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环境保护_马哲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环境保护_马哲论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环境保护_马哲论文环境保护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空中到地下,从地面到水面,各种环保新技术的应用,将正在如火如荼举行的上海世博会打造成为一届绿色的世博会。
而汇集了各国环保理念的实际行动则让参观者大开眼界。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充满了整个世博园,人们通过对生活态度、理念的思考和畅想,描绘出一幅未来舒适住宅与怡人家居的美妙画卷。
在画卷里,21世纪的住宅、居家、生活新思潮——节能、环保、绿色、和谐,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然而与此相对的却是现实中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08年的雪灾,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台湾88风灾,西南干旱,舟曲泥石流,俄罗斯大火持续肆虐、巴基斯坦持续强降雨、中欧多国暴雨成灾、阿根廷寒流冰冻……在这些自然灾害的背后多多少少都有着人类行为的影子,让我们在用低碳平息地球的不满的同时,也需要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在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自然观与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抽象自然观基础上形成的。
马克思十分重视自然生产力,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实质上看就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
由于马克思始终把生产劳动看作是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手段,因此,这就意味着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不能离开生产环节而孤立地谈论如何处理废弃物的问题,而应该从生产活动的可持续性的角度出发,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或者将其转换为有用的资源。
那么,怎样去实现这种过程呢?马克思强调要“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这里,所谓“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条件”,就是指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因为这是协调人与自然冲突的两个出路。
从这里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很早就预见并分析了工业革命可能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对人类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合理控制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很有信心。
2,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思想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环保大会上提出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
马克思论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论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一篇:马克思论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看待森林环境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森林所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毒、除尘、杀菌、净化污水、降低噪音、防止风沙、调节气候以及对有毒物质的指示监测等作用。
于是不少人开始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森林的乐趣,去领略大森林对人体的各种益处。
与此同时,“环境保护”也成为了现如今全球共同讨论的一个共同话题,而如同经济的发展一样,环境的保护也应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不应拔苗助长。
下文,就将运用可持续发展观来考虑森林环境保护这一重大的全球问题。
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是众多物种繁衍生息的地方,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森林的重要性。
当你步入苍翠碧绿的林海里,会骤感舒适,疲劳消失。
森林中的绿色,不仅给大地带来秀丽多姿的景色,而且它能通过人的各种感官,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和改善机体的机能,给人以宁静、舒适、生气勃勃、精神振奋的感觉而增进健康。
森林是陆地生态环境的主体,是大自然的调节器。
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森林锐减、土壤退化与沙漠化、物种灭绝、大气质量恶化、水质污染和淡水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而这些问题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尤其是森林的兴衰,对其它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或者恶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丰茂的森林在水土保持、物种繁衍、大气净化、积蓄水资源等方面都能作出巨大的贡献。
因此,保护森林对于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其实,森林是人类最早的家园。
我们远古的祖先,当他们从猿进化成人以后,曾经长期在森林中栖居,以野果为食,以树叶为衣,钻木取火,用树枝削制武器和工具。
他们在原始森林中生活与繁衍,森林庇佑着人类,养育着人类,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物质条件。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早已经离开森林,也结束了与森林相依为命的岁月,建立了集中居住的城市和村庄。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含五篇)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含五篇)第一篇: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某某(专业班级:学号:)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我国生态环境脆弱, 人均资源不足, 加之违反生态规律, 滥用资源, 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尖锐矛盾。
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 重建生态平衡, 才能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关系,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永共。
关键词: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施的必要性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是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目标。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可持续发展必要性从资源方面看,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 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 淡水资源紧缺。
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 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掠夺性破坏严重。
维护地球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 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从环境方面看,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污染。
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据统计,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中,属4类和5类水体的占39%。
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并呈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一些地区的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对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城市污染。
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工业废弃物累计堆积量已超过66亿吨,占地超过5万公顷,使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3)海水污染。
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近海环境状况总体较差,海洋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保护观和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保护观和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体系,它不仅涉及社会和经济领域,同时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分析环境保护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应用这些观点,并表达对未来的展望。
一、马克思主义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马克思主义将自然视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认为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据重要地位。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识到环境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
过度的资源开采、污染排放等行为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种种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气候变化等。
