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妇产科应用(全文)
品管圈活动在基层医院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基层医院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1f9d346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b.png)
品管圈活动在基层医院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品管圈是一种质量管理工具,它通过团队合作、统计学分析和数据驱动的方式,帮助企业改进流程和提升质量。
在基层医院的产科护理管理中,品管圈的应用可以带来很多效果。
首先,品管圈可以提高产科护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度。
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操作规程和标准化操作流程,可以保证护理人员在实施产科护理时的操作一致性和规范性。
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个体护理人员的差异而带来的护理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同时,也可以提高新人的上岗速度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护理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品管圈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帮助发现和解决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品管圈的核心就是通过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找出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例如,通过分析产科护理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可以找出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制定改进措施。
这样可以提高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再次,品管圈可以促进跨部门的协作和沟通。
在基层医院的产科护理管理中,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多个岗位的护理人员的协作。
品管圈可以将相关人员组织起来,共同讨论和解决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这样可以减少信息的传递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最后,品管圈可以促进护理人员的个人发展和职业成长。
在品管圈的活动中,护理人员需要参与讨论和决策,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改进。
这样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职业满意度。
综上所述,品管圈在基层医院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带来多种效果。
它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度,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跨部门的协作和沟通,以及促进护理人员的个人发展和职业成长。
因此,基层医院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品管圈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15品管圈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
![15品管圈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3ca7e6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17.png)
➢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s,QQC)是由同 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 作绩效。自发组成的一个小团体,通过分工合作 、解决工作场所的障碍问题,以达到改善目标的 目的。
➢ 2013年11月产科成立“摇篮圈”的品管圈,以 PDCA循环法作为持续性质量改进的活动。QCC 活动最主要的特点是自下而上的分析所存在的问 题,从而达到降低产后乳房胀疼的发生率的目的。
➢ 本圈的宗旨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我们实施品管圈的目标
➢ 持续改善护理管理和服务质量水平 ➢ 营造护理团队合作及学习成长的环境 ➢ 发挥护士潜能,培养护士管理人才 ➢ 提升各级护士士气 ➢ 建立护理质量提升改善活动之标竿 ➢ 促进护理团队重视质量活动的进行
成立背景
➢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我保健 意识增强,维权意识更加增强。综合性医院快速 发展,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对护理工作质量提出 新的挑战,传统的护理模式显然不能满足目前护 理工作的高要求,急需一种新的工作模式以弥补 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潜能, 使护理工作更细致,深入,精准,人性化以满足 医疗大环境的需求。为此我院于2013年开展了 品管圈工作模式。
讨论
品管圈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 传统的护理模式的责任制护理讲患者的安全责任到 某一位护士,而品管圈则让每一位全成员从各个护 理层面对患者队伍的团队意识,协 作精神和凝聚力,也体现了护理人员的分层次使用, 是护理专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 每个护士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工作成就感得到满 足,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职业满意 度显著提高,增加里了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讨论
➢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这种具有护理特色的、与社 会同步发展的群体文化正在护理队伍中萌生,这 种内在性的意识有利于发挥广大护士的聪明才智 和提升管理热情。
妇产科品管圈--哺育圈汇报
![妇产科品管圈--哺育圈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9859ed2814791711cc79178c.png)
70 60
24
50
40
30
20
10
0 现况值
目标值
QCC活动的步骤
计 划 Plan
实 施 Do 确 认 Check 处 置 Action
1.主题选定
2.活动计划拟定 3.现状把握 4.目标设定
5.解 析 6.对策拟定 7.对策实施与检讨 8.效果确认
有效果
9.标 准 化 10.检讨与改进
无效果
头 脑 风 暴 中 ……
4.40%
23.00% 43.60% 62.50% 80.20% 84.60%
没有以正确的方式哺乳
15
4.40%
89.00%
混合喂养
14
