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依恋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依恋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概述

【摘要】:依恋对于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一个人的一生也有着其深远的影响。该文主要阐述了儿童的依恋类型和其影响因素以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儿童;依恋类型;影响因素

1、引言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也指人与人之间一种密不可分的情感联系。特定的依恋使婴儿追求某些特定的人。依恋不仅是一种广泛、强烈和富于生活色彩的现象,而且关系到父母对儿童日后发展的作用[1]。因而,最初的研究者把对依恋研究的注意力放在母婴相互关系如何随婴儿的成长而丰富和变化[2] 。到了现在,一般研究者普遍认为[3],依恋是人类适应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不仅提高婴儿生存的可能性,而且建构了婴儿终生适应的特点,并帮助婴儿终生向更好适应生存的方向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Bowlby对依恋进行精细研究开始直到现在,依恋研究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个阶段从60年代至70年代中叶,是依恋概念的提出和理论构架建立阶段;第二个阶段从70年代中叶至80年代中叶,由于测量工具的发展,使依恋的研究成为西方儿童社会化过程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深化了依恋本身的研究,并且同时开始进行了跨文化研究;第三个阶段从80年代后期至现在,是对依恋的心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阶段[4]。

2、依恋的类型

安斯沃思为研究母婴依恋的个别差异(1978)建立了一个称为”陌生情境”的实验程序(见下表),这一程序用于10-24个月的儿童,因为这时是婴儿表现分离焦虑和陌生人焦虑的敏感时期。

“陌生情境”实验程序[5]

每段时间均为3分钟,如果婴儿过于痛苦,3、5、6段可以缩短,而4、7段有时可以延长。按照此法进行检测,安斯沃思把依恋划分为3种类型:A型:回避型(20%),B型:安全型(60%-65%),C型:矛盾型(15%),三种类型的行为特征如下:

2.1 安全型(B型)

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喜欢与母亲接近,但并不总是靠在母亲身边,而是积极地探索周围环境,同时时常与母亲进行远距离或近距离的交往。寻求母亲分享他们的玩耍,母亲离开时,表现为不安,有的甚至哭泣。当母亲回来时,他

们会立即接近母亲,并迅速缓解悲哀和不安,恢复平静继续玩耍。对陌生人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怯生,在母亲的鼓励下,也能很好地与陌生人交往。

2.2 回避型(A型)

这类婴儿与母亲之间情感淡漠。与母亲在一起时,多数时间自己玩耍,很少理会母亲;与母亲分离时,悲伤程度小,能专心做自己的事,当母亲回来时,不积极欢迎,也无明显的喜悦。抱他时会挣脱或身体移开,主动回避。

2.3 矛盾型(C型)

这类婴儿对母亲离开非常警惕。与母亲在一起时,喜欢与母亲保持身体接触,母亲离开后极端痛苦,但当母亲返回表现出矛盾情绪。他们一方面寻求与母亲接触,同时在母亲亲近时又生气地拒绝,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使他们平静下来。对陌生人表现出退缩、难以接近的现象。

在三种依恋类型中,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回避型和矛盾型依恋为不安全性依恋,是一种消极、不良的依恋。依恋的性质取决于母亲对婴儿所发出信号的敏感性和对婴儿的关心程度。因此,作为母亲是否对婴儿敏感、有爱心,对婴儿安全依恋的形成至关重要。

3、影响儿童依恋的因素

3.1 养育质量

儿童出生后即处于一定的社会养育环境中,成人尤其是母亲的喂养方式及其与婴儿相互作用的性质构成了影响儿童依恋的关键因素。传统理论大都强调母亲的作用。安斯沃斯对26对母亲和婴儿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长时期的家庭观察,并在后来让他们参与了陌生情景测验。通过家庭观察的记录,评价者从敏感性-非敏感性、接受性-拒绝性、合作性-干预性、易接近性-忽视四个纬度评价母亲的行为,以检验抚养方式与儿童依恋安全性的相关。结果表明,儿童依恋类型与特定的抚养品质相对应。不难看出,母亲的养育质量与婴儿依恋质量的密不可分。

克拉克[6]等人的研究再次有力的支持了安斯沃斯的观点。他从反应性、积极情感的表达、社会性刺激三个纬度评价母亲。发现安全依恋的儿童的母亲在三个纬度上的得分都是最高的。

3.2母爱缺失与剥夺

安娜.弗洛伊德等人[7]研究了因历史原因而被一起封闭喂养三四年的一群儿童,发现这些儿童虽然在正常抚养环境中接受补偿治疗以后能形成对抚养者正常的依恋,但其社会性发展仍存在很大的缺陷,这在由原来的同伴之间的相互依恋向依恋成人转变期间尤其明显。研究者还指出,如果早期没有同龄儿童相伴,那么儿童后来发展的社会补偿几乎是不可能的。有相当多的心理学家强调包括亲子

关系在内的一系列早期经验在形成依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隐含着心理学界长期持有的观点:儿童年龄越小,接受他所经历事件的影响就越大。

3.3儿童的气质

一般认为,依恋的发展是个双向的过程,因而婴儿形成哪种类型的依恋不只是与母亲养育、家庭环境有关,还可能与婴儿本身的气质特点有关。有些儿童从一出生就表现出不愿人抱、不安分、不喜欢盖被子等特征。婴儿早先的这些气质特征很可能影响父母对他们的印象与态度。有一种观点认为,那些见人便笑、喜欢人抱的孩子更容易赢得成人的欢心,从而易于建立良好的母婴互动关系。气质在依恋的形成与发展中的意义在于,它是影响儿童行为的动力特征的关键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赋予儿童依恋行为以特定的速度与强度,制约着儿童的反应方式与活动水平。

3.4 家庭氛围对儿童依恋风格的影响

家庭氛围由每位家庭成员共同创造。温暖、和睦、互助或冷漠、疏远、拒绝,都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对子女温暖的照顾,并以合理的方式养育子女,其子女多形成安全型依恋风格。父母如果存在抑郁、药物滥用及反社会人格障碍等行为问题,往往难以形成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从而会使子女感到在需要时无法获得关爱,并因此认为人际关系是不可靠的,造成疏离感增强,产生回避型依恋风格[8]。

日本社会学家柏熊岬二[9]的研究发现,在家庭中夫妇势力结构与子女社会化过程密切相关。妻子主宰型家庭里长大的男孩子社会化过程相对迟缓,具有特别明显的非社会化倾向。对于这类儿童来说,窝囊父亲无法成为他们认同的对象,难以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

4、临床意义

婴儿的不安全依恋并不直接引起以后的精神障碍,但是,它显著联系于儿童及成人期的各种形式的精神病理学现象,一些研究发现[10],具有安全依恋的儿童比不安全者以后的生活中更自信、更合作、更友好、更热情、更有好奇心、更有能力,而不安全依恋者多在学前期、学龄期出现退缩、敌意、攻击行为及成人期的婚姻质量低、药物滥用等。因此,不安全依恋作为精神病理风险因子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一系列目的在于预防或纠正不安全依恋的干预性研究得以进行。

5、结语

依恋,这一儿童早期特殊的与成人的情感联结,作为相对稳定的潜在内部模式,广泛而持久地作用于儿童多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父母及抚养者应十分重视早期儿童积极依恋的形成,力求儿童的安全依恋而避免不安全依恋,为儿童心理品质及社会性地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总之,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