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研究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f19913ea5e9856a56126045.png)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研究作者:刘世琪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第24期摘要:2011年交通部首次颁布了《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这为事故汽车维修项目、维修工艺、维修工时、维修质量等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在有效指导事故汽车维修企业确定合理、科学的汽车修复方案的同时,对保险理赔也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汽车修复方案;保险理赔;维修项目中图分类号:U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6-0098-02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我国汽车社会化进程不断加速。
这个进程中,汽车事故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加强事故汽车修复技术的研究,全面提升事故汽车修复质量,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 事故汽车修复概念与特点事故汽车修复指的是为恢复事故汽车损伤的使用性能,使之达到原车技术状况的修复过程。
相比于普通故障汽车维修,事故汽车修复在损坏机理、确定维修方案、修理作业项目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
2 事故汽车损伤特性事故汽车的损伤主要是由碰撞造成的,例如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碰撞,倾覆、火灾等也会造成事故汽车损伤。
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形式的碰撞比例、损伤情况均不相同。
2.1 事故汽车损伤主要形式分析综合考虑事故汽车损伤的成因与性质,可以将损伤形式总括为直接性损伤与关联性损伤这两大类型。
直接性损伤指的是汽车与其他物体直接发生碰撞导致车身及零部件损坏,在碰撞点形成撞痕、擦伤或零件损坏。
关联性损伤指的是在碰撞点之外的汽车零部件损伤,关联性损伤又分为惯性损伤(在惯性作用下导致的二次碰撞损伤)、诱发损伤(该车身构件发生变形或损坏后,导致与之相关联的构件发生损坏)、波及损伤(在撞击冲击力分力作用下导致的车身构件损伤)。
2.2 事故汽车碰撞损伤特性大量事故案例证实,正面碰撞速度要高于追尾事故、侧面碰撞事故。
约一半以上的正面碰撞事故速度超过60千米/小时,约90%的追尾事故,汽车运行速度低于30千米/小时。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42a153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a.png)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随着汽车使用的普及,交通事故频繁发生。
在事故中,受损的汽车通常需要进行修复。
为了确保修复质量和保障车辆的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
本文将对这些规范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修复前的评估在进行汽车修复前,首先需要对车辆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1. 损伤程度评估:评估受损部位的程度和范围,确定修复方案和成本估算。
2. 结构检测:通过检测车身结构的变形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钣金修复和进一步的结构调整。
3. 功能检测:检测车辆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这包括发动机、制动、灯光等方面的检测。
4. 隐蔽损伤评估:通过仪器和技术手段,检测潜藏在受损部位的隐蔽损伤,如车身腐蚀、电路线路被剪断等。
二、修复过程的技术规范1. 钣金修复:钣金修复是修复事故车辆最常见的一项工作。
修复过程中需要遵守以下技术规范:- 使用合适的钣金工具和设备,保证修复结果的质量。
- 修复过程中遵循厂家提供的技术指导,按照制定的修复顺序进行修复,确保车身结构的稳定和精度。
- 进行焊接时,遵守相关安全规范,并注意消除焊接产生的热变形。
2. 涂装修复:事故车辆修复后,需要进行喷漆和涂装工作。
在进行涂装修复时,需要注意以下规范:- 选择适合的喷漆设备和工具,确保喷漆效果的质量。
- 涂装过程中,注意调整喷漆机的参数,保证喷漆的均匀性和颜色的一致性。
- 喷漆完成后,需要进行烘干和抛光等工序,使喷漆表面光滑且符合要求。
3. 配件更换:有些受损的车辆零部件需要进行更换。
在进行配件更换时,需遵守以下规范:- 使用合适的原厂配件,确保配件的质量和适配性。
- 更换配件时,需要遵循制定的拆卸和安装顺序,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减少二次安装。
三、质量验收在修复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验收。
质量验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外观检查:检查钣金修复和涂装修复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外观是否整齐、漆面是否光滑等。
2. 功能检查:检测修复后的车辆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运行,包括发动机、灯光、底盘等方面的检查。
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235624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d.png)
课程标准学院(部门)适用专业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车身维修技术)课标编码051014800课程名称汽车车身修复技术执笔人审核人教务处制二〇二二年二月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主要描述该门课程的性质、在人才培养上的角色及所承担的任务,课程的先修、后续课程等。
