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二级理论第一章思维导图
《心理咨询师基础教程》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4
第四节 童 年期的心理 发展
06
第六节 青 年期的心理 发展
03
第三节 幼 儿期的心理 发展
05
第五节 青 春发育期的 心理发展
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 理变化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 理发展变化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单元 发展 1
心理学的研究 对象
第二单元 发展 2
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
3
第三单元 心理 发展的动因
询
第二单元 青年时期 的心理咨询
第三单元 中年人的 心理咨询
第四单元 老年人的 心理问题
第二单元 婚姻问题 的心理咨询
第一单元 恋爱问题 的心理咨询
第三单元 家庭问题 的心理咨询
感谢观看
读
书
笔
记
第三单元 老年生活 的心理适应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 概述
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 心理异常
第三节 常见心理障 碍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单元 变态 心理学的对象
第二单元 学科 简史
第一单元 正常 心理活动的功
能
第二单元 心理 正常与心理异 常的区分标准 与...
第一单元 常见 心理障碍的主
05
第五单元 受测者误差 及控制方法
第六章 咨询心理学知识
01
第一节 概 述
02
第二节 历 史上的几种 理论观点
04
第四节 不 同年龄阶段 的心理咨询
06
主要参考文 献
03
第三节 心 理咨询的对 象、任务、 分类和一 般...
05
第五节 婚 恋、家庭心 理咨询
第一单元 咨询心理 学的简史与现状
4
第四单元 心理 发展的进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二、三级基础知识要点总结一、《基础心理学》第一节绪论(心理的本质)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三节感觉、知觉和记忆第四节思维、语言和想象第五节意识与注意第六节需要与动机第七节情绪、情感和意志第八节能力和人格(气质、性格)第一节绪论(心理的本质)一、定义1、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2、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动物的、儿童的、变态的心理现象不属于基础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但上述四种心理现象都属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原则1、四个方面:认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需要和动机;情绪、情感和意志(意志是心理对行为的支配);能力和人格。
2、分类: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
(知、情、意)。
心理特性包括需要动机、能力、人格。
如下图: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动力(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世界观)心理特性对实践活动的适宜性(能力)人格特征(气质、性格)(P295心理学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之一,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指的是知、情、意等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
P296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也是从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方面来分类描述的,包括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意志障碍等)3、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
(速记:观察实验、调查个案)三、人的心理的本质人的心理(从功能上讲)是脑的机能,(从内容上讲)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是一种主观的现象,但并不是大脑活动的物质产品。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有思维功能,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人的心理也叫思维、意识、精神。
心理咨询师(二级)理论知识核心讲义-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上)【圣才出品】
心理咨询师(二级)理论知识核心讲义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将二者区分开来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因为二者除研究的目的不同之外,在其他方面,如研究的领域、研究的对象,乃至运用的概念和研究的方法等都是相互交叉的。
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应用心理学则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服务于保障人们的心理健康。
基础心理学即普通心理学,它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
本章是学习本教程基本知识和其他各章学习的开端,也是其他各章的基础。
学习掌握基础心理学知识的内容,对于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及心理咨询技能的掌握,都至关重要。
第一节 绪 论【考查要点】1.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2.人的心理的本质;3.心理学发展简史;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内容详解】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从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形成了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两个分支。
从人类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维度上进行研究,形成了发展心理学,其中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研究社会对心理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形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神经机制,形成了生理心理学。
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以服务于提高人的工作水平,改善人的生活质量,这又形成了应用心理学的众多分支:服务于人类健康的临床心理学;服务于教育的教育心理学;服务于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心理测验学等心理学分支。
3.基础心理学的任务,是把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证必备——心理治疗概论
上海师范大学 应用心理系 沈勇强
第一节 心治疗概述
? 定义 所谓的心理治疗是指受过专业训练
的治疗者通过与来访者建立起来的一种 特殊的治疗关系,运用各种有关的心理 治疗理论和技术,治疗、矫正和改变来 访者的症状或障碍,更是促进来访者的 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异同
? 80年代成立了整合心理治疗学会( The Society for the Exploration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并创办了 《整合与兼容心理治疗杂志》(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nd Eclectic Psychotherapy)
