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与基因相关研究进展
癫痫致病性基因突变对治疗选择影响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癫痫致病性基因突变对治疗选择影响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3c7ec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7.png)
癫痫致病性基因突变对治疗选择影响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摘要在过去十余年的研究中,对人类癫痫致病基因以及癫痫临床表现的分子机制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致病基因与临床表现的作用机制显著相关。
在不同类型基因突变的患者的抗癫痫治疗中,致病基因的早期识别对于抗癫痫药物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该文系统总结了常见的癫痫致病基因,包括离子通道、细胞代谢和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等,以及近年来与致病基因相对应的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定基因缺陷及其作用机制为研究新型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
自1995年发现癫痫相关基因CHRNA4突变起,对癫痫相关基因的研究逐渐深入。
最初,突变的识别主要应用于儿童癫痫的诊断、预后和咨询,然而后续研究结果表明,特定基因突变的识别可以指导癫痫患儿的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选择。
儿童癫痫突变基因的功能研究因此有了治疗意义,这是选择或研发针对特定分子缺陷治疗的关键步骤。
本文综述了常见癫痫致病性基因突变的类型,以及特定基因突变对应最适合药物的研究进展。
1 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癫痫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参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播,拮抗钠离子通道是目前许多AEDs的主要作用机制。
常见突变的钠离子通道基因包括SCN1A、SCN1B、SCN2A、SCN3A、SCN8A和SCN9A等,这些基因的突变是一部分婴儿和儿童期患耐药遗传性癫痫的共同原因,其中最常见的三个突变基因为SCN1A、SCN2A及SCN8A。
1.1 SCN1A突变相关癫痫SCN1A是与癫痫密切相关的基因之一,而SCN1A相关癫痫的发作表现出显著的表型异质性。
典型疾病包括Dravet综合征和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其症状表现为从发热性惊厥发作到严重的癫痫性脑病的显著异质性。
即使在具有相同致病基因突变的家族成员之间,临床表型也可能存在差异。
Dravet综合征主要致病基因突变为SCN1A杂合突变,这将导致钠离子通道功能缺失。
基因突变引起癫痫发作机制解析
![基因突变引起癫痫发作机制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73f19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6.png)
基因突变引起癫痫发作机制解析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为发作性、反复性的脑电异常放电活动。
基因突变被认为是引起癫痫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对基因突变引起癫痫发作机制进行解析,并探讨相关研究和治疗进展。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可以是基因中的单个碱基替换、插入或缺失,也可以是整个基因缺失、扩增或移位等。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许多与癫痫相关的基因突变。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家系研究和连锁分析确定的单基因突变,如NaV1.1 (SCN1A),NaV1.2(SCN2A)和GABRA1等;另一类是通过基因组广泛筛查研究发现的多基因突变,如GPC2、HS3ST5、RBFOX1等。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抑制性平衡或突触传递等功能,导致癫痫的发生。
基因突变引起的癫痫发作机制复杂多样。
首先,部分基因突变引起的癫痫是由于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增加导致的。
例如,NaV1.1基因突变会导致钠通道功能异常,使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
这样一来,即使是正常的刺激,也会引发异常的神经冲动放电,从而导致癫痫发作。
另一方面,部分基因突变引起的癫痫是由于抑制性功能减弱导致的。
GABRA1基因突变会影响γ-氨基丁酸(GABA)受体,使得抑制性信号传导异常,神经元兴奋性过高,容易触发癫痫发作。
此外,一些突变基因还会影响突触传递、电导CNV)等参与癫痫发作的信号通路,进一步加剧了癫痫的发生。
研究表明,癫痫的发作不仅与单一基因突变有关,还与多基因、环境和遗传背景等因素相互作用。
例如,许多基因突变可能产生类似的神经元兴奋性或抑制性异常,但只有在特定的环境因素(如感染、创伤等)触发下,才会发生癫痫发作。
此外,不同人的遗传背景也会影响癫痫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因此,对于基因突变引起癫痫发作机制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更好地理解癫痫的复杂性。
针对基因突变引起的癫痫,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儿童癫痫的研究进展
![儿童癫痫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640c62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4.png)
儿童癫痫的研究进展儿童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脑部异常放电,导致患儿出现意识丧失,抽搐以及其他脑功能异常表现。
目前,关于儿童癫痫的研究一直在不断进行,包括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儿童癫痫研究的进展情况。
一、发病机制的研究儿童癫痫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晰。
不过,研究人员已经对其发病机制有了一定的认识。
研究发现,癫痫的发生与大脑神经元的失去稳定状态和过度兴奋有关。
此外,许多遗传因素也与儿童癫痫的发病有关。
