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1)
塑性分析和极限荷载
三、基本假设 1、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 、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2、拉压时,应力、应变关系相同。 、拉压时,应力、应变关系相同。 3、满足平截面假定。即无论弹、塑性阶段,保持平截面不变。 、满足平截面假定。即无论弹、塑性阶段,保持平截面不变。
σ
σy
卸载时有残余变形
ε
§12-2 纯弯曲梁的极限弯矩和塑 性铰
(4)极限状态 )
2、确定单跨梁极限荷载的机动法 、
q
l
qu
A
θ
xθ
Mu x
l θ 2
2θ
θ
B
dx C
Mu
Mu
临界状态时, 临界状态时,由虚功方 程: 2∫ xθ ⋅ qu dx = M u ⋅ θ + M u ⋅ θ + M u ⋅ 2θ
1 2 l θ ⋅ qu = 4 M uθ 4 16 M u qu = ∴ l2
1. 弹性阶段
b b 2 2
z h 2 h 2
M
M
σ = Eε
Ms σs = 1 2 bh 6
ε =κy
1 M s = bh 2σ s 6
κ= κs =
ε
y h/2 = 2σ s Eh
σs / E
y
σs
h 2 h 2
2.弹塑性阶段
y σ = σs y0
y
κ =
εs
y0
=
σs
Ey0
=
h κs 2 y0
p
机构4 机构
p
q = 2p
p1 = 2.5
Mu a
1.2 p
θ
Mu
Mu
θ 2θ
pu = 1.33
Mu a
结构力学-13-结构的极限荷载(1)(1)
得极限荷载
FPu
3 2l
(M
u
3M
u
)
2020/4/3
10:21:21
18
第 13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3. 讨论
如果 M u 3M u
图(a)、图(b)所示的破坏机构都 能实现。此时,A、B、D三个截面 都出现塑性铰。
2020/4/3
可得极限荷载
10:21:21
FPu
9
Mu l
19
第 13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2020/4/3
10:21:21
24
第 13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16.5 多跨连续梁的极限荷载计算
条件:梁在每一跨度内为等截面; 荷载的作用方向相同,并按比例增加。
结论:连续梁只可能在各跨独立形成破坏机构;如图(a)、(b) 不可能由相邻几跨联合形成一个破坏机构。如图(c)
连续梁极限荷载的计算方法: 1)对每一单跨破坏机构分别求
增大、承载力无法再增大时结构所承受的荷载。
2020/4/3
10:21:21
13
第 13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16.3 单跨梁的极限荷载计算
静定梁:只要一个截面出现塑性铰,梁就成为机构,丧 失承载力以至破坏。
超静定梁:具有多余约束,必须出现足够多的塑性铰,才 能使其成为机构,丧失承载力以至破坏。
例1. 计算图(a)所示等截面梁的极 限荷载。
图(b)为弹性阶段(FP≤ FPs)
的M图,A截面弯矩最大。
2020/4/3
10:21:20
14
第 13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2020/4/3
FP>FPs后,塑性区在A附近形 成并扩大,在A截面形成第一个塑 性
土木工程结构力学教学大纲(重大教材)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tructure Mechanics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总学时:90 学分:5.5适用对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程序语言使用教材:《结构力学》(第一版),文国治,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10,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配套系列教材。
参考书:1)《结构力学》(第四版上、下册),李廉锟,高教出版社,2004.07,全国优秀教材2)《结构力学》(上、下册),朱慈勉,高教出版社,2004,全国优秀教材3)《结构力学》,胡兴国,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4)《结构力学》(第二版上、下册),罗固源,重关大学出版社,2003.09,21世纪高等学校本科系列教材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析计算杆件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包括手算与电算)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绪论了解结构计算简图及简化要点,荷载分类,约束和结点的类型和力学特性。
