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人物形象性格分析02
哈姆雷特的形象分析(2)
哈姆雷特的形象分析(2)哈姆雷特的形象分析当权的国王克劳狄斯,在这乱世中扮演了一个丑恶的角色。
徒有冠冕堂皇的外表,内心却阴险狡诈。
他狠毒的害死了亲哥哥,篡夺了王兄的王位,又诱骗了王后,高高地坐在王位上。
他分明是一个杀人犯、是一个万恶不赦的小人。
但是,他掩饰着内心的丑恶,在众人面前,带着仁慈贤明的假面具。
为了达到目的,自己躲在暗处,不公开对付哈姆雷特,暗地里却两次安排借刀杀人的诡计,试图杀害哈姆雷特。
从克劳狄斯的卑鄙行径可以看出,他并非一般的封建朝廷的暴君。
他有封建君主专制的暴虐,也有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的狡诈。
朝臣们也都致力于取悦于荒淫无度的君王。
我们以一个典型的官僚波罗涅斯为例,他身为御前大臣,却昏庸无道,一味地告密、献计、偷听、为了卑鄙的勾当连自己的女儿也出卖,最后连自己的性命也没有保全。
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是哈姆雷特的两个老,为了奉承主子,甘当国王的密探,出卖朋友。
总之,这些统治者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为了谋私利,不惜做伤天害理之事。
一股强大的社会恶势力已经形成。
哈姆雷特虽身为王子,是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一员,但他鄙视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渴望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
他有美好的理想,而且多才多艺。
他一想待人诚恳,光明磊落。
他是具有进步思想和优秀品德的好青年。
在哈姆雷特眼中,父亲就像神一样,是个英明治国的君主。
父母相亲相爱,拥有奥菲丽娅的纯真爱情,很多好朋友在自己的周围,这是哈姆雷特理想的生活。
经历了宫廷变故以后,现实的丑恶原形毕露,哈姆雷特也从幻想中醒来。
残酷的现实给他的精神以沉重的打击,他变得很忧郁,这是理想破灭后的一种精神状态,由于并不是哈姆雷特的天性。
忧郁和精神危机使他更加清醒了,他从幻想中解脱出来,回到了现实中,他敢于同社会罪恶作斗争,用它深刻而有力的思考去分析现实,准备采取行动,完成父亲交给他的复仇任务。
哈姆雷特曾经是一位单纯善良、追求、相信真爱、涉世未深的理想主义者。
但当悲剧发生之后,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令他陷入绝望。
分析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
分析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1 、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和他在“威登堡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2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
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
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
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
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
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
3 、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
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4 、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
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哈姆莱特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物,他对社会现实善于观察和思考,并曾经怀着美好的理想和善良的愿望。
但他对人类的信念突然被他母亲和叔父的伪善所粉碎,他感到它所生活的空间原来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他不能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微贱者费尽辛勤换来的鄙视”。
他对丑恶现象的深恶痛绝和对现实生活的无能为力,和他无法解脱的内心深层的痛苦,这种矛盾和痛苦是他喊出“ T o be, or not to be ”这一震撼了数代人灵魂的问题。
这一问题很难完全译成中文。
它包含着“活着还是死去”、“生存还是毁灭”、“忍受下去还是反抗”等种种含义。
正是由于无法对这一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哈姆莱特才长期踌躇和拖延着他早应采取的复仇行动,关于这种说法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和争论。
有人说, 这是由于他“生性犹豫,缺乏行动,所以失败” ; 有人说他“天生患有忧郁症”,用歌德的话来说就是由于他“软弱性,缺乏魅力”;俄-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则认为:“哈姆莱特天生纯粹是内在的、冥想的、主观的、生来富于感情和思想的;而可怕的事变要求它的,却不是感情和思想,而是行动;召唤他从空想的世界中走出来,到现实世界中去,到和他的精神气质完全不同的行动的世界中去。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经典悲剧,该剧围绕着主人公哈姆雷特展开。
下面我将从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情感以及他在剧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首先,哈姆雷特是一个深思熟虑、善于思考的角色。
他对待问题非常细致入微,常常从多个角度去探讨,寻求真相。
例如,在得知父亲死因后,哈姆雷特不轻易相信他人的陈述,而是决定进行调查。
他用一系列的手段,如举行舞台剧,以此观察克劳狄斯是否反常。
这种善于思考的特点让哈姆雷特的性格显得深沉、复杂,并使他成为一个备受观众喜爱的角色。
其次,哈姆雷特具有强烈的情感。
他在剧中表现出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和对母亲的痛苦失望。
他对父亲的死感到悲痛不已,而母亲的婚姻变动让他感到极度的痛心和愤怒。
哈姆雷特对这些情感的表达多种多样,既有内心的思考,也有外在的言语和行动。
他通过独白和与他人的对话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了一个复杂、矛盾的人物形象。
此外,哈姆雷特是一个犹豫不决的人。
他常常感到困惑,对于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充满了怀疑和迟疑。
尤其是在决定是否要执行复仇的任务时,他陷入了内心的挣扎。
他思考复仇的意义和背后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担心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
