱Ⅴ级围岩地段采用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开挖。

上半断面采用光面减震爆破和机械开挖为主要手段(施工中能采用机械开挖的尽量采用机械开挖),待施工完拱部初期支护后,再开挖核心土,每次必须确保预留不下于5m的核心土岩柱;下台阶采用左右马口侧壁预留保护层不对称开挖,侧壁保护层厚度为70~100cm,采用人工开挖进行修整,开挖后立即进行初期支护,使围岩尽早封闭成环,见环形导坑预留核心法施工步序图。

[精编]洞塘隧道出口进洞方案

[精编]洞塘隧道出口进洞方案

洞塘隧道出口进洞方案目录1工程概况12施工准备12.1现场平面布置12.2施工便道12.4施工用电12.5施工供风12.6劳动力组织准备12.7机械准备23隧道进洞施工原则34洞口工程开挖及支护34.1洞口开挖34.2边、仰坡防护34.3超前大管棚施工45.进洞施工方法95.1洞口开挖方法95.2主要施工工序96 超前地质预报337 监控量测338安全保证措施378.1洞口段施工安全保证措施378.2 开挖施工安全保证措施378.3支护安全保证措施389施工环保、水保措施389.1施工环保措施389.2水土保持措施40洞塘隧道出口进洞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洞塘隧道全长173m,起讫里程为DK100+672~DK100+845,隧道设计为单洞双线隧道,线间距5m。

隧道纵坡为-2.198‰单面下坡,进出口均采用斜切式洞门。

隧道由出口单口掘进,运输方式采用无轨运输。

隧道DK100+672~693、DK100+817~845段采用明挖开挖,DK100+693~733、DK100+797-817段采用六步CD法进行开挖,DK100+733~797段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

进洞采用超前大管棚施作超前支护,隧道全线为V级围岩。

隧道出口偏压,表层覆盖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厚约2.2m,全~弱风化,其中全风化呈灰黑色、褐黄色,厚约15~25m;强风化呈黄褐色,厚约10~20m;其下为弱风化层,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地质较发育。

2施工准备2.1现场平面布置见附图“洞塘隧道出口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

2.2施工便道经现场实地勘察,新建便道70m,采用洞塘村既有便道300m,顺接盐化路,施工便道较为方便。

2.3施工营地设置组建隧道专业施工队负责洞塘隧道出口段施工,洞口右侧位置空地租用临时用地,作为隧道施工队驻地;生活用房全部采用彩钢板房,屋内地面全部铺砖并设置防潮层;厨房、厕所、洗澡间采用砖结构。

配电房、工具间采用预制板棚顶。

隧道进洞施工专项方案

隧道进洞施工专项方案

国道317线俄尔雅塘至岗托段改建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方案报审表承包单位:道隧集团工程有限公司合同号:G13监理单位:四川省公路工程监理事务所合同号:监表08国道317线俄岗公路改建工程G13合同段隧道进洞施工安全方案编制:审核:批准:道隧集团工程有限公司国道317线俄岗公路改建工程G13标项目部二O一三年五月二十三日德格隧道进洞施工安全专项方案1 工程概况1.1 工程简述1.1.1 工程范围隧道工程位于德格县城西北的斜坡地带,色曲河左岸,该段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大于300m,一般海拔标高3268~3589m。

地形地貌受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控制,多星超陡缓相间的斜坡地形,区内植被发育,沟谷纵横、深切、地形陡峻。

进口里程为K399+375,出口里程为K402+318,全长2943m.,明洞长33m,隧道纵坡设计为人字坡,纵坡分别+0.8%/845m;-2.7%/2098m;侧墙型式为单压明洞,净空限高9×5.0m净断面面积为69.72m²,属于长隧道。

德格隧道由12、13标相对施工,我标段起点为K400+845,止点为K402+318,全长1473m。

1.1.2 自然条件水文地质:(1)地表水沿项目区内主要发育地表水属长江流域,为长江一、二级支流,呈树枝状分布。

整体水利资源丰富。

水深数米至数十米,一般河水随受季节性降雨变化,雨季江水汹涌,江水冲刷对桥台基础有微弱影响。

(2)地下水工作区地下水按含水介质、埋藏条件及水动力特征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裂隙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四种类型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和路基沉陷与地下水关系密切,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是各类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条件或因素。

地震动参数:隧道隧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工程地质:隧道口部位斜坡陡峻,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局部较为破碎,在雨季货外力扰动下极易产生崩塌,威胁隧道口的施工安全。

