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20修订)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修订)
之欧侯瑞魂创作2015年5月12日, 四川省教育厅以川教〔2015〕41号印发《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和《四川省义务教育处所课程方案(2015年修订)》.根据《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安插如下: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安插一、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插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13周.各学年39周教学时间安插:一至八年级每学年上课35周, 复习考试时间2周, 学校机动时间2周, 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插, 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九年级全学年上课33周, 复习考试4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结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 学校机动时间2周.二、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插教学.一、二年级周活动总量26课时;三至六年级周活动总量30课时;七至九年级周活动总量34课时;每课时以45分钟计.三、课程计划表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2015年修订)课程设置说明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其中, 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的要求, 结合我省实际情况, 从三年级开始独自开设, 每周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从七年级开始开设, 每周1课时;其他内容统整到处所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学习.各地应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开足开好, 课时必需获得保证, 不得挤占或挪用.2. 处所课程由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关于处所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统一规划(见《四川省义务教育处所课程方案(2015年修订)》);学校课程由学校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见》(川教〔2010〕120号)开发与管理.3. 为培养学生的立异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插时, 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 统筹合理安插;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 增强学科育人功能, 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4. 一至九年级设置体育与健康课.体育与健康课程应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强调实践特征, 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增强学生的体能,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 为学生终身介入体育熬炼奠基基础, 增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平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国防教育以及综合实际活动中的小学劳动教育等专题教育主要安插在处所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 也可以利用处所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开设专题教育活动.6. 小学开设外语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域可以从一年级开设外语, 其课时从学校课程安插的课时中解决.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 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可以开设第二外语.7. 遵循学生的发展的规律, 根据需要, 学科课程可以进行开设长短课时的探索, 如小学英语可以30分钟为1节课.。
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20整理)(13页)
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20整理)一、总则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义务教育,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整理,旨在为学校教育提供科学、规范、系统的指导。
二、语文课程标准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六个方面。
3.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数学课程标准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素养和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方面。
3.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英语课程标准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六个方面。
3.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4.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科学课程标准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等四个方面。
3.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探究式、实验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体育课程标准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运动能力和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
2024年学校义务教育劳动课程实施计划方案范本(3篇)
2024年学校义务教育劳动课程实施计划方案范本一、指导思想二、总体目标要求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规定从孩子入学起,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学生必修的课程。
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还要具备整理家务的技能,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才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1.从入学背书包整理书包,摆放学具等,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2.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3.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7.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8.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9.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
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1.实践性原则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
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
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
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
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还要和家庭、社会结合。
2.基础性原则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修订)