这些问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福祉,因此,环境保护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保护自然环境与社会公平的紧密联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资源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应当在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下加以利用。
如果少数人通过过度开发和掠夺性的方式占据了大量的资源,就势必会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因此,马克思主义呼吁社会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关怀和对未来世代的关注。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识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
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它认为只有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科技进步和社会组织形式的改革,才能满足全体人民的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和环境破坏。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公平和合理分配的基础上。
只有社会的经济收益公平分配,人民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5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5篇第一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绿色机电——论机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一、机电专业发展特点。
按照人事部统计预测,“机电”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今后几年急需紧缺的八大最热门专业人才之一;21世纪内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业加工中心,“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加工制造业为了适应现代生产环境及市场的动态变化,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加工生产全过程的一批高新复合技术群,是2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优势学科方向;是我国开发大西北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科技支撑;21世纪中国将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控制技术,能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智能机器人以及其他新型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设计、安装、调试、操纵、编程与开发的高级复合应用素质型创新技术人才[1]。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机电专业技术,然而机电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机电产品在生产和使用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液、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
目前,我国的机械产业采用仍是高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效益低。
“三废”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
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机械制造业,除了面临着产品质量和成本方面的竞争外,还存在着如何突破绿色壁垒这个更加严峻的挑战。
在国际贸易中不符合环境标准的商品被禁止出口已成为一项国际准则。
我们国内企业的设计、制造也应该紧跟步伐,合理利用资源,进行洁净化生产,减少环境的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理。
因此,机电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道理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持续发展[2]。
机电产业的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是一种全新的设计与制造理念,它们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素材
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素材一、引言: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议题,对于实现人类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
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必须要认真研究和运用的理论体系,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如何贡献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并给出相关论文素材。
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 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深刻观察,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剥削压迫的本质。
- 引用材料1:《资本论》中阐述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下的商品生产和无限追求利润,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
2. 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公平和生态平衡的追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
- 引用材料2:《共产党宣言》中提到的工人阶级解放和社会各阶级的和谐共存,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制度构建提供了基本方向。
三、马克思主义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和指导1. 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发展观的转变和绿色经济的提出。
- 引用材料3:马克思主义重视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绿色经济的理念,即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2.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 引用材料4:马克思主义关注贫富差距问题,强调社会公平,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资源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
3. 马克思主义对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视野和合作呼吁。
- 引用材料5:马克思主义强调国际劳动者的团结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进,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挑战与应对1. 历史性条件和时代价值的再思考。
- 引用材料6:马克思主义的实施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突破,避免教条主义。
2. 矛盾的统一和社会转型的问题。
- 引用材料7:马克思主义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与资源分配等矛盾的协调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五、结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机遇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指导和理论基础,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旨在探讨社会发展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其关注的范畴多样且广泛。
其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旨在探讨如何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实现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视角,探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一、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再认识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相互作用的。
传统的发展观念主要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认为环境保护会抑制经济发展。
然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为,经济发展应当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环境被视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
马克思强调,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基础和文明发展的前提,人类必须保护和维护好这个生态环境。
因此,环境保护不应该仅被视为一项独立的任务,而应当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涉及环境保护的重要理论框架。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旨在实现人类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为,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
同时,可持续发展理论还强调了社会公平和资源分配的问题,主张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公正和平等原则,确保所有人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践路径必须以科学的方式进行规划和管理。
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严格监管和惩罚环境破坏行为,确保环境保护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其次,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马克思主 义如何看待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时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重要议题。
