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根底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拟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教学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图片和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2、数数: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拟大的数?4、出示图片: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北京市人口: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P1~4页例1及P5做一做1、练习一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

(课件出示)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2、交流、反馈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算法探究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反馈交流。

(1)72-44=28 (2)72-44+85=11328+85=113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少人呢?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78+50-37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可以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在中心点的哪个方位和偏角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用的小卷、量角器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游戏:找找我在哪?游戏说明:在全班同学的座位上,编好行和列,根据老师指定同学的位置,说出他所在的行和列,快者获胜。

师:请根据老师指的同学的位置,快速定位第几行和第几列。

请根据老师报的行和列快速确定同学,并说出他的名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游戏的形式,以小组竞争的方式复习根据行、列两个条件确定位置的方法,既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小结师:怎样才能快速地确定位置呢?如果只告诉你们行或者列,你能快速找到确定的位置吗?二、新知探究(一)情境创设一提到位置与方向,老师就想起一个人来,他就是炮兵小王,小王在炮兵连里开炮技术算是的一个,但就是判断不好目标的位置与方向。

咱们一起到他那里看看好吗?这就是小王演习的炮兵阵地。

(出示地图)小王在哪呢?(出示大炮)再来找一找他的训练目标……(出示目标1)让小王先开几炮咱们看看。

(开炮4下不准)(画面出示)“哎……要是有人能帮帮我,告诉我目标的位置,我一定可以百发百中的。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1篇)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1篇)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1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以上内容具体编排如下表:竖式计算,理解算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小数连加、连减的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计算一般的小数混合加减运算带括号的小数加减混合计算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小数加减简便计算加减混合计算的推广能应用合适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三、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竖式计算和加、减混合运算。

四、教学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中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推广到小数中灵活进行简便计算。

五、教学策略1、对于小数加减法,因为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就已经通过元、角、分的加减初步认识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并且在第四单元学习了小数的产生及意义和计数单位。

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应是让学生联系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方法及法则。

本单元意图让学生学会把知识的特殊性向一般性转化,遵循小学生由浅入深的渐进式学习特点,把小数加减法剥离具体情境抽象出小数加减的计算法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本学期第一单元学生就已经学了整数混合运算,本单元让学生理解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小数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

同时学生已经在本册书第三单元学了整数运算定律,本单元主要是将整数运算定律中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推广到小数中应用。

通过推广,帮助学生拓展定律的使用范围拓宽自己的知识框架,产生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和联系特性。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欲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四则运算的法则和运算顺序。

2.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难点:1.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的掌握。

2.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和小数点后数字的进位和借位的处理。

3.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科书、练习册、数学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四则运算的法则和运算顺序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四则运算。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四则运算的法则和运算顺序,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3. 练习:学生进行四则运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第二课: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练习:学生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第三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1. 导入:通过图形的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

3. 练习:学生进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了解学生对四则运算、小数运算和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计算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进一步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自主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规律。

2.在观察发现、举例验证、比较概括等活动中,建构模型,培养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3.体验运算定律的用途,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学习单、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回忆,引发学生的联想,明确学习任务。

二、探究新知师:3月12日是植树节,同学们一起参加了植树活动。

(出示主题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是怎样理解这些信息的?预设①:每组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预设②: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预设③:一共有25个小组。

1.教学:乘法交换律(1)呈现问题,尝试解决出示: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将答案写在学习单例5的位置。

预设:生1:我是运用每组4人负责挖坑、种树,一共有25个小组这两条信息解决的,算式是:25×4=100(人)生2:4×25=100(人)(如学生只列出一个算式,师追问:还能列出不同的乘法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师:看来在多个数学信息中,依据问题提取有效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2)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师: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预设:两个因数交换位置了。

师:结果怎么样?(追问)预设:他们的积一样。

师:由于他们的积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怎样表示?预设:25×4=4×25(如生答不出,老师直接讲。

)师:你能再举出几个例子吗?生:......(3)举例验证,归纳规律师:老师也举了几个这样的例子,仔细观察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预设: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除法的简便计算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77页至第79页的乘除法简便计算方法。

学生将学习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除法的性质等简便计算方法进行乘除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性质,能够运用这些简便方法进行乘除运算。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性质进行乘除运算。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小明买了一些苹果,每斤3元,一共花了15元,他买了多少斤苹果?解答:15元÷ 3元/斤 = 5斤学生通过实际情景,初步了解除法的性质。