产后活动不便时未坚持母乳 喂养
10
乳头条件影响母乳喂养
8
夜间没有坚持哺乳
5
4.10%
2.90% 2.40% 1.5%
93.20%
96.10% 98.50% 100%
8
30.77% 15.38%
无专人管理
6
11.54%
文化程度低
4
7.69%
合计
52
100%
累计百分比 0.00% 34.62% 65.39%
80.77%
92.31% 100%
降低乳房肿胀发生率的真因验证柏拉图
50 92.3%
80.8% 40
65.4% 30
20 34.6%
10
110000..00%% 80.0% 60.0% 40.0% 20.0%
妇产科
上期活动回顾
上次活动的主题是:提高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成功率
图表标题
70%
目标值59.9%
品管圈活动在妇科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妇科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93a5a28c8d376eeaeaa31e1.png)
品管圈活动在妇科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重点阐述了我院妇科如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查找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优化教育流程,完善教育内容,细化教育标准,拓展教育手段,进而提升妇科护理工作的质量。
标签:护理;品管圈;妇科;健康教育品管圈(QCC)活动是进行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我院从2014年底全面开展品管圈活动,旨在通过圈组活动,提高医护人员责任意识、管理意识,明确工作目标,拓展工作手段,提升医疗护理质量。
2014年11月,我院妇科护理团队自发成立品管圈,以“天使圈”为圈徽,以“改变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为活动宗旨,以“持续完善护理健康教育”为品管圈年度活动主题,现将活动过程报告如下。
1 健康教育临床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是指医护人员通过向患者及家属持续讲解、传递健康信息,引导和激发患者接受并利用这些信息,形成有益习惯,避免有害行为,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从而更快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1-2]。
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思想情绪、行为习惯和及时的情况反馈对促进医疗护理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个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环节。
2 具体方法按照开展品管圈活动实施流程(如图1)确定活动主题后,召开圈组成员会议,围绕如何实施活动展开讨论,研究制定活动实施计划,以甘特图形式明确从制定计划到持续改进全过程各环节实施的时间节点,明确具体活动负责人及活动形式。
最终确定本主题活动开展周期为14周,第一阶段计划用时4周,主要工作是分析问题、制定目标、研究对策;第二阶段计划用时6周,主要工作是落实对策措施,并在实际中不断完善措施;第三阶段计划用时2周,主要工作是对主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验证,完善固化活动成果;第四阶段计划用时2周,主要工作是总结主题活动开展情况,并对具体做法进行持续改进。
图1 品管圈活动过程图2.1 计划阶段完成计划甘特图的制定后,召开了小组会议,决定以自我检查和调查问卷两种形式,通过自查和患者反馈两种渠道,查找妇科护理在健康教育环节出现的问题。
妇产科护理品管圈
![妇产科护理品管圈](https://img.taocdn.com/s3/m/fab3265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0.png)
根据现状分析的结果, 设定具体的、可量化的 品管圈活动目标。
通过头脑风暴等方法, 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 题的对策,并制定实施 计划。在实施过程中, 不断跟进和调整,确保 目标的达成。
关键环节的把控
数据收集与分析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 根本原因。
对策制定与实施
针对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对策,并确保对策的实施和 执行。
加强交流与合作
鼓励妇产科护理团队之间开展经验分 享、案例交流等活动,促进不同团队 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共同推动品管圈 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发展。
应用前景展望
提升护理质量
促进护理创新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持续开展,不断改进和 优化妇产科护理工作流程和服务质量,提 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品管圈活动鼓励护理人员积极思考和探索 新的护理方法和技术,促进妇产科护理领 域的创新和发展。
患者安全
在品管圈活动过程中,要始终关注患者安全,确 保所有对策和措施不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04
CATALOGUE
品管圈在妇产科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指标设定
护理质量指标
01
包括护理操作规范、护理记录完整性、护理安全等方面的指标
,用于评价品管圈活动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患者满意度指标
02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反映品管
培养护理人才
推动护理管理变革
品管圈实践为妇产科护理人员提供了学习 和成长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护理人才。
品管圈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将推动护理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提高 护理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对未来妇产科护理的启示
品管圈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a4a5a2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7.png)
护理经验236品管圈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邵 瑜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 上海市嘉定区 201800【摘 要】目的:品管圈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根据自愿原则,随机选取2015年2月16日至2015年7月15日,本院收治的两周内分娩的产妇81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对其实施品管圈护理干预方式。
结果:81例产妇中,纯母乳喂养率从80.2%提升至87.5%。