这种犹豫不决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真实和人性化,使观众对他的行为和决策有更深层的思考。
同时,哈姆雷特还是一个富有戏剧性的角色。
他经常使用戏剧的元素来达到他的目的。
例如,他举行了一场改编的舞台剧来观察克劳狄斯的反应。
此外,他也善于操控言辞,通过富有双关意味的对话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不仅仅是一个智慧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趣和出色的演员。
综上所述,哈姆雷特是一个深思熟虑、善于思考的角色,他的情感丰富且复杂,具有戏剧性。
他的犹豫不决表现了他的复杂内心世界。
通过对哈姆雷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和他在剧中的表现。
哈姆莱特个人形象分析(2)
哈姆莱特个人形象分析(2)哈姆莱特个人形象分析那段著名的哲理性独白“生存还是毁灭”是整个悲剧的核心,同时也是我们理解主人公典型形象的思想和行动的复杂性的重要一环。
通过这段独白我们可以看到客观上对手的强大和任务的艰巨,主观上对鬼魂的疑虑和手段上的选择,都使他们不得不慎行其事、一步步妥善安排。
一方面他急于完成复仇的任务;另一方面又缺乏必胜的信念,这一切构成了他性格的复杂性。
在独白的开头,哈姆莱特问自己“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③是对邪-恶忍气吞声还是奋起反抗:逃避斗争,不沾染生活的脏污而退出人生;还是投身“无边的苦恼”以反抗邪-恶,这是哈姆莱特面临和要解决的问题。
哈姆莱特的性格决定了他是不可能默然忍受和漠然旁观的。
但是,挺身反抗无涯的苦难是无益的,这意味着自取灭亡。
他看到了“人世的鞭挞和嘲弄、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第三幕第一场)。
哈姆莱特精神烦恼、心灵苦闷,是他对邪-恶生活清醒认识的结果。
尽管在复仇的过程中哈姆莱特表现出怀疑、动摇、意志薄弱,但这并非他的天性别林斯基正确断言说:“从天性上说,哈姆莱特是一个强有力的人,他的愤怒的讽刺,他的一刹那的感情暴发。
他和母亲谈话时的充满热情的狂暴议论,对叔父的傲慢和蔑视和无法掩盖的憎恶。
——这一切证明他精力充沛,灵魂伟大。
”哈姆莱特时而表现的精神软弱,是理想与现实不相和谐以及由此导致的性格分-裂的必然结果,并不是天性造成的。
同时,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沉思,反之,使他激动的思想令他感到苦闷,因为填密的思虑使他不能马上行动。
他经常振作起全部心灵的力最为反抗本人的软弱而斗争。
可见,王子的自我责备,并不是思想薄弱的表现,而是他正视自己,无情地鞭策自己,不容许自己逃避复仇的责任。
哈姆莱特不仅长于思考,也不短于行动。
事实上,他是全剧中最积极和主动的行动者。
哈姆雷特性格特点
一.哈姆雷特性格特点
1、哈姆雷特忧郁、多疑
纵观整部戏剧,似乎没有一个人物是哈姆雷特完全可以信任的。
他的母亲乔特鲁德由于在父亲尸骨未寒的情况下迅速嫁给了自己的叔父,他已经不对她推心置腹了;他的两个老同学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因为对新国王趋炎附势、阿谀奉承,让他非常反感;他的恋人奥菲利娅对她的父亲御前大臣波洛涅斯惟命是从,让他也心灰意冷。
可见他谁都不信任,甚至连父亲老国王的鬼魂,他都产生过怀疑,都要通过精心策划的一场戏试探新国王来证实,可见哈姆雷特已经非常谨慎多疑,多疑到疑神疑鬼的地步了。
2、哈姆雷特自私、冷漠
因为承担了复仇的使命,他就不是一个普通人了,不再是从前那个无忧无虑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了。
家仇国恨都在他的身上,他要遵循上天安排给自己的命运——复仇。
这对他而言,思想负担是非常重的。
现在他要复仇,重整乾坤,而且是凭个人的力量去复仇,这是非常有难度的。
所以他有时都不想去遵循这个命运,想直接死了算了。
如文中他这样说道:“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3、哈姆雷特机智、勇敢
剧中处处体现出哈姆雷特勇敢的性格,如老国王的鬼魂出现时,哈姆雷特一点也不害怕,勇敢的与其进行对话;当其杀害御前大臣波洛涅斯后被新国王
派到英国时(哈姆雷特明知这是个陷阱),他也毫无惧色的答应了;在被海盗俘虏面临生命危险时,他也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特别是在最后中毒快要身亡的那一刻,他也毫无畏惧,而且勇敢的将新国王给杀死,完成了复仇的使命……。
哈姆雷特人格分析
哈姆雷特人格分析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是忧郁、优柔寡断、多疑。
哈姆雷特的遭遇很是坎坷:父亲被毒杀,母亲被占有,王权被窃取。
有时他的抉择是非理性的,相当冲动的,比如当他在激怒之下一剑刺死他误以为是国王的波洛涅斯。
他装疯来躲避国王的迫害则表明他相当的理智和顽强。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东西很多疑问他可以不追究,过着一种被称作麻木或者“看开”的生活。
即使在他遭遇不幸的时候,他仍然真挚的深深的爱着奥菲丽亚。
所以,他的性格是由于他的抉择造成的。
对人生的抉择。
这个影响是慢慢的、潜移默化的,甚至我们不会想到他对人生的抉择对他的性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哈姆雷特人物分析哈姆雷特是出身高贵的丹麦王子,从小受人尊敬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无忧无虑的生活使哈姆雷特成为一个单纯善良的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者。
在他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他不知道世界的黑暗和丑陋面,他相信生活的真善美并且向往这种生活。
然而当他的父亲死亡、母亲又马上嫁给叔父,再加上父亲的鬼魂告诉哈姆雷特是克劳狄斯害死了他。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他的人生观发生了改变,他的性格也变得复杂和多疑,同时又有满腔仇恨不能发泄。
重大的变故也使哈姆雷特看到了社会的现实和黑暗,他开始对亲情和爱情产生了疑问,变得彷徨和绝望,他开始变得偏激,离众人越来越远。
父亲死后的这段时间的经历,哈姆雷特的思想有了重要的转变,他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变得很坚定,他打算奋起反抗,哪怕以生命为代价。
他对生活开始有了真正的思考“生存还是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哈姆雷特是一个悲情式的英雄,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充满了复仇的怒火,他也不滥用暴力。
他对生活由充满信心到迷茫到再次坚定,在磨炼的过程中他通过亲身的经历和自己的思考来提升自己。
在磨炼中他变得坚强,变得不再犹豫,做事果断,他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
最终他虽然为父亲报了仇,但还是为了正义被奸人所害,他的愿想也就落空了。
他是为正义而死,死得伟大,但是也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哈姆雷特人物分析
矛盾复杂的性格彰显悲剧命运《哈姆雷特》讲述了青年王子哈姆雷特为父亲复仇,最后与仇人同归于尽的故事。