2)几何组成分析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律及其应用。
3)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灵活运用截面平衡法,熟练掌握梁和刚架内力图的作法以及桁架内力的计算方法,掌握静定组合结构和拱的内力的计算方法。
了解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
4)虚功原理与结构的位移计算理解变形体虚功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熟练掌握静定结构位移的计算方法,了解互等定理。
5)影响线理解影响线的概念,掌握作静定梁和桁架内力影响线的静力法,了解机动法。
会用影响线求移动荷载下结构的最大内力。
6)力法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和用力法典型方程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支座移动、温变作用下的内力。
会计算超静定结构的位移。
了解超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5125015总学时:80学时(讲课76学时,上机4学时)总学分:5学分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预修要求: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在学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杆件结构的计算原理和方法,熟悉各类结构的受力特点和性能,培养结构分析和计算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结构力学问题打好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平面杆件结构的组成分析、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分析方法。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学习中,要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注意正确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考虑到课程性质,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计算机应用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重视。
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适用于土木工程本科专业80课时的结构力学课程使用,可根据具体的课时情况作适当的增删。
大纲正文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平面杆件结构和荷载的分类;结构计算简图概念及确定计算简图的原则。
重点: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结构计算简图概念及确定计算简图的原则。
难点:确定计算简图第一节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结构的计算简图第三节平面杆件结构和荷载的分类第四节结构力学的学习方法习题:3题第二章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学时:4学时(讲课3学时,习题1学时)本章讲授要点: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律;对体系几何组成的分析和判定;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几何组成特征。
重点:运用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的三个简单组成规则分析一般体系的几何组成。
难点:三刚片体系中虚铰在无穷远处的情况。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几何不变体系组成规则及体系分析举例习题:6题第三章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学时:10学时(讲课8学时,习题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梁、刚架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的绘制;多跨静定梁、静定平面刚架、三铰拱、受弯杆件与桁架杆件组合结构的内力计算;结点法和截面法计算静定平面架内力;三铰拱的受力特点,内力图特征,合理拱轴概念及静定结构的基本特征。
