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 2.4能量
教科八年级上册物理 能量 同步测试
2019-2019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4能量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一颗数十吨的陨石落向地球,在加速下落的过程中,陨石与大气剧烈摩擦而燃烧,犹如一颗火球扑向地面、陨石下落过程中,其能量的变化情况是( )A。
动能增加、内能增加B、动能增加、内能减小ﻫC、动能减小、内能增加 D、动能减小、内能减小2、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在小球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整个过程中,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ﻫA、小球所受弹簧的弹力始终比重力大B、小球到达最低点时所受弹簧的弹力等于重力C、小球的机械能在不断减少 D。
小球的速度一直在减小3、下列过程中,属于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A。
推开弹簧门的过程 B。
用力拉长弹弓橡皮条的过程ﻫC。
弹簧枪将“子弹”射出去的过程 D、跳水运动员将跳板踏弯的过程4、图中发电机、电动机、白炽灯、热机的能量流向图符合实际的是( )A、B、ﻫC。
D、5、关于能量及其能量之间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具有内能,冰山不具有内能ﻫB、火箭在加速上升时,机械能保持不变ﻫC。
拦河大坝使水位升高,增加了水的重力势能D。
坠落的陨石在空中划过一道亮光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6、我们小时候都玩过秋千吧,闭上眼睛,那种时高时低的感受如同在飞…,您明白其中能量的转化不?关于图中荡秋千的小孩,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小孩在A点具有最大动能 B。
小孩在B点势能最小C、小孩从B荡到C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D、假如没有能量损失,他将一直荡下去7、依照能量守恒定律,以下情形估计发生的是()A、出膛的子弹射穿木板,以更快的速度接着前进B。
孤岛上被人们遗忘的一只机械表,默默地走了几十年C、两个斜面相对接,小球从左斜面滚下后,接着冲上右斜面D、电水壶里的水沸腾了,给该电水壶断电,水的沸腾却永远可不能停止8、下列哪种器材在工作中利用了由弹簧形变的势能转化成的动能()A、自动车座B、机械手表C、弹簧秤 D、衣服夹9。
八年级物理上册 2.4 能量学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4 能量学案(新版)教科版2、4 能量学习目标:1、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的能量。
初步了解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和核能等能量形式。
2、知道各种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转化的过程。
3、学会观察、分析在生活中看见的能量转化过程。
4、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学习重点:能量的多样性,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学习难点:分清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区别。
教材导读:一、各种形式的能量学生看书:P32~33教师点拨:能量是与物体运动形式有关的物理量。
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不同的能量形式。
基础知识:1、下列物体具有什么能量:(你的猜想)正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能。
从高处往下流的水具有能。
正在发光的电灯具有能。
干电池具有能。
2、现代生活人们离不开能量,并具有多样性,如电能、太阳能、化学能、核能。
下列是生活中用到的一些器具或生产工具,其中分别用到了那种能量,你的想法是:(1)太阳能热水器(2)煤气灶(3)电冰箱(4)原子弹教师点拨:机械能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
请你说明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1)空中飞行的子弹具有:(2)在斜坡上行驶的自行车具有:(3)被拉长的橡皮筋具有:(4)被拦河坝挡住的江水具有:(5)正在下落的雨点具有:(6)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具有:二、能的转化学生看书P33~34:讨论交流:能量的来源你认为能量来源于那里?你的想法是:基础知识:1、火力发电厂“吃”的是煤,“发”的是电,在整个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如下:请填空:煤的化学能在锅炉中燃烧变成能,使锅炉中的水汽化带动蒸汽机变成能,蒸汽机带动发电机,变成电能。
2、下列能源不是来源于太阳辐射能的是()A、石油B、天然气C、煤D、核能3、下列设备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抽水机B、发电机C、电动机D、热机中考连线:1、夏天,人们睡在石床上比木床上感觉舒服的原因是:()A、石床光滑B、石床比木床凉些C、石床比木床能量转移的效果要好些D、石床比木床能量转移的效果要好差些2、xx年在青岛设立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采用的是风力发电机给路灯供电。
新版教科版2018_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能量练习含答案
第四节能量1.关于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正在发声的物体具有声能B.正在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C.可见光可以传递光能,不可见光不能传递光能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2.出行是人们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出行的工具多种多样,使用的能源也不尽相同。
燃油汽车所消耗能量的类型是( D)A.生物能B.电能C.太阳能D.化学能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量的是( D )A.五楼掉下的花盆B.弯弓射出的箭C.转动的电风扇D.野营时用篝火取暖4.自然界中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都可以相互转化,电动机工作时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__机械__能;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__内__能。
5.利用能的过程是把一种形式的能量__转化__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的过程;或者是把能量从一个物体__转移__到另外一个物体。
利用太阳灶烧水是能量的__转移__,利用电水壶烧水是能量的__转化__。
6.下列不是利用电能的机器是( C)A.电饭煲B.电磁炉C.汽油机D.电水壶7.下列现象中,与光具有同种形式能量的物体是( B )A.急速飞出的足球B.亮着的白炽灯C.被冲开的热水瓶盖D.爆炸的氢弹8.生活中有关能量转化的实例很多,下列现象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B)A.摩擦起电B.摩擦生热C.燃料燃烧D.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抽到高处9.傍晚,北京的天空风雨大作,电闪雷鸣,街头一棵树被雷电击断了,这个现象说明:闪电具有__能量__。
10.歌曲中“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这是由于太阳能__转化__(选填“转移”或“转化”)为植物中的能量,植物获得能量而生长。
11.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释放出巨大的__能量__,将广岛和长崎夷为平地,直接造成20多万人丧生,加快了日本投降的步伐,为二战的早日结束做出了贡献。
12.飞流直下的江水在做__机械__运动,有时我们会把它们视为“洪水猛兽”,说明奔腾的水具有__能量__。
八年级物理上册 2.4 能量教案 (新版)教科版-(新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4.能量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切物体都是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能量。
2.初步了解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和核能等能量形式。
3.知道各种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联系生活,观察教材图片,让学生们自己来认识常见的这些能量形式。