这部剧作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它把西方对于不可抗拒的命运与个人追求之间的冲突推向了极至被命运控制着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同时又感无力反抗,哈姆雷特在剧中处处体现了这种悲剧精神。
以下仅就哈姆雷特的几段内心独白我谈谈对哈姆雷特这个形象的看法。
一、完美理想主义者坠入残酷黑暗现实:哈姆雷特是一个出身高贵的王子,从小过着豪华奢侈的物质生活,受千人尊敬万人爱戴,后来又到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接受良好的精神教育,加之父母的宠爱,不得不说,他之前是过着一种衣食无忧,无忧无虑的生活,由于很少接触世界黑暗的一面,因此形成的一种趋于理想主义、完美主义的性格,相信世间所有的真善美,向往着美好的亲情、爱情、友情,和一个和平安乐的社会。
可所有的幻想都随着父亲的突然惨死,叔叔的阴谋篡位,母亲不顾廉耻的改嫁而迅速化为泡影。
一个个好友为了一己私利而甘愿做罪恶着的眼线,连自己深爱着的奥菲利亚也对自己无端猜测和刺探,接二连三的打击,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他的精神几乎崩溃,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瞬间坠入了残酷黑暗的现实深渊。
此刻出现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忍辱屈从,要么反抗,内心强烈的愤怒与责任感,加之父亲魂魄的驱使,使他选择了后一条路,但人物本身具有的软弱性使他的反抗具有了一定程度的不彻底性,也折射出了最终的悲剧命运。
二、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当哈姆雷特听了父亲鬼魂的话,就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最终他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想到了上演戏来证明叔叔的罪恶行径。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他不仅考虑到了自己的命运,更考虑到了人类的生存与毁灭,不愧是思想上的巨人。
可是始终不曾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我不知道这是因为像鹿逐一般的健忘呢,还是还是因为三分怯懦一分智慧的过于审慎的顾虑”他的过多的顾虑让他犹豫不决,迟迟没有行动,最后造就了自己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2)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2)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与该篇文章的写作技巧。
哈姆雷特是具有新型世界观的文武全才,如果登上王位,自然是开明君主的典范。
在他身上,寄托着国家与民族复兴的希望,体现出资产阶级对统一国家的理想。
哈姆雷特性格特征:最突出的特点是忧郁,一系列伤天害理的事变突然发生,打破了他人生、世界、爱情、友谊、前途等一系列人文主义的幻想,他以哲学家的深刻洞察力,解剖现实,深揭被掩盖着的社会罪恶,使其忧郁积重难返,从他穿着丧服登场,到古堡待父,到破相装疯,到戏中作戏,到后宫劝母,到海上窥奸,到墓场葬礼,到宫庭比武,一直到他最后毁灭,忧郁一直没有离开过他。
其次是犹豫,姆雷特中著名独白 to be or not to be可以看出哈姆雷特的矛盾心理,他知已知彼,正确的估计了敌我力量的对比过于悬殊,整个时代已经颠倒混乱, 而拯救者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 "倒霉的我!"寄全部希望于自己,这样,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社会,他深知这场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导致他行动的犹豫,他既要为父报仇,又要扭转乾坤,一身二任。
这种独扭乾坤的重任与势孤力单的矛盾,只能产生"难扭乾坤"的哀叹: 一个任务尚且力不从心,何况两个?这就带来他行动的双重犹豫,然而他是哲学家而不是实干家,他敏于思索而拙于行动,他在没有切实可行、十拿九稳的办法之前,只会冥思苦想,他从思考到行动需要一个比常人更为复杂的过程,等待时机,而时机不来,一旦到来,又坐失良机;幻想行动,却一拖再拖,空有报国之心,而无匡世的行动。
当然哈姆雷特的性格又是是刚毅的他是一个聪明的人(可以从他为了报仇居然可以装疯而且还骗了那么多人)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同时他是一个坚强的人但是不可否认的哈姆雷特是一个悲剧性的英雄,他的景遇使他成为了一个悲剧,而正是哈姆雷特的这种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了他人生悲剧的必然,哈姆雷特的毁灭,向我们揭示了人文主义的时代悲剧,客观上:阶级力量对比的悬殊,敌强我弱,主观上,自身具有不可克服的忧郁、犹豫等弱点,因而他的毁灭,不只是个人的原因,而是那个时代人文主义者不可超越的历史局限性所导致的。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的传世剧作,其主人翁哈姆雷特的经典形象,无疑是世人所关注的焦点。
哈姆雷特一生的经历折射出他内心的凄厉和壮烈,同时也体现了哈姆雷特的矛盾性——乾坤巨人与凡夫俗子的二重结合。
一、成长中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哈姆雷特的出身是个王子,他高贵、优雅、勇敢、有学识,追求纯洁的爱情,属于上流社会的统治阶层。
哈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他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友谊有自己的看法,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
这时的哈姆雷特应该是一个快乐的王子,拥有地位、名份、权利和爱情……是父母的骄傲和未来的王位继承人,摆在他面前的是鲜花着锦的前程和命运。
然而,伴随着成长中遭遇的现实变故,他的理想宏图完全被破坏。
开始由高贵的王子向凡夫俗子转变,品尝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堕入矛盾和苦难之中。
老国王之死,标志着哈姆雷特的命运发生戏剧性的逆转。
他面临着家的解体,母亲的背弃,王位的丧失,爱情的失落,象凡夫俗子一样背负着各种人生苦恼,使他认识到现实并不如想象那样美好,坚贞的爱情、忠诚的友谊、和谐的社会关系,这些曾被视为珍宝的生活理想,如今都已化为泡影。
哈姆雷特命运的悲剧性逆转不仅使他看清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而且还进一步看清了把罪恶掩盖起来的伪善。
二、忧郁、沉思的性格忧郁、沉思并不是哈姆雷特的天性。
从表层上看哈姆雷特的忧郁来自父亲的死亡,来自母亲的背弃,来自爱情的失落。
然而,哈姆雷特之所以忧郁不仅是因为克劳狄斯杀兄霸嫂、篡夺王位,而是他目光尖锐,从个别人的罪恶中看到了当时的社会罪恶,所以哈姆雷特意识到,他的责任不是单纯地为父报仇那么简单,而是要负起重振乾坤的责任,要把个人复仇同改造社会结合起来。
哈姆雷特确定了为父复仇的使命,却又找不到恰当的方式,他期望改变现状,却又力不从心。