结构力学课件 第十二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Mu
× 2δθ
=
0
Pu
A
δθ B
δθ
C Mu
2δθ
Pu/2
本例中,截面上有剪力,剪力 会使极限弯矩值降低,但一般 影响较小,可略去不计。
机械系 董达善 教授
第十二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12-3 单跨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超静定梁有多余约束,出现一个塑性铰后仍是几何不变体系。
A截面先出现塑性铰,这时 M A = 3Pl /16 = M u P = 16M u / 3l
机械系 董达善 教授
第十二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12-5 计算极限荷载的穷举法和试算法
上节定理的应用:
极小定理的应用
穷举法:列出所有可能的破坏机构,用平衡条件求出这些破坏 机构对应的可破坏荷载,其中最小者既是极限荷载。
试算法:每次任选一种破坏机构,由平衡条件求出相应的可破 坏荷载,再检验是否满足内力局限性条件;若满足,该可破坏 荷载既为极限荷载;若不满足,另选一个破坏机构继续运算。
Pu1 ≥ Pu2 若把 Pu2看成可破坏荷载,Pu1 看成可接受荷载。
故有
Pu1 ≤ Pu2 Pu1 = Pu2
3.极小定理:极限荷载是所有可破坏荷载中最小的。
证明:由于极限荷载 Pu 是可接受荷载,由基本定理 Pu ≤ P+ 4.极大定理:极限荷载是所有可接受荷载中最大的。
证明:由于极限荷载 Pu 是可破坏荷载,由基本定理 Pu ≥ P−
令 M max = M u ,得
Pu
=
4Mu
/
l
=
4 4000
× 26.79×106
=
26.79
kN
l/2
l/2
结构的极限荷载和例题讲解
简化计算: 假设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其应力~应变关系下图所示。
§12-2 极限弯矩和塑性铰 破坏机构 静定梁的计算
一、弹塑性阶段工作情况
理想弹塑性材料T形截面梁处于纯弯曲状态时
弹性状态:
图b:截面处于弹性阶段,σ<σs (屈服极限) 图c:截面最外边缘处σ=σs (达到屈服极限) 屈服弯矩(弹性极限弯矩)MS = Wσs(W:弯曲截面系数) 图d:截面处于弹塑性阶段。 靠外部分形成塑性区,其应力为常数,σ=σs , 靠内部分仍为弹性区,称弹性核,其应力直线分布 图e:截面全部达到塑性——极限情形, 这时的弯矩是该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 ——极限弯矩,以Mu 表示。
等截面超静定梁(图a) (各截面Mu相同) 弹性——弹塑性阶段——极限状态过程:
(1)弹性阶段弯矩图:P≤Ps (2首)先弹在塑A性端阶形段成M并图扩:大荷,载然超后过CP截s,面塑也性形区成
塑性性铰区。。A端首先达到Mu并出现第一个塑
(3)极限状态M图:荷载再增加,A端弯矩 增量为零,当荷载增加到使跨中截面的弯矩达 到Mu时,在该截面形成第二个塑性铰,于是梁 即变为机构,而梁的承载力即达到极限值。此 时的荷载称为极限荷载Pu——极限状态(e)。
破坏机构——极限状态: 结构出现若干塑性铰而成为几何可变或瞬变体系时 ——结构丧失承载能力
三、静定梁的计算
静定梁由于没有多余联系,因此,出现一个塑性铰时,即 成为破坏机构。
对于等截面梁,在弯矩绝对值最大截面处达到极限弯矩, 该截面形成塑性铰。
由塑性铰处的弯矩等于极限弯矩和平衡条件,就可求出静 定梁的极限荷载。
结构的极限荷载和例题 讲解
§12-1 概述
结构设计方法:
1、容许应力法(弹性分析法):
12结构的极限荷载
第12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12.1 概述结构分析方法 弹性分析 塑性分析结构设计方法 弹性设计 塑性设计结构的弹性分析和设计:基本假定:第一,结构的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第二,结构的变形和位移都是微小的。
内力计算和位移计算都可以应用叠加原理弹性设计时的强度条件:σ max≤ [σ ]=σyky材料屈服极限偏于保守!容许应力安全系数12.1 概述结构的弹性分析和设计:弹性设计时的强度条件:σ max≤ [σ ]=σyky材料屈服极限偏于保守!容许应力安全系数结构的塑性分析和设计:塑性设计时的强度条件:FP≤ [FP ]=FP u ku结构极限荷载更合理、经济容许荷载安全系数充分估计由弹塑性材料组成的超静定结构在超越材料屈服极限 以后的承载能力。
12.1 概述结构的塑性分析和设计:结构塑性分析 的主要任务塑性设计时的强度条件:FP≤ [FP ]=FP u ku结构极限荷载更合理、经济容许荷载安全系数极限状态与极限荷载: 结构变形随荷载增加而增大。
当荷载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不再增加荷载变形也会继续增大,这时结构丧失了进一步的承载能 力,这种状态称为结构的极限状态,此时的荷载称为极限荷载。
