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癣诊疗规范(2021年版)

合集下载

210944303_浅部真菌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中医治疗对策

210944303_浅部真菌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中医治疗对策

㊃继续教育㊃浅部真菌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中医治疗对策方婷婷1何伊能1王慧1傅宏阳2李园园2曹毅2陶茂灿2(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310000;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杭州310000)ʌ关键词ɔ浅部真菌病;抗真菌药物;中医药;治疗对策ʌ中图分类号ɔ R756ʌ文献标志码ɔ A 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23)18-0038-04浅部真菌病是主要由皮肤癣菌侵犯皮肤角质层㊁毛发和甲板等部位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㊁病程长㊁易复发等特点[1-2]㊂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抗真菌药物大致包括以下五种:唑类㊁丙烯胺类㊁棘白菌素类㊁氟胞嘧啶类和多烯类[3]㊂这些抗真菌药物虽然具有抗菌效果明确㊁疗效显著等优点,但也因耐药性㊁抗菌谱相对较窄㊁疗程长等问题,限制了它们在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广泛运用[4-5]㊂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资源宝库,治疗真菌疾病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广谱抗菌作用,且毒副作用小,不易耐药[6]㊂文章归纳了目前临床上治疗常见浅部真菌病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中医药在此方面的治疗思路及对策㊂1西药治疗常见浅部真菌病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浅部真菌病按发病部位可分为头癣㊁体癣㊁股癣㊁手癣㊁足癣㊁甲真菌病等[7]㊂临床上因发病部位及症状的不同,它们的具体用药方式也不尽相同,其中手足癣㊁体癣和股癣以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而头癣和甲真菌病则以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8]㊂虽然抗真菌西药为临床主流用药,但在具体治疗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现归纳总结如下㊂1.1手足癣外治疗效欠佳且易复发手足癣为门诊常见病,我国南方地区温度㊁湿度较高,发病率可达50%~60%,复发率达5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4313);浙江省中医院曹毅名中医工作室(G Z S2020022)作者简介:方婷婷,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E-m a i l:704335135 @q q.c o m通信作者:陶茂灿,E-m a i l:t a o m a o c a n@163.c o m ~80%[9]㊂根据临床表现及特点上的差异,手足癣主要分成3种类型:水疱型㊁鳞屑角化型和浸渍糜烂型[1]㊂目前临床上治疗手足癣主要选择外用抗真菌药物,然而常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疗效不理想㊂如单纯外用药疗程长,患者不能坚持按时涂药,而影响疗效,导致复发率居高不下[10];角化型手足癣皮损角化增厚,外用抗真菌药物渗透性差,导致真菌难以清除,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11];另外,大多数常见致病菌均对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因此长期使用抗真菌制剂治疗手足癣可形成耐药而致疗效下降[12-13]㊂1.2甲真菌病治疗疗程较长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㊁酵母菌及其他霉菌引起的甲板和/或甲下组织的真菌感染性疾病[1]㊂治疗上常因外用抗真菌药物不容易进入甲板,且甲生长速度缓慢,治疗效果差,故常给予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但存在治疗周期较长的现象㊂此外,长期系统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还受到了肝肾功能㊁患者基础用药㊁胃肠道反应等诸多因素的限制[14-15]㊂因此,研究如何促进甲周微循环以提高甲生长速度,从而达到缩短疗程的目的是目前治疗甲真菌病的难点㊂1.3头癣患儿用药依从性较差头癣是指累及头发和头皮的皮肤癣菌感染,多见于儿童,严重者可发展为脓癣,经久不愈[16]㊂其治疗原则是以系统药物为主,局部外用药物为辅[17]㊂然而在临床治疗中父母常因担心系统抗真菌药物的毒副作用,降低患儿对抗真菌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影响疗效㊂1.4外用抗真菌药对特殊部位皮肤存在一定刺激性体股癣常外用抗真菌软膏制剂治疗,但由于其㊃8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2月第18卷第1期 C h i n J M y c o l,F e b r u a r y2023,V o l18,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发生部位皮肤较为薄嫩,如皮肤皱褶㊁阴囊及股部等,因而在使用软膏制剂时容易出现接触性皮炎[18]㊂浸渍糜烂型足癣伴渗出者常外用抗真菌溶液制剂治疗,临床中由于一些溶液制剂刺激性较大,疼痛明显,导致患者难以耐受[19]㊂2中医药治疗常见浅部真菌病的思路及对策中医学上对浅部真菌病的认识由来已久,并且在浅部真菌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㊂中医学称浅部真菌病为 癣 ,认为癣的病因在于风㊁湿㊁热㊁虫毒外袭人体,郁于腠理,淫于皮肤所致㊂治疗上包括外治法和内治法,总体以清热祛风除湿㊁杀虫止痒为主要原则[20]㊂其中外治法种类繁多,外用药物所使用的剂型多样,并且针刺㊁灸法等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中也发挥出重要作用,内治法根据辨证论治原则选方用药,针对不同中医证型则各有偏重㊂2.1中医药治疗手足癣疗效佳且可降低复发率中医认为手足癣主要病因为湿热虫毒,因湿邪粘滞而易致病情缠绵,反复难愈㊂治疗多以清热燥湿㊁杀虫止痒类外用药物为主,此类药物大多被证明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并且抗真菌中药的联用还可以提高疗效和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6,21-22]㊂在剂型上常使用醋剂和洗剂,应用方便,直达病灶,疗效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㊂谭城教授自拟的苦矾浸足方(主要成分有苦参㊁大黄㊁土荆皮㊁蛇床子等)具有清热解毒㊁杀虫止痒㊁燥湿收敛之功效,外洗治疗趾间糜烂型足癣见效快,疗效显著,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病例[23]㊂颜志芳等[24]研究发现醋泡方(主要成分为皂角㊁大枫子㊁地骨皮㊁明矾等)治疗角化型手足癣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特比萘芬乳膏组,且复发率低于特比萘芬乳膏组㊂药理学研究证实这几味中药均对皮肤癣菌有一定抑制作用,醋能软化皮肤角质层,促进药物吸收,又能改变局部微环境,使之不利于真菌生长㊂诸药合用可有效治疗角化型手足癣,并且能降低复发率㊂2.2中医药辅助治疗可缩短甲真菌病疗程目前中医治疗甲真菌病以外治为主,包括浸泡法㊁涂药法㊁拔膏法和针灸疗法等[25]㊂若外治效果差,病程日久,肝血亏虚,血不荣筋,应以补养肝血为法,处方中药内服,选用补肝汤或当归补血汤加减化裁,也可按病变部位加用引经药,如发于指甲可加用桂枝㊁姜黄,发于趾甲可加用牛膝㊁木瓜等,以此达到改善患者体质,促进甲的生长的目的[26-27]㊂徐光勇等[28]研究推测甲癣洗剂(主要成分为丁香㊁川椒㊁蛇床子㊁地肤子㊁葱白根等)在有效治疗甲癣同时还具有促进甲癣患者甲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丁香等辛温药物善于温阳通络,促进甲周微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从而加速甲生长㊂李世珍先生[29]认为爪甲秉肝之余气而生,赖肝之阴血所养,若肝阴亏虚可致爪甲缺乏濡养,则易生甲癣㊂治疗上取太冲(肝经原穴),三阴交(主阴血)㊁合谷(通经活络),诸穴共施可充养肝阴,故爪甲得养,手足甲癣得愈㊂王萍教授予补益气血类药物治疗甲癣,患者气血得充,甲局部环境也随之得以改善,病甲迅速痊愈[30]㊂中医药辅助治疗甲真菌病,可加速患者甲生长,缩短疗程,避免长期系统使用抗真菌药物对肝肾等脏器造成的损害,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㊂2.3中西药联用治疗头癣可提高疗效和患者依从性中医治疗头癣以外治为特色,常用方法为 剪㊁洗㊁涂㊁敷 ,治疗顺序当先剪除头发,洗净痂皮后涂油剂,再外敷膏剂或散剂[31]㊂其中临床单验方有鲜苦楝子熬油涂搽;露蜂房研末后,猪油调膏涂搽;槐花花蕾微炒研末,食油调搽等[25]㊂经验复方制剂有复方土槿皮洗剂(主要成分有土荆皮㊁苦参㊁野菊花㊁生百部㊁蛇床子等)和复方苦百洗方(主要成分有苦参㊁明矾㊁艾叶㊁川椒㊁黄连等)[32]㊂孙晓莉等[33]采用复方土槿皮酊外搽治疗小儿头癣疗效满意,总有效率高㊂另外,相关临床研究还证实了中西药联用(如黄柏洗剂联合复方酮康唑软膏)治疗头癣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复发,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34]㊂由此可见,中药治疗头癣疗效确切,联合西药治疗效果更佳,还能减少系统抗真菌药物的用药量和毒副作用,因而有助于提高头癣患儿临床用药的依从性㊂2.4中药外治对皮肤刺激性小中药外治常用剂型有水煎剂㊁散剂㊁混悬剂㊁油剂和软膏等,临床上根据发病部位和皮损症状灵活选用不同剂型的中药,可减少皮损处的皮肤刺激反应[20]㊂张昌秦等[35]研究发现外用六一散加枯矾治疗足癣效果显著,能够加速创面愈合,且对皮肤刺激性小,可使皮损处皮肤干燥舒爽㊂王东等[36]研究发现中药塌渍洗剂(主要成分为黄连㊁黄柏㊁马齿苋㊁双花等)对细菌㊁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均有较好的㊃9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2月第18卷第1期 C h i n J M y c o l,F e b r u a r y2023,V o l18,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抑制和杀灭作用,同时该洗剂还具有改善皮肤循环㊁清洁肌肤的疗效,作用温和,对于薄嫩部位真菌感染(如股癣)没有明显刺激性㊂2.5中药对西药有增效作用中药㊁西药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㊂例如麝香草酚与氟康唑联合使用可降低氟康唑对烟曲霉和红色毛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 I C)[37];覆盆子醇提物与唑类药物单独外用时对耐药念珠菌的抑菌作用均较弱,但两者合用后对耐药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明显增强[38];黄连解毒汤与特比萘芬㊁伊曲康唑㊁氟康唑联用,显著降低了这三种西药对须癣毛癣菌和白念珠菌的平均M I C值,并且分级抑菌浓度(F I C)指数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与西药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39]㊂目前研究发现较多中药活性成分㊁单味中草药及中药复方制剂与西药联用均可产生协同作用,加强抗真菌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40]㊂3结语中医药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不易耐药;外用剂型多样,皮肤渗透性强,刺激性小;与西药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缩短疗程,降低复发㊂现代医学将抗真菌中药分为中药单药㊁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复方制剂,经实验研究表明这些抗真菌中药的作用机制主要为破坏真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抑制真菌芽管和生物膜的形成,干扰真菌细胞的能量代谢,影响蛋白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41]㊂近年来,抗真菌中药制剂已广泛应用于浅部真菌病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中药成分较为复杂,大部分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深入研究中药抗真菌的作用机制,并开发出更多具有抗真菌作用的新药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42]㊂参考文献[1]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84,87,89.[2]潘桂娟.