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化学说课大赛 :《SO2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第四章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SO2的性质和用途

说课稿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

鄢斌

《SO2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重庆市第八中学鄢斌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Cl、N、S、Si等非金属及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教材设计

⑴本课题衔接Si、C12、H2SO4、HNO3部分,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⑵学生能通过对SO2化学性质的学习,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认识;

⑶本课题内容注重联系生活,旨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3、学情分析

⑴具备:对物质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氧化还原的知识;

⑵缺乏:挖掘知识的逻辑性和对知识系统的认识;

⑶需要:老师引导他们学会提取信息,加工所学信息并归纳新知识的技能。

二、教学目标及方法

1、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了解SO2的性质;

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

⑶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学会辩证的观点认识化学物质。

2、重、难点:SO2的化学性质。

3、教学方法:观察总结,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图片视频、自主学习、集体辩论等。

三、教学流程

[引入]圣诞节,集体划火柴感受节日氛围,通过闻气味让学生认识SO2。

[互动]通过师生问答了解SO2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从而树立SO2是一个“委屈孩子”的形象。

[学生]观看:倾听来自“委屈孩子”的告白,初步提炼SO2性质。

[学生]整理,回答。

[老师]设置问题:怎么证明SO2的水溶性呢?溶于水的SO2又是否能与水反应呢?

[学生]小组实验:往集满SO2的软矿泉水瓶中加水,然后取其中溶液加石蕊溶液。观察现象,得出结论:SO2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老师]设置问题:1、在视频中提到,SO2可以做葡萄酒的配料,这是为什么?

2、如何设计实验快速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学生]思考,设计实验并且小组完成。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品红和红花完成SO2的漂白性实验。并讨论SO2漂白的

特点。

[练习]书写了SO2+H2O、NaOH、CaO、Br2水、O2反应的方程式。

[老师]点评学生书写的方程式,引导他们从化学反应分类的角度建立思维模式。

[学生]带着对SO2的深入认识,观看“委屈孩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辩论]SO2对人类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与功”。

[教师]点评:万物都是发展的和矛盾的。认识化学物质也一样,必须认识到它的两面性,有功的地方,我们大加利用,有过的地方,需加以抑制。只要人类在使用SO2时注意到两个方面:

1、合理地控制SO2使用的对象,如:SO2可用于某些生活用品,不能用于食物。

2、合理控制使用的剂量,SO2也可用于抗氧化剂和熏制药材。那么,SO2也会成为人类的朋友。

知识线活动线情境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说课人: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本节课主要介绍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通过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进 一步巩固和完善知识体系和结构,本节课还插入了大量的 实验,通过实验的探究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在生产生活 中的应用。通过对“温室效应”的了解,树立学生的环保意 识,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温室效应带来的环境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与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性,使学生乐学、好 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有所具备,已学习过二氧化碳的制法,本节课难度不会太高。 (二)由于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动手和分析﹑探究实验的能力还较弱,应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 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2.问题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和猜想,通过讨论完成实验探究,从而掌握本节课 的重难点。 3 引导讲解法 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提高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 4.比较归纳法 通过与前面学过的氧气性质的比较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新知识。 四,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 指导学生运用分析,对比的思维方法,使新知识与已学知识发生联系,如与已学 过的氧气进行对比学习。 新课教学

全国高中化学说课大赛 :《SO2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第四章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SO2的性质和用途 说课稿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 鄢斌

