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歌剧的体裁与发展脉络
19世纪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
1 8 世 纪 下半 叶 ,德 国文学 戏剧 界 的 “ 狂 飙 突 进 运 动 ” 在 反 对
歌 曲,这些歌 曲的音乐 与诗歌 的结合达 到 了水乳交 融的程度 。他 的 艺术歌 曲常 以女性为主人 公,喜欢采用 爱情题材进行创 作 ,对 心理 描绘精致而 细腻 ;旋律 富有诗意 ;乐句 结构不规律 多变化 ;钢 琴负 担着前所未有 的众人 ,巧 妙地发挥 了前 奏、间奏 、尾 声的表现 力 。 代表作有 《 桃金娘》 、《 诗人之恋》、《 妇 女的爱情 与生活 》等 。 门德尔 松,德 国作 曲家 ,音乐形 式精炼完美 ;创作 手法简洁 朴 素 ;旋律优 美典雅 ,抒情性较强 ;整体创作具有 画面感 ,与其生活 经历有关。 《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其 最具有代表性 的作 品。 中期 以勃 拉姆 斯 、瓦格 纳为 代表 。勃拉姆 斯 是舒 伯特 、舒 曼 之后又 一位 重要 的艺术歌 曲作 曲家 。其声乐作 品数量大 、种 类多 , 既有独 唱 曲,又有 合唱 曲,宗 教性与世俗性体 裁均有涉猎 , 同时他
曲得 以表 现 , 标 志 了音 乐 新 风 格 的 到 来 。 古 典 主 义 时 期 受 启 蒙 思潮
的传 统 ;与德 国民歌紧密联 系;对分节歌 曲形式特别 爱好; 民间生 活气 息、 日常家庭 生活色彩很 浓厚;室 内性很 明显 ;同时,旋律流 畅、表现手法简 朴、思想 内容多样 、词 曲结合很紧密 。融合古典 主
◎ 研 究生 论 坛
1 9 世纪德 奥艺术歌 曲的发展
■ 马 麒
【 摘 要】: 艺术歌 曲是音乐史上 一种特 定的体裁 。是作 曲家 以诗为歌词 ,根据 诗的内容所创达到表现诗词 内容 的歌 曲。本文阐述了作为艺术歌 曲发展最为 丰富的德奥地 区 , 在1 9 世纪 的发展分期及代表人物 。 【 关键 词】 : 艺术歌 曲;创作 ;歌词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探析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探析十九世纪是欧洲歌剧黄金时期,而意大利歌剧是其中的佼佼者。
意大利歌剧的演唱风格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了标志性的声乐表演风格。
本文旨在探析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的特点及其发展。
首先,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演唱风格以技巧性和表现力为核心。
在技巧方面,歌唱家要求高强度的技术练习,尤其是对于发声技巧的训练。
在表现方面,歌唱家则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歌词的理解。
歌手需要通过声音来传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而不是单纯地唱出音乐的旋律。
其次,歌剧演唱的重点是声音的美感和情感表达的完美相结合。
意大利歌剧十分注重旋律和音乐性的表达,而这些表达后面所蕴含的情感感受也十分的丰富。
歌唱家通过剧中人物所面临的各种境泰来表达情感,给人留下深厚的感受和印象。
然后,十九世纪的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也与作曲家有很大关系。
在这个时期,多数的作曲家都是颇有声名的歌手,例如威尔第、普契尼等人。
这些作曲家在创作歌剧时,会更多的关注歌唱家的表现能力,从而提高歌唱家对声乐表演的需求,为歌唱家在演唱时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平台。
最后,随着音乐技术的进步,意大利歌剧的演唱风格也逐步发生变化。
十九世纪后期,人们开始更注重音乐技术的创新,例如赋予机器唱机和立体声录音等新技术诞生。
这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进了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的更新,让其在音乐生产技术的缔造上有了更加卓越的表现。
在总结中,十九世纪的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可以概括为技巧性和表现力的完美结合,声音美感和情感表达的完美融合,作曲家对于歌唱者表现能力的要求,以及音乐技术的革新带来的全新的声乐表达方式。
这些特点与意大利歌剧的历史和现在的演唱风格密不可分,这也是意大利歌剧为什么如此魅力的原因所在。
西方音乐史
名词解释法国大歌剧:19世纪法国歌剧体裁。
特点为规模庞大,风格宏伟,多采用历史题材,常有豪华的布景、壮丽的芭蕾和合唱场景。
梅耶贝尔的《恶魔罗勃》达到19世纪大歌剧的顶峰,其他大歌剧作品还有瓦格纳的《黎恩济》、威尔第的《唐•卡洛斯》、罗西尼的《威廉•退尔》等。
轻歌剧:19世纪法国歌剧体裁。
它规模较小,轻快活泼,以浪漫情节为题材,音乐写作常采用流行曲调,带有讽刺滑稽的性质。
代表作曲家为奥芬巴赫,他作有《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等轻歌剧抒情歌剧:19世纪法国歌剧种类。
规模介于大歌剧与轻歌剧之间,常采用浪漫主义文学题材写作,讲求真挚情感的表达。
代表作有托马斯的《迷娘》、古诺的《浮土德》和圣桑的《参孙与达丽拉》。
瓦格纳的乐剧:德国作曲家瓦格纳革新后的歌剧种类。
他认为这种歌剧是音乐与戏剧的统一体,体现了“整体艺术”的观念。
他主张“乐剧”取材于神话,音乐连续发展,以“主导动机”贯穿发展音乐主题,人声演唱近似“诵唱”,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反映出乐剧的全部观念。
无词歌:按照歌曲体裁风格写作的小型器乐曲,常由歌唱性旋律和音型化伴奏织体组成,由门德尔松创立。
他写有49首无词歌,有些带有标题,如“威尼斯船歌”、“春之歌”、“纺织歌”等夜曲:具有抒情气质的钢琴曲,旋律宽广婉转、优美如歌,创始人为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他作有20首夜曲。
浪漫主义钢琴夜曲在肖邦手中发展到顶峰,他扩大了夜曲的规模,使之能够表现更加深邃的内容,情感表现也从单一的“夜间抒情曲”发展到戏剧性与思想性兼有真实主义歌剧:19世纪末意大利的歌剧流派。
规模小型,平铺直叙,强调真实地表现平凡生活中的琐事,情节激烈,具有民族特色。