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喻昌[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17.[3]B H A T T A C H A R Y A S,S A E-T I A S,F R I E S B C.C a n d i d i a-s i s a n d m e c h a n i s m s o f a n t i f u n g a l r e s i s t a n c e[J].A n t i b i o t i c s(B a s e l),2020,9(6):312.[4]B O O NM E P,K A E W B A N J O N G J,AMN U A I K I T T,e t a l.M i c r o e m u l s i o n a n d m i c r o e m u l s i o n-b a s e d g e l s f o r t o p i c a l a n-t i f u n g a l t h e r a p y w i t h p h y t o c h e m i c a l s[J].C u r r P h a r m D e s,2016,22(27):4257-4263.[5]L A G U S B,Y E J E L L A R P,B H A N D A R E R R,e t a l.D e-s i g n,s y n t h e s i s,a n d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a n d a n t i f u n g a l a c t i v i t i e s o f n o v e l t r i f l u o r o m e t h y l a n d t r i f l u o r o m e t h o x y s u b s t i t u t e d c h a l-c o n ede r i v a t i v e s[J].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s(B a s e l),2020,13(11):375.[6]高璐,吴建美,刘登宇,等.中药合剂对皮肤浅部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36(1):32-36.[7]何晓玥,余霞,秦嘉,等.皮肤镜在皮肤真菌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微生物与感染,2021,16(6):403-408.[8]K O V I TWA N I C H K A N O N T T,C H O N G A H.S u p e r f i c i a lf u ng a l i n f e c t i o n s[J].A u s t J G e n P r a c t,2019,48(10):706-711.[9]王爱平,高露娟,席丽艳,等.足癣患者治疗现状调查[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4,9(6):335-338.[10]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科普版2022)[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17(2):89-93.[11]张璐璐,沈永年,王晓红,等.藿黄浸剂对角化过度型足癣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体外抗真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3(4):217-219.[12]盛艺婕,刘瓦利.中药外治法治疗角化过度型手足癣研究现状[J].北京中医药,2014,33(10):791-793. [13]杜霞.真菌耐药机制及治疗对策的研究进展[J].感染㊁炎症㊁修复,2022,23(1):61-64.[14] G U P T A A K,P A Q U E T M,S I M P S O N F C.T h e r a p i e s f o r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J].C l i n D e r m a t o l,2013, 31(5):544-554.[15]余进,朱红梅.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17(1):1-7.[16] N G U Y E N C V,C O L L I E R S,M E R T E N A H,e t a l.T i n e ac a p i t i s:A s i n g l e-i n s t i t u t i o n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r e v i e w f r o m2010t o2015[J].P e d i a t r D e r m a t o l,2020,37(2):305-310. [17]余进,朱敏.中国头癣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修订版)[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14(1):4-6.[18]陈雪雯,陈裕充,温海.部分新型外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17(1): 55-58.[19]闫隽,李文彬,赵一丁,等.皂白散治疗足癣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20,26(14):67-70.[20]陈红风,秦国政,陈明岭,等.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48-149,159.[21]王海亮,景瑛.中药癣酊联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手足癣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4):84-86.[22]孙国琳,阎雪莹.中药抗真菌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5,28(2):295-297.[23]李媛媛,刘霞,张乐其,等.中医有关趾间型足癣的论述及苦矾浸足方经验分享[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7,12(5): 298-300.[24]颜志芳,沈冬,盛艺婕,等.醋泡方外用治疗角化型手足癣120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刊,2017,52(2):74-78.[25]禤国维,范瑞强.中医皮肤性病科治法锦囊[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119,125-127.㊃04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2月第18卷第1期 C h i n J M y c o l,F e b r u a r y2023,V o l18,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6]佘远遥.中医特色治疗皮肤病[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38.[27]李红毅,陈达灿.皮肤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68.[28]徐光勇,周春英,孙龙,等.甲癣洗剂对正常指甲生长速度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10): 938-939.[29]李世珍.手足甲癣案[J].中国针灸,2002,22(5):66.[30]张会娜.王萍扶正法治疗甲真菌病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6):3407-3409.[31]蒋岚,孙丽蕴.中医古代文献对于头疮的病名释义及证治述要[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123-127. [32]肖国士,潘开明.皮肤病名医医案精选[M].北京名医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7:28-29.[33]孙晓莉,李宗民.中药酊剂外搽治疗小儿头癣85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3):91. [34]张丽丽.黄柏洗剂联合复方酮康唑软膏治疗小儿头癣22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5):70-72. [35]张昌秦,陈逸梦,林雪娟.六一散加枯矾治疗脚湿气50例[J].光明中医,2015,30(7):1446-1447.[36]王东,王强,任凯芳.中药塌渍合并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治疗股癣6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0):21-22.[37] K H A N M S,A HMA D I,C AM E O T R A S S.C a r u m c o p t i-c u m a nd T h y m u s v u l g a r i s o i l s i n h i b i t v i r u le n c e i n T r i c h o-p h y t o n r u b r u m a n d A s p e r g i l l u s s p p[J].B r a z J M i c r o b i o l, 2014,45(2):523-531.[38]张石群,林辉,苗琦,等.覆盆子提取物联合唑类药物抗真菌活性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1):4-7. [39]陶茂灿,夏修蛟,曹毅.黄连解毒汤体外抗真菌活性及其与西药的联合药敏试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3):585-587.[40]王莉,茅伟安,吴建华.药用植物源抗真菌药增效剂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4,9(4):248-251. [41]夏雅静,吴永卓,雷佳银,等.我国中草药抗真菌的回顾性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9,41(1):26-29. [42]王玉连,吴建华.中药抗真菌作用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8,39(9):638-642.[收稿日期]2022-04-30[本文编辑]卫凤莲(上接第23页)[6]A G A RWA L G,G A B R A N I R.A n t i v i r a l p e p t i d e s:i d e n t i f i-c a t i o n a nd v a l i d a t i o n[J].I n t J Pe p t R e s T h e r,27(1):149-168.[7]M E R C E R D,T O R R E S M,D U A Y S,e t a l.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t e s t i n g o f 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 p e p t i d e s t o b e t t e r p r e-d i c tef f i c a c y[J].F r o n t C e l l I n f e c t M i c r o b i o l,2020,10:326.D O I:10.3389/f c i m b.2020.00326.[8]C H E N C,L U T.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c h a l l e n g e s o f a n t i m i c r o-b i a l p e p t i d e s f o r t T h e r a p e u t ic a p p l i c a t i o n s[J].A n t i b i o t i c s(B a s e l),2020,9(1):24.[9]黄小建,李跃龙,戚南山,等.抗菌肽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J].动物医学进展,2020,41(12): 115-119.[10]李云香,姚倩,任玫,等.抗菌肽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9,40(9):98-103.[11]徐珂,张丽萍,张园园,等.微生物源抗菌肽表达系统研究进展及改造策略[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9,40(5): 454-460.[12]陈亮,李瑞静,黄亮,等.微生物抗菌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杂志,2017,53(2):15-19. [13] P I S O S C H I A,P O P A,G E O R G E S C U C,e t a l.A n o v e r-v i e w o f n a t u r a l 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 s r o l e i n f o o d[J].E u r J M e dC h e m,2018,143:922-935.D O I:10.1016/j.e j m e c h.2017.11.095.[收稿日期]2021-08-02[本文编辑]陈雪红㊃14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2月第18卷第1期 C h i n J M y c o l,F e b r u a r y2023,V o l18,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甲癣发展报告