为父复仇容易,重整乾坤却困难重重,哈姆雷特变得越来越忧郁,陷入了更深的沉思之中。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2篇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第一篇: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不朽之作《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人物形象。
他既是一个聪明才智、机智敏捷的王子,又是一个深陷痛苦和困惑中的人。
他的形象在整个剧中展现出了他的怀疑、疯狂和复仇的本质。
哈姆雷特的聪明才智和机智敏捷是他的主要特点之一。
在剧中,他展现出了非常出色的思考能力和言辞技巧。
他能够敏锐地洞察到人们的真实动机和意图,并能够用精确而有力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他的机智和聪明才智使他成为了戏剧中的一位非常有吸引力的角色。
然而,哈姆雷特的复杂性和怀疑心也是他形象中的重要部分。
他对父亲的死因产生了怀疑,并决定要为父亲报仇。
然而,他不确定是否应该相信父亲的鬼魂所说的话,这使他陷入了严重的困惑中。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应该为父亲的死报仇,以及如何去完成这个任务。
他的怀疑和困惑使他陷入了一种痛苦的心理状态,这也是他形象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此外,哈姆雷特还展现出了他的疯狂和欺骗的一面。
他决定装疯来探求真相和陷害他的叔父克劳迪斯。
他的疯狂行为和言辞使得其他人开始怀疑他的精神状态。
然而,他的疯狂行为也是他表达自己内心痛苦和复仇欲望的一种方式。
他的疯狂行为既是一种掩饰,也是一种表达。
总之,哈姆雷特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人物形象。
他的聪明才智和机智敏捷使他成为一个吸引人的角色,而他的怀疑、痛苦和复仇欲望则使他成为一个具有深度和复杂性的角色。
哈姆雷特的形象在整个剧中展现出了他的内心挣扎和人性的复杂性,使他成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一位经典角色。
第二篇: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形象充满了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是一个深思熟虑、富有才智的王子,同时也是一个陷入痛苦和忧郁的人。
他的形象在整个剧中展现出他的内心挣扎、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爱、死亡和复仇的探索。
哈姆雷特是一个非常富有思考能力的人物。
他用他的聪明才智和深思熟虑的性格表达了对人性和生活意义的疑问。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2篇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2篇【第一篇】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一部作品,被誉为莎士比亚的巅峰之作,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它的剧情,还有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
在这些角色中,哈姆雷特无疑是最为经典和复杂的一个。
在这篇论文中,本人将对哈姆雷特这一角色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其人物形象,揭示其内心的复杂和矛盾。
首先,哈姆雷特是一个深受折磨的灵魂。
他的父亲被谋杀,母亲与他的叔叔迅速结婚,而且他的好友奥菲利亚也因为他的行为而深受伤害。
所有这些遭遇让哈姆雷特变得痛苦和困惑,他开始从一开始的拒绝接受到最终的疯狂。
其次,哈姆雷特是一个思想敏锐的人。
他的舌头和思想都锋利无比,经常为了对现实世界的矛盾和不公正进行辩护和挑战,这使得哈姆雷特成为全剧中最让人心悦诚服的角色之一。
在剧中,哈姆雷特的“to be or not to be”的著名独白就是一个例证。
第三,哈姆雷特也是一个自我矛盾的人。
他在爱和恨、勇气和懦弱、正义和仇恨之间不断犹豫,他的内心常常矛盾和不确定。
例如,在考虑复仇的时候,哈姆雷特一方面认为自己应该行动,另一方面又担心可能面临的后果。
他的矛盾和不确定使他更加动人和令人心疼。
第四,哈姆雷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角色。
他的性格和情感经常变化,从情绪激动到冷静思考再到暴力行动。
他喜欢通过戏剧、讽刺和吟诗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这同时也是掩盖他的真实感受和情感的方法。
这种复杂性让哈姆雷特成为一个充满挑战和魅力的角色。
最后,哈姆雷特是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角色。
他的思想和行动直接与人类社会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政治观相连。
他的问题和困境不仅仅是个人的,而是社会的问题。
哈姆雷特的形象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思维、文化和历史中,成为了莎士比亚作品中最不朽的形象之一。
总之,哈姆雷特是一个复杂而又富有魅力的角色,他的形象深深地影响了人类文化和艺术的历史。
他的感受和思想所表达的精神,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了人类智慧和情感的永恒之光。
哈姆雷特形象分析
哈姆雷特形象分析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杰作《哈姆雷特》中的主角,他是一个复杂的角色,具有多个层面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下面将对哈姆雷特的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哈姆雷特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
他爱他的父亲并对他的死感到悲伤和愤怒。
在剧中的开头,他因为他父亲的突然离世而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
他对他父亲的死感到迷惑和不能接受,这导致了他内心深处的冲突和痛苦。
哈姆雷特的情感不仅表现在对父亲的死亡上,还表现在对女友奥菲莉娅的感情上。
他与奥菲莉娅之间的爱情是真挚而深沉的,但后来他的精神问题导致了他的情感混乱和对奥菲莉娅的冷漠。
哈姆雷特的强烈情感赋予了他的形象一种让人难以忽视的力量。
其次,哈姆雷特是一个哲学思考者。
他对生活的意义和道德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
例如,他在“生存还是毁灭”这个著名的名言中,思考着对生命的存在与意义的质疑。
在剧中,哈姆雷特的哲学思考是通过他的独白和对话来表达的,这使他成为一个深思熟虑的形象。
他对生命和死亡的探索使他成为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角色,对于观众来说更容易与他产生情感共鸣。
此外,哈姆雷特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
他是一个优秀的学者,善于用言辞表达自己的思想。
他的才华在剧中得到了充分展示,特别是在他与拉波修斯的对话中,充满了智慧和机智。
他还通过他的戏剧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在剧中最著名的场景之一是他在王庭中表演《穆尔之死》的戏剧,这被视为他精神状态的一种表达形式。