12.1 概述 弹性阶段:OA段应力与应变成本章塑性分析假定:正比,σ=Eε;变形和位移都是微小的; 塑性阶段:AB段,应力达到屈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服极限σy,应变达εy=σy/E时;AB平行于ε轴,应力σ=σy为常量而应变ε可无限增长。
卸载规律:塑性阶段的某一点C卸载,相应的路径如图中平行于AO的虚线CD所示,即卸载的规律与弹性阶段相同。
残余应变:当应力减至零时,注:材料拉、压状态的 应力应变关系完全相同材料有残余应变,如图中OD。
12.1 概述本章塑性分析假定: 变形和位移都是微小的; 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可见,对于弹塑性材料: 应力和应变并非一一对应; 必须了解加、卸载的全部“历史”,才能确定应力应变注:材料拉、压状态的 应力应变关系完全相同为进一步简化分析:本章还采用比例加载的假定: 所有的荷载均为单调增加,不出现卸载现象; 在加载过程中,所有的荷载均保持固定的比例,因而可以用 同一个参数(荷载因子)的倍数 来表示。
天津大学结构力学真题(最完整版)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1994年招收硕士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结构力学(包含结构动力学) 题号:0901 一.计算图1所示珩架指定杆的轴力()12,N N (10分)二.结构仅在ACB 部分温度升高t 度,并且在D 处作用外力偶M 。
试求图示刚架A,B 两点间水平向的相对位移。
已知:各杆的EI 为常值,α为线膨胀系数,h 为截面高度。
(20分)三.用力法分析图3所示结构,绘M 图。
计算时轴力和剪力对位移的影响略去不计。
各杆的EI 值相同。
(20分)半圆弧积分表:2211sin sin 2,cos sin 22424x x xdx x xdx x =-=+⎰⎰四.试用位移法求解图4所示刚架并绘M 图。
计算时不考虑轴力变形时对位移的影响。
(20分)杆端力公式:21,08f fABBA ql M M =-=,53,88ff AB BA ql ql Q Q ==-一.试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5所示连续梁并绘M 图。
(10分)二.求图示结构的自振频率和主振型,并作出振型图。
已知:122,,m m EI m m ===常数,忽略阻尼影响。
(20分)天津大学研究生院1995年招收硕士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结构力学题号:0901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处画“√”。
每题4分。
1.图示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性质是:A.几何不变且无多余联系的B.几何不变且有多余联系的C.几何可变的D.瞬变的2.图示结构A截面的剪力为:A. –PB. PC. P/2D. –P/23.图示珩架内力为零的杆为:A.3根B.6根C.8根D.7根3. 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A . 6次B . 4次C . 5次D . 7次4. 图示梁当EI =常数时,B 端的转角是: A. 35/48ql EI (顺时针) B. 35/48ql EI (逆时针) C. 37/48ql EI (逆时针) D. 39/48ql EI (逆时针)二.计算题1.已知图示结构的M图,做Q.N图。
材料力学第十二章-考虑材料塑性的极限分析精选全文
M Hi 0 S A a S A 2a Fu 3a 0
极限荷载 Fu S A 容许荷载 [F ] Fu / n
§2-3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极限扭矩
S
Mx
S
Mx
S
Mx
O
外力增大
O
外力增大
O
S
S
S
只有弹性区 弹性极限状态
即有弹性区,又有塑性区 弹塑性状态
只有塑性区 塑性极限状态
弹性状态下横截面上 扭矩的最大值
max-S
残余应力
Mu Mr MS
由残余应力分布图知:
max
Mr Wz
最大残余应力发生在截面屈服区与弹性区的交界处;
中性轴上各点的残余应力为零。
作业:
2-2、5; 2-10
第十二章 考虑材料塑性的极限分 析
◆ 塑性变形·塑性极限分析的假设 ◆ 拉、压杆系的极限荷载 ◆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极限扭矩 ◆ 梁的极限弯矩·塑性铰
§2-1 塑性变形·塑性极限分析的假设
在弹性范围内进行强度计算
单向应力状态下采用正应力强度条件: max [ ] 纯切应力状态下采用切应力强度条件: max [ ]
弹性极限状态
弹塑性状态
屈服弯矩 MS ?
在完全塑性状态下
完全塑性状态
极限弯矩 Mu ?
塑性铰 卸载时塑性铰的效应会消失
弹性极限状态
弹塑性状态
完全塑性状态
弹性极限状态下横截面上的最大弯矩 MS :
max
M Wz
MS
bh2 6
S
完全塑性状态下横截面上的最大弯矩 Mu ?
截面完全屈服时中性轴的位置如何确定?