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修订) 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修订)第一章引言1.1 背景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1.2 目的和意义本课程计划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思想与原则2.1 思想指导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指导2.2 原则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第三章课程体系3.1 课程目标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3.2 课程结构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3.2.1 学科课程3.2.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3.2.3 选修课程3.3 跨学科课程贵州省基础教育跨学科课程设计与实施第四章课程内容4.1 学科课程内容4.1.1 语文4.1.2 数学4.1.3 英语4.1.4 自然科学4.1.5 社会科学4.1.6 体育与健康4.1.7 艺术4.1.8科技4.1.9信息技术4.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4.2.1 实践课程设计4.2.2 实践活动组织4.2.3 实践活动评价4.3 选修课程内容4.3.1 选修课程设置4.3.2 选修课程实施与评价第五章教材与教具5.1 教材编写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编写原则和规范5.2 教材选用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选用原则和规定5.3 教具选用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具选用原则和规定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原则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评价原则6.2 评价方式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方式6.3 评价方法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方法第七章教师培训与发展7.1 教师培训计划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师培训计划7.2 教师培训内容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师培训内容7.3 教师培训方法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师培训方法7.4 教师发展支持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师发展支持方式附件:附件1: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附件2: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政策法规法律名词及注释:1、基础教育:指义务教育2、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全面改革,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3、义务教育:国家法律规定的必须接受的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4、学科课程: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跨学科、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包括实践课程设计、实践活动组织和实践活动评价6、选修课程: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用于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7、教材编写:课程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8、教材选用:学校和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教材使用9、教具选用: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教学用具和设备10、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和反馈11、教师培训: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活动12、教师发展支持:对教师进行奖励、职称评审等支持措施。
2020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2020年整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分科).doc
表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分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说明1.表一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设置;表二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表三、表四是根据我省实际分别制定的义务教育分科类和综合类的课程计划实施表,供各地选择。
各地在制定本地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时,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和课时比例范围内作调整。
民族学校、复式教学点、简易小学等学校的课程设置,由各市、州依据本文精神,结合当地实际作出相应调整,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2.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
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3.地方和学校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共占课时总量的16%~20%,该部分课时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课程层次化、多样化的体现,各地在课时的具体分配上要体现课程均衡性原则;其它学科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课时。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
学校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4.课程的设置既有分科课程,又有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由各地依据当地实际选择开设。
七至九年级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有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5.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
具体要求按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鄂教基[XXXX]16号)执行。
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
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第二外语。
6.各门课程均应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023新教育标准解读实施最新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2023新教育标准解读实施最新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根据最新发布的2023新教育标准,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将有一些重要的变化。
本文将对这些变化进行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
1.教育目标根据2023新教育标准,义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公民。
新的课程计划将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2.课程内容新的教育标准强调把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在课程内容方面,新计划将加强对科学、数学、语言和文学的教学,同时增加对社会科学、艺术和体育等领域的关注。
3.探索性学习新的课程计划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提倡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
学生将被鼓励主动提出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跨学科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新的课程计划将加强跨学科学习。
此举旨在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5.教学方法新的教育标准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将被鼓励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项目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这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6.评价方式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新的教育标准将采用更加综合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将引入作品展示、实践报告和综合素质评价等形式。
这将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7.培养创新能力新的课程计划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将接触到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培养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对2023新教育标准解读的简要介绍,不包含详细教学细节。
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课程安排还需根据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了解。
注:此文档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请以官方发布的教育文件为准。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205年修订)
2015年5月12日,四川省教育厅以川教〔2015〕41号印发《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和《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方案(2015年修订)》。
根据《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安排如下: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安排一、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13周。