哈姆雷特的才华使他成为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
然而,哈姆雷特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他常常陷入自我怀疑和犹豫不决中,使得他的决策变得困难且迟疑。
他对自己的行动和命运感到不安,这导致了他拖延行动、迅速变化的决心和内心的混乱。
他的消极特质与他具有强大情感和哲学思考能力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他成为一个更具复杂性和人性化的角色。
总结来说,哈姆雷特是一个富有情感、哲学思考和才华横溢的角色。
他的形象在剧中展现了多个层面,从他深情的爱、深思熟虑的哲学思考到他的才华和自我怀疑。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二)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二)1、老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之父哈姆雷特的父亲,虽然只以鬼魂的身份出现过两三次,说过两三次话,却对哈姆雷特的思想变化极有影响,这对于戏剧情节的发展变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对于哈姆雷特来说是理想君主,可是哈姆雷特一开始就着重强调了他是理想的“人”,作为斗士,他以英武闻名遐迩,他亡魂第一次出场时穿了盔甲,带了怒容,使霍拉旭想起了先王当年的英勇模样:先王当年就穿了这一副盔甲/同野心勃勃的挪威王进行了一场决斗/就带了这一副怒容,恨流判决裂/在冰天雪地中,痛击了波兰的雪车队。
作为丈夫,他对待妻子,可以说是非常地温柔。
哈姆雷特在剧中说:“对我的母亲又这样地恩爱,简直不容许天风吹痛了她的脸庞。
”在最初就叫哈姆雷特不要伤及他的母亲。
后来,到哈姆雷特把母亲骂得无地自容了,还要把谋杀罪将给她听时,怕她受不了折磨,还出现在哈姆雷特的面前,替她挡一挡驾,而也正是因为爱她之深,所以才骂她“堕落”到“吃人家垃圾”吧。
而这些,对于天真的哈姆雷特,也就产生了问题:他父亲既是理想君主,却为何这样无能,不但改善不了自己统治下的罪恶环境,反而自己都成了这种环境下的牺牲者了呢?2、克劳狄斯——哈姆雷特的叔父克劳狄斯简直就是社会罪恶的化身,用哈姆雷特的话说,他就是“戕害人性的毒疮”,他和哈姆雷特的父亲恰好是一个鲜明的对比,人家是“海庇亮”,他是“萨徒”,他淫嫂,杀兄,篡位,窃国,什么坏事一下子都做尽了。
他处处都是自私自利的。
他对莱阿替斯说:“我爱你的父亲,我也爱自己。
”可是当这位波乐纽斯第一名大臣为他服务到送了命,他都只想到为自己打算,连埋葬都没有好好埋葬他。
莱阿替斯为他执行比剑阴谋,如果照预计把哈姆雷特暗算死了,自己安然无恙,那么该怎样收场呢?这个卤莽的青年没有问一问,许多故事中都有主谋人杀人灭口的范例,估计在克劳狄斯的一贯毒手下,前途也不可乐观。
尽管在他爱皇后乔特露德时,他好象是说了真话:“我的生命和灵魂都与她分不开/正像是星球的运行离不开轨道/我也寸步离她不了。
哈姆雷特个人形象总结
哈姆雷特个人形象总结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一个备受争议和研究的人物形象。
他被描绘为一个深思熟虑、矛盾复杂的角色,他的个人形象在戏剧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哈姆雷特的个人形象进行总结和探讨。
哈姆雷特的优点尽管哈姆雷特在剧作中表现出各种矛盾的情感和行为,但他也有一些突出的优点。
首先,哈姆雷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物。
他拥有无与伦比的语言天赋,善于辩论和讽刺,并用尖锐的语言攻击他人。
其次,哈姆雷特是一个有学识和智慧的人,他对哲学、道德和人性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他的内省和自我反省使他成为一个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角色。
另外,哈姆雷特还体现出坚持正义和真理的品质。
他对父亲被谋杀的事实感到愤懑,并决心为父亲复仇。
即使在迷茫和犹豫的时刻,他也努力寻找真相,不愿妥协和接受虚伪的现实。
这种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使他成为一个具有道义勇气的形象。
哈姆雷特的缺点然而,哈姆雷特的个人形象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他常常陷入犹豫和迟疑之中,无法果断地行动。
他对复仇的犹豫不决不仅延误了行动的时机,更让他的心理状态越来越动荡不安。
其次,哈姆雷特也显示出情绪不稳定和多疑的一面。
他经常陷入自我怀疑和自责中,使他的思维和行动受到影响。
这些缺点给哈姆雷特的形象增添了复杂性,但也使他承受了更大的痛苦和煎熬。
另外,哈姆雷特的个人形象还有一些自卑和妒忌的表现。
他对他人的成功和快乐常常心存不满,并用嘲讽和冷嘲热讽来掩盖自己的内心不安。
他对他母亲的再婚和奥菲利娅的感情变化表现出强烈的嫉妒和愤怒。
这些消极的情绪进一步削弱了哈姆雷特的形象,使他成为一个充满内心矛盾和情感纠结的角色。
哈姆雷特的深度形象尽管哈姆雷特有缺点,但正是这些矛盾和复杂的情感使他成为一个深度塑造的角色。
他在剧作中展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折射出人性的复杂性和迷茫。
他的形象为观众提供了许多深思和探讨的素材,迫使观众面对生命的困惑和所有人都会经历的存在问题。
哈姆雷特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莎士比亚对人性的思考和揭示。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2)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2)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一、成长中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哈姆莱特的出身是个王子,他高贵、优雅、勇敢、有学识,追求纯洁的爱情,属于上流社会的统治阶层。
用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利娅的话来说,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辨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
”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他对人报有美好的看法,高呼“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友谊也有自己的看法,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
这时的他年青而乐观,对人对事充满幻想。
可见,哈姆莱特应该是一个快乐的王子,拥有地位、名份、权利和爱情……是父母的骄傲和未来的王位继承人,摆在他面前的是鲜花着锦的前程和命运。
然而,伴随着成长中遭遇的现实变故,他的理想宏图完全被破坏。
开始由高贵的王子向凡夫俗子转变,品尝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堕入矛盾和苦难之中。
老国王之死,标志着哈姆莱特的命运发生戏剧性的逆转。
父亲的死,使他陷入悲痛之中,失去了早先的欢乐。
紧接着是母亲的迅速改嫁,自己的叔父转眼成了继父,王位被剥夺等一系列的变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哈姆莱特以沉重的打击。