浅谈高铁隧道下穿鱼塘浅埋地段施工技术

浅谈高铁隧道下穿鱼塘浅埋地段施工技术

浅谈高铁隧道下穿鱼塘浅埋地段施工技术摘要:高铁隧道下穿鱼塘浅埋地段地质复杂,围岩及其破碎,多数为淤泥,施工风险极大。

本文以沪昆高铁鸭田隧道为例,深入讨论了高速铁路下穿鱼塘浅埋段的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铁隧道下穿鱼塘浅埋施工方案引言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鸭田隧道属沪昆高铁湖南段,位于湖南省中西部山区丘陵地段,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本文主要通过总结施工经验,将施工过程,施工方法系统的表述出来,为以后的类似的施工提供参考。

1、工程概况鸭田隧道位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鸭田镇东面低山丘陵区,起讫里程DK235+432~DK233+745,隧道长 1687m,从进、出口两个工作面进洞施工。

隧道出口 DK235+050~DK234+920 段长 130m 位于山谷冲沟,其中DK235+050~+017段长 33m 地表为旱地,DK235+017~+944 段长 73m 下穿鱼塘,DK234+944~+920 段长 24m 地表为农田,鱼塘及农田内四季有水,埋深 4.4m~13.1m,该段地质为粉质黏土及强风化花岗岩。

详见图 1、图 2。

图1 鱼塘地表摄影图2 平、纵面示意图2、设计情况DK235+050~DK234+920 段长 130m,上部硬塑粉质粘土,下伏全~弱风化花岗岩,正常涌水量 312m3/d,最大涌水量 416m3/d。

该段设计为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大拱脚法)开挖。

3、施工方案3.1 地表处理① 提前疏干鱼塘水,并开挖排水沟,排水沟用塑料布铺底,确保不会有地表水补充下渗。

②在线路左右10米范围内采用地表注浆的方式进行加固。

地表注浆孔按梅花形布置,注浆孔纵横间距为2m×2m,梅花形布置,在地表垂直向下钻孔,孔深为4m,注浆孔钻孔直径为75mm。

钻孔采用冲击成孔,无水钻进,以确保注浆质量。

孔内注浆采用注浆花管(钢管),孔外采用高压胶管。

注浆花管采用φ50mm无缝钢管,壁厚5mm,在注浆加固范围内钻设直径为8mm的孔眼,间距为15cm,呈梅花形布置,前端加工成锥形,尾部100cm内不开孔,作为止浆段。

洞塘隧道出口进洞方案培训资料(doc 42页)

洞塘隧道出口进洞方案培训资料(doc 42页)

洞塘隧道出口进洞方案培训资料(doc 42页)目录1工程概况 (1)2施工准备 (1)2.1现场平面布置 (1)2.2施工便道 (1)2.4施工用电 (1)2.5施工供风 (1)2.6劳动力组织准备 (1)2.7机械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隧道进洞施工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洞口工程开挖及支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洞口开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边、仰坡防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超前大管棚施工 (1)5.进洞施工方法 (6)5.1洞口开挖方法 (6)5.2主要施工工序 (6)6 超前地质预报 (30)7 监控量测 (30)8安全保证措施 (34)8.1洞口段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4)8.2 开挖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4)8.3支护安全保证措施 (35)9施工环保、水保措施 (36)9.1施工环保措施 (36)9.2水土保持措施 (37)洞塘隧道出口进洞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洞塘隧道全长173m,起讫里程为DK100+672~DK100+845,隧道设计为单洞双线隧道,线间距5m。

隧道纵坡为-2.198‰单面下坡,进出口均采用斜切式洞门。

隧道由出口单口掘进,运输方式采用无轨运输。

隧道DK100+672~693、DK100+817~845段采用明挖开挖,DK100+693~733、DK100+797-817段采用六步CD法进行开挖,DK100+733~797段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

进洞采用超前大管棚施作超前支护,隧道全线为V级围岩。

隧道出口偏压,表层覆盖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厚约 2.2m,全~弱风化,其中全风化呈灰黑色、褐黄色,厚约15~25m;强风化呈黄褐色,厚约10~20m;其下为弱风化层,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地质较发育。

隧道偏压进洞方案

隧道偏压进洞方案

目录1 编制依据及范围 (1) (1) (1) (1)2 工程概况 (1) (1) (3) (3) (3) (3)3 总体出口施工方案 (4) (4) (4) (5)4 施工方案及方法 (6)4.1洞顶截〔排〕水沟施工 (6)4.1.1截〔排〕水沟施工方案 (6) (7) (7) (7)4.2.2钢筋笼制作、吊放 (8) (9) (9) (9) (9) (11) (12) (13) (13) (14) (17) (17) (18) (18) (19) (19) (20) (21) (21) (21) (21) (22)5 防坍技术措施 (22) (23) (23) (23) (23) (23) (24) (25) (27)6 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方法 (29) (29) (29)6.3仰拱紧跟,衬砌适度跟进 (29)7 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29) (29) (29) (29) (30) (30) (30)8 资源配置 (30) (30) (31)9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2)安全保证体系 (32)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 (32) (32) (33) (33) (34) (34) (34)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34) (34)10 冬、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34) (34)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35)11 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36) (36) (36)11.1.2环保工作与经济效益奖金挂钩,奖优罚劣 (36) (36) (36) (36) (36)11.1.7防火、消防措施 (37) (37) (37) (37)12 应急预案 (38) (39) (42) (42)1 编制依据及范围(1)国家法律、法规和原铁道部规章制度。

