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错误”换个角度看问题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个角度看“错误”换个角度看问题作文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而数学活动是一种包含有猜测、错误与尝试,证明与反驳,检验与改进的复杂过程。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错误是普遍的,也是必然的。在建构主义看来,错误的产生具有合理性。有学者认为,从学习者身上观察到的一系列错误表明,错误不是教给的,而是学习者构造了自己特有的概念与程式造成的。[1 ]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对错误应该如何正确认识?怎样有效利用错误资源,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思考。
一、当前教师和学生对“错误”的认识与态度
教师的眼睛总是“雪亮”的,尤其擅长找错,这是一种“职业病”。但因每位教师对错误的认识不同,所以教师对待错误的态度存在差异。我们把教师对待错误的态度分成四种:第一种是教师害怕、拒绝错误。希望学生最好少出错误,甚至不要出现错误。第二种是教师警惕、防治错误。一旦发现,立即指导纠正,并以防为主。第三种是教师合理、有效利用错误。把学生的学习错误作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第四种是教师让学生反思自身的错误,进行错误观的教
育,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当前教师对错误的态度多数人属于第一、二种,小部分人属于第三种,而能达到第四种境界的教师则为数极少。
在学生眼里,“差错”意味着失败,意味着耻辱。课堂上,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因为担心出错而不敢发言。常听老师们在感叹:为什么年级越高,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学生人数越少?那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自尊心和耻辱感增强,会更担心自己在那么多人面前因回答错误被老师批评、被同学讥笑歧视;对作业本上出现的错误,当老师和家长问:“为什么会做错?”,很多学生脱口而出:“粗枝大叶呗!”,一幅不以为然的样子。有些学生对试卷中的错误,是又“怕”又“恨”,然而却“不知所措”。多数学生看不出错误或看出错误但改不对,甚而弄不清错误的原因。
二、将错误资源化,促师生共同成长
当代科学家、哲学家 __曾经说过:“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面对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若能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学机智,以独特的视角去发现错误的价值,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因势利导,将能达到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素养、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1.让错误不再可怕
作为教师,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更不要任由同学取笑,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快乐、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认知和创造具有极佳的激励作用。所以,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 __允许争论,要让学生觉得错误不再可怕,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实的保护,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让学生敢于展现自己的思维、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2 ]
2.合理、有效利用错误资源
在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力,美国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我们要转变过去对“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去除前面所说的第一、二种态度,善待“错误”,抓住教育契机,合理利用,让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并力求达到第四种最高境界。
①善于捕捉有价值的错误资源
教学中不是缺乏,而是缺乏善于发现的眼睛。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错误的学情信息,但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错误信息本身也存在着重要和次要、有用和无用之分。教师要独具慧眼,敏锐洞察,学会倾听,善于判断、选择,及时捕捉那些有价值的、稍纵即逝的错误,作为教学的资源,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发挥错误的教育价值。
②充分预设错误,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有些是教师能够预料到的。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事先预测出学生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可能发生的错误,还可以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错误的问题加以预设,主动诱发错误。[3 ]如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后,教师可出示这样的一句话: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让学生去判断正误;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可出示纠错题:35×27+65×27=(35+65)×27×27、102×16=(100+2)×16=100×16+2,通过教师主动地预设错误,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质疑、辨析、发现,找出致误原因,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最终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消除数学学习中的隐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③直面教师自己的错误
其实,错误不单出现在学生身上,教师偶尔也会“马失前蹄”。这就要求教师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勇敢地把错例拿出来,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纠错。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说:“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同样,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对自己的错误加以利用,也是不可原谅的。如学习了“正负数”后,练习里有这么一题:地面以上1层记作+1层,地面以下1
层记作-1层,从-2层上升了9层,所到的这一层应该记作()层,极大多数的学生答案是+7,起先教师也是这么认为,但有一学生质疑:“实际生活中并没有0层?”,仔细一想,地面下从“-2”上升到“-1”,只升了一层,还要上升8层,即到“+8”层。这时,教师就应勇敢地面对错误,放下架子,丢下面子,师生共同查找错因,通过画简单的示意图:-2→-1→+1→+2→+3→+4→+5→+6→+7→+8,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并教育大家考虑问题要周到,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考虑问题。
3.加强反思,促师生共同成长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反思是指自己思维和学习、工作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反思是一种主动“再认识”的过程,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在新课程实施中,非常强调师生加强反思,反思会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