2. 乘法分配律的学习:a. 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

b. 示例讲解:例题:计算(23 + 17)× 5解答:23 × 5 + 17 × 5 = (23 + 17) × 5 = 40 × 5 = 200c. 学生练习:练习题:计算(17 + 23)× 4答案:17 × 4 + 23 × 4 = (17 + 23) × 4 = 40 × 4 = 1603. 乘法结合律的学习:a. 讲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意义。

b. 示例讲解:例题:计算25 × 4 × 3解答:25 × (4 × 3) = (25 × 4) × 3 = 100 × 3 = 300c. 学生练习:练习题:计算6 × 7 × 5答案:6 × (7 × 5) = (6 × 7) × 5 = 42 × 5 = 2104. 除法的性质的学习:a. 讲解除法的性质的概念和意义。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篇)2022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难点: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策略:利用教材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侧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仍然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等式仍然成立。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想→验证→总结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有深入的情感体验,也体验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过程获得知识。

教学准备:图片,纸卡。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主导活动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明标出示91页的天平图: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发现一些规律。

现在我在天平的左边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正中央,说明什么?如果在天平的左侧加上2克砝码,右侧也加上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如果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算式表示你的发现。

现在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侧放10克砝码,天平两边平衡。

用算式表示天平两边平衡的状况。

现在天平的左侧加上5克砝码,右侧也加上5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如果两边都加上10克呢?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用方程表示?如果都加上12克呢?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两边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学生回答说明什么天平两边的质量相等。

天平两边的质量仍然相等。

同学们分组做实验,列算式推选一个同学汇报。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27+85=113(人)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6÷3×987=329×6=2×987=1974(人)=1974(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下册

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下册

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下册作为一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

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下册,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下册1教学目标:1.让每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给三角形分类的进程,认识并辨认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了解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点;2.通过视察、比较、归类,培养学生的视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形让学生充分地、主动地进行摸索、归纳和相互讨论,激发其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知道并掌控各种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关键:学会根据事物的某一特点对其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三角形卡片若干张;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带领学生对屋子里的人进行分类,学生们想到按性别分、按发型分、按年龄分、按视力分、按身份分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既活跃了现场气氛,也为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一、复习导入复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一)出示主题图1.导入2.研究分类标准(二)三角形的分类1.三角形的分类2.学生汇报①将研究的分类结果展现到黑板上;②学生汇报如何根据角的特点将三角形分类。

3.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①学习定义什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呢?请你练习说一说。

②做一做顺次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请学生判定是什么三角形。

③认识三种三角形的特点a.三种三角形角的特点④做一做请同学们拿出题卡,完成第一题(根据角的特点对三角形分类)。

⑤小结,板书韦恩图。

4.学生汇报5.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①认识等腰三角形②学习各部分名称③做一做出示等腰直角三角板、红领巾、底角为75度的等腰三角形和底角为60度的等腰三角形,让学生逐一判定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课教案8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课教案8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课教案8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第33页~34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活动重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活动难点: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活动准备:纸张、书、大米、黄豆等。

活动过程:包括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际──获得结论──表达交流阶段一:确立问题设计方案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一亿滴水有多少?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3.制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

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A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篇二本人继续担任四年一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68人,大部分学生身心健康,活泼好动。

在新学期开始,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按时完成各类作业、课堂认真听讲的良好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自觉学习的意识,创造情景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材分析(一)教材说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进行混合运算的基础;计算课的教学,学生相对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时应创设具体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够强,理解表达能力有限,教学中应该注意依托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1 页共174 页(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五)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六)教学建议: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知识与技能: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过程与方法: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8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8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8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8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 教材分析^p :这是一节根据有关平面图形特点进展观察、操作、考虑和简单设计的理论活动。

教材分三局部安排:第一局部,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用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初步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

第二局部通过动手操作和考虑,探究三角形和四边形能否进展密铺。

并理解可以进展密铺的平面图形的特点,知道有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而有些那么不能;从而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密铺的含义,更多地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

第三局部,通过欣赏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获得美的体验。

并可以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展自我评价和反思。

学情分析^p :〔1〕知识程度: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知识;具有了相关的知识经历;〔2〕才能和方法程度: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推理才能,能初步运用“猜测--验证--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来探究问题;〔3〕心理程度:该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经历,但是还是有较强的好奇心,也有较强的表现欲;〔4〕思维程度:学生的思维以直接经历为主,间接经历相对较少。

在学习过简单平面图形的根底上,学生已经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印象,并能准确的认识各种简单平面图形。