(2)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及昆明铁路局等有关铁路施工规定、规则、细则;(3)集团公司拥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管理水平、现有的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积累的铁路长大隧道施工经验。

XX隧道出口进洞方案

XX隧道出口进洞方案

岩山隧道出口进洞方案一、工程概况岩山隧道(DK218+680~DK233+190)全长14510m,共分进口、横洞、组合导坑、二号斜井和三号斜井五个工区。

出口端位于陡崖上,为开辟出口施工场地,于隧道DK233+100处线路左侧设一横洞,横洞与隧道大里程方向平面夹角60°43',横洞平距257m,洞身坡度0.4%,采用单车道无轨运输。

岩山隧道出口位于增冲河"U"型河谷左岸,坡面纵坡45°,局部直立;斜坡上覆盖碎石土,褐黄色、灰黄色,潮湿、稍密,石质主要为强风化的砂质板岩,下伏基岩以变余砂岩为主,砂质板岩次之,地表沟溪纵横发育,沟内常年流水,沟床坡降大,地表水与地下水互为补给,水质对混凝土具侵蚀性,侵蚀等级为H1。

二、进洞总体方案检查边仰坡稳定情况,清除悬石,处理危石。

做好洞口地段截排水设施。

边仰坡开挖后及时锚喷封闭。

暗洞严格遵守“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预支护,后采用台阶法开挖,开挖后及时安装钢拱架、锚杆、喷射混凝土,及时喷射临时仰拱混凝土,使初期支护封闭成环,达到快速、安全进洞的目的。

三、人员、机械配置情况管理人员:施工员3名,技术员2名,试验员1名,安质员1名。

作业人员:开挖班20名、喷锚班10名、出渣班10名、综合班8四个班组共48人。

机械:挖掘机1台、装载机1台、自卸车4台、湿喷机1台、YT28风钻15台、压浆机2台,空压机4台。

四、主要临时工程部署1、施工便道施工便道及碴场便道均与洞口拉通,洞口段便道宽6m,采用泥结碎石路面,设一个会车道,长20m,宽7m。

2、生产生活房屋在洞口左右侧修建空压机房、修理房、配电房、料库等生产用房400m2,满足生产需求。

新修活动板房作为生活用房。

3、生产用水、电、风生产水池修建于洞口左侧山顶,水池容量120m3,水压不小于0.5mpa。

在洞口左侧设630KV A变压器一台,提供生产用电。

隧道进洞方案之欧阳体创编

隧道进洞方案之欧阳体创编

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试验段LJ-4标(ZK11+970、YK11+923~K20+100)王村隧道右线进洞方案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黄陵至延安公路扩能工程试验段LJ-4标项目部一、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交通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5、黃延高速扩能工程试验段标准化建设要求6、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试验段LJ-4标设计文件、施工设计图;7、项目专用合同条款及技术规范。

二、工程概述1、工程概况王村隧道起点位于黄陵县桥山镇王家沟附近,穿越黄土残塬沟壑区,终点位于黄陵县桥山镇上王村附近,设计为曲线型分离式隧道,技术标准为双向六车道。

我合同段为王村隧道出口,右洞起讫桩号为YK11+923~YK12+645.全长1135m,为长隧道,左右两隧道底板最大埋深约95m;两洞中轴线最大间距约149m。

2、工程地质条件1)隧址区属于黄土残塬沟壑地貌,塬顶宽约180~300米,塬边缘沟壑林立,受水流冲刷侵蚀,形成“V”型叶脉状沟谷。

苹果树等植被发育;隧道近南北走向;隧道进出口段地形变化较大,边坡坡度较陡。

2)隧址区揭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第四系下更新统午城组黄土(Q1eol)、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Q2eol)和上更新统马兰组黄土(Q3eol)。

3、水文地质条件隧址区调绘期间未发现地下水露头,该区地下水以孔隙裂隙水为主,主要受大气降水、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补给,富水较弱,根据钻孔观测,地下水位埋深部分高于洞室,隧址区地下水总体不丰富,在第四系黄土中有含水层,处于该段的洞室开挖时会有突水或少量集中涌水现象;地下水对钢筋、砼、钢结构无腐蚀性。

隧道预测涌水量左线为734.8m³/d,右线为880.9 m³/d。

4、隧道工程地质评价隧道出口位于山体斜坡处,根据调绘资料,地形坡度较缓,坡角约35~46°;根据工程类比,自然边坡整体稳定性好;边坡土体主要为午城黄土,黄土富含钙质结核,开挖隧道时,洞口斜坡薄层松散层易发生滑塌。