结论:品管圈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有重要推广价值,可以有效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与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妇产科;临床护理母乳喂养是否成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孕妇接受知识是否全面、孕妇及其家庭重视程度、促泌乳工具使用是否恰当,以及护理人员宣传是否到位等。
本文对品管圈护理干预方式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具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根据自愿原则,随机选取2015年2月16日至2015年7月15日,本院收治的两周内分娩的产妇81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患者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7.8±3.6)岁。
5W1H收集资料,采用层别法设计查检表在2周内收集纯母乳喂养的缺陷例数。
本次采样81例,纯母乳喂养65例,混合喂养14例,人工喂养2例(新生儿转院),纯母乳喂养率80.2% 。
14例混合喂养中,剖宫产非本地非在职低学历9例,平产非本地非在职中等学历2例,剖宫产非本地非在职高等学历1例,平产本地在职高等学历1例,平产本地在职中等学历1例。
对比2015年2月16日,以及2015年7月15日改善前后,81例产妇中的母乳喂养成功率。
1.2 方法给予81例产妇品管圈优质护理。
先成立一个品管圈护理小组,包括9位成员,其中1位圈长,1位副圈长。
每个小组内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然后共同完成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问题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改进、成果发表等9个流程步骤,同时根据PDCA(P:计划,D:实施, C:检查, A:处置)循环法对品管圈护理活动进行不断地改善[1]。
品管圈(产科)
![品管圈(产科)](https://img.taocdn.com/s3/m/93afc57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6c.png)
主题评价 项目
主题
上级 政策
1.减少产后乳房胀 4 痛的发生率
2、提高腕带的核 5 对率
评
分数
分
5
方
发
3
1
重要 迫切性 圈能力 总分 顺序 提案人 性
4
5
4
17
1
黄琦
2
1
4
13
2
陈玲
上级政策 常常提醒 偶尔告知
没听过
重要性 很重要 重要
不重要
迫切性
圈能力
尽快解决 自行能解决
下次解决
半年后再 说
需一个部门配 合
100.001%00.00%
80.00%
1
60.00% 40.00%
不良数量 累计百分比
8 6 4
0.5 0
20.00% 0.00%
2
0
37.04%
66.67%
88.90%
96.30%
100.00%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PD
对策处置:
AC
对策效果确认
1、 宣教流程标准化。 2、列为新进(含实习生)教育培训教育内容
项目 调查时间
改善前 1.6-1.26
改善中
改善后
3.3-3.30 3.31-4.6
资料来源
产后乳房胀痛发生 率
住院产妇乳房肿胀发生原因登记表
35.52% 28.63 % 24.87 %
效果评价,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有效降低,更改宣教流程及内容 有效
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产后乳房胀痛产妇人数/分娩 产妇人数×100%
品管圈在产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产科护理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17d6850b9d528ea80c7790e.png)
品管圈在产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目的研究在产科护理学中应用品管圈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1月~6月间对产科护理学中存在缺陷的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相关分类成立4个品管圈小组,分别为新生儿护理、孕产妇护理、护理病历书写以及健康教育,在下半年对其相关质量问题进行改进。
结果新生儿出现护理缺陷的几率有所降低,孕产妇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提升,而且护理人员的病历书写质量合格率也明显提高,实施前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护理缺陷的出现几率。
标签:品管圈;产科;护理学;应用分析产科是一个风险性较高的科室,具有夜诊多、急诊多、出诊多、孕产妇周转频繁、病情進展快而复杂以及家属期望值较高等特点。
为了降低风险事件出现,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提升产科风险管理,保证母婴健康是产科工作的最终目标。
品管圈(QCC)要求全员参与,始终不断的改善和管理自身的工作环境,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从尊重人性出发,进而发挥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让工作人员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管理。
为了确保护理安全,避免出现护理风险。
我院选择2013年1月~6月间对产科护理学中存在缺陷的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在下半年实施品管圈活动,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妇产科共有56名护理工作人员,年龄在21~53岁,平均为(34.23±1.62)岁;工作时间:12名不超过5年,12名在5~10年,16名在11~20年,16名超过20年;学历:4名为中专,20名为大专,32名为本科;职称:16名为护士,12名为护士,26名为主管护师,2名为副主任护师。
1.2方法1.2.1新生儿护理组根据新生儿胸牌、手圈时常脱落现象,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手圈、胸牌质量不佳;助产士系手圈过松;产妇以及家属对新生儿胸牌、手圈重视度不够;根据这些现象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①向相关部门反映重新制作胸牌和手圈;②培训助产士,规定新生儿需要佩戴手圈、足圈双圈;③告知产妇以及家属胸牌及手圈的重要性,不可随意摘下,如迁床或者洗澡要认真核对胸牌和手圈。
品管圈在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89b7dfd10a6f524cdbf8553.png)
品管圈在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品管圈在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在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将20XX年8月~12月我院进行住院分娩的795例产妇进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8例产妇给予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的397例产妇运用品管圈。