各学年39周教学时间安排:一至八年级每学年上课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 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九年级全学年上课33周,复习考试4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
二、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
一、二年级周活动总量26课时;三至六年级周活动总量30课时;七至九年级周活动总量34课时;每课时以45分钟计。
三、课程计划表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2015年修订)节课,双周上3节课。
课程设置说明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其中,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从三年级开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从七年级开始开设,每周1课时;其他内容统整到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学习。
各地应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开足开好,课时必须得到保证,不得挤占或挪用。
2. 地方课程由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统一规划(见《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方案(2015年修订)》);学校课程由学校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见》(川教〔2010〕120号)开发与管理。
3.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
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增强学科育人功能,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4年版)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4年版)目录:一、课程理念与指导思想二、课程结构与设置三、课程实施与评价四、课程发展与改进一、课程理念与指导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于2024年进行了修订,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本次修订的课程方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强调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秉承全面发展、平衡发展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
同时,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结构与设置(一)核心学科课程1.语文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倡导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
2.数学数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
3.英语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国际视野,促进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二)拓展学科课程4.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科学认知和科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和探索。
5.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认知和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和社会参与能力。
6.艺术素养艺术素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和创意能力,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思维。
7.体育健康体育健康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运动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选修学科课程8.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能力,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潜力和创业精神。
9.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湖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设置表(2020年整理).pptx
3、7-9 年级选择综合课程的学校,学校课程为559 节,选择分科课程的为593 节。 4、地方课程设置:3-9 年级开设生命与健康课 1 节,3-6 年级开设科技活动课 1 节,7-8 年级开设湖
南地方文化常识课 1 节,9 年级以每周 1 课时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
556-
2
2
2
2 1-2 1-2 2-1 593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5.836.22
学年总课时数(节)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注: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 35 周上课时间计算。 2、3-6 年级英语课程按长短课时安排,每周一节长课时,2 节短课时,短课时 20-25 分钟,长短
5、创森知识、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请在学校课程里设置(每学年 4 课时)。
学海无 涯
学海无涯
湖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设置表
课程
年级 周课时
一二
9 年 占课时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课时 比 例
品德与生活
33
品德与社会
2222
696
7.30
思想品德
222
语文
99
7666555
2020 21.21
数学
44
4444554
1322 13.88
科学(七、八、九年级或 选生物、物理、化学)
音乐 美术
22
2211111
906
9.51
22
2211111
信息技术教育
11111
闽教版2020修订版小学信息技术 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闽教版2020修订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福建省义务教育教科书(2020年修订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材供六年级学生使用,我校六年级共有X个班。
学生经过三年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培养较好的信息技术操作与应用能力,少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是比较狭窄,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本学期还应提升这部分学生的信息意识,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六年级学生的计算思维方面的发展较为薄弱,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学习过编程,所以本学期重点让学生通过亲历应用Scratch语言设计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并逐步提升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二、教材分析(一)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趣味编程入门和程序世界中的图形绘制两个单元模块组成。
在课时内容设计上,体现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时结构,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层次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关注系统性、实践性和迁移性。
教材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活动主题。
让学生通过亲历应用Scratch语言设计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并逐步提升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两个单元模块。
第一单元,趣味编程入门,本单元主要介绍Scratch语言的基本指令、图形化编程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语言的三大基本结构、事件以及变量的概念,理解布尔逻辑、条件与循环的知识,掌握编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通过综合活动,体验用计算机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主动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养成计算思维的习惯,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增进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第二单元,程序世界中的图形绘制,本单元主要介绍Scratch语言画笔的设置和使用方法,应用建模的思想,使用Scratch语言绘制各种图案,将程序运行结果以可视化和图形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体现程序设计中的艺术之美。
闽教版(2020修订版)小学信息技术 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闽教版(2020修订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学生基本情况:福建省义务教育教科书(2020年修订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教材供四年级学生使用,我校四年级共有6个班。