代表作为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和莱翁卡瓦洛的《丑角》。
标题交响曲:带有文字说明或者与文学或绘画作品相联系的交响曲。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的各乐章都有作曲家亲自写作的文字说明,以指导听众正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是标题交响曲的范例。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探析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探析十九世纪是意大利歌剧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伟大的作曲家和歌剧作品,包括威尔第、普契尼、罗西尼等人的作品。
在这一时期,歌剧演唱风格也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
本文将就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进行探析,分析其特点和发展变化。
我们需要了解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的特点。
在这一时期,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以华丽、情感丰富、高亢的唱腔为特点。
演唱者需要具备出色的技巧和表现力,能够通过声音表达各种情感和角色的内心世界。
歌剧演唱家通常会接受专业的声乐训练,学习如何正确运用呼吸、共鸣和发声技巧,以达到表现歌剧作品所需的各种情感和角色性格的要求。
在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中,声音的美和表现力被视为至关重要的要素。
演唱家需要拥有充满个性和魅力的声音,能够让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演唱家还需要具备出色的表演能力,能够通过声音和行为来展现角色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的特点之一就是美声与戏剧性的完美结合。
除了声音和表演技巧外,歌剧演唱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意大利语发音和理解能力。
意大利歌剧的剧本通常采用意大利语,其中包含丰富的情感描写和意大利文化的独特表达方式。
演唱者需要能够正确地发音和理解文本,以表达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在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中,声乐技巧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演唱家需要掌握各种歌唱技巧,如颤音、呼吸控制、高音和低音的处理等。
这些技巧能够让演唱家在表演中更加自如地表达各种情感,同时也增加了音乐的魅力和表现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和发展。
随着作曲家对声乐技巧和表现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歌剧演唱家也不断探索和创新,使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威尔第的作品中,演唱家需要更加突出的动态变化和情感表达,同时还需要具备更高级的声乐技巧。
这些要求使得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不断地向更加完善和复杂的方向发展。
歌剧发展历程
歌剧发展历程
歌剧作为一种融合了音乐、舞台表演和剧情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以下是歌剧发展的简要历程:
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歌剧起源于意大利的威尼斯,最早的歌剧被认为是在意大利的弗洛伦萨诞生的。
这一时期的歌剧以其对话、独白和合唱的混合形式为特征。
巴洛克时期(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歌剧开始在欧洲各地流行起来,成为贵族与上流社会的盛大娱乐活动。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以其华丽的音乐、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和戏剧性的故事情节而闻名。
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和贝多芬等人为歌剧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和个性化的音乐风格。
同时,歌剧的剧情也更加着重于人性的探索和情感的表达。
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作品充满了激情、英雄主义和戏剧性,例如威尔第和普契尼等作曲家的作品广受欢迎。
现代歌剧(20世纪至今):20世纪以来,歌剧的创作变得更加多样化,包括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主题,同时舞台表演和技术的发展也为歌剧注入了新的活力。
歌剧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从意大利的小型表演到成为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艺术形式,其影响力和魅力仍然持续至今。
希望这份简要的历史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歌剧的发展轨迹。
如果你对这方面还有其他问题,也欢迎继续探讨。
1。
19世纪法国歌剧的发展。
19世纪法国歌剧的发展。
19世纪法国歌剧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欧洲歌剧艺术的全面崛起。
这一时期的法国歌剧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对全球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初期,法国歌剧的主要形式是古典歌剧,由著名作曲家格鲁克(Gluck)的作品《阿尔切斯特与保拉特》(Alceste et Parthénopé)为代表。