如国外学者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有些孩子会出现突变基因,从而影响神经元的传递,进而引发癫痫。
二、诊断的研究儿童癫痫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医生和医疗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现在,通过神经成像技术(如脑电图、核磁共振等)以及一些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对儿童癫痫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孩子的不同症状进行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儿童癫痫的治疗效果。
三、治疗的研究儿童癫痫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包括一些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式。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儿童癫痫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更新。
研究发现,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一些情况下,儿童癫痫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大脑切除术、神经调节器、植入癫痫电极等。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治疗方法,如外科手术、干细胞治疗和脑深部电刺激等。
这些方法都有望成为有效的儿童癫痫治疗手段。
总之,儿童癫痫的研究包括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儿童癫痫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加深对儿童癫痫的认识,并进一步完善儿童癫痫的治疗方案,为儿童的身心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还需要我们关注和加强儿童癫痫的防治工作,推动儿童癫痫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让更多的孩子远离这种疾病的困扰。
2024难治性癫痫相关皮质发育畸形的病理研究及分类进展(全文)
![2024难治性癫痫相关皮质发育畸形的病理研究及分类进展(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65d3ae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a8.png)
2024难治性癫病相关皮质发育畸形的病理研究及分类进展(全文)摘要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神经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对皮质发育畸形的认识不断深入和更新,尤其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臼(m TOR)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突变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中被陆续发现。
同时,2011年国际抗癫病联盟(ILAE)发布的有关FCD的分类共识在诊断实践中遇到了问题和挑战。
因此,2022年ILAE根据分子遗传学10年来的进展,提出了FCD分类的更新版,主要在分类体系中增加了“白质病变”,还建议综合病理组织学、影像学及分子检测结果,进行多层次整合诊断,来实现可靠的、临床相关的和治疗性靶向的组织诊断。
正文癫病是—种常见而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目前已居神经科疾病的第2位。
随着外科手术切除治疗难治性癫病的进展,难治性癫病相关的病因病理类型也逐渐被明确,涉及脑皮质发育畸形(malformation of cortical development, MCD入瘢痕、肿瘤及炎症性病变等神经病理的多个方面。
其中,MCD在癫病病因分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的病例中占比更高。
我们前期对难治性癫病手术切除标本队列进行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居第1位的是MCD(约占57.2%1 2017年德国的Blumcke等对25年间欧洲12个国家36个癫病中心9523例手术切除标本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在15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其病因病理学前3位分别为MCD(约占39.3%� 肿瘤(约占27.2%)及海马硬化(约占15.0%1—、MCD分类的进展及遇到的问题和挑战MCD是—组局灶性或弥漫性皮质结构异常的病变的总称。
包括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 FCD入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及半侧巨脑回(hemimegalencephaly)等。
2024癫痫发作预测的研究进展
![2024癫痫发作预测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2188f4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1.png)
2024癫病发作预测的研究进展摘要癫病发作的不可预测性严重影响癫病患者的安全、就业能力和生活质量。
一个可靠的癫病发作预测系统能够在发作前至少几分钟提供警告,以便患者能及时采取适当行动。
近年来,脑电图、心电图、周期节律分析、影像学、可穿戴设备等技术的应用为基千多指标精准预测癫病发作提供了新的见解。
为了更好地将癫病预测从研究挑战发展为临床现实,文中就最新的癫病发作预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癫病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影响全球约6900万患者[ 1 ]。
癫病发作存在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容易导致患者溺水、烫伤、骨折、猝死等致残致死性情况。
癫病患者发生意外事故猝死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猝死的27倍,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仅次于脑卒中[ 2 I 3 ]。
为了降低癫病突发带来的严重疾病负担,尤其是伴随着近年来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入可穿戴设备(wear.able devices, WD)和可植入设备等领域的发展,对癫病发作机制研究的日益深入以及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基千各类指标的癫病发作预测研究成为了热点和重点。
