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地方公益林管理办法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批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批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24.09.25•【字号】云林规〔2024〕3号•【施行日期】2024.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批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各州(市)林业和草原局,滇中新区林业和草原局,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各片区管理委员会,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有关边(跨)合区管理委员会:为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批管理,切实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和要素保障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令第35号)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的通知》(林资规〔2021〕5号)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批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加强林地定额使用管理林地定额管理是森林资源管理的一项法律制度,是防止林地无序流失的重要手段。
林地定额使用应当以严格保护为前提,节约集约使用林地。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将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达云南省年度林地定额情况,结合各地建设实际需要,分解下达相应数量的林地定额,保障符合占用林地条件的建设项目及时获批。
林地定额应当优先保障基础设施项目、公共事业和民生项目、国防项目和省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严禁用于国家明令禁止供地的建设项目。
所下达林地定额不足时,省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所需林地定额可以申请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统筹解决。
各地不得违反林地定额管理规定,超定额审核同意建设项目占用林地;不得把应当办理占用林地审核手续的项目,以临时使用林地和直接为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工程设施占用林地的方式进行审批。
二、严格执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定(一)申请办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的,申请人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国家和云南省公布的林草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规定提供申请材料,各级林草主管部门不得要求申请人超出规定范围提供材料。
云南省森林管理条例

云南省森林管理条例云南省森林条例(2002年11月29日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1号公布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经营管理、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各级政府应当将林业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年增加对林业的投入,确保林业发展规划的实施。
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规定,在森林保护、开发、木材分配和林业基金使用方面,享受比非民族自治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和优惠政策。
第四条各级政府鼓励林业科学研究,推广林业先进技术,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对在植树造林、森林保护、森林管理、林业科研以及林业法制宣传等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林业工作。
乡级林业站负责管理本辖区内的林业工作。
第二章森林经营管理第六条森林实行分类经营管理。
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按照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按照商品林经营管理。
县级政府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森林分类区划,逐级报政府批准后实施。
经过批准的森林分类区划不得擅自改变。
第七条生态公益林应当严格管护,不得随意砍伐,并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具体补偿办法由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自留山林木划为生态公益林的,应当按照前款规定给予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第八条对商品林实行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投资经营者依法享有的林木所有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第九条商品林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依法可以同时转让,也可以分别转让。
可以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但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的通知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9.11.19•【字号】云林规〔2019〕2号•【施行日期】2019.1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州、市人民政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云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财政厅2019年11月19日云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益林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云南省森林条例》和《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云南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公益林的区划界定、保护和利用、管理和监督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重要或者生态状况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目的,并经各级政府认定、公布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等。
公益林分为国家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包括省级公益林、州(市)级公益林和县(市、区)级公益林。
第四条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遵循"生态优先、严格保护,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科学经营、合理利用,因地制宜、管补分离"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将公益林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建立公益林保护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协调机制。
县级以上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益林的保护、管理和监督工作,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公益林保护相关工作。
第二章区划管理第六条公益林区划界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生态优先、确保重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集中连片、合理布局,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云南省林地管理办法

云南省林地管理办法
云南省林地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本办法旨在规范云南省林地的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条
云南省林地管理办法适用于云南省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林地管理活动。
第二章:林地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三条
加强林地保护,实行分类管理,保护优先,合理利用。
第四条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推动生态经济和绿色发展。
第三章:林地规划管理
制定云南省林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发展方向。
第六条
严格执行林地利用规划,严禁私设、擅自改变林地用途。
第四章:林地保护与恢复
第七条
加强对林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防止林地生态系统破坏。
第八条
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制度,确保林地安全。
第五章:林地利用管理
第九条
严格控制林地的开发利用,加强对林地合法性的审查。
第十条
强化对林地经营者的监督管理,促进林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六章:林地执法监管
建立健全林业执法监管机制,加强对林地管理活动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惩处违法行为。
第七章: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法追究责任,必要时还应承担法律责任。
以上为云南省林地管理办法的内容,特此公告。
```markdown
撰写人:X
日期:年月日
```。
2023修正版公益林管理办法