500字以内。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 必修 选修】的【 公共基础 专业基础 专业核心 专业拓展】课程,属于【 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课)C类(纯实践课)】。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关键工作岗位车身修理和喷漆对应的核心课程,是教育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首批试点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钣金(中级)的考核模块,是保时捷PEAP项目(品质实习生)校企认定课程,是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课程内容基于汽车车身检测与维修岗位群需求,对接汽车运用与维修“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标准,适应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业态,满足新时代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基于岗位工作任务,按照“3阶5欲7步”实施教学;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省级精品课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省一类品牌专业建设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产教融合构建了“学、仿、做”一体的学习环境;采用“5欲”质量诊断与改进系统实行校企多元过程评价;课、证、岗、赛四位一体,培育出有情操、明理论、熟技能、会应变、能创新的汽车检测与维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汽车车身接合技术》、《汽车构造与检修》、《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车身结构与材料》,后续课程有:《事故汽车查勘与定损》、《汽车运用与维修专项实训》、《二手车评估》。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总体概述本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与要求,500字以内,并通过矩阵表明确课程目标对专业培养规格分解指标的支撑度,具体参考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的《专业课程(模块)体系构建纪要》)根据2018版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三级和1+X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的要求,本课程通过介绍汽车修复技术常用到大梁校正与测量,钣金修复,CO2保护焊、电阻焊、切割、等工艺,展开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训,培养良好的安全和卫生习惯,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车辆修复工程施工方案范本
![车辆修复工程施工方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98ce04b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14.png)
车辆修复工程施工方案范本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和车辆保有量的增加,车辆事故也逐渐增多。
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和车辆正常运行,车辆修复工程成为必不可少的业务。
本施工方案旨在提供一套规范的车辆修复工程施工流程,保证修复质量和效率。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对损坏的车辆进行修复,使其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施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车辆损坏评估:对车辆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损坏部位和程度,制定修复方案。
2.零件采购:根据修复方案,采购所需的零件和配件。
3.车辆拆解:将损坏的部件拆除并清理,为下一步的修复工作做准备。
4.零件更换:根据修复方案,将新购买的零件安装到车辆上。
5.车辆组装:将修复好的部件组装起来,恢复正常形态。
6.功能测试:对修复好的车辆进行各项功能测试,确保修复效果符合预期。
7.质量验收:由专业人员对修复后的车辆进行质量验收,以确保质量合格。
三、施工流程1. 车辆损坏评估在该阶段,由专业技术人员对损坏车辆进行全面评估,记录损坏部位和程度。
评估包括以下内容:•车身外观:检查车辆外观是否存在刮痕、凹陷等损伤。
•车辆机械系统:检查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等机械部分是否正常运转。
•车辆电气系统:检查电池、灯光、仪表等电气部分是否正常工作。
2. 零件采购根据损坏评估结果和修复方案,确定所需的零件和配件清单。
在车辆维修市场上采购合适的零件,并确保其质量和适配性。
3. 车辆拆解在该阶段,按照修复方案,将需要修复的部位进行拆解。
在拆解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车辆其他部位的完好状态,并且做好零部件的标记和归档工作。
4. 零件更换根据修复方案,将购买的零件和配件安装到车辆上。
在更换过程中需注意零件的安装方位和定位。
5. 车辆组装在该阶段,将修复好的部件进行组装。
注意每个部件的正确安装位置和方法。
6. 功能测试对修复好的车辆进行各项功能测试,确保车辆的各项功能正常工作。
测试包括:•发动机系统:检查发动机的启动和运转情况。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2011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2011](https://img.taocdn.com/s3/m/04aebb6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c.png)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20111. 引言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2011是为了规范事故车辆修复过程中的操作,并确保修复后的车辆达到安全和质量要求而制定的。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车辆修复企业和技术人员。
2. 修复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事故车辆的修复工作,包括车身修复、车漆喷涂、机械部件更换等。
修复工作应根据车辆损坏状况和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并按照本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2.1 车身修复车身修复是指修复车辆在事故中受损的车身部件,包括车门、车窗、车顶等。
修复过程应确保修复后的车身部件符合原厂标准,外观无明显瑕疵和变形。
2.2 车漆喷涂车漆喷涂是指修复车辆时需要对车身进行喷漆修复的工作。
修复过程应确保喷涂后的车漆颜色与原车一致,并达到一定的光泽度和平滑度要求。
2.3 机械部件更换机械部件更换是指修复车辆时需要更换受损的机械部件,包括发动机、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
更换过程应确保更换的机械部件质量符合要求,并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测试,以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修复操作规范在进行事故车辆修复过程中,应遵守以下操作规范,以保证修复质量和操作安全。
3.1 修复设备和工具要求修复工作应使用符合要求的专业设备和工具,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设备和工具应经过定期检验和维护,并进行合适的调整和校准。
3.2 修复人员要求修复工作应由经过专业培训和持有相关证书的修复人员进行。
修复人员应熟悉本规范的要求,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修复工作,确保修复质量和操作安全。
