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1信息本质上是一种市场参加者的市场知识与经济环境中的时间状态之间概率性建构的知识差。
2价格离散:商品的同质不同价现象,称为价格离散。
3信息经济的含义.广义:指信息社会的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技术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
.狭义:指信息部门的经济。
4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人的最优策略组成,即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任何参与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5海萨尼在1967-1968年提出了一个处理不完全信息的方法-引入一个虚拟的参与人“自然”,自然首先行动,选择决定参与人的特征(如成本函数),参与人知道自己的特征,其他参与人不知道。
这样不完全信息博弈就转换为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博弈,可以利用标准的分析技术进行分析,这就是“海萨尼转换”。
6委托人——博弈中不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7代理人——博弈中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
8信息资源狭义:指信息内容本身。
(也包括载体)广义:指除信息内容本身以外,还包括与其紧密相连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
9 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是以局中人整体的可能联合行动集合为基本要素。
通俗地说,如果局中人能够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或合约,则该博弈称为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强调的是集体理性。
10 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是以单个局中人的可能行动集合为基本要素的博弈。
通俗地说,如果局中人不能在博弈中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或合约,则称该博弈为非合作博弈。
非合作博弈强调的是个体理性。
虚拟参与人11 虚拟局中人(pseudo-players):指以一种纯机械的方式来采取行动的个体。
自然是一种虚拟局中人,它在博弈的特定时点上以特定的概率随机选择行动。
12支付(payoff):指每个参与人从博弈中获得的效用水平。
既可以指实际支付,也可以用来指期望支付。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对经济系统产生的影响的学科。
在信息经济学中,研究者关注的是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对经济决策和市场机制的影响。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到市场不对称信息、信息选择和道德风险等方面。
信息经济学的背景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经济学研究。
当时,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信息对经济行为产生的影响。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通常基于对称信息的假设,即市场参与者都具有相同的信息水平。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市场往往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即卖方和买方在交易中拥有不同的信息水平。
这导致了一系列的经济现象,如市场失灵、道德风险和不完全竞争等。
为了弥补传统经济学所忽视的信息因素,信息经济学起初主要关注市场不对称信息的影响。
经济学家以阿克尔洛夫、斯蒂格利茨和Akerlof等人为代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模型,如“隐形手”(The Invisible Hand)、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和信息选择(Adverse Selection)等概念。
信息经济学的重要理论隐形手理论隐形手理论是信息经济学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由乔治·阿克尔洛夫在1970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当市场存在不对称信息时,卖方通常会更了解其所售产品的品质。
而对于买方来说,由于信息不对称,他们往往无法准确判断商品的品质。
隐形手理论带来了市场失灵的问题,可能导致低品质产品在市场上存在,并且高品质产品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道德风险理论道德风险理论是信息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理论,由迈克尔·斯蒂格利茨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1976年提出。
该理论指出,当卖方在交易之后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影响交易结果时,就会出现道德风险。
卖方可能会采取不诚实的行为,从而导致买方在交易中遭受损失。
道德风险的存在会引发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如合同的不完全执行和市场交易的不稳定性。
信息选择理论信息选择理论也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乔治·阿克尔洛夫在1970年提出。
信息经济学

第十一章信息经济学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以不完全信息下的二手车市场、保险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为分析对象,介绍了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不对称信息下的败德行为与逆向选择、信号发送和信息甄别、委托代理问题以及解决不对称信息问题的激励机制。
信息经济学建立在对完全竞争模型假定前提批判的基础之上。
完全竞争模型包括三个主要的假定前提:完全竞争、零交易成本和完全信息。
