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春秋战国的小故事
春秋战国的小故事50字
春秋战国的小故事50字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小故事流传至今,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态度。
下面介绍几个有趣的故事。
1. 孟尝君求贤令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贤明君主,他不仅善于治国,还十分重视人才。
一次,他下令在城门口张贴求贤令,寻找有才能的人才。
一张被人恶意涂改的求贤令引起了他的注意,上面写着:“想做官的都不要来应聘。
”孟尝君觉得这是个有智慧的人,果断将其招入宫中。
2. 孟子教导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诲精彩而生动。
一次,他的弟子们问他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
孟子回答说:“吃饭。
”弟子们听后不解,孟子解释道:“如果你们不吃饭,就无法生存;如果你们无法生存,就无法学习。
因此,吃饭是最重要的。
”3. 孟母三迁孟母是孟子的母亲,她懂得家教的重要性。
为了让孟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她三次搬家,换了三个学校,直到找到了最好的老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家庭的环境和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4. 贾谊的南冠客贾谊是汉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
“南冠客”是一个成语,它的典故就源自于贾谊的事迹。
贾谊曾经很穷,没有一顶帽子。
有一天,他到南方出差,天气酷热,但他又没有帽子遮阳。
他找到一个富翁借了帽子,又因为富翁有事要出门,于是借了整整一年。
最后,贾谊以“南冠客”闻名于世,成为富有和有名望的人。
5. 孙膑的“百步穿杨”战国时期的孙膑是一位著名的战略家和兵器制造家。
他擅长制作弩弓,并设计了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
他让士兵在百步之外射箭,每次都要命中靶心。
通过不断训练,士兵们的射箭技术大大提高,成为战场上的精英力量。
以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有趣小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观。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那个时期的人们,以及他们的智慧和生活态度。
春秋战国小故事50字简单概括
春秋战国小故事50字简单概括
以下是春秋战国小故事50字简单概括相关内容:
1.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
国派遣田忌和孙膑率军救援,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最终击败魏军。
2.卧薪尝胆:公元前496年,吴王阖庐与越王勾践发生战争。
勾践战败,被
迫求和。
勾践在回国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击败吴国。
3.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断搬家,选
择合适的环境。
最终,孟子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儒家学者。
4.毛遂自荐: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发生长平之战。
赵国大将赵括阵亡,
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毛遂自荐前往楚国求援,成功说服楚国出兵救援,解除了邯郸之围。
5.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秦国宰相商鞅开始实施一系列变法,包括奖励
耕战、废除世卿世禄制等改革措施。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以上是春秋战国小故事50字简单概括相关内容。
这些故事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面貌。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和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历史的小故事儿童
春秋战国历史的小故事儿童长长时间以前,有一个古老而神奇的中国时代,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代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其中有一些小故事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回忆。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精彩的故事吧!故事一:《孔子的修养》在这个时代,有一位名叫孔子的智者。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通过读书和修养,可以让人变得更加智慧和有魅力。
孔子出生于贫寒的家庭,但他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他经常捧着书籍坐在柳树下,一边读书一边修身养性。
他不仅学习经典文化,还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孔子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他通过多年的学习和修行,获得了很高的声望。
他的智慧和仁爱让他成为许多学生的楷模。
他的教导被传承了几千年,直到今天仍然深受人们的尊敬和借鉴。
故事二:《战国七雄的较量》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分裂成了七个小国,它们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和秦国。
这些国家之间进行了很多庙堂之上和战场之上的较量,其中有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赵国和秦国之间的战争。
赵国和秦国都是强大的国家,他们之间的战争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
最后,赵惠文王在战斗中被围困在了一个山谷中,被秦军围困。
面对绝境,赵惠文王没有放弃,而是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
他下令将国家的粮食都烧掉,让秦军以为他们没有多余的粮食了。