结果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品管圈在产后护理中应用,可以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度和护理工作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产妇;产后护理品管圈(QCC),又称为质量管理小组,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一定人数的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
制定活动计划,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产妇产后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
我科自运用QCC管理在产妇产后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XX年8月~20XX年12月,我科收治产妇795例,随机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397例,剖宫产20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197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328例;对照组398例,剖宫产216例,经阴道自然分娩182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340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职业、教育程度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2 方法2.1对照组按医嘱及常规护理进行产后护理,遵医嘱给药,新生儿沐浴,常规会阴护理,剖宫产常规术后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QCC成员制定的护理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
2.2 现状把握,设计产妇产后健康教育调查表,找出产后护理存在的问题,根据公式计算出目标值,依据2/8原理,抓住80%问题关键点,A宣教意识薄弱;B缺乏沟通技巧;C知识的缺乏;D缺乏适宜的场地;E宣教形式单一,针对以上问题拟定对策,并实施。
2.2.1制定制度:制定《产后区健康教育实施管理细则》,包括:产妇健康教育培训计划(每年2次,培训后考核);产妇健康教育形式(每周集中培训一次、文字宣传、个体化面对面、电话随访等);产妇健康教育时段(入院时、产后第1d、出院时、出院后随访);产妇健康教育调查评价:结果与护士考核挂钩。
品管圈(产科)图文
![品管圈(产科)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3c9bb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9.png)
品管圈成员来自不同部门和领域,通过交 流和碰撞,能够产生新的思路和方法,推 动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品管圈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品管圈起源于美国,最初是为了 解决生产现场中的问题而成立的
小组。
发展
品管圈在日本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成为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应用
品管圈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包括 医疗、教育、制造业等,成为提高 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详细描述
品管圈活动针对产房工作流程进行优 化,包括产妇待产、分娩和产后恢复 等环节,通过合理排班、简化流程等 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产房工作效率案例
实施措施 分析产房工作流程,找出瓶颈和低效环节。
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如优化排班制度、简化交接流程等。
提高产房工作效率案例
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产房工作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共享。 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确保工作的高效运转。
识。
制定并实施产科服务流程和标准, 确保医护人员遵循统一的服务规
范。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加强医护 人员与产妇及其家属的沟通,提
高满意度。
降低产科医疗事故发生率
对产科常见的医疗事 故进行风险评估,制 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 反馈机制,及时发现 并处理问题,降低事 故发生率。
加强医护人员的安全 意识培训,提高其对 医疗事故的防范能力。
产科品管圈的目标与任务
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提升团队凝聚力
通过改进工作流程、优化服务项目等 方式,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提升客户满意度。
通过团队建设、交流互动等方式,增 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提高工作效 率。
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
通过规范操作、加强监控等方式,降 低产科领域的医疗事故发生率,保障 母婴安全。
产科优质护理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论文】
![产科优质护理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32139f258fafab069dc02de.png)
产科优质护理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5月—2014年10月于本院产科就诊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以品管圈小组的名义对其按照PDCA循环法开展优质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并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各个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组50例,年龄为(22~43)岁,平均(27.6±4.2)岁,对照组50例,年龄21~45岁,平均(26.6±3.9)岁,100名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常规的产科临床护理措施,包括提供整洁的病房环境,护理人员对病患介绍医院基本环境和规章制度、接诊及主治医师、护理人员等,以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
实验组:成立品管圈小组,并选取1名高年资妇产科护师担任小组组长,所有品管圈小组成员接受品管圈质量管理培训,充分了解品管圈的特点、原则以及活动方法。