甲癣发展报告

甲癣发展报告简介甲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指手指甲或脚趾甲感染真菌所引起的疾病。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甲癣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治疗方法,为读者提供更多了解和处理这种疾病的信息。

甲癣的流行情况甲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发病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甲癣在亚洲国家尤其是热带地区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湿热的气候环境有关。

此外,甲癣在一些特定职业人群中也有较高的发病率,如游泳教练、美甲师等。

甲癣的症状和诊断甲癣的主要症状包括指(趾)甲变厚、变色、变形,甲面出现白色或黄褐色的斑点,甲缘有刺状突起等。

患者通常会感觉到疼痛和瘙痒,严重的病例可能导致甲板脱落。

诊断甲癣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包括甲片镜检、真菌培养等。

甲癣的发展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甲癣的治疗和防控工作得到了较大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始研究和应用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甲癣的治愈率和预防率。

甲癣的治疗方法对于甲癣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两种方法。

药物治疗包括外用药和口服药,外用药主要是抗真菌药物,如灰霉素、克霉唑等,口服药主要是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物理治疗主要是通过激光治疗、紫外线照射等手段来杀死甲癣病菌。

甲癣的预防措施甲癣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保持手脚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穿潮湿的袜子和鞋子,不与他人共用洗浴用具和擦拭物品等。

另外,定期修剪和清洗指(趾)甲也是预防甲癣的重要手段。

结论甲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通过对甲癣的发展趋势和治疗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对于甲癣的治疗和预防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绩。

然而,我们仍需加强对于甲癣的认识和宣传,促进更多的研究和创新,以提高甲癣的治愈率和预防率,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患者的影响。

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基层实践版2020)

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基层实践版2020)