公益林管理办法公益林管理办法1. 引言公益林是指经国家批准设立并已划定界限,专供公民间共同利用且因其生态环境、水源涵养等特殊功能而受到特殊保护的森林资源。
公益林的管理对于维护生态环境、保障水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规范公益林的管理办法,提升公益林保护水平,促进可持续利用。
2. 公益林的定义和分类2.1 定义:公益林是指由国家依法划定范围并分期实施各项管理措施,供社会公众集体利用和管理的森林资源。
2.2 分类:根据公益林的功能和用途,可将其分为生态保护类公益林、水源涵养类公益林、科考科研类公益林等。
3. 公益林管理的原则3.1 法律法规原则:遵循国家有关森林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公益林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3.2 生态保护原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保护公益林内的物种、生境和生态系统完整性。
3.3 公众参与原则:通过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增强公众对公益林的保护意识,提高公益林管理的效果。
3.4 利益平衡原则:在保护公益林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公益林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均衡发展。
4. 公益林管理的主要内容4.1 制定管理规划:根据公益林的功能和特点,制定公益林管理规划,明确管理目标和措施,以指导具体的管理工作。
4.2 界定管理范围:对公益林进行界限划定,明确公益林的边界,并建立边界标志,以确保公益林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4.3 综合治理和保护: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保护公益林内的生态系统完整性,修复和改善受损生态环境,确保生态功能的恢复和维持。
4.4 合理利用资源:科学规划和利用公益林资源,制定合理的林业经营计划,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5 完善监测和监管机制:建立公益林资源的监测和监管体系,加强对公益林的巡查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
5. 公众参与和沟通机制5.1 成立公众参与机构:设立公众参与机构,组织公众参与活动,促进公众对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
5.2 提供信息透明:公开公益林管理规划和措施,及时发布公益林管理信息,满足公众对公益林管理的知情要求。
云南省林地管理条例

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7号)《云南省林地管理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0年7月30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0年7月30日云南省林地管理条例(2010年7月30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林地的保护和管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林地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林地的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和其他林业用地。
第四条林地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管理、严格保护、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林地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工作的领导,组织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制度。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辖区内林地的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地保护、开发利用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财政、国土资源、农业、环境保护、交通运输、铁路、电力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林地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承包、合资、合作、租赁等方式开发、利用林地,进行中低产林地改造,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林产业发展。
第八条在林地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林地权属管理第九条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林地,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使用权的林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核发林权证。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1.29•【字号】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63号•【施行日期】2010.11.29•【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63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已经2010年11月2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第4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秦光荣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为了确保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标如期实现,保证国家社会主义法制统一,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对省人民政府制定的截至2010年4月底现行有效的175件规章和226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
根据清理结果,省人民政府决定:一、对下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明显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规定作出修改1、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未经批准不得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场所周边距离范围的规定》(云政发[1990]166号)第一条第一款中的“昆明、西双版纳、思茅、德宏、保山、昭通的机场,昆明火车站、昆明火车北站、开远火车站、曲靖火车站、东川火车站”修改为“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场、火车站”;第四款中的“地、州、市、县的看守所”修改为“省、州(市)、县(市、区)的看守所”。
2、删去《云南省治安联防暂行规定》(云政发[1992]138号)第二十六条。
3、删去《云南省散装水泥管理办法》(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61号)第十一条第二款。
4、将《云南省残疾人优待规定》(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07号)第六条第一款修改为:“对农村的贫困残疾人应当免征本人土地承包费。
”5、将《云南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促进办法》(云政发[2003]107号)第十二条修改为:“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新办农业企业的,享受国家和本省规定的优惠政策。
关于《云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关于《云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说明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云南省公益林保护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和〈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的通知》(林资发〔2017〕34号)精神,省林业厅组织起草了《云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现就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制定的背景及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省地处长江、珠江等六大江河的源头和上游,作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区位极其重要。
全省公益林面积1.88亿亩,保护和管理好公益林,不仅是促进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生态文明排头兵的迫切要求。
我省自2005年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以来,已从试点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初步形成了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在全省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促进林区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公益林管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我省在公益林保护管理中逐渐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情况,为适应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工作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益林保护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亟待制定新的《云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
二、制定的必要性(一)落实国家政策要求的需要2017年4月28日,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公布了《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和《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办法》对国家级公益林提出了“总量控制、区域稳定、动态管理、增减平衡”的新要求,对国家公益林调出补进、容错机制、科学经营、资源监测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新的规定。
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明确要求“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可依据本办法规定,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因此,为保持中央与地方政策的一致性,将国家政策落到实处,结合新要求,新规定,配套出台云南省公益林管理政策文件十分必要。
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