他用一身“墨黑的外套”抵抗着自己无法接受的现实,也包裹着他此刻痛苦而流离失所的内心。
作为儿子,哈姆莱特丧失了原有的人伦秩序,家的存在随着父亲的去世和母亲的改嫁而瓦解。
他的母亲不仅无法帮助他进行自我身份的认证,还突然间远离和抛弃了他。
而作为王子,哈姆莱特理所当然的继承权也遭到了剥夺,新国王克劳狄斯以堂皇的言辞对王位世袭进行了质疑,现实的篡改意味着对于哈姆莱特以前所拥有的一切权利的剥夺。
作为爱人,哈姆莱特怀疑奥菲利娅爱情的纯洁性,认为她是奸王派来的暗探,于是就绝然地斩断情丝。
这时的哈姆莱特面临着一切常人都可能要面临的人生困境。
家的解体,母亲的背弃,王位的丧失,爱情的失落。
哈姆莱特形象。
哈姆莱特形象。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主人公,这个复杂的角色被广泛认为是戏剧史上最伟大、最深奥且最多面的角色之一。
以下是哈姆雷特形象的主要特点:
1.内心矛盾和思想深度:哈姆雷特是一个充满内心矛盾和思
想深度的角色。
他常常陷入对自己和他人的思考和怀疑,
对存在和死亡、真相和欺骗等哲学问题进行深刻的思索,
表达了对人性和世界的无尽追问。
2.忧郁和沉思:哈姆雷特以他的忧郁和沉思而闻名。
他感到
对过去的悲伤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种忧郁给予了他许
多著名的内心独白和莎士比亚最著名的独白片段:“生存
还是消亡,这是一个问题”。
3.复仇心理:哈姆雷特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对父亲的复仇。
他发现父亲被自己的叔父克劳狄斯所谋杀,并致力于复仇。
然而,他因为怀疑和犹豫而不断推迟行动,导致他的情绪
和决断能力受到影响。
4.聪明机智和言语巧辩:哈姆雷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他
的对白充满了智慧和机智的幽默。
他使用双关语和讽刺来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将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通过独特
而精妙的语言表达出来。
5.角色多面性和复杂性:哈姆雷特的形象非常复杂,他经历
了情绪的剧烈变化,同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他是一位儿
子、朋友、爱人、国王和复仇者。
这使他的角色更加多面化,也增加了观众对他的兴趣和洞察力。
哈姆雷特的形象在文学史上被广泛研究和解读,他代表着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哲学思考,是一个永不过时的经典角色。
他的形象深深吸引着观众和读者,同时也成为了艺术创作和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哈姆莱特的形象特点
哈姆雷特是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中的主角,他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形象。
以下是哈姆雷特形象的几个关键特点:
内省与思辨:哈姆雷特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角色,经常陷入内省和思辨之中。
他对生活的意义、道德和真理等问题进行反思,并经常在独白中表达出他的内心世界。
他思维敏捷,言辞犀利,善于运用言辞和谐来表达他的想法和情感。
矛盾与犹豫:哈姆雷特的性格中存在着矛盾和犹豫。
他面对父亲被杀和母亲与克劳狄斯的婚姻,内心感到痛苦和愤怒。
然而,在执行复仇计划时,他陷入了犹豫和拖延之中,不确定应该采取何种行动。
这种矛盾和犹豫是他形象中一个重要的特点。
忧郁与孤独:哈姆雷特的心灵深处充满了忧郁和孤独感。
他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的关系疏远,朋友奥菲利亚的死更加加重了他的孤独感。
他的忧郁状态体现在他的独白中,表现出对生活的悲观态度和对人性的失望。
智慧与戏剧性:哈姆雷特是一个富有智慧和洞察力的角色。
他能够看透他人的真实意图,并通过精心设计的戏剧来揭示真相。
他善于利用戏剧性的手法来测试和揭示他人的行为,以达到他自己的目的。
哈姆雷特的形象是一个多维度的角色,他不仅是一个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一个受困于命运和情感的悲剧英雄。
他的内心矛盾、犹豫不决和忧郁情绪使他成为一个深受观众喜爱和思考的角色,也使他成为莎士比亚作品中最经典和复杂的形象之一。
《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解读
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解读简介《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作品之一,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与他的家族和周围人物之间发生的复杂故事。
在这部戏剧中,各种角色形象展现出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多层次的性格特征。
1. 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作为主角,在戏剧中扮演一个复杂而深沉的形象。
以下是对他人物形象的解读:•内向矛盾:哈姆雷特是一个性格内向、善于思考问题的人。
他倾向于用推理和分析来应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这使得他经常陷入自我质问和犹豫不决。
•苦恼与激情:哈姆雷特对于他父王被杀以及母亲与兄弟克劳迪斯结婚感到极度悲伤与愤怒。
他深陷情感纠结中,同时还受到父亲鬼魂显灵要求复仇的压力,这使得他时常表现出情绪化和冲动的一面。
•思辨与疯癫:哈姆雷特经常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他对生死、存在意义等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
这种过度思考也导致了他被认为是疯子,故事后期他逐渐展现出偏执和疑神疑鬼的行为。
2. 奥菲利娅奥菲利娅是哈姆雷特的女友,她的形象也非常复杂。
以下是对她人物形象的解读:•纯真无邪:奥菲利娅一开始展现出天真纯洁的一面,她深爱着哈姆雷特并相信他对她的爱也是真诚的。
然而,在戏剧发展过程中,她被迫参与到政治阴谋之中,使得她逐渐失去了童真。
•受害者与背叛者:在戏剧中,奥菲利娅遭受了来自家人和哈姆雷特的背叛。
她被1uieye母亲命令监视哈姆雷特,并且因此成为弄虚作假政治游戏中的牺牲品。
这些经历造成了她的精神崩溃和最终的悲剧结局。
•社会角色:奥菲利娅也代表了女性在那个时代的社会地位和束缚。
她没有自主权,被家庭和政治力量所控制,这使她无法保护自己并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
3. 克劳迪斯克劳迪斯是哈姆雷特的叔父兼继父,他也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角色。
以下是对他人物形象的解读:•欺骗者:克劳迪斯杀死了哈姆雷特的父亲,并与哈姆雷特的母亲不忠。
他为了获取王位和权力愿意不择手段,善于用谎言和阴谋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矛盾与内疚:尽管克劳迪斯表面上看起来咄咄逼人、坚定不移,但他内心深处却存在着强烈的内疚感。
《哈姆莱特》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雷特》主要人物形象分析1.(1)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著名悲剧人物。