在现实经济中,信息的不完全普遍存在,尤其是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导致市场失灵,造成市场的低效率。
信息的不对称可以发生在事前,例如保险市场和次品市场,所产生的后果是逆向选择。
在次品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往往导致坏车充斥市场。
首先,市场上好车与坏车并存,好车的所有者可能由于偏好的改变、搬家和工作的变动等原因也想卖掉自己的好车,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买者不知道自己想买的车的质量的好坏,因此好车和坏车可以按照相同的价格出售。
其次,由于好车与坏车的价格一致,市场上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好车的原来所有者由于不能得到合适的价格而不愿意卖掉自己的好车;另一方面,人们在购买了好车之后就会留下来继续使用,而在买了坏车之后就会马上又卖掉。
所以会出现劣质车充斥市场的现象,劣质车的比例大幅度增加,人们购买到好车的可能性就更低,这一事实就会使得市场的价格进一步降低,由此带来好车的所有者卖车的意愿进一步降低,最终市场上就全是有问题的坏车。
解决不完全信息下商品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采用的方式包括产品包换、包退、保修等;建立良好的声誉和产品标准化;厂商的广告。
在保险市场,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造成保险公司的福利损失。
一方面保险公司需要为获取投保人的更多信息而产生成本,另外投保人的败德行为改变了损失发生的概率,投保人在买保险后不如从前谨慎,于是财产损失概率相应地提高,在完全保险的情况下损失优保险公司承担,显然投保人的败德行为也造成保险公司福利损失。
信息不对称也可发生在事后,例如委托代理问题,一般会产生道德风险。
信息经济学课件(绪论)

社会学
信息经济学与社会学合作,探讨 信息对社会结构和组织的影响。
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假设
1 信息不对称
经济主体在信息获取和利 用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市 场不完全竞争。
2 信息成本
经济主体在信息的获取、 传递和处理过程中需要付 出成本。
3 信息效率
信息经济学致力于提高信 息的利用效率,减少信息 不对称和信息成本。
信息经济学课件(绪论)
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产生、流动和利用等方面的学科。 本课程将介绍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和影响。
信息经济学概述
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它关注信息 的生产、传递和利用,以及信息对经济主体行为和市场运行的影响。
2
广告和营销
信息经济学可以帮助分析广告和营销活动对消费者行为和市场竞争的影响。
3
网络经济
信息经济学可以研究网络平台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传递和市场运作。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 的普及,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也得到了不断拓展和深化。
信息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影响范围
经济效率
信息经济学可以帮助提高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 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市场竞争
信息经济学可以促进市场的竞争,提高消费者 的福利。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定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使 用统计和数学模型来研究信息 经济学问题。
定性研究
通过深入访谈和案例分析等方 法,从实地观察和实践经验中 获取信息。
实验研究
通过构建实验模型,观察和分 析经济主体在信息环境下的行 为和决策。
信息经济学资料

信息经济学资料第⼀章绪论⼀、(可能是选择或填空,名⼈贡献要熟悉)国外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1、1959-1970 形成阶段:美国经济学家马尔萨克(J.Marschak)在1959年出版的《信息经济学评论》中最早提出信息经济学概念。
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J.Stigler) 在美国《政治经济》杂志发表题为《信息经济学》的著名论⽂,研究信息的成本、价值、信息对价格和⼯资以及其他⽣产要素的影响,标志着信息经济学学科的诞⽣。
(斯蒂格勒(G.J.Stigler)提出信息搜寻理论)2、1970-1978 初步发展阶段:乔治.阿克洛夫(G.Akerlof)在1970年提出“柠檬”理论。
迈克尔·斯彭斯(M.Dpence)在1973年提出“信号”理论。
3、英国剑桥⼤学教授詹姆斯·莫⾥斯(J.Mirrlees)和美国哥伦⽐亚⼤学教授威廉·维克⾥(W.Vickrey)提出了信息经济学中重要的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机制理论。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信息的经济研究;(2)信息经济的研究;(3)信息(或信息学)与经济(或经济学)间关系的研究;第⼆章商品经济⼀.1)信息商品的定义:信息商品指⽤来交换,能满⾜⼈们某种需要的信息产品,它具有价值和使⽤价值。
2)信息商品的特征:1、⾮物质性与信息性2、消费⽆损耗性3、累积性与再⽣性4、共享性与占有性⼆、(能区别,可能是选择)信息商品⽣产的类型:(1)物质产品型信息⽣产:同⼀信息内容的重复翻印。
如印刷、⾳像翻录、软件包复制。
(2)深化型信息⽣产:信息深⼊加⼯,使信息的质有所创新、信息的量有所增加。
如深⼊研究后得到专利产品、研究报告、著作、论⽂。
(3)扩张型信息⽣产:拓展信息的内容和范围,⽽且增加信息量,表现为信息的不断积累。
如报社的采编、电视台的节⽬选编。
三、信息商品使⽤价值的特性:(1)共享性(2)再开发性(3)与使⽤者的相关性(4)效⽤滞后性(5)时效性(简答或论述,从均衡⾓度看,⽤林达尔均衡解释公共物品和私⼈物品的差异,:)四、信息商品价格的均衡理论:1、(重要)两种均衡的差异,私⼈物品与公共物品的差别在于:1)私⼈物品的价格相同,但消费量不同;公共物品的消费量相同,但价格不同。
信息经济学ppt课件

签约时信息是对称的;签约后,代理人选择 行动,自然选择状态;代理人的行动和自 然状态一起决定某些可观测的结果;委托 人只能观测到结果,而不能直接观测到代 理人的行动本身和自然本身状态。