然而,在19世纪20年代,随着浪漫主义的兴起,新的音乐和表演风格开始在法国歌剧中得到应用。
这一时期的法国歌剧以声乐为基础,注重情感表达和戏剧性的效果,同时也包括了舞蹈、装饰和舞台设计等方面的创新。
最著名的法国歌剧当属贝利尼(Bellini)、多尼采蒂(Donizetti)和威尔第(Verdi)所作的一系列作品。
其中贝利尼的《诺玛》(Norma)、多尼采蒂的《露西亚·德·兰黛梅》(Lucia di Lammermoor)和威尔第的《茶花女》(La Traviata)、《弄臣》(Rigoletto)等作品,不仅在法国歌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全球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19世纪法国歌剧还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作曲家和表演家,如吉诺(Gounod)、玛格(Massenet)、波切利(Bizet)等人。
他们的作品以其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和富有戏剧性的表现手法,为法国歌剧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的来说,19世纪法国歌剧的发展标志着欧洲歌剧艺术的全面崛起,同时也为全球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德国歌剧)分解
着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
《魔弹射手》取材:德国民间关于黑 猎人的传说。
序曲(9分51秒):有慢板引子的奏鸣 曲式,并与剧情紧密结合,预示了全 剧内容,这是韦伯此部歌剧所独有的。 韦伯有意识的运用主题、调性、和声、 织体、音色等对比手法,使该序曲具 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序曲中还运 用了“主导动机”手法,以减七和弦 象征魔鬼萨米尔的魔力,并将这种动 机贯穿整部歌剧。这些创作手法也影 响了瓦格纳、柏辽兹等作曲家。
小结:
《魔弹射手》是以德奥歌唱剧为基本 框架,用德文对白衔接音乐段落,同 时受法国、意大利歌剧影响,在一些 表现男女主角的情感段落,带有传统 歌剧咏叹调的痕迹。此前,莫扎特的 歌剧《魔笛》便是以德奥歌唱剧为基 础进行创作的优秀作品,这也为韦伯 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韦伯的另外两部歌剧作品: 《欧丽安特》、《奥伯龙》。
19世纪德奥浪漫主义与18世纪古 典传统的关系:继承大于反对, 无论是传统精神还是传统形式。
韦 伯(1786——1826)
他的作曲老师有两位,一位是约瑟夫·海顿 的弟弟叫迈克尔·海顿;另一位是维也纳修 道院院长,沃格勒神父。
韦伯创作德国民族歌剧的原因:
《魔弹射手》 (又译《自由射手》)
1821年这部歌剧在柏林首演,标志
慢板引子:暗示两个世界,圆号音色 表现幽静的森林景色;定音鼓与黑管、 大提琴低音区阴暗不祥的动机,即魔 鬼萨米尔出现时的象征。
呈示部:基本是两种材料的对置,主 部主题来自第一幕马克斯的咏叹调 “是什么阴暗的力量把我缠住?”; 连接部用第二幕“狼谷”中炼造第7颗 子弹时的材料;副部主题采用第二幕 阿加特的祈祷;结束部用此段音乐的 后半部分“我的心潮汹涌澎湃”。
19世纪上半叶的歌剧
19世纪上半叶的歌剧摘要 19世纪的一大特点是文学与音乐的紧密结合,浪漫主义的影响最易渗入到音乐领域。
歌剧作为音乐领域里文学结合最紧密的体裁,又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最快反映者和最大受益者。
随着意大利正歌剧的衰亡,19世纪欧洲的歌剧开始进入大歌剧和喜歌剧时代。
本文简要概括19世纪上半叶德奥、法国的歌剧发展特点并详细介绍这一时期意大利歌剧界的三位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关键词歌剧大歌剧喜歌剧创作特征19世纪初,欧洲文学艺术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新的风格,就是所谓的“浪漫主义”。
音乐领域中即浪漫主义作为主导潮流支配和指导着大多数作曲家的创作。
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是强调“人”和他的本性,突出“个人”是感觉的中心、感情的焦点、幻想的主体。
艺术家们普遍在作品中重视和放映民族的特点,在民间艺术中寻取创作素材,多用幻想的题材和形象体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而我们可以认为,19世纪的欧洲歌剧是浪漫主义一统天下的时代。
欧洲音乐史上,德国、法国、意大利向来是伟大的音乐国家,歌剧的发展对本国音乐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1815年到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随着民族意识的增强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歌剧艺术中也引起相应的反应。
一方面和民间创作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也带上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常常描写梦幻神奇的境界和中世纪的传奇故事。
最重要的作曲家是威柏,他在创作德国民族歌剧方面成就最大,可以说他以民间歌剧为基础,继承了莫扎特和贝多芬歌剧创作的传统,并吸收了外国歌剧的优点,创造了真正的德国式歌剧。
二、在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巴黎已经是欧洲思想文化界的中心, 1830年到1848年掀起的革命高潮,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繁荣。
自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的开始,歌剧更加偏爱浮华矫饰的风格,这种欣赏趣味并没有因政权的更迭而有本质上的变化,而就在这种氛围中逐渐酝酿出30-40年代盛行的法国大歌剧风格。
从19世纪30年代起,法国大歌剧就具备四大要素:富丽堂皇的布景、别致细腻的编舞、引人人胜的情节和历史题材。