3.3 修复材料和配件要求修复过程中应使用符合要求的修复材料和配件,确保修复质量和车辆性能。
修复材料和配件应符合相关标准,使用前需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测试。
3.4 修复过程管理修复过程应按照制定的修复方案进行,每个步骤都要记录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测试。
修复过程中的问题和调整应及时记录,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3.5 修复质量检验修复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安全性检查、性能检查等。
汽车修理工安全操作规程与流程(5篇)
![汽车修理工安全操作规程与流程(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7bd65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d.png)
汽车修理工安全操作规程与流程一、工作前应检查所用工具是否完好。
施工时工具必须摆放整齐,不得随意乱放,工作后应将工具清点检查并擦干净,按要求放入工具车或工具箱内。
二、拆装零部件时,必须使用合适工具或专用工具,不得大力蛮干,不得用硬物手锤直接敲击零件。
所有零件拆卸后要按顺序摆放整齐,不得随地堆放。
三、废油应倒入指定废油桶收集,不得随地倒流或倒入排水沟内,防止废油污染。
四、修理作业时应注意保护汽车漆面光泽、装饰、座位以及地毯,并保持修理车辆的整洁。
车间内不准吸烟。
五、用千斤顶进行底盘作业时,必须选择平坦、坚实场地并用角木将前后轮塞稳,然后用安全登按车型规定支撑点稳固。
严禁单纯用千斤顶顶起车辆在车底作业。
六、修配过程中应认真检查原件或更换件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并严格按修理技术规范精心进行作业和检查调试。
七、发动机启动前,应先检查各部件装配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加足润滑油、冷却水,置变速器于空挡,轻点启动马达试运转。
严禁车底有人时发动车辆。
八、发动机过热时,不得打开水箱盖,谨防沸水烫伤。
九、地面指挥车辆行驶,移位时,不得站在车辆正前方与后方,并注意周围障碍物。
汽车内修工安全操作规程1、内修工必须熟悉修理设备、工具,掌握安全使用方法。
2、工作前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做好开工前的安全讲话,针对具体工作内容提出安全生产要求。
3、工作前应清理好现场,检查好工具、设备,使现场具备安全工作的条件。
4、清洗配件应在专用的洗盆内进行,手不可直接接触氢氧化钠等强腐蚀性的物品。
5、工房、检验场所禁止吸烟。
6、修理工房的电器设备应定期检查,修车使用的工作灯,其电压不超过36伏。
7、精密零件、部件,不准乱敲、乱打,按技术要求进行装配。
8、对加铅汽油禁止用嘴吸胶管抽油,防止中毒。
9、清洗配件应用煤油(空白汽油),如必须用汽油,柴油清洗配件时,工作完毕应立即用热水肥皂洗手。
10、修理场地要保持清洁,做到文明生产,工作完毕后应将易燃易爆品放置安全地带。
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车身及板件操作的维修
![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车身及板件操作的维修](https://img.taocdn.com/s3/m/01ecd0c50508763231121263.png)
1、钣金件的连接形式:
(1)对接。对接方式有不带嵌入板和带嵌入板两种形式。不带嵌 入板对接主要应用于车身外蒙皮的 局部替换(如图5-2);带嵌入板的 对接(如图5-3)主要应用于管形件。
图5-2 车身外蒙皮的局部替换
图5-3 带嵌入板的对接
(2)偏置式对接。主要用于前门立柱,门中立柱及车架前 纵梁的连接,如图5-4所示。
❖ ⑨为保证钢板的耐用性伤程度界定
❖ (1)车辆根据损伤程度分为大事故车和中小型事故车 ❖ ①大事故车:车辆损伤严重(图11),车架、车梁、车身
较大的面板等需要更换,或使用车身矫正仪对车架、 车梁等结构部位进行矫正,并根据需要拆卸发动机、 变速器、前后桥及悬架等构件。需要对车身进行整体 测量或是调整,修复后需要四轮定位与路试。 ❖ ②中小型事故车:车辆损伤相对较轻(图12),车架车 梁等结构部位没有损伤。需使用手工工具、修复整形 机等,对车身外部钢板进行修复整形作业,或是对车 身钢板、树脂件进行更换。对此类损伤,有时也需要 使用地框式矫正架、分离式液压千斤顶、车身拉拔器 等施加矫正力。对损伤较轻的如划痕、飞石击伤等可 以直接喷涂或原子灰塑形作业。 ❖ (2)钢板根据其损伤程度通常被划分为:轻度、中度、 重度损伤和更换
图5-6 前门柱的带嵌入板对接
(2)门中立柱的替换作业:
◆采用带嵌入板对接(如图 5-7a)
①制作一个槽形嵌入板。 ③钻直径为8mm塞孔,装入嵌 入板,检测尺寸参数及替换件配 合情况。 ④对嵌入板及立柱内侧重叠 部分边缘进行塞焊。
◆采用偏置式对接(如图5-7b) ①在D形环固定点上方切割外 侧板,但不能切到内侧板; ②切割替换件,使替换件的 内侧板与门中立柱重叠 50mm~100mm;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的研究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66d8d04844769eae009edc2.png)
作 者 简 介 :吴 建 红 ( 9 2 ) 女 ,河 17 一 ,
南 周 口人 , 本 科 学 历 , 工 程 师 . 主 要
易 造 成 部 分 路 段 水 泥 含 量 不 均 匀 ,带 来 质 量 隐 患 ,可 扭 动 螺
不 能 控 制 交 通 .就 采 取 半 幅 施 工
或 隔离措施 。
5 结 语
往 会 出现路段 局部 弹簧 现象 ,应 采用 人 工 挖 至基 底 、湿 料 换 填 、 干处补 水 的方 法处 理 ; e 单 钢轮 振动 压路 机 吨位不 ) 宜 低 于2 t 5,压 实 过 程 中先 高 幅 低 频 ,再高频 低 幅 ,错 轮 三分 之
o ・<> ・0 ‘( >・0 ・0 ・◇ ・<> ・0 ・( >・0 ‘< >・ o ’< > ●0 ‘< >● 0 ‘< > ● 0 。< >●0 ・< >●< > ・< >●< >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LI Yu n e ,XU h q n U a —p ng S u— ua
( ee rh Is tt o i w y M ns yo rn p r B i n 0 0 8 C ia R sac t ue f g a , ii r f a sot e ig 1 0 8 , hn ) n i H h t T , j
中 图分 类 号 :U4 23 7 .2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 0 — 7 6 2 1 ) 5 0 8 — 5 0 2 4 8 (0 1 1~ 0 9 0
汽车维修技术规范
![汽车维修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e32d86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7.png)
汽车维修技术规范标题:汽车维修技术规范:确保安全驾驶与优质服务引言:汽车维修技术规范是确保车辆安全运行和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正因如此,汽车维修技术规范对于保障交通安全、提高维修工作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汽车维修技术规范,从维修流程、技术标准、质量控制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1. 维修流程的规范化与优化维修流程对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保障质量至关重要。