秦军听说后,认为赵国已经没有了抵抗的能力,于是撤军了。
通过这个聪明的计谋,赵惠文王成功地保住了赵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战争中,智慧和策略比军队的数量更为重要。
故事三:《齐国的勇士》在齐国,有一个叫做孟尝君的人,他以勇敢和聪明而著称。
他曾经在一场战斗中,以少胜多,击败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孟尝君很善于观察,他发现对方的将军常常在战斗时使用一种特殊的战术。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计策,以应对对方的战术。
在战斗中,孟尝君骑着战马前进,用弓箭射中了对手的马掌。
对手的马失去了平衡,他们的战术就无法继续了。
最终,孟尝君利用这个机会,击败了对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观察和判断能力在战斗中非常重要。
春秋战国故事大全200
春秋战国故事大全200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战争频繁、纷争不断的时期。
在这段时期中,各国争霸,战争之下人们的命运也在改变。
下面是一些春秋战国故事的简要介绍。
1.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君主之一,他聪明智慧,在位期间国力大增。
而管仲是他的主要辅佐,在他的帮助下,齐国不仅战胜敌对国家,还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
2.春秋五霸:春秋时期,战国七雄中有五个称霸一方的国家,即卫、齐、晋、楚、秦五霸。
他们通过不同的手段,统一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力图获取更多的利益和影响力。
3.孔子与他的弟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说影响了后世的历史。
他的弟子们如颜回、子路等也通过他的教导,成为了后来的圣贤。
4.郑国与焚绥:在战国时期,郑国和邻国焚绥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最终,郑国兵强马壮,以小胜焚绥,大大增强了郑国的实力。
5.秦昭王与商鞅:秦昭王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君主,而商鞅是他的重要宰相。
商鞅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秦国实现了从一个边缘国家到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转变。
6.鲁哀公与孔懿子:鲁哀公是鲁国的君主,而孔懿子则是鲁国的一位贵族。
鲁哀公信任孔懿子,任命他为宰相,但孔懿子却背离了鲁国的利益,导致了鲁国的衰落。
7.楚庄王与子囊:楚庄王是楚国的君主,而子囊是他的重要谋士。
子囊为楚庄王提供了很多聪明智慧的计策,帮助楚庄王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8.赵盾与荆轲:赵国君主赵盾是一位英明勇猛的君王,而荆轲是他的重要将领。
荆轲在一次刺杀行动中自愿牺牲,保护了赵盾的安全,成为了忠诚的典范。
9.孙膑与庞涓:孙膑和庞涓都是春秋时期的重要军事家。
他们分别在韩国和赵国为君主效力,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战争中获得了重大的胜利。
10.晏婴与韩非子:晏婴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贵族,他通过聪明才智,成为了齐国的一位重要官员。
而韩非子则是一个思想家和法律家,他的学说为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
20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20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黔驴技穷】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黔先的农民,他家里穷困潦倒,只有一头老驴用作耕种。
一年秋天,正是收割季节,黔先带着老驴到田地里耕种。
然而,这头老驴年事已高,技艺也不再犀利。
由于年久失修,犁头也很生锈,无法顺利耕种。
黔先尽力捶打犁头,但仍然无法使老驴有效地耕种田地。
【三顾茅庐】战国时期,刘备在寻找贤才的过程中遇到了诸葛亮,一位人称“卧龙”的智者。
然而,诸葛亮因为自觉能力不足,长久隐藏在草庐中过着隐居的生活。
刘备深知他的才华,担心他不肯出山,于是三次上山拜访,终于请诸葛亮出山担任重要职务,成就了三顾茅庐之事。
【鸡鸣狗盗】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养了一只鸡和一只狗作为守卫。
一天早晨,当鸡叫的时候,狗看门的人却偷偷地溜进了主人的仓库,盗窃了一些粮食。
主人发现后,十分气愤,并决定将狗赶出家门,以示警示。
从此以后,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那些利用别人的工作成果而不劳而获的人。
【兵不厌诈】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各国为了保护领土和利益,战争策略层出不穷。
其中有一次,齐国和魏国交战。
齐国派出使者向魏国请教如何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魏国智者出了一个计策,称其为“兵不厌诈”。
他告诉齐国应该采用诡计,伪装军队,制造假象,迷惑敌人。
齐国按照计策行动,最终成功获得了胜利。
这个成语就是形容在战争中,运用各种计谋和诡计的策略来战胜敌人。
【壮志凌云】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范蠡的人,他年轻有为,志存高远。
他立志要做大事,终生奋斗。
他借助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成功帮助越国打败了敌人,最终成为越国的贤臣。
这个成语形容人们雄心壮志,有志向远大,勇往直前,志存高远。
【谈笑风生】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智者,他机智过人,富有智慧。
他常常在谈笑间言辞精辟,风趣幽默,以独特的口才和智慧赢得了众人的钦佩和赞叹。
他的聪明才智使他能够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成为当时的重要人物。
这个成语形容人们口才流利,聪明伶俐,善于辩论,谈吐风趣。
【空中楼阁】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庄子的思想家,他思维敏捷,深思熟虑。
25个春秋战国典故
25个春秋战国典故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典故产生。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25个春秋战国典故,希望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历史的启示和思考。
