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
7-9年级必背古诗词
![7-9年级必背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b05017a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a.png)
7-9年级必背古诗词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5.《爱莲说》周敦颐(宋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本七年级下】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本七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a06a9624be23482fb5da4c35.png)
期中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本七年级下】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答案】古诗词目录:一、竹里馆/王维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三、逢入京使/岑参四、晚春/韩愈一、《竹里馆》【原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二、选择题:1、以下对诗歌《竹里馆》的分析,错误的是()A. 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B.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
C.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D. 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2、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 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 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 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3、赏析诗歌《竹里馆》,下面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A. 独坐幽篁里B. 弹琴复长啸C. 深林人不知D. 明月来相照三、赏析简答题:1、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41d270f90f76c660371a12.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下】](https://img.taocdn.com/s3/m/16636db9dd36a32d72758170.png)
部编版七下期中课外古诗词简答题及答案期中课外古诗词目录:一、竹里馆/王维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三、逢入京使/岑参四、晚春/韩愈一、《竹里馆》【原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主题思想】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
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简答题:1、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词语是:独坐、弹琴、长啸。
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答:“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3、赏析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答: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淡泊、超拔脱俗的气质。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原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主题思想】本诗叙述了诗人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勾起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心绪。
简答题:1、“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好在哪里?答:①“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晚春,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原文、翻释和停顿
![晚春,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原文、翻释和停顿](https://img.taocdn.com/s3/m/b051d23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1.png)
晚春,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原文、翻释和停顿以下是《晚春》《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四首诗的原文、翻译和停顿:
1. 《晚春》
原文: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翻译: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2. 《竹里馆》
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翻译: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3. 《春夜洛城闻笛》
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是谁家的玉笛,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在这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4. 《逢入京使》
原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
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翻译: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好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七下古诗13首人教版
![七下古诗13首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1a25c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b.png)
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古诗词赏析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古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7a69bcccbff121dc368370.png)
部编版七下期中课外古诗词赏析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期中课外古诗词目录:一、竹里馆/王维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三、逢入京使/岑参四、晚春/韩愈一、《竹里馆》【原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作者】王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王维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
【背景】《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主题思想】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
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赏析】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幽篁”指幽深的竹林。
《楚辞·九歌·山鬼》说:“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
”“竹里馆”顾名思义是一座建在竹林深处的房子,王维独自坐在里面。
他的朋友裴迪的同题诗写道:“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仅诗的第一句就塑造了一个悠然独处者的形象。
次句承上写诗人悠然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我们知道王维是著名的音乐家,所以考取进士后,当上了太乐丞。
但是他独自坐在竹里馆中弹琴显然不是供人欣赏的,而是抒发自己的怀抱。
“长啸”指拖长声音大声吟唱诗歌,如苏轼《和林子中待制》:“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啸老斜川。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19caf3aaea998fcd220e93.png)
崇信佛教,晚年专诚奉佛 →诗佛
精通诗、画
→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以山水诗成就为最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注释: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
竹里馆
,篁是竹林。
2.啸:发出长而清脆的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与“独坐”相 应,意思是说,独坐幽 篁,无人相伴,唯有明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本诗写诗人与竹林相伴的情 景,形成了高雅的意境,传达出 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赏析诗句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4、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 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 词语有哪些?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心 境。“独坐”、“弹琴 ”“长啸”。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李白,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大 李杜”。(小李杜为李商隐 和杜牧)终身不得志,在其 诗中表达出追求自由和对未 来积极向上的精神。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修辞角度:运用反衬,以动衬静,以 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寂静,表现 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炼字角度:“独”是“独自”的意思,诗 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用弹琴、 长啸来陶冶情操,表达了诗人宁静淡 泊的心境。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八首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八首](https://img.taocdn.com/s3/m/e4687cb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8.png)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八首包括:
1.《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这些古诗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能力。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选择题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选择题及解析【部编版七下】](https://img.taocdn.com/s3/m/36429cb1bd64783e08122b7d.png)
部编版七下期中课外古诗词选择题及答案期中课外古诗词目录:一、竹里馆/王维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三、逢入京使/岑参四、晚春/韩愈一、《竹里馆》【原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主题思想】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
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选择题:1、以下对诗歌《竹里馆》的分析,错误的是(B )A. 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B.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
C.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D. 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解析】B、“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是描写。
2、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 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 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 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 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解析】A、不只是这两个词语,还有“弹琴”“相照”等。
3、赏析诗歌《竹里馆》,下面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D)A. 独坐幽篁里B. 弹琴复长啸C. 深林人不知D. 明月来相照【解析】D、明月来相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4、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初中语文《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赏析
![初中语文《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57c771580216fc710afd27.png)
初中语文《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赏析(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参考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阅读赏析】1.诗中写了那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参考答案】1.幽篁、深林、明月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2.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3.“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参考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阅读赏析】1.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简单作一下分析。
【参考答案】1.(1)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2)游子思乡之苦。
2.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
《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参考译文】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阅读赏析】1.“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种”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2.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鉴赏《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史》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鉴赏《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史》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a9aeeb2783e0912a3162a8c.png)