委托人的问题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以诱使代 理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 的行动。
例如:雇主与雇员的关系;保险公司与投保
5
• 斯蒂格利茨教授将信息经济学分为两类问 题:选择问题(selection problem)与激励 问题(incentive problem)。
• 选择问题包括柠檬市场模型与市场信号模 型。
6
二、基本分类及应用举例
从不对称信息发生的时间看,发生在市场交易合同签订之 前称为事前不对称信息,研究事前不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
逆向选择
• 逆向选择
– 商品的卖者比买者拥有更多的质量信息时,次 品将会把正品驱逐出市场。
——事前关于商品质量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在市 场上低质量的商品战胜了高质量商品。
23
PH
10,000
图17.1
高质量车市场
柠檬市场
由于信息不对称,卖方发现辨别汽车的质量是
很困难的。他们对购买的旧车的平均质量的
• 在16世纪英国,贵金属不敷造币使用,必须在新铸造的货币之中加入 其他金属成分,故当时市场上就有两种货币,一种是原先不含杂质的 货币,另一种是被加入其他金属的货币。虽然两种货币在法律上的价 值相等,但人们却能加以辨认,并且储存不含杂质的货币、将含杂质 的货币拿去交易流通。故市面上的良币就渐渐被储存而减少流通,市 场上就只剩下劣币在交易。(此处的良币指的是不含杂质的货币。)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模型。
包括逆向选择模型、信号传递模型和信息甄别模型。
信息经济学课件

3
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对信息的认知程度,合理 定价信息商品,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04
信息经济的产业与影响
信息经济的产业构成
信息技术产业
包括硬件制造、软件开发、云 计算、大数据等领域。
信息服务业
涵盖了在线教育、远程医疗、 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领域。
知识密集型产业
如科学研究、文化创意、金融 科技等,这些产业以信息为基 础,依赖信息创造价值。
信息不对称的解决策略
政府监管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 策,规范信息市场行为,保护消费者 权益,减少信息不对称。
信息披露
企业或个人可以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 披露相关信息,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减少信息不对称。
第三方认证
通过第三方机构对信息进行认证和评 价,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公正性,减 少信息不对称。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信息商品、 信息市场、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等。
VS
详细描述
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信息商品和信息市场 的特性、运行规律和影响,以及信息技术 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影响。这些研究 对象涵盖了信息经济的各个方面,对于理 解信息经济的本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02
信息市场与信息不对称
信息市场的概念与特征
01
信息市场是信息产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具有信息商品化、信 息价值化的特征。
02
信息市场参与者包括信息生产者、信息消费者和信息中介机构
等,他们通过信息交换实现各自的需求和利益。
信息市场具有信息传递、信息交易和信息利用等基本功能,是
03
促进信息流动和利用的重要机制。
详细描述
信息经济学PPT

• 由于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价格机制失去了有效地配置资源的作用, 拥有不对称信息的交易双方不得不想办法利用其它机制来达成协议。 这样,交易关系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变得十分丰富而复杂。由此可见,
信息结构就成了决定交易方式和交易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哈耶克甚
至认为,如何最佳地运用分散于社会的信息,是比有效配置经济资源 更为重要和更为基础的东西,是决定最佳经济决策的必要条件。在某 些信息结构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效率机制,在另一些信息结构中, 中央计划可能是有效率的机制。
• 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不仅使得缺乏信息的一方吃亏, 拥有信息的一方也会吃亏。因为当交易告吹时,谁也不可 能再通过交易来获取好处了。
如何解决逆向选择问题
•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要想解决逆向选择的问题,就必须想办法克服
信息的不对称问题。
• 如何让人说真话:说假话受到惩罚。 • 其中的一种办法是进行筛选(信息甄别)(screening)。不掌握信 息的一方花费一定的代价收集与隐藏信息有关的信息来改善自己在交 易中的信息劣势,这就叫作筛选。比如,保险公司的各种信息表格, 医疗健康体检;招聘员工是看文凭,进行考试、试用等。如保险公司 向投保人提供不同的合同选择,投保人根据自己的特征选择合同;厂 商用非线性价格区别具有不同需求强度的消费者。
为什么存在激励问题?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意味着激励与保险的矛盾。 • 激励问题的三个原因:
– 代理人的行动难以观察:委托人只能观察到结果,不能观察 到行动,因为有外生要素的干扰使得结果不能准确的测度努 力程度;这就是前面讲的“隐藏行动”问题。 – 代理人不喜欢工作,或者偏好与委托人不同,如投资决策; – 代理人不喜欢风险。
非对称信息
• 定义:交易关系中一方知道而另一方不知道的信息,而这
信息经济学ppt演讲稿

政府层面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 共数据开放共享,提升政府治理 效能;同时加强信息市场监管,
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网络经济时代特点及对信息经济学影响