1. 杞人忧天:春秋时期,杞国有个夫子总是忧虑未来,认为会有天塌下来。
形容杞人的杞人忧天的故事。
2. 崩桥断粮:战国时期,齐国饥荒,国君检查水口堰的时候,桥突然崩塌,导致水口堰中的粮食全部泻入河中。
3. 木已成舟: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孙膑提出修建木匠多年未成舟,后来达成舟的主张,用来形容事物已经到了成功的地步。
4. 愿者上钩:齐国人田恒因为任容心不正,不害怕以祭牲的方式迎接到位。
有人说,“愿者上钩”,以警示他人。
5. 单鹿失蹄:楚国大夫单鹿在捕猎时,因为踩到了石头而失去了猎物。
现在用来形容行动失误。
6. 鼓盆之戏:相传越王勾践在吴的监禁下,被逼签订了盟约。
为了表达反抗,王勾践等人用了鼓盆之戏。
7. 望梅止渴:传说战国时期,晋国人陈胜为了鼓舞士气,教士兵们盯着远处的梅树,催人奋发。
现在用来形容一种心理作用。
8. 指桑骂槐:子衿一方面意味着要引这种不和装的事来嘲笑别人,又表示另一种尖腿,这个都只能在一个言语,文化,社会中才能说明。
9. 班门弄斧:战国时期,齐国有个人去找庐东任劭学习斧枪功夫。
庐东任劭见他展示了一把精美的斧子,但是没有放好,刀柄在门框上响了起来。
庐东任劭又将斧砍在柯,砍进去了一尺多,说:“这才算是量斧。
”意味为庐东任劭所借口的戏说的事情,不懂得越过这件事情的矮小。
后来,这个成语就有了班门弄斧的意思。
10. 凿壁偷光:相传战国时期,齐国境内有个读书人因为条件恶劣,没有亮光读书,于是就凿壁偷光,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
11. 操斧伐柯:春秋时期,晋元公请教鲁国的老人不厌其烦地解释的“斧柯”才是斧柄的意思;并且加了一句“舜禹之所以图伐五硃的奸者”,“斧柯”这个取自《尚书》的成语因此得以流传。
12. 路人皆知:晋孝公和楚庄王趁晋文公国,稍经几日后急忙回来秦恐将有三方残楚。
春秋战国著名故事
春秋战国著名故事那我给你讲几个春秋战国超有趣的故事。
一、晏子使楚齐国的晏子那可是相当聪明。
有一次他出使楚国,楚国的国君和大臣们就想捉弄他,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嘛。
楚国让人在大门旁边开了个小门,想让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多机灵啊,他就说:“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呢,我今天出使的是楚国,不应该走这个门吧。
”楚国人一听,这是在骂我们呢,没办法只能让他从大门进去了。
见到楚王之后,楚王又故意问:“齐国没人了吗?怎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呢?”晏子回答说:“我们齐国啊,人多得很。
大伙要是把袖子都张开,那能遮天蔽日;大伙要是都挥洒汗水,就像下雨一样。
不过呢,我们齐国派遣使者是有规矩的,那些有才能的人就被派到有贤明君主的国家,像我这样没啥才能的,就只能到楚国来啦。
”这一番话又把楚王噎得够呛。
后来,楚王安排士兵押着一个犯人经过,故意说这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晏子就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叶子看起来差不多,但是果实的味道可差远了。
这齐国人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难道是楚国的水土让他变成这样的吗?”楚王被说得是哑口无言,只能赔笑,再也不敢小瞧晏子了。
二、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还没当上国君的时候,在外面流亡了很多年。
有一次他到了楚国,楚成王对他特别好,把他当作贵宾招待。
楚成王就问重耳:“公子要是回到晋国当上国君,怎么报答我呢?”重耳说:“要是真有那么一天,要是晋国和楚国打仗了,我就命令晋国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是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
”后来重耳真的回国当了国君。
晋国和楚国之间因为一些利益冲突,就发生了战争。
重耳可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承诺,在战场上,晋国军队真的就后退了九十里。
楚国的军队以为晋军害怕了,就一股脑地追了上去。
哪知道这是晋国的计谋啊,晋军在城濮这个地方设下了埋伏,把楚军打得大败。
这就是有名的城濮之战,“退避三舍”这个成语也就流传了下来。
三、纸上谈兵赵国有个叫赵括的年轻人,他可是个军事理论的高手。
他老爸赵奢是赵国很有名的将领。
春秋战国时期的41个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的41个典故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发生了许多有着深远影响的事件和故事。
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遗产,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教训。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41个典故。
一、勾践与夫差 -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夫差攻打越国,勾践作为越国的国君被俘。
然而,勾践并没有忘记自己复国的理想,他通过在吴国的囚室中坚持学习和思考,最终在机智勇敢的辅佐下,成功发动了反抗,最终重振越国的雄风。
二、庄子梦蝶 - 人生如梦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曾有一次梦境,梦中他成为了一只蝴蝶。
当他醒来后,他开始思考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从而引发了关于真实和梦境之间的思考。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人生如梦,要珍惜当下和思考自己的真实。
三、屈原投江 - 爱国情怀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和爱国诗人,他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困境痛不欲生。
最终,他选择了投江自尽,以表达他对楚国的忠诚和痛苦。
这个典故反映了屈原的爱国情怀,也成为了我们珍视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信念。
四、邹忌让梨 - 以小见大战国时期,邹国智士邹忌因为聪明才智而闻名。
有一次,邹忌听说齐国君主晏子非常爱吃梨,于是他送给晏子两个梨。
晏子发现其中一颗梨比另一颗大,于是他选择了大的一颗。
邹忌笑着说:“您真是明智,因为您能以小见大。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有时候细微之处蕴含着更大的智慧。