《SO2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重庆市第八中学鄢斌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Cl、N、S、Si等非金属及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教材设计 ⑴本课题衔接Si、C12、H2SO4、HNO3部分,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⑵学生能通过对SO2化学性质的学习,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认识; ⑶本课题内容注重联系生活,旨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3、学情分析 ⑴具备:对物质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氧化还原的知识; ⑵缺乏:挖掘知识的逻辑性和对知识系统的认识; ⑶需要:老师引导他们学会提取信息,加工所学信息并归纳新知识的技能。 二、教学目标及方法 1、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了解SO2的性质; 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 ⑶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学会辩证的观点认识化学物质。 2、重、难点:SO2的化学性质。 3、教学方法:观察总结,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图片视频、自主学习、集体辩论等。 三、教学流程 [引入]圣诞节,集体划火柴感受节日氛围,通过闻气味让学生认识SO2。 [互动]通过师生问答了解SO2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从而树立SO2是一个“委屈孩子”的形象。 [学生]观看:倾听来自“委屈孩子”的告白,初步提炼SO2性质。 [学生]整理,回答。 [老师]设置问题:怎么证明SO2的水溶性呢?溶于水的SO2又是否能与水反应呢? [学生]小组实验:往集满SO2的软矿泉水瓶中加水,然后取其中溶液加石蕊溶液。观察现象,得出结论:SO2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第二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说课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属于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及危害。本节知识与前一课时的《硫》、后面的《硫酸》可形成一个完整的以硫的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并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 ②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SO2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自主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②增强环保意识,激发环保责任感; ③培养认识事物两面性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 三、学情分析 ①知识储备: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及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并且学生已经知道硫与氧气反应可生成SO2。本节许多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这些反应既可使学生加深对具体反应的理解,又可使学生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③实验能力:并且在前面的教学中,已尝试过探究实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实验思维不够严谨,缺乏对于探究实验的整体规划能力。 ②心理特点:高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活跃,好奇心强,对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SO2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学习SO2性质的方法 五、教法和学法 1. 教法选取: 根据高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实验能力及心理特点,选取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的科学探究模式,通过“问题,探究,查阅,交流与实验、多媒体”相结合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推测;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实验事实进行归纳并讨论,从而

《二氧化硫的性质》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二氧化硫的性质》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二、实验器材 1、演示实验:双联鼓气球、三颈烧瓶、恒压漏斗、洗气瓶、漏斗、烧杯、导管、带铁夹的铁架台 图1 二氧化硫性质探究装置 2、学生实验:教师创新装置——变色球 图2 二氧化硫漂白性变色球

3、学生实验:学生创新装置——三角管、注射器、导管、气球、乳胶管 图3 二氧化硫性质探究装置 三、实验改进要点 使用以前的探究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串联装置(见下图),发现二氧化硫气流不能顺畅通过四个洗气瓶,从而导致漏气而污染环境;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此尾气处理可能会产生倒吸现象;另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硫不好处理,不利于后续清理工作。 图4 二氧化硫性质探究装置 1、演示实验 气体发生装置改用三颈烧瓶和恒压滴液漏斗,加一个双联鼓气球既方便检验装置气密性又方便处理实验后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硫。尾气处理改用倒置漏斗。 常规标准化学实验仪器串联组装,易得,气体通过溶液产生连续气泡,现象明显,易观察,视角直观体验强烈,适合课堂教学演示;且通过观察实验基本认识化学常用仪器及基本使用方法,对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很有效。 2、学生实验

自制二氧化硫变色球,内装褪色后的品红溶液,将溶液分到两球,加热其中一球,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硫可被另一球中的溶液吸收,水蒸气可被冷凝,安全有效。变色球可实现二氧化硫漂白、恢复的反复实验,循环、对比性强。 3、学生创新实验 学生课外对实验仪器进行了创新,自制三角管,简单、方便,具备支撑功能,易操作,可加热,实验药品用量小,经济、安全、环保,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四、实验原理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SO2+H2O ⇌H2SO3 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SO2与品红溶液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使品红褪色,加热可恢复红色 SO2 + 2S2- + 2H2O= 3S + 4OH- 5SO2+2H2O+2MnO4- = 5SO42-+2Mn2++4H+ 五、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SO2的性质,了解其用途以及SO2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在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 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六、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通过“蓝天保卫战”、长沙空气质量检测报表引发问题:二氧化硫具有哪些性质?联系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检验装置气密性。 按实验方案添加药品,连接装置,注入浓硫酸,开始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小组讨论、交流。 【探究新知】 1、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数字化实验探究二氧化硫性质》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数字化实验探究二氧化硫性质》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9章第3节,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环境污染的防治》一节。正如章名所写,通过本节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更加了解化学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培养良好的环境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2.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已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掌握基础实验的操作方法,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 (2)思维特性: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强。 (3)存在问题:空间想象力弱,思维缺乏连贯性、认识不到化学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应如何使化学实验“绿色化”、“数字化”。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掌握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知道水的净化原理及净化操作,掌握水体污染及防治措施。知道二氧化硫的特征性质及其检验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小组的讨论、学生交流,构建化学知识平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实验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培养为服务于社会而努力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4.实验仪器与药品 (1)仪器:集气瓶、橡皮塞、导管、铁架台、烧杯、止水夹、分液漏斗、酒精灯……(2)药品:硫粉、氢氧化钙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高锰酸钾溶液…… (3)数字化实验室: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及数据处理软件…… 5.实验改进要点和创新点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8页、110页中是这样描述实验的。 “在小烧杯A中加入少量浅紫红色的稀高锰酸钾溶液。取一根小木条,在一头蘸一些硫粉,并点燃,迅速伸入烧杯B中,片刻后取出小木条,振荡烧杯A,观察。” “在燃烧匙中放少量硫粉,将燃烧匙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然后将燃烧匙连燃着的硫一起伸到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用一支50mL的注射器从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抽取40mL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课题来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必修)》专题4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2.知识体系和学生情况 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技巧,通过本专题学习后,将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和类比迁移能力,能够通过物质分类理论知识,来推导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学生也能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分析出二氧化硫中硫的+4价属于中间价态,从而推出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另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实验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为实验探索做好了准备。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教学难点是二氧化硫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防治。具体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人类、对社会、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办法。 2.过程与方法 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回归生活为主线,训练综合分析能力、设计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方法与科学品质,开发多元智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体验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设计思路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理论引导分析、从实验探究知识、从化学走向社会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四大主题,根据这一点,我们设计了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索→回归生活为主线的自主学习途径,具体内容如下:

其中,观察生活以课前准备,课堂总结为主,课前将全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并留意自己身边与二氧化硫有关的知识和现象,做成资料卡,课堂讨论大家的资料卡,从而得出结论;理论分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课堂讨论为主,逐步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实验探索以课堂现有的仪器和药品为基础,设计实验,并实际操作,从实验现象中提问题,找出结论;回归生活以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和课后完善的方式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媒体引入,激发兴趣 ] 教师活动:在音乐声中,屏幕上展现出了几张世界各地的美景图片,随着图片的变更,展现出大量死鱼的海滩、被酸化的土壤、被污染的树木以及腐蚀严重的石雕图片。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激起疑问。 设计意图:前后对比如此之大,激发学生探讨原因。 教师活动:展示二氧化硫气体 请学生回答二氧化硫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观察集气瓶中的气体,并得出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析,得出二氧化硫比空气重的结论。 [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教师布置任务: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各学习小组自我分工,分别从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索三方面来分析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成下表,最后,我们要请各组派代表总结小组的研究成果。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优质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第五章讲述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主要内容有: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无机非金属材料。非金属元素在化工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众多的化工原料和产品中,都能见到硫和氮等元素的踪迹。这些元素具有怎样的性质?应该如何进行研究和利用呢?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研究硫和氮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以深化对物质间转化关系的认识。工业上利用这些转化关系,通过控制条件等方法,遵循生态文明思想,可以获得相应的化工产品,实现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和谐统一。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2.5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由此标准可以看出,本课学习主题属于“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部分。 二、说教材分析 《硫及其化合物》讲述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本课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

括硫和二氧化硫、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四部分内容。教材以文字介绍硫原子导入,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片。另外教材还提供了“资料卡片、实验方法导引、化学与职业”,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教材设置“思考与讨论、探究”相关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 2.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二)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研究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二氧化硫说课稿-最新公开课

《二氧化硫》说课稿 高一化学第四章第三节 一、设计理念 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力求实现:“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①硫是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接触的又一种重要的化学元素. ②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重要大气污染物,不当使用会引起环境污染,是人类当前面临的三大灾难性的环境挑战之一. ③课程标准在这方面的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③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 (2)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分析、搜集有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领略实验学习乐趣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事物两面性等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难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和氧化还原性 三、教法 1、启发式、探索式和开放式相结合 2、通过探究实验和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堂程序 不法生产者为了把银耳变白,用硫磺加以薰蒸。 红花的漂白得出二氧化硫有漂白性,通过多媒体视频演示,观察二氧化硫漂白品红试剂并加热品红试剂还原,对比二氧化硫和活性炭、氯气、臭氧等的漂白原理。 通过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推测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并用强氧化剂高锰酸钾和双氧水验证其还原性,用硫化氢验证其还原性,写出反应方程式。 提出问题:为什么用NaOH吸收SO2?引出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并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写出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碳酸钠、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并由此让同学们推测酸雨形成的原因,观看重庆酸雨的视频,让同学了解酸雨离我们并不遥远,通过图片和视频的观看,让同学们了解酸雨的危害,增强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最后进行整堂课知识的总结。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二、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二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玻璃导管、Y形三通管、点滴板。 实验药品和用品:大理石、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的石灰水、酒精灯、高矮两支蜡烛、脱脂棉棒。 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 在本节中,教材设计了三个实验分别探究二氧化碳三个方面的化学性质,这些实验都非常经典,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从装置的简单性、环保性、学生的参与度、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等角度对实验进行改进: (一)探究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发生反应 1.教材做了如下的处理: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后又重新变为紫色。 2.不足之处:很多学生会产生质疑:二氧化碳与水真的发生反应了吗?二氧化碳本身能否使石蕊变红吗? 3.改进装置: 图1 改进装置 4.改进优点:Y形管两端分别放置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棒和用紫色石蕊试液染色并且已干燥的棉棒,与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连,观察实验现象。此改进可以消除学生的质疑,