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不断涌现。 对信息经济学影响
拓展了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范围。
网络经济时代特点及对信息经济学影响
01
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 享。
02
改变了信息产品的生产、传播和 消费方式。
网络安全、隐私保护与数据治理问题探讨
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攻击、病毒传播等威胁网络安全。
计量经济学模型
运用时间序列或面板数据,构建计量 经济学模型,分析信息产业与经济增 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贡献程度。
不同国家/地区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比较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
发达国家信息产业发展较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高;发展中国家信息产业发展迅速, 但贡献度相对较低。
不同地区比较
信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一些地区如北美、欧洲和亚洲的信息产业较 为发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高。
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 范信息市场秩序和交易行为。
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满足社会 公益性和基础性信息需求。
03 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 分析
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测算方法
生产函数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
通过构建包含信息产业资本和劳动投 入的生产函数,测算信息产业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度。
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信息产业对其 他产业的直接和间接经济影响,以及 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总贡献。
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数据孤岛等问题突出。
促进数据共享和开放 利用。
《信息经济学理论》课件

信息经济学在市场营销中还应用于价格策略的制定,通过了解消 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和需求弹性,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提高市
场占有率和利润。
促销策略
信息经济学在市场营销中还应用于促销策略的制定,通过了解消 费者对促销活动的反应和行为,制定有效的促销策略,提高销售
量和市场占有率。
信息经济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详细描述
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不对称对市场交 易的影响,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和效 率,信息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以及信 息产业的发展和竞争策略等。
02
CATALOGUE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的定义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中各方的信 息分布不均,一方拥有比另一方更多 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通常 会导致市场交易效率降低,甚至出现 市场失灵。
信号传递的效率问题可能来自于多个方面,例如 信号的选择、媒介的选择、信息的解读等。
提高信号传递效率的方法包括优化信号选择、改 善媒介质量、提高信息解读能力等。
04
CATALOGUE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的定义
1
逆向选择是指在市场交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 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会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 选择。
02
在信号发出环节,信息优势方需要选择合适的信号来传递信息,信号 的选择需要考虑到成本、效果等因素。
03
在信号传播环节,信号需要通过媒介传递给信息劣势方,媒介的选择 也会影响到信号的传递效果。
04
在信号接收环节,信息劣势方需要正确理解接收到的信号,并据此做 出决策。
信号传递的效率问题
信号传递的效率问题是指信号传递过程中可能存 在的效率损失问题。
道德风险可能导致市场交易的不公平性和不稳定性。
《信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信息经济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Information Economics(三)开课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四)课程性质:在经济决策中,必要的信息能够减少决策的损失,增加决策合理和科学性,但是信息获得有一定的成本,信息经济学就是研究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的科学。
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的综合性经济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经济问题、信息经济的问题,以及信息与经济关系的问题。
信息经济学课程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基础课,一般按照应用信息经济学的体系来设计课程内容。
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微观经济学。