㊃诊疗指南㊃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基层实践版2020)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工作组ʌ关键词ɔ手癣;足癣;诊断;治疗;指南ʌ中图分类号ɔ R756.3ʌ文献标识码ɔ A 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20)15-0325-062017版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自发表以来,为全国广大皮肤科医生在手足癣的临床诊治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㊂但基层医生尤其是全科医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指南部分内容尚不能很好理解和熟练应用㊂如,指南的治疗部分,由于篇幅所限,具体用药方法或方案未能详细阐述㊂现应广大基层医生的要求,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专家工作组对新版手足癣诊疗指南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并做部分解读,目的是使基层医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本指南㊂但临床工作中如有无法解决的相关问题,请转诊专科医生㊂本指南(基层实践版)的参编专家(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列):顾军㊁李春阳㊁李福秋㊁李若瑜㊁刘维达㊁吕雪莲㊁冉玉平㊁王爱平㊁温海㊁席丽艳㊁章强强㊁朱敏㊁朱红梅(执笔)㊂1定义手癣(t i n e a m a n u s)和足癣(t i n e a p e d i s)是指由皮肤癣菌(d e r m a t o p h y t e s)引起的手足部浅表真菌感染,主要累及指/趾间㊁手掌㊁足跖及侧缘,皮损可蔓延至手㊁足背及腕㊁踝部㊂要点1-1 手癣㊁足癣的侵犯局限于表皮,故属于浅表真菌感染㊂要点1-2仅发生于足背和/或手背的浅表皮肤癣菌感染,通常归入体癣范畴㊂要点1-3从定义看,只有皮肤癣菌可称为手癣㊁足癣的致病真菌㊂非皮肤癣菌性真菌也可在手㊁足部引起类似手癣㊁足癣的临床表现,如,由念珠菌引起,但应称之为手足皮肤念珠菌病㊂2病原菌手癣㊁足癣的致病菌为皮肤癣菌,其中以毛癣菌为主,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最常见㊂3流行病学3.1发病率足癣是最常见的浅部真菌病,大范围的区域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平均发病率多在10%以上㊂欧洲平均发病率约14%[1],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发病率18%~39%[2-5],甚至更高㊂在皮肤浅表真菌感染中,足癣约占1/3以上[1,6-8]㊂3.2感染源及感染途径皮肤癣菌作为手癣㊁足癣的致病真菌,可以在人与人㊁动物与人㊁污染物与人之间传播㊂共用鞋袜,在公共浴室㊁健身房㊁游泳池等场所赤足,以及其他密切接触病原菌的情况下易被感染㊂浅表性真菌感染在患者自身体表不同部位之间也可以传播,如,足癣可引起手癣㊁体股癣及甲癣等;而临床可见1/3以上足癣患者常伴有甲真菌病[1,9]㊂环境因素对发病起一定作用,湿热地区和高温季节的手癣㊁足癣更高发㊂3.3易感人群手足多汗㊁穿过紧不透气鞋袜的人群,免疫功能受损人群的手癣㊁足癣发病率较高㊂很多足癣患者有家族癣病史,这种现象在 两足一手 型手㊁足癣人群中尤为突出㊂3.4治疗现状足癣初发病例中,超过70%患者选择医院就诊或药店购药,但治疗前经真菌学检查者不足1/3;而复发患者绝大多数选择医院就诊㊂足癣患者多选择外用药治疗,小部分选择口服和外用药物联合,极少数选择单用口服药物[9]㊂绝大多数患者每次外用药物最长14d,最短3d[9],55%的患者使用外用药物坚持不到1周[10]㊂治疗后患者认为有㊃52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效的标志为瘙痒和/或皮疹消失[9-10]㊂3.5预后及影响足癣复发率高,80%以上患者平均每年复发超过2次㊂足癣对患者的健康㊁工作㊁社交及日常生活有明显的影响㊂过半数患者因瘙痒而影响睡眠,继发细菌感染者高达40%[10]㊂要点3-1手癣㊁足癣是常见病㊁多发病㊂临床见到类似手癣㊁足癣样临床表现,应优先考虑真菌感染㊂要点3-2手癣㊁足癣的感染源,可能来自外环境,也可能来自自身的癣菌感染㊂因此除了对外的防护,也要重视自身癣病的防治㊂ 两足一手 型手㊁足癣中,足癣/甲真菌病的发生通常早于手癣的出现,手癣常初发于挠抓足部及趾甲的一侧手[11],这类患者可以追问家族成员的类似发病史㊂要点3-3某些特殊人群(肥胖㊁糖尿病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存在手癣㊁足癣的易感因素,需加以关注㊂要点3-4手癣㊁足癣的高复发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说明当前治疗策略面临挑战,改进防治方案和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样值得重视㊂要点3-5手癣㊁足癣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很大部分患者以瘙痒缓解为治疗终点,没有按医嘱要求完成疗程㊂4临床表现根据皮损形态,足癣一般分为水疱型㊁间擦糜烂型㊁鳞屑角化型等,在临床不同阶段几种类型可以同时存在㊂4.1水疱型通常见于足跖中部或趾间皮肤,足跟少见㊂原发损害以成群或散在分布的小水疱为主,疱壁厚,疱液清;水疱干燥吸收后发生脱屑㊂患者初期常有明显瘙痒或刺痛感㊂此型有较强的继发细菌感染和促发癣菌疹的倾向㊂要点4-1此型足癣的致病真菌以趾间毛癣菌多见㊂局部炎症反应明显,如外用药物选用不当,可促发癣菌疹㊂如治疗不及时,病程迁延,疱液及水疱破损后的创面易继发细菌感染㊂4.2间擦糜烂型最常见于4~5和3~4趾间,好发于手足多汗㊁长期浸水或穿着不透气鞋的人群㊂皮损表现为:趾间糜烂㊁浸渍发白;除去表面浸渍发白部分,下方可见红色糜烂面,有时伴少量渗液㊂患者瘙痒感明显㊂此型夏季多发,易并发细菌感染所致的小腿丹毒或蜂窝织炎等㊂要点4-2此型足癣皮损表面浸渍发白覆盖下即为糜烂面㊂好发于因瘙痒揉搓局部,或长时间浸泡于积水中的足癣人群㊂细菌可由破损处侵入皮下或淋巴管,引起临近部位感染或者丹毒㊂4.3鳞屑角化型皮损多累及足跖,大片表皮增厚㊁粗糙㊁干燥脱屑,自觉症状轻微㊂足跟㊁足缘每到冬季易发生皲裂㊁出血,自觉疼痛㊂慢性病程,可合并有甲真菌病㊂要点4-3此型足癣的足跟㊁足底皮损角化增厚,在夏季皮损边缘也可发生新的炎性皮疹如水疱等,需与单纯的老年性皮肤干燥㊁角化过度型湿疹鉴别㊂患者在冬季多因皮肤干燥皲裂及疼痛就诊㊂接诊时,查看趾间及临近部位有无足癣㊁甲真菌病相关症状有助于正确诊断㊂要点4-4鳞屑角化型足癣,常用的外用药物局部渗透性不佳,治疗较其他类型更困难㊂如果没有系统用药禁忌症,建议联合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㊂手癣与足癣临床表现大致相同,但分型不如足癣明显㊂皮损初起时常见散在小水疱,随后出现脱屑,病程长时可见角化增厚㊂损害多限于一侧,常始于掌心㊁第二㊁第三或第四指掌处,而后累及整个手掌㊂自觉症状不明显㊂一些单侧受累的手癣病例伴有鳞屑角化型足癣,呈现特殊的 两足一手型 表现, 一手 常为挠抓足部及趾甲的所用手,或是日常习惯用的优势侧手㊂致病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12-13]㊂要点4-5手癣早期多为单侧,常继发于足癣㊂当单侧手掌㊁手背㊁侧缘出现鳞屑㊁角化过度㊁水疱且能观察到活动性皮损边缘时,建议同时查看指趾有无甲真菌病㊁双足有无足癣相关症状㊂病程长时,手癣可累及双侧㊂如临床表现不典型,进行实验室真菌学检查将有助于诊断㊂手癣㊁足癣的并发症:足癣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导致丹毒或蜂窝织炎等,多见于间擦糜烂型患者㊂要点4-651%的丹毒患者罹患有趾间糜烂型足癣[14]㊂足癣是下肢丹毒和蜂窝织炎的高危因素之一,是部分下肢丹毒患者唯一的易感因素[15-17]㊂临床建议,有过下肢丹毒发作病史的足癣患者治愈㊃62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足癣十分必要㊂手癣㊁足癣(以足癣多见)炎症反应剧烈或局部治疗处置不当时可触发癣菌疹,这是患者对自身病灶中的真菌成分或代谢产物产生的变态反应性疾病㊂皮疹对称发生,表现多样,常见为湿疹样癣菌疹[18-19]㊂癣菌疹处检查不到真菌,皮肤癣菌菌素皮试为阳性反应㊂按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联合原发皮损的抗真菌治疗可很快缓解两个疾病的症状㊂要点4-7癣菌疹是一种变态反应,可发生在原发皮损临近部位,也可发生在远离皮损的肢体部位,严重时可泛发全身㊂5实验室检查真菌学检查包括真菌镜检和培养㊂两种检查结果互为补充,一般建议尽可能同时展开㊂真菌直接镜检的优点是设备要求简单,操作简便,可快速出结果,阳性具有诊断价值㊂操作中,从皮损活动性边缘的鳞屑或水疱壁取材,以10%~ 15%氢氧化钾(K O