学习兴趣: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比较高,对新技术充满好奇。
学习基础:在三年级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了解了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性操作技能,包括键盘输入方法和画图软件的使用。
能力差异: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高有低,掌握水平参差不齐,这对统一教学带来一定挑战。
二、教材分析(一)全册教材分析本册信息技术教材紧密围绕“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的核心要求,精心设计了“网络信息辨真伪”与“我的电子报刊”两大主题。
教材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网络世界的信息真伪与利用,同时掌握字处理软件的高级应用技能,实现知识学习与技能实践的深度融合。
全书以实际应用为主线,操作技能为辅助,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在信息社会中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网络信息辨真伪1.主题概述: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走进网络世界,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服务功能,掌握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从而有效、安全地利用网络资源。
2.教学内容:认识因特网:介绍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主要服务功能。
浏览器软件使用:教授IE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包括浏览网页、收藏网页、整理收藏夹等。
搜索引擎应用:重点讲解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的功能与使用方法,引导学生高效查找并筛选信息。
信息真伪辨别:通过案例分析,教授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方法,如查看信息来源、比对多个信息源等。
信息保存与管理:学习如何保存网页中的文本、图片等信息,并学会合理管理个人网络资料。
3.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为后续网络交流与安全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最新修订精编版)_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最新修订精编版)_《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最新修订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1)修订新变化说明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1)修订新变化说明课标是国家事权,是“教学大法”,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考试评价、管理督导的依据,新时代新课标的修订正在进行中。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主要变化:基于核心素养目标,从注重学科逻辑到更多关注生活逻辑。
之前基础教育之所以强调学科中心、知识中心,其根本原因在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呈现的方式、体系是基于学科逻辑,而不是打破学科逻辑,从学生成长和现实生活需求的角度重组各类知识。
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反复强调要在兼顾学科逻辑的情况下更多地关注生活逻辑。
什么是生活逻辑?就是学生的成长面临什么样的真实的环境,真实的需要是什么。
要基于学生成长这一主线,而不是基于学科本身的发展来设计的课程。
此时,就要处理好理论和现实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更多的间接经验和知识概念,另一方面也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做到有所兼顾。
还有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一方面要按照分科的思路组织课程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强调课程的综合,按照生活逻辑将知识组织起来。
新义务教育阶段课标标准科学定位,要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通适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要以通适性为主,确保课程内容对全国绝大多数适龄学生都普遍适用,打好共同基础,同时也兼顾地区差异,为各地因地制宜留有余地。
二是经典性与时代性的关系。
要注重经典,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选择有时代价值的经典内容;同时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最新进展,与时俱进地更新内容。
三是全面性与个性化的关系。
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同时,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要严格控制必修容量和难度,为学校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发展留有空间。
四是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要注重定标准、立规矩,明确学业质量标准,使教学和考试评价有据可依;还要关注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鼓励教师教学实践创新。
新课标的修订,其创新意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培养创新人格。
育人目标上,要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开放、灵活、自信、专注、合作等良好品质和独立思考能力。
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2020年整理).pptx
523 11.0%
523
3
2
2
641 6.7%
3
2
2
731 7.7%
34 34 34 9522
学年总 课时数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学海无 涯
说明: 1、每学年上课时间为 35 周。校机动时间 2 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
7~9%
历 史 与 社 会 ( 或 选 择 历 史 、 地 理 ) 3~4%
科学 科学 科学 科学 科学 (或选择生物、物理、化 学) 7~9%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20~ 22%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13~ 15%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艺术 (或选择:音乐、美术) 综 合 实
践活动
地方与学校课程 表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
例
年 级 九年课 时总计(比例) 课 程 门 类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生 活 品德与社 会 品德与 社 会 品德与社 会 品德与社 会 思想 品德 思想 品德 思想 品德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艺术 (或选择:音乐、美术) 综 合 实
践活动
地方与学校课程 表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
例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doc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14〕52号)、《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京教基二〔2014〕22号)精神,切实解决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扩大各区县和学校课程建设自主权,特制定《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以下简称《课程计划》)。
一、课程设置第一条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开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以及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第二条要关注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以及学科内、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条各区县和学校要认真按照《课程计划》,逐级制定相应的义务教育三级课程整体建设一体化课程方案。
不得随意增加或削减课程门类,不得随意改变各门课程的周学时数和学科总学时数。
第四条各区县和学校要严格执行调整后的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标准,保证各类课程的开设和学时要求,确定整体课程安排。
在保证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科学开展课程整合实验,提升课程质量。
二、课程结构第五条全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
全年39周的教学时间包括上课35周(九年级第二学期减少2周)、复习考试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增加2周)、学校机动2周(用于安排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游学等)。
第六条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学时总量见课程设置表,每学时平均为45分钟。
进一步下放课程自主权到学校,鼓励学校根据学科、课型等积极开展长短课、大小课相结合的课程实验,周总学时时长不得超过相应年级规定的学时总量。