五、魏无忌避秦谈兵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国时期,齐国将领魏无忌在与秦国使节谈判时偷偷观察到秦国士兵的军事行动,并且根据这些观察为齐国上奏对付秦国的策略。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在面对敌人时要善于观察和学习,只有对敌人的了解才能制定有效的战略。
六、白起诈病 - 谨慎行事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将领白起在征战中多次用谋略欺敌,其中一次他诈称病重,引诱魏国进攻。
当魏军进攻秦军时,白起忽然发起反击,大败魏军。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在面对敌人时应该保持警惕,善用计谋。
七、曹操和董卓 - 利用矛盾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能够善于利用矛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_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_历史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带您回顾那段激荡的历史。
一、屈原投江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诗人屈原。
他忠诚为国,劝谏君主,但遭到内外交困。
最终,屈原被诬陷,被楚怀王贬至汨罗江,心灰意冷之下,他投江自尽。
这一故事成为了后来端午节的由来,人们以纪念屈原的忠诚与不屈的精神。
二、孟子三问卫灵公战国时代的孟子被誉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有一次,他担任卫国的宰相,希望通过改革治理,挽救国家的衰败。
然而,他的改革提案遭到了卫灵公的反对。
为了劝说国君,孟子连续提出了三个问题,分别是“天下之至治者是谁?”、“君之所以为君者是谁?”、“臣之所以为臣者是谁?”。
卫灵公最终明白了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并接受了孟子的建议,国家得到了改观。
三、庄子梦蝶战国时代,庄子是一位重要的哲学家,他提出了许多超越现实的思考。
庄子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翔在花丛中,感受到了蝴蝶的自由和快乐。
当庄子醒来后,他开始思考,他不确定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他和他梦到的蝴蝶究竟有何不同?这个故事引发了人们对于现实和梦境、存在和虚妄的深入思考。
四、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是一个聪明有志向的女性。
她认为居住的环境影响着她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因此她在孟子很小时,三次迁居寻求更好的教养条件和学习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注重教育环境,为子女的成长提供最好的条件。
五、郑国渠战国时期,魏国欲战秦国。
苏秦和张仪两次游说魏国,但都因无法说服魏国君主而失败。
最后,李悝出面向魏国君主推荐修建“郑国渠”的计划,成功说服了魏王,魏国果断修建了郑国渠。
该渠不仅解决了国内水患,而且发展了农业,使得魏国逐渐强大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有时候需要找到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才能达到目的。
以上这些故事只是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历史故事中的一小部分,这些故事有的让人感慨万分,有的探讨了人生的哲学与智慧,有的寄托了人们对于自由和爱国的热爱。
春秋战国历史的小故事儿童
春秋战国历史的小故事儿童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各国争夺霸主,因此局势动荡和不安,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春秋战国历史的儿童小故事,希望对你有用!春秋战国历史的儿童小故事篇1:买椟还珠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春秋战国历史的儿童小故事篇2:一鸣惊人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
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
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
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
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想请您猜一猜:其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
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历史上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故事,其中有些悲壮,有些激动人心。
下面就为大家讲述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1. 孟尝君刺客事件在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田文的贵族,他得知自己的两个儿子不是亲生的,于是派人暗杀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此事被齐国的明君孟尝君得知后,孟尝君决定为田文的两个儿子复仇。
他找到了刺客将田文刺杀,然后又找到了一个叫喜连哥的刺客将杀害田文两个儿子的刺客也刺杀了。
这个故事反映了孟尝君对正义的坚持和对百姓的关怀。
2. 韩非子与李斯的相遇韩非子和李斯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有一次,韩非子和李斯在赵国相遇,李斯说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并向韩非子发起了挑战。
韩非子回答道:“君治百姓如治沼泽,不可以举激坤,但令其培之既繁,而水患竭矣。
”李斯听后,不禁感叹:“了不起!”这个故事反映了韩非子和李斯在治国理念上的不同之处,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尊重。
3. 白起与王翦的兵法比拼白起、王翦都是秦国的名将,他们在战国时期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有一次,两人在秦王的面前辩论兵法,白起说:“战争应该迅猛果断,才能速胜。
”王翦认为:“战争应该先设局,精心策划才能取胜。
”秦王听后,下令两人各领兵三千,进行实战较量。