M xS
Wp S
πd3 16
结构力学 第12章结构的极限荷载
§12-5 计算极限荷载的穷举法和试算法
1、穷举法:也称机构法或机动法。列举所有可能的破坏机构, 、穷举法:也称机构法或机动法。列举所有可能的破坏机构, 求出相应的荷载,取其最小者即为极限荷载。 最小者即为极限荷载 求出相应的荷载,取其最小者即为极限荷载。 2、试算法:任选一种破坏机构,求出相应荷载,并作弯矩图, 、试算法:任选一种破坏机构,求出相应荷载,并作弯矩图, 若满足内力局限条件,则该荷载即为极限荷载; 若满足内力局限条件,则该荷载即为极限荷载; 如 不满足,则另选一机构再试算……,直至满足。 不满足,则另选一机构再试算 ,直至满足。 试求图a所示变截面梁的极限荷载 所示变截面梁的极限荷载。 例12-3 试求图 所示变截面梁的极限荷载。 解:此梁出现两个塑性铰即成为破坏 机构。 机构。除最大负弯矩和最大正弯 截面外, 矩所在的A、 截面外 矩所在的 、C截面外,截面突 变处D右侧也可能出现塑性铰 右侧也可能出现塑性铰。 变处 右侧也可能出现塑性铰。
静定结构出现一个塑性铰即成为 静定结构出现一个塑性铰即成为 破坏机构。对等截面梁,塑性铰出现 破坏机构。对等截面梁, 在|M|max处。 所示截面简支梁, 图a所示截面简支梁,跨中截面弯 所示截面简支梁 矩最大, 矩最大,该处出现塑性铰时梁成为机 构如图b。 构如图 。同时该截面弯矩达到极限弯 矩Mu。 由平衡条件作 图如 。 由平衡条件作M图如 图如c。 由
qu = 11.66Mu l2
§12-4比例加载时有关极限荷载的几个定理
比例加载:作用于结构上的各个荷载增加时, 比例加载:作用于结构上的各个荷载增加时,始终保持它们 之间原有的固定比例关系,且不出现卸载现象。 之间原有的固定比例关系,且不出现卸载现象。 荷载参数F:所有荷载都包含的一个公共参数。 荷载参数 :所有荷载都包含的一个公共参数。确定极限荷 载 实际上就是确定极限状态时的荷载参数Fu。 实际上就是确定极限状态时的荷载参数 结构处于极限状态时应同时满足: 结构处于极限状态时应同时满足: (1)机构条件。结构出现足够数目的塑性铰而成为机构。 )机构条件。结构出现足够数目的塑性铰而成为机构。 (2)内力局限条件。任一截面的弯矩绝对值 )内力局限条件。任一截面的弯矩绝对值|M|≤ Mu。 (3)平衡条件。结构的整体或任一局部仍维持平衡。 )平衡条件。结构的整体或任一局部仍维持平衡。
结构稳定与极限荷载ppt课件
S
即比值:Mu 1.5 MS
对于矩形截面,极限弯矩为弹性屈服弯矩的1.5倍。
截面形状系数:
M u Wu
M S WS
几种常用截面,α 值: 矩形:α =1.5 圆形:α =1.7 薄壁园环形:α ≈1.27~1.4(一般取1.3) 工字形:α ≈1.1~1.2(一般取1.15)
破坏机构——极限状态: 结构出现若干塑性铰而成为几何可变或瞬变体系时 ——结构丧失承载能力
靠外部分形成塑性区,其应力为常数,σ=σs , 靠内部分仍为弹性区,称弹性核,其应力直线分布
图e:截面全部达到塑性——极限情形,
这时的弯矩是该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
——极限弯矩,以Mu 表示。
特点: 弹性阶段 ——应力为直线分布,中性轴通过截面的形心 弹塑性阶段 ——中性轴的位置将随弯矩的大小而变化 在塑性流动阶段 ——受拉压和受压区的应力均为常数σs。
FP
FP
Mu
Ful - Mu 42
Mu
Mu
[例14-1] 静力法:
Pu ab l
Mu
Mu
Pu
2l ab
Mu
机动法:We=Wi
Pu a
M u
Mu
l
b
Mu
a
b
Pu
2l ab
Mu
微元体:极限弯矩Mu与相对转角θ恒同向,总是作正功
[例14-2]
FR B
qul 2
Mu l
FS x
——如图12—1所示。
加载——应力增加——材料弹塑性 卸载——应力减少——材料弹性 在经历塑性变形之后, 应力与应变之间不再存在单值对应关系, 同一个应力值可对应于不同的应变值, 同一个应变值可对应于不同的应力值。 要得到弹塑性问题的解, 需要追踪全部受力变形过程。 叠加原理不适用