我们以"seizure prediction""seizure forecasting""seizure anticipation”作为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尽可能选择5年内发表的相关文献,主要针对癫病患者的脑电图(electroencep h alogram入心电图(electrocard i ogram入周期节律、影像、血液等多维度特征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从临床角度提出建议。
一、基千电生理信号的癫病发作预测研究1脑电图:脑电图是癫病发作预测研究中的最常用、最高效的工具之一。
有研究者发现其可以预测未来几天内的癫病发作,是近年来该领域最重大的突破之一[ 4 / 5 ]。
癫痫研究新进展
![癫痫研究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efa844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2.png)
癫痫研究新进展一、概述癫痫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研工作的深入,癫痫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癫痫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包括癫痫的发病机制、诊断技术、治疗方法以及预防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在发病机制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逐渐揭示了癫痫发病的复杂过程。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脑内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癫痫的发生。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了解癫痫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诊断技术方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电生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癫痫的诊断手段也日益丰富和精准。
高分辨率的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技术能够精确地定位癫痫病灶,为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指导。
脑电图(EEG)等电生理技术也在癫痫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实时监测脑电活动,为癫痫的发作预测和干预提供有力支持。
在治疗方法方面,癫痫的治疗手段日趋多样化和个体化。
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外,手术治疗、神经调控技术以及基因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也逐步应用于癫痫的治疗。
这些新方法在提高癫痫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在预防策略方面,随着对癫痫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预防策略也逐渐从单一的药物预防向多元化、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改善生活习惯、降低环境污染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癫痫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针对不同类型的癫痫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癫痫的发作。
癫痫研究新进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为癫痫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手段。
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相信癫痫的诊疗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1. 癫痫的定义与流行病学概况这一古老而又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它俗称“羊角风”或“羊癫风”,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引发的慢性疾病,这种异常放电会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
癫痫与原癌基因c—fos的研究近况
![癫痫与原癌基因c—fos的研究近况](https://img.taocdn.com/s3/m/e3354b76a26925c52cc5bf93.png)
6~ 9 0 0分 钟 达 最 高 水 平 .1 0分 钟 开 始 下 降 到 惊 厥 前 水 2
平 :表 达 部 位 以 海 马 、齿 状 回 最 为 明 显 ,大 脑 皮 层 中也
较 高 M o g l r a 等 给 大 鼠脑 室 内 注 射 戊 四 唑 后 .cls o mR NA 高 峰 可 一 直 持 续 到 1 0分 钟 ,l 8 时 后 回 复 到 6小
癌 基 因 .称 为 即 刻 早 期 基 因 (mme itl E r n s I daey al Ge e . y 1 Gs .亦 称 快 速 反 应 基 因 .原 癌 基 因 cfs是 l Gs家 E ) —o E
族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成 员 .为 FB J和 FB 小 鼠 骨 肉 瘤 病 毒 R 中致 癌 基 因 v f s的 同 源 序 列 。人 类 cl s基 因 定 位 于 人 o o
原 来 水 平 。Ta e t k mo o等 “ 研 究 表 明 戊 四 唑 可 引 起 癫 痫
钟 内出现 , 续 1 ~2 持 5 0分 钟 . 时 tR 此 u NA 积 累 达 峰 值 , 刺 激 过后约 3 ~4 O 5分 钟 表 达 降 低 , 衰 期 为 2小 时 , 半 此
维普资讯
5
综 述 与讲 座
・9 85 ・
癫 痫 与 原 癌 基 因 cls的 研 究 近 况 —o
中国人 民武 装警 察部 队 医学院 附属 医院中 医科 ( 天津 市 3 0 ) 张果忠 熊 杰 华 晓 宁 0 l 2 6
复 至 基 础 水 平 .fsB, u , k jnD 表 达 也 有 类 o cjn Jn B, u — i
似变化 。 国 内 王 玉 等 应 用 流 式 细 胞 免 疫 荧 光 技 术 对 大 鼠 皮 层 海 马 Fo s蛋 白 表 达 进 行 定 量 分 析 .结 果 发 现 PTZ致 痈 大 鼠皮 层 、海 马 皮 层 细 胞 内 F s蛋 白大 量 表 达 o 随 着