法国歌剧的发展
论述19世纪法国歌剧的发展法国大革命时期歌剧并没有因为封建王朝的结束而衰落,作曲家反而进行大量歌剧创作,并与当时社会剧烈变动的政治现实相连,且力求其创作“平民化”。
到了19世纪上半叶,逐渐形成了“法国大歌剧”这种具有特殊含义的歌剧样式,该体裁最能体现19世纪上半叶法国人的审美情趣,当时巴黎是法国歌剧舞台的中心。
格鲁克之后的法国歌剧作曲家有凯鲁比尼、蓬斯蒂尼等。
紧接其后的奥柏创作的五幕大型歌剧《波蒂契哑女》被视为法国大歌剧的开端:历史性的重型题材、长大的篇幅、庞大而华丽的场面布景、精致讲究的芭蕾舞和富于效果的管弦乐,音乐贯穿不用独白,合唱在歌剧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切典型特征使瓦格纳城这部歌剧为“戏剧界七月革命的先驱者”。
意大利的罗西尼写作的《威廉·退尔》、德国的梅耶贝尔写作的《新教徒》、《非洲女》等都是法国大歌剧的代表。
19世纪中下叶法国歌剧的传统得到更为宽泛的发展与变化,一种介乎于“大歌剧”与喜歌剧之间的“抒情歌剧”和一种更加戏谑的“谐歌剧”(又译趣歌剧或轻歌剧)替代了法国大歌剧的统治地位。
抒情歌剧一般选择能牵动人心的故事情节,那些著名的爱情故事又纷纷成为歌剧的题材。
其音乐有时采用日常生活一些常见歌曲、舞曲、进行曲,注重声乐旋律的感染力量。
主要作品有托马的《迷娘》、古诺的《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马斯内的《曼侬》、圣桑的《参孙与达丽拉》。
比才的《卡门》是这一时期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取材于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比才将生活在社会下层的普通人物搬上歌剧舞台,矛盾在几个反差鲜明的人物之间迅速展开。
歌剧音乐中异国情调的色彩性旋律,强烈的西班牙节奏,明晰的配器,构成一种清新而富有魅力的乐风,使其成为一部完美的抒情悲剧。
轻歌剧由法国的喜歌剧发展而来,有说白而不唱宣叙调,戏剧内容幽默、机智,具有讽刺意味,音乐与法国城市歌曲紧密联系,通俗易解。
德裔法国作曲家专注于这一体裁的创作,多达近百部,代表作有:《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霍夫曼的故事》。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探析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探析十九世纪是意大利歌剧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和歌剧作品,如威尔第的《弄臣》,普契尼的《波西米亚人》,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等等。
在这个时期,歌剧演唱风格也经历了很多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对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进行一番探析,以期深入了解意大利歌剧演唱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演唱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古典主义的影响在十九世纪初期,古典主义的影响依然延续,许多歌剧演唱家仍然受到古典音乐的启发,歌唱风格较为严谨、传统。
这一时期的歌剧演唱偏向于古典音乐的规范和传统,演唱者更注重声乐技巧和音乐表现力,而非个人情感的发挥。
2. 声乐技巧的突出与古典主义的影响相反,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演唱也逐渐强调了声乐技巧的突出。
歌唱家们开始注重唱法上的技巧和技术,以突出个人的音乐表现力和声乐特色。
这一时期的歌剧作品中,融入了更多的高音技巧,例如嘹亮的高音、高难度的装饰音等,使得歌剧演唱的技术要求更加严格。
3. 情感的表现随着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作品中情感元素的增多,演唱风格也开始更加注重情感的表现。
歌唱家们在演唱时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以及对角色个性的深入理解,努力塑造出更为真实的角色形象。
这一时期的歌剧演唱更加倾向于情感上的张扬,使得观众更容易与角色产生共鸣。
4. 音乐戏剧化的表现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演唱风格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音乐戏剧化的表现。
随着歌剧作品中戏剧性元素的增强,歌唱家们也开始更加注重角色的戏剧性表现,音乐中的演唱更加戏剧化和舞台化。
演唱家们在演唱时更加注重台词、动作和肢体语言的表现,将音乐和表演完美结合,使得角色形象更加饱满和生动。
以上几个方面表明了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演唱特点,这一时期的歌剧演唱风格在声乐技巧、情感表达和音乐戏剧化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和创新。
二、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家的代表人物在十九世纪的意大利歌剧舞台上,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歌剧演唱家,他们在歌剧界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并对后世的歌剧演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的意大利歌剧罗西尼
教学重点与作业
教学重点:1、罗西尼是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最 具有代表性的歌剧作曲家。 2、罗西尼的歌剧 以三部作品为代表充满强烈的民族精神。3、 罗西尼通过创作和改革将歌剧体裁发展到更高 阶段,同时也激发了更多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的创作。 作业1、课外欣赏罗西尼的三部代表性歌剧 作业2、思考题:民族意识对音乐家的创作影 响——爱国主题
歌剧片断欣赏