有力的证明了二氧化碳本身不能使石蕊变色,是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同时该实验操作也更加简便。 (二)探究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1.教材做了如下的处理:向装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图2 教材实验 2.不足之处:这个实验现象很具有说服力,但若进行学生实验很容易因操作不当,而导致上面蜡烛先熄灭甚至两只蜡烛同时熄灭的情况,同时该实验中若蜡烛燃烧时间过长放热很多,容易因二氧化碳受热而阻碍自身下沉,导致两只蜡烛都不熄灭。 3.改进装置: 图3 改进装置 4.(1)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操作简便,便于进行分组实验。 (2)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制备量,提高课堂效率。 (三)探究二氧化碳可以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高中化学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制备-二氧化硫 的危害用途及治理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 ①化学式:SO2 ②分子结构:SO2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因此易溶于水,其晶体为分子晶 体。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溶解40体积的SO2),易液化(沸点-10℃)。 2.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将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 ②能与碱性氧化物、碱及某些盐反应。如:

(2)还原性 (3)弱氧化性 (4)漂白性(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 能和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生成的无 色物质不稳定,易分解而恢复原色,因此,SO2的漂白并不彻底。在中学化学常见试剂中,能用SO2漂白的只有品红溶液,品红溶液无色溶液恢复原色。 ?SO2与一些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

SO2与强碱反应后固体成分的确定: SO2与强碱(如NaOH)溶液发生反应后的固体成分取决于二者的用量。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采用数轴分析法讨论。设SO2的物质的量为n(SO2),NaOH物质的

量为n(NaOH),数轴代表,如下数轴所示: 分析数轴可得: (1)则固体物质为Na2SO3, (2),则固体物质为NaOH 和Na2SO3. (3),则同体物质为NaHSO3 (4),则固体物质为Na2SO3和NaHSO3, (5),则固体物质为NaHSO3。 ?二氧化硫的制备: 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法: (1)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2)检验:品红溶液。SO2是中学阶段学到的唯一种既能使品红褪色,加热后又能 使其恢复原色的气体。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 课题:硫酸 说课稿

《硫酸》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书中的位置:“硫酸”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的内容之一。到本章为止,基本完善了高中必修阶段无机物的知识体系,也基本构建成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网络。 纽带作用:教材把这一节内容放在基本实验和基础理论、以及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积累感性认识的材料。 学习的意义: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二)三维目标 1. 通过探究硫酸的性质并实验,掌握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书写分析硫酸与碳、铜的反应方程式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能较灵活的运用。 2. 对实验的设计、评价、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在实验研究设计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对学习的要求较高,还可以增加以下目标: 4.定性、定量分析浓硫酸与铜反应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实验探究、评价思维的形成。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观察、讨论、猜想、归纳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学习心理:学生在看到《硫酸》这个课题时,很多学生会觉得对稀硫酸已经很熟悉,又在新闻中看到过浓硫酸伤人的负面报道,对之或多或少有点恐惧,所以,学生学习硫酸的兴趣不会很大,做浓硫酸的实验也不会太积极。但是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对于问题喜欢去寻根究底,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知识储备:学过稀硫酸及酸的通性;接触过浓硫酸的部分特性(吸水性);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检验。 欠缺的能力: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认识不足,逻辑思维不成熟,需要借助直观的现象或教具。实验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方法 教法:创景提问——猜想探究——引导归纳 学法:讨论交流——对比评价——实验验证 辅助手段:实验,多媒体教学