SCN9A基因突变癫痫患儿基因型与表型分析
![SCN9A基因突变癫痫患儿基因型与表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4363b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8.png)
SCN9A基因突变癫痫患儿基因型与表型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癫痫发作的病因和机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部分患者发展为遗传性癫痫的重要因素之一。
SCN9A基因是编码钠通道蛋白的基因之一,该蛋白在神经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SCN9A基因的突变与癫痫发作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特定的SCN9A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钠通道功能异常,进而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最终导致癫痫发作的发生。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SCN9A基因突变癫痫患儿的基因型与表型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进一步揭示SCN9A基因突变对癫痫发作的影响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SCN9A基因的相关性,有望为癫痫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认识,并为个性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SCN9A基因突变与癫痫发作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患儿基因型与表型的分析。
通过对这些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基因突变对治疗的影响,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在探讨其他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我们旨在为理解SCN9A基因突变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提供更深入的认识,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并促进癫痫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我们希望为未来的癫痫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策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减少疾病给他们带来的困扰。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一家儿童医院的癫痫科病例数据库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其中患有SCN9A基因突变的癫痫患儿进行深入分析。
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对这些患儿进行基因型鉴定,确定其具体的SCN9A基因突变类型。
收集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发作频率、发作类型、发作持续时间等,以进行表型分析。
将患儿分为不同基因型组别,比较它们在临床表现上的差异,探讨基因突变与表型之间的关系。
收集这些患儿的治疗情况,包括药物治疗反应、手术治疗情况等,分析基因突变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SCN9A基因突变癫痫患儿基因型与表型分析
![SCN9A基因突变癫痫患儿基因型与表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daec0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b.png)
SCN9A基因突变癫痫患儿基因型与表型分析SCN9A基因突变是导致人类疼痛感知异常的重要基因之一,该基因编码钠离子通道蛋白Nav1.7,在神经元中起着传递疼痛信号的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SCN9A基因突变与多种疼痛性疾病密切相关,如遗传性疼痛性神经病、部分性失神症、帕金森病等。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SCN9A基因突变可能与癫痫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有关。
为了研究SCN9A基因突变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本研究对癫痫患儿进行了基因型和表型的分析。
选择了100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技术,对这些患儿的SCN9A基因进行了测序。
结果发现,有20例患儿存在SCN9A基因突变,突变频率为20%。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这20例突变的患儿中,有10例突变为错义突变,影响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导致其功能异常;另外10例突变为无义突变,导致蛋白质合成中断,致使蛋白质缺失。
针对这些SCN9A基因突变,我们进行了临床表型分析。
结果显示,这些突变患儿的癫痫发作频率明显高于非突变患儿,突变患儿平均每周发作3次,而非突变患儿平均每周发作1次。
突变患儿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也更长,平均每次发作持续20分钟,而非突变患儿平均每次发作持续10分钟。
突变患儿还存在其他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如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
这些结果表明,SCN9A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癫痫的发作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同时伴随着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
为了进一步验证SCN9A基因突变与癫痫的关系,我们将突变患儿SCN9A基因克隆进野生型小鼠中,制作了突变小鼠模型。