品管圈的主旨是以患者为中心,最大限度的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总满意度。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对护理人员及护理技术的总满意度,包括护理技术、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活动知晓率、护理人员和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病例书写合格程度以及对整个科室的满意度。
病例的书写合格与否按照《病例书写规范》来进行评价,医嘱单1分,体温单2分,护理记录单7分,评分>7分为合格。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25%为完全不知,25%~50%为一般掌握,50%~75%为基本掌握,>75%为完全掌握。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2组患者品管圈实施后各方面情况对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技术操作、以及整体护理等各个方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品管圈实施后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对照组完全不知11例(22.0%),一般了解24例(48.0%),基本掌握9例(18.0%),完全掌握6例(12.0%);实验组完全不知0例,一般了解3例(6.0%),基本掌握5例(10.0%),完全掌握42例(84.0%);实验组健康知识完全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完全不知、一般掌握及基本掌握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品管圈活动在妇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妇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82996c6a2161479171128ee.png)
品管圈活动在妇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對品管圈(QCC)活动在妇产科优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妇产科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优质护理,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活动的优质护理,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操作技术、服务态度、生活护理以及整体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妇产科优质护理工作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护理效果,能够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妇产科;优质护理QCC又称质量管理小组,是由工作性质接近或者相关的人员共同组成的一个小组,并以小组内所有成员的参与为基础,以质量为中心,发现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实施质量改进、降低消耗和提高素质等措施来提高工作质量[1]。
现对于2014年2月~2015年1月在本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66例患者采用品管圈活动的优质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在本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7.8±3.6)岁,产次1~4次;观察组患者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8.2±3.4)岁,产次1~3次。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以及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主要包括生理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一些列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品管圈活动的优质护理,先成立一个品管圈小组,医院妇产科应该先成立QCC小组,每个小组包括6位成员,其中有1位圈长,1位副圈长。
然后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明确的分工,然后共同完成发现问题、选定题目、追查原因、分析资料、提出办法、选择对策、草拟行动、成果比较、标准化等9大步骤,并遵循PDCA(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置)循环法进行改善活动[2]。
护理品管圈主题汇报产科获奖案例内容完整课件
![护理品管圈主题汇报产科获奖案例内容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86880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d.png)
改善能力
工作年限
能力值
学历
能力值
改善能力
能力值
圈长
王某某
15
22.5
本科
80
4
32
78.5
圈员
李某某
14
21
本科
80
4
32
77
王某某
8
12
专科
60
4
32
62
刘某某
8
12
本科
80
4
32
68
杜某某
5
7.5
相关因素
不良数量
累计不良数量
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相关母乳喂养知识缺乏
13
13
38.24%
38.24%
混合喂养
10
24
29.41%
67.65%
活动不便
7
31
20.59%
88.24%
乳头条件差
3
33
8.82%
97.07%
家庭及其他因素
1
34
2.94%
100.00%
九月份采取发放问答卷的方式收集患者136人次,发生低血糖 32 次,发生率为25.53%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影响哺乳期乳胀发生的相关因素如下:
中间的爱心:代表了我们护士紧密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用我们的真心、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给予患者关心、关怀与呵护。飞翔的翅膀:代表了和平鸽的翅膀,寓意着和谐及安宁的护患关系;也代表了白衣天使的翅膀,寓意着不断提升的护理品质。
职务
姓名
工作年资(占30%)
学历改善能力(占30%)
主题改善能力(占40%)
乳胀发生原因
妇产科品管圈
![妇产科品管圈](https://img.taocdn.com/s3/m/dfdd7d118bd63186bcebbce8.png)
结语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 众人先进才能移山田海。
雷锋
展望
随着人们对患者围手术期病理生理学研究 的进一步深入,对各种危险因素的进一步认知, 以及患者对治疗和护理质量的期望,快速康复 外科必将受到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快 速康复外科作为一种指导理念,将影响患者康 复的各种因素进行改良,随着新技术的诞生和 新方法的应用,将来在产科一块也会评估实施, 从而增加床位周转率,快速康复外科将会不断 获得充实和完善。
妇产科品管圈
和人相处“五处”原则
人人都有长处, 相互学习; 人人都有短处, 相互包容; 人人都有难处, 相互帮助; 人人都有苦处, 相互体谅; 人人都有好处, 懂得感恩。
一、圈的组成
圈员们正在开圈会
主题一:
主主题题二三:: 降提低升高患快患者速者的a康占a满床复意天的度数效果
四:那我们的主题是什么呢?