最终,白起以迅猛果断的战法取胜,但王翦也因其严密的计谋而获得了秦王的赞赏。
这个故事展示了白起和王翦在兵法上的不同见解,也表现了两人的智谋和勇气。
4. 孟子与荀子的辩论孟子和荀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他们在道德伦理、政治理论等方面有着不同观点。
有一次,孟子和荀子在齐国相遇,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性本善,要以仁义为中心,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主张严刑峻法,以约束人性的恶。
这场辩论激烈而深刻,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思想的多样性。
5. 孙膑与庞涓的兵法较量孙膑和庞涓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他们曾在齐国为齐王效力。
春秋战国历史小故事
春秋战国历史小故事
故事一:管仲与桓公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智勇双全的相国,名叫管仲,他胸怀大志,聪明睿智。
管仲曾经力劝当时的桓公停止与鲁国交战,并提出了“以德化人,以信立国”的政策主张。
桓公接受了管仲的建议,开始进行内外政犯的改革,并派遣使者前往各国游说,并用礼物和言辞来安抚各国。
渐渐地,齐国的声誉逐渐恢复,成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管仲以他的智慧使桓公的统治能力大大提升,齐国的繁荣也得以延续。
故事二:孟子辩才
战国时期,中国破碎成了七个列国,战争频繁,争夺领土不断。
这时,有一位孔子的学生,名叫孟子,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和辩论家。
孟子善辩,他常常用智慧和理论来控制局面。
有一次,孟子和其他列国的学者们一起参加了一个争辩大会,大家都向孟子发起挑战,希望能够战胜他。
然而,孟子始终能够以自己的逻辑和推理将他们推翻。
最终,其他学者们无法再找到理由和论据与他对抗。
孟子的辩才也因此名扬天下,成为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故事三:荀子与养猪
战国时期,有位名叫荀子的思想家兼政治家,他喜欢借用生活中的例子来阐述自己的理论。
有一次,荀子在一个宴会上被问到行政管理的问题,荀子表达了他的观点:“一头燕雀飞过,你以什么样的心情去观察它呢?”大家都纳闷不已,荀子解释说:“如果你就是普通的观察者,你只会觉得它很普通,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养猪的人,你会觉得非常可贵。
”
这则小故事意味深长,荀子用它来说明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才能够得出更全面和深刻的见解。
春秋战国小故事300字
春秋战国小故事300字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其中一些。
故事一:《齐桓公与管仲》
春秋时期的齐国,因为兴起了一位聪明才智的管仲,逐渐崛起。
管仲是个智慧过人的人,他用聪明才智辅佐齐桓公,使齐国逐渐强大起来,成为当时的霸主。
故事二:《孟尝君与孟尝君》
战国时期的魏国孟尝君因为他非凡的智慧,被誉为智囊。
他曾经与赵国的孟尝君进行智谋较量,最终以幽默而狡猾的计策取得了胜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三:《项羽与刘邦》
在战国时期末期,项羽和刘邦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将。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激烈的争斗,最终刘邦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善于运筹帷幄的智慧,成功地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壮举。
这些小故事虽然只是简短的片段,但却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充满了智慧和勇气的传奇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感受到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智慧。
同时,这些故事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和思考,告诉我们智慧和坚持的重要性,让我们从中受益并吸取教训。
总结而言,春秋战国时期的小故事呈现了那个时代动荡的历史背景和众多有趣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智慧、勇气和智慧,也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和教训。
让我们共同来探索春秋战国时期的奇妙世界吧!。
春秋战国故事大全200
春秋战国故事大全200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故事,并通过这些故事学习其中的智慧和启示。
一、春秋战国时期背景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个时期历时约550年。
在此期间,诸侯争霸,国家割据,民生凋敝。
这个时期的思想、文化、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后世的中国奠定了基础。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故事汇总1.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贤臣。
他们自幼相识,共同为国家效力。
管仲曾因国内政治斗争被迫流亡,鲍叔牙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在鲍叔牙的劝说下,管仲回国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挚的友谊和信任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2.孙子兵法与孙膑庞涓的故事孙膑和庞涓是战国时期的两位著名军事家。
他们曾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
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设计陷害他,使孙膑失去双腿。
然而,孙膑在逆境中创作出了著名的《孙子兵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和自强不息是成功的关键。
3.孟尝君养士三千的故事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臣,他善于结交天下英才。
他曾在自己的封地上设立养士院,供养三千门客。