(五)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能够掌握信息社会中一门重要的科学知识——信息经济学,为其学习其它课程及未来工作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信息的性质和分类、信息商品的价值与价格、信息商品市场、信息资源配置、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信息技术与经济发展、信息技术与现代企业、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信息经济与社会发展。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 36学时学分数: 2学分(八)教学方式:在讲授的过程当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穿插课堂讨论和课后实际调研。
课程结束之前,主讲教师应提出信息经济学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专题讨论,并撰写课程论文。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本课程主要以期末笔试成绩为主,结合平时作业及课堂讨论的表现来进行综合评定作为最终成绩。
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信息经济学;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性质;了解信息的分类以及信息的作用;了解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了解知识经济的定义;熟悉知识经济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信息一、信息的含义二、信息的性质(一)基本性质1.普遍性、2.客观性、3.无限性、4.依附性5.可度量性、6.可传输性、7.动态性、8.层次性(二)其他重要性质1.共享性、2.异步性、3.不完全性、4.可伪性三、信息的分类四、信息的作用第二节信息经济学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信息经济学的诞生2.信息经济学的发展3.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现状二、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信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2.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4.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三、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知识经济一、知识经济的提出二、知识经济的定义三、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的异同点考核要求:1.1 信息信息的含义信息的性质信息的分类信息的作用(识记)1.2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识记)1.3 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提出知识经济的定义知识经济的基本特点(识记)第二章信息商品的价值与价格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商品的定义及特征;了解信息商品的转化条件及其生产过程;掌握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的特征;掌握信息商品价格均衡理论的主要内容。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信息经济学摘要信息学经过了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它已逐渐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
它不仅可以应用于生产和经济研究,甚至可以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对现代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委托—代理模型,通过建立一个委托—代理的博弈树模型,来分析出如何在委托人不掌握一些信息的情况下保证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利益目标行动,本文研究的主要是通过激励机制来解决此问题。
激励理论的主要分析框架是在委托代理关系模型中做出的,在这种关系中存在一个委托人和一个或多个代理人,由于代理人有委托人所没有的专业知识或独特信息,或者仅仅因为委托人自己没有时间、精力处理某些事情,委托人就委托代理人来处理原本属于他的权力或者责任范围内的某些事务。
最后,文章运用激励理论简单分析了在健康保护组织机构(HMO)中最初保健护理医生的报酬问题。
关键词:信息经济学委托—代理激励理论一、信息经济学(一)、信息经济学的定义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经济的基本理论、运行机制、运作方法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1959年美国着名的经济学家马尔萨克(J.Marschak)发表了“信息经济学的评论”一文,使用了“信息经济学(economics of information)”一词,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诞生。
但应该说信息经济学作为正式的学科概念是美国着名经济学家乔治·丁·斯蒂格勒(C.Stigler)1961年在美国《政治经济》杂志上发表的着名论文《信息经济学》中提出来的。
随后,美国马歇尔·约维兹(M.Yovits)、日本增田米一、英国威尔金森(J.Ilkeson)分别发表的同名着作《信息经济学》和美国保罗·霍肯(P.Hawken)的《下一代经济》等相继问世,其中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着名经济学家肯尼斯·(三)信息经济学的学科属性对信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与分析。
信息经济学课件

理论信息 经济学
应用信息 经济学
绪论 信息经济学的对象、体系和方法
可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广义信息经济学和狭义信息经济学。
广义信息经济学
狭义信息经济学
信息产业(部门)经济学
微宏信 观观息 信信产 息息业 经经经 济济济 学学学
信计软通邮 息算件信电 技机经经经 术经济济济 经济学学学 济学 学
教文新出情知专科
第十一章 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微观经济学-南开大学 刘骏民).