目录1、《竹里馆》2、《春夜洛城闻笛》3、《逢入京史》4、《晚春》原文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⑹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
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
(王维的母亲信佛,所以,在为儿子取名时,就把自己的信仰寄寓其中。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七下】](https://img.taocdn.com/s3/m/64619e4a76a20029bc642d7d.png)
部编版七下期中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期中课外古诗词目录:一、竹里馆/王维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三、逢入京使/岑参四、晚春/韩愈一、《竹里馆》【原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主题思想】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
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选择题:1、以下对诗歌《竹里馆》的分析,错误的是(B )A. 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B.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
C.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D. 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解析】B、“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是描写。
2、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 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 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 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 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解析】A、不只是这两个词语,还有“弹琴”“相照”等。
3、赏析诗歌《竹里馆》,下面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D)A. 独坐幽篁里B. 弹琴复长啸C. 深林人不知D. 明月来相照【解析】D、明月来相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赏析习题及答案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赏析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da683a77232f60dccca11a.png)
期中课外古诗词古诗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本七下】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一、竹里馆/王维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三、逢入京使/岑参四、晚春/韩愈一、《竹里馆》【原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习题】1、以下对诗歌《竹里馆》的分析,错误的是()A. 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B.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
C.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D. 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2、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 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 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 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3、赏析诗歌《竹里馆》,下面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A. 独坐幽篁里B. 弹琴复长啸C. 深林人不知D. 明月来相照4、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5、“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参考答案】1、B 分析:B、“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是描写。
2、A 分析:A、不只是这两个词语,还有“弹琴”“相照”等。
3、D分析:D、明月来相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4、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5、“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原诗、主题、背景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原诗、主题、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2afd41aea32d7375a5178070.png)
部编版七下期中课外古诗词期中课外古诗词目录:一、竹里馆/王维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三、逢入京使/岑参四、晚春/韩愈一、《竹里馆》【原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作者】王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王维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
【背景】《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主题思想】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
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原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李谪仙”,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合称为“李杜”。
常以浪漫主义色彩诗歌反映现实,常在酒后写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背景】这首诗是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或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
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所以写下此诗。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https://img.taocdn.com/s3/m/6ecaf8e527284b73f342507e.png)
部编版七下期中课外古诗词赏析同步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期中课外古诗词目录:一、竹里馆/王维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三、逢入京使/岑参四、晚春/韩愈一、《竹里馆》【原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作者】王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王维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
【背景】《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主题思想】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
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赏析】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幽篁”指幽深的竹林。
《楚辞·九歌·山鬼》说:“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
”“竹里馆”顾名思义是一座建在竹林深处的房子,王维独自坐在里面。
他的朋友裴迪的同题诗写道:“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仅诗的第一句就塑造了一个悠然独处者的形象。
次句承上写诗人悠然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我们知道王维是著名的音乐家,所以考取进士后,当上了太乐丞。
但是他独自坐在竹里馆中弹琴显然不是供人欣赏的,而是抒发自己的怀抱。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下】](https://img.taocdn.com/s3/m/6ddc3a5b0c22590103029d70.png)
部编版七下期中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期中课外古诗词目录:一、竹里馆/王维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三、逢入京使/岑参四、晚春/韩愈一、《竹里馆》【原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主题思想】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
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简答题:1、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词语是:独坐、弹琴、长啸。
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答:“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3、赏析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答: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淡泊、超拔脱俗的气质。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原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下】](https://img.taocdn.com/s3/m/0195300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c.png)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下】部编版七下期中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期中课外古诗词目录:一、竹里馆/王维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三、逢入京使/岑参四、晚春/韩愈一、《竹里馆》【原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主题思想】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
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简答题:1、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词语是:独坐、弹琴、长啸。
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答:“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3、赏析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答: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淡泊、超拔脱俗的气质。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原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春晚理解听写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春晚理解听写](https://img.taocdn.com/s3/m/fdcdfa5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5.png)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春晚理解听写
一、竹里馆/王维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三、逢入京使/岑参
四、晚春/韩愈
一、《竹里馆》
【原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作者】
王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着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王维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
【背景】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主题思想】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
到了夜晚,自有明月
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旨探究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 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 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 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 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 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诵诗歌
结合自己的体会再读诗歌,读出感情。
晚春 韩愈
韩愈
时春片段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走近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 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 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 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 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 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资料助读
2.关于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 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 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 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亲人,跃马 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朗读诗歌
提示:七言律诗可以二二三,也可以四三停顿,学生 划分朗读停顿。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笛子的美称。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指《折杨柳》,汉代乐府 故乡,家乡。 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大意: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
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 《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 乡的深情?