在汽车维修技术规范中,应明确规定维修流程的各个环节,并进行流程的优化和规范化。
例如,接待车主时,维修人员应准确记录车辆问题和车主反映的情况,确保问题答案清晰明了。
此外,维修流程中还应强调维修前的车辆检测和故障诊断的重要性,以确保维修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2. 技术标准的制定和遵循汽车维修技术规范中应设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以确保技术操作符合相关要求。
例如,制定合理的零部件更换标准,明确零部件更换的条件和方法;制定排放控制标准,规范废气排放的质量与方法。
同时,还应建立技术培训和考核机制,确保维修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和遵循技术标准。
3. 质量控制与检测标准为了保证维修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汽车维修技术规范中应制定质量控制和检测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维修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问题疏解和质量评估等。
例如,制定车辆修复后的检测标准,确保修复效果符合要求;规定定期的设备校准和维护标准,确保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措施汽车维修技术规范中还应重视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措施的规范与实施。
例如,制定维修现场安全操作规程,明确维修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明确废弃物处理的规范与流程,确保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和环境的保护。
5. 信息化管理与服务质量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维修技术规范中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建立维修记录和维修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对车辆维修历史和维修效果的追踪;推广使用远程诊断技术,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利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个性化的维修建议和服务。
三类汽车维修规章制度
![三类汽车维修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fe2c14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11.png)
三类汽车维修规章制度汽车维修规章制度是为了保障汽车行业的正常运行和保障车主的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
根据其内容和目的,可以将汽车维修规章制度分为三类: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以及服务规范管理制度。
一、交通安全管理制度1.行驶证和驾驶证管理:汽车维修企业要求车主在汽车维修前提供有效的行驶证和驾驶证,以确保维修车辆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交通事故处理制度:汽车维修企业要求员工在发生交通事故时,需要及时报警并与相关部门进行配合,保证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车辆检验制度:汽车维修企业要求对修复的车辆进行必要的检验和试验,以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性能符合相关标准。
4.维修记录管理制度:汽车维修企业要求对维修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维修的内容、使用的零部件、维修员工的信息等,以便追溯和质量管理。
5.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制度:汽车维修企业要求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提高车主和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1.技术规范制度:汽车维修企业要求员工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进行维修,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维修质量和安全。
2.零部件管理制度:汽车维修企业要求使用符合标准和质量要求的零部件,避免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确保维修质量。
3.质量检测制度:汽车维修企业要求进行质量检测,包括维修前的检测和维修后的验证,以确保维修质量符合要求。
4.质量纠纷处理制度:汽车维修企业要求建立消费者投诉和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解决质量问题和消费纠纷。
5.质量管理体系制度:汽车维修企业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流程控制、员工培训等,以持续提高维修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服务规范管理制度1.维修报价和收费制度:汽车维修企业要求对维修工作进行明确的报价和收费,避免随意增加费用或存在虚假宰客行为。
2.服务时间和维修周期制度:汽车维修企业要求提供准确的维修时间和维修周期,减少车主等待时间和维修周期。
3.服务态度和行为规范制度:汽车维修企业要求员工以礼貌、耐心和专业的态度对待车主,并遵守工作纪律和行为规范。
汽车维修的规章制度与维修标准
![汽车维修的规章制度与维修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dcf05b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1c.png)
汽车维修的规章制度与维修标准汽车维修作为一项专业技术服务,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维修标准,以确保维修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汽车维修的相关规章制度和维修标准,并分析其重要性和作用。
一、规章制度1.维修工作人员的资质要求汽车维修业务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和资格考试,维修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技术和知识,并且持有相应的证书才能从事维修工作。
这样可以确保维修工作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提供高质量的维修服务。
2.安全操作规程在汽车维修过程中,安全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维修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佩戴安全帽、工作手套,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等。