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二氧化硫制备及性质的一体化微型实验》

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 《二氧化硫制备及性质的一体化微型实验》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深圳市横岗高级中学的王伟。 今天我实验说课的题目《二氧化硫制备及性质的一体化微型实验》,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4章实验【4-7 】“二氧化硫溶于水”的方法进行实验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图1 二氧化硫溶于水 1.需要课前制备二氧化硫收集并保存于试管中,制取过程中试剂用量大,二氧化硫易逸散, 以致课堂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不能使品红褪色。 2. 二氧化硫的漂白实验在敞开的环境中进行,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污染教室环境,危害师生身体健康。 3. 教材实验只验证了二氧化硫水溶液的漂白性,酸性;对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并没有涉及,而这些性质又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不利于学生对二氧化硫性质的掌握。 针对上述实验存在的三个问题,有学生提出能否对上述实验进行改进我当即对学生的这种想法表示肯定,并鼓励他们积极设计,勇于探究。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角度来看:学生已经具备氧化还原反应、典型非金属——氯气的相关知识,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 从能力角度来看: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过渡】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三、教学目标 为了落实国家对中小学生提出的学习和创新素养,我确定了本实验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物质的化学性质; 2. 培养学生的逻辑与创新思维能力,规范学科实验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硫的的氧化性、还原性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通过微型实验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和设计。 【教学难点】通过对实验装置的创新改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 四、教法学法 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实验教学方法,由学生提出问题,在师生共同努力下确定本实验装置的改进方向为“一体化、绿色化、微型化、多置归一”,学生给出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实验、试验后交流、评价、然后实验设计的进行再优化,最后推广应用,总结并反思提高。 五、实验过程 1.装置改进阶段 (1)设计方案 根据改进的思路是否还有别于教材的方法来做该实验呢?学生给出了一些设计方案,讨论之后,我们选取其中一个来实施。在这里我们分别将带有品红试纸、Na S试纸、酸性高锰酸钾试纸、紫色石蕊试纸的粘在滴管上。 2

初中九年级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初中九年级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1.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1.2 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描述氧气的性质。 2.学生能够了解和归纳氧气的应用范围。 3.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了解氧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3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爱护生命,珍惜环境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探索的精神,铸造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 二、教学内容 2.1 教学重点 1.氧气的性质。 2.氧气的用途。 2.2 教学难点 1.学生需要正确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并将它们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业中。 2.学生需要对氧气的应用范围有整体的认识和记忆。 三、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 2.讨论式教学法。

3.讲解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4.1 导入(5分钟) 1.老师先展示几张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物品和它们的作用。 2.简单介绍“氧气”这个名词和它的发现者。 4.2 活动一:探究氧气的性质(40分钟) 1.让学生围成小组,进行氧气的实验探究,了解氧气的特点,并进行记录。 2.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验。 3.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氧气的性质。 4.3 活动二:氧气的用途(30分钟) 1.老师为学生展示一些有关氧气的短片,并进行思考和讨论,了解氧气在现实生活和工业领域的应用。 2.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整理氧气应用的领域和方法。 3.学生展示调研结果,介绍氧气的使用领域和方法,并把它们分类整理。 4.4 活动三:应用探究(40分钟) 1.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氧气的问题,学生进行探究。 2.学生按照小组分工进行讨论,总结问题和解决方法,并进行展示。 4.5 总结(5分钟) 1.老师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提高学生理解复习的效果。 2.老师进行评价,以期确保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复述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阐述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范围。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说课稿1 新人教版必修1

化学说课稿:《二氧化硫》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简析 本节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教参建议安排一学时来完成教学。本节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是高中教材中详细讲述集氧化性、还原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并且此部分很多内容与日常生活、环境问题有密切的关系,能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教材从“二氧化硫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它对人类有危害吗”这两个问题开始,引出本节的主要内容,并依次介绍了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二氧化硫的污染等知识,知识编排得有条理。其中安排的“二氧化硫的用途、二氧化硫的污染”,特别是文中安排的家庭小实验——测定雨水的pH等内容,与现实生活环境密切联系,需要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此外,通过本节的知识,向上可以和第一节硫的知识联系,向下可以和第三节硫酸的知识和第四节环境保护的知识联系,有助于形成以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和整章知识的系统化,同时,可以巩固和提高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认识。 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⑵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⑶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加强环保意识,做珍爱家园——地球的主人。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提高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⑷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化害为利的科学思想。 3、情感目标 ⑴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⑵通过对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的学习,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做珍爱家园——地球的主人。 ㈢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师自身素质等三方面的因素来考虑。其原则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文中安排了2个演示实验和1个家庭小实验,有很多内容与生活环境有关,再结合高一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基础知识等实际情况,采用情境激趣法、随堂实验法、演示法、对比法、自学法、讨论法等多种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二氧化碳的性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主要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物质。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根据课本安排的实验,无