结构力学极限荷载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超静定梁中的极限荷载的研究课程名称:结构力学院系:土木工程学院班级:1433111姓名:李渊学号: 1143310120摘要:大多数工程材料,特别是钢材,受力后发生变形,一般都存在线性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和强化阶段。
因此,随着荷载的增加,结构截面上应力大的点首先达到屈服强度,发生屈服,结构将进入弹塑性状态。
这时虽然截面部分材料已进入塑性状态,但尚有相当大的部分材料仍处于弹性范围,因而结构仍可继续加载。
当荷载增加到一定程度,结构中进入塑形的部分不断扩展直至完全丧失承载能力,导致结构崩溃(或倒塌)。
因此研究结构极限状态下的极限荷载,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结构安全储备的考虑的依据提供有重要意义。
正文:一、极限荷载的有关意义定义:结构出现塑性变形直到崩溃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称为极限荷载,它是考虑结构安全储备设计依据的因素之一,且按极限状态设计结构比弹性设计更经济。
通过对弹性设计方法及其许用应力设计法的研究,并在其方面进行了探讨,得到弹性设计方法及其许用应力设计法的最大缺陷是以某一截面上的max σ达到[σ]作为衡量整个结构破坏的标准。
事实上,由塑性材料组成的结构(特别是超静定结构)当某一局部的max σ达到了屈服应力时,结构还没有破坏,还能承受更大的荷载。
因此弹性设计法不能充分的利用结构的承载能力,是不够经济的。
塑性分析考虑了材料的塑性性质,其强度要求以结构破坏时的荷载作为标准:max []PuP p uF F F k ≤=其中,Pu F 是结构破坏时荷载的极限值,即极限荷载。
u k 是相应的安全系数。
对结构进行塑性分析时仍然要用到平衡条件、几何条件、平截面假定,这与弹性分析时相同。
另外还要采用以下假设:图1(1)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其应力与应变关系如图所示。
(图1)(2)比例加载:全部荷载可以用一个荷载参数P 表示,不会出现卸载现象。
(3)结构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都很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极限弯矩和塑性铰· 破坏机构· 静定梁的计算
塑性铰的特点: (1) 可以承受极限弯矩Mu。 (2) 是单向铰,只沿弯矩的方向转 动。弯矩减小时,材料恢复弹性, 塑性铰消失。 图(d):荷载再增加,截面由外向内有更多部分的应力为σS, 其余纤维处于弹性阶段—塑性流动阶段。 图(e):荷载继续增加,整个截面的应力都达到了屈服极限σS, 弯矩达到了最大—极限弯矩Mu。此时,截面弯矩不再增 大,但弯曲变形可任意增长,相当于在该截面处出现了 一个铰—塑性铰。
求得极限荷载
§12-3 单跨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若将跨间塑性铰设在中截面,则有:
Mu ql 2 Mu 8 2 12M u qu 2 l
Mu
q
A
Mu C l
B
误差为3%。因此均布荷载作用下,若杆件两端弯矩在基线 同侧且悬殊不太大时,可将跨间塑性铰取在中点。
§12-4比例加载时有关极限荷载的几个定理
F 2a a M u M u 2 M u a 2 F 4M u a
§12-6 连续梁的极限荷载
第3跨机构如图d。
Fa F 2a M u 3M u 3
F
3.33M u a
比较以上结果,按极小定理,第3跨首先破坏。极限 荷载为
3.33M u F a
极限荷载为 Fu 7.5M u l
l F M u M u 2 3 9M u F l
得
§12-5 计算极限荷载的穷举法和试算法
2、试算法
21M u 选择机构1:求得相应的荷载 F l
作弯矩图如图e。 截面C的弯矩超过了Mu。此机 构不是极限状态。