2.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初步认识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物质世界不同运动和能量形式的认识,尤其对能量转化利用的认识,使学生们对大千世界有一个概括的具体的认识,拉近了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与我们人类生活、生产、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认识几种常见的能量形式。
2.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过程。
二、教学难点1.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2016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完成了任务后,从离地面几百千米的高空顺利返回地面。
进入大气层时,外表温度迅速上升,剧烈燃烧,远远扇动就像一个火球从天而降。
“神舟十一号”飞船外表的热焰从何而来?温度为什么会上升?学习了本节知识,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教学活动本节分为两个教学板块:(1)各种形式的能量;(2)能量可以转化。
一、各种形式的能量下面请同学们讨论、思考一下,看看你能说出几种能量?师生讨论,交流,然后一起归纳总结几种最基本的能量形式。
基本能量形式: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核能。
分析归纳: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二、能量可以转化自然界中的能量不仅多种多样,而且当物质运动形式发生转变时能量的形式也同时发生转变。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4能量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4 能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能量”。
具体内容包括:1. 能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能量的守恒定律。
3. 常见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
4. 能量的测量单位及能量转换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能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知道能量的守恒定律。
2. 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
3. 掌握能量的测量单位及能量转换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能量的守恒定律,能量的测量单位及能量转换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量的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量转换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播放设备。
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投掷篮球,让学生思考篮球上升和下落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2. 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能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能量的守恒定律,常见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能量的测量单位及能量转换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用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讲解能量转换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例题加深对能量知识的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主要包括:1. 能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能量的守恒定律。
3. 常见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
4. 能量的测量单位及能量转换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设计一些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题目和答案如下:1. 填空题:(1)能量是物体_________的能力。
(2)能量的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_________中,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四节 能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四节能量一、教学内容1. 能量的概念和表示方式;2. 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3. 能量守恒定律;4. 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掌握不同形式能量的表示方式;2. 培养学生对能量转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使学生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并能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量的概念、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难点:能量转化的观察和分析,能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滑轮组、小车等);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如电梯上升时人的体重感觉变化,引导学生关注能量的转化。
2. 知识讲解:(1)能量的概念:介绍能量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
(2)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讲解动能、势能、热能、电能等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方式。
(3)能量守恒定律:阐述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让学生明白能量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会转化形式。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一个能量转化的题目,如小车滑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能量转化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化现象,分享彼此的认识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能量的概念、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等关键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一个能量转化的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答案:如人在爬山时,身体消耗的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
2.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分析下列现象:烧水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水的内能。
答案: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水的内能,同时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损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能量转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能量的概念和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
2.4能量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学设计(教科版)河北专版
1. 填空题:
(1)能量的转化是指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例如从______转化为______。
(2)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______保持不变。
(3)太阳能电池是将______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 选择题:
(1)以下哪个现象不是能量的转化?