序曲-选自《威廉· 退尔》: 整个序曲分四个乐章,最有名的是第四乐 章。开始是军号声,象征进军的号召,随后的 主题是瑞士军队的写照,音乐充满了高涨的热 情和英勇刚毅的精神,表现出瑞士军队英勇刚 毅的形象,成为音乐会上经久不衰的名作。
罗西尼的艺术贡献
罗西尼的歌剧反映出意大利人民反抗侵略,追求自 由,热爱生活的思想。他善于从历史题材中挖掘爱 国主义情感,对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积极而 深远的影响。 他在创作歌剧时加强了管弦乐队的表现力,把装饰 音和华彩乐段明确标记在乐谱上,以此严格限制歌 手任意炫耀技巧,确立了“美声歌唱”在歌剧中的 充分运用。 罗西尼以创作喜歌剧而闻名,其喜歌剧既有反映贫 民生活的内容,又有对贵族浮华百态的描绘,内容 生动、明快,人物个性鲜明,戏剧情节紧凑。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1816年创作《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欧洲刮起 “罗西尼旋风”。 突出使用独唱与重唱,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 角色。 真正形成具有罗西尼风格的意大利歌剧。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1816年
青年伯爵爱上了美丽富 有的少女罗西娜,但她的监 护人是个见利忘义的老医生, 为了获得她的财产,老医生 巴尔托洛收买家庭音乐教师 巴西利奥,一起谋划如何娶 到罗西娜。 作为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 加罗是城里最忙碌的人,他 足智多谋精明能干,在他的 精心设计和帮助下,收买了 音乐教师,粉碎了老医生的 计划,使伯爵和罗西娜终成 眷属。
真实主义歌剧 完整版
代表作
普契尼是继威尔第之后最重要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共有作品12部, 成名作是1893年发表的《曼侬·列斯科》,著名的有《艺术家的生 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
在文化方面,当时的意大利无论是在美术还是文学等方面都有着突出 的杰作。虽然意大利受到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打击,意大利的美术也不 想18世纪那样处于优势状态,但在19世纪也出现复苏的转机,现实主 义马奇奥利画派强调绘画作品与现实的结合,要生动的表现和反映人 们的真实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音乐也产生了影响。虽然各种社会 条件恶劣,政治与经济的打击,并没有阻止真实主义主义歌剧的应运 而生。
他自己的代表作《丑角》的脚本也是他自己从生活出发的创作,而不象其他的歌剧脚本 作家那样从已有的文学或戏剧作品改编。这部歌剧继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之后于 1892年上演也取得了轰动性的成功,很快就演遍了欧洲许多国家。当这部歌剧在德国演 出时颇得当时德皇威廉二世的赞赏,以至要他写一部歌颂霍亨索伦王朝的歌剧,这便是 上演于1902年的《在柏林的罗兰》。后来他又去巴黎住过一段时间,在那里做穷困潦倒 的艺术家的生活感受使他也象普契尼一样将法国作家亨利·穆热的小说《拉丁区》(又 名《波西米亚人的生活场景》)写成了歌剧《艺术家的生涯》 (此为剧名的意译,直 译可为《波西米亚人》,也有从女主角咪咪的职业给该剧取名《绣花女》),这部歌剧 于1897年,也就是在普契尼的同一题材的歌剧于都灵上演一年之后在威尼斯首演,虽然 它的音乐中也有若干动人的段落,但却比不上普契尼同一题材的作品诗意盎然,因此后 来未能流传。只有描写巴黎歌舞厅女演员生活的《查查》(1900年在米兰首演)算是 《丑角》之后演出效果较好的歌剧了。
真实主义歌剧的开创者
开创真实主义歌剧先河的作曲家是彼得罗·马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尼,《乡村骑士》 这部独幕歌剧是他根据韦尔加的短篇小说《田野生活》中的《乡村骑 士》改编而成,这部歌剧的首演使得马斯卡尼一夜成名。
歌剧发展梳理
欧洲歌剧发展史音乐0802 黄佳莉 082601205歌剧一种以歌唱为主,并综合以器乐、诗歌、舞蹈等艺术为一体的戏剧形式,称歌剧。
歌剧是西洋音乐舞台上最重要的综合艺术形式。
音乐形式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
歌剧的诞生歌剧起源于巴洛克时期(1066-1750),最初时期,意大利佛洛伦萨的一群人文主义者为了复兴古希腊时期的戏剧艺术,并试图模仿古代希腊的艺术形式,他们把自己的艺术圈子称之为“卡美塔拉”。
1599年由努契尼、佩里创作的《达芙尼》是目前所知的第一部歌剧,1600年他创作的《尤丽狄茜》是现如今最早的有据可查的歌剧。
这两部歌剧已经有了咏叹调与宣叙调分工,但仍带有文艺复兴后期牧歌剧的人文主义气息,总体看来并不成熟。
歌剧的诞生似乎是在一夜之间,但它不可能事孤立而突如其来的,必须具备各种催生它的因素和合适的环境。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相对来说联系比较密切的有三大部分:古希腊戏剧、宗教音乐和民族民间音乐,它们为歌剧的诞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巴洛克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是以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的艺术形式美为第一性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认为当时身边的一切背离了古典传统的美,然而,相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美而言,“巴洛克”风格是一种新的、热烈的、华丽的甚至是十分夸张的表现风格。
歌剧在弗洛伦萨诞生后,迅速在意大利各地兴起,收到宫廷贵族、艺术家和社会的广泛欢迎。
在17世纪末,仅威尼斯就建立了十五座歌剧院,歌剧得到了极大的繁荣,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发展最快、贡献最大的分别是弗洛伦萨、罗马、威尼斯和那不勒斯。
然而弗洛伦萨的辉煌持续并不是很长,当歌剧传到罗马之后,立刻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1620年左右歌剧扎根罗马,在1633年左右罗马建起了可以容纳三千观众的大歌剧院,并由后来称为教皇的作家尤里奥·罗斯皮里奥斯创作了剧本《圣·阿莱西奥》在大歌剧院落成庆典上首演大获成功。
