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3.介绍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分布规律,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4.讲解无菌操作技术,指导学生如何制作细菌和真菌的临时装片,并进行观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如细菌在氮循环中的作用、真菌在分解有机物中的作用等。
3.每个小组分享讨论容包括细菌和真菌的形态、分布、作用等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普遍对微生物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对细菌和真菌的认识局限于其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客观看待微生物,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培养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及其在自然界的分布规律;无菌操作技术及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微生物的兴趣,激发探究微生物世界的热情;
2.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素养。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分布、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生物教案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为例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掌握调查和分析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兴趣,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调查和分析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方法。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知识。
(2)提问:“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是否存在细菌和真菌?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引发学生思考。
2.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实验一:采集不同环境下的样品,如土壤、水、空气等,观察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
(2)实验二:制作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基,观察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情况。
3.调查与分析(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环境进行调查,如学校、家庭、公园等。
(2)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
4.课堂小结(2)强调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3)提醒学生保护环境,关注微生物世界。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所学,绘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图。
五、教学反思1.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安全。
2.调查问卷设计要合理,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3.课堂小结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4.作业布置要适量,既要巩固课堂所学,又要避免学生负担过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
2.学生能够设计调查问卷,有效调查和分析环境中的微生物分布。
教学难点:1.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性。
2.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充满了什么样的生命吗?其实,有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比如细菌和真菌。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等奖教案】 新人教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难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装有培养基的经高温灭菌的培养皿若干个,无菌棉棒,无菌玻璃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教材和习题。
四、教学过程:
(
、该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吗?需要老师提
、没有想好如何操作之前,能不能随意打开
是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
、写好标签内容贴在培养皿底面。
(五)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认同“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一般方法。
难点:进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视频材料等。
学生准备:观察了解一种小动物的行为,制作简单的“迷宫”等。
究小鼠通过“尝试与错误”
)了解鼠的生活
的实验探究思考下列问题。
)好地适应复杂
定会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五、板书设计:。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在观察微生物时,可能对显微镜的操作不够熟练,影响观察效果。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显微镜操作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3.学生在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时,可能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运作原理理解不够深入。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在其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结合实例,阐述细菌和真菌在分解有机物、循环营养元素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介绍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如土壤、水体、空气等,帮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回顾:
1.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和繁殖特点。
2.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它们分布的因素。
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研究微生物相关的课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一)导入新课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1.提问方式:向学生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吃完水果后要洗手?水果上的脏东西究竟是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3.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节内容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初步认识它们的分布规律。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菌和真菌等实验,引导他们发现和总结分布规律。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些关于细菌和真菌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请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作答。"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纠正错误,解答疑惑。
"通过练习,我发现大家对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方面有了较好的掌握。但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我会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4.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和真菌,培养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与细菌和真菌相关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深入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作业旨在拓宽同学们的知识视野,培养大家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同时提高写作水平。"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八年级生物教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八年级生物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八年级生物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八年级生物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课前准备1、变质的水果等食物、发霉的食物、感染细菌和真菌的花卉2、生长有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实物3、空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4、放大镜5、有条件的可配备实物投影仪6、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兴趣小组,进行配置培养基和培养菌落的实验教学设计本节教学分为两课时。
课时一: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细菌和真菌吗?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提供实物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过程兴趣小组同学介绍配置培养基和接种、培养细菌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基成分,总结归纳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的周围有细菌和真菌吗?如果有,它们喜欢呆在哪里?观察生活中的细菌和真菌,讨论设计探究活动方案,课后实施自己的探究方案提供实物,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课时二: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哪里细菌、真菌比较多?学生展示探究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分析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并阐述自己的理由提供实验方案和结果,组织学生辩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
七年级生物下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优秀教学案例
4.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微生物学知识竞赛、实验操作比赛等活动,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会以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活动开始,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面包、水果、土壤等,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物品中会有细菌和真菌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的普遍存在性。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生态系统的组成,顺势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4. 注重反思与评价