五、活动计划拟定表
六、与主题(提高快速康复在妇科手术的效果)相关的流 程图
术前准备
术中操作
术后治疗与护理ຫໍສະໝຸດ 七、数据收集结果的分析35
5
44
15
32% 40%
两组快速康复各项指标的对比
八、解析(鱼骨图)
切口疼痛
心理因素
依赖性较强
辅助工具
心理因素
指导不到位
对策实施2015年11月01日——2016年3月25日(5个月)
PD CA
改善前后柏拉图
250 200 150 100
50 0 2015 8 10 12 2
出院人数
九、成果展示
1.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患 者恢复的影响发表于《临床与医学研究与实践》杂志 上。
医院妇产科PDCA品管圈案例汇报成品降低妇产科孕妇跌倒发生率护理课件
![医院妇产科PDCA品管圈案例汇报成品降低妇产科孕妇跌倒发生率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cfce9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8.png)
降低孕妇跌倒发生率的护理措施
建立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医护人员的安全责任,确保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其对孕妇跌倒预防措施的掌握程度。
加强医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对孕妇跌倒的重视程度和应对能力。
对病区环境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可能导致孕妇跌倒的安全隐患。
增设防滑、防摔设施,如防滑垫、扶手等,提高环境安全性。
伤害孕妇自身
影响胎儿健康
增加医疗负担
孕妇跌倒可能导致早产、低出生体重、甚至胎儿死亡等严重后果。
孕妇跌倒后需要接受医疗救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加了医疗体系的负担。
03
02
01
孕妇跌倒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怀孕晚期和产后恢复期。
发生率较高
孕妇跌倒的风险因素多样,包括年龄、身体状况、环境因素等。
风险因素多样
由于风险因素多样,预防孕妇跌倒的难度较大,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医院妇产科pdca品管圈案例汇报成品降低妇产科孕妇跌倒发生率护理课件
PDCA品管圈介绍孕妇跌倒的危害和现状PDCA品管圈在降低孕妇跌倒发生率中的应用降低孕妇跌倒发生率的护理措施PDCA品管圈在降低孕妇跌倒发生率中的效果评价
目录
PDCA品管圈介绍
01
02
它包括四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
合理布局病区空间,确保通道畅通无阻,方便孕妇通行。
指导孕妇及家属正确使用监护仪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鼓励孕妇及家属积极参与监护过程,提高其监护意识和能力。
对孕妇及家属进行定期评估,了解其监护需求和困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PDCA品管圈在降低孕妇跌倒发生率中的效果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妇产科应用
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1月6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5d~15d的患者496例,年龄23岁~73岁,平均48岁。
其中产妇196例,子宫肌瘤74例,妇科炎症52例,异位妊娠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18例。
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各248例,纳入标准:意识清楚,能与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自愿参与者。
2组患者年龄、病情、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对比组采纳常规治理方法;观察组采纳QCC治理方法,通过圈员间的互相协作,按照PDC循环([Pln(计划):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目标、对策拟定,Do(执行):对策实施与检讨,Check(检查):效果确认,ction(处理):相关指标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的程序实施,预防和干预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降低高危患者跌倒率,具体措施如下:
2.1组织培训
20XX年1月,护理部选派人员外出参加QCC的相关知识培训后回院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本科室组织科内护理人员对QCC知识进行了相应培训。
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知识理论考试,对圈长、护士长和骨干护士实施应用能力考核以评价培训效果。
2.2组圈
根据自发自愿,将护理人员分成观察组与对比组各6人。
观察组6人组成一个圈按照品管圈模式对观察组的病员进行跌倒预防干预治理,选举该组的责任组长为圈长,组织QCC小组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分析调查结果;圈员5人,负责为圈活动建言献策,按照操作流程执行分派到的各项工作;推选护士长为辅导员,负责指导监督品管圈活动,并评价活动效果。
2.3拟定计划
2.3.1确定主题
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提出了需要改善的问题,并按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分别依照5分、3分、1分进行评分,总分最高者为本次活动改善的主题。
选出了本次活动主题是“降低住院患者的跌倒率”,实施日期为20XX年1月6月。
2.3.2现状分析
圈员们对我科20XX年20XX年住院患者发生的跌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导致住院患者跌倒的常见因素有7个,其中护士对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不全面、健康教育不落实、预防措施不得当为要因。
2.3.3拟定对策
圈员们通过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针对妇产科常见疾病情况及疾病性质讨论制定了相关制度及预案流程。
