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考点总概括
2015年最新《幼儿教育心理学》章节考点汇总
教师资格考试第一章绪论识记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另外,它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四.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活动等方面的因素。
行为主义学说:1.华生在发展心理学中的突出观点是,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1)否认遗传的作用;(2)片面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3)重视对幼儿情绪的研究。
2.斯金纳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强调积极强化对儿童行为形成的重要作用:1.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2.斯金纳认为,强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行为不至于退化。
3.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
4.他还强调及时强化,他认为及时强化有利于行为的巩固和发展。
认知发展学说:这一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化。
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社会学习论:班杜拉是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
1.他强调观察学习2.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
观察学习的概念:所谓观察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替代强化的概念:替代强化,即学习者不一定自己亲自产生行为或接受强化,而只是看到他人的成功或受到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相反,如果看到了他人的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0-6岁)心理发展、教育与教学相关问题的学科,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实施幼儿教育。
以下是一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儿童心理发展阶段1. 儿童的感觉和运动发展婴儿期:触觉和听觉是初级感觉,视觉和嗅觉逐渐发展;幼儿期:感觉运动整合能力增强,动作逐渐精细;学龄前期:感觉运动能力进一步提高,手眼协调进一步发展。
2. 儿童的认知发展幼儿期:能进行简单的类比思维,但思维仍受限于具体情境;学龄前期:操作思维逐渐发展,开始具备逆向思维能力;早期学龄期:逐渐具备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3. 儿童的情感发展婴儿期:主要表现为依恋行为和情感反应;幼儿期: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和情感调节能力;学龄前期:情感表达更加成熟,开始体验到社会情感。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重点关注儿童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以刺激和反应的连续性为基础,强调通过条件反射和塑造形成习惯行为。
2.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关注儿童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和发现式学习。
3.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儿童学习和发展是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的,注重社会情境对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影响。
4. 生态系统理论关注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强调家庭、学校和社区等不同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实践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情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习效果。
2. 游戏教学法以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供引导性问题和材料,激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4. 亲子共读通过和家长一起阅读、讨论和互动,促进幼儿的语言、认知和情感发展,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
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案例1. 游戏中的认知培养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如堆积积木、穿珠子等,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改变,并强调通过刺激-响应机制来塑造行为。
重点研究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2.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并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重点研究注意力、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3.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注重观察学习和模仿。
重点研究观察学习、模型角色和自我效能。
二、发展心理学1.认知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重点研究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发展。
2.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和布鲁纳。
重点研究社会化和情感发展。
3.个体差异与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差异对发展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为贝洛斯基和埃里克森。
重点研究个体差异、身份认同和学业决策。
三、学习策略1.组织与选择策略:帮助学生将学习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结构,并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2.目标与计划策略: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
3.监控与调节策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采取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四、教学评估与测验1.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测验与评测:使用测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
五、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1.学习障碍:指学生在一些学科领域或学习方面存在明显困难的情况,可能是由认知、语言、学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
2.特殊教育: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六、情绪与动机1.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设积极的情绪氛围。
2.动机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教育者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
幼儿的心理知识点总结
幼儿的心理知识点总结一、幼儿心理的发展特点1.个体差异明显幼儿的性格和才能的集成程度不同,差异明显。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活跃度、适应性、注意力、情绪、维持注意能力和食欲等各方面。