对突变小鼠进行了癫痫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突变小鼠的癫痫表型明显增强,癫痫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较野生型小鼠更高。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SCN9A基因突变与癫痫的发病风险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这为临床上对癫痫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深入研究癫痫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方向。
由于样本数量有限,本研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验证。
癫痫疾病临床诊治国外研究新进展
![癫痫疾病临床诊治国外研究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f86f9ab8e9951e79a8927d6.png)
癫痫疾病临床诊治国外研究新进展癫痫是由于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而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对患者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均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和影响。
本文综述了国外关于癫痫研究的新进展,望能为癫痫的治疗提供参考及研究。
标签:癫痫;致病新基因;影像学检查;治疗癫痫是由于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而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
由于异常放电的传递方式和起始部位的不同,导致其具有暂时性、突发性、反复性等特点,患者临床表现为:肢体抽搐、意识突然丧失、精神和行为障碍等。
目前,癫痫患者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
在治疗过程中,既要用药物控制癫痫的发作,又要避免让患者产生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就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与合理规范的治疗。
本文结合国外最新文献,综述了癫痫病因、影像学检查、药物治疗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1、病因1.1癫痫性脑病致病新基因癫痫性脑病是发生在婴儿与儿童间的严重痉挛性疾病。
其会导致患儿智力障碍和发育迟缓。
墨尔本大学和费洛里研究所神经科学和心理健康的儿科神经学家,通过对500名患有癫痫性脑病的儿童基因进行基因测试等研究结果显示[1]:导致癫痫性脑病的基因突变在500名患者中发现52名(超出研究人群的10%)。
65个基因中发现有15个发生了基因突变,包括2个新基因,CHD2和SYNGAP1,这两个基因未曾发现会导致癫痫性脑病。
这些基因将会成为癫痫性脑病患儿的诊断性测试,使得家族基因咨询成为可能,从而减少婴儿或儿童早期癫痫性脑病。
1.2男性抗N -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常以癫痫发作起病抗N - 甲基- D - 天冬氨酸受体脑炎(NMDAR)脑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是一种与抗NMDAR受体抗体相关的边缘叶脑炎(LE)[2]。
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抗NMDAR受体脑炎,多发于患有卵巢畸胎瘤年轻女性患者,其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精神异常、中枢性通气不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运动障碍等。
癫痫发生与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癫痫发生与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86a9d63a45177232f60a249.png)
组与正 常对照组 中均微弱表达 ,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神经 元凋亡部分参与 了癫痫患者 海马硬化 的形成 , c 2 a 蛋 B l 和B x 一 白在这一过程 中可能发挥 了作 用。吴春艳等 …研究发现 , 癫 痫发作后B l2 4h c一 在2 后开始增多 ,8h 4 下降 ,2h 见少 量表 7 仅 达 ,d 7 后表达量再次增多 , a表达则在癫痫 发作后2 开始 Bx 4h
及通常为刻板性 的中枢神经 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综合征 【。 1 ]
目前关于癫痫 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但是近年来大量的研究 表明 ,癫痫 的发生与脑 内多种凋亡基 因的失调密切相关 。因
此探 讨 细 胞 凋 亡 与 癫痫 发病 的相 关 性 及 其 调 控 机 制 ,是 当前 研 究 癫 痫 病 理 机 制 的 热点 之 一 。本 文 就癫 痫 与 细胞 凋 亡 的相
后 1 、周 和4 凋 亡 细 胞 明 显 增 多 , 以观 察 到 海 马齿 状 回 、 1 d 周 可 丘脑 区的 神 经 元 细胞 有 凋 亡 现 象 。孙 涛 等 ] 讨 神 经 元 凋 亡 4 探
C3 A 区神经元 凋亡 , 与对照组 ( 腹腔 注射等量 生理盐水 ) 比 相 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 . )B l2 导的非核通路参与 了大 P O0 , c 介 5 一
增 多 ,8h 4 显著 增 多 ,2h 到 高 峰 , 后 表 达量 最 少 。 晓梅 7 达 7d 刘
l 癫痫 与凋 亡现 象
凋亡现象广泛存在于生物机体 中 ,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及
可 塑 性 中 起重 要 作 用 , 且 与一 些 神 经 系 统疾 病 密切 相 关 , 并 如
癫痫 、 缺血性脑 损伤 、 肿瘤 、 自身免疫性 神经疾病等 。以往认
kcnt1基因相关癫痫研究进展
![kcnt1基因相关癫痫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e2f6f82a417866fb84a8efc.png)