H)作载液制片㊂显微镜下见到分隔和分支的透明菌丝或关节孢子即判断为阳性㊂真菌荧光染色等方法,有助于突出显示标本中的菌丝和孢子㊂真菌培养,包括后续的菌种鉴定可明确致病菌,有利于临床医生选择针对性药物及病情观察随访㊂一般选用沙堡弱培养基,26~28ʎC,培养2~4周㊂在形态学方法鉴定菌种有困难时,也可选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㊂要点5-1取材的注意事项:取材对检查结果影响很大,尽量从皮损的活动性边缘采取样本㊂如:对于水疱型,刮取水疱壁;趾间型,勿只取浸渍糜烂表面;鳞屑角化型,取材层次勿太表浅㊂要点5-2如何提高真菌镜检阳性率:一般以10%~15%氢氧化钾(K O H)作载液制片㊂加入荧光染液,或是乳酸棉酚蓝等染液,有助于准确识别菌丝和孢子等特殊结构,减轻判读难度,提高阳性率㊂要点5-3直接镜检结果的临床价值:皮疹典型,镜检阳性,诊断成立;皮疹典型,镜检阴性,不能除外诊断;皮疹不典型,镜检阳性,诊断成立;皮疹不典型㊁镜检阴性,除外诊断㊂要点5-4真菌培养的优势:诊断或治疗困难的病例需作真菌培养㊂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真菌,除了提供关于感染来源的信息,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菌种保藏也利于后续的各种科学研究㊂要点5-5如何提高真菌学检查阳性率:一些病例,例如鳞屑角化型手癣㊁足癣,真菌学检查阳性率较低㊂而真菌镜检结合真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一镜检或培养㊂必要时可多次㊁多点㊁多部位㊁多量取材检查㊂要点5-6对于仅配置镜检设备的基层单位,荧光染色方法操作简便,可以提高直接镜检阳性率,适合应用㊂如有必要需做菌种分离㊁鉴定㊁药敏,可转诊或求助上级医院的相关专科㊂6诊断和鉴别诊断典型病例根据临床特点和真菌学检查结果,易于确诊㊂但真菌学检查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阴性时也不能完全除外真菌感染,需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判断㊂手癣㊁足癣的鉴别诊断,应从病原学和皮疹特征两方面考虑㊂要点6-1手癣㊁足癣需与其他真菌(如,念珠菌㊁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等)引起的浅表真菌感染相鉴别㊂直接镜检难以区分时,真菌培养有助于病原真菌的鉴定㊂要点6-2与其他微生物感染的鉴别:如,红癣,可见于趾间,属于纤细棒状杆菌感染,皮损在伍德灯下呈珊瑚红色或亮红色;如,掌跖部位同时出现红斑㊁领圈样脱屑,但无自觉症状,需注意排查二期梅毒㊂要点6-3与相同发病部位的皮炎湿疹㊁汗疱疹㊁剥脱性角质松懈症和掌跖脓疱病等相鉴别㊂掌握所需鉴别疾病的特点非常重要㊂如,湿疹,皮疹呈多形性改变,分布对称性,身体其他部位(严重时全身)也可见到类似皮损;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皮损炎症反应轻,一般无瘙痒,可自愈㊂而最重要的鉴别点,是这些疾病的皮损处真菌学检查结果均为阴性㊂7治疗手癣㊁足癣的治疗目标是清除病原菌,快速解除症状,防止复发㊂治疗原则㊁药物选择和治疗方法基本相同㊂外用药㊁口服药或二者联合方案均可选用㊂选择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手癣㊁足癣的临床分型㊁严重程度㊁合并疾病及患者依从性等因素㊂㊃72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7.1局部治疗临床可用的外用药物有:①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包括咪康唑(乳膏等,2次/日,疗程4周)㊁酮康唑(2%乳膏等,1次/日,疗程4周)[20]㊁克霉唑(2次/日,疗程4周)㊁益康唑(2次/日,疗程4周)㊁硫康唑(1%喷雾剂等,1次/日,疗程4周)[21]㊁联苯苄唑(1%乳膏等,1次/日,疗程4周)[22]以及卢立康唑(1%乳膏等,1次/日,疗程2周)[23-24]等㊂②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主要包括特比萘芬(1%乳膏㊁喷雾剂㊁溶液等,1~2次/日,疗程2~4周)[25]㊁布替萘芬(1%喷雾剂等,1次/日,疗程4周)[26-27]和萘替芬(2%乳膏㊁凝胶等,1次/日,疗程2周)[28]等㊂③吗啉类抗真菌药:主要包括阿莫罗芬(0.25%乳膏等,1次/日,疗程4周)[28]等㊂④其他抗真菌药物:如环吡酮胺(1%软膏等, 1~2次/日,疗程4周)[30-31]㊁利拉萘酯(2%乳膏等,1次/日,疗程4周)[32]㊁咪唑与丙烯胺类的复方制剂(1%萘替芬0.25%酮康唑乳膏,1~2次/日,疗程2~4周)[33]等药物㊂用法与疗程,与上述咪唑类或丙烯胺类近似㊂⑤角质剥脱制剂:水杨酸等㊂⑥中药制剂等㊂局部抗真菌治疗具有起效较快,费用较低,避免系统用药不良反应等优势㊂但可能存在:药物涂布不均匀,因衣物鞋袜擦除而遗漏病灶,鳞屑角化型手癣㊁足癣局部药物渗透性较差,因疗程长㊁局部黏腻不适造成患者依从性差等情况,导致足癣复发率变高㊂要点7-1目前临床常用局部治疗抗真菌药物以咪唑类㊁丙烯胺类为主;统计学分析显示,其治疗足癣㊁体股癣的疗效无差异㊂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局部治疗的疗效受到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用药方法的影响㊂要点7-2手癣㊁足癣局部治疗的注意事项:依据皮损类型选择不同药物剂型,如,水疱型选用无刺激的溶液或乳膏;指/趾间擦糜烂型,先用温和的㊁散剂或粉剂将局部收敛干燥后,再用乳膏等其他剂型;鳞屑角化型可选择乳膏或软膏,角质剥脱剂㊂要点7-3手癣㊁足癣局部治疗的涂药范围:除了肉眼可见皮损部位,应扩大药物涂布范围到临近部位及其周边㊂要点7-4手癣㊁足癣的局部治疗疗程:症状消失后,应再维持治疗1~2周或者更长时间㊂要点7-5难治性的鳞屑角化型手癣㊁足癣,一般建议延长用药2周,或联合应用系统抗真菌药物㊂要点7-6角质剥脱剂(如,水杨酸类制剂)局部使用治疗手癣㊁足癣,其作用机制是部分剥脱含有癣菌的表皮角质层㊂临床应用中应注意把控剥脱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勿用于皮肤明显破损处,以免造成刺激症状㊂要点7-7特殊人群,如妊娠及哺乳期妇女㊁儿童等的用药㊂外用抗真菌药物中:克霉唑㊁咪康唑可用作妊娠期患者一线药物,布替萘芬㊁环吡酮㊁萘替芬㊁特比萘芬排在上述药物之后使用;益康唑妊娠前3个月避免使用,第二及第三个3个月少用;酮康唑可能安全,但限于短期㊁局部使用[34]㊂对于哺乳期患者,克霉唑㊁酮康唑㊁咪康唑㊁特比萘芬等外用抗真菌药被列入哺乳期药物安全分级L2级(较安全,在有限数量的对哺乳母亲用药研究中,没有证据显示其副作用增加,和/或哺乳母亲使用该种药物有危险性的证据很少)㊂哺乳期患者的局部治疗,建议以L2级抗真菌药物为主[35]㊂上述这些特殊人群患者的局部治疗,仍应权衡利弊后谨慎用药㊂用药前请具体参考药物说明书㊂7.2系统治疗与局部治疗相比,系统抗真菌治疗具有疗程短㊁用药方便㊁不遗漏病灶㊁患者依从性较高㊁复发率低等优点,适用于皮损泛发或受累面积大㊁鳞屑角化型㊁局部治疗依从性差或疗效欠佳的手癣㊁足癣患者,以及伴有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㊁艾滋病等)的手癣㊁足癣患者㊂临床手癣㊁足癣治疗常用的系统抗真菌药为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36-37]㊂用药剂量及常用疗程:特比萘芬,250m g/d,疗程1~2周㊂伊曲康唑,100 m g/d,疗程2周;或100~200m g,2次/日,疗程1周㊂国内氟康唑治疗手癣㊁足癣的用药资料较少㊂要点7-8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的安全性已被国内外众多的临床研究所证实,具体使用时(尤其是特殊人群,如老年人㊁儿童,或是有糖尿病等系统疾病的人群)仍应参考药物说明书㊂7.3联合治疗外用药和口服药联合由于局部用药和系统㊃82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用药各有其局限性㊂联合治疗在临床上已日益受到重视,常用的方法是一种外用药物和一种口服药物的联合㊂联合治疗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还可以缩短疗程㊁降低费用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㊂可选择方案见表1㊂表1口服加局部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手癣㊁足癣的可选方案T a b.1 C o m b i n e d t o p i c a l a n d o r a l a n t i f u n g a l t r e a t m e n t o p t i o n s o f t i n e a m a n u s a n d t i n e a p e d i s联合用药方案常用疗程丙烯胺类特比萘芬250m g/d+外用抗真菌药物疗程1~2周咪唑类伊曲康唑400m