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对于这一问题也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类通过劳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但同时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界。
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如果过度开发和破坏,就会导致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
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方式。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和城市化进程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例如,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大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引发了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危机。
马克思主义强调,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目标,资本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往往不顾及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和生产。
这种短视的行为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并且将环境成本转嫁给了社会和未来。
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分化也使得环境问题更加复杂。
贫困阶层往往生活在环境恶劣的地区,更容易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而富裕阶层则能够通过各种手段逃避环境问题的影响。
那么,马克思主义对于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又提供了哪些思路呢?首先,马克思主义主张变革社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公有制将取代私有制,生产的目的不再是追求利润,而是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这将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环境的破坏,使人类能够更加合理地规划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马克思论文 环保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增多,尤其进入21世纪,能源紧张、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人口膨胀、金融危机、核扩散威胁、恐怖主义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人类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为此,联合国各成员国就“千年发展目标”达成共识,向贫穷、饥饿、疾病、文盲、环境恶化、性别歧视等宣战。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世博会,成为群策群力应对挑战的广阔平台。
“可持续发展”大旗在2000年的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率先举起,从日本爱知到西班牙萨拉戈萨,数以百计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数以亿计的参观者共同关注和思考“可持续”命题,探寻人类未来的发展之道。
新世纪面对新挑战,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选择了申办世博会;而在2002年末的摩纳哥之夜,世博会也选择了中国。
就在中国迈入筹博之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深刻指出: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
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出现增长失调、从而最终制约发展的局面。
而世博会结束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说过:“我们要共同珍惜和爱护地球家园。
从世博会的展览展示中可以看出,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在给人类带来无尽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巨大代价。
地球不仅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更是从我们的后代那里借来的。
我们必须尊重自然,注重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家园。
”作为全球一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但伴随发展而来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也越发的明显。
一方面,中国的国内资源再也难以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增长。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
但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7%,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660多个城市中三分之二的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10个严重缺水;人均耕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0%。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倡导的社会改革追求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并注重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1. 马克思主义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社会是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
它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破坏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
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忽视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追求社会公平和持续的经济增长,但也强调经济发展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前提。
2. 实现社会主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制定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以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为。
这些法律和政策应该明确环境保护的目标和要求,并设立相应的惩罚措施。
(2)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为了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同时,鼓励民众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需求。
(3)加强环境教育与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的环境保护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环境意识的提高。
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保护理念。
(4)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
3.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环境保护的现实挑战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现实挑战。
首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往往存在矛盾。
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马列主义与环境保护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马列主义与环境保护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马列主义与环境保护: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现今社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深层次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这一进程中,马列主义的理论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探讨其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一、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环境保护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核心是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解放。
马克思主义提倡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强调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脱离自然的约束。
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导致了环境危机。
资本主义追逐无限的利润和经济增长,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长期以来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
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最后,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环境保护。
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因为它强调人民对生产资料的公有和社会制度对资源的合理分配。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环境保护更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旨在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需求的发展模式。