本案例重视教学反思与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通过反思,学生能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而评价则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这种注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实践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本案例在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既注重实践性的培养,又强调创新性的发展。通过设计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实验和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与细菌和真菌分布相关内的分布,有的小组可以探讨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
每个小组在讨论过程中,需要收集相关信息,整理成报告,并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是学生在学习了植物、动物之后接触到的第三类生物种类——微生物的序篇。
从宏观上认识细菌和真菌的相关知识,能区别细菌和真菌菌落在大小、形态、颜色上的差别。
通过对细菌和真菌菌落外观形态的学习,对接下来本章的后几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对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也起到基础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重点)2.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难点)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激发热情周围环境中有数不清的细菌和真菌,甚至在我们的体表和体内也有许多细菌,有时候还有真菌。
并且展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细菌和真菌。
让学生对微生物产生更多的兴趣。
(二)观察菌落——明确教学目标1.菌落(PPT展示多种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通过观察总结概念: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成为菌落。
(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总结菌落的特征,并且完成一下表格的内容。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冷却接种④恒温培养制作精美的PPT,辅助视频,让学生能够理解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三)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明确教学目标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回顾探究过程,帮助学生捋顺其中的各个环节)1.问题: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种环境中更多一些?哪种环境中更少一些?哪种环境中根本没有?2.探究思路:如果请你帮幼儿园的老师想个办法,让孩子们知道手上就有细菌或真菌,饭前必须洗手,你有什么办法?设计并实施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No第1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
课型
新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
1.观察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菌落,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分布特点;
2.通过学习,了解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
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
配置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培养
本节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完成对观察,分析比较,对过程的总结
25min
8min
2min
三、巩固训练,检测反馈
能力培养
板
书
设
计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快速繁殖
3. 菌落概念:一个细菌或真菌 集合体
3. 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区别:大小、颜色、形态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重菌落分布的特点。
教具资料
教材、教参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方法
时间分配
一、创造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引导:
1.在医院打针的时候,医生都会拿酒精棉擦拭注射部位,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2. 图片展示: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细菌或真菌吗?那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通过情景的创设,在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中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细菌和真菌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min
二、新课讲授
(一)观察菌落
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细菌和真菌菌落实物标本,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细菌
真菌
大小
小
大
颜色
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根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撰写一篇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教师批改和反馈:
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应及时批改并给予学生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解答同学们的疑问,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5)根据观察结果,分析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习性。
4. 实验报告题:请根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撰写一篇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答案:实验报告如下:
(1)实验目的:观察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实验原理:细菌和真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水分、温度和有机物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显微镜、实验仪器、实验室等。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生物学教学资源库等。
3. 信息化资源:细菌和真菌的相关视频、图片、案例等。
4. 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实验、观察、小组合作等。
5. 细菌和真菌的应用: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6. 实验操作技能: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步骤、观察和记录方法等。
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分布情况、生存条件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适应能力和生活习性。下面我们来进行当堂检测,以巩固所学知识。
当堂检测:
1. 选择题:
(1)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2、没有想好如何工作之前,不能打开培养皿,为什么?
3、在各自选定的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如教室。
4、把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怎样环境条件下培养?两套装培养基的培养皿都需在同一环境下培养吗。
好,现在请同学们开始分组讨论制定并实施计划,每一个小组要有一个同学把讨论内容记录下来。
(学生分组活动。)
讲述:根据探究活动总结: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怎样?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有哪些基本条件?
(学生回答: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多少不同;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有的基本条件是:水分、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等)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讲述:好,现在把讨论结果拓展,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制定一个探究计划。在这里要探究的是检测不同环境
中的细菌和真菌。
(板书)三、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板书)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提问:还记得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吗?
(学生回答)
(板书)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讲述:在制定探究计划前,给同学们几点提示,并请同学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讲述:老师有一个办法也可以观察到它们,不过先来学习一下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板书)一、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讲述:以前我们学习生态系统时,知道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那么请问:它们能自已制造有机物吗?它们依靠什么生活?
(学生回答)
(板书)1、配制培养基
(板书)所需材料:琼脂(展示实物)
生物八年级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形态
颜色
细菌
菌落
小
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一般为白色
真菌
菌落
大
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红、褐、绿、黑、黄等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观察菌落
3.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广泛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过程、策略):
1.由英国《which?》杂志开展的研究共抽样检测了30个手机。调查表明:现在英国人使用的6300万支手机中有1470万支手机存在健康隐患。
2.一支普通手机上所携带的有害细菌量是男厕所一个冲厕手柄所携带细菌量的18倍,手机成为更大的卫生隐患。
【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如何分布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微小生物。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新知探究(23分钟)
【师】通过资料我们知道手机上的细菌数量可能要比马桶的还要多,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我们可否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如果做实验,我们会遇到什么问题?