g/d+外用抗真菌药物疗程1~2周局部用药的联合采用抗真菌机制相似或不同的药物相联合(例如:唑类药物+丙烯胺类药物),也可选用抗真菌药物与其他作用机制药物(如,角质剥脱剂或中药制剂)的联合㊂要点7-9某些皮损炎症反应剧烈㊁瘙痒严重的手癣㊁足癣病例,局部联合用药建议:可先选用复方制剂(抗真菌药加糖皮质激素,如复方酮康唑乳膏㊁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应避免单一使用激素类外用药㊂)治疗1~2周,待炎症及瘙痒缓解后,需改换不含糖皮质激素的外用抗真菌药物进行后续治疗㊂7.4某些特殊病例的处理当手癣㊁足癣趾/指间有糜烂或急性湿疹样表现,如外用药物不当,有可能导致刺激性皮炎㊁或激发加剧接触性皮炎症状㊂炎症反应剧烈或局部治疗处置不当时可触发癣菌疹㊂某些足癣患者可能继发或局部混合细菌感染,也有些患者存在或混合有其他非皮肤癣菌性真菌感染㊂要点7-10当手癣㊁足癣皮损有急性湿疹样改变时,建议:治疗起始采用有效口服抗真菌药物与局部外用激素类药物联合的方法;待症状缓解后,再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40]㊂要点7-11出现癣菌疹,按皮炎湿疹类处理,同时治疗原发手癣㊁足癣病灶㊂要点7-12足癣继发细菌感染时,应首先抗细菌治疗,待细菌感染控制后再行抗真菌治疗㊂当局部混合细菌感染时,诊断明确后可联合使用抗细菌治疗药物㊂要点7-13由念珠菌和/或非皮肤癣菌性霉菌所致的手足浅部真菌感染,或者上述真菌与皮肤癣菌的混合感染病例,治疗建议选用广谱抗真菌药物㊂8疗效评定标准红斑㊁丘疹㊁鳞屑㊁水疱㊁糜烂㊁浸渍㊁发白完全消退,瘙痒消退,真菌学检查阴性㊂9健康教育手癣㊁足癣,尤其是足癣,容易复发或再感染㊂患者规范治疗㊁全程治疗,也就是足剂量㊁足疗程治疗,对提高治愈率㊁预防复发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㊂健康教育对防治足癣㊁降低其复发及减少传播至关重要㊂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如:电视㊁报刊杂志㊁互联网㊁医疗机构㊁药店㊁患者亲友群等,开展以下方面健康教育:①注意个人卫生:手足部浴后及时擦干趾/指间,穿透气性好的鞋袜,鞋子可使用短波紫外线等进行消毒;避免长期将手足浸泡入水等液体中,掌跖出汗多时可局部使用抑汗剂㊁爽身粉剂或抗真菌散剂(如,硝酸咪康唑散),保持鞋袜㊁足部清洁干燥,也可将抗真菌散剂(如,硝酸咪康唑散)撒于鞋袜,预防复发㊂②注意浴池㊁宿舍等场所公共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日常生活物品,如:指甲刀㊁鞋袜㊁浴盆和毛巾等㊂③积极治疗自身其他部位的癣病(特别是甲真菌病),同时还需治疗家庭成员㊁宠物的癣病㊂参考文献[1]B u r z y k o w s k i T,M o l e n b e r g h s G,A b e c k D,e t a l.H i g hp r e v a l e n c e o f f o o t d i s e a s e s i n E u r o p e:r e s u l t s o f t h e A c h i l l e sP r o j e c t[J].M y c o s e s,2003,46(11-12):496-505.[2]I l k i t M,D u r d u M.T i n e a p e d i s:t h e e t i o l o g y a n d g l o b a l e p i-d e m i o l o g y o f a c o mm o n f u n g a l i n f e c t i o n[J].C r i t R e v M i c r o-b i o l.2015;41(3):374-388.[3]A m e e n M.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 f s u p e r f i c i a l f u n g a l i n f e c t i o n s[J].C l i n i c s i nD e r m a t o l o g y,2010,28(2):197-201.[4]H a v l i c k o v a B,C z a i k a V A,F r i e d r i c h M.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t r e n d s i n s k i n m y c o s e s w o r l d w i d e[J].M y c o s e s,2008,51(S u p p l4):2-15.[5]杨利红,赵颖,严淑贤,等.上海新泾社区50岁以上居民足癣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2):92-94. [6]W a t a n a b e S,H a r a d a T,H i r u m a M,e t a l.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s u r v e y o f f o o t d i s e a s e s i n J a p a n:r e s u l t s o f30,000f o o tc h e c k s b yde r m a t o l o g i s t s[J].J D e r m a t o l,2010,37(5):397-406.㊃92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7]C h e n g S,C h o n g L.A p r o s p e c t i v e 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 s t u d y o nt i n e a p e d i s a n d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 i n H o n g K o n g[J].C h i n M e d J(E n g l),2002,115(6):860-865.[8]费实,肖常青,李振洁,等.1999~2007年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发病及镜检情况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4(2): 93-96,101.[9]王爱平,高露娟,席丽艳,等.足癣患者治疗现状调查[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4,9(6):335-338.[10]徐楠,温海.足癣复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l(3):174-176.[11] D a n i e l C R I I I,G u p t a A K,D a n i e l M P,e t a l.T w o f e e t-o n eh a n d s y n d r o m e: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m u l t i c e n t e r s u r v e y[J].I n t JD e r m a t o l,1997,36(9):658-660.[12] W i l s o n M,B e n d e r S,L y n f i e l d Y,F i n e l l i L J.T w o f e e t-o n eh a n d s y n d r o m e[J].J A m P o d i a t r M e d A s s o c,1988,78(5):250-253.[13] P a r k B C,L e e S J,K i m D W,e t a l.M o l e c u l a r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 m y c o l o g i c c o r r e l a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o n c o m i t a n t t i n e a p e d i s a n d t i n e a m a n u u m i n f e c t i o n[J].A r c h D e r m a t o l, 2009,145(2):205-207.[14] Mül l e r D P,H o f f m a n n R,W e l z e l J.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 s o f t h et o e w e b a n d t h e i r i m p o r t a n c e f o r e r y s i p e l a s o f t h e l e g[J].JD t s c h D e r m a t o l G e s,2014,12(8):691-695.[15] R o l d a n Y B,M a t a-E s s a y a g S,H a r t u n g C.E r y s i p e l a s a n dt i n e a p e d i s[J].M y c o s e s,2000,43(5):181-183.[16] P a v l o t s k y F,A m r a n i S,T r a u H.R e c u r r e n t e r y s i p e l a s:r i s kf a c t o r s[J].J D t s c h D e r m a t o l G e s,2004,2(2):89-95.[17] C a n n o n J,R a j a k a r u n a G,D y e r J,e t a l.S e v e r e l o w e r l i m bc e l l u l i t i s:def i n i ng th e e pi d e m i o l o g y a n d 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p r i-m a r y e p i s o d e s i n a 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 c a s e-c o n t r o l s t u d y[J].