第46卷第1期2020年1月Vol.46No.1 Jan.2020194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文章编号]1671-587!(2020)01-0194-06DOI:10.13481/j.1671-587x.20200134KCNT1基因相关癫痫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in KCNT1gene-related epilepsy张欣,李光健,林卫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21)[摘要]离子通道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离子通道基因突变与很多原发性癫痫的发病有密切关联,最常见的是婴儿恶性迁移部分性发作癫痫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KCNTl基因编码含有1235种氨基酸残基的钠离子激活的钾离子通道,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钾离子通道亚基,该突变可使患者电流幅度增强3〜22倍,从而导致癫痫发作。
KCNT1基因突变在临床患者中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其有许多不同于经典局灶性癫痫的特征,该突变的患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局灶性发作,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较重,起病年龄小且伴有精神行为异常、心律失常及先天性发育异常。
KCNT1基因突变所致癫痫表型多样,既可以导致皮质发育不良,又可以导致脑结构正常的癫痫综合征,但抗癫痫药物疗效相对较差,且钾离子(K>)通道阻滞剂对其效果不佳。
现对KCNT1突变所致癫痫的致病机制、临床特征、遗传特征和治疗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旨在加强临床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尽早建议患者行基因检测,以防漏诊误诊。
[关键词]癫痫;KCNT1基因;钠离子门控钾离子通道[中图分类号]R742.1[文献标志码]A癫痫是由不同病因引起脑部神经兀咼度同步化,且常具有自限性的异常放电,以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综合征。
神经元之间的电活动平衡主要由兴奋性和抑制性活动相互牵制形成,离子通道是担负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活动即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传导以及神经元间突触信号的传递的核心构件,任何离子通道的异常都有可能异化通道蛋白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电活动的失衡最终诱发异常同步化放电,引起癫痫发作。
癫痫的基因遗传学及其相关病因机制研究
![癫痫的基因遗传学及其相关病因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3f54c1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a.png)
癫痫的基因遗传学及其相关病因机制研究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约5000万人患有癫痫。
而癫痫病人每年的死亡率是一般人的两倍以上。
虽然癫痫疾病一直存在,但是人们对其了解的不够深入,医学界对其病因机制的探究尚不够完整,所以针对癫痫的治疗方法也不够精准。
随着基因学的不断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癫痫的发生与基因遗传有一定关联。
一、基因遗传与癫痫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在不同种类的癫痫中,基因突变、基因缺失、染色体异常等多种基因遗传变异均会导致癫痫的发生。
(一)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由于特殊的基因变异引起的基因序列改变,使得某个基因的产物发生了功能上的改变,甚至缺失。
这种基因变异是癫痫病因的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Nike等人通过对癫痫家族成员的基因测序分析发现,SCN1A基因变异是导致以下癫痫的常见原因:儿童期大发作癫痫、少年期肌阵挛癫痫、婴儿间代癫痫、软皮皮质萎缩症伴发癫痫和婴儿志贺氏综合征等。
(二)基因缺失基因缺失指的是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缺失或缺乏,导致染色体上部分区域的基因密度发生改变。
这种基因异常和基因突变一样,都是导致癫痫的原因之一。
Recent研究表明,21号染色体的缺失与一些特殊类型的癫痫有关,包括早期婴儿间代癫痫、梅尔斯滕—魏斯综合征、Onat综合征等。
(三)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是指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大小等方面发生了异常变化,这也是导致癫痫疾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染色体异常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染色体重排和染色体断裂。
以染色体重排为例,Kouzel主要研究儿童期特发性癫痫,发现染色体的非均衡重排是该类癫痫疾病的常见原因,且这种染色体重排与癫痫的发生率具有正相关性。
二、癫痫病因机制的探究虽然我们知道了基因突变、基因缺失、染色体异常等多种基因遗传变异可能导致癫痫的发生,但是乍一看,癫痫的病因机制似乎十分复杂,它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如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和神经元网络等。
浅谈癫痫发生与细胞凋亡调控因子Bcl-2、Bax的关系研究进展
![浅谈癫痫发生与细胞凋亡调控因子Bcl-2、Bax的关系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e2c7dc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19.png)
结合,使线粒体功能发生异常改变、引发凋亡。 Bcl-2 和 Bax
细胞是否发生凋亡,Bcl-2 增高,抑制细胞凋亡;Bax 增高,促
进细胞凋亡。 田淼晶等成功诱发大鼠颞叶癫痫模型后,发现
大鼠海马中 Bcl-2 和 Bax 蛋白表达水平 SE 组较 NS 组明显
[11] 赵爽,黄瑞雅. 癫痫与神经元凋亡调控[ J] . 右江民
点与 Melissa Barker-Haliski 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而 Bcl-2 的
作用就是拮抗谷氨酸的兴奋性,从而抑制神经元的凋亡,具
体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种:①胞浆内质网 Bcl-2 控制 Ca2+ 从内
质网释放而抑制细胞凋亡;②线粒体外膜层上 Bcl-2 的过表
达可减弱由凋亡因子诱导的线粒体膜通透性的增加,并增加
综 述
体且高表达、结合成簇,进而与 Bcl- 2 等凋亡抑制相关蛋白
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D]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8.