XX隧道出口端进洞施工方案

XX隧道出口端进洞施工方案

新建铁路太原至中卫(银川)线工程ZQ-Ⅶ标段XX隧道出口端进洞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批: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太中银铁路第三项目部2007年11月29日XX隧道出口端进洞施工方案一、隧道出口段工程概况XX隧道东起XX县义和镇,西至XX县西北刘家湾,接五里店无定河特大桥,路线大致成东西走向,设计为双线隧道。

我单位负责施工改DK254+300~改DK259+385,全长5085m,隧道洞身最大埋深180m。

隧道现施工为3#、4#斜井双口掘进,现4#斜井中卫方向掌子面里程为改DK258+910,距隧道出口475m,地质条件差,遇流砂层,掘进速度缓慢,为确保工期,根据设计打开隧道出口工作面,对改DK258+910至隧道出口段双向掘进。

XX隧道出口端改DK259+373~+385段为喇叭口洞门,改DK259+359~+373为明洞,长度为14m,改DK259+120~+385段地质条件较差,为Ⅴ级围岩,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新黄土,结构松散,墙部及隧底为细砂、砾土层,该段最大埋深为50m。

改DK258+915~改DK259+120段为Ⅵ级围岩,埋深浅(最大埋深只有8m),部分地段全断面为细砂层。

隧道出口与五里店无定河特大桥相连,桥台尾里程为改DK259+380,桥台伸入隧道内5m,桥台施工图设计尚未完成。

二、总体施工安排1、总体施工方案隧道施工与特大桥0#台施工干扰很大,特别是进洞施工机械通行、车辆运输,与桥台基础、台身施工作业的交叉干扰是该作业面施工的难点之一。

出口施工便道,尽量避开桥台施工不安全范围,在明洞右侧(线路左侧)以路堤形式跨线路左侧冲沟后与4#斜井施工便道顺接,隧道出口与4#斜井贯通后,将改用4#斜井施工便道,再施作出口端明洞及洞门结构。

计划贯通面里程为改DK259+090,出口端完成295m,完成掘进需时8个月。

施工顺序:1-1.5m圆涵及施工便道施工→洞口场地平整(上半断面);供电、供水、供风设备安装→大管棚导向墙施工→管棚钻孔、注浆→上台阶暗洞开挖、支护→洞口场地平整(下断面)→转下断面开挖支护施工(洞碴填冲沟筑施工场地)→正洞施工→与4#井工作面贯通→明洞及洞门结构施工2、施工工期安排XX隧道出口段计划自2007年12月10日开工,至2008年10月23日完工,总工期318天,详见《施工网络进度计划》。

浅析鸭江隧道洞身开挖施工工艺和方法

浅析鸭江隧道洞身开挖施工工艺和方法

为 保 证 施 工 安 全 , 隧 道 主 要 以 台 阶 法施 工 为主 , 口土 质 或 全 洞
易 坍 塌 软 弱 V级 围岩 地 段 上 台 阶 采 用 预 留核 心 土 法 或 单 侧 壁
导 坑 法 进 行 施 工 .下 台 阶采 用左 右 马 口侧墙 预 留 保 护 层 不 对
称 开 挖 :Ⅳ 级 围岩 和 V级 围岩 洞 身 深 埋地 段 上 台 阶 采 用 全 断 面 一 次 爆破 , 台阶 采 用 左 右 马 口不对 称 开 挖 。下面 具 体 介 绍 下 鸭 江 隧 道 所 采 用 的三 种 开 挖 方法 2 1台 阶 法 开 挖 . 、
I级 , 设计 行 车 速 度 为 8 k h 隧 道 建 筑 限界 净 宽 为 1 .5 , 0 m/ , O2 m
净 高 为5 0 . m
Ⅳ 级 围 岩 和 V 级 围 岩 洞 身 深 埋 地 段 均 采 用 台 阶 法 开 挖 方
式 。该 地 段 在 进 行超 前预 支 护后 开 挖 上 台阶 土 石 方 , 台阶 开 上 挖 主 要 以 光 面 爆 破 为 主 要 掘 进 手 段 .最 后 进 行 上 台 阶 初 期 支
重 庆 南 川 至 涪 陵 高 速 公 路 U 5 工 段 鸭 江 隧 道 左 线 施 Z 1 + 6 ~ K + 2 .1 K 8 8 Z 1 9 48 、右 线Y 1 + 6 . K + 2 . . 3 4 K 8 71 3 Y 1 9 55 4
属 于 长 隧 道 , 出 口均 属 重 庆 市 武 隆县 鸭 江 镇 所 辖 。进 洞 口 以 进 南 约2 0 斜坡 坡 脚 为 老 国 道 3 9 . 出洞 口 以南 约 6 m 为在 0m 1线 0 建 南 涪 铁 路 鸭 江 隧道 , 前 方 为铁 路 施 工 弃 渣 场 。 场 向 东 约 正 渣 1 0 为鸭 江 至 武 隆公 路 。鸭 江 隧 道 左 洞 长 1 5 .1 , 洞 长 4m 0 68 m 右 1 5 .m , 计 等 级 为 双 向 四车 道 高 速 公 路 , 计 荷 载 为 公 路 0 84 设 设