A. 摩擦生热
B. 木棍被折断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9章“机械能”的相关知识,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此外,学生应该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等)有一定的了解。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常比较感兴趣,他们善于观察和思考。在学习能力上,他们已经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如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等。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来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布置与能量转化和守恒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的书籍、网站、视频等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点。
2.4 能量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学设计(教科版)河北专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20章“能量”的第1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该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培养学生的能量观念和节能意识。
2.4能量(教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
三、总结
教师: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切物体都是有能量的,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不同的能量。了解了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和核能等的能量形式。知道了各种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同种能量可以相互转移。
C.电能转化为内能——电炉工作
D.势能转化为动能——向上运动的乒乓球
3.在火力发电站,运进的是“煤”,送出的是“电”。在这个过程中能量转化是( )
A. 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B. 化学能→重力势能→动能→电能
C. 机械能→内能→化学能→电能
D. 内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二)填空题:
1、正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______能。
(4)通过联系生活,观看视频,观察图片,让学生自己来认识常见的这些能量形式。
(5)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初步认识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6)通过物质世界,不同运动和能量形式的认识,尤其是对能量转化和利用的认识,使得学生对能量有一个概括的具体认识,拉近了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与我们人类的生活、生产、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四、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几个过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用锯条锯木头B.将热水和冷水混合
C.自行车刹车D.水沸腾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
2.小梅同学将能量的转化及常见的例子连线如下,其中有一组出现了错误,请你帮她找出( )
A.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用磨刀石磨刀
B.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暖水瓶瓶盖蹦起
2.4能量(教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物理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质课件2.4能量
过强的灯光很耀眼
光能的利用
新知讲解
5.化学能
电动玩具
电池
燃料的燃烧是化学能的释放
新知讲解
6.核能
原子弹爆炸
核电站
新知讲解
7.太阳能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
光伏发电板
强化练习
在高空飞行的飞机具有( C ) A.动能 B.势能 C.机械能 D.光能
新知讲解
二、能的转移
像这样,在能量变化过程中,能的形式不发生改变的现象叫能的转移 当你手冷的时候怎么办?
水力发电
风力发电
刚开始: 其它形式的能
核发电
太阳发电
到后面: 内能
强化练习
(多选)以下现象中,发生了能的转化的是(AD ) A.钻木取火 B.温水热牛奶 C.一个物体推动另一个物体 D.坐“滑滑梯“屁股发热
知识总结 1.常见的七种形式的能
能量 2.能的转移 3.能的转化
巩固练习
1.(多选)木柴是通过太阳的光合作用以后长达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太阳光里含有太阳能 B.木柴里面含有化学能 C.这里发生了能的转化 D.这里发生的是能的转移
巩固练习
2.下列实例中发生的是能的转化的是( A ) A.电动玩具要安装电池 B.对手哈气 C.泡脚 D.试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巩固练习
3. 以下物体中涉及到能的形式都是化学能的是( C ) A.热水、石油 B.太阳、树木 C.煤、氢气 D.核燃料、化石燃料
巩固练习
4.近年来,我国航天航空事业得到蓬勃的发展,诸如利用火箭把“嫦娥四号”送上月球 ,实现了全球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创举。在火箭升空前,要在火箭的表面凃一层“ 保护层”,关于火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保护层”在快速上升过程中,防止火箭因为过热而解体,这是能的转移现象 B.火箭上升需要燃烧燃料助推,燃料的燃烧是能的转移过程 C.燃料燃烧的时候把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4.能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4能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节“能量”。
本节主要介绍能量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具体内容包括:能量的定义、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证明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各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2. 让学生掌握能量的转化规律,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能量转化。
3. 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量的概念、能量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小车、弹簧、电阻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摩擦生热,让学生感受到能量的存在和转化。
2. 能量的概念:讲解能量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3. 能量的转化:通过实验和图示,讲解能量的转化规律,让学生明白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等。
4. 能量守恒定律: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证明和应用,让学生理解能量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5.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能量的知识进行分析,如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功,能量是否发生了转化等。
6.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能量的知识解决问题,如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能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能量定义:物体做功的能力形式:机械能、热能、电能等转化: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第二章 第4节《能量》(含答案)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4节《能量》设计人:审核人:学习预设问题与活动规则与评价教学(学习)目标1.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形式的能量。
2.知道各种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