【生】学生会对此提出很多的疑问如“细菌太小,看不见”“数量太多,没办法计数”“如何取细菌?”等。
菌落
【师】展示电子扫描电镜下依次放大7万倍后的钉子表面的细菌,让同学们认识到,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无处不在,而它们数量之多、个头之小的确成为我们实验中遇到的大难题。如何能让我们用教室现有的条件就可以进行探究呢?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它们呢?同学们可能会想到发霉、腐败食物上的黄点或霉点。这是什么呢?请看课本66-67页内容回答。
【生】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和课本70页内容了解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还有细菌和真菌生存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生存空间。
四、课堂小结(5分钟)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教案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课时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列举细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来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导入。
细菌和真菌的个体虽不及动植物高大,但它们在生物圈中却几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已有的生活常识思考几个问题:1.家里吃剩的饭菜存放的时间久了就会变酸,这是什么在作怪?2.橘子或面包存放久了,表面会出现一些毛状物,这是为什么?3.腐烂的树枝上会长出一些木耳,木耳实际上属于哪种生物?4.现代社会,啤酒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饮料,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制成的吗?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广泛。
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甚至在寒冷的极地和很热的热泉中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细菌和真菌。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明确本节主题。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1.菌落的概念。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能用肉眼看到单独存在的细菌、真菌吗?讲述:真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多细胞的,一类是单细胞的。
蘑菇、木耳等属于多细胞的大型真菌,比较高等。
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较低等,个体也比较小,用肉眼很难看到。
当家里的面包、馒头或橘子等放久后,我们却能看到它们发霉了,霉菌个体微小,为什么我们却能看得到呢?因为霉菌的数量多,所以聚在一起的时候目标就大,我们就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像这样的,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食物变质或发霉的现象,这实际就是细菌或真菌不断增殖的结果。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按照菌落的定义来说,菌落应该是同一种细菌或真菌的集合体。
但实际上,由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存在着多种细菌和真菌,所以自然状态下,食物变质后表面上会有多种菌落。
因此在生物学研究中,人们想要得到某一种单一的菌落,都需要人为培养。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3.探讨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条件;4.培养学生进行推理和比较的能力;5.设计多种实验方案的能力;6.小组之间合作和相互交流的能力;7.强化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8.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3.引导学生制定完善的探究计划,并严格实施。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出示三个不同的叶片:一个刚落到地上,一个在土地表面一段时间,另一个在紧挨土壤的地面。
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不同并思考引起不同的原因有哪些?二、自主预习:预习看书,找出重点和不太懂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在看书后检测记忆什么是菌落,结合教师出示的图片认识菌落,比较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小组内完成比较表的填写并展示检测。
四、合作学习:看书学习科学方法,思考原理(即为什么这样做,不这样做会怎样),然后小组内达成共识,并展示小结。
同时得出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
五、合作探究:看书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思考自己小组的探究方案并达成共识。
六、展示探究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4—5个小组并预测实验结果。
七、小结实验预测结果发现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很广泛结合教材文字说明,弄清楚细菌真菌分布的特点和对环境的基本要求。
【板书设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反思】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方法具体步骤学生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即指导培养过程本身上,不关注原理,所以要注意诱导分析和小结,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的设计往往也有局限性,要让学生有一种迫切知道哪些环境中细菌和真菌更多的愿望,探究实验才有趣和动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4章第1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阅读资料,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解题思路。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疑问提交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通过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及作用,学生应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树立生态平衡的生命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⑧细菌和真菌的研究方法和进展不断更新,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微生物的机会。
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土壤、水、空气、动植物体内。
③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氮循环、分解有机物、食品制作、环境保护。
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健康影响、医药应用、农业应用、工业应用。
⑤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方法:显微镜观察、培养方法、鉴定方法、操作技巧。
⑥细菌和真菌的分类和鉴定: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真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遗传变异、物种多样性。
- 真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遗传变异
- 细菌和真菌的物种多样性
7. 细菌和真菌的研究方法和进展
- 细菌和真菌的遗传学研究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生态学研究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七、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微生物的世界》、《微生物学原理》、《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等书籍,以深入了解细菌和真菌的更多知识。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3)实验步骤:
①.配制好培养基。
②.按要求在各种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
③.把对照组和实验组都放在恒温箱中或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3~4天。
4观察、填表。
结论是:细菌和真菌存在十分广泛。
5实施探究计划。(强调严格按照探究计划进行。)
6引导各小组得出结论:
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分布广泛的生物。
【观察实物】:木耳、蘑菇、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变质的食物等。
讨论:它们都是哪些生物?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1、什么是菌落?
2、根据展示的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出示的菌落实物比较:
比较细菌菌落特点、真菌菌落特点、菌落大小、菌落颜色、菌落形态。
3、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有哪几个步骤,怎样配制培养基?什么是接种?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请你解释:新买的豆腐放上一两天就会变质发黏,买来后如果用食盐腌制,则可以放置的时间长一些。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还能想出那些可以防止变质的方法?