对于密铺,学生已经有了较为直观的生活体验,只是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

在此根底上进展密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开展规律,是对学生生活经历的提炼和再加工,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初步抽象的理论知识。

在这个知识系统的帮助下,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对学生进展的一次头脑风暴,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的设计重点放在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经历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长作用,小组内进展充分的交流讨论,通过经历与组内同伴动手拼图以及设计密铺图形等活动过程,知道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密铺,并知道有些图形是不能密铺的。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5篇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5篇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1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例3,练习四第1-3题,三步计算应用题(一)。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会解答简单的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板演: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

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2.思路训练。

全班同学口答:(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

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王平同学每天早晨跑500米,跑了5天?8个打字员共打字1600个?三年级有160人,四年级有114人?(2)根据问题找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

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火车速度是汽车速度的几倍?香蕉比桔子少多少筐?买足球共用多少元?订正第1题,说说解题思路,是怎样分析的。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复习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果问题不变,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使其为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样表示?(学生可能想到,四年级人数不直接给出,改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46人。

这样改是合理的,但它不是三步计算题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教师点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三步应用题)2.出示例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1)审题、理解题意。

学生读题后,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每班40人三年级:每班38人共__人四年级:(2)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自己分析,并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交流,说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2、3、4题。

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3.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教学难点: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里一种雪糕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价钱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二、出示课题,提出目标。

1.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3.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三、自学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尝试题(1)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2)你能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3)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说明什么?(4)“0.1米= 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从右往左看又怎样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学生自学课本38页后尝试练习并讨论。

(5分钟后全班交流)。

3.根据自学情况引导讲解。

四、拓展练习,验证结论。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2.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完整版)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推荐文档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节: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加减 5 分钟口算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4)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一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凑数游戏。

师:我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你们说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

师生游戏。

同学们玩得真棒!凑整是简便计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1、出示教材第21页例4情境图。

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想一想: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用减法)2、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汇报预设:方法一:先用总页数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168-34=一三4(页)方法二: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234-(66+34)=234-100=一三4(页)方法三:先用总页数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234-34-66=200-66=一三4(页)4、拓展提高。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这个结果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人数不能为负数。我们再次检查一下题目和计算过程。
经过再次检查,我们发现原来的计算过程是错误的。正确的计算过程应该是:
参加篮球比赛的女生人数:18 - 20 = -2人
这个结果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人数不能为负数。我们再次检查一下题目和计算过程。
经过再次检查,我们发现原来的计算过程是错误的。正确的计算过程应该是:
这个结果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人数不能为负数。我们再次检查一下题目和计算过程。
经过再次检查,我们发现原来的计算过程是错误的。正确的计算过程应该是:
参加篮球比赛的女生人数:18 - 20 = -2人
这个结果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人数不能为负数。我们再次检查一下题目和计算过程。
经过再次检查,我们发现原来的计算过程是错误的。正确的计算过程应该是:
参加篮球比赛的女生人数:18 - 20 = -2人
这个结果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人数不能为负数。我们再次检查一下题目和计算过程。
经过再次检查,我们发现原来的计算过程是错误的。正确的计算过程应该是:
参加篮球比赛的女生人数:18 - 20 = -2人
这个结果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人数不能为负数。我们再次检查一下题目和计算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计算中。具体包括:
(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相关计算。
(3)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难点:
经过再次检查,我们发现原来的计算过程是错误的。正确的计算过程应该是:
参加篮球比赛的女生人数:18 - 20 = -2人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1【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1.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

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

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

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

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归纳提高】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 ),偶数有( ),是3的倍数有( ),是5的倍数有( ),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