这可以有效避免事故和意外的发生,保障维修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3.维修作业标准和流程汽车维修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流程进行,以确保维修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制定相应的维修作业标准和流程,确保每个维修环节都按照标准操作,从而保证维修的质量和效果。
二、维修标准1.故障检测和排除标准汽车维修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地检测和排除故障。
维修工作人员需要运用专业的仪器和设备,对车辆进行全面的检测,确定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这需要依据维修标准,确保故障的准确诊断和有效修复。
2.零部件更换标准在维修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对车辆的零部件进行更换。
维修工作人员必须根据相关的维修标准,选择适合的零部件进行更换,并确保更换的零部件符合质量要求和技术规范。
这可以提高维修的品质和耐久性,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
3.质量验证和保证标准维修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验证和保证。
维修工作人员需要对维修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确保维修的质量和效果达到预期。
这是维修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车辆安全和性能的关键环节。
三、规章制度和维修标准的重要性1.提升维修质量和效率规章制度和维修标准是汽车维修行业进行科学管理和规范操作的基础。
遵守规章制度和维修标准可以有效提升维修质量和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失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车辆维修标准规范
![车辆维修标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bf2822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0.png)
维修接待
接待人员应热情周到,详细了 解客户的需求和车辆状况,并 填写维修工单。
维修作业
根据维修工单和检测结果,进 行相应的维修作业,确保故障 排除。
交车服务
向客户交付维修后的车辆,并 详细说明注意事项和保养建议 。
维修操作规范
使用正确的工具和设备
严格按照维修流程作业
维修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维修流程进行作业,确保维修质量。
负责车辆故障诊断和维修
对车辆故障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恢复车辆性能。
保持工作场所整洁
维修人员应保持工作场所整洁,确保工作环境安全卫生。
维修人员培训与考核
定期参加技术培训
维修人员应定期参加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 水平。
动性能等。
03
车辆维修工具与设备
常用工具
螺丝刀
锤子
钳子
扳手
用于拧紧或松开螺栓和 螺钉。
用于敲击物体,如钉子 或铁板。
用于夹持或扭紧物体, 如电线或管子。
用于拧紧或松开螺栓和 螺母。
专用设备
发动机吊架
用于吊起和移动发动机。
气瓶压力表
用于测量气瓶压力,确保气压在安全范围内 。
车辆升降机
用于将车辆升离地面,以便进行维修和更换 轮胎等操作。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维修技术逐渐成为主流,同 时对维修人员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车辆维修行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02
车辆维修标准规范
维修流程规范
车辆检测
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测,确定维 修项目和故障部位,为后续维 修工作提供依据。
《事故车辆部件损坏修复更换标准》cip(2012)第002721号
![《事故车辆部件损坏修复更换标准》cip(2012)第002721号](https://img.taocdn.com/s3/m/8f69db7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0.png)
《事故车辆部件损坏修复更换标准》CIP(2012)第002721号是一项关于汽车维修行业的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事故车辆部件损坏修复和更换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质量评定规则。
根据该标准,事故车辆的维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维修”,另一类是“更换”。
对于可以修复的部件,应当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进行修复;对于无法修复或不具备修复价值的部件,应当予以更换。
在维修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保证维修质量,确保维修后的车辆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二是保证维修安全,防止因维修不当导致的二次事故;三是保证维修效率,提高维修服务水平。
此外,该标准还对事故车辆维修过程中的检验方法和质量评定规则进行了详细规定。
包括对维修后车辆的安全性能、动力性能、经济性能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定。
总之,《事故车辆部件损坏修复更换标准》CIP(2012)第002721号为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2023年汽车排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2023年汽车排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1a93d1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f.png)
2023年汽车排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一、引言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排故作业成为了维护汽车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汽车排故作业的安全性,保障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二、总则汽车排故作业是指为了检测和修复汽车故障而进行的操作。
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严格按照本规程进行操作。
三、操作前准备1. 车辆背景调查:在进行汽车排故作业之前,应对车辆进行背景调查,了解车辆的使用历史、维修记录等相关信息。
2. 准备工具:选择合适的工具和设备,并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3. 个人保护用品:使用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具,如手套、安全眼镜、防护服等。
四、操作过程1. 室外操作:在进行汽车排故作业时,应选择宽敞、透风的场所,确保操作安全。
如有必要,应搭建临时围挡进行封闭作业。
2. 故障检测:应根据故障现象,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故障检测。