隧道出口进洞方案

隧道出口进洞方案

发鸠山隧道进口进洞方案一、工程概况南沟口隧道进口里程DK438+954,出口里程DK440+228,全长1274m。

中心里程DK439+591。

隧道岩性以砂质黄土、砂岩、泥岩为主,其中Ⅲ级围岩长 Xm、Ⅳ级围岩长Xm、Ⅴ级围岩长Xm,分别占隧道总长旳 X%、X%、X%。

发鸠山隧道进口处在黄土高原旳丘陵及低山区,覆盖层为新生界第四系新黄土,下伏中生界砂岩、页岩、泥岩。

弱风化,节剪发育,岩体破碎,围岩自稳能力差,开挖时轻易坍塌,本隧道洞口采用Φ108大管棚注浆超前预支护,洞口段暗洞开挖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

二、临时生产设施施工方案施工便道先挖至起拱线处,便于导向墙及大管棚施工,管棚施工完毕后,将便道降至洞口内轨顶处。

高压水池位于发鸠山隧道进口线路左侧山脊上,与隧道洞门水平距离约为30米,与内轨顶高差为25米,高压水池采用钢板制作,下水管采用φ150钢管,水池容积为168m3,设增压泵。

考虑洞口场地太小,设计图中涵管里程处先预埋过水圆涵进行填方至洞口内轨顶标高,扩宽洞口场地,便于二衬台车、开挖台车拼装及风水管道埋设等。

空压机房、发电机房、工地料库位于南沟口隧道出口线路左侧约60m处,浇注30*50cm(高*宽)C20混凝土基础、砖砌24cm墙身,建筑总面积为160 m2。

附:洞口临时生产设施平面布置图(见下页)高压水池容积线路左线炸药库深水沟进口里程发鸠山隧道施工便道南沟口隧道出口里程空压机房发电机房料库住房空压机房发电机房料库住房配电房水泵房水井涵管过水圆涵洞口临时生产设施平面布置图高压水池容积三、洞口段重要施工方案根据设计图规定,结合隧道自身旳地质条件,隧道洞口段拟采用Φ108大管棚注浆超前预支护,支护长度30m ;暗洞开挖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开挖采用钻爆法施工,辅以机械、人工开挖,装载机装碴,自卸车出碴;进洞时严格遵守“管超前、严注浆、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速成环”旳原则。

前碉3号隧道出口进洞施工方案设计

前碉3号隧道出口进洞施工方案设计

前碉3号隧道出口进洞施工方案设计何武【摘要】依据前碉3号隧道工程现场施工条件,采用“零开挖”进洞方式,制定了具体的施工方案,并对进洞施工中应注意的操作要点进行了分析,实践表明该施工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5(041)005【总页数】2页(P157-158)【关键词】隧道;高速公路;零开挖;进洞方案【作者】何武【作者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5四川省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项目起于雅安市草坝,接乐山至雅安高速公路,设对岩枢纽互通式立交与雅安至泸沽高速公路相接后,经天全、新沟,设隧道穿越二郎山后,经泸定,瓦斯沟止于康定县城东菜园子。

路线全长134 km。

前碉3号隧道左线起讫里程为ZK76+481~ZK78+189 m,全长1 708 m,最大埋深289 m;右线起讫里程为K76+473~K78+134,全长1 661 m,最大埋深268 m。

前碉3号隧道康定端洞口左线连接路基长53 m,右线8.5 m,洞门形式左线为单压式洞门[1],明洞长5 m,右线为环框式洞门。

口上方存在局部零星危岩。

左线洞口位于斜坡体上,基岩为较硬花岗岩,基岩裸露,坡面与洞门斜交角度较大[2]。

1)交通情况。

主要运输干道为318国道,因灾后恢复重建需要交通管制,改造施工,对材料运输影响较大。

2)施工用水、用电。

全线水资源丰富,山涧水、天全河等可满足生活、施工用水。

隧道施工用电采用永临结合方案,临时用电从两路口水电站接35 kV专用线至前碉3号隧道康定端洞口,洞口设一台800 kVA变压器,用于隧道施工。

由于前期电力设施不完善,隧道出口端配备一台250 kW发电机过渡,作为临时用电。

3)洞口地面实测情况。

经实地放样,隧道右线洞口处覆盖层厚度6.2 m,左线覆盖层厚度2.4 m,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基本一致。