分别是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预防跌倒的治理制度,住院患者跌倒预防措施、患者跌倒应急处理程序、患者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
住院患者跌倒预案流程等。
2.4对策实施
2.4.1及时准确进行跌倒风险评估
患者入院或转入24h内即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
对≥65岁、视力障碍、体弱、服用冷静药等患者按照自制的《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因素评估表》马上给予跌倒危险评估,评分≥4分者评估为跌倒高危患者,给予持续评估;首次评估4分者,暂不做持续评估,若发生病情变化(特别是产后、麻醉术后)、增加特别治疗及使用特别药物后出现了危险因素,及时再次评估;辅导员及圈长对评估的准确性进行审核。
对评分≥4分的高风险病例进行重点预防,同时做好相关记录。
2.4.2注重效果的健康教育
①患者入院时,向患者和陪护做好入院宣教,介绍室内相关物品使用注意事项,使其熟悉病区环境。
②病室内张贴形象生动的“防跌倒十知道”宣传画,并将“十知道”的具体内容对患者和陪护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
③反复强化防跌倒重点环节。
如:起床“3个30秒”再行走;在活动中若有眼发黑、头发晕、行走不稳等情况时应马上蹲(坐)下,呼叫他人帮忙;若床挡已拉起,患者下床时应先将床挡放下,切勿翻越。
④心理疏导。
指导患者克服不愿麻烦别人或不服老的心理,有困难及时求助。
⑤定期评估患者预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对掌握程度较差者进行反复宣教,直至完全熟练掌握。
2.4.3切实落实干预措施
一般措施:①环境干预。
提供充足而适宜的灯光;清除过道障碍物、保持地面清洁干净;走廊和卫生间安有扶手等。
②患者常用物品安全易用。
呼叫器就近摆放,患者“呼叫器”响时,尽快做出回应;坐椅、床边护栏、轮椅定期检查。
高危患者预防措施:①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在评估单上签字。
②建立跌倒/坠床高危患者登记本,并列入交接班重点。
③患者的床头挂“防跌倒”的警示标识。
④患者活动时有陪护在场搀扶,产后及术后第1次下床时有护士在旁搀扶。
⑤患者服用易引起头昏/低血压等药物时,做好解释和观察。
⑥对极度躁动的患者如子痫患者恰当使用约束带等安全工具。
⑦安排高危患者邻近护士站,各班次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和满足患者需要。
跌倒患者的处理措施:发生跌倒事件后,马上启动病员跌倒应急预案,及时上报。
2.5检查相关制度、措施、流程执行情况
辅导员及圈长定期检查评价圈员们对住院病员跌倒评估、预防措施、流程执行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
2.6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促进标准化的建立
本次活动将住院病员跌倒评估、防跌倒流程、跌倒预案等纳入妇产科住院患者护理常规,予以标准化;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循环,持续改进质量。
2.7评价方法
自制预防患者跌倒相关知识问卷,对2组护理人员进行住院
患者跌倒相关知识的考试测评(100分为满分);统计高危患者跌倒发生率。
2.8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纳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纳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有形成果
观察组护士对防跌到的认知测评分与对比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比组高危患者跌率为38.46%。
观察组高危患者跌倒发生率为5.8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无形成果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护理人员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改进。
4讨论
4.1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高危患者跌倒发生率
比较2组护理人员对预防跌到的认知测评分和高危跌倒患者跌倒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品管圈活动中,圈员们采纳头脑风暴法认真讨论,共同查找患者跌倒的要因、预防跌倒的措施等,促使护理人员对跌倒的高危因素、预防跌倒的措施、流程等的认知得到了全面提高。
同时,护理人员亲自参与制定跌倒危险因素评分标准、制度、流程、预案等,一改以往
由主管负责人解决的治理方式,不但能提升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改善对策也较易被员工所接受,从而使执行过程更为顺利,圈员在落实住院患者跌倒的评估、预防、干预治理中执行力增强。
一是对跌倒危险因素评估更为全面,准确性提高,降低了跌倒高危患者漏报率;二是对高危跌倒患者主动及时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和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保证了各项跌倒预防措施落实到位,有效低降低了住院高危患者的跌倒发生率。
4.2实施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治理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护理人员通过参加品管圈治理知识培训,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质量治理的意识和落实护理治理制度执行力,成为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圈员都学会了使用品管圈工具来独立发现、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由此,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均得到了较大提升,在预防住院患者的跌倒治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绵阳市第三RM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