品诗句
【代表作】诗作《相思》、《山居秋暝》 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作雪:装作雪,化作雪的模样。
• 本篇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 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 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 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 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讨论主题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眷恋的柔情与思念亲人
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布置作业
搜集相关边塞 诗,摘抄并背诵。
板书设计
逢入京使 岑参
竹里馆
王维
R·七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通过作家生平、作品背景了解诗歌内容。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3.培养朗诵、赏析诗歌的能力。
“谁家玉笛暗飞声” ①“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
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 客观。
②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 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③“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 “暗”照应。
“散入春风满洛城”
“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 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 “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 “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 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是巧妙地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花草 树木以生命的力量,来告诫人们珍 惜时光,珍惜春天,启示人们抛开 自我,应时创造。
• ?
…… ……
看随 只 和 气 的 可 范 即 花 色 绿 还 儿 间 能 心 他是榆息精爱的将朵 色有。的不爱
诗们 把 树 无 彩 的 牡 过 , , 让 忽 小 出 的 在它并处,小丹去似仔向人然路去春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指名领读。 4.齐读。
赏析诗歌
1.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 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点明家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 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 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漫漫”二字, 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 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多少有点夸张,但仍不失真 实,我们仍然可以说上句写的是实景,下句写的是实情。
• 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 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 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 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 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 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 生命的机能。而那些全无 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 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 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 飞舞。
【注释】
• 晚春:一作《游城南晚春》。 •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久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 •斗:竞争,比赛。 •芳菲:本指花草树木,此指花草的芳香。 •杨花:即杨花柳絮,实际就是杨树、柳树种子承受之后随风 飘飞的棉絮一样的东西,如蒲公英的小伞 •榆荚:榆树籽儿,又名榆钱,形状圆而小,象小铜钱。 •无才思:原指人没有才华,写不出美好的诗文。此指杨花榆 荚不象百花那样鲜艳美丽。才思(sì),才气,文思,此指花 草姿色。 •惟解:只知道。 •漫天:遍布空中
周 , 生 命 的
看 到 了 生 命
玫 瑰 ; 娇 小
表 着 王 者 风
美 丽 的 春 天
争 相 开 放 的
宽 广 的 蓝
代 表 生 命 的
夕 阳 的 红 色 ,
了 大 树 、 花
走 在 通 往 乡
去 了 , 我 怎
七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逢入京使
岑参
激趣导入
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 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 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 坛增添了一朵奇葩。今天要给大家介 绍的就是岑参。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 诗歌《逢入京使》。
新课导入
观味 摩摩 诘诘 之之 画,诗, 画诗 中中 有有 诗。画;
走近作者
【王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 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 诘居士。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 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王维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 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 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 余首。
写风 们 不 不 美 蝴 ; 。 乎 细 天 喜 我 上 再 天 中较喜在丽蝶高我他一空爱发,多马
话摇 小 欢 。 。 花 贵 看 们 看 一 的 现 夕 望 上 摆白表但环 傲到也原样黄,阳几就
。嫩现是顾 然了知来代色出染眼要
的他你四我的代道是表,了红呢过
花 当 做 雪 ,
们 的 才 华 ,
会 发 现 杨 树
资料助读
1.关于作者: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南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 但父亲早逝,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 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后两度出塞,安史之乱后回朝,由杜 甫等推荐任右补阙,后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罢 官后,客死成都旅舍。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 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 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 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有《岑嘉州集》。
赏析诗歌
3.如果将这四句诗比高下的话,我以为后两句诗更有味道,这两 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既自然、合 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 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 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 新鲜之感。 4.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 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 这首诗每两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开头两句“草 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是写花草树木探 得消息,得知春天用不了多久就要离去了,为了将 春天多留些时日,各自都使出了最大的本事,争芳 吐艳,各显美丽姿色。一霎时,万紫千红,春色满 园。 诗中一个“知”字,一个“斗”字,将花草 树木赋予了人的思维,人的情感和人的动作行为, 使那些原本没有生命的花草树木有了留春惜时的生 命特征。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极有效地表达了诗 人珍惜春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
• 而“杨花榆荚”虽然没有任何姿色,无法像其他花草那 样呈现娇艳,但是他们也不自卑,不藏匿自己的短处, 加入了“百般红紫”的行列中,将没有姿色的杨花榆荚 化作了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纷飞。 这里,“无才思”和 “惟解”又一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杨花 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进而更 好的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这两 句诗从另一角度思考,似乎是在启示读者,“杨花榆荚 无才思”尚且能“惟解漫天作雪飞”,我们又有什么理 由不能抛弃那点小小的自卑心理,放弃那点微不足道的 自尊,抓住时机,利用大好时光投身到为自己、为他人 创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 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 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亲人也正在 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 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 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美丽的春景
美 丽 的 春 景
晚春 韩愈
•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作 者 简 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 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 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 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 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 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 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 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 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 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 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 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 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 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 “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 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