这些门客为孟尝君效力,使他在政治斗争中屹立不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广纳贤才和善于用人是成功的基石。
4.墨子救宋的故事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他主张兼爱和非攻。
当楚国攻打宋国时,墨子亲自前往楚国,劝说楚王放弃侵略。
他运用逻辑推理和事实说服了楚王,使宋国免于战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辩论的力量有时能战胜武力。
5.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故事吕不韦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人,他投资政治,将秦国质子异人扶上王位,成为秦始皇的父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远见的投资和明智的决策能够改变命运。
三、每个故事的简要概述和启示1.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真挚的友谊和信任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春秋战国的历史小故事
春秋战国的历史小故事围魏救赵:公元前354年,赵国都城邯郸被魏国围困,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援救。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邯郸,但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迫使魏军回援,从而解围。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最终成功解围并战胜魏军。
胡服骑射:公元前307年,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
他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
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形势危急。
魏国公子信陵君窃取了魏王的兵符,率领魏军驰援邯郸。
信陵君的宾客朱亥锤杀魏将晋鄙,夺取兵权,击退秦军,成功解围。
屈原沉江:屈原是楚国的著名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但受到奸臣的陷害而被贬谪。
在流放期间,他写下了《离骚》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都襄城,屈原愤而投江自尽。
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商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废除世卿世禄制、推行县制、废除井田制等,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苏秦合纵:苏秦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和策士,曾游说六国联合抗秦。
他提出的“合纵”策略得到各国的支持,最终成功说服六国组成联军,成功击败秦国。
孟子谏梁:梁惠王治理国家时经常施行严刑重法,孟子前往谏诤,认为治国应该以仁爱为本,梁惠王听取了他的建议并采纳了。
赵奢抗秦:赵奢是赵国的名将,曾以少胜多击败秦军。
公元前270年,秦军进攻赵国的阏与(今山西和顺),赵奢率领军队前往救援。
他采取了正确的战术,最终成功击退秦军并取得胜利。
扁鹊见蔡:扁鹊是古代著名的医生,曾游历各国为患者治病。
有一次他去拜见蔡桓公时指出桓公患有疾病,但桓公却不相信。
几天后,扁鹊再次见到桓公时指出他的病情已经加重,但桓公仍然不相信。
最终,桓公因病重而死。
田单复齐:田单是齐国的一位将军,曾在燕国攻打齐国时坚守即墨城。
春秋战国时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的故事1、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
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
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
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
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
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
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
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
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
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
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2、指鹿为马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
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
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使用该成语形容一个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3、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4、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历史故事1、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竟不止一次在城中上演用烽火向诸侯求救的闹剧。
后来真到犬戎进攻西周,燃起烽火的时候,被多次戏弄的诸侯都不来救援,结果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杜至此后诸侯各自为政,群雄并起,天下纷争不断的局面。
烽火戏诸侯是一个自取灭亡的超级游戏。
2、伯乐卖马出自《战国策·齐策·苏秦为燕说齐》,苏秦前往齐国游说齐闵王,为利于游说成功,他先到稷下学宫拜见了齐王的贵宾淳于髡。
苏秦向淳于髡道:“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 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今臣欲以骏马见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
”这是苏秦初次拜见齐闵王时的故事。
