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a12f85b06bd97f192279e9d7.png)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3、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显示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历史地位新探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历史地位新探](https://img.taocdn.com/s3/m/813bdc9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5.png)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历史地位新探科学发展观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它坚持人民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努力实现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它主张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展。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创新。
科学发展观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性,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思想,引导中国在经济发展中走上了创新驱动的道路。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共享发展成果。
科学发展观倡导构建共建共享的发展新机制,促进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关注并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资源配置格局。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总纲领,是在新形势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创新,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实施,为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在新时代,科学发展观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地位,将继续指导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https://img.taocdn.com/s3/m/05bfdae5852458fb760b5613.png)
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这符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
2、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4、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显示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揭示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看科学发展观乃全世界遵循之“世界观”从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看科学发展观乃人人应确立之世界观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看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共享的先进文化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它不仅代表我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且代表中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时完全具有世界性,是全人类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政治、文化的互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实施“文化强国”战略。
对内重在“文化强民”,事实证明,只有坚强“内部”才能辐射“外部”;对外要在向世界积极推出“科学发展观”这一代表人类文化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迎应全球化条件下“西方文化”的挑战。
当前和今后,我们要高调向世界推出科学发展观这一人类先进的文化价值理念,切实让科学发展观成为人类共享的先进文化,引导全人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世界观,从而促进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整体和谐,促进人类文明迈向新的台阶。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3dded045011ca300a7c3901f.png)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充分认识其历史地位,准确把握其科学内含,是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前提。
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历史地位,应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全面把握。
(一)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一,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我国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0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16694亿元,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四位,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
在这个新起点,人民群众产生了新期待,建设和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没有这些成就,这里所说的新起点、新期待、新要求就无从谈起,就不可能提出科学发展观。
第二,走科学发展之路,是应对和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必然要求。
根据其他国家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在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也往往对应着社会矛盾最为严重的时期。
这个时期,是一个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
要应对和解决好这些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与时俱进,提升和更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以新的发展观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含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9f34705f524ccbff021848b.png)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带领党和人民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3)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显示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意义科学发展观在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卓有成效的创造中,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系统科学理论。
实践昭示我们,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
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大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进一步作出精辟概括。
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使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达到党的十八大所要求的新高度。
4、坚定不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7975042f8c75fbfc67db232.png)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说与时俱进,是因为科学发展观用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巩固、在发展中推进的。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进入了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
深入回答时代新课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取得的新成果,使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新境界。
(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显示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
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作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5e5fb13a2161479171128d8.png)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 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 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 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 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和“5个统筹”。 这是党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党的文件中)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
没 有 科 学 发 展 就 没 有 社 会 和 谐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2006年3月,“两会”期间,
胡锦涛强调,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 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要把思想 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
没 有 科 学 发 展 就 没 有 社 会 和 谐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历史依据
中国和其他 社会主义国家进行 的社会主义建设的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教训 ──科学发展观 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依据
没 有 科 学 发 展 就 没 有 社 会 和 谐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根本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根本依据 没 有 “两个没有变”——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科 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人民日益增长 发 展 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社会主要 就 没 有 矛盾 社 会 科学发展观正是我党对当前发展所处历史 和 谐 方位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020081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0200811](https://img.taocdn.com/s3/m/ab7b14aa4693daef5ff73d2f.png)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历史地位
1.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
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创造性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2.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是一脉相承的、与时俱进的,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是我们党和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的认识,对于更好地学习、掌握、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更加自觉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在多维视角下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内涵的当代阐释,是超越后发展的发展困境并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
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cb07b7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4.png)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1.科学发展观是在时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2.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3.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如何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
![如何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573ae25ff78a6529657d5310.png)
如何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既涉及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包含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针对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现实的实践问题,必须在工作中认真把握、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保证他们一代一代地永续发展。
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必须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经济增长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的和根本动力。
不顾条件、不计代价地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损于人的发展。
二是必须正确认识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但发展是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相互协调、社会和谐、人的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在内的,内涵更广泛、更丰富的概念。
三是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破坏自然、掠夺自然,就是破坏自己、掠夺自己,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与珍爱自然、延续自然结合起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改善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
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
![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a7266c150975f46526d3e1a9.png)
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这一论述精辟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地位和历史地位,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对于党和国家的重要指导地位。
对此,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1、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对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指导地位X文中国,原创X文乐园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地位和历史地位作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
第一,十七大报告指出,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这个伟大旗帜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与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二,十七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党章明确规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极大推进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第三,十七大修改后的党章在总纲中对党的指导思想进行具体阐述时,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阐述之后,专辟一段增加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论述。
这些论述表明,十七大高度肯定了科学发展观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当从精神实质上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地位,从而我们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7fc810716fc700abb68fcc9.png)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七大上被写入党章,并写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做出了新的评价,在党的建设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发展理论,也是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简单几句但不能只,而要站在更高的层次来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这就要求我们要理解科学发展观都回答了哪些重大问题。
第一,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强调,我们面对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水平占据优势的压力,这要求我们从理论到实践深刻地回答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二,科学发展观深刻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发展理论,他还是建设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注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特别是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巩固执政地位、实现自身神圣使命作了有力回答。