因此,幼儿的个体差异显得特别明显。
2.形成特点幼儿在生理、智力、性情、良好习惯、社交、情感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特征。
这种特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因为幼儿的各种特征是互相联系和重要地影响的,所以要真正了解幼儿的特点,必须全面客观地对他们进行研究。
3.发展需要幼儿的体格、智力和社会环境都不断发生变化,他们的情绪、思维、道德和性格等方面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由于这一发展的动态变化,使得他们需要不断的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社会角色和适应环境等。
4.动机和需要动机和需要是影响幼儿行为的基本因素。
幼儿的动机和需要,是指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某些社会、生理、心理等要求。
这些要求通常通过思想、情感和行为来表现出来。
其中,动机是孩子发生行为的内在要求,而需要是一个孩子由于缺乏某种条件而感到不舒服。
5.善于模仿幼儿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他们能够模仿大人的动作、言语和行为。
而且,在模仿一方面是为了学习,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表现和满足心理上的某种需要。
所以,幼儿的模仿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
6.知觉和认知发展在幼儿身上,知觉和认知是一个密切相关的过程。
知觉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感知,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基本手段。
而认知是个体对已知经验的再认识、重构和新的认知,是人的思维和智力手段。
二、幼儿心理的主要知识点1.幼儿的情感发展幼儿情感的发展是在学习、适应过程中,通过经验的积累、对他人情感的学习和经验所形成。
这种学习一方面说明是大量的情感产生和情感经验的积累。
另一方面,经验是形成情感的重要条件。
因此,心得和经验是一个人形成情感的基本手段。
2.幼儿的社会发展幼儿的社会发展是在他们处于一定的年龄和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他们的社会行为模式,对外界社会事件和社会角色的适应和理解是基本社会活动。
幼儿心理学高考知识点大全
幼儿心理学高考知识点大全幼儿心理学是对0-6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发展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这个阶段的儿童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与成长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在高考中,幼儿心理学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考点。
下面我们将总结幼儿心理学高考知识点。
一、儿童心理发展理论1.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一系列阶段,包括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等。
2.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3. 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提出语言和社会环境对儿童认知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二、婴幼儿的感觉和知觉发展1. 感觉:婴幼儿的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等感觉逐渐成熟。
2. 知觉:婴幼儿通过感觉机制对外界刺激进行感知和理解。
三、儿童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发展1. 智力:儿童的智力可通过智力测验进行评估,包括智商和智力年龄等概念。
2. 天赋:儿童的天赋包括智力天赋、艺术天赋、运动天赋等,需要正确引导和培养。
四、儿童的性格和行为发展1. 儿童性格: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儿童性格分类方法,比如乐观型、内向型、外向型、敏感型等。
2. 儿童行为:儿童行为包括大运动、粗运动和细运动等方面的发展。
五、儿童社会情感发展1. 亲子关系:儿童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对其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2. 同伴关系:儿童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建立起友谊和社交技能。
六、儿童的语言和认知发展1. 语言发展:儿童通过各种交流方式逐渐掌握语言和沟通能力。
2. 认知发展:儿童在语言环境的引导下逐渐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
七、儿童的情绪与社会行为发展1. 情绪:儿童有各种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如喜怒哀乐等。
2. 社会行为:儿童通过模仿和观察学习社会行为和规范。
综上所述,幼儿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考中的幼儿心理学考点主要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婴幼儿的感觉和知觉发展、儿童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发展、儿童的性格和行为发展、儿童社会情感发展、儿童的语言和认知发展以及儿童的情绪与社会行为发展等。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有助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以下是一些关于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分为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逐渐具备了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儿童情绪发展:儿童的情绪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是内心感受的表达。
儿童在情绪发展过程中会经历情绪建立、情绪认知和情绪调节等阶段,逐渐形成健康的情绪应对能力。
三、儿童社会发展:儿童社会发展是指儿童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交往、适应和成长的过程。
儿童的社会认知和情感能力的发展对其未来的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至关重要。
四、儿童性格发展:儿童的性格是在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对其个性和行为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了解儿童性格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培养儿童的优秀品质和能力。
五、儿童学习与动机:儿童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其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了解儿童的学习动机特点,有利于制定科学的学习教育策略,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六、儿童行为问题与干预:儿童的行为问题是指儿童在行为表现上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包括攻击性行为、焦虑、抑郁等问题。
及时发现和干预儿童的行为问题,有助于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通过对以上儿童心理学知识点的了解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指导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和健康心理,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希望家长和教育者能够重视儿童心理发展,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共同为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