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为了加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生态公益林的划定生态公益林的划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优先将生态区位重要、生态脆弱的区域划定为生态公益林。
2、集中连片原则:尽量使生态公益林集中连片,便于统一管理和保护。
3、科学合理原则: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生态功能评估等科学依据进行划定。
划定生态公益林的范围包括:1、江河源头、江河两岸、湖泊和水库周边的森林。
2、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森林。
3、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石漠化等生态脆弱地区的森林。
4、铁路、公路干线两侧的森林。
二、生态公益林的保护1、实行严格的采伐管理制度。
禁止对生态公益林进行商业性采伐,因特殊情况需要采伐的,必须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并按照规定的方式和强度进行采伐。
2、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和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火和防虫意识。
3、禁止在生态公益林内开垦、采石、采砂、取土、放牧、狩猎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4、加强对生态公益林内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三、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1、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方案。
根据生态公益林的特点和功能,制定相应的经营方案,明确经营目标、经营措施和经营期限。
2、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抚育间伐等措施,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质量和生态功能。
3、鼓励和支持在生态公益林内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但必须符合生态保护的要求,不得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四、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机制1、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对生态公益林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给予合理补偿。
云南省林业厅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

(注:本标准所称“以下”不包括本数,所称“以上”包括本数;若是最高一档处罚则包括上限数。)
种类 木的 违法行为 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 处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盗 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 责令补种盗伐株数十倍的树木, 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 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 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积计算不足 0.5 立方 米或者幼树不足 20 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 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 10 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 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 3 倍至 5 倍的罚款。 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积计算 0.5 立方 米以上或者幼树 20 株以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 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 10 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 木或者变卖所得, 并处盗伐林木价值 5 倍至 10 倍的罚款。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滥 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 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 五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 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 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 以立木材积计算不足 2 立方米或 者幼树不足 50 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 责令补种滥伐株数 5 倍的树木, 并处滥伐林木价值 2 倍至 3 倍的罚款。 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 以立木材积计算 2 立方米以 上或者幼树 50 株以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 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 5 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 3 处罚细化标准 1、 盗伐林木不足 0.3 立方米或者幼树不足 10 株的,处盗伐林木价值 3 倍以上 4 倍以下 的罚款; 2、 盗伐林木 0.3 立方米以上不足 0.5 立方 米或者幼树 10 株以上不足 20 株的,处盗伐 林木价值 4 倍以上 5 倍以下的罚款; 3、 盗伐林木 0.5 立方米以上不足 1 立方 米或者幼树 20 株以上不足 50 株的,处盗伐 林木价值 5 倍以上 7 倍以下的罚款; 4、盗伐林木 1.立方米以上不足 2 立方米 或者幼树 50 株以上不足 100 株的, 处盗伐林 木价值 7 倍以上 10 倍以下的罚款。 1.滥伐林木不足 1 立方米或者幼树不足 30 株的,处滥伐林木价值 2 倍的罚款; 2.滥伐林木 1 立方米以上不足 2 立方米或 者幼树 30 株以上不足 50 株的,处滥伐林木 价值 3 倍的罚款; 3.滥伐林木 2 立方米以上不足 5 立方米或 者幼树 50 株以上不足 200 株的, 处滥伐林木 价值 4 倍的罚款; 4.滥伐林木 5 立方米以上不足 10 立方米或 者幼树 200 株以上不足 500 株的,处滥伐林 木价值 5 倍的罚款。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关于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关于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23.10.09•【字号】•【施行日期】2023.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关于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各州、市林草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云南省关于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指导意见》已经省林草局党组2023年第22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2023年10月9日云南省关于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经营与利用,充分发挥森林多重效益多种功能,全面提升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规范和引领全省森林经营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我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以培育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的,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主线,坚持和完善分类经营制度,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发挥森林多重效益,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
(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保护与发展,发挥森林综合效益原则;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原则;坚持先易后难、有序推进原则;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保育结合、森林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分类经营、分区施策、突出主导功能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激励经营主体原则;坚持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原则。
(三)总体目标科学有效地分区、分类保护和利用林地,以“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为主攻方向,增强森林的供给、调节、服务、支撑能力,充分发挥森林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功能,促进全省林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任务(四)集约经营人工商品林集约经营的人工商品林以提高森林的物质产品功能和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坚持速生、丰产、优质和高效原则,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最大限度发挥林地综合效益。
《云南省森林条例》全文