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 I n f e c t,2018,24(10):1089-1094.[18] R o m a n o C,R u b e g n i P,G h i l a r d i A,e t a l.A c a s e o f b u l l o u st i n e a p e d i s w i t h d e r m a t o p h y t i d r e a c t i o n c a u s e d b y T r i c h o-p h y t o n v i o l a c e u m[J].M y c o s e s,2006,49(3):249-250.[19]K a a m a n T,T o r s s a n d e r J.D e r m a t o p h y t i d-a m i s d i a g n o s e de n t i t y[J]?A c t a D e r m V e n e r e o l,1983,63(5):404-408.[20]李春阳,李诚菊,徐永豪,等.2%酮康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开放性㊁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1,6(2):112-114.[21]王美芳,李邻峰,程海燕,等.1%硝酸硫康唑喷雾剂治疗足癣及鞋袜用药对预防复发的作用[J].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8,13(3):164-167.[22]王爱平,温海,赖维,等.1%联苯苄唑霜治疗足癣长期疗效观察[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8,3(4):224-227. [23]符美华,李岷,李若瑜,等.不同疗程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多中心㊁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7):453-456.[24]J a r r a t t M,J o n e s T,A d e l g l a s s J,e t a l.E f f i c a c y a n d s a f e t yo f o n c e-d a i l y l u l i c o n a z o l e1%c r e a m i n p a t i e n t sȡ12y e a r s o fa g e w i t h i n t e r d i g i t a l t i n e a p e d i s:a p h a s e3,r a n d o m i z e d,d o u b l e-b l i n d,ve h i c l e-c o n t r o l l e d s t u d y[J].J D r u g s D e r m a-t o l,2014,13(7):838-846.[25] K o r t i n g H C,K i e n c k e P,N e l l e s S,e t a l.C o m p a r a b l e e f f i c a-c y a nd s a fe t y of v a r i o u s t o p i c a l f o r m u l a t i o n s o f t e r b i n a f i n e i nt i n e a p e d i s i r r e s p e c t i v e o f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r e g i m e n:r e s u l t s o f am e t a-a n a l y s i s[J].A m J C l i n D e r m a t o l,2007,8(6): 357-364.[26]李岷,顾军,毕志刚,等.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体股癣㊁足癣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7):471-472.[27] G u p t a A K.B u t e n a f i n e:a n u p d a t e o f i t s u s e i n s u p e r f i c i a lm y c o s e s[J].S k i n T h e r a p y L e t t,2002,7(7):1,2,5. [28]S t e i n G o l d L F,P a r i s h L C,V l a h o v i c T,e t L.E f f i c a c y a n ds a f e t y o f n a f t i f i n e H C l G e l2%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i n t e r d i g i-t a l a n d m o c c a s i n t y p e t i n e a p e d i s:p o o l e d r e s u l t s f r o m t w om u l t i c e n t e r,r a n d o m i z e d,d o u b l e-b l i n d,v e h i c l e-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 s[J].J D r u g s D e r m a t o l,2013,12(8):911-918. [29]王爱平,余进,陈伟,等.0.25%盐酸阿莫罗芬霜治疗足癣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5): 293-295.[30]王爱平,王端礼,虞瑞尧,等.1%环吡酮胺软膏治疗皮肤真菌病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31(5):337 [31] A l y R,F i s h e r G,K a t z I,e t a l.C i c l o p i r o x g e l i n t h e t r e a t-m e n t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i n t e r d i g i t a l t i n e a p e d i s[J].I n t J D e r-m a t o l,2003,42(S u p p l1):29-35.[32]王英,沈永年,朱红梅,等.利拉萘酯乳膏治疗体股癣及足癣的多中心随机双肓对照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8):476-478.[33]吴建华,温海,陶苏江,等.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足癣209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25(5):328-331.[34] P a t e l VM,S c h w a r t z R A,L a m b e r t W C.T o p i c a l a n t i v i r a la n d a n t i f u n g a l m e d i c a t i o n s i n p r e g n a n c y:a r e v i e w o f s a f e t yp r o f i l e s[J].J E u r A c a d D e r m a t o l V e n e r e o l,2017,31(9): 1440-1446.[35]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工作组.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2018修订版)[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14(1):1-3.[36] G u p t a A K,F o l e y K A,V e r s t e e g S G.N e w a n t i f u n g a l a g e n t sa n d n e w f o r m u l a t i o n s a g a i n s t d e r m a t o p h y t e s[J].M y c o p a t h-o l o g i a,2017,182(1-2):127-141.[37] T s u n e m i Y.O r a l a n t i f u n g a l d r u g s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d e r-m a t o m y c o s i s[J].M e d M y c o l J,2016,57(2):J71-75.[收稿日期]2020-10-08[本文编辑]施慧㊃03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