弗洛伦萨歌剧的代表人物中比较著名的是卡契尼,卡契尼开创的美声学派强调音质美和典雅的品位。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浅析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浅析作者:罗俊峰周娴张玉珂来源:《群文天地》2008年第09期一、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发展状况一直被看作是音乐古国的意大利在十九世纪迎来了发展的又一高峰,与之前的歌剧所不同的是,十九世纪的意大利歌剧受到浪漫主义时期现实主义的影响,音乐的戏剧性和戏剧的真实性不断得到重视,剧本的选择也从神秘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在音乐创作上,虽然十分注重发挥歌唱家的演唱技巧,但更加注意与角色个性的结合,宣叙调的表现形式受到重视,管弦乐的使用更加重要,有时甚至于咏叹调合用以衬托歌唱,同十八世纪末的歌剧相比,意大利歌剧不仅保持着喜歌剧与正歌剧的分野,更重要的是随着浪漫主义革新精神的深入人心意大利歌剧的表现更加理性化,符合逻辑。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罗西尼,他的《塞尔维亚理发师》和《威廉退尔》使十九世纪的意大利歌剧得以振兴。
而贝利尼,多尼采蒂以及威尔第等作曲家更是把意大利歌剧推向了新的高峰,在这期间除了意大利作曲家自身的努力外,法国、德国的歌剧也深深影响着意大利作曲家的创作,尤其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他的“乐剧”开创性地使用了“无终旋律”以及“谈话旋律”并且让管弦乐队在“乐剧”中担任重要任务,这些具有开创性的写作手法冲击了以传统歌剧为旗帜的意大利,掀起了意大利歌剧的新潮流。
但在十九世纪末期,意大利受到真实主义的影响,反对以神化为创作题材,主张以现实生活为素材,特别是描写小人物形象,以及表现嫉妒,仇恨,情杀等情节,力求以简明的手法创造出热烈的戏剧场面,而这种现实主义又是对瓦格纳歌剧的反对,在现实主义的影响下,意大利歌剧逐渐显示出了自己的风格,以普契尼,列昂卡瓦罗等为代表的作曲家成为了揭开二十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先驱,特别是普契尼创作的《艺术家的生涯》《蝴蝶夫人》等著名作品更是揭开了二十世纪歌剧新的篇章。
二、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代表作曲家及其创作罗西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歌剧创作在他青年时期,从十八岁写下的第二歌剧《结婚证书》时起,罗西尼在意大利获得了辉煌的、有时是令人惊奇的作曲家声望。
19世纪歌剧课件ppt
对音乐发展的推动
19世纪歌剧的发展推动了 音乐的创新和变革,为后 来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
02
19世纪歌剧代表人物及作品
威尔第
总结词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代表作品有《茶花女》、《奥赛罗》等 。
详细描述
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以情感丰 富、戏剧性强著称。他的歌剧多以历史和文学作品为题材, 通过音乐和剧情的结合,展现出强烈的情感和戏剧冲突。
19世纪歌剧课件
• 19世纪歌剧概述 • 19世纪歌剧代表人物及作品 • 19世纪歌剧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 19世纪歌剧的传播和影响 • 19世纪歌剧的现代价值
01
19世纪歌剧概述
19世纪歌剧的发展背景
社会背景
19世纪,欧洲社会经历了一系列 重大变革,如工业革命、资产阶 级革命等,这些变革为歌剧的发 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19世纪歌剧对后世的影响
音乐创作
音乐教育
19世纪歌剧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许多作曲家在创作中借 鉴了19世纪歌剧的元素和风格。
19世纪歌剧在音乐教育中也发挥了重 要作用,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 一。
舞台艺术
19世纪歌剧的舞台艺术也对后世产生 了影响,推动了舞台艺术的发展和创 新。
19世纪歌剧的国际影响
艺术背景
19世纪是浪漫主义艺术盛行的时 代,浪漫主义强调情感表达、个 人主义和民族性,对歌剧的创作 产生了深远影响。
19世纪歌剧的主要特点
情感表达
19世纪歌剧注重情感表达,通过 音乐和歌唱来传达角色的内心世
界。
音乐与戏剧的融合
19世纪的歌剧将音乐与戏剧紧密结 合,音乐不仅起到伴奏的作用,更 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手段。
概述17-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发展脉络
17-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发展脉络(2013)17-19世纪经历了三个阶段的音乐历史时期发展:17世纪的巴洛克时期;18世纪的古典主义时期;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
歌剧作为巴洛克时期的特有产物,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卡梅拉塔艺术小组,在威尼斯快速发展,最终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发展成熟,定型为意大利正歌剧。
意大利歌剧在巴洛克时期占有主导地位,不仅在当时影响其他国家的歌剧发展,也对后世歌剧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意大利歌剧在巴洛克时期诞生后,在古典主义时期进行了改革和发展,在浪漫主义时期结合了民族文化,这是意大利歌剧在这三个时期的发展脉络与重要特点。