? 行为生态理论
? 生态心理学( Ecological psychology)认为,人类行为乃是个 体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行为是个人与环 境的函数:B=f(P,E)。行为的生态观( Ecological Theory) 强调内外因的互动与平衡。
? 生态心理学的创立者 Baker及其同时根据 Lewin在30年代提出 的场理论发展出行为情境论( Behavior Setting Theory)所谓 出行为情境指的是引发行为的小生态系统,不同的情境引发 不同的行为。人患心理障碍或疾病乃表示个体行为与环境配 合不良,是生态系统失衡的结果( Baker,1978)。
? 在心理治疗领域,心理动力学派强调驱力、需求与动机等内 在因素的作用;行为学派则强调外在因素,主张通过控制外 界刺激或奖惩强化作用来改变个人行为。而行为的生态观则 包容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强调二者相互作用,而不苛求分 辨孰为因孰为果。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疗法便是应用此理论 的典范。
? 多元文化主义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考试要点框架图
029-85549119 85549120
• 研究对象及内容 基础心理学相当于普通心理学,以正常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内容
包括: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 人的心理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非常简单,只有感觉 的心理现象;脊椎动物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灵长动物有了思维的萌芽;只有到 了人类才有了思维,才有了意识。
绪
恶;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 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学派
构造心理学:创始人是冯特和铁钦纳,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方法;
论 行为主义:创始人是美国人华生,主张抛开意识去研究行为,认为只要 确定了刺激和反应(S-R)之间 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维特海默,认为整体不是部分的相加,意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结
种
应。 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类
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陕西阳光心理研究所
029-85549119 85549120
定义: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应。 记忆及过程 种类:情景、情绪、语义、动作记忆。
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回忆(再现)→再认 ▲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颜色视觉 颜色混合:包括色光混合(相加混合,更亮)和颜料混合(相减混合)
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
色觉异常: 红绿色盲:看不到红绿,能看到黄蓝
适宜刺激:16-20000hz
黄蓝色盲:看不到黄蓝,能看到红绿
心理咨询师二级《基础知识》第一章
心理咨询师二级《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基础心理学相当于一般所说的普通心理学。
它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
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分支:3、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认知;需要和动机;情绪、情感和意志;能力、气质和性格。
1、认知: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像等心理现象。
2、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3、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4、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心理现象以分两大类,即是心理过程和人格。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
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中间科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是自然科学的任务,研究社会对心理活动的制约是社会科学的内容。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1879年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诞生。
二、学派纷争:构造心理学—冯特和铁钦纳;行为主义—华生(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魏特海墨;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各章知识要点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各章知识要点基础心理学知识点第一节绪论一、1、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通、最一般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心理现象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认知(知)、情绪情感(情)和意志(意)是以认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过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称心理过程。
需要和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性格是人格的特征。
三、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四、动物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感觉、知觉、思维的萌芽(还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
只有到了人类,才有了思维,有了意识。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学科。
五、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世硕的有善有恶;告子的无善无恶。
为了纪念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人们把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六、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冯特和铁钦纳,主张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是如何连结成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认为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R-S)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七、机能主义:詹姆斯为这一学派奠定了基本的思想基础。