苏秦为了在初次见到齐王时给齐王一个最佳印象,特意贿赂齐国名人淳于髡,让其引荐求见齐王,权充自己身价的伯乐,为游说成功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果然,苏秦受到齐王的热烈欢迎和极高的礼遇。
在一些岗位求职,大宗生意交易方面,这种操作是最普通不过的了。
3、尊王攘夷齐桓公成就霸业,是倚重了管仲的辅佐,实行了“尊王攘夷”的称霸政策。
春秋时期,天下共主周天子失去至尊地位,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诸侯臣服,以至社会动荡,天下战争不断。
齐桓公继位前,管仲是齐桓公政敌公子纠的手下,为助公子纠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
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前嫌拜其为相,实施军政改革,得以富国强兵。
齐桓公还听从管仲的主张,打着“尊王攘夷”拥护周王室的旗号,天下诸侯臣服,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霸于诸侯的政治理想。
给天下带来一段时期的安定局面。
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称霸的成功范例,被后人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遂衍生了很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春秋战国历史小故事儿童爱看的_儿童故事
春秋战国历史小故事儿童爱看的春秋战国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期间的历史小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春秋战国历史小故事,希望对你有用!春秋战国历史小故事篇1: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
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
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春秋战国历史小故事篇2:朝秦暮楚从地域上来说,以韩、赵、魏为主,从燕到楚,南北合成一条纵线,东抗齐或西抗秦是为合纵;东连齐或西连秦,东西连成一条横线,进攻其他弱国是为“连横”。
秦国在战国后期通过变法逐渐强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而东方六国为抗击秦的攻势,曾一度“合纵”攻秦,使秦国受挫,放弃了一些占领地。
但“合纵”却不能善始善终,最终被秦的“连横”政策各个击破。
“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各国时而追随秦,时而又追随楚,反复无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朝秦暮楚”故事的由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个春秋战国的小故事1、图穷匕见: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
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
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
秦王大惊,猛地挣脱。
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2、卧薪尝胆:春秋末期,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喂了三年茯茶马,吃了大苦头。
越王勾践受尽屈辱。
回国后,他决心报国,为国报仇。
他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雇用人才,自己参加劳动,坚持睡在柴火上。
他每顿饭前都要尝一尝苦胆。
十年重逢,十年教训,吴终于被灭。
3、问鼎中原:相传在推行霸权的过程中,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派出使节询问九鼎的大小。
丁象征王权,获胜,表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了楚国。
楚成王收留了他,款待他。
他许诺,如果楚谨发生战争,晋军将从三家(一家三里)撤退。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
晋国支持宋楚之争,两军在城濮相遇。
重耳避开了,诱敌深入并取得了胜利。
5、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7、负荆请罪:战国时期,赵国的两位重臣廉颇和蔺相如因屡建功勋,被赵王封为郭襄。
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武功盖过了嘴巴。
蔺相如为了国家,多次避开廉颇。
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羞愧难当,便背着荆条去蔺相如家忏悔罪过。
从那以后,两个人和好如初,成了朋友。
8、纸上谈兵: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精通兵法。
连父亲都打不过他,自以为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懂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接替了廉颇的位置。
蔺相如等人强烈反对。
赵王坚持认为,长平之战,赵括损失了40万大军。
9、三令五申:孙武刘住在吴国,吴王想考验孙武的军事才能,就把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练习。
孙武把宫女分成两队,让太子最宠爱的妃子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待了口令后,便击鼓指挥,宫女们哄堂大笑,队伍一片混乱。
孙武又下了一道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
孙武说,既然他已经明白了命令,不听,那就是头领的罪,下令将两个队长处死。
吴王慌忙下令不能杀公主,但孙吴还是杀了两个公主。
然后,孙武对宫女们进行了排练,这次没有人敢不听命令。
10、围魏救赵:战国时期,魏军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
赵向齐国求援,派田忌为大将军,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
田忌想直接带兵救赵邯郸,孙膑主张带兵围攻魏国都城大梁,魏国回军自救。
这样不仅可以解除对赵的围困,也可以将魏军消耗殆尽。
田忌采纳孙膑的策略,率兵直取大梁。
魏军闻讯,迅速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连夜回军救援大梁。
去桂陵,齐军会越来越早的遇到魏军。
魏军被打败了,几乎全军覆没。