17世纪意大利歌剧的诞生与发展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的重要推动力是16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潮,这种思潮影响着人们对复兴古代艺术的渴望,比如古希腊悲剧,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卡梅拉塔艺术小组希望表演新的音乐作品,他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对位写作不能很好地表达歌词的情感,古希腊戏剧的所有部分都为歌唱且音乐使用的单音旋律特别能够通过人声表达歌词的情感。
他们在1597年创作了第一部歌剧《达夫妮》和1600年创作的第一部保存完整的歌剧《尤里迪茜》。
随后蒙特威尔第在1607年创作的《奥菲欧》中,凭借他在牧歌和宗教音乐创作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运用了16世纪音乐宝库中的各种手段,使《奥菲欧》成为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
蒙特威尔第是第一个使歌剧戏剧化的作曲家,第一个用管弦乐队为歌剧伴奏,并确立了早期乐队编制。
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了第一座公众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
从此歌剧的资助人不再是皇家保护人,而是买票的观众,歌剧从贵族沙龙走向市民阶层。
意大利歌剧朝正歌剧方向发展,在那不勒斯最终发展成熟,在18世纪定型为正歌剧,这种歌剧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19世纪。
它常以虚构的历史或英雄事迹为题材,而且由于对美声的追求,使既具有男性强有力肺活量又带有女性柔美明亮银色的阉人歌手盛行起来。
代表作是A.斯卡拉蒂的《泰奥兰多》,他在声乐抒情调基础上创作了自由发展的咏叹调。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探析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探析十九世纪是意大利歌剧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歌剧演唱风格逐渐成熟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化,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特色。
本文将探究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的发展历程,并对其中的特色进行深入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时期,巨匠维尔迪和普契尼等伟大的作曲家相继问世,他们为意大利歌剧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他们的作品中,意大利歌剧的演唱要求越来越高,音乐和剧情的融合也更加紧密。
这为歌剧演唱风格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十九世纪初期,歌剧演唱风格主要以“贝尔•康托”(Bel Canto)为主,这是一种旋律优美、脱离现实的歌剧演唱风格。
它要求歌手透过表达歌曲的旋律,来诠释人物的情感以及整个剧情的情感发展。
在贝尔•康托风格下,歌手需要具备高度技巧和出色的呼吸控制能力,以表达丰富的情感。
当时的歌剧剧本和音乐创作也非常注重这种风格,因此在那个时代,贝尔•康托风格成为了意大利歌剧的代表。
随着时间的推移,贝尔•康托风格逐渐演变,以适应当时社会和音乐的潮流。
十九世纪中叶,随着巴洛克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歌剧的演唱风格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这个时期的歌剧演唱更加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和个性化,歌手需要在表演中更多地展现自己的情感和特点。
与此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十九世纪后期歌剧的演唱风格也发生了重大的演变。
音乐上,歌剧的旋律更为开放自由,越发注重对情感的表达和对人物性格的深刻描绘。
这为歌手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加强了歌剧表演的个性化和多样性。
戏剧上,歌剧的剧情更加接近现实生活,并对社会和人性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反思。
这样的转变也为歌剧演唱风格注入了更多的现实主义色彩和人性关怀。
就个别歌手而言,意大利歌剧歌手的演唱风格在十九世纪也有了显著的改变。
意大利男高音在这一时期的演唱风格逐渐转变为更加健康、充满活力的方式,并表现出更加强烈的个性色彩。
而女高音方面,随着歌剧剧情和音乐的逐渐变化,演唱风格也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歌剧的体裁与发展脉络
作者:刘小雨
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7期
歌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其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悲剧以及中世纪的礼仪剧、神秘剧和奇迹剧。
本文对19世纪歌剧的体裁与发展脉络进行简述。
19世纪歌剧体裁的发展与变化:
一、正歌剧喜歌剧继续发展
19世纪意大利歌剧得到发展,比他国更为固守传统,一直保持着正歌剧与喜歌剧的区别。
意大利人对新的音乐风格不热心,正歌剧在19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的手中已不同于传统的正歌剧;喜歌剧在19世纪中叶喀什,逐渐出现两个分支,即以流行曲调为主的讽刺性轻歌剧和以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和事为题材的抒情歌曲。
抒情歌曲采用能牵动人心的故事情节,那些爱情故事纷纷成为歌剧的题材,其音乐有时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歌曲,舞蹈,进行曲,注重声乐旋律的感染力,代表作品有古诺的《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才的《卡门》等;轻歌剧有说白而不唱宣叙调,戏剧内容幽默,机智,具有讽刺意味,音乐与法国城市歌曲紧密联系,通俗易懂,代表作品有《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等。