微观经济学
三、道德风险
第十一章
信息不对称、外部性与公共产品
⒈道德风险的产生
道德风险:指在协议达成后,信息多的一方通过改变 自己的行为,来损害对方的利益。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 况下,达成协议的另一方无法准确地核实对方是否按照协 议办事。
仍以保险市场为例说明道德风险问题。在个人没有购 买家庭财产保险的情况下,个人会采取多种防范措施,但 在购买了全额保险之后,个人有可能不再采取防范性措施, 这些行为就是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
4
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信息不对称、外部性与公共产品
如果买卖双方都知道哪一辆车是高质量的,哪一辆是 低质量的,即他们对于旧车市场的信息是对称的,那么就 会出现两个分离的市场。
P (元) 8000 E DS E' DF O Ⅰ 500 Q(辆) O Ⅱ 500 Q(辆) 高质量旧车市场的均衡 低质量旧车市场的均衡 SS P (元) SF 4000
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信息不对称、外部性与公共产品
第十一章
信息不对称、外部性
与公共产品
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信息不对称、外部性与公共产品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下,市场充分发挥作 用能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率,而现实社会中由于存 在着一些限制,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以致资源 低效率配置,即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外部性 和公共产品妨碍市场价格机制的正常功能而又不 能通过市场自身予以克服,这是造成市场失灵的 主要原因。关于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公共产品 问题的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中研究 的最新理论之一。
2
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信息不对称、外部性与公共产品
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
《信息经济学》课件

信息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信息经济学在企业管理、政府政策制定和社会生活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结语
回顾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本课件进行总结。
信息市场
信息市场按照参与主体和信息内容分类,并具有不同的运作机制和特点。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在信息获得和利用方面存在不平等的情况。包括信息不对称的概念、类型以及应为核心要素的产业。根据产业链和产业特征可以对信息产 业进行分类,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信息化对经济的影响
《信息经济学》PPT课件
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本课件介绍了信 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信息市场、信息不对称、信息产业、信息化对经济的 影响以及信息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什么是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包括信息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以及对经济和社会的意义。
《信息经济学》课件

信息系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信息系统的成本与价值
信息系统的投资回报
研究信息系统的成本构成、成本计算方法 、信息产品的价值评估等。
分析信息系统的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 等经济指标,评估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
信息市场的竞争与供需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研究信息市场的竞争格局、信息产品的供 需关系、信息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等。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总结词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信息的价值、信息的获取 与传递、信息的处理与利用等方面。
详细描述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信息的价值研究,探讨信息的价值形成机制和 价值评估方法;信息的获取与传递研究,分析信息的 来源、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信息的处理与利用研究 ,研究信息的整理、分析和利用方式,以及如何提高 信息的使用效率;此外,信息经济学还涉及信息产业 、信息市场、信息政策和信息伦理等方面的研究。
解决现实问题
信息经济学将更加注重解决现实 问题,为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提 供科学依据,促进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
谢谢
THANKS
创新性
网络经济鼓励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断涌现出新的商业 模式和业态。
跨界融合
网络经济促进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推动了产业升级和转型。
网络经济的商业模式
电子商务
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商品或服务 的线上交易,如淘宝、京东等
。
在线金融
通过网络平台提供金融服务, 如余额宝、微信支付等。