菌类有好坏之分:在菌类家族中,坏的只是其中一部分,绝大多数菌类却是人类的朋友。馒头、面包蓬松香甜,是由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淀粉形成的。泡菜、酸牛奶,酸溜溜的,营养
情感目标:
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相互交流经验,体验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展示:变质的米饭、牛奶、长“毛”的馒头,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常识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技能目标:通过对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数量的探究进一步培养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难点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设计通过本节课使学生了解细菌真菌分布广泛的特点,所以前面概念的介绍通过图片简单的讲解,通过观察菌落引出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讨论探究试验计划时,把提示出示给学生,使讨论带有目的性。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播放动画片《白雪公主》片断)问题:大家都看到哪些生物?这些植物的遗体及动物的遗体及排泄物最后被哪些生物分解了?这些生物怎么被大家忽略了?这些生物虽然大多数很小,但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却很重要,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联系紧密。
(板书)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出示蘑菇、木耳、牛肝菌、灵芝、发霉食物的图片)蘑菇、木耳、牛肝菌、灵芝等都属于大型真菌,食物发霉长的毛毛,是真菌中的霉菌。
霉菌不见得都是对人类有害的,有些霉菌还可以用来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真菌还包括酵母菌,我们做面包蒸馒头都离不开它。
真菌是有细胞核的低等生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细胞内没有叶绿体,通常寄生在其它生物体上,陆生能力较强。
自由发言发言:细菌和真菌。
发言:因为他们很小。
观察图片,了解细菌和真菌的概念(出示肺炎球菌、大肠杆菌、淡水中的螺旋菌的显微照片)这些都属于细菌,细菌是单细胞的低等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微小,细胞内没有叶绿体,直接吸取周围环境中的有机物。
细菌和大部分真菌都比较小,我们要用肉眼观察它们,应怎么办?(出示培养基培养的不同形态的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比较小,我们把他们进行培养,这样我们就可以肉眼看见它们了。
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成为菌落。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2.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和生存条件。
3.知道培养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等过程。
(二)能力目标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互相交流经验,学会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细菌真菌的分布特点三、教学难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真菌四、教学准备教师:培养皿、牛奶、琼脂、无菌棉签、三脚架、石棉网、烧杯、玻璃棒、酒精灯、打火机、高温灭菌锅、恒温培养箱、标签、免洗洗手液、配制培养基、录制视频、制作课件学生:家中发霉的食物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张现代养鸡场的照片,养鸡场又不是医院,饲养员为什么穿着白大褂?进入养鸡场前还要进行消毒处理?引发学生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质都会发霉变质,同学们家中有哪些物质发霉了么?请同学们展示。
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细菌和真菌的存在。
(二)菌落图片展示一张钉子的表面,放大30000倍才能够看清钉子上的细菌,除了蘑菇等大型真菌外,全部的细菌和大多数真菌个体都很小,我们能看到的其实是它们的集合体,引出菌落的概念。
1.学生阅读教材67页,分组讨论。
组织全班交流,比较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有何区别并完成表格。
2.教师展示菌落图片,找学生判断图片中哪些是细菌菌落?哪些是真菌菌落?通过教材的阅读和图片菌落的比较,同学们基本上能够区分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明确可以通过菌落大小、表面形态、颜色等综合分析菌落的类型。
明确菌落是由单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集合体。
(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教师播放细菌真菌分布的视频。
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知道,哪怕在300°以上的热泉中仍旧有细菌真菌的存在,从而引出细菌真菌分布广泛,无处不在。
(四)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推测出细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
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课前准备
1、变质的水果等食物、发霉的食物、感染细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长有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实物
3、空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
4、放大镜
5、有条件的可配备实物投影仪
6、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兴趣小组,进行配置培养基和培养菌落的实验
教学设计
本节教学分为两课时。
课时一:
课时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
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它们太小了,要用显微镜看。
教师:在我们的生物小组里,同学们却用肉眼观察到了细菌的生长。
他们是怎么看到的呢?请生物小组的同学介绍一下: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首先,我们看到的不是细菌,是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菌落。
我们先制作了培养基。
我们把牛肉膏、蛋白胨、盐、琼脂和水加热混合,
教师:对不起,打断一下。
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培养基里为什么需要牛肉膏?
学生:牛肉膏应该是营养物质。
教师:还有什么成分属于营养物质吗?