幼教考试背诵知识点总结
幼教考试背诵知识点总结幼教考试是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能力和知识的考核,通过考试,可以验证学生是否具备必要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是否具备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所需的能力。
以下是幼教考试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心理学知识点1.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2. 儿童的情感发展:幼儿时期的情感发展非常重要,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情绪特点和发展规律,善于引导和教育幼儿的情感世界。
3.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在幼儿园里,幼儿会和其他幼儿相处,这对其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点,善于引导幼儿的社交行为。
4. 教育技能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技能,比如情感交流能力、学习引导能力、行为规范能力等。
5. 教育方法与策略: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教育方法和策略,比如游戏教学、操作教学、探究教学等,以便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二、幼儿教育学知识点1. 幼儿园课程设置:幼儿园的课程设置需要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阶段和特点,包括音乐、美术、体育、语言等方面。
2. 幼儿教育内容:幼儿教育内容需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3. 幼儿教育评价:对幼儿的评价需要客观公正、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对幼儿的发展进行全面评价。
4. 幼儿园的管理与组织:幼儿园的管理需要科学合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组织需要灵活有序,便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5. 幼儿教育的中心思想:幼儿教育的中心思想是以儿童为中心,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三、幼儿教学技能知识点1. 幼儿教学内容:幼儿教学内容需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求,注重培养幼儿的基本素养。
2. 幼儿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幼儿教学方法,包括游戏教学、操作教学、体验教学等。
3. 幼儿教学设计: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和连续性。
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一、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
1. 居里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点
2.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核心概念
3. 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二、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
1. 婴幼儿的情感表达及其特点
2. 儿童情感发展受到的影响因素
3. 提供有利于儿童情感发展的教育环境及方式
三、儿童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因素
1. 儿童社会化的基本含义及内容
2. 儿童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 家庭、学校等教育机构对儿童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儿童身体发展及相关问题
1. 儿童身体发育的主要特点
2. 儿童常见的生长发育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具体内容
五、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的相互关系
1. 儿童心理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影响因素
2. 学前教育在促进儿童综合发展中的作用
3. 儿童综合发展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相关疾病预防
1. 儿童情绪问题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2. 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3. 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预防措施
七、儿童心理评价与干预
1. 儿童心理评价的方法及工具
2. 儿童心理障碍的干预策略及技巧
3. 儿童心理问题的家庭及学校配合处理方式
以上是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当然,学前心理学的知识点众多,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和理解。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点速记10
第十章儿童道德的发展一知识框架【考核目标】了解:道德、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两难故事法、道德判断、攻击性行为、亲社会行为等概念。
理解:道德心理结构的发展特点,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道德行为发展的理论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掌握:影响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因素,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和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
二考试要点第一节儿童道德发展概述第二节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第三节儿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发展【课后练习】一、名词解释1.依恋2.亲社会行为3.移情二、选择题1.伴随道德认知而产生的,由人们的道德需要是否得以实现而引起的内心体验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标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三、填空题1.道德的心理成分为——、——、——。
2.儿童道德情感形成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即——、——、——。
四、简答题1.道德心理结构的发展特点。
2.道德判断发展的影响因素。
3.儿童攻击性行为呈现的特点。
4.影响儿童攻击行为发展的因素。
【答案】一、名词解释1.依恋指的是个体对另一特定个体长久的、持续的情感联结。
2.亲社会行为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
3.移情是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
二、选择题1.C三、填空题1.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2.原伦理状态道德情感阶段(0岁~1.5或2岁)、前道德情感阶段(1.5或2岁~3或4岁)、道德情感的他律性或尊奉性阶段(4岁~6或7岁)四、简答题1.答:(1)发展趋势的循环性和统一性;(2)发展水平的差异性:(3)发展切入点的多端性。
2.答:(1)个体的认知发展状况;(2)亲子交往互动;(3)同伴交往。
3.答:(1)引起攻击性行为的原因随年龄而变化;(2)攻击性行为的形式也随年龄不同而不同;(3)攻击性行为发生的频率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4.答:(1)家庭影响;(2)媒体影响。
儿童发展心理学考点整理(word03版)