认真阅读明确目标导入新课复习提问: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两个变形公式是和。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高速飞行的子弹能击穿厚厚的木板,流动的河水能带动水轮机发电……这些物体都具有能量,我们生活在能量的世界里,这节我们来研究运动与能量的关系。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各种形式的能量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2页的内容及图2-4-2,完成下列问题。
1.能量是与物体有关的物理量。
不同的运动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描述物质世界的离不开对的研究。
从宏观到微观,物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形式的多样性。
2.(补充讲解)各种形式的能量①机械能:做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如、、等都具有机械能。
②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也叫做热能,它与温度有关。
③电能:电具有的能量,如发电机提供电能。
④光能: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量。
比如太阳光具有光能。
⑤声能:声音具有的能量。
比如: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⑥磁能:与磁相联系的能。
⑦化学能:物体发生化学变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比如:酒精的燃烧。
⑧核能:原子核在发生裂变或聚变时所释放的能量。
[及时练习] 教材P32页图2-4-2中,分别具有什么能?知识点二:能量可以转化要求:1、先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3、三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装订线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3页的内容及图2-4-3,完成下列问题。
1. 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使用最普遍的能量。
追溯能量的来源,你将发现,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能量来自于。
2.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地方另一个地方,不同形式的能量还可以相互。
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和的过程。
[及时练习] 1.图2-4-3中,小聪家使用的电能最终来自能2.生活中我们获得电能的途径有:⑴水力发电是将水的机械能转化为能。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运动与能量》教案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本章是运动学的基础,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物体的运动、静止、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等基本物理概念以及能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等知识.本章共分4节:1.第1节“认识运动”,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比说明运动的普遍性,并介绍物质内部分子、原子的组成.2.第2节“运动的描述”,应用观察、实验、体验的方法来探究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使我们在了解运动的探究方法、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运动现象的美妙与和谐.3.第3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定义,介绍了测平均速度的方法,并进行了路程时间的计算.4.第4节“能量”,介绍了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的能量,以及各种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本章教材知识体系是从现象到本质,按照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进行编排,先介绍宏观和微观的运动再学习运动学的基础知识、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及平均速度测量,最后是运动的本质,各种形式的运动对应着不同的能量.【教学目标】1.在知识目标方面:知道宏观和微观的运动、参照物的概念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掌握速度的简单计算;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平均速度,认识自然界各种形式的能量,知道各种形式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2.在能力目标方面: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通过日常的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比较运动的快慢,会进行试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3.在素养目标方面:让学生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对机械运动的概念、物质组成的认识以及速度的理解和计算、测平均速度的方法.【教学难点】对原子结构模型、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以及参照物的选择与判断【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1.认识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了解微观世界的运动.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三、素养目标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机械运动.【教学难点】对微观世界运动的认识.【教具准备】两只空广口瓶、玻璃板、二氧化碳气体;两个铅块(事前用小刀刮亮)、铁架台、钩码;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足球比赛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足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生:运动员、足球是运动的,球门、足球场是静止的.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新课】一、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第20页图2—1—1~2—1—3中的几幅漂亮的图片,然后回答下列问题:银河系中星星、飞奔的猎豹、翱翔的飞船,它们有没有共同点?共同点是什么?生:它们有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在运动.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周围的物体,说说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学生交流、讨论,积极举手发言.生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走路的人是运动的;地球是运动的;分子是运动的……生2:黑板是静止的;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公路是静止的;大桥是静止的……教师总结:1.我们身边有很多运动的物体: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2.宇宙是运动的: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在自转,还绕着太阳公转,且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同理,银河系也是运动的,那么宇宙同样也在运动,所以从宏观上看,宇宙中的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3.微观分子是运动的: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这些分子也是在运动的.4.运动是绝对的、普遍的现象,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二、分子热运动师同学们,物体运动的特征是什么?你们是怎么来判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生:如果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如果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说明没有运动.师同学们讲得非常通俗,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即说物体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机械运动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例题(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四季更替B.