7.5M u 选择机构2:求得相应的荷载 F l
作弯矩图如图f。
所有截面的弯矩均未超过Mu。 此时的荷载为可接受荷载,极限荷 载为 7.5M u Fu l
§12-6 连续梁的极限荷载
图a所示连续梁只可能出 现某一跨单独破坏的机构如图 b、c、d。 也可能由相邻各跨联合形 成破坏机构如图e。
图e中至少有一跨在中部 出现负弯矩的塑性铰,这是不 可能出现的。
机动法:作出机构的虚位移图如图c。
l a Fu a M u M u M u b b
得极限荷载
Fu
§12-3 单跨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例12-2 试求图a所示等截面梁在均布荷载作用时的极限荷载qu。 解:此梁出现两个塑性铰即达到极限状态。 一个塑性铰在A处,另一个塑性铰在 最大弯矩即剪力为零处。 静力法:如图b,由∑MA=0,有
Fu F K
F—结构实际承受的荷载;Fu—极限荷载; K—安全系数。
§12-1 概述
OA段:材料是理想弹性的,应力 与应变成正比。 AB段:材料是理想塑性的,应力不 变,应变可以任意增长。 CD段:应力减为零时,有残余应 变OD。 结构塑性分析中,为简化计算,把材料的应力与应变关 系作合理地简化。简化为理想弹塑性材料。如图所示。 结构的塑性分析中,叠加原理不再适用。只考虑荷载一 次加于结构,且各荷载按同一比例增加—比例加载。
§12-7 刚架的极限荷载
机构2(图c):4个塑性铰出现在A、C、 E、B处,整个刚架侧移, 又称“侧移机构”。
F 1.5a 4M u
Mu F 2.67 a
机构3(图d):塑性铰出现在A、D、 E、 B处,横梁转折,刚架亦 侧移,又称“联合机构”。
§12-5 计算极限荷载的穷举法和试算法
1、穷举法
机构1:设A、D处出现塑性铰
l F 2M u 2 M u 3 3 21M u F l
得
机构2:设A、C处出现塑性铰
2l F 2M u M u 3 3 得 F 7.5M u l
机构3:设D、C处出现塑性铰
Mu 1.5 MS
对矩形截面梁来说,按塑性计算比 按弹性计算截面的承载能力提高50%。
§12-2 极限弯矩和塑性铰· 破坏机构· 静定梁的计算
破坏机构 结构出现若干塑性铰而成为几何可变体系或瞬变体系。
静定结构出现一个塑性铰即成为 破坏机构。对等截面梁,塑性铰出现 在|M|max处。 图a所示截面简支梁,跨中截面弯 矩最大,该处出现塑性铰时梁成为机 构如图b。同时该截面弯矩达到极限弯 矩Mu。 由平衡条件作M图如c。 由
§12-4比例加载时有关极限荷载的几个定理
可破坏荷载:满足机构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荷载,用F +表示。 (不一定满足内力局限条件) 可接受荷载:满足内力局限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荷载,用F -表示。 (不一定满足机构条件) 1、极小定理:极限荷载是所有可破坏荷载中的极小者。 2、极大定理:极限荷载是所有可接受荷载中的极大者。 3、惟一性定理:极限荷载只有一个确定值。若某荷载既是可破 坏荷载,又是可接受荷载,则该荷载即为极限 荷载。
Fu l Mu 4
求得极限荷载为
4M u Fu l
§12-3 单跨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超静定梁:具有多余联系,只有出现足够多的塑性铰,才能 使其成为破坏机构。 图(a)所示等截面梁,梁在弹性阶 段的弯矩图如图b,截面A的弯矩最大。 荷载增大到一定值时,A先出现塑 性铰。如图c,A端弯矩为Mu,变成静 定的问题。此时梁未破坏,承载能力未 达到极限。 荷载继续增大,跨中截面C的弯矩 达到Mu,C截面变成塑性铰。如图d, 此时梁成为几何可变的机构,达到极限 状态。
§12-1 概述
1、弹性分析方法 把结构当作理想弹性体,用容许应力法计算结构的强度。 其强度条件为 max u
k
σmax—结构的实际最大应力;[σ]—材料的容许应力; σu—材料的极限应力; k—安全系数。
2、塑性分析方法 按极限荷载计算结构强度,以结构进入塑性阶段并最后丧失 承载能力时的极限状态作为结构破坏的标志。强度条件为