在这戏剧中,哈姆莱特是整个剧情的中心人物。
莎士比亚通过贯穿全剧的一系列复仇行动刻画了他了形象,揭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以他为代表的但是新生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哈姆莱特的性格是复杂的,莎士比亚通过了头绪繁多但皆与复仇主线交织的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个性。
我们可以看到,哈姆莱特的身份是一位尊贵的丹麦王子,从小养尊处优,是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人物、未来的君王。
离开宫廷以后,他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上学。
他成了一个彻底的人文主义者。
他天真、单纯,对人类、对世界报有美好的希望。
在他的心中,现实中的一切都如同理想那样的美好:世界是一个美好的天地;人类是了不起的杰作。
父亲是一个理想的君主;父母恩爱相处;女友给予他的是坚贞、纯洁的爱情;朋友无处不在。
这些,让他有新的看法,他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
他本人还多才多艺,光明磊落,可以说他近乎完美。
但是在剧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他不再是一个乐观的青年。
一系列的意外变故后,特别是父亲亡魂的倾诉后。
他的精神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父亲的死亡,母亲的改嫁,叔父的篡位,这一些反常的乱伦的事情的,几乎完全打破了他的幻想。
现实世界残忍的丑恶显现出了它的原形。
他心中的至高无上的光明世界,顿时变成了一个恶行败德的荒漠。
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对比,让哈姆莱特变得忧郁起来。
怀疑最终成了无情的现实,背后可能潜藏了更大的丑恶,哈姆莱特人文主义的信念也发生了动摇。
他甚至对母亲的发出了失望情绪的感叹。
他又逐渐看清了在新的国王的统治下,丹麦的宫廷荒淫无度,阴谋成风。
未来的岳父作为国家大臣,从不考虑国家大事,拿手好戏就是玩弄见不得人的勾当取悦新王,为此不惜出卖自己的女儿。
老同学为了求得主子的恩宠,背信弃义、出卖朋友,甘当密探,甚至凶手。
一切的一切,让他陷入了精神危机,他的发疯固然是为了窥测敌人而假装的,但也是他的精神危机的自然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四百多年前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如突兀异峰崛起于英国文坛。
这位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以其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优美丰富的语言、高超娴熟的艺术技巧,征服了当时和后世的众多读者。
《哈姆莱特》作为莎士比亚的传世剧作,其主人翁哈姆莱特的经典形象,无疑是世人所关注的焦点。
或许正如别林斯基所惊叹的那样,说不尽的哈姆莱特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年轻朝气的形象,冲动犹豫的性格,善恶兼备的道德取向等等。
哈姆莱特一生的经历折射出他内心的凄厉和壮烈,同时也体现了哈姆莱特的矛盾性——乾坤巨人与凡夫俗子的二重结合。
一、成长中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哈姆莱特的出身是个王子,他高贵、优雅、勇敢、有学识,追求纯洁的爱情,属于上流社会的统治阶层。
用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利娅的话来说,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辨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
”[1]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他对人报有美好的看法,高呼“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友谊也有自己的看法,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
这时的他年青而乐观,对人对事充满幻想。
可见,哈姆莱特应该是一个快乐的王子,拥有地位、名份、权利和爱情……是父母的骄傲和未来的王位继承人,摆在他面前的是鲜花着锦的前程和命运。
然而,伴随着成长中遭遇的现实变故,他的理想宏图完全被破坏。
开始由高贵的王子向凡夫俗子转变,品尝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堕入矛盾和苦难之中。
老国王之死,标志着哈姆莱特的命运发生戏剧性的逆转。
父亲的死,使他陷入悲痛之中,失去了早先的欢乐。
紧接着是母亲的迅速改嫁,自己的叔父转眼成了继父,王位被剥夺等一系列的变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哈姆莱特以沉重的打击。
他用一身“墨黑的外套”抵抗着自己无法接受的现实,也包裹着他此刻痛苦而流离失所的内心。
作为儿子,哈姆莱特丧失了原有的人伦秩序,家的存在随着父亲的去世和母亲的改嫁而瓦解。
他的母亲不仅无法帮助他进行自我身份的认证,还突然间远离和抛弃了他。
而作为王子,哈姆莱特理所当然的继承权也遭到了剥夺,新国王克劳狄斯以堂皇的言辞对王位世袭进行了质疑,现实的篡改意味着对于哈姆莱特以前所拥有的一切权利的剥夺。
作为爱人,哈姆莱特怀疑奥菲利娅爱情的纯洁性,认为她是奸王派来的暗探,于是就绝然地斩断情丝。
这时的哈姆莱特面临着一切常人都可能要面临的人生困境。
家的解体,母亲的背弃,王位的丧失,爱情的失落。
他不再是以前快乐的王子,而是象凡夫俗子一样背负着难以言说的各种人生苦恼。
回顾后目睹的各种丑恶现象使他认识到现实并不如想象那样美好,坚贞的爱情、忠诚的友谊、和谐的社会关系,这些曾被视为珍宝的生活理想,如今都已化为泡影。
年轻的哈姆莱特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沉思着亲缘的关系,沉思着被否定的亲情,沉思着被篡夺的王位,沉思着被轻蔑的爱情。
这一系列的沉思始终伴随着哈姆莱特走向未来的成长旅途之中,促使他变得忧郁和怀疑。
当哈姆莱特从父亲的亡魂那里得知整个事件的真相时,更加深了他心中的疑惑,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复仇之路。
哈姆莱特命运的悲剧性逆转不仅使他看清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而且还进一步看清了把罪恶掩盖起来的伪善。
他完成了由高高在上的王子向凡夫俗子的转变,开始了严肃、忧郁的沉思。
二、忧郁、沉思的性格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求学时聪明机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父亲的不明猝死,母后的迅速改嫁,叔叔的篡位这三道冲击波,使一向无忧无虑的哈姆莱特变得忧郁、沉思起来。
然而,忧郁、沉思并不是哈姆莱特的天性。
从表层上看哈姆莱特的忧郁来自父亲的死亡,来自母亲的背弃,来自爱情的失落。
他从威登堡匆匆返回丹麦为父奔丧,流露忧伤的情绪是人之常情。
儿子哀悼父亲的死亡,以至于产生郁结情绪,谁也不会惊异。