花开花谢C.流星划过夜空D.生物的新陈代谢解析:物理学中“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它不同于体育锻炼中所说的“运动”.四季更替、花开花谢、生物的新陈代谢都不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所以不是我们物理学中说的机械运动.答案:C三、微观世界的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1)现象探究:一座大山由许多巨石组成,将巨石劈开分成小石头,小石头碾碎成小石子,将小石子研磨成小颗粒……如此不断细分,是否无止境呢?(2)探究归纳: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微小的粒子保持了原来的性质,通常把它们叫做分子,分子极其微小.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只有电子显微镜才能帮助我们看到它.(3)分子微小2.物质三态与其分子运动情况3.原子的核式结构:1909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①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靠巨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形成坚硬的核;②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旋转的电子组成,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存在吸引力;③原子的核式结构与太阳系类似.几个质子和中子组成了原子核,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体积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的半径相当于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直径为100米的大球,原子核仅相当于一粒绿豆的大小),但原子核的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质量几乎为零且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庞大的空间中(微观尺度)沿不同的轨道绕核运动.思维拓展:各微小粒子构成关系图如下.人类为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制造出了各种类型的粒子加速器,借助于不断完善的粒子加速器,又发现了μ子、π介子及τ子等400余种粒子.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本节学习了宏观和微观世界的两种形式的运动,知道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理解了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了微观世界里分子原子的组成,物质三态与分子运动的关系等.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本节的内容趣味性不高.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师生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对运动的认识——对比学习——宏观运动与微观世界运动——练习巩固.这种设计是让学生从大量的运动现象中有序地过渡到科学地描述运动上,以解决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这样使学生亲近教师,亲近课堂,营造一种师生平等参与的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到自己探究学习的价值和愉悦感,从而获得知识并树立足够的学习信心.2.运动的描述第1课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把运动进行分类.2.知道描述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参照物.3.能用事例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情况和教科书中的图片,来认识机械运动及其分类.通过讨论交流知道选定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的方法.三、素养目标让学生知道探寻物质世界的奥秘,要从研究物质的运动开始,而研究运动,要从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学习,形成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用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能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播放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的MTV,并将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定格在画面中.设疑:“小小竹排江中游”我们是看见过的,那“巍巍青山”怎么会两岸走呢?此问题不用学生回答,只用此引入课题.【进行新课】一、运动的分类教师讲解: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物体运动大都是机械运动,运动的特点都是物体位置随时间不断的发生改变,从一处到另一处,并经过一定的路线.根据运动路线的情况,可把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二、参照物复习:什么是机械运动?生: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播放列车开动的视频.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一列火车在动,实际上不是这列火车在动,是另一列火车开动了.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学生讨论交流,回答.设疑:怎样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做课本23页的实验探究:动与静.并回答实验中所提的问题.总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提问:在视频中对于火车,人眼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什么?提问:歌词中所唱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是怎么回事?.以火车为例,可说明火车是向哪个方向运动的.生:列举身边的物体运动或静止的事例,并用参照物的概念解释如何判断它的运动情况..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生实验:器材是两个矿泉水瓶,一根吸管还有水.实验内容:在一瓶中灌满水,盖紧瓶盖,并在瓶盖上扎一个洞,插进一个吸管.让两位学生一人拿一个瓶子,要求在行走的过程中将瓶中的水,加入到空瓶中.提问:以空瓶子为参照物,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学生回答.总结: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播放高空花样跳伞的视频.提问:如何判断运动员的运动情况?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演同步卫星与地球间的相对运动关系.一位学生自愿当地球,而让另一位学生当同步卫星,然后,两人很有默契的转了起来.【教师结束语】运动是个普遍现象.然而我们通常又说有的物体是运动的,有的物体是静止的,那是因为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当这个被研究的物体与选取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了,那么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的运动有快慢,用速度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本节是运动学初步知识的基础章节.从机械运动的认识角度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学生对运动并不陌生,但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容易,这方面学生有体验,如:乘坐火车就经常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教材从生活实际(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性认识),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第2课时快与慢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校的运动会上,田径赛跑正在进行,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让两学生分角色来作判断.(1)假如你是观众,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学生回答:看谁跑在最前面.(2)假如你是裁判,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学生回答:看谁先到达终点.老师总结:上面的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都是正确的,只是比较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比较方法:①相同时间比路程;②相同路程比时间.