与传统发展模式相比,可持续发展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强调长期的可持续性。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是解放全人类,使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指出,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种社会和政治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消费观念和政府的管理方式。
这与马克思主义强调的社会变革和公有制度是一致的。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已经在一些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马克思主义环境学视角下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马克思主义环境学视角下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不同的学科领域探讨并研究环境问题,其中马克思主义环境学视角下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环境学的理论基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相关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这一议题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环境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环境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以人类与自然关系为核心的一门学科。
它认为,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环境学强调人与环境的统一,主张人类应该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在当代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只有通过环境保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可持续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战略指导,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兼顾环境需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相关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环境学视角下,相关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
实证研究主要通过观察、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环境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例如,通过调查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情况,分析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实证研究也可以通过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环境问题的变化规律,探讨环境保护的技术手段和路径。
理论研究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出发,对环境问题进行理性分析。
例如,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出发,探讨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和发展趋势。
理论研究还可以借助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深入研究环境问题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综上所述,在马克思主义环境学视角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既要重视经济增长,又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传统观点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矛盾的,经济发展必须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若要保护环境则会限制经济的发展。
但是我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当,导致两者的相克,通过对现存的部分环境制度进行改革,并进行环境制度的创新,给经济主体提供充分的激励,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行为相关联,就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共生。
一、环境内涵及现状1989年12月2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说明,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随着全球及我国经济的发展,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大气、水与海洋污染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物种正濒临灭绝,森林的过度砍伐与矿产资源的过渡开采都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现实的与更严峻的潜在威胁。
环境资源的稀缺性逐步表现出来,环境问题正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治理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技术与制度谁更重要环境问题宽泛而复杂,涉及到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制度层面。
技术层面:研究治污防污的有效技术、环境质量的标准设定、生态保护区的设立等等;管理层面,如何按照既定制度有效组织安排生产;制度层面:设计制度,合理构建各相关主体的产权与利益关系,如排污企业、受污染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环境与生态问题研究中曾有过争论:技术与制度哪个更重要。
经过多年的环境保护实践,证明制度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好的制度才会催生出好的技术,如果制度设计不合理就会抑制高效率的环保技术的产生,目前我国治理污染的政策制度比较单一,以收取排污费为主要形式。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视角下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视角下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探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态系统是人类存在的物质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系统,由人类和自然界相互作用而形成。
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
2. 人类的生产活动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采等问题日益突出。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强调,必须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解决这些问题。
3. 生态系统的破坏将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视角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
环境保护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又需要依托于环境保护。
只有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要求我们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
只有这样,资源才能得到有效保护,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 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环境保护可以帮助恢复和改善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
3. 生态环境与人的健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环境保护旨在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指导下,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 建立科学的环境保护与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要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需要从多角度来分析和探索解决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视角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分析框架。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根源,并提出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环境问题与资本主义的根源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动力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然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通常会忽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破坏了生态平衡。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导致了环境问题的加剧,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
二、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环境保护理念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而不是对立的。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以人类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同时也要充分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和使命。