在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损坏或危险。
3. 异常情况处理:如果在排故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烟雾、异味、异常声音等,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排除隐患。
4. 临时维修:在排故作业过程中,如需要进行临时维修,应注意维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如有必要,应进行辅助封堵,以防止漏油或其他安全隐患。
5. 声光报警:在进行汽车排故作业时,应随时注意故障车辆的状态,并保持联络。
如有异常情况发生,应及时使用声光报警设备提醒他人注意。
五、操作后处理1. 清理工作:在完成汽车排故作业后,应对现场进行清理,清除作业时产生的废弃物和其他杂物,保持现场整洁。
2. 故障记录:应及时记录故障排查和修复的过程和结果,为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3. 设备保养:对使用的工具和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检修,确保其运行正常。
4. 安全教育:对参与汽车排故作业的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六、应急措施1. 灭火器材:在进行汽车排故作业时,应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以防止因操作不慎引发火灾事故。
汽车钣金修复技术
![汽车钣金修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b9936fe7c1cfad6195fa77f.png)
汽车钣金修复技术摘要:汽车钣金就是汽车维修的一种方法,又叫冷做。
如果车身外观损坏变形,就需要钣金这个工序,汽车碰撞修复已经由原始的“砸焊拉补”发展成为车身二次制造装配。
碰撞事故车辆的修复不再是简单的汽车钣金的敲敲打打,修复的质量也不呢不过单靠肉眼去观察车辆的外观缝隙,维修人员不但要了解车身的技术参数和外形尺寸,更要掌握车身材料特性,受力的特性传递车身变形趋势和受力点以及车身的生产工艺。
如焊接工艺等等。
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维修人员还要借助先进的测量工具,通过精准的车身三维测量,以判断车身直接的间接的受损变形情况,制定出完整的车身修复方案,配合正确的车身修复方案,将车身各关键点恢复到原有的位置。
关键词:裂纹,缝隙,凹凸,车门,翼子板,测量,锈蚀目录:1.汽车车身修复技术概述2.汽车车身修复工具介绍3.汽车车身修复测量工艺4.汽车修复技术工艺5.汽车涂装工艺概述: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车身结构特别是轿车车身的材料、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承载式车身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由此给车身修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钣金修复后不只是为了恢复外形,而更重要的是尽最大的努力使整个车身壳体恢复到损伤前的状态,以保证修复过的汽车不因为车身修复而出现“二次事故”;喷涂方面不仅要满足外观平整的要求,对色彩、耐用等要求也日益提高。
所有这些必须应用先进的设备,进行规范作业,严把质量关,以满足车身维修作业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
车身修复工具介绍:一、钣金维修常用手工工具汽车钣金常用手工工具包括:通用工具、车身修理工具等。
1.通用工具汽车钣金维修所使用的工具如各式扳手、螺丝刀、钳子和铁剪刀等一些常用的手工工具。
2.车身修理工具(1)球头锤。
扳金作业的多用途工具,用于校正弯曲结构,一般用于作业初成型车身部件。
(2)橡皮锤。
用于柔和地敲击薄钢板,不会损坏油漆表面。
(3)铁锤。
铁锤是复原损坏的钣金件所必需的工具,用来敲打损坏的金属板使其大致回到原形,在更换金属板时则用于清理损坏的金属板。
对于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修换标准我国颁布的汽车事故汽车修复技
![对于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修换标准我国颁布的汽车事故汽车修复技](https://img.taocdn.com/s3/m/de84022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7.png)
对于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修换标准我国颁布的汽车事故汽车修复技摘要:1.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修换标准的重要性2.我国颁布的汽车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3.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的修复和更换方法4.维修行业的发展和对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修换标准的影响正文: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修换标准的重要性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维修行业也日益壮大。
在汽车维修中,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的修复和更换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安全性能。
因此,对于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的修换标准,我国颁布了相关的汽车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
我国颁布的汽车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我国颁布的汽车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对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的修复和更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的损伤程度和修复标准,对修复过程中的材料、工艺和质量检验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此外,规范还要求修理人员在进行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的修复和更换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操作,确保修复质量。
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的修复和更换方法在实际的维修过程中,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的修复和更换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修复:对于轻度损伤的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可以通过修复的方式进行处理。
修复方法主要包括焊接、铆接和粘接等。
2.替换:对于损伤严重或者无法修复的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需要进行更换。