《云南省森林条例》全文Forest regulations of Yunnan Province《云南省森林条例》全文前言: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本文档根据规则制度书写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经营管理、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林业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年增加对林业的投入,确保林业发展规划的实施。
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规定,在森林保护、开发、木材分配和林业基金使用方面,享受比非民族自治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和优惠政策。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鼓励林业科学研究,推广林业先进技术,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对在植树造林、森林保护、森林管理、林业科研以及林业法制宣传等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林业工作。
乡级林业站负责管理本辖区内的林业工作。
第二章森林经营管理第六条森林实行分类经营管理。
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按照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按照商品林经营管理。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森林分类区划,逐级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经过批准的森林分类区划不得擅自改变。
第七条生态公益林应当严格管护,不得随意砍伐,并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具体补偿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自留山林木划为生态公益林的,应当按照前款规定给予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第八条对商品林实行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投资经营者依法享有的林木所有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云南省林地管理办法

云南省林地管理办法【发布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文号】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43号【发布日期】 1997-03-31【生效日期】第一条为了加强林地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林地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林地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林地,包括郁闭度0.3以上的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林木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的宜林地。
第四条林地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应当坚持土地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地的保护管理工作。
未经省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林地管理的隶属关系。
第五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林业发展长远规划,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林地的保护和利用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林地的保护和利用规划,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不得变更。
第六条国家所有、集体所有的林地和单位或者个人使用的林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林权证书是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法律凭证,不得伪造、涂改。
依法取得林地使用权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负责竖立林地权属四至界限的界桩、界标,并加以保护。
第七条变更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必须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依法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更换林权证书。
国有林地使用权的出让,经省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再按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出让手续;续体林地使用权的出让,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享有林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将林业用地变为非林业用地。
改变国有林地为非林业用地,应当报省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改变集体林地为非林业用地,应当报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云南省林地管理办法_

11○政策法规(责任编辑◆舒宗范)第4期云南省林地管理办法云南省林地管理办法编者按:1997年3月26日,省人民政府第35次常务会通过此办法;3月31日,省人民政府以第43号令明令发布实施。
第一条为了加强林地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林地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林地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林地,包括郁闭度0.3以上的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的宜林地。
第四条林地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应当坚持土地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地的保护管理工作。
未经省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林地管理的隶属关系。
第五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林业发展长远规划,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林地的保护和利用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林地的保护和利用规划,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不得变更。
第六条国家所有、集体所有的林地和单位或者个人使用的林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林权证书是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法律凭证,不得伪造、涂改。
依法取得林地使用权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负责竖立林地权属四至界限的界桩、界标、并加以保护。
第七条变更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必须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依法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更换林权证书。
国有林地使用权的出让,经省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再按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出让手续;集体林地使用权的出让,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享有林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将林业用地变为非林业用地。
云南省森林条例

云南省森林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经营管理、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各级人民的政府应当将林业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年增加对林业的投入,确保林业发展规划的实施。
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规定,在森林保护、开发、木材分配和林业基金使用方面,享受比非民族自治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和优惠政策。
第四条各级人民的政府鼓励林业科学研究,推广林业先进技术,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对在植树造林、森林保护、森林管理、林业科研以及林业法制宣传等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林业工作。
乡级林业站负责管理本辖区内的林业工作。
第二章森林经营管理第六条森林实行分类经营管理。
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按照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按照商品林经营管理。
县级人民的政府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森林分类区划,逐级报省人民的政府批准后实施。
经过批准的森林分类区划不得擅自改变。
第七条生态公益林应当严格管护,不得随意砍伐,并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具体补偿办法由省人民的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自留山林木划为生态公益林的,应当按照前款规定给予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第八条对商品林实行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投资经营者依法享有的林木所有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第九条商品林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依法可以同时转让,也可以分别转让。
可以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但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
依法变更森林、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的,应当向所在地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的政府核发证书,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的通知-云政规〔2018〕1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的通知正文:----------------------------------------------------------------------------------------------------------------------------------------------------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的通知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现将《云南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2018年5月31日云南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全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有效保护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我省行政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物种的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和水体,依法建立的省级、州市级、县级自然保护区。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调整、功能区调整及名称更改。
范围调整,是指自然保护区外部界限的扩大、缩小或内外部区域间的调换。
功能区调整,是指自然保护区内部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范围的调整。
名称更改,是指自然保护区原名称中的地名更改或保护对象的改变。
第四条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省直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工作。
第五条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不得随意调整。
调整自然保护区原则上不得缩小自然保护区及其核心区、缓冲区面积,应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不破坏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不损害生物多样性,不得改变自然保护区性质。
对面积偏小,不能满足保护需要的自然保护区,应逐步扩大保护范围。
云南省森林条例