正歌剧与喜歌剧的发展,使19世纪欧洲歌剧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
二、瓦格那“乐剧”改革对十九世纪歌剧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瓦格纳乐剧是一种喜剧,是个音乐高度融合的体裁,其中戏剧是最终目的,音乐只是手段,其音乐形式不再像传统歌剧那样采用割裂戏剧的分曲结构,而应成为联系不断的整体,他废除了传统歌剧的分号编制,利用“无终旋律”连贯的发展乐剧的戏剧性,他的“主导动机”手法作为组织音乐,描写剧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管弦乐在“乐剧”的中澳地位,其表现意义有时甚至超过声乐部分,并把交响乐队扩大到三管,四管编制。
他的歌剧改革在音乐史上地位卓著,不仅把浪漫主义歌剧发展至顶峰,而且对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歌剧产生重大影响。
三、法国大歌剧的发展对19世纪欧洲歌剧有着重大的影响
大歌剧原指在巴黎歌剧院上演的作品,后专指风格雄伟壮丽的歌剧,多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特别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题材。
剧中不用读白,多用独唱、重唱、合唱、管弦乐、大规模的芭蕾和壮观的群众场面,追求辉煌的效果。
奥柏的《波尔蒂契的哑女》创立了大歌剧的模式。
其他代表人物有:阿列维的《犹太女》、罗西尼的《威廉退尔》等。
四、真实主义歌剧的出现,抨击了瓦格纳《歌剧》的歌剧体裁,它是一种反浪漫主义的“真实主义思潮”
真实主义歌剧是在法国自然主义和意大利真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产生的,是对瓦格纳乐剧的一种反抗。
在19世纪末,瓦格纳的乐剧冲击着整个欧洲的音乐创作,在大量的瓦格纳乐剧演出情况下,人们厌倦了那种神话的题材与悲剧性的剧情,紧张的情节和夸张的情绪,于是,真实主义歌剧以反对歌剧采用虚幻的神话题材,反对歌剧篇幅无止尽地扩展,以及音乐的繁杂夸张而出现,真实主义歌剧具有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在音乐上试图以一些不协和的音响效果来描绘人类的欲求心理,它将视角转向了社会底层,都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笔法。
代表人物是玛斯卡尼,《乡村骑士》是他第一部真实主义歌剧。
真实主义歌剧在普契尼的歌剧创作中有所延续,如他的《外套》《西部女郎》等。
同时,真实主义歌剧对德法诸国也有影响。
然而,由于自身的弱点,很快就衰落消失。
五、各国歌剧的发展情况
(一)19世纪的法国歌剧
在格鲁克歌剧改革运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城市文化产生发展的影响下,巴黎成为了19世纪上半叶欧洲歌剧艺术的中心。
特别是说白与歌唱结合的喜歌剧形式,但此时喜歌剧中喜剧和滑稽模仿因素已减弱,从内容上,产生了反抗压迫争取解放,经历磨难,最终得到拯救的“拯救歌剧”;从音乐体裁上,出现了风格严肃,气势恢宏和贯穿音乐的发展倾向,代表人物有凯鲁比尼、乐絮尔、梅耶尔等;除了喜歌剧的发展外,还有法国“大歌剧”这一重要体裁,“大歌剧”的歌剧模式为法国歌剧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19世纪法国歌剧的以为作曲家比才,他的歌剧《卡门》成为法国歌剧的里程碑,也是目前上演最多的歌剧之一。
(二)19世纪德奥的歌剧
19世纪上半叶,德奥的作曲家们要求发展一种更通俗,更现实和更有民族特色的歌剧,以对抗长期以来的在德国宫廷上演的意大利正歌剧。
他们把眼光转向祖国的自然风光,中世纪传奇和民间故事,常表现善与恶的斗争。
音效上效仿本国的歌唱剧,采用德语对白,不用宣叙调,歌曲采用分节歌的形式,旋律带德国民歌风格,管弦乐色彩丰富。
浪漫主义歌剧(19世纪德奥)最早代表人物有霍夫曼、斯波尔、威伯等,威伯自后,有不少德奥作曲家从事歌剧写作,其中重要的作曲家和作品有海恩里布-马施耐的《吸血鬼》,尼科莱的《温莎风语的娘们》等。
19世纪的德奥歌剧改革方面,影响最大的是瓦格纳,他的“乐剧”对整个欧洲的歌剧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总之,19世纪的德奥歌剧,已从从属意大利歌剧的境地,转而到占据欧洲歌剧的一席之地的地位。
(三)19世纪意大利歌剧
18世纪下半叶,曾称为“音乐古国”的意大利远远地落后于德奥的音乐发展。
到19世纪后,意大利重竖其传统歌剧的旗帜,在欧洲恢复了它的地位、重新得到发展。
意大利的歌剧较其他国家更为固守传统,但随着浪漫主义革新精神的深入人心,剧本的选择也以杜撰的神秘主
义走向现实主义。
音乐创作上,虽然还十分注重发挥歌唱家的歌唱技巧,但重视了与角色个性的结合。
使意大利歌剧得以复兴的是罗西尼,他的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和《威廉-退尔》至今都有重大的影响。
19世纪中叶,威尔第把意大利歌剧创作推向一个高峰。
19世纪末,真实主义歌剧以反对瓦格纳乐剧的形式出现,但因其自身弱点而衰落至消失。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时,普契尼的歌剧在继承威尔第的传统基础上把意大利歌剧创作达到一个顶峰,著名歌剧有《艺术家的生涯》《舒蝶夫人》《托斯卡》《图兰朵》等,他揭开了20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新篇章。
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在欧洲歌剧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与法国、德奥的歌剧并驾齐驱。
19世纪欧洲歌剧的发展是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的主流,它汲取了前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手法与传统形式,加以改革与创新,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一定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