4)洞口工程特点。

河坑隧道左线出口进洞施工方案#精选

河坑隧道左线出口进洞施工方案#精选

河坑隧道左线出口进洞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地质情况河坑隧道出段自然坡角近北向,左线坡角20°左右,左线出口段发育一条冲沟,地形较陡,隧道在此穿过,由于隧道拱部覆盖层厚度差异过大而形成较大偏压。

采用明洞暗进法施工,山体自然边坡里程为ZK179+437,明洞暗进洞口里程为ZK179+405。

2、气候施工期间在处于本区多雨季节,故施工洞口、明洞开挖需作好截水沟及排水沟等防水措施,临时排水措施考虑与永久设施相结合,保证施工安全及避免水土流失。

3、水文条件本区内水文以地表水为主,大气降水不易入渗山体,通过地表径流排入麻川河,部分沿基岩裂隙入渗补给地下水。

二、施工方案采用明洞暗进法施工,山体自然边坡里程为ZK179+437,明洞暗进洞口里程为ZK179+405。

故在ZK179+405~ ZK179+437段设置偏压挡墙,抵抗山体的偏压力,由于设计拱顶标高高于地面标高,设计采用水泥碎石稳定土回填,并经注浆加固后进行ф108管棚施工,形成棚室效应,充分稳定山体后进行正洞开挖。

三、各工序施工工艺1、偏压挡墙施工挡墙采用分段开挖,分段施工的方法,模板采用30*100cm钢模板,模架采用H125型钢加工而成,内部支撑采用方木支撑,外部拉筋对拉模板的方法,砼采用运输车运输,滑槽入模的方法。

目前,该挡墙已经施工完毕,施工工艺不进行叙述。

2、回填:线路前进方向右侧山体覆盖层薄,为解决偏压及增加覆盖层厚度,采用回填水泥稳定碎石土,水泥稳定碎石土中水泥含量为7%~9%,水泥稳定碎石土拌合采用机械拌合,运输车运输至施工现场,人工摊铺,摊铺从最低处开始,对于小于打夯机工作空间的部位采用片石砼填充,保证回填质量。

采用电动打夯机分层夯填,夯填厚度为30cm,回填前将地表植被、腐质土、树跟清除干净,并在按照3.0m*3.0m间距梅花型布置埋设ф60*5mm塑料注浆管,深度为埋入原地表1.5米深。

3、地表注浆:采用孔间距为3.0*3.0米梅花形布置,先施工边孔,边孔施工完毕后形成止浆墙,然后施工中间孔直至完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鸭田隧道出口进洞方案1 工程概况1.1 隧道概况鸭田隧道位于湖南省隆回县境内,线路于鸭田镇拓溪村南西约200米冲沟中部坡地进入隧道,隧道出口位于高小村内的残丘坡地地带。

隧道进口里程DK233+745,出口里程DK235+432,隧道全长1687m,为单洞双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113m。

隧道进口至DK234+407段位于半径=11000的右偏曲线上,DK234+407至出口段位于直线上,隧道纵坡为14‰的单面上坡。

隧道穿越低山丘陵区,地貌形态复杂,沿线地形起伏频繁,低山丘陵与丘间沟谷相间,出口位于高小村内,自然坡度10°~30°,坡上民宅密集。

隧道正常涌水量为2016m3/d,最大涌水量为5807.60m3/d。

1.2 任务划分及工期安排鸭田隧道出口根据工期安排承担施工任务582m(DK234+850~DK235+432),进洞施工工期安排如下表1:表1:鸭田隧道出口进洞工期安排表2 进洞施工方案2.1 洞口施工2.1.1截水天沟施工根据设计图纸结合现场地形情况,在隧道边仰坡开挖线5米外施作梯形截水天沟,线路左侧截水天沟线在DK235+467.5涵洞未施工完成前接洞口已经埋设好的圆管涵排水,涵洞施工完后截水天沟接涵洞排水。

2.1.2洞口段边仰坡开挖防护根据鸭田隧道出口地形地貌特征,采用“零仰坡”方式进洞,利用原地貌有一稳定直立面及已拆除房屋地基平台,将套拱直接从现有直立面施工,往大里程方向施工2米套拱,不破坏仰坡上原有的植被,套拱范围外的直立面采用锚喷临时支护,支护参数为:锚杆采用Φ22长4m间距1.5mx1.5m砂浆锚杆,喷射砼采用15cm厚C25网喷混凝土,钢筋网采用Φ8钢筋,网格间距25×25cm。

边坡根据1:0.75设计坡比在开挖套拱拱脚拉槽时开始开挖支护,后续根据中台阶,下台阶开挖施工按1:0.75坡比开挖支护,支护参数为:锚杆采用Φ22长4m间距1.5mx1.5m砂浆锚杆,喷射砼采用15cm厚C25网喷混凝土,钢筋网采用Φ8钢筋,网格间距25×25cm。