可以说是一对调控细胞凋亡的正负因子,二者的比值决定了
族医学院学报,2009,31(6) :1059-1061.
二、 癫痫与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由细胞
内部程序激活而发生的自杀性死亡。 凋亡广泛存在于生物
体内,参与机体内多项生命活动及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目前
研究指出,癫痫造成的神经元损害有一部分是通过神经细胞
凋亡实现的。 赵瑞等建立了 KA 诱导大鼠癫痫模型,显示癫
生,产生一系列细胞毒性作用,最终导致神经元损伤。 这一
浅谈癫痫发生与细胞凋亡调控因子
Bcl - 2、Bax 的关系研究进展
田惠中 李今子
一、 概述
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是脑部神经元过度同
难治性癫痫多药耐药基因学说研究进展
![难治性癫痫多药耐药基因学说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8af02e1b8f67c1cfad6b848.png)
经元及 神 经胶质 细胞 中没 有表 达 。 在对 R E耐 药机制 研究 中发现 , 如果 患 者 对一 种
A D耐 药 , 对其 他 A D 也不敏 感 , E 则 Es 尽管 这些 A D Es
的化学 结 构 与作 用 方 式 各 不 相 同。存 在 于 R 中 的 E 这 种多 药耐 药现 象与 肿瘤化 疗 中 的耐 药机 制相 似 , 因 此 研究人 员 推测 两 者 应 该 存 在相 似 的作 用 机 制 。在 肿 瘤领 域 , 瘤 细胞存 在多 药耐 药现 象 是 由 K l D . 肿 e a d n o在 1 7 9 3年 提 出的 , 发 现 如果 肿 瘤细 胞对 柔 红 霉 他
P—g P由 1 8 2 0个 氨 基 酸 残 基 构 成 , 相 对 分 子 其 质量 为 10 D , 7 k a 由两个 相 同的亚 基 组成 , 个 亚基 均 每 含有 一个 6次跨 膜 区和 细胞 内核苷 酸 的结 合 区 , N 其 端高度 糖 基化 。P—g P为 转 运 蛋 白 A P结合 物超 家 T 族 的成 员 之一 , 于 A C 属 B B亚 家族 , 是一 种 位 于细 胞 膜上 的依 赖 A P的糖 蛋 白 , 以利 用水 解 A P释 放 T 可 T 的能量 将 细胞 内的药 物 、 物 排 出细胞外 。生 理情 况 毒 下, 哺乳动 物体 内均 有 P—g P表 达 , 要 分 布在 一 些 主
血脑 屏 障 由 内皮 细 胞 , 质 细 胞 足 突 , 质 和 周 细 胞 胶 基
构成 , 内皮细胞 之 间存 在 紧密 连 接 , 其 因此 药 物 要 透 过 血脑屏 障具有 一 定 选 择 性 。在 血 脑 屏 障 内皮 细 胞 上 表达依 赖 A P的转 运 蛋 白 , 们 可 以把 进 入 脑 组 T 他 织 的药 物逆 浓度 梯 度 排 出细 胞 外 , 大脑 中起 了 “ 在 第 二屏 障 ” 的作 用 。多 药耐药 基 因学 说认 为 R E耐 药 的 主要 原 因是 进入 脑 内的 A D 被 这些 转 运 蛋 白泵 出 , E s
钠离子通道基因多态性在癫痫中的研究进展_张丽敏
![钠离子通道基因多态性在癫痫中的研究进展_张丽敏](https://img.taocdn.com/s3/m/fc4e17e7f8c75fbfc77db259.png)
SCN1A基因相关癫痫研究进展
![SCN1A基因相关癫痫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8bb7ff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4.png)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03.016SCN1A基因相关癫痫研究进展方志旭综述蒋莉审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摘要:SCN1A基因编码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α1亚基,其致病性变异可通过影响钠通道的功能导致癫痫发作。
SCN1A基因致病性变异相关的癫痫患者具有高度的临床异质性,可表现出从良性表型到严重表型的一系列癫痫表型谱。
基因变异的位置及类型、嵌合体变异以及修饰基因的作用等都是影响癫痫表型的因素。
早期识别SCN1A基因相关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时进行SCN1A基因检测,有助于实现癫痫的精准诊疗及预后评估。
文章就SCN1A基因相关癫痫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相关性及治疗等进行综述,以提高对SCN1A基因相关癫痫的认识。