更换时,应选择与原车相当的零部件进行替换。
维修行业的发展和对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修换标准的影响随着维修行业的不断发展,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的修换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维修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涌现,对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的修换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维修行业的竞争也促使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的修换标准不断提高,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修换标准在汽车维修行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颁布的汽车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为承载式车身结构钣金件的修复和更换提供了明确的指导,维修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汽车修理质量。
事故汽车维修工时测定规范
![事故汽车维修工时测定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492f0c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a.png)
事故汽车维修工时测定规范1. 引言事故汽车维修工时测定规范是为了保证事故汽车维修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而制定的标准。
本规范旨在提供一个统一的指导框架,以确保各类事故汽车维修工作能够按照合理的工时进行计算,从而为维修服务提供方和消费者提供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对事故汽车进行维修和维护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碰撞修复:对事故汽车进行车身修复、钣金喷漆等工作。
•机械维修:对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等进行维护和修复。
•电气维修:对汽车电器系统、照明系统、音响系统等进行维护和修复。
3. 工时计算方法3.1 标准工时在进行事故汽车维修工时测定时,应参考本规范所提供的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是根据事故汽车维修的不同工种和工作类型而确定的一项基准工时,用于衡量维修工作的时间成本和价值。
标准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
3.2 修订系数为了考虑不同情况下的工作难度和复杂程度,本规范引入了修订系数的概念。
修订系数是用于根据实际情况对标准工时进行调整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因素:•零件可获得性:指维修所需零件的可获得程度,如果零件难以获得或需要额外时间来购买,则修订系数将相应增加。
•技术难度:指维修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如果维修技术要求高或需要额外的操作步骤,则修订系数将相应增加。
•工作环境:指维修工作所处环境的条件和限制,如果环境条件较差或需要额外的安全措施,则修订系数将相应增加。
修订系数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
3.3 工时计算公式根据标准工时和修订系数,事故汽车维修工时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工时 = 标准工时 × 修订系数4. 工时测定报告为了保证事故汽车维修工时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维修服务提供方应向消费者提供工时测定报告。
工时测定报告应包含以下信息:•事故汽车的维修类型和工种。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和具体数值。
•修订系数的计算方法和具体数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事故汽车修复的作业流程、工艺要求、配件修换原则及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事故损伤的修复。
本标准的适用对象初衷为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的汽车但考虑到地震、水灾、坠物、人为损伤等其它意外事件汽车损伤与交通事故汽车碰撞损伤共性特征本标准也将其纳入适用范围内。
同时还规定了事故汽车修复的作业流程、工艺要求、配件修换原则、损伤等级划分方法及质量保证等内容目的是进一步保证事故汽车的修复质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T 5336 大客车车身修理技术条件GB/T 5624 汽车维修术语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9656 汽车安全玻璃……引用了多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将这些标准中的技术内容纳充实到标准中成为本标准的一部分使标准内容更全面保持相关标准技术内容的协调性各引用标准均未标注日期目的在于保证标准的时效性。
3 术语和定义GB/T5624 和GB7258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原设计汽车制造厂或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设计、改造、改装及维修的技术文件。
3.2事故汽车因意外事故而损伤的汽车。
3.3事故汽车修复为恢复事故汽车损伤部位的几何尺寸和使用性能使之接近或达到原车技术状况的作业过程。
3.4受损件因事故导致技术参数、性能指标不能达到相关技术标准或原设计要求需要更换或修理的零部件。
3.5弯曲变形损伤部位与非损伤部位过渡平滑、连续可以通过拉拔矫正使之恢复到事故前的状态而不会留下永久性变形的损伤形式。
3.6折曲变形弯曲变形剧烈曲率半径很小,通常在很短的长度上弯曲90º以上,通过拉拔矫正仍有明显的裂纹和开裂,或者出现永久变形带,需经高温热处理才能恢复到事故前状态的损伤形式。
4.1,进厂检验4.1.1损伤诊断4.1.1.1依据事故形态分析碰撞角度、方向、车速记录车型结构、尺寸参数、车身材质等信息。
4.1.1.2对汽车损伤情况进行诊断确定损伤部位及受损件范围。
4.1.1.3根据诊断结果填写事故汽车损伤诊断单参见附录A并归入维修档案。
损伤诊断是事故汽车修复的基础环节,也是重要环节只有损伤诊断正确,才能制定合适的修复方案。
应重点注意三方面的内容:1准确分析事故形态、损伤形式、碰撞角度、方向、车速等,有助于准确判定损伤范围,力的传递特性。
2准确确定车身材质信息车身设计轻量化铝质车身、高强度钢、超高强度钢等材料运用越来越多各种材料实施修理的方法差异很大。
如焊接、整形等。
3必须准确确定受损件。
受损件的诊断可以参照附录C的技术要求。
4.1.2损伤等级评定4.1.2.1以车身(含驾驶室)总成、发动机总成、变速器总成、驱动桥总成、非驱动桥总成、车架承载式车身总成、制动系统及转向系统受损数量为界定依据进行整车损伤等级评定。
4.1.2.2整车损伤等级划分为一级损伤、二级损伤和三级损伤,损伤等级评定方法按照附录B的规定进行。
需要弄清损伤等级损伤等级评定方法见附录B和各级损伤特征的表征。