云南省森林条例(2002年11月29日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2002年11月29日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1号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经营管理、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林业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年增加对林业的投入,确保林业发展规划的实施。
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规定,在森林保护、开发、木材分配和林业基金使用方面,享受比非民族自治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和优惠政策。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鼓励林业科学研究,推广林业先进技术,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对在植树造林、森林保护、森林管理、林业科研以及林业法制宣传等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林业工作。
乡级林业站负责管理本辖区内的林业工作。
第二章森林经营管理第六条森林实行分类经营管理。
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按照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按照商品林经营管理。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森林分类区划,逐级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经过批准的森林分类区划不得擅自改变。
第七条生态公益林应当严格管护,不得随意砍伐,并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具体补偿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自留山林木划为生态公益林的,应当按照前款规定给予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第八条对商品林实行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投资经营者依法享有的林木所有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第九条商品林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依法可以同时转让,也可以分别转让。
可以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但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
云南省省级公益林资金管理办法

云南省省级公益林资金管理办法云南省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森林云南的决定》和《云南省地方公益林管理办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以下简称补偿资金),是指省级财政安排的专项用于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资金。
省级公益林是按照《云南省地方公益林管理办法》进行区划界定,经省林业主管部门和省财政部门核查认定,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地方公益林林地。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管理、使用补偿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补偿标准和范围第四条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分为两种:权属为国有的每年每亩补偿5元,权属为集体或者个人的每年每亩补偿10元。
省级财政补偿资金包括公共管护支出和管护补助支出两部分。
其中公共管护支出为每亩0.25元;管护补助支出中权属为国有的每亩4.75元,权属为集体或者个人的为每亩9.75元。
第五条省级公益林补偿资金的补偿对象为省级公益林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
第六条天保工程区权属为国有的省级公益林纳入国家天保二期森林管护补助,不实行生态效益补偿。
第七条公共管护支出由省级财政部门按照省人民政府认定的补偿面积每年每亩列支0.1元,用于省级林业部门和财政部门组织开展的省级公益林定期调查和动态监测、森林资源档案建立、责任状检查考评、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监测、林区公路维护和建设以及管护站点建设、补偿政策和业务的宣传培训等开支;州(市)财政部门按照省下达的补偿面积每年每亩列支0.15元,用于当地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省级公益林定期调查和动态监测、森林资源档案建立、管护情况检查验收、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监测、林区公路维护和建设以及管护站点建设、补偿政策和业务的宣传培训等开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地方公益林管理办法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9.04.01
•【字号】云政发[2009]58号
•【施行日期】2009.04.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已被修订
•【主题分类】森林资源
正文
云南省地方公益林管理办法
(云南省人民政府2009年3月18日以云政发〔2009〕58号文件发布,自2009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地方公益林保护和管理,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地方公益林所有者、管护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方公益林建设、保护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方公益林是指除国家重点公益林以外,生态区位重要或者生态状况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防护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地。
第四条地方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科学界定、依法管理、分级负责、权责一致和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方公益林管理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方公益林的管理工作。
财政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章区划界定
第六条地方公益林分为省级公益林、州(市)级公益林和县(市、区)级公益林,具体区划界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实施。
地方公益林区划界定应当落实到山头地块。
公益林区划界定应当尊重林权人的意愿,不愿划为公益林的,地方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第七条省级公益林,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财政部门按照本省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的政策和有关要求及本办法确定的区位和范围进行区划界定。
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由州(市)、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汇总,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并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财政部门核查认定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经区划界定和核查认定的省级公益林面积和范围不得擅自调整,确需调整的应当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八条凡属下列生态区位及范围的,应当划定为省级公益林,但已划定为国家重点公益林的除外:
(一)江河源头和两岸。