学生:蛋白胨、盐,
有的同学提出琼脂,在同学中引起了争议。
经过阅读课本和兴趣小组同学的说明获得了答案。
学生:琼脂是凝固剂。
学生继续汇报:配置好培养基后必须高温灭菌,否则细菌就长得到处都是了。
灭菌后趁热分装在培养皿和试管中,试管和培养皿也要灭菌。
等培养基凝固后,我们将其暴露在空气里,细菌就落到培养基上,这是接种。
然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个个菌落。
教师:为大家展示学生们培养的细菌和真菌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
学生: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
教师:根据课本中的描述,你能从菌落形态、大小和颜色区分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那么在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细菌真菌比较多呢?各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设计实验方案,限时5分钟,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学们投票选出最感兴趣的选题,中选的小组将从老师这里领取两个配置好的培养基,继续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投票评选最有科学性的、最吸引人的实验方案。
教师:虽然这一次我们只有三个小组获得了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但其他同学可以利用自己家里现成的材料来培养细菌和真菌。
下节课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课时2:
教师:上节课后同学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分别进行了实验,下面就请同学们将实验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进行简短汇报。
学生:我们比较了厕所和食堂空气里的细菌。
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厕所中央的地面上,一个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
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
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说明厕所里的细菌比食堂里多。
我们推断的原因是:厕所中人的粪便含有很多细菌,而且打扫的程度没有食堂里好。
食堂经常用洗涤剂进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细菌就比较少。
教师: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细菌的携带者,清洁剂和消毒剂都可以减少细菌的分布。
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计算霉菌的菌落数,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显高于厕所中的。
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食堂里吃的多。
营养多。
教师:可见,对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
学生:我们比较了教室和操场的空气里的细菌。
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教室中央的课桌上,一个放在操场看台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
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教室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高于操场上的,说明教室里的细菌比操场多。
我们推断的原因是:教室通风情况比较差,所以细菌比较多。
(学生继续比较了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湿抹布和干燥抹布上的细菌真菌等,总结出:营养、潮湿、温暖、人类和动物的活动等条件有利于细菌真菌的分布;通风、洗涤剂、消毒剂、紫外线会减少细菌真菌的分布。
)
教师:这是同学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他们比较了学校中心花坛和学校门口大马路边的空气里的细菌。
实验方案和同学们的一样:他们准备了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中心花园的草坪上,一个放在马路边上,打开盖三分钟后,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
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哪个的菌落多?为什么?
(同学们各抒己见,激烈辩论)
学生:马路边多:那里尘土飞扬,还有汽车尾气;
学生:中心花坛多,那里潮湿、很多落叶作为营养。
学生:马路边更通风细菌少。
学生:紫外线强烈,细菌不容易生长。
学生:汽车尾气是污染,对细菌的生长更不利。
学生:马路边人来人往,细菌多。
学生:中心花园还有很多蚯蚓、虫子等,身上都有很多细菌,都会散播到空气中。
教师:经过学生讨论,大多数同学认为中心花园里细菌比较多。
是不是这样呢?请小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我们可以看到:中心花园和马路边的细菌和真菌都很多,比刚才其他同学展示的都多。
两者比较起来,中心花园的细菌真菌还是明显比马路边多。
理由大家都已经说了。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还有很多同学自己在家里利用简单的材料做了很好的实验,下面请这些同学也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
学生:展示自己用果冻、柑橘、面包做的探究实验。
教师:同学们爱好钻研的科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为他们鼓掌。
教学反思
在进行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班额过大一直是困扰教学实践的难题。
课堂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混水摸鱼;课堂展示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展示所有学生的设计。
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这次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时候,我就采取了竞争答辩的方式:首先是要求9个小组进行比赛,最先书写完成完整的探究计划的4个小组
可以参与竞争答辩;然后要求全班同学从在参与竞争的4个小组中,投票选择2个设计科学、创意新颖的方案。
这三个小组将获得教师提供的培养基。
这样,小组为了尽快完成设计方案必须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同学们为了参与评选必须专心倾听。
这样就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大家的竞争意识。
为了获得最有创意的方案,大家开动脑筋,精益求精,也提升了设计方案的品质。
无须担心没有获胜的其他小组丧失了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大家可以轮流参与,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简单材料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
对于自己进行实验的同学,可在记分等方面给以各种形式的表扬。
这才是真正的主动学习。
在实验结果展示过程中,以辩论的形式预测实验结果,是课堂的一个高潮。
这个亮点不是我事先设计的,而是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发生的。
“学校的中心花园和马路边”这个课题也是学生提出来的。
这个课题选择得非常好,大家都直觉认为马路边很“脏”,但通过阐述理由,很多同学认识到花园的条件更适宜细菌和真菌的存活。
这种通过自己的知识预测事件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而通过辩论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