儿童发展心理学1.艾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强调儿童所处的心理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儿童自我的功能,因此他的理论也被成为“自我心理学”。
2.替代强化:看到他的一位同伴推倒了另一个同伴,并获得了想要的玩具,该儿童于是也可能在以后尝试使用这个方法。
自我强化: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儿童就会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方法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反应,所以完成拼版游戏的幼儿会为自己拍手叫好。
3.实验室实验:其优点是对无关变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对自变量的精细操纵和对因变量的精确测量。
4.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各自遭遇到的生活事件、情境及经验都不同,即家庭中非共享的环境是不同的。
非共享环境效应=1-r(同卵双胞胎的相关)5.受精卵经过不断的自我复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
6.早产的标准:通常把妊娠少于38周、出生时重量小于2500克的婴儿,称为早产儿。
7.足月产新生儿所表现出来的原始反射中,摩罗反射:巨大的声响或头部位置的突然变化导致婴儿向外甩胳膊,背成弓形,两只胳膊并拢,好像去抓什么东西。
8.大脑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包括语言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言语加工中枢,积极情感表达中枢。
9.有两种严重的生长紊乱就源自于情绪压力与爱的缺失:非气质性发育不良,剥夺性矮小症。
10.儿童动作发展的动力系统理论把动作技能看作是婴儿在探索欲望和新的目标支配下对先前已掌握的能力的重新建构。
11.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感知动作阶段的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模仿能力和客体永久性地形成。
12.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皮亚杰认为,不足8-12个月大的婴儿是无法理解外部自然世界的重要规律的,也不具有客体永久性的知识。
但伦尼巴亚尔容在研究中发现,早在三个半月时婴儿就对客体永久性有所了解,这种知识是婴儿遗传基因的一部分,不必像皮亚杰所说的那样进行“建构”。
13.格赛尔发展顺序量表适用于:1个月-6岁婴幼儿(4周-6岁)贝利婴儿发展量表适用于:2-30个月的婴儿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适用于:3-8岁的儿童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适用于:2岁-成人14.从1940年开始,每过10年,各个国家公民的智商平均增长了3分。
幼儿心理知识点总结
幼儿心理知识点总结一、认知发展幼儿的认知发展是指幼儿在认知、感知和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
这一阶段的认知发展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1.感知能力幼儿的感知能力是其认知能力的基础。
幼儿的感知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理解,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方面的感知。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感觉刺激和游戏活动来培养和发展。
2.注意力幼儿的注意力是指幼儿对事物的关注程度和集中程度。
幼儿的注意力在认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幼儿的注意力在早期阶段比较短暂和分散,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注意力逐渐增强和集中。
3.记忆能力幼儿的记忆能力是指幼儿对事物的记忆和回忆能力。
幼儿的记忆能力在早期阶段相对较弱,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的记忆能力逐渐增强。
4.思维能力幼儿的思维能力是指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
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有感觉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的思维方式逐渐由感觉性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变。
幼儿的思维水平在认知过程中逐渐发展,从最初的具体思维、形象思维,逐渐发展到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水平。
二、情感发展幼儿的情感发展是指幼儿在情感、情绪和性格方面的发展。
这一阶段的情感发展包括情感认知、情绪表达、情感体验和性格形成等方面的发展。
1.情感认知幼儿的情感认知是其情感发展的基础。
幼儿的情感认知主要表现在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的认知和理解。
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情感表达、接受和回应他人的情感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情感认知能力。
2.情绪表达幼儿的情绪表达是指幼儿对自己情绪的体验和情感表达。
幼儿的情绪表达主要包括情感表达、情绪表达和行为表达等方面。
幼儿能够通过情绪表达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同时也能够通过情绪表达和行为表达来理解和回应他人的情感和情绪。
3.情感体验幼儿的情感体验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情感和情绪的体验。
幼儿能够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来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同时也能够通过情感体验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情绪。
幼教专升本考试知识点总结
幼教专升本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幼儿发展心理学1.1 幼儿的认知发展- 传统认知理论- 视听觉感知- 语言发展- 思维发展1.2 幼儿的情感发展- 情感稳定性- 情绪管理- 社交技能1.3 幼儿的社会发展- 自我概念- 社会认知- 社会技能1.4 幼儿的身体发展- 运动发展- 健康习惯- 饮食营养二、幼儿教育学2.1 幼教心理学- 儿童心理特点- 儿童行为心理- 教育目标2.2 幼教方法学- 游戏教育- 情景教学- 创意教育2.3 幼儿园教学原则 - 尊重儿童- 以儿童为中心- 综合发展2.4 幼儿园班级管理 - 班级规章制度- 班级环境建设- 儿童行为管理三、幼儿园艺术教育3.1 幼儿美术教育- 儿童绘画- 手工制作- 美术教育方法3.2 幼儿音乐教育- 儿童音乐欣赏- 音乐表演- 音乐教育原理3.3 幼儿舞蹈教育- 儿童舞蹈活动- 舞蹈教学方法- 舞蹈表演训练四、幼儿园语言教育4.1 幼儿口语教育- 儿童口语表达- 口语训练- 口语教育原理4.2 幼儿文学教育- 儿童文学启蒙- 文学教学方法- 文学作品鉴赏4.3 幼儿语言游戏- 语言游戏教育- 语言游戏设计- 语言游戏活动五、幼儿园体育教育5.1 幼儿体育活动- 儿童体能训练- 体育游戏- 体育教育原理5.2 幼儿园户外活动 - 户外活动计划- 安全意识培养- 户外活动组织5.3 幼儿游泳教育- 游泳训练计划- 游泳教学方法- 游泳安全知识六、幼儿园健康教育6.1 幼儿饮食营养- 儿童饮食需求- 营养搭配- 饮食健康教育6.2 幼儿个人卫生- 卫生习惯- 个人清洁- 卫生健康教育6.3 幼儿睡眠教育- 睡眠环境- 睡眠规律- 睡眠健康教育七、幼儿园家长教育7.1 家长角色定位-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 家长的参与方式- 家长与幼儿园的合作7.2 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原则- 家庭教育技巧- 家庭教育策略7.3 家庭教育心理学- 家庭环境与幼儿成长- 家庭氛围的影响- 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结语不断提高幼教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是所有幼教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资格证2024下半年2024年幼儿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心理发展基础理论