也正体现了他作为凡夫俗子的一面,具有常人的正常情感。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忧伤之情会逐渐淡化。
然而,哈姆莱特却并没有从忧伤中解脱出来。
其母亲乔特鲁特认为活着的人都要死去,从生活踏入永久的安宁,她要求哈姆莱特把“高贵的父亲”的死当做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抛开“阴郁的神气”。
其叔父克劳狄斯却先从表面上肯定王子的“孝思不匮”是“天性中纯笃过人之处”,随后认为哈姆莱特“固执不变的哀伤,却是一种逆天悖理的愚行,不是堂堂男子所应有的举动”,[2]要求哈姆莱特承认既在事实。
而御前大臣波洛涅斯认为,哈姆莱特的忧郁是由于向他女儿奥菲利娅求爱遭到拒绝。
因此,他们认为,哈姆莱特的忧郁来自于父亲的死亡,爱情的失落。
然而,哈姆莱特之所以忧郁不仅是因为克劳狄斯杀兄霸嫂、篡夺王位,而是他目光尖锐,从个别人的罪恶中看到了当时的社会罪恶。
他看到宫廷腐化堕落,阴谋重重,朝臣们阿谀奉承,阴险狡诈,国内民怨腾沸,社会动荡不安,邻邦挪威蠢蠢欲动。
原先代表他高贵出生的丹麦王室,现在却成了“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3]。
在哈姆莱特看来,克劳狄斯的罪行只是世界上存在的全部罪恶中的一桩,问题在于整个时代颠倒混乱,与理想相背,“原以为美好的大自然,只是一片荒岬,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
原来理想的天神一般的人类,现在看来,不过是泥土塑成的生命。
”[4]所以哈姆莱特意识到,他的责任不是单纯地为父报仇,杀死一个奸王那么简单,而是要负起重振乾坤的责任,要把个人复仇同改造社会结合起来。
哈姆莱特确定了为父复仇的使命,却又找不到恰当的方式,他期望改变现状,却又力不从心。
为父复仇容易,重整乾坤却困难重重,哈姆莱特变得越来越忧郁,陷入了更深的沉思之中。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5]充分体现了他的内心沉思的思考:是干还是不干?哈姆莱特看出了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他的内心矛盾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冲突着。
并且,这时哈姆莱特不只是考虑自身的生存与毁灭,而是联想到人类甚至整个宇宙的生存与毁灭,哈姆莱特超越了凡夫俗子对自身命运的思考,而是作为乾坤巨人的思想而存在。
三、身不由己的行动现实要求哈姆莱特的是行动,但他却迟疑不决。
从哈姆莱特的忧郁沉思性格我们可以找出他延拖复仇行动的理由。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从他父亲的亡魂那里找到答案。
哈姆莱特的主动行动很少,多半是受到父亲鬼魂的启发和驱使。
两方面的原因,可以看出哈姆莱特的复仇行动是身不由己的。
在哈姆莱特反复探索的过程中,他愈加感到现实的丑恶,理想的幻灭,从而否定了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他感叹“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许多是多么的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哼!哼!那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6]。
从而陷入悲观厌世,郁郁寡欢的境地,导致哈姆莱特在行动之时踌躇不决,进退维谷。
采取行动的倾向和逃避行动的倾向互相抗衡着。
但由于有父亲鬼魂的命令,才促使着他的复仇行动的发展。
当哈姆莱特通过导演戏中戏,验明元凶,但他仍然无法证实内心对成人世界的罪恶所作出的结论。
于是突然放弃了他的复仇计划,这次被自我否定的背后袭击事件,它实际上显示了哈姆莱特此时对于复仇行动的质疑。
具有完美倾向的哈姆莱特,他希望他的复仇不是以暴制暴,哈姆莱特面临的不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复仇实践,而是他相信一种存在于天地间的公理,而此刻他必须选择等待和忍耐。
哈姆莱特在为父报仇的行动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父亲被害时他不在现场,所有事实的真相由其父亲鬼魂转述,缺少直接证据。
至于母亲与叔父的婚礼更是仓促,根本不容他反对。
在身不由己的情况之下,哈姆莱特拿出了“装疯”的杀手锏,来侦察事件的真相。
但直到后来才真相大白,是他的叔父杀兄篡位。
其叔父正站在权力的颠峰,对于整个世界公正与合法制秩序作出挑战,正是他扮演了哈姆莱特的对手。
可他发现家庭中的不幸只是万恶之中的一件,现实与他想象中的更为残酷,他还需要不断地去了解他身边的人和社会,不敢轻举妄动。
哈姆莱特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因此,此时的个人复仇任务变成了社会责任,这样的想法驱使着哈姆莱特的进一步行动,承担起艰巨而严酷的现实重负。
由此,哈姆莱特在行动上体现了凡夫俗子和乾坤巨人矛盾结合。
四、对女性的误解哈姆莱特在身不由己的行动过程中,感受到了周围世界的冷寂和孤独。
母亲的改嫁使他怀疑亲情,朋友的背弃使他不信友情,情人的刺探使他远离爱情,严酷的现实遭遇让他变成了一个孤军奋战的斗士。
这一切销蚀了哈姆莱特原有的对“人”的美好理想,给他以致命的打击。
哈姆莱特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理想化倾向的理想主义者,他执着地把自己关于人、人生、以及善与美的理想,集中体现在女性身上。
年轻的哈姆莱特本该享受到青春爱情的单纯美好,然而经过一系列的变故打击之后,却完全颠覆了他对女性的美好认识。
哈姆莱特对女性的偏见主要来自于母亲对他的伤害,年轻的哈姆莱特开始时对女性带有唯美的幻想色彩,贞洁、善良、真诚。
由于母亲对家庭的背离,父亲刚死了两个月就迫不及待地嫁人。
因此,“哈姆莱特以激烈的言辞表达着内心深处的无助和依恋,母亲背叛自己的这一决绝行为,让哈姆莱特在情感上极度震惊和痛苦,他无法阻止事态的发展,越是怀疑就越陷入困境,越是陷入困境就越以一种尖锐的方式祈望再次得到母亲的爱和关注。
可是哈姆莱特却意识到,他的母亲作为女人,早已成为了生活中一种最为可疑的变数。
”[7]哈姆莱特似乎绝望地洞悉了女人的全部秘密,意识到母亲是受情欲的摆布,“迫不及待地钻进乱伦的衾被”,成为“生活在汗臭垢腻的眠床上,让淫邪熏没的心窍,在污秽的猪圈里调情弄爱”的那个人,他发出了至今仍被一些人赞同的话语:“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8]这对于哈姆莱特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伤害,“可以说哈姆莱特在一瞬间丧失了童年记忆中所有的母亲形象,而获得对女性的重新评价”。
[9]此时的哈姆莱特完全按他的理想和道德标准来要求其母亲,“对母亲的矛盾心理使得哈姆莱特对于女性既鄙视又亲近,既暴戾又哀伤。
”[10]可怜的奥菲莉娅,理所当然成为哈姆莱特对女性误解的祭品。
别林斯基这样地评说过哈姆莱特:“他对于爱情的现实性,对于女性的尊严也不相信了;象个疯子一样,他把感情践踏在脚下,用无情的手撕毁了他和那纯洁、美丽的女子间的神圣关系,而那女子曾是全心全意地、天真地把一切交给了他,他呢,也曾深深地、温存地爱过她。
他无情而粗暴地侮辱她这样一个柔顺、温和,象是稀薄的空气、光线和和谐的音乐所造成的女性,好象他要赶快抛弃世界上使他想起幸福和善良的一切。
”[11]只因为奥菲利娅在王权斗争中无意之中被充当了权力之争的棋子,她轻易地被人利用了,充当了刺探。
于是,奥菲利从哈姆莱特心中的女神,“那天仙化人的,我的灵魂的偶像,最艳丽的奥菲利娅”变成了另外一种可怕的形象,“我也知道你们会怎样涂脂抹粉,上帝给了你们一张脸,你们又替自己另外造了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