河长100公里以上,汇水面积1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面山及其汇水面积内的林地或者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的江河两岸面山的林地;
(二)大中型水库。
在建或者已建成的库容大于或者等于1000万立方米的水
库周围和水源径流两侧面山的林地;
(三)自然保护区。
依法纳入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林地;自然保护区生物走廊、自然保护小区等林地;
(四)高原湖泊和湿地。
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程海等高原湖泊、湿地周围和水源径流两侧面山的林地;
(五)交通干线护路林。
铁路和公路国道、省道、重要州(市)道和县(市、区)道两侧的林地;
(六)城市面山及饮水工程。
省、州(市)、县(市、区)政府所在地面山和配套的重点饮水工程水源汇水区内的林地;
(七)森林公园。
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内的林地;
(八)全省风景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内的林地;
(九)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重点水源区、风景区、环境保护区林地。
第九条州(市)、县(市、区)公益林区划界定标准,由州(市)、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
第十条区划界定为地方公益林的,原有权属不变,受法律保护。
第三章保护管理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级签订地方公益林保护和建设责任书,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地方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公益林管护责任制,组织实施辖区内的公益林管护。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配备相应的公益林管理人员,负责公益林管理和建设的具体工作。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公益林落实到山头地块,明确
四至界限,组织签订和完善禁伐或者限伐协议,划定管护责任区,确定管护人员,签订管护合同,落实管护责任。
承担管护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管护合同约定履行管护义务,承担管护责任并领取管护费。
第十四条乡(镇)林业工作站、村民委员会和各有关国有林业单位负责对公益林保护管理情况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加强对管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第十五条因建设工程需要占用征用公益林林地的,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核查,确需占用征用公益林林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用地审核、林木采伐审批手续。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占用征用情况适时调整公益林林地面积和补偿金。
第十六条地方公益林建设应当采取管护、封山育林、抚育更新相结合的措施,把公益林建设成为多树种、多层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长期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林权单位或者个人,在地方公益林内的宜林地和林中空地,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对生态功能低下的林地,应当逐步提高公益林的功能等级。
第十七条未经批准,不得在地方公益林内进行开垦、采矿、采石、采砂、取土、筑坟等破坏森林资源的活动。
第十八条在保持森林生态功能稳定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在地方公益林内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林下资源开发、非木质森林资源培育等经营活动。
第十九条除法律法规禁止采伐的以外,可以对地方公益林进行抚育或更新采伐,采伐需由林权单位或者个人提出申请,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设置森林防火宣传牌、开设林火阻隔道或者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形成较为完整
的森林火灾防扑体系。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和体系建设,做好地方公益林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第二十二条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森林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地方公益林的安全防范,依法查处盗伐滥伐、违法使用林地、违法采挖、毁林开垦等破坏公益林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二十三条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地方公益林资源数据库,完善档案管理,掌握公益林现状及其动态变化,实现森林资源档案的动态管理和信息共享,形成较为完备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第四章实施补偿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多渠道筹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
对经核查认定的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由省级财政筹集资金,按照每亩每年5元的标准实施补偿,并逐步提高补偿标准。
第二十五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主要用于公益林的营造、抚育、保护等有关费用支出。
省级公益林补偿资金的管理由省财政部门、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州(市)、县(市、区)公益林补偿标准和办法由各地自行制定。
第二十六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应当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挪用。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编制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并报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
第五章监督检查与奖惩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财政部门、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上年度补偿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地方公益林管护情况进行检查,并于每年1月底以前向上级财政部门、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上年度补偿资金使用情况、公益林管护情况总结、森林防火、林区道路维护计划以及上年度批准的占用征用公益林林地等情况。
第二十九条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财政部门于每年年初,组织对全省上年度公益林管护情况和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进行检查考评,并依据签订的责任状进行奖惩。
具体检查考评和奖惩办法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州(市)、县(区、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根据签订的责任状组织检查考评,制订奖惩办法,兑现奖惩。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其他相关责任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地方公益林保护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在国家有关办法尚未公布前,本省行政区域内国家重点公益林的管理参照本办法。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2009年4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