教师资格证2024下半年2024年幼儿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心理发展基础理论嘿,大家好!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工作者,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2024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考点——心理发展基础理论。
这个考点可是咱们备考的大热门,所以咱们可得好好研究研究,弄懂它,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说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那就不得不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他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是心理发展领域的一大里程碑。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逐渐建立起对物体的基本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使用语言和符号进行思维,但他们的思维还具有自我中心性,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的观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思维活动,如分类、排序等。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进行更高级的认知活动,如推理、解决问题等。
二、埃里克·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个体在一生中会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冲突,每个阶段的冲突都需要得到解决,才能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这个阶段的儿童需要建立对抚养者的信任感。
2.幼儿期(1.5-3岁):自主性对羞愧和疑虑。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探索世界,发展自主性。
3.学龄前期(3-6岁):主动对内疚。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尝试新事物,发展主动性。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在学校接受教育,发展勤奋感。
5.青春期(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需要建立自我同一性。
6.成年初期(18-30岁):亲密对孤独。
这个阶段的成年人需要建立亲密关系。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心理学考点总概括
幼儿心理学考点总概括近几年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同学已经知道,现在教师资格证考试已经实行全国统考了,考试的知识点,题型,重点;在各个地区是没有区别的,为大家考生总结了最近一年的考试重点知识,有关幼儿心理学的知识点,如下:幼儿心理学 a研究对象1描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探究个体差异与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3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b理论意义1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提供科学依据2充实和丰富发展心理学的内容 c实践意义1为幼儿教育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2为家庭教育提供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心理发展 a►动力幼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学校教育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幼儿原有理发展水品之间的矛盾 b►基本性质1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2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4发展的个别差异性5发展的关键期 c►实质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的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d►主要问题1幼儿的心理与行为是遗传决定的还是友环境所决定的2偶尔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3幼儿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 e►研究的新趋势掀起婴幼儿心理研究的热潮,对交叉领域研究的关注,社会性研究的增多增强,应用领域的扩展和重视▌研究的基本方法 a►观察法优在自然状态下幼儿的言行反应真实自然,研究者获取的资料比较真实,生态学效度较高缺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到哦观察者的能力及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b►调查法问卷法优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能在短时内获取大量资料,所得料便于统计分析缺问卷的编制比较困难,因为必须考虑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难以排除某些主观因素的干扰访谈法优能有针对性研究数据,适用于不同程度的研究对象缺访谈结果的可靠性受到访谈者自身素质、访谈对象特点等因素的限制,且所得资料不易量化 c►测验法优能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品 d►实验法实验室试验优研究者对实验情景和实验条件进行严密控制,实验结果客观、准确、可靠,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缺实验情景人为性较强,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实验结论难以推广到儿童日常生活中去现场实验优即尽量控制了各种变量,又保持了实验的自然性,实验结果可推广性较强,具有直接的实践意义缺实验控制条件不会太严格,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影响,其内部效度较低▌幼儿心理研究的三种实验设计1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2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3随机化多组后测设计▌自然反应法1追踪法2视崖反应法3回避反应法4抓握反应法▌幼儿心理学研究a►特殊性1幼儿的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2研究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3通过对幼儿的言语与行为的研究来考察其心理发展 b►易犯错误1错误否定错误2错误肯定错误 c ►新趋势1研究中的生态化趋势2亚研究手段的现代化趋势3研究中的综合化趋势4研究中的跨文化趋势▌图式是一种心理结构,是一系列整合的知觉、观念和行为在心理上的表征▌同化是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当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指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以适应客观变化▌平衡一个持续的调节行为的动态过程▌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1婴儿期(0~1.5)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2儿童早期(1.5~3)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3学前期或游戏期(3~6)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4学龄期(6~12)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5青春期(12~18)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6成年早期(18~25)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7成年中期(25~65)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8成年晚期(65~)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皮亚杰儿童的思维发展过程1感知运动阶段(0~2)智力表现为运动神经的活动,即对可看见、可触摸、可感觉的事物的探索2前运算阶段(2~6、7)能使用符号,语言的运用日趋成熟,记忆和想象蓬勃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