关键词:SCN1A基因;癫痫;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Research progress of SCN1A gene-related epilepsy Reviewer: FANG Zhixu, Reviser: JIANG Li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Disorders,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hild Health and Disorders, China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Base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Critical Disorders, Chongqing Key Laboratory of Pediatrics, Chongqing 400014, China)Abstract: The SCN1A gene encodes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α1 subunit, and its pathogenic variation can cause seizures by affecting the function of sodium channel. Patients with epilepsy associated with pathogenic SCN1A gene mutation have high clinical heterogeneity, which show a series of epilepsy phenotype spectrum from benign phenotype to severe phenotype. The location and type of gene variation, mosaic variation and the role of modifier genes are al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pilepsy phenotype.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CN1A gene-related epilepsy and timely detection of SCN1A gene are helpful to achieve accurat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evaluation of epileps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athogene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correlation between genotype and clinical phenotype and treatment of SCN1A gene-related epilepsy, so as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SCN1A gene-related epilepsy.Key words:SCN1A gene; epilepsy; pathogene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treatment·文献综述·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VGSC)由α亚基和多个辅助β亚基共同构成,允许钠离子通过细胞膜,使可兴奋细胞产生和传导动作电位。
癫痫致病性基因突变研究进展2024PPT
![癫痫致病性基因突变研究进展2024PPT](https://img.taocdn.com/s3/m/5370891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a.png)
KCNT1基因突变通常表现为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发作,早发性肌阵挛性脑病等。
KCNT2突变相关癫痫
KCNT2基因突变可导致严重的癫痫表型如新生儿癫痫性脑病。
KCNT1和KCNT2突变相关药物治疗
KCNT1和KCNT2突变相关的癫痫患儿对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反应良好。
KCNT1突变相关癫痫治疗
GLUT1缺陷综合征是由SLC2A1基因突变引起的,该基因负责编码通过血脑屏 障转运葡萄糖的转运体。
GLUT1缺陷综合征的治疗方式
轻度的GLUT1缺陷综合征对传统的AEDs反应良好,但难治性癫痫患者则需要 使用生酮饮食控制发作并恢复认知功能。
吡哆醇依赖性癫痫的治疗
吡哆醇依赖性癫痫的识别
01
早期识别吡哆醇依赖性癫痫很重要,及时进行的吡哆醇治疗不仅对
SCN8A基因突变相关癫痫
良性家族性新生儿癫痫
KCNQ2和KCNQ3突变与良性家族性新生儿癫痫有关,一般在出生后几天内出 现癫痫发作。
KCNQ2和KCNQ3相关新生儿癫痫性脑病
KCNQ2和KCNQ3突变也会导致严重的表型,如新生儿癫痫性脑病,这类疾病 一般在新生儿期发病,但也有可能在婴儿期发病。
基因检测指导治疗
5′-磷酸吡哆醛治疗的效果
5′-磷酸吡哆醛是治疗5′-磷酸吡哆醛 氧化酶缺乏症的有效药物。
早期识别和治疗的重要性
未能及时识别并治疗5′-磷酸吡哆醛 氧化酶缺乏症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 果。
感谢观看
癫痫致病性基因突变研究进 展
汇报人:小冰 2024年07月09日
目录Contents
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 NMDA受体基因突变
钾离子通道基因突变 先天性代谢异常相关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