医院制剂甲癣涂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建立及方法适用性研究

医院制剂甲癣涂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建立及方法适用性研究

响,故选择74%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34min。

参考文献〔1〕Zhiqiang G,ZhaoOpI D,Qinduan W,el al.Cos)of chronic hepatihs B infection in Chida〔J〕.J Clin GasUoenterol:2074:33(16Suppl5): 15978.〔2〕王静.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研究进展〔〕•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606,10(1):967-P27〔5〕尹桂兰,康广山•复肝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7595(1:7R7.〔4〕喻国萍•慢性乙肝的中药治疗〔J〕・中国医疗前沿201,8(5):29R7.〔5〕李小妹,梁咏,康志英,等•清肝利胆口服液中对羟基苯乙酮含量的测定5〕中国实验方剂学杂质•201520(17):10962〔6〕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四部)〔S〕2015,附录:354R55.医院制剂甲癣涂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建立及方法适用性研究蔡素芬、,黎金丽2,徐晓、,黄久遂-(0.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广东广州510705;2.广州博济医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770)摘要:目的建立医院制剂甲癣涂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用于该产品。

方法依照《中国药典)2013年版四部通则115、110。

结果微生物计数法供试液用7.0%硫代硫酸钠溶液中和稀释制成1:20供试液,采用薄膜过滤法测定人工污染试验菌回收比值,试验组和中和剂对照组回收比值均在0.3〜2范围,说明此法能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且中和剂对微生物生长无毒害性,方法适用性良好;控制菌检查接种1:0供试液20mL至17mL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结果检出试验菌,说明方法适用。

结论甲癣涂剂微生物限度检查供试品经中和稀释后,微生物计数采用薄膜过滤法测定,控制菌检查接种相当于1mL供试品于17mL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检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浅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简介

浅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简介
建议在治疗前和(或)治疗中检测肝功 能,也应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问题
伊曲康唑
抗菌谱广、患者依从性好、疗效高及安全的特点, 适用于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霉菌引起的甲真菌病 用法:
冲击疗法: 每天2次,每次0.2g,餐时或饭后即服,服药7天,停药21天 为1个疗程,指甲真菌病2~3个疗程,趾甲真菌病3~4个疗程 连续疗法: 每日服药0.2g,连续服药2-4个月
特比萘芬
特比萘芬同样是高效安全的广谱抗真菌药 物,特别适用于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 病
用法:每天0.25g,指甲真菌病6-9周,趾 甲真菌病9-12周
氟康唑
该药广泛用于念珠菌病,故对念珠菌引 起的甲真菌病,可用氟康唑治疗
每周0.15~0.3g,顿服,指甲真菌病3~ 6个月,趾甲真菌6~9个月
浅表白斑型 远端(侧缘)甲下型 近端甲下型 甲板内型 全甲损毁型
实验室检查
真菌镜检 真菌培养 若培养出酵母性或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则
重复再培养2次,或者采用平皿多点培养,10 个生长点中有6点为同一种菌且同时直接镜检 有同样的阳性发现可判断为病原菌。 病理检查
诊断标准
1、典型的临床表现 2、真菌镜检阳性和/或真菌培养阳性 3、病甲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真菌成分 具1、2、3条或1、2条或2、3条均可确诊为某菌
皮肤癣菌具有亲角质性,是甲真菌病主要的致病 真菌
足癣患者容易继发甲真菌病,且与趾甲外伤有一 定的关系
病甲中酵母菌的分离率与环境的湿、温度、感染 部位以及患者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
指甲的酵母菌感染比趾甲更为常见,尤其是在家 庭妇女中,她们的双手经常浸泡在水中,故容易 出现酵母菌感染
霉菌在甲真菌病的致病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一组常驻于人体和温血动物皮肤表面的 嗜脂性酵母,在人头皮、面部、外耳道、 胸背部等皮肤表面均可分离到,可引起 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与脂溢性 皮炎(头皮屑)和特异性皮炎密切相关, 还可引起系统感染等

从六经辨证探讨甲癣的辨证分型

从六经辨证探讨甲癣的辨证分型

从六经辨证探讨甲癣的辨证分型作者:陈月莹吴玉莹梁雪莲韦婉玉唐淑珍王煜明吴志洪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21年第09期【摘要】为发挥中医药治疗甲癣的优势,为临床治疗甲癣提供新的思路,文章通过查阅、分析、总结中医药治疗甲癣的书籍和相关研究文献,并结合临床观察,以欧阳卫权所著的《伤寒论六经辨证与方证新探》中注解的六经辨证理论为指导,探讨甲癣的辨证分型。

分析甲癣发生的病因病机,将甲癣分为厥阴少阳型、太阴阳明型、少阴太阳型。

【关键词】甲癣;病因病机;六经辨证【中图分类号】R2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7-0007-03Discussion on the TCM Syndrome Types of Onychomycosis from the Six Meridia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CHEN Yueying1 WU Yuying1 LIANG Xuelian1 WEI Wanyu1 TANG Shuzhen1 WANG Yuming2 WU Zhihong2*1.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23,China;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23,ChinaAbstract:The subject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ert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 and to provide possible new ways for its clinical treatment.By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related books and research literatures on the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clinical observa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CM Syndrome Types of onychomycos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six classics in Annotation on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Six Classics of Typhoid and New Syndrome by Ouyang Weiquan. This paper divides onychomycosis into three types: Jueyin Shaoyang, Taiyin Yangming, Shaoyin Taiyang.Keywords:Onychomycosis; TCM Syndrome Types; Six Meridia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甲癬为皮肤癣菌病中较为顽固难治的一种,有时临床治愈后还可能再发。

灰指甲 病情说明指导书

灰指甲 病情说明指导书

灰指甲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灰指甲概述灰指甲又称甲癣,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特指由皮肤癣菌侵犯甲板/甲床所引起甲病变。

其具有传染性,多通过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为浑浊、增厚、分离、变色、萎缩、脱落、翘起、表面凹凸不平、钩甲以及甲沟炎等。

以往经常将灰指甲与甲真菌病混为一谈,但准确地说,灰指甲只是甲真菌病的一部分,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非皮肤癣菌的霉菌等真菌引起的指/趾甲感染。

由于甲板的特殊解剖结构特点、药物难以渗透,灰指甲顽固难治,治疗疗程长、复发率高。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甲癣。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足部。

常见症状:病甲出现浑浊、增厚、分离、变色、萎缩、脱落、翘起、表面凹凸不平等。

主要病因:皮肤癣菌感染。

检查项目:真菌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检测。

重要提醒:有灰指甲的患者平时应注意卫生,避免甲外伤,积极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病。

临床分类:灰指甲目前按照临床表现可分为5种主要类型:。

1、白色浅表型。

2、远端侧位甲下型(最常见类型)。

3、近端甲下型。

4、甲板内型。

5、全甲毁损型。

二、灰指甲的发病特点三、灰指甲的病因病因总述:灰指甲的主要致病菌为皮肤癣菌中的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念珠菌及某些霉菌等,多由手足癣直接传染导致,也可由于手指甲或脚趾甲外伤后感染真菌所致。

基本病因:暂无资料。

危险因素:可能增加发生灰指甲的风险因素包括:。

1、甲外伤或其他甲疾病。

2、有手癣或足癣的病史。

3、常穿不透气的鞋。

4、老年人,由于活动少,局部血液或淋巴循环障碍会增加患病风险。

5、男性易于发病。

6、经常长时间光脚走在潮湿的公共区域,如游泳池,健身房和淋浴室。

7、免疫功能受损,如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

8、亲属有皮肤真菌感染,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

李若瑜教授解答甲真菌病诊疗指南8点疑问

李若瑜教授解答甲真菌病诊疗指南8点疑问

李若瑜教授解答甲真菌病诊疗指南8点疑问李若瑜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北京大学皮肤性病中心主