一、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现象与心理1.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个体心理活动或与他人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属于主观精神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动机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
这种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就是人的活动动机。
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内在需要。
需要不同,动机的性质也不同。
(2)心理过程(3)个性每个人由于个体遗传特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心理活动也就表现出差异。
心理的个别差异是相对稳定的,而且是经常出现的。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方面。
2.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体来说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①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活动是由于大脑活动而产生的;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与源泉;③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心理主动地加以选择地反映周围事物。
(二)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幼儿心理学就是研究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研究幼儿的心理活动,掌握其特点,可以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等,现代心理学主要关注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
(一)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1.遗传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现象。
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幼儿正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心理。
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①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材质前提。
心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有了大脑,人的心理活动才能产生。
正常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②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由于遗传素质不同,每个幼儿出生时他的心理发展已经存在不同的可能性,具有各自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
幼儿教师资格证重点笔记归纳
幼儿教师资格证重点笔记归纳2021 年幼儿教师资格证重点笔记归纳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考点聚焦识记:幼儿心理学的概念。
掌握:幼儿心理学发展阶段的划分。
考点导图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内容一、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幼儿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 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二、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幼儿发展的普遍行为方式;2.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探究不同的外在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4.提出帮助和指导幼儿发展的最优化方法。
三、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描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心理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幼儿晚期。
目前,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是幼儿认知过程(智力活动)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等,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例如在思维发展中,其年龄特征表现为:在幼儿初期,思维仍以直觉动作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萌芽;到了幼儿中期,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占据思维的主导地位;而到了幼儿晚期,虽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已开始萌芽。
二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绪、自我意识、能力、性格、人格等,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其中最主要的环节。
例如,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表现为:在自我概念方面,幼儿对自己的描绘大多限于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爱的活动等,几乎不会描述自己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在自我评价方面,3 岁幼儿的自我评价还不明显,自我评价开始发生转折的年龄在 3.5—4岁,5 岁幼儿绝大多数已能进行自我评价,但还不能独立进行自我评价,并且评价带有极大的情绪性和笼统性;在自我体验方面,幼儿的转折年龄为 4 岁,5—6 岁幼儿大多数已表现出自我情绪体验,主要特点是,幼儿自我情绪体验由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如愉快、愤怒)向社会性情感体验(如委屈、自尊、羞愧感)不断深化、发展,同时又表现出易受暗示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心理学考点总概括——京师经纬教育近几年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同学已经知道,现在教师资格证考试已经实行全国统考了,考试的知识点,题型,重点;在各个地区是没有区别的,京师经纬教育为大家考生总结了最近一年的考试重点知识,有关幼儿心理学的知识点,如下:幼儿心理学 a研究对象1描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探究个体差异与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3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b理论意义1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提供科学依据2充实和丰富发展心理学的内容 c实践意义1为幼儿教育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2为家庭教育提供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心理发展 