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观众的方法,即用“相同时间比路程”.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2.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即:速度=路程时间如果用符号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则上面的公式可写成v=s t .知道了公式,我们还需要知道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这是速度的主单位.在交通中还有一个单位“千米/时”.读法:如汽车1秒内通过10米的路程,记作“10m/s”读作10米每秒.算算看:1m/s的速度与1km/h的速度比较哪个大?1m/s=36003600ms=3.6km/h所以1m/s>1km/h提问:如果各个速度的单位不同时,如何比较它们大小?学生回答:换算为同样的单位比较.例题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孙杨以3分40秒14的成绩夺得男子400m 自由泳金牌,创造了中国男子游泳奥运首金.他游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通过本题,我们要知道解物理计算题的四项:已知,求,解,答.答案:已知s=400m,t=3分40秒14=220.14s.求:v=?答:他游泳的平均速度约是1.82m/s.课堂演练(多媒体展示)一条东西走向的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向东行驶,乙车上的乘客感觉甲车比乙车快,甲车比丙车慢,乙车上的乘客的这种感觉是以_____为参照物;选取甲车为参照物时,则乙车向______行驶,丙车向_______行驶.解析:由题可知,甲、乙、丙三辆车都是向东运动的,且丙车最快,然后是甲车,最后是乙车;因此选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向西行驶,丙车向东行驶.答案:自己(乙车)西东【教师结束语】运动是个普遍现象.然而我们通常又说有的物体是运动的,有的物体是静止的,那是因为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当这个被研究的物体与选取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了,那么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的运动有快慢,用速度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本节是运动学初步知识的基础章节.从机械运动的认识角度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学生对运动并不陌生,但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容易,这方面学生有体验,如:乘坐火车就经常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教材从生活实际(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性认识),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的运动情况,明确通常所说的速度一般指的就是平均速度.3.利用平均速度v=s/t及其变形公式进行有关复杂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计算.4.让学生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二、能力目标1.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逐步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三、素养目标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教学难点】平均速度的理解和计算.【教具准备】斜面、小车、木块、刻度尺、秒表、金属片、卷尺、小红旗(或发令枪)、自行车等.【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教师播放视频课件:我国体育健儿刘翔2012年6月3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110m跨栏比赛中以12秒87追平了世界记录.师在上述展现的情景中,你发现了几个物理量?生:路程、时间.师刘翔在110m跨栏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呢?师由此可见,要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就必须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长度)和运动的时间.我们这节课就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进行新课】一、运动的分类1.复习提问:什么叫机械运动,运动可分为哪几种?(1)直线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②变速直线运动:a.匀加速直线运动;b.匀减速直线运动;c.无规律的变速直线运动.(2)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较复杂)物理学里研究问题总是从最简单的情况着手,匀速直线运动就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下面我们首先研究匀速直线的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下面看两个动画,多媒体演示“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通过观察大家知道了什么?教师提问:比较速度大小,可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回答:速度大小相等.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学生回答:速度大小不相等.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特点:速度大小经常变化.小结: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简称匀速运动.3.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用符号“v”表示.公式:v=s/t.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讲,它的速度恒定,不随时间改变.例题1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那么,它在前5秒内的速度是多少?解析:因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前8秒的速度和前5秒的速度是相等的,因此本题只需要求前8秒的速度即可.答案:它在前5秒内的速度是2.5米/秒.刚才我们研究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但在实际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是不多的,绝大多数的物体都在做变速运动,请看一位同学百米赛跑时的记录:第1秒3.7米;第2秒6.3米;第3秒7.7米;第4秒8.0米;第5秒8.1米;第6秒8.2米.显然,这位同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他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又如,平时说某辆汽车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是50千米/时,是每时每刻的速度都这么大吗?不是的,遇到行人过马路,司机要临时刹车,速度要减小.无人时可能速度又大些,这个速度就是指汽车在这段时间内大概的快慢程度.实际上是用匀速直线运动概念,去观察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的,我们算出了汽车1小时内通过的路程是50千米,就是说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0千米/时.二、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对于变速直线运动通常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它运动的快慢.(1)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2)平均速度的定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总的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这样计算所求得的速度,就叫做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3)平均速度的公式:v=s/t.v——平均速度,单位:米/秒.s——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秒内通过的路程.说明:①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②计算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定要用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去计算.例题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多大?