它1.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强调)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2.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3.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强调)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因为它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所以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诊断技能思维导图
观察行为,在现象和可能原因之间建立联系 抓住偏离行为联系 抓“显眼”和“突出”事件先解释
))
格
代替会谈和观察 经济利益驱使
不滥用
心理测验
辅助诊断 ------思维导图
说明测量的意义,并征得同意
程 选择恰当的测验项目 序 与临床观察和会谈结论想左,不轻信任何一方,重测
不乱用
非超未盗违不仅目 诊出修版反可凭的 断测订软要靠结不 外验的件求的果明 使功工 和测片, 用能具 操验面依
作 诊据 断不 充 分
有针对性 找原因:SRRS 16PF
评估严重程度:SCL-90 SAS SDS MMPI
了解既往史
疾病史 是否去过医疗机构 心理咨询史 是否去过其他心理机构
初步诊断
作心临摄家主 品理床入属诉 分测观会报 析验察谈告 分类填写临床资料
验证可靠性
确定关键点
-----思维导图
症状因素联系
会谈法
非评判性态度(理解)
有目的的交谈
注
知识
意 事
项
区分与鉴别
了解精神状态行为特点
技术过程
灵情认思语外 感绪知维言表 与问过内特行 自题程容点为 知 及问问问 力 功题题题
能
结不不不避中 束给用讲免立 语绝指题提态 诚对责外问度 恳性批话失 客结判 误 气论性
语 言 转 换 内 容
提问
倾听
控制会谈
会谈内容归类
方法
补充提问、问卷测验 比较不同来源的资料
解释资料
就事论事、相关分析
确定问题关键点
1.分类填写临床资料
主诉、家属报告、 摄入性会谈、临床观察 心理测验、作品分析
2.对比分析 3. 找出关键点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思维导图——感觉
感觉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分类外部感觉定义: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分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内部感觉定义:由身体内部刺激引起的感觉分类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定义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刺激物:客观物体对感觉器官发生的作用叫刺激,发生作用的物体叫刺激物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适宜刺激:一种刺激能引起某一种感觉器官最敏锐的感觉,这种刺激就是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种类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差别感受性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定律韦伯定律德国1840年∆I/I=K心理学中第一个自然定律不同感觉器官的韦伯分数不同费希纳定律德国1860年S=K·lgR各种感觉视觉视觉的适宜刺激:波长在380-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也就是光波视觉器官:视网膜节细胞层双极细胞层视细胞层锥体细胞(明视觉器官):分辨物体细节和颜色杆体细胞(暗视觉器官):分辨物体明暗和轮廓颜色视觉颜色特性彩色色调明度饱和度非彩色颜色混合色觉异常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平衡觉(静觉):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晕车、晕船就是平衡器过于敏感造成的运动觉(动觉):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内脏感觉(机体觉):包括饥饿、饱胀、渴、窒息、疲劳、便意、性以及痛,性质模糊,定位也不准,所以叫做黑暗感觉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时产生的感觉,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性作用,痛觉感受性和一个人对疼的认识、态度以及性格和意志特点有关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感受性听觉器官听觉特性适宜刺激: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这个范围的空气振动叫声波职业性耳聋:听觉疲劳不断积累,长期得不到恢复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科蒂氏器官是听觉的感受器音调响度音色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由声波的波形决定由声波的振幅决定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感受器是鼻腔上部黏膜的嗅细胞神经冲动沿嗅神经传回至中央后回,产生嗅觉分布在舌面、上颚上面的味蕾是接收味觉刺激的感受器沿舌炎神经传至大脑中央后回,引起味觉基本味觉有甜、酸、苦、咸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痛觉表示触觉灵敏度的指标叫两点阈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感觉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联觉(通感)定义: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类对暗适应对光适应需要三十分钟需要一两分钟定义: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像分类正后像负后像感觉后像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后像的性质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反正后像和负后像可以互相转换,后像持续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定义: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分类同时对比:把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做同时对比相继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视觉对比嗅觉对比味觉对比温度对比本来是一种刺激能引起一种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感觉。
《2015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专用辅导教材 二级 教材》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第一节 测验的目标 分析
第三节 测验的编排 和组织
第一节 主测者的资 格
第二节 测验的选择
第三节 测验前的准 备及注意事项
第四节 测验实施的 程序及要素
第六节 测验的评分
第五节 受测者误差 及控制方法
第七节 测验结果的 报告
第六单元 咨询心理学知识
01
第一章 概 述
02
第二章 历 史上的几种 理论观点
第五节 生物反馈法
第六节 认知行为疗 法
第七节 求助者中心 疗法
第八节 远期疗效评 估
第一节 团体心 理咨询方案的
制订
第二节 团体心 理咨询方案的 实施
第九单元 心理测验技能
第二章 特殊心理评 估的实施
第一章 心理与行为 问题评估
第三章 测验结果的 解释
第一节 汉密尔顿抑 郁量表(HAMD)
第二节 态度转变
第一节 态度概述
第三节 态度测量
1
第一节 沟通的 结构与功能
2
第二节 身体语 言沟通
3 第三节 人际关
系的原则和理 论
4
第四节 人际吸 引
5
第五节 人际互 动
第二节 社会促进与 社会懈怠
第一节 从众
第三节 模仿、暗示 和社会感染
第一节 爱情 第二节 婚姻
第三节 离婚 第四节 家庭
第四节 意志
1
第一节 能力
2
第二节 人格
3
第三节 气质
4
第四节 性格
5
第五节 人格理 论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 我概念
第三章 社会知觉与 归因
第四章 社会动机与 社交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