a►动力幼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学校教育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幼儿原有理发展水品之间的矛盾 b►基本性质1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2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4发展的个别差异性5发展的关键期 c►实质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的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d►主要问题1幼儿的心理与行为是遗传决定的还是友环境所决定的2偶尔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3幼儿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 e►研究的新趋势掀起婴幼儿心理研究的热潮,对交叉领域研究的关注,社会性研究的增多增强,应用领域的扩展和重视▌研究的基本方法 a►观察法优在自然状态下幼儿的言行反应真实自然,研究者获取的资料比较真实,生态学效度较高缺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到哦观察者的能力及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b►调查法问卷法优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能在短时内获取大量资料,所得料便于统计分析缺问卷的编制比较困难,因为必须考虑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难以排除某些主观因素的干扰访谈法优能有针对性研究数据,适用于不同程度的研究对象缺访谈结果的可靠性受到访谈者自身素质、访谈对象特点等因素的限制,且所得资料不易量化 c►测验法优能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品 d►实验法实验室试验优研究者对实验情景和实验条件进行严密控制,实验结果客观、准确、可靠,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缺实验情景人为性较强,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实验结论难以推广到儿童日常生活中去现场实验优即尽量控制了各种变量,又保持了实验的自然性,实验结果可推广性较强,具有直接的实践意义缺实验控制条件不会太严格,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影响,其内部效度较低▌幼儿心理研究的三种实验设计1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2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3随机化多组后测设计▌自然反应法1追踪法2视崖反应法3回避反应法4抓握反应法▌幼儿心理学研究a►特殊性1幼儿的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2研究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3通过对幼儿的言语与行为的研究来考察其心理发展 b►易犯错误1错误否定错误2错误肯定错误 c►新趋势1研究中的生态化趋势2亚研究手段的现代化趋势3研究中的综合化趋势4研究中的跨文化趋势▌图式是一种心理结构,是一系列整合的知觉、观念和行为在心理上的表征▌同化是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当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指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以适应客观变化▌平衡一个持续的调节行为的动态过程▌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1婴儿期(0~1.5)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2儿童早期(1.5~3)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3学前期或游戏期(3~6)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4学龄期(6~12)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5青春期(12~18)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6成年早期(18~25)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7成年中期(25~65)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8成年晚期(65~)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皮亚杰儿童的思维发展过程1感知运动阶段(0~2)智力表现为运动神经的活动,即对可看见、可触摸、可感觉的事物的探索2前运算阶段(2~6、7)能使用符号,语言的运用日趋成熟,记忆和想象蓬勃发展。
思维方式以自我为中心,不合逻辑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自我中心式的思维逐渐减少,开始用数字、空间、类别、规则重新构建世界。
针对具体物体可以运用逻辑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11、12~15)思维逐步抽象化。
能合乎逻辑的使用于与抽象概念相关的符号,进行假设、归纳、推理,并形成观点▌幼儿观察力a►特点1目的性2精确性3持续性4逻辑性b►培养1让儿童明白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帮们产生具体的方法2培养儿童的知觉敏感性,提高他们的官观察技能3帮助儿童形成感觉帮助儿童形成感觉通道的整合,提高分析能力4培养儿童用语言指导自己的观察活动5观察活动要求直观,能控制任务的难易程度6及时总结,即时反馈▌记忆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特点 a一岁半以后1儿童再现的能力开始发展起来2出生后的三年,儿童的记忆基本是无意记忆,即事先没有目的的记忆 b三岁以后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机械记忆占优势,理解记忆逐渐发展3形象记忆占优势,词语记忆逐渐发展▌遗忘知道的东西或不久以前记住的一些信息不能再人或回忆起来▌元记忆儿童对作为记忆者的自己和他人所具有的所有能力、局限和特质所具有的认识▌记忆策略1复述2组织3检索▌思维a发展的规律特点1直觉行动思维(0~2)利用直观的行动和动作解决问题2具体形象思维(2~6、7)利用事物的形象以及事物形象之间的关系3抽象思维的萌芽(6~8)利用抽象的概念或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 b培养1了解幼儿的心理需要和发展水平2在活动、操作中培养幼儿的思维3充分利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培养儿童的思维4尊重幼儿的求知欲5尊重幼儿的探索和创造性6重视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思维▌想象发展1从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2从简单的再造想象到创造想象3从极大夸张的想象到合乎现实的想象▌创造力发展1是不断发展变化的2是比较简单和初级的3自发性强,表现相当广泛4主要表现为创造想象▌执行功能对个体的意识和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的各种工操作过程,包括自我调节、认知灵活性、反应抑制、计划a►成分1工作记忆2抑制控制3注意灵活性 b►发展1组织策略计划行为大约在6岁出现2儿童更复杂的组织寻找策略、更完善的预测性检验和更有效的冲动控制要达到接近成人水平的成熟程度须等到10岁3言语流畅性、动作序列和复杂计划技能要到12岁以后至青少年晚期才能达到成熟▌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与外在行为的认识能力 a►发展过程1儿童的愿望、信念及相关表征的发展2儿童的假装理解3儿童的意图理解4儿童的欺骗能力5儿童对情绪状态的理解 b►影响因素1量的影响因素(家庭、假装游戏)2质的(执行功能、语言发展)c►理论1理论论(戈普尼克)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遵循愿望心理学、愿望-信念心理学和信念心理学这三个发展阶段,认为经验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模块论(巴伦科恩、莱斯利) 