在线教育
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教育服务, 如网易公开课、VIPKID等。
实证研究方法在信息经济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收 集数据、建立模型等方法对信息经济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对于一项交易的双方来说一般会存在信息不对称,比如可能交易的买方对交易对手的情况不了解,那么原因有:()A.买方自身认识能力有限B.交易对手有意隐瞒C.对于买方来说,要想掌握更多的信息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D.上面各项都有可能。
2.二手车市场上往往充斥的都是坏车,因为()A.买者不愿出买好车的价钱B.卖者会将好车留下,将坏车拿到市场上买C.次品市场的逆向选择D.二手车都是坏车3.隐藏信息的成本包括()A.保险公司需要为获取投保人的更多信息而产生成本B.投保人的败德行为为本身提高了损失发生的概率,因而必须支付更多的赔偿C.赔偿损失的费用D.A和B4.关于败德行为()A.是当事人在一定条件下的理性选择行为B.对另外的交易方有积极效应C.对社会总福利有正面效应D.是一种非理性行为5.保险市场上的风险体现在()A.败德行为改变了损失发生的概率B.隐藏信息带来的额外成本C.逆向选择问题的存在D.以上都是6.下列因素在劳动力市场上传递信号最强的是()A.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B.衣着打扮C.教育水平D.血型7.劳动力市场上工人会尽量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原因不包括()A.教育水平是劳动力市场的强信号B.工人都热爱学习C.教育水平往往与工资挂钩D.教育水平越高,得到工作的几率越大8.委托代理问题中()A.委托人具有信息优势B.代理人具有信息优势C.委托人能直接观察和控制代理人的行为D.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其他人福利的一方是委托人9.在地主和农民的委托代理关系中()A.如果地主是风险规避者,农民是风险中立者或者风险爱好者,则农民应该向地主缴纳全部所得,地主支付固定的劳动报酬给农民B.如果农民是风险规避者,地主是风险中立者或者风险爱好者,则农民应该向地主缴纳固定地租并享有剩余的土地产出C.如果农民是风险规避者,地主是风险中立者或者风险爱好者,则农民应该向地主缴纳全部所得,地主支付固定的劳动报酬给农民D.如果农民是风险规避者,地主是风险中立者或者风险爱好者,则农民和地主应签订分成和约10.高考热线服务中收费可能存在的问题()A.存在暴利B.存在信息垄断C.侵犯了考生的隐私权D.以上都有二.填空题1.信息经济学发展起来的时间是。
2.人们买了火灾保险以后就不再注意防火安全,这就是保险市场上的。
3.败德行为会导致另一交易方的福利和社会总福利。
4.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结果是。
5.事后发生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结果是。
6.大多数情况下,和机制的引入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逆向选择问题造成的市场失灵现象。
7.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和。
8.委托代理问题在信息经济学中也被称为。
9.如果地主和农民都是风险规避者,则农业中的实施方式应该是。
10.满足参与约束的机制称为,满足激励相容约束的机制是。
三.判断题1.不完全信息是经济活动的普遍特征,它是不对称信息的一种典型情况。
()2.信息经济学研究与不对称信息有关的经济行为及其相应的机制设计问题,同完全竞争模型一样,它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前提上。
()3.完全竞争模型的前提有三个:完全竞争、零交易成本和完全信息。
()4.保险市场和次品市场上发生的信息不对称属于事后的,会导致逆向选择。
()5.引入信息发送和信息甄别机制就可以完全避免由于逆向选择问题造成的市场失灵现象。
()6.由于信号传递的重要性,毕业求职时学生们应该不计成本地自我包装、托人情走后门、修改学习成绩和编造工作经历等,这样才能提高就业的机会。
()7.旧货市场上物品的价格会低于相应的新商品的市场价格原因在于旧货市场的逆向选择。
()8.广告是一种很好的传递信息的途径,也是厂家与消费者之间信息沟通的唯一方式。
()9.隐藏信息的成本等于保险公司为获取投保人的更多信息而产生全部成本。
()10.激励机制设计必须考虑到两个约束: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
()四.名词解释1.不完全信息 2.逆向选择 3.道德风险 4.市场信号显示5.市场信号筛选 6.非对称信息 7.败德行为: 8.委托-代理人问题9.参与约束 10.激励相容约束五.简答题1.为什么旧车市场上充斥的往往是坏车?2.简述市场信号。
3.从信息经济学角度来看,广告的作用有哪些?4.简述不完全信息市场和不对称信息市场。
5.委托人、代理人对待风险的态度如何决定风险的配置?六.论述题1.论述非对称信息如何带来市场失灵。
2.利用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解释新股发行低定价现象。
3.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连锁经营的好处。
4.论述档案利用中的逆向选择问题。
5.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腐败的形成。
标准答案:一.选择题1.D 2.C 3.D 4.A 5.D 6.C 7.B 8.B 9.C 10.D二.填空题1.20世纪60年代 2.败德行为 3.减少 4.逆向选择 5.道德风险6.信号发送、信息甄选 7.信息不对称、信用危机 8.道德风险 9.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分成合约 10.可行机制、可实施机制三.判断题1.F 2.T 3.T 4.F 5.F 6.F 7.T 8.F 9.F 10.T四.名词解释1.不完全信息:在现实生活中,信息经常是不完全的和不对称的。
这种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减弱市场效率,并且还会产生道德风险和你想选择,在很多情况下,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不完全信息问题。
只能通过其他的一些机制来解决,特别是运用博奕伦的相关致使来解决机制设计问题。