在环境保护方面,马克思主义视角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1. 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和提供可持续的发展路径,通过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划,改变了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2. 生态经济观: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生态经济观认为,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应该由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再利用来支撑,避免浪费和过度消费。
这一观点对于推动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 绿色公平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与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相结合。
只有通过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公平性,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三、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我们需要构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论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论文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保护环境不仅是我们对自然世界的责任,也是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和未来所必需的。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实现这两个目标。
首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行为,旨在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只有通过环境保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如果我们不保护森林、水资源和大气,我们将无法持续地使用这些资源,从而无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使用将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保护良好的环境。
环境保护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生态服务。
例如,保护湿地可以为养殖业提供水资源和水处理功能,同时也可以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
因此,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的关系。
那么,如何在实践中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呢?首先,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力度。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对环境污染者进行处罚,推动企业和个人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是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其次,应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教育和媒体宣传,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鼓励人们采取行动,例如减少废物产生、节约能源和水资源等。
再者,推动科技创新也是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研发和应用清洁能源技术、环境治理技术等,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
此外,国际合作也是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独立解决的,而是全球性的挑战。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才能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
马克思主 义如何引导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如何引导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时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对于引导我们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是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许多地方过度追求经济增长,采用了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对自然资源进行了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我们需要认识到,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的生产活动必须建立在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遵循的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来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
过去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进行转变。
这种转变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改进,更是社会制度和观念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还关注社会的阶级结构和不平等现象。
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同阶级和群体所面临的环境风险和资源分配不均。
一些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往往更容易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同时在资源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
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社会公平正义,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良好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益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而应该将它们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环境的承载能力;而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另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实践的观点提醒我们,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
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论文
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论文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仅局限与经济方面,还体现保护环境上。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篇1:《试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因此,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
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含二个重要的内涵:一是需要,指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将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二是限制,指人类的发展和需要应以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为限度,通过人类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活动,对发展进行协调与限制,要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以求与自然环境容量相适应。
没有限制的发展,便不能持续。
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目标。
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更是迫在眉急的。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
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在人类深刻认识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能力基础上提出的。
它是源于环境保护的。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
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竞相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维持较高消费水平的需要。
马原: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作业题目:环境保护与发展专业班级自动化1201组员刘楠楠董静文许世钰石姗李庚白岩松林凯达唐展鹏环境保护与发展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因此,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
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1.当前环境现状1.1土壤遭到破坏、淡水资源受到威胁据国内相关机构调查报道,由于近年来过度的开发,导致一些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森林植被的消失、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
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引得不到科学的处理而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土壤的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
1.2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全人类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