心里理论的发展是神经成熟的结果,而不是来自理论的修正3模拟论(哈里斯)儿童能够内省的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且能够用认识到的关于自己的心理状态通过角色采择或模拟手段来推测他人的心理状态▌过渡言语介乎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之间的言语形式▌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特征1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2从情景性言语到连贯性言语▌培养言语能力的原则1有的放矢,因材施教2不拘一格,形式多样3以身作则,富有爱心▌情绪a►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对幼儿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2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3对幼儿交往发展的作用4对幼儿个性形成的作用 b►发生1婴儿最初情绪反应的产生、消失或转移,都与其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2这种情绪反应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 c►发展1社会化2丰富和深刻化3自我调节化 d►基本情绪1哭2笑3恐惧本能的恐惧与知觉与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预测性恐惧 4依恋 e►培养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2成人情绪自控的示范3积极鼓励和引导▌意志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的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b►基本品质1独立性2坚持性3果断性4自制性 c►发展1坚持性2自制性3独立性 d►培养1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有意识的培养幼儿行为的目的性2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意志行为3按照幼儿成长规律培养幼儿的意志力▌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 a特点1社会性2能动性3同一性▌自我评价的特点 1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2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4从带有很大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比较客观的评价▌自我控制的指导1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教幼儿学习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感,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挫折,能安慰自己,调节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行为2指导幼儿在与人发生争执时,尽量抑制自己的情绪3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会交往也称人际交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出于自身需要,运用语性或非语性方式交流信息,沟通感情,进行活动的过程▌亲子交往广义上笼统的指家庭中父母与自己的孩子之间的交往活动,而在狭义上则指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以抚养、教养、赡养为基本内容的物质交往和生活交往的总和▌依恋婴儿与照顾者之间的那种强烈而深厚的感情联系▌同伴交往的影响1有利于儿童发展社会认知与社会技能2对儿童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独特影响3有利于儿童情绪社会化、获得安全感、满足归属需要▌培养社交能力1创设适宜的社交环境2加强移情能力训练3丰富角色游戏的经验4巧用幼儿争执、冲突、告状等契机▌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人们关于善良与邪恶、公正与偏私的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品德是一种个人心理现象,是个体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和倾向▌道德认知又称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即在人的道德意识中反映或观念的再现道德现象的过程▌培养行为习惯1集体教育2尊重幼儿、相信幼儿3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4目标和行动一致5个别对待6表扬与惩罚相结合▌角色扮演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加有效的履行自己角色的心理学技术▌移情指个体在察觉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是理解和共享其他人的感情的能力▌性别角色a►影响获得的因素1生物因素2家庭环境3大众媒体的强化4教学环境5模仿与扮演角色b►差异1身体机能2认知发展3个性和社会性 c►理论1生物学理论男女行为的性别差异反映的是其生理上的差异2精神分析理论起初都认同后男孩女孩分别害怕父母的报复3性别图式理论儿童有关于性别的图式,这些图式直接影响行为和思维4社会学习理论无论儿童性别角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还是性别角色规范,都是儿童在生活环境中由成人特别是父母和教师塑造而成的5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性别认知在其性别角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社会认知理论着重强调儿童的标准匹配机能和自我激励能在性别角色发展中的作用▌游戏a►作用1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2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3丰富和调节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b►课程设计1学习和游戏融合,确定游戏在幼儿活动中的主导地位2以间接指导为主,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3创设适合的条件,为幼儿游戏的展开做好充分的准备▌幼儿心理健康幼儿在与环境、他人的交往中,逐渐的形成的与环境、人际以及自我的积极的良好的适应状态 a►标准1智力发展正常,有求知欲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行为协调5人际融洽6反应适度 b►培养1故事熏陶2榜样示范3实践磨练4行为矫正5情境表演6游戏矫治 c►课程设计1课程的组织与设计2主题活动的设计▌幼儿心理档案a►内容1基本概况2认知发展的材料3操作能力的材料4幼儿语言发展的材料5情绪和意志发展的材料6社会交往方面的材料7其他方面的材料b►步骤1准备工作2确定指标与内容3收集并录入基本信息4观察并记录5初步建档6补充修改c►要注意的问题1辩证的使用,避免出现偏差2发展的使用,充分体现幼儿心理档案的功能3开放的使用,避免档案神秘化,增加幼儿心理压力▌语言发展障碍1发展性语言障碍2发展性语音不清3口吃▌焦虑症可分为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学习障碍1语言能力缺陷2阅读理解障碍3书写障碍4数学障碍▌多动症a►表现1注意障碍2活动过多3冲动性4学习困难5神经和精神发育异常 b►与淘气的区别1行为目的方面2自我控制方面3注意力方面4药物控制方面▌蒙台梭利教学法1以儿童为中心2把握儿童的敏感期,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3完全人格的培养4混龄教学5丰富的教材与教具►瑞吉欧教学模式1全社会的幼儿教育2民主与合作3项目活动4百种语言5合作学习与反思实践6开放的环境►加德纳多元智能课程1有助于转变教育观2有助于端正学生观3有助于形成多样化的教育观►皮亚杰活动教学法1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2教学活动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3教育应该按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京师经纬教师证培训网给广大考生提供最新教师考试讲座北京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北京教师资格证考什么、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教师资格证大纲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