2.1.3管棚套拱施工根据鸭田隧道出口洞口的地质情况,为了保证隧道进洞的安全和洞口浅埋偏压段的施工安全,根据设计图纸采用长管棚进洞,管棚长30m,套拱设计长2m,厚80cm,采用C25钢筋砼,套拱采用先墙后拱法施工,利用现已拆除房屋地基平台作为套拱管棚施工平台拉槽开挖,套拱基础落至180°位置,采用扩大基础,具体尺寸见图1,套拱起讫桩号为DK235+410~DK235+412。

单位:米图1:套拱施工图2.1.3.1套拱施工工序、方法(1)钢架制作钢架采用I22a工字钢在钢构件加工厂进行加工。

考虑30cm预留沉降量,钢架加工半径为7.61米。

(2)钢架架设工字钢安装前先对工字钢安装处的隧道中线及拱脚边线进行放样,平面位置确定后,对工字钢拱脚处采用人工二次开挖的方法修正,以保证拱脚处地基的承载力及高程的的精确性,工字钢高程的控制由设计标高、隧道纵坡、及超前钢管所需的仰角共同决定,根据纵坡及洞口的地质条件,由此可计算出进口端第一榀拱架拱脚的标高,其余2榀工字钢拱脚高程根据隧道纵坡和外插角共同确定。

在平面位置及高程确保无误后即可安装工字钢,安装时先安装靠近岩面的工字钢,并尽量使工字钢贴近岩面。

对每榀工字钢的安装应先用钢管等临时固定左右4片,然后安装中间的第5片,通过螺栓螺母将5片工字钢连为一整体,连成后调整拱架拱顶平面位置进行调整,并检查拱架的竖直度及高程。

在确保平面位置、高程无误及竖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后,即采用锁脚锚杆及钢管支撑等的方法将本榀拱架固定死,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安装后其余榀拱架,待所有榀拱架都安装好后即用φ22纵向连接钢筋将所有拱架联为一体。

根据设计,工字钢内外缘均设有φ22纵向连接钢筋,环向间距为1m。

套拱纵向长度为2.0m,设立3榀钢拱架,纵向间距0.9m,钢架间采用Φ22钢筋连接,连接钢筋长度0.9m,环向间距1m,套管与钢架接触面满焊,焊缝厚度不小于4mm。

(3)套管架设、绑扎套拱钢筋全环设53根大管棚,架设于钢架上部,按环向间距0.4m,角度为平行于线路方向上仰3度,使用测斜仪测定。

钢管采用22钢筋固定,并与工字钢接触部分满焊。

套拱外侧设置环向Φ22钢筋,环向间距为25cm,预留5cm砼保护层,采用Φ14钢筋纵向连接,间距为25cm;且钢筋深入套拱扩大基础。

如图1所示。

(4)立模板导向管焊接好及钢筋绑扎完成后即制作安装套拱砼模板,浇筑套拱砼前需架设底模、堵头模及背模,底模及堵头模采用木板订薄丽板。

底模加固采用3榀I16工字钢。

(5)砼的浇筑、养生模板装好后,采用泵送砼浇筑C25砼浇筑时,左右两边应对称浇筑(背模边浇筑砼边架设),左右高差不大于1m,并及时振捣,以保证砼的密实性,有关砼的浇筑严格遵守砼规程。

砼浇筑完毕应对套拱砼进行养生。

2.1.3.2大管棚施工(1)设计参数大管棚每根长30m 采用φ108、壁厚5mm热轧无缝钢管制成。

大管棚环向间距0.4m,共53根,外插角3°。

管棚奇数采用不打孔钢管,偶数采用打孔钢花管,在钢花管的周壁钻注浆孔,孔径10~16mm,孔间距15cm,呈梅花形布置。

注浆材料采用1:1水泥浆,注浆压力为0.5~2.0Mpa,其浆液配合比、注浆压力应根据现场具体施工情况适当调整。

(2)大管棚钢管制作①钢管接头采用内外丝扣连接,丝扣长不小于15cm,钢管在厂家预先加工好丝扣,偶数棚管钢管四周钻φ10~φ16出浆孔(预留1.1m止浆段);管头焊成圆锥形,便于入孔。

钢管连接示意图见图2φ108无缝钢管采用内外丝扣连接≮150图2 钢管连接示意图②钢管周壁钻注浆孔,孔径10~16mm,孔间距15cm,呈梅花型布置。

管棚周壁注浆孔布置见图 3:图3 钢花管注浆示意图(3)钻孔钻孔采用履带式管棚钻机,利用洞口开挖时预留的土台阶作为钻孔平台,为了使管棚钻机的仰角与导向管的仰角保持一致,应对管棚钻机前后端通过水平仪测量调整前后端的高差,一切就绪后即开始钻孔,采用Φ105钻头钻110mm孔,开孔应使管棚钻机低速慢进,待孔钻进约2m后,即可均匀加速钻孔,钻孔到设计深度后,退出钻杆,用高压风吹孔,清除孔里面的石渣。