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1.3 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生存面临挑战由于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而走入灭绝的边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看待森林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森林所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毒、除尘、杀菌、净化污水、降低噪音、防止风沙、调节气候以及对有毒物质的指示监测等作用。
于是不少人开始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森林的乐趣,去领略大森林对人体的各种益处。
与此同时,“环境保护”也成为了现如今全球共同讨论的一个共同话题,而如同经济的发展一样,环境的保护也应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不应拔苗助长。
下文,就将运用可持续发展观来考虑森林环境保护这一重大的全球问题。
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是众多物种繁衍生息的地方,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森林的重要性。
当你步入苍翠碧绿的林海里,会骤感舒适,疲劳消失。
森林中的绿色,不仅给大地带来秀丽多姿的景色,而且它能通过人的各种感官,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和改善机体的机能,给人以宁静、舒适、生气勃勃、精神振奋的感觉而增进健康。
森林是陆地生态环境的主体,是大自然的调节器。
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森林锐减、土壤退化与沙漠化、物种灭绝、大气质量恶化、水质污染和淡水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而这些问题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尤其是森林的兴衰,对其它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或者恶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丰茂的森林在水土保持、物种繁衍、大气净化、积蓄水资源等方面都能作出巨大的贡献。
因此,保护森林对于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其实,森林是人类最早的家园。
我们远古的祖先,当他们从猿进化成人以后,曾经长期在森林中栖居,以野果为食,以树叶为衣,钻木取火,用树枝削制武器和工具。
他们在原始森林中生活与繁衍,森林庇佑着人类,养育着人类,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物质条件。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早已经离开森林,也结束了与森林相依为命的岁月,建立了集中居住的城市和村庄。
然而,人类的生活和生存依然与森林密不可分。
森林给人类提供了难以估量的木材资源。
在人类社会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木材一直是重要的能源和主要的建筑材料。
木制的车辆,木制的船只,是最常用的的交通工具;木制的农具,木制的弓箭,使人们在耕作和狩猎中如虎添翼;以木材建造的住房,不仅使人类从穴居的洞窟中走出,有了更为舒适的家,而且长期以来,木材一直是人们建造房屋乃至高楼大厦不可或缺的材料。
我们日常所用的纸张,也是由木材粉碎做成纸浆加工制造的,以下是森林的几大重要作用:
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森林的树冠像一把把张开的伞,既可以减缓降雨对地面的冲击,又可以截留大量雨水;地面的落叶、树枝、果实等能减少地表水的流失,增加渗入土壤中的雨水;而树木盘根节错的根系又能保护土壤免遭雨水冲刷。
森林可以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在田间营造的防护林带,可以将风的速度降低25%以上,对农作物的有效防护距离可达到树高的23倍。
同时还能使田间水分蒸发减少,空气的相对湿度提高。
种植防护林和固沙植物,目前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防止沙丘流动、抵制沙漠化的主要手段。
森林可以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1亩森林每天能产生氧气48. 7公斤,满足65人呼吸的需要。
树木还能吸收二氧化硫、氟化物等有毒废气,1公顷柳树林每月能吸收60公斤二氧化硫;1公顷云杉每年可以阻挡和吸收32吨空气中的烟尘,松林每年吸收36吨,而水青冈、槭树、橡树的混合林每年吸收烟尘多达68吨。
森林是生命的庇护所。
我国的长白山林海中,在高大挺拔的东北红松和长白美人松的荫庇下,生长着数不清的奇花异草和各种动物,已经鉴定的高等植物就有1200多种,走兽50多种,飞禽230多种,鱼类和爬虫300多种。
而热带雨林中的物种更为丰富,是地球上拥有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生态系统。
森林以它丰富的营养,适宜的环境,养育着世界上绝大部分生物种群,保持微妙的生态平衡。
然而,素有“绿色金子”之称的森林正在急剧减少,一片一片的绿色正从地图上被抹去,代之而起的是褚褐色和土黄色。
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170年以后,地球上的森林将荡然无存。
那时,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找不到一片郁郁郁葱葱的林木,他们只能从文字记载或者图片资料上认识森林,那是多么可怕的前景呀。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森林锐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
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
在我国西北地区,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贫穷的西北人民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
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
裸露的土地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
我国是森林覆盖率较小的国家,解放之后又发生过三次较大的毁林高潮,原本为数不多的森林遭到进一步的破坏。
目前我国的森林总面积虽然居世界第6位,但由于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森林覆盖率只有12%,居世界第 120位;人均森林面积1. 8 亩,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8%,居世界第121 位。
环境与人类生活因此,对于我国人民来说,保护森林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是关于森林的作用以及由此引发的森林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分析,那么,怎么进行环境的保护、指导思想是什么呢?为了我们的后代子孙可以依然享受森林所带来的种种好处,我们必须让森林环境可持续性的存在下去,那么也就需要运用可持续发展观来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谈谈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是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阐述了这一概念,它被定义为“满足当代人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这一概念的提出得到广泛的国际认同。
这个定义从不同的方向来理解即有不同的解释。
对一个国家而言,可持续发展包括政治、经纪等等方面,既包括统治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对一个人本身而言,可持续发展包括在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人际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人与大自然共存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等等。
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人类的自觉和进步的科学发展理论。
每个关系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尤其是自然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马克思经典作家对其所蕴含的可持续发展内涵做了详细阐述。
一,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马克思指出:“把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把一切进入生产中去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
”这为我们提供了循环经济中的“量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我们可以利用科技的进步,提高制作技术,改进生产流程等一系列方法节省
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使用量,并给其他生产环节提供材料。
另外,利用生产废料再进入生产环节中,可以对人类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足够的资源空间和自然条件。
运用到森林环境保护,我们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其一,当我们生产中必须用到森林中的天然材料,比如树木、各种植物时,应该不断提高制作技术,用有限的材料尽量多的生产出所需产品,如纸张的生产。
其二,废料的再利用,这点甚至比前一点更加重要,因为原料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创新技术、争取用旧、废材料来生产新的产品、如现在很流行的再生纸,就是一个有益于森林环保的有效措施。
二.适度消费与绿色消费思想。
马克思说“奢侈是自然必要性的对立面。
必要的需要就是本身归结为自然主体的那种个人的需要”在满足必要的需要的基础上,不做过度消费,消费观念要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可吸收、可补偿、可适应的基础上。
为了一时的方便,大肆砍伐森林树木制成一次性筷子;为了个人的奢华享受、大肆猎捕森林内珍稀动物,以求其毛皮、不顾后果的砍伐珍惜树木、致使很多植物物种也如同动物一般,走向了濒临灭绝的境况。
这些都是人类由于个人的自私、不顾自然的承载能力,最终导致现在森林物种锐减、覆盖率下降、原始森林面积更是大大收缩。
以上介绍了一下可持续发展观并且结合它发起了对于森林环保的探讨,总结出以下几点:首先,提高产品制造水平,用尽量少的原材料尽可能多的制造高质量的产品;其次,多做科学研究、实验,进行各种产品的回收再利用,争取做到零损耗;寻找新材料、替代现有珍惜原材料。
再次,杜绝使用各种一次性物品,增加物品的循环使用率;最后,个人控制自身奢侈心里,拥有绿色、健康的消费心理,时刻要有环保意识。
以上是我个人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可持续发展观对森林环境保护的一些探讨与建议,以环境保护为目的,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得出了一些现在为之有效的处理方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关注环境就是关注我们自身,为了子孙后代着想,我们应该时刻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南,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