第三,科学发展观深刻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所需要的发展是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生态经济。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绿色经济。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指导方针和重大的战略思想。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环境污染,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导。
同时,它也为我们夺取小康目标的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两新”提供了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思想战略。
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写了浓重的一笔,标志着我们对三大规律的探索,又走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历史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bd1c981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a.png)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制定发展目标时,既要考虑短 期利益,也要考虑长期影响,平衡长期与短期的目标,避 免过度追求短期效益而牺牲长期利益。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 的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 公平。
统筹兼顾
01
统筹全局与局部利益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决策和实践中,既要考虑全局利益,也要照顾到局部
利益,平衡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实现整体和局部的统一。
02
统筹当前与长远利益
统筹兼顾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关注当前利益,也要考虑长远影响,
避免为了当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实现当前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03
统筹国内与国际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统筹国内与国际发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存 在着一些问题,如经济发展不 平衡、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 这些问题促使人们开始反思传 统的发展模式,寻求新的发展 思路。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也受到了国 际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全球气 候变化、资源环境问题等全球 性问题的挑战,促使人们更加 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全球性 。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框架。
0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
强调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 和实现人民的利益,发展成果应惠及全体人民,而 不是少数人或特定阶层。
尊重和保障人权
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就业权等基本权利,以及少数 民族、妇女、儿童等特定群体的权利。
它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人的需求和利益,满 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保障人民的权益,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
同时,科学发展观也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 可持续性,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各方面的平衡与 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6bcf394c33687e21af45a989.png)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提示:什么事科学发展观(简述)。
历史地位:1.理论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2.实践地位。
)答: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根据党的十七大部署,中央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https://img.taocdn.com/s3/m/23af540d10a6f524ccbf855f.png)
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看,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其次,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看,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深刻揭示了当今世界发展一系列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时代课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天地,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集中体现。
再次,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与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意义。
最后,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看,科学发展观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把科学社会主义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新阶段,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二、学术界对科学发展观的看法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国内学术界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实践价值展开了热烈讨论,取得了一批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探讨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实践价值:一是依据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的定位,加以论述和阐释。
如有学者认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
二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揭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实践价值。
有学者者认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与实践双重创新的产物。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43f1666f3b3567ec102d8aea.png)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充分认识其历史地位,准确把握其科学内含,是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前提。
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历史地位,应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全面把握。
(一)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一,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我国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0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亿元,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四位,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
在这个新起点,人民群众产生了新期待,建设和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没有这些成就,这里所说的新起点、新期待、新要求就无从谈起,就不可能提出科学发展观。
第二,走科学发展之路,是应对和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必然要求。
根据其他国家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在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也往往对应着社会矛盾最为严重的时期。
这个时期,是一个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
要应对和解决好这些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与时俱进,提升和更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以新的发展观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含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历史地位
![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历史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358eee0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e.png)
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历史地位1.引言1.1 概述科学发展观是的第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综合分析国内外各种情况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一观点强调经济建设是执政兴国的基础,必须坚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同时也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鲜明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强调了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力求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以其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和国家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为我们在执政过程中进行全面的战略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科学发展观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引导我们在发展中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规划和方向。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深远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它为我们解决当前和今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是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石。
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将其贯彻到实际行动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历史地位:第一部分,引言部分,将概述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和重要性。
首先,我们会简要介绍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和核心理念,以及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接着,我们将说明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
第二部分,正文部分,将重点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我们将从多个方面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人民至上、全面依法等。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b09593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d.png)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2019-07-26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党和国家的各项⼯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
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来看,多重⾓度深化和细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的理解,有利于坚持不懈地⾛科学发展道路,奋⼒开拓中国特⾊社会主义更为⼴阔的发展前景。
⼀、科学发展观是树⽴正确发展理念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创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内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是对我们党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先,科学发展观提升了发展的新境界、提供了发展的新坐标。
科学发展观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法论研究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深刻地阐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的内在关系,深刻地阐释了⼈与⾃然的共⽣、共融关系,深刻地阐释了经济与社会、⼈与⾃然相互作⽤的规律,这⼀发展观是对发展本质的新揭⽰、发展主体的新阐述、发展内涵的新界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发展⽬的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提升了发展的新境界,其⾸要价值在于以全新的视野审视世界各国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以新的理论概括凝炼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精华,整合了我们党对中国发展的认识成果和成功经验。
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的发展⽅向、改⾰开放的发展道路和⾛向现代化的发展模式融会贯通,并注⼊了鲜活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系列新思想和新要素,形成了⼀整套具有中国特⾊的发展理论,从⽽在更⾼层次上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系统⽽明晰的新坐标。
其次,科学发展观确⽴了发展的新理念、丰富了发展的新内涵。
“以⼈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强调“党的⼀切奋⽃和⼯作都是为了造福⼈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切⼯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民主体地位,发挥⼈民⾸创精神,保障⼈民各项权益,⾛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的全⾯发展,做到发展为了⼈民、发展依靠⼈民、发展成果由⼈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历史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69305afe2cc58bd63186bd90.png)
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历史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历史地位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开拓性等三个重要理论特征。
战略性:统领全局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思想,经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丰富和发展,已形成一个战略思想体系,贯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个方面,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全局性、总体性的战略地位。
科学发展观全面、系统地回答关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包括为何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的问题。
从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关系上看,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的根本要求,因而在党所取得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成果中居于核心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其他重大战略思想是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上回答发展问题,都是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的。
前瞻性:昭示未来的发展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前瞻性,从理论上说勾画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观的基本框架,从实践上说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总体上是一种昭示未来发展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揭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辩证统一关系,赋予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新的内涵。
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靠谁发展的问题。
指出人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
在回答怎样发展的问题上,坚持又好又快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前瞻性还体现在,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宽广视野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指向和价值目标上说,科学发展观昭示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赋予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新的布局。
开拓性:不断进取的创新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最新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具有三个鲜明的理论特质。
一是包容性。
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发展,科学发展观在内涵上进一步深化发掘,外延上进一步扩大范围,包容性越来越强,成为一种强调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