(4)顶管清孔:成孔后先利用高压风或高压水进行冲洗,然后用特制清孔钩认真进行清孔。

管件制作:管棚φ108 mm无缝钢管,管节长为3m和6m,预制钢管时,第一根钢管前端要焊上合金钢片空心钻头,以防管头顶弯或劈裂,钢管间联接用丝扣联接。

相邻管的接头应前后错开,避免接头在同一截面上,隧道纵向同一横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且两相邻管接头必须错开1m以上,以满足管棚受力要求。

顶进钢管利用电动机启动液压马达,以及挖掘机配合人工作业。

当第一根钢管推进孔内,孔外剩余30~40cm时,人工进行接管,严格控制角度,人工持链钳进行钢管联接,使两节钢管在联接套处联成一体。

然后再低速推进钢管,根据管棚设计长度,按同样方法继续接长钢管。

(5)注浆注浆施工示意图见图4。

①拌浆水泥浆液搅拌在拌和机内进行,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进行投料单液浆中水玻璃含量为5%(重量比),放入的同时将缓凝剂一并加入搅拌,待水量加足后继续搅拌1min,再将水泥投入,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并于注浆过程中不停搅拌。

配制水泥浆或稀释水玻璃浆液时,严防水泥包装纸及其杂物混入。

拌好的浆液在进入贮浆槽及注浆泵前均应对浆液进行过滤,未经过滤网过滤的浆液不允许进行泵内。

注浆时要充分考虑浆液扩散半径,凝结时间要先予以确定,然后再过试验调整。

施工时要通过变换单液浆比例、变换水灰比,变换水玻璃浓度控制单液浆的凝胶和凝结时间。

采用水泥浆水灰比1:1。

②注浆用高压泵将水泥浆压入钢管内,浆液通过钢管注浆眼压注入孔壁的缝隙内,固结附近岩土层,采用导管编号注浆,先注“单”号孔,待1至2天固结后,再注“双”号孔,管棚位于土层中压注水泥浆,初压不小于0.5MPa,终压不小于2.0MPa。

注浆时要记录注浆时间及注浆量。

注浆中密切注意注浆压力表,初始阶段压力较低,正常阶段压力和注入量呈小的波浪式起伏,但总的比较平稳,当达到压密性注满阶段,注入量迅速递减,而压力迅速升高,直到达到注浆终压合理范围,则停止该孔注浆,进行封堵后,转注下一孔,直至完成注浆作业。

图 4 注浆施工示意图(6)封孔检查待达到注浆结束后,停止注浆并关闭管棚上阀门,确保管棚内浆液不至流出;再用铁锤敲击,根据声音判定是否已经注满,亦可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查,如判定未注满则返回上道工序。

2.2进洞开挖及支护施工2.2.1进洞开挖方法管棚施工后转入隧道分部开挖与支护。

暗洞开挖前要清除边坡仰开挖线外的浮石、危石,并按照在洞顶埋设2个地表下沉观测断面,每个断面7个点。

进洞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 台阶分割如图5所示。

第1步:上部弧形导坑开挖:在拱部超前支护后进行,环向开挖上部弧形导坑,开挖高度为3.90m,开挖预留变形量30cm,预留核心土,核心土长度为3~5m,宽度为隧道开挖宽度的1/3~1/2。

开挖循环进尺为0.6m,开挖后立即初喷4cm混凝土。

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架设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30°和45°两边对称打设四根锁脚锚管,锁脚锚管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第2、3步:左、右侧中台阶开挖:开挖循环进尺为0.6~1.2m,1~2榀钢架,开挖高度一般为3.90m,左、右侧台阶错开5m,开挖后立即初喷4cm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墙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30°和45°两边对称打设四根锁脚锚管,锁脚锚管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图5:三台阶开挖分割高度第4、5步:左、右侧下台阶开挖:开挖高度为3.72m,开挖循环进尺为0.6~1.2m,1~2榀钢架,左、右侧台阶错开5m,开挖后立即初喷4cm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墙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30°和45°两边对称打设四根锁脚锚管,锁脚锚管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第6步:开挖上、中、下台阶预留核心土,各台阶分别开挖预留的核心土,开挖进尺与各台阶循环进尺相一致。

第7步:开挖隧底:每循环开挖长度宜为2~3m,开挖后及时施作仰拱初期支护,完成隧底开挖、初期支护循环后,及时施作仰拱及仰拱回填。

施工注意事项:中、下导左、右边墙开挖必须交错施工,严禁两侧同时对挖。

三个台阶平行作业,仰拱施工实行短开挖、早支护、快封闭、勤量测,及时施做钢架支护,闭合成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