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出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运动时间,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得全路程的平均速度.答:全程平均速度为24m/s.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某段路程共花费了多少时间这样一种平均快慢的概念,而花费的时间并不一定是“运动”的时间.如:某物体在10s内从甲地运动到乙地,经过路程50m,接着在乙地停留10s.若求前10s内平均速度则是5m/s;求20s内平均速度则是2.5m/s.2.测平均速度实验步骤和实验指导(多媒体课件)教师总结: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难点是计时结束要以听到撞击声为准,即听到声音的同时记录结束时刻,因此同学们要注意区分时刻和时间的概念,时刻是结束或开始在时间轴上的位置,而运动时间是这两个时刻之间的在时间轴上的长度,因此在表格中t=t1-t0,t=t2-t0′.2.在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物理量的对应,而绝不能认为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例题3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一条96cm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500m的安全区?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我们先知道了一种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的大小不变,经历的路径是直线的一种运动.实际中的运动是变速的,在粗略地研究中,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它的速度大小,即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它的运动快慢.接着学习了用刻度尺、秒表来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还了解了超声波测距的原理.实际生活中经常需要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因此,掌握一些测平均速度的方法,是我们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具体表现.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2.4能量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 用箭头和图示展示能量转化的过程,如秋千摆动、水流发电等。
- 设计有趣的能量转化小漫画,帮助学生形象记忆能量守恒定律。
- 在板书一侧绘制能量转化的循环图,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板书设计将结合图表、符号和简洁的文字,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能量守恒与转化的物理概念,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九.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做得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我发现,当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具体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时,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板书设计
① 重点知识点:
- 能量守恒定律
- 动能(KE = 1/2 m v^2)
- 势能(PE)
- 能量转化实例- 可再生 Nhomakorabea源② 重点词句:
- "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只会转化形式"
- "总能量保持不变"
- "观察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③ 艺术性与趣味性:
-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动能、势能等关键概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能量》教案
4.能量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切物体都是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能量。
2.初步了解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和核能等能量形式。
3.知道各种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联系生活,观察教材图片,让学生们自己来认识常见的这些能量形式。
2.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初步认识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物质世界不同运动和能量形式的认识,尤其对能量转化利用的认识,使学生们对大千世界有一个概括的具体的认识,拉近了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与我们人类生活、生产、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认识几种常见的能量形式。
2.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过程。
二、教学难点1.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2016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完成了任务后,从离地面几百千米的高空顺利返回地面。
进入大气层时,外表温度迅速上升,剧烈燃烧,远远扇动就像一个火球从天而降。
“神舟十一号”飞船外表的热焰从何而来?温度为什么会上升?学习了本节知识,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教学活动本节分为两个教学板块:(1)各种形式的能量;(2)能量可以转化。
一、各种形式的能量下面请同学们讨论、思考一下,看看你能说出几种能量?师生讨论,交流,然后一起归纳总结几种最基本的能量形式。
基本能量形式: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核能。
分析归纳: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二、能量可以转化1.能量的来源自然界中的能量不仅多种多样,而且当物质运动形式发生转变时能量的形式也同时发生转变。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4能 量
现象 摩擦生热 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太阳能热水器将水加热 给手机电池充电 燃料燃烧时 用电饭煲煮饭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知2-讲
能量转化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发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电能转化为内能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知2-讲
2.能量的转移 同种形式的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知2-练
(2)打开开关后,电风扇会转动:_电__能__转__化__为__机__械__能___ ; 解析:打开开关后,电风扇会转动,消耗电能,得到机 械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知2-练
(3)冬天,将脚泡在热水里觉得暖和:_水__的__内__能__转__移__到__脚__上_。 解析:冬天,将脚泡在热水里觉得暖和,是水的内能转 移到脚上。
第2章 运动与能量
第4节 能 量
1 课时讲解 能量有多种形式
能量可以转移和转化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知识点 1 能量有多种形式
知1-讲
1. 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运动的物体具有
能量,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描述物 质世界的运动离不开对能量的研究。从宏观到微观,物 质运动的多样性,决定了能量形式的多样性。
主要是看转化与转移前后能的形式是否发生变化,若
能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则是能量的转化,如化学能转
化为内能、电能转化为光能或内能等;若能量的形式没
有改变,则是能量的转移,如高温物体把内能转移给低
温物体。
知2-练
例 2 下列各种能的转化或转移情况是: (1)双手掌用力搓,手心会发热: _机__械__能__转__化__为__内__能__; 解析:双手掌用力搓,手心会发热,消耗机械能, 得到内能,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能量 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火药的化学能
燃气的内能
子弹的机械能
空气、土地的内能
1、各种情势的能量
Hale Waihona Puke 收获总结2、能量的转化
3、能量的转移
4.能量
太阳能(光能)是如何驱动汽车前进的呢?