评定对象,整车表征整车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评定原则“先总成后整车”的原则。
1总成系统损伤评定。
2整车损伤评定(对可修复性车辆而言主要以车身(含驾驶室)总成、发动机总成、变速器总成、驱动桥总成、非驱动桥总成、车架承载式车身总成、制动系统及转向系统8大总成系统损伤程度为界定依据充分考虑事故带来的零部件损坏情况以及对总成功能削减情况。
3等级分类根据损伤程度、作业深度和难度分为一级损伤、二级损伤和三级损伤。
1一级损伤承载式车身车身和发动机总成之一损坏或变速器总成、驱动桥总成、非驱动桥总成、制动系统及转向系统中有三个含以上总成或系统损坏;非承载式车身、车架和发动机总成之一损坏,或非承载式车身总成、变速器总成、驱动桥总成、非驱动桥总成、制动系统及转向系统中有三个含以上总成或系统损坏。
2二级损伤非承载式车身总成、变速器总成、驱动桥总成、非驱动桥总成、制动系统及转向系统中有一个含以上总成或系统损坏3三级损伤未构成总成或系统损坏。
4.1.3确定修复作业项目4.1.3.1根据损伤诊断结果确定作业项目同时应注明事故损伤项目和非事故损伤项目。
4.1.3.2在修复过程中需要增加维修项目、扩大维修范围的应先征得送修人同意并签订维修补充合同。
《机动车辆保险条款》保监发200016号规定“自然磨损、朽蚀、故障、轮胎单独损坏保险人不负责赔偿”因此在确定事故汽车修复项目时应正确区分碰撞损伤与自然磨损以及故障模式、特征及表现形式的差异性。
保险属性的确定需要定损员和维修人员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现在由于损伤属性引发的争议也时有发生。
修理过程中若需要增加、扩大的修理项目修理人员应及时告知征得送修人同意并签订补充合同。
4.2过程检验4.2.1根据所确定的作业项目制定修复方案并按照工艺要求及相关技术文件实施修理。
4.2.2修复过程中应按照附录C的规定对维修项目进行过程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事故汽车特别是一级损伤事故汽车整个修复过程相当于汽车的“二次生产”对修复工艺有其严格的要求。
因此加强修复质量过程监管尤为重要。
附录C充分考虑了事故汽车修复的特殊性对关键部件的检修和装配、关键工艺过程作了详细规定。
对车架/车身、安全带、气囊、转向机构、制动机构以及电子控制系统等安全部件要求较多。
根据维修项目进行过程检验主要从部件的完整性、总成功能的有效性及装配的合理性角度提出技术要求。
由于车型覆盖面较大标准无法对每个车型技术参数都面面俱到只能抓主要、抓关键。
4.3 竣工检验主要弄清楚1检验依据附录D2检验项目一级损伤、二级损伤、三级损伤3由谁检验具备检测能力的由自己检测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
4检验不合格怎么处理----无偿返修4.3.1修复完成后应按照附录D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竣工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4.3.2一级损伤的事故汽车修复后应进行全项检验二级损伤、三级损伤的事故汽车修复后可根据维修项目及损伤关联情况进行部分项目检验。
4.3.3不具备竣工检验能力的承修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
4.3.4竣工检验不合格的车辆应进行返修。
5工艺要求本章“工艺要求”实际是过程检验的重要补充。
事故汽车修复后的安全性是通过控制修复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达到的只有通过规范的车身测量、校正技术才能使得车身恢复到原车的标准尺寸才能保证车身的机械部件正确的装配。
只有通过规范的装配、焊接技术才能保证车身恢复到原车的强度和安全部件的功能才能保证车身发生二次碰撞时能够保持车身乘客区的完整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
只有通过规范的防腐操作才能使车身部件长时间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安全。
通过严格的修复工艺过程控制车身的性能特别是安全性才能得到良好的恢复乘客的生命安全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5.1拆卸5.1.1车辆解体和总成分解时应注意安全不得违规操作。
5.1.2总成分解时对装配有特殊要求的配套件均应标明记号精密配合偶件应成对放置在清洁、干燥的环境中。
5.1.3车辆解体和总成分解过程中应根据原设计要求采用合理的拆卸顺序掌握合适的拆卸强度。
5.1.4总成分解后应对零部件进行清洗、检查按照“可用”、“需修”和“不可用”对零部件的完好或损坏状态和可修复或不可修复状态进行标识、分类。
5.1.5拆下的总成、零部件及各种螺栓、螺母、垫圈等应分类放置在规定的台架上或容器内。
1拆卸是事故汽车修复的基础同时也是损伤诊断的必要环节与损伤诊断的准确性有一定关系。
2要求拆卸方法适宜不得野蛮操作对部件进行二次加害严格按照主机厂规定的拆卸方法、顺序、强度进行部件拆卸。
3同时应注明零部件状态并分类妥善保存。
5.2车架/车身校正5.2.1车架或承载式车身变形后应使用专业的拉伸、整形设备和测量工具进行形状和位置恢复。
车架、车身校正应满足以下要求:a)拉伸校正应定位准确、牢靠拉伸强度、方向合理b)拉伸校正应遵循“多点多向拉伸”原则并充分释放各构件的应力c)在每次拉伸前、拉伸中和拉伸后应进行尺寸测量防止拉伸不足或拉伸过度。
1车架/车身校正是指通过一定的外力将因事故损坏或疲劳损坏的部位修复到事故前车辆状态的过程。
2对于“状态”一词包含两层含义。
“状”是指比较直观的外观和形状而“态”则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更深层次的概念,如金属内部分子结构是否能按照原来的位置重新顺序排列、内部的应力是否完全释放等,它将直接关系到车辆修复后的功能和寿命。
3本标准对拉伸方式、拉伸位置、拉伸原则、拉伸强度以及尺寸测量等作了严格规定严防拉伸不足和拉伸过度现象的发生。
.3车身板件更换身面板更换是事故汽车修复常见的作业项目对于变形严重不能进行维修的板件只能进行更换新更换的板件的安装定位有严格的尺寸要求但必须要求安装位置的其他板件尺寸完全恢复后才能进行基准不正确通常会出现面板不规则、扭曲、平面度超标的问题。
新更换的板件要能够保持原有构件的强度并且要求拆卸规范不规范拆卸对于新板件的安装和车辆安全也有影响。
要求面板拆卸必须按照维修手册规定切割线进行切割切割时应根据新板件连接的方式留好搭接或连接缝新面板的安装必须保证车身三维尺寸校正正确。
5.3.1新板件安装之前车身三维尺寸应校正正确。
5.3.2板件整体更换时应按原焊缝进行分离和连接部分更换时应按照维修手册规定切割线进行切割切割时应根据新板件连接的方式留好搭接或连接缝。
5.3.3板件更换时应定位准确与相邻板件的缝隙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5.4焊接和粘接5.4.1焊接方式和焊机型号的选择应符合原设计规定。
5.4.2焊接前应清除板件表面的油污、铁锈和涂层并对焊接缝内部钢板进行防锈处理。
5.4.3焊接后应对焊接处及裸铁进行防腐处理。
5.4.4焊缝表面应平整光滑焊点分布均匀无焊穿、脱焊、漏焊、夹渣等焊接缺陷。
5.4.5用探伤仪检查焊接部位焊缝应无裂纹。
5.4.6不得对转向摇臂、直拉杆、横拉杆、转向节臂及球头销进行任何焊接加热修理不得将驾驶座椅进行焊接固定修理不得将钢板支座、吊耳座与车架焊接在一起。
5.4.7有粘接要求的部件应按照原设计要求进行。
5.5涂装5.5.1车架、驾驶室、货箱及车身部件修复后应根据原设计规定喷漆涂料类型及组分应符合原设计规定。
5.5.2喷涂前应彻底清除板件表面的旧漆膜、油污、铁锈及泥垢并及时进行防锈、防腐处理。
5.5.3金属板上不显著的凹凸部位允许用腻子填平腻子厚度不得超过3mm。
腻子的选用和刮涂应正确、合理干燥后应粘接牢固打磨平整光滑。
5.5.4底漆和面漆喷涂次数、漆膜厚度以及每道漆喷涂后的间隔时间应符合原设计规定并视情对面漆表面进行抛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