11、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天运》:说越国有一个绝色美女名叫西施。
她长得非常漂亮,无论怎样打扮,一举一动都是美丽动人的。
西施有个心口疼的毛病,犯病的时候,总是用手按着胸口,皱紧眉头。
有一天,她在村中的`道路上行走,突然,胸口疼痛起来,疼得紧皱眉头,便不知不觉地用手按着胸口处,咧着嘴似笑非笑的。
正巧,迎面走来一位叫东施的丑姑娘。
东施看见西施皱着眉头,用手接着胸口在笑,觉得样子十分好看。
于是,就照样模仿起来。
东施本来没有胸口疼的毛病,却也用手按住胸口咧嘴笑,把眉头也照样紧皱起来,自以为这样就美丽了。
村民们看到她一反常态的样子,莫名其妙的多看了她两眼,丑姑娘东施却以为人家喜欢上她了,于是她更加紧皱眉头咧开大嘴强笑,这一下,把别人都给吓跑了。
后以“东施效颦”来比喻“丑拙”盲目机械地效仿“美巧”,结果适得其反,闹出笑柄。
李白就有: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12、白虹贯日出自《战国策之魏策四》:聂政是战国时韩国轵人,因为杀人避仇,逃到齐国,以屠宰为生。
韩卿严遂与韩相韩傀有隙,想要报仇,听说聂政侠义勇为,便送黄金百镒做为聂政母亲的寿礼,并说明欲请聂政刺杀仇人之意。
聂政以母亲尚在需要人奉养为由没有答应。
后来聂政的母亲死后,聂政独行仗剑刺杀韩傀,碰上了白虹贯日的现象,刺中了韩哀侯,他自己也自杀身死。
白虹贯日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就是现在所说的日晕。
古人迷信,常把此做为是危害君王的天象异兆,也附会为精诚上感天道。
13、呆若木鸡《庄子达生》: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
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子帮他训鸡。
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渻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
”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渻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
”又过了几天,纪渻子终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
”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渻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
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
14、班荆道故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春秋时,楚国伍子胥的祖父伍举与蔡水师子朝(文公之子,公子朝)的儿子公孙归生是好朋友。
伍举娶与王子牟(即申公),王子牟因犯罪逃亡后,楚人皆言:“王子牟逃亡实为伍举护送之。
”于是伍举也因受牵连而逃奔到郑国,然后准备到晋国去。
恰在这时,公孙归生也将要去晋国,二人在郑国郊国相遇。
他们“班荆(扯草铺地)相与食(坐在上面,一面吃东西),而言复故(一面攀谈返回楚国的事情)。
后以“班荆道故”指朋友在途中邂逅相逢共话旧情。
15、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苌弘是春秋时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的大夫。
刘氏与晋范氏世代通婚姻,在晋卿内讧中(所指为公元前490年即周敬王三十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苌弘曾帮助过范氏,晋卿赵鞅为此声讨他,晋君怪怨周敬王,周敬王便把苌弘杀死。
苌弘死于蜀(今四川),蜀人感之,以柜盛放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及精诚之至也。
当然化碧之说为后人的演义。
后来常以“苌弘化碧”来比喻忠贞之人含冤而死;或指为国献身,忠烈精神长存。
像明末著名将领袁崇焕就有死后,鲜血化碧一说。
16、刺股出自《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游说秦王,上书上次,秦王没有采纳他的主张,他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好。
他伤感之余,刻苦自励,夜以继日的努力攻读。
夜里读书至困欲睡时,就用锥子刺扎大腿,以便清醒起来,继续学习。
这种勤苦自强的精神,历来被人称颂,成为旧时劝学的典型事例。
后世常以“刺股”用为勤苦读书、奋发自强的典故。
17、操刀伤锦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春秋时,郑国大夫子皮想让自己的一个小臣尹何,担任私有领地的邑大夫的官职。
因为郑子产是他晚年举荐而执政的,可能认为提拔尹何,子产不会反对。
郑子产主张“学而后入政”,这样才不致把事情办坏,才是用人稳妥的办法;如果“以政学者”,那就是拿“政”去开玩笑,这是对“政”的不负责任,这将给“政”造成危害。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子产以“未能操刀而使割“,”美锦不使人学制“作比,阐明不可本末倒置。
以今天的眼光看,学而后作虽无可厚非,但干中求学,干也是学,也是不能偏的。
后人“操刀”“伤锦”合二为一,用来比喻才薄力单,难以预胜任。
18、楚幕有乌出自〈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楚伐郑,郑国得到其他诸侯国家的援救,迫使楚军连夜撤退。
楚军为了防止郑军及诸侯国援军的援救,军队于夜间悄悄撤走,却留下了空空的营幕作为掩护。
军幕空虚,所以乌鸦才栖止在上面,郑国人由此判断出楚军营内的虚实,才停止了向桐丘奔逃。
后来用这个典故,常指败退或军事力量的空虚。
19、丁公凿井出自《吕氏春秋察传》:春秋战国时宋国一个姓丁的人因为家中无井,所以就在自家院中打了一口井,他觉得这样一来,洗涤和取水就不需要专用一个人了,说是等于得到了一个人的帮助。
有人听到这话后就把它传讹了,说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
后来就以此比喻以讹传讹,或主观主义凭空解释,把事情搞得颠倒悖谬。
20、大义灭亲这个故事就比较有名了,在〈东周列国志〉上也有记载,不过我要讲的则是出自〈左传隐公四年〉:春秋时,卫国石蜡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共谋杀君篡位。
石厚为了安定国内人心,去求计于自己的父亲。
石蜡因之而设计,借陈桓公的帮助,乘他们到陈国之机,逮捕了州吁和石厚。
卫国派人到濮杀死了州吁,石蜡派家臣到陈杀死了石厚。
《左传》因此称赞道:“君子曰:‘石蜡,纯臣也。
恶州吁而厚与(同与,就是一同处死的意思)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大义灭亲”原指为君臣大义而灭父子私情,后用以泛指炎维护正义而不徇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