全册教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全册教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全册教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您介绍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的全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1. 认识更大的数2. 估算3. 整数乘法4. 认识分数5. 分数的乘法6. 认识小数7.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8.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9. 认识面积10.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1. 认识时间12. 生活中的公平问题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册数学的学习,学生能够:1. 掌握每章节的数学知识,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2. 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乘法、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重点:整数乘法、分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面积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教学卡片、学具盒。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重难点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分数的乘法:(2/3)×(3/4)= 6/12 = 1/2,(1/6)×(4/5)= 4/30 = 2/15。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5)+(1.8)= 4.3,(7.2)(3.5)= 3.7。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为6cm × 4cm =24cm²,正方形的面积为5cm × 5cm = 25cm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之处,并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学习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1、口述学习目标2、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认真看4-5页内容,思考:(1)、加法和减法混合在一个算式里,应按怎样的顺序计算?(2)、乘法和除法混合在一个算式里,应按怎样的顺序计算?(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计算)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3、抽生板演。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1、观察板演内容,纠错。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2、当堂训练内容:P8/1—4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一)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113(人) =1974(人) =1974(人)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回忆:第二课时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学习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3、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1、口述学习目标2、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认真看6页例3内容,思考:(1)、“半价”是什么意思?(2)、在这些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计算)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3、抽生板演。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1、观察板演内容,纠错。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2、当堂训练内容:P8—9/5—9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二)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1)24+24+24÷2 (2)24×2+24÷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24+24+12 =48+12 (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 =60(元) =9-6 =90÷30=60(元) =3(名) =3(名)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课后回忆:第三课时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学习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习过程: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1、口述学习目标2、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认真看11页内容,思考:(1)、怎样计算要多派几名保洁员呢?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什么?(3)、为什么要加括号?(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计算)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3、抽生板演。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1、观察板演内容,纠错。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有括号的运算怎样计算?2、当堂训练内容:P14—15/2、3、5—7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三)(1)42+6×(12-4)(2)42+6×12-4 运算顺序:=42+6×8 =42+72-4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 =114-4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 =110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课后回忆:第四课时0 的运算学习内容:P13/例6(0的运算)学习目的: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习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学习过程: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1、口述学习目标2、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认真看11——13页内容,思考:(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运算?(2)、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能举例说明吗?(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计算)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3、抽生板演。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1、观察板演内容,纠错。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请你说说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当堂训练内容:P15—16/8—13板书设计:关于“0”的运算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能否做除数?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

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课后回忆:单元测试题1.填空.(1)在计算(2000-36×47)÷44时,首先算()法,最后一步算()法.(2)180×650-320÷80,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那么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3)根据500÷125=4,4+404=408,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4)78与82的商,除585与265的差,商是多少?列成综合算式是().(5)用182除以13的商,去乘28与14的差,积是多少?列成综合算式是().(6)一个气象小组测得一周中每天的最高温度分别是31℃、33℃、34℃、32℃、30℃、35℃、29℃.这一周内的最高温度相差()℃,这一周内的最高温度平均是()℃.(7)把算式改编成文字题.5×(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1)75×8表示8个75的和是多少.()(2)比200少2的数是198.()(3)乙数比甲数少2,甲数就比乙数多2.()(4)甲是乙的3倍,乙是丙的2倍,甲是丙的6倍.()(5)小数一定比整数小.()(6)百分之一比十分之一大.()(7)被减数、减数、差的和等于被减数的2倍.()3.选择题.(1)甲数是乙数的1倍,甲数()乙数.①>②=③<(2)44个25相加的和除以25的11倍,商是多少?列式应是().①25×44÷25×11②25×44÷(25×11)③(44+25)÷(25×11)④(44×25)÷(25×11)(3)下面第一步计算是正确的是()②2569-3400÷25×4=2569-3400÷100③850-30÷3×10=850-10×10④125×8-346+654=1000-1000(4)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96,那么被减数是().①96②48③69④条件不够(5)6个人3天可以做玩具36只,平均每人3天可以做几只?正确列式的是().①30÷6÷3②36÷3③36÷6④36÷6×34.计算题.(1)直接写出得数.14×6=80÷16=62-5×6=45×3=540÷9=(15+8+22)÷3=90÷18=180×4=750÷(20-15)=(2)计算下面各题.1080-3500÷250+346 2010÷15-11×12(487+2884÷28)×506200×73÷(543-178)(3)文字题.①304除以19的商.加上16的5倍,和是多少?②870与840的差去除1530与840的和,商是多少?5.应用题.(1)三(一)班的男生比女生人数的2倍少7人,女生有16人,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2)一个篮子里有25个鸡蛋,这个篮子和鸡蛋一共重1525克,篮子重400克,平均每个鸡蛋重多少克?(3)王师傅每小时加工42个零件,小李每小时加工37个零件,两人同时加工6小时,王师傅比小李多加工多少个零件?(4)5部插秧机6小时插秧24000平方米,平均1部插秧机1小时插秧多少平方米?(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习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学习过程: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1、口述学习目标2、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认真看17——18页内容,思考:(1)、要知道情境图中1号检查点的位置,应以什么地方为观测点呢?(2)、东与北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1号检查点的位置还可以怎样说?(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准确的描述方向)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