2.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在签订交易和约之前,进行交易的一方拥有另一方所不知道的信息,并且该信息又可能影响到另一方的利益,这样拥有信息的一方就可以利用这种信息优势来做出对自己有利而对对方不利的选择。
3.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心占有居于优势的一方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损坏另一方,同时也不承担后果的一种行为。
4.市场信号显示:是指信息占有居于优势的一方通过做出某些承诺(有成本的)来向其他人表示其产品的优秀或者其他某些特征。
在现实中比如产品的保修承诺、公司为产品所作的大量的高价的广告等。
5.市场信号筛选:是指对于信息居于劣势的一方通过某些安排以较低的成本来辨别市场信息或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比如保险公司可以向投保人出售两类保单,通过投保人的选择就可以很容易地确定投保人的风险偏好;公司在招收新员工时对员工的能力以及其所接受的教育来衡量等等。
6.非对称信息:时厂商买方与卖方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即买方掌握的信息卖方不一定知晓,卖方掌握的信息买方不一定知晓。
7.败德行为:个人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后,降低防范意识而采取更冒险的行为,使发生风险的概率增大的动机,败德行为又称为道德公害,其产生的原因是非对称信息。
8.委托-代理人问题:由于委托人不能确切了解代理人的行为,代理人可能会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而牺牲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
9.参与约束:在委托代理中,委托人设计的机制不是强制性的,必须基于交易参与方的合意,代理人不参与委托人的交易时能够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是代理人的保留效应(机会成本),代理人从交易中得到的效用不得低于他的保留效用。
10.激励相容约束:在委托代理中,委托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会设计一种机制,在这种机制下,代理人选择委托人所希望的行动得到的期望效用不小于他选择其他行动所得到的期望效用,此时,代理人会积极选择委托人所希望得到的行动。
五.简答题1.答:首先,市场上好车与坏车并存,好车的所有者可能由于偏好的改变、搬家和工作的变动等原因也想卖掉自己的好车,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买者不知道自己想买的车的质量的好坏,因此好车和坏车可以按照相同的价格出售。
其次,由于好车与坏车的价格一致,市场上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好车的原来所有者由于不能得到合适的价格而不愿意卖掉自己的好车;另一方面,人们在购买了好车之后就会留下来继续使用,而在买了坏车之后就会马上又卖掉。
所以会出现劣质车充斥市场的现象,劣质车的比例大幅度增加,人们购买到好车的可能性就更低,这一事实就会使得市场的价格进一步降低,由此带来好车的所有者卖车的意愿进一步降低,最终市场上就全是有问题的坏车。
这就是次品市场与逆向选择。
2.答:市场信号是一种市场信息,它可以消除或减少市场参与者面临的不确定性。
市场信号的主要作用主要通过市场信号显示和市场信号筛选来表现的。
市场信号显示是指信息占有居于优势的一方通过做出某些承诺(有成本的)来向其他人表示其产品的优秀或者其他某些特征。
在现实中比如产品的保修承诺、公司为产品所作的大量的高价的广告等。
市场信号筛选是指对于信息居于劣势的一方通过某些安排以较低的成本来辨别市场信息或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比如保险公司可以向投保人出售两类保单,通过投保人的选择就可以很容易地确定投保人的风险偏好;公司在招收新员工时对员工的能力以及其所接受的教育来衡量等等3.答:不对称信息会导致效率的降低和市场失灵,通过引入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而广告就是一种信号的传递,它在厂家和消费者的信息沟通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一方面广告直接传递了价格等信息,更重要的示,广告支出是一种沉淀成本,因而其不可“回收性”本身就向买主表明自己产品的质量,如果自己的产品出现质量等问题,原来的广告支出(类似于一种抵押)就真正不可收回,因而广告支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试图与客户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并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剩余向消费者显示自己产品的有关信息。
4.答:在微观经济学中关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一个假定就是信息是完全的,也就是说所以人都知道其他人的经济特征以及各种有关生产的信息。
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是不可能的。
在现实中,很多市场都是信息不完全的市场。
比如消费者不可能完全知道自己所购买的商品的质量情况,同时商品的销售者也不知道市场上有多少同样的生产者以及其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
在这里面就存在着不完全信息问题,这样的市场就是不完全信息市场。
信息不对称有时是指一个人不可能知道所要发生的情况,同时也指行为主体可能在不了解信息时需要花费太大的成本从而不去了解完全的信息,从而产生信息不对称。
存在这种现象的市场就成为信息不对称市场。
比如,保险市场。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要充分了解参加投保的人是否行为小心,是否和不投保时相一致,保险公司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这样保险公司就会放弃了解这些信息,从而使得保险市场成为信息不对称市场。
5.答:(1)如果代理人是风险规避者,委托人是风险中立或者风险爱好者,代理人应得到固定收入,委托人承担收益波动的风险。
(2)如果委托人是风险规避者,代理人是风险中立或者风险爱好者,委托人应获取固定的报酬或收入,而代理人承担风险。
(3)如果委托代理双方都是风险规避者,此时委托代理双方都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风险厌恶程度相对比较小的一方承担比较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