法从实验现象直接得出结论,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推理得出结论。因此造成难点。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尤其实验充满兴趣,但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较弱,还没有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但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产物等。所以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二氧化碳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实验和观察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合作”的实验探究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三、说教法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教学两者的统一才能够体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本节课如何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我综合采用以下五种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本节课将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2、问题讨论法: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因此我将此法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猜想和假设,通过探究实验讨论完成,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高一化学1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是: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二氧化硫有那些性质?如何防治酸雨?教材的编排采用源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排模式,贴近学生生活.同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在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为本专题学习”硫酸的制备和性质作好了很好的铺垫,在构建硫及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和作用 ②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二氧化硫所导致的空气污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酸雨形成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②学会防治酸雨形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珍惜自然、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②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激发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 4.【教学重点】: 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5.【情景设计】:

6.【板书设计】: 一硫酸型酸雨 S SO2H2SO3 H2SO4 S SO2 SO3H2SO4 二.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易溶于水,气体. 2.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SO2 + H2OH2SO3 (2)还原性:H2O2+SO2=H2SO4 (3)漂白性 三.酸雨的防治: (1)脱硫 Ca(OH)2+SO2=CaSO4+H2O CaO+SO2=CaSO4 2CaSO3+O2=2CaSO4 (2)开发新能源 (3)SO2的用途 ①制造硫酸 ②可以漂白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等 ③杀灭霉菌和细菌 ④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各位老师评委,大家下午好!我是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12化本谷张婷。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下面我将从四个角度来完成本次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分析。 【教材分析】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4第一单元,教材以硫酸型酸雨为背景,以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为主线,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本节课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它通过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为学生建立以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也是学生学习了氯、溴、碘、钠、镁、铝、铁、硅、铜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硫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因此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对硫酸型酸雨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建立“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 【过渡】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有备学生,此次教学对象是普通高中的高一学生。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对实验较感兴趣,在前面的教学中,已完成了许多的探究或验证实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是缺乏规范的实验操作以及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以培养。同时,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并且学生已经知道硫与氧气反应可生成SO2以及SO2 的部分物理性质。其次,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关键是要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过渡】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条件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③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方法。

《氧气性质和用途》说课稿6篇

《氧气性质和用途》说课稿6篇 《氧气性质和用途》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点击鼠标)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本节教材分成: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教学目标:(点击鼠标) 基础知识目标: 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基本能力目标: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 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用具 演示实验: [ 实验2-2 ] 至 [ 实验2-5 ] 多媒体课件: (1)氧气的物理性质动画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一等奖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一等奖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课题的内容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有趣的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十分有益。二氧化碳和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作风。 2、教学目标分析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动机,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地客观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3、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 4、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等课程中,对于二氧化碳已有一定的了解,它是空气成分之一、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植物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等。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阅读讨论法 五、说教学程序 实验准备:?学生分组(4人为一小组):新制二氧化碳、雪碧、试管、紫色石蕊试液、醋酸、盐酸、酒精灯、试管夹、火柴、吸管、石灰水、?教师准备: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可乐瓶、水、烧杯、蜡烛、火柴、二氧化碳、试管、导管、澄清石灰水、集气瓶。 知识认知过程: 1、通过大家熟悉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引入主题; 2、探究CO2的.物理性质; 3、探究CO2的化学性质; 4、畅所欲言CO2的用途。 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归纳与总结(一)引入主题 [学生观看]有关全球变暖的图片 [提出问题]你能说出造成全球变暖罪魁祸首吗? [学生联想]二氧化碳 [教师引入]你了解CO2吗,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下CO2吧! (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探究活动1、教师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学生观察、归纳: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述能力)。 探究活动2、二氧化碳密度的探究 [教师引导]:基于上节CO2的实验室制法学生了解到收集CO2采用向上排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