各种情势的能量
1.生活中的能
你能说出下面物体都具有什么情势的能量吗?
食物
太阳光
运动的足球
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
同的能量情势,从宏观到微观,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决定了能量情 势的多样性。
2.能量的分类 机械能:做机械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
奔跑的运动员
奔腾的河流
2.能量的分类 光能:以光的情势表现出来的能量。
五彩的霞光
耀眼的闪电
2.能量的分类 电能:电具有的能量。电为我们描画出现代化城市的灿烂 景象。
2.能量的分类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也叫做热能,它与 温度有关。
融化的钢铁
炽热的岩浆
2.能量的分类 核能:原子核在产生裂变或聚变时所释放的能量。
核电站
核弹爆炸
2.能量的分类
化学能:物质由于化学变化所释放的能量。可以燃烧的物 体、食物等都具有化学能。
可以燃烧的物质
食物
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燃烧时产生的光和热就来源于燃料储存的化学能。
食物也具有化学能,人们的生活、工作所消耗的能量就来源于食物里储存的化学能。
能量的转化
视察下图,讨论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热水的一部分内能 转移到牛奶
球的机械能转移 到木块上
食物、水果的化学能 转移到人体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区分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关键是看能量的情势是否产生改变。若 能量的情势不同,即能量的情势产生改变,则是能量的转化; 若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即能量的情势不变, 则是能量的转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能 量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美丽的烟火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知道能量的多样性; 2.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列举有关实例。
讲授新课
一 各种形式的能量
各 种 形 式 的 能 量
机械能 光能和电能 内能 原子能 化学能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植物生长蕴含内能
2、说明下列图片的能 量转化情况:
电 动 自 行 车
太阳能汽车
课堂小结
各种形式的能量: 机械能、电能、光能、内能、 化学能、核能。
能
量
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地方
能量的转化: 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还可以从
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随堂训练
1.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量:
1、正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_机__械___能。 2、从高处往下流的水具有_机__械___能。 3、正在发光的电灯具有_光__能__和__热___能。 4、干电池具有_化__学____能。
讲授新课
小结
1.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 2.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二 能量可以转化
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能量都来自于太阳
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 个地方,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还可以互相 转化 。
讲授新课
我们使用的各种家用电器就是把电能转化 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 1.电饭锅:电能转化为内能 2.电风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电灯泡: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4.电磁炉:电能转化为内能
讲授新课
1.能量的转移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2.能量的转化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1、说明下列图片的能 量转化情况:
水 电 大站 亚 湾 核 电 站
蓄电池充电
讲授新课
随堂训练
2.下列各种能的转化或转移情况是:
1、水电站里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_机__械__能__转__化__为__电__能_______
2、摩擦生热的现象__机__械__能__转__化__为__内__能___ 3、燃料燃烧时放热__化__学__能__转__化__为__内__能___ 4、给蓄电池充电__电__能__转__化__为__化__学__能___ 5、水沸腾时水壶盖向上顶起来_内__能__转__为__机__械__能___ 6、用热水加热袋装牛奶__内__能__的__转__移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