如:一年级不得超过1170分钟(26学时×45分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修订讨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修订讨论一、前言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质量,经过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的研究,我们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订。
本次修订旨在进一步明确语文教育的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修订原则1. 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2. 坚持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体现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3. 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4.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三、主要修订内容1. 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运用、欣赏和评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了信息时代背景下语文能力的培养。
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运用、欣赏和评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了信息时代背景下语文能力的培养。
2. 课程结构:优化了课程结构,将原来的“阅读与鉴赏”、“积累与运用”等内容整合为“语言理解与运用”和“文学与文化鉴赏”两个部分,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的传承。
课程结构:优化了课程结构,将原来的“阅读与鉴赏”、“积累与运用”等内容整合为“语言理解与运用”和“文学与文化鉴赏”两个部分,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的传承。
3. 教学内容:更新和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古诗文阅读比例,强化了现代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增加了口语交际和写作的训练。
教学内容:更新和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古诗文阅读比例,强化了现代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增加了口语交际和写作的训练。
4. 教学方法:鼓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研究、合作研究等,提高学生的主动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方法:鼓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评价机制: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也重视学生的研究过程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2020年整理)湖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设置表
2020年整理)湖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设置表.doc学海无涯,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湖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设置了多门课程,涵盖品德、语文、数学、科学、历史、外语、体育、艺术、信息技术教育等多个方面。
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学生将研究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保持身体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品德与社会课程则会涵盖一些社会实践和公民意识方面的内容。
思想品德课程则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语文、数学、科学、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中,学生将研究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语言表达、数学思维、科学实验等方面的内容。
历史与社会课程则会让学生了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地理课程则会让学生了解地球和环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外语课程中,学生将研究英语等外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则会让学生了解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艺术课程则会让学生了解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信息技术教育则会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技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综合研究性研究则会让学生研究如何进行研究和创新。
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活动会实践则会让学生了解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劳动与技术教育则会让学生了解一些实用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除了以上课程外,学校还可以自主开发或选用地方课程,包括生命与健康课、科技活动课、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课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安排创森知识、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和生态文明建设。
总体来说,湖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设置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修订)的有关说明
一、1至8年级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九年级第二学期上课减少2周,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上课按33周时间计算。
二、“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与学校课程”部分内容由于课程名称较长,不便于在课表上体现全称,所以,以下课程名称在相关年级课表上体现简称:
1. “劳动技术与技术教育”简称为“劳技”(3-9年级);
2.“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简称为“研学”(3-9年级);
3. “专题教育及地方、学校课程”简称为“专题”(1-9年级);
4. “班团、文体活动”简称为“班队”(1-6年级)和“班团”(7-9年级);
三、“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与学校课程”部分课程包含内容:
1.“专题教育及地方、学校课程”包含写字书法(3-6年级每周1课时)
2.“班团、文体活动”包含环境教育(1至9年级每学期6课时)、健康教育(小学1-9年级每学期6课时,包含卫生保健、垃圾分类、艾滋病预防<7-9年级>每学期3课时、青春期教育含性健康教育<5-9年级>)、禁毒教育(5-9年级每学期2课时)等,课程表上须备注说明上述课程开设的相关要求。
四、小学1-6年级体育课每周4课时,包含常规体育课、足球课(1-6年级每周1课时)、心理健康课(1-6年级间周1课时,每学期不少于6课时),为便于区分授课内容,排课时须在课程表上根据体育课授课内容。
如标注为体育1:即常规体育课;体育2:即足球课。
同时在课程表上备注说明体育1、体育2的具体内容,并注明心理健康课放在双周体育1(即常规体育课)的第几节。
初中“体育与健康”每周3课时,包含常规体育课、足球课(7-9年级每周1课时)、心理健康课(7-9年级间周1课时,每学期不少于6课时),为便于区分授课内容,排课时须在课程表上添加备注,说明每周每一节体育课授课内容,如单周“体育与健康”第1节、第3节为常规体育课,第2节为足球课,双周“体育与健康”第1节为常规体育课,第2节为足球课,第3节为心理健康课。
五、为使小学阶段品德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1至6年级道德与法治2节用于教学,1节放在班团、文体活动课中,结合学生特点、时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六 、课间(课外)活动包括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含大课间、第3套系列广播体操和学校安排的跳绳、啦啦操、校园足球、校园篮球等体育活动)主要用于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七、晨(夕)会每天20分钟,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可以安排晨(夕)会,也可以不安排晨(夕)会,严禁将晨(夕)会上成早自习(早读)。
八、中小学校每周按5天时间安排课程。
每节课时,一至六年级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为45分钟。
根据课程安排和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从本校实际出发,在严格论证的基础上,探索、试验长短课结合或适当调减每节课课时而增加每天上课节数。
需要长短课结合或调减每节课课时而增加每天上课节数的学校必须报当区教育局批准同意后方可执行。
需要长短课结合或调减每节课课时而增加每天上课节数的学校不得增加课时的总时间或改变各门课程时间的基本比例。
九、文件依据:黔教基发〔2009〕62号 《遵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修订)》《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贵州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