图a所示刚架,各杆分别为等截面 杆,由弯矩图的形状可知,塑性铰只可 能在A、B、C(下侧)、E(下侧)、 D五个截面出现。 此刚架为3次超静定,只要出现4个 塑性铰或一直杆上出现3个塑性铰即成 为破坏机构。可能的机构形式有 机构1(图b):横梁上出现3个塑性铰, 又称“梁机构” Mu F 3 2Fa M u 2M u 2 M u a
§12-2 极限弯矩和塑性铰· 破坏机构· 静定梁的计算
图a所示梁的横截面有一对称轴,承受位于对称平面内的 竖向荷载作用。随荷载的增大,梁截面应力变化为 图(b):荷载较小时,弹性阶段,截面应力σ<σS。 图(c):荷载加大到一定值,最外边缘应力达到屈服极限σS, 对应的弯矩称为屈服弯矩MS M S sW
连续梁的极限荷载计算:只需计算各跨单独破坏时的荷载,取 其最小者即为极限荷载。
§12-6 连续梁的极限荷载
例12-4 试求图a所示连续梁的极限荷载。各跨分别为等截面的, 其极限弯矩如图所示。 解:第1跨机构如图b。
0.8Fa M u 2 M u
3.75 M u F a
第2跨机构如图c。
l
q
θ
Mu Δ
解:机动法 给出各跨单独破坏时的虚位移图。由虚功方程 求出相应的破坏荷载。
l 6.4 第一跨破坏:ql ql 1.2Mu Mu 2 q1 2 Mu 2 l
§12-6 连续梁的极限荷载 第二跨破坏:
ql θ
q
Mu Δ
1.5ql
θ
ql ql l 17.6 1.2Mu 1.2Mu Mu 2 q2 2 Mu 2 2 2 l
结构力学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二○一○年九月
第十二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12-1 概述 §12-2 极限弯矩和塑性铰· 破坏机构· 静定梁的计算 §12-3 单跨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12-4 比例加载时有关极限荷载的几个定理 §12-5 计算极限荷载的穷举法和试算法 §12-6 连续梁的极限荷载 §12-7 刚架的极限荷载 §12-8 矩阵位移法求刚架极限荷载的概念
比例加载:作用于结构上的各个荷载增加时,始终保持它们
之间原有的固定比例关系,且不出现卸载现象。
荷载参数F:所有荷载都包含的一个公共参数F。确定极限荷 载实际上就是确定极限状态时的荷载参数Fu。 结构处于极限状态时应同时满足: (1)机构条件。结构出现足够数目的塑性铰而成为机构。 (2)内力局限条件。任一截面的弯矩绝对值|M|≤ Mu。 (3)平衡条件。结构的整体或任一局部仍维持平衡。
u
2
u
u
l
§12-3 单跨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例12-1 试求图a所示两端固定的等截面梁的极限荷载。 解:此梁出现三个塑性铰即进入极限状态。 塑性铰出现在最大负弯矩A、B截面及 最大正弯矩C截面。 静力法:作极限状态弯矩图如图b。 由平衡条件有
Fu ab Mu Mu l
得极限荷载
Fu
2l Mu ab 2l Mu ab
§12-6 连续梁的极限荷载
例:图示各跨等截面连续梁,第一、二跨正极限弯矩为Mu,第 三跨正极限弯矩为2Mu,各跨负极限弯矩为正极限弯矩的1.2倍, 求 q u。 q 1.5ql ql
解:静力法
画出各跨单独 破坏时的极限 弯矩图。寻找 平衡关系求出 相应的破坏荷 载。
l/2
l/2
ql 2 8
l
0.75l 0.75l
第三跨破坏:
ql
q θ
2MuΔ
1.5ql
θ
7.6M 8 M 3ql 3ql 3l 1.2M u 2.4M u 2M u 2 q3 2 u 6.756 2u 2 2 4 9 l l
§12-7 刚架的极限荷载
刚架极限荷载计算时忽略轴力和剪力对极限弯矩的影响。
穷举法
§12-5 计算极限荷载的穷举法和试算法
1、穷举法:也称机构法或机动法。列举所有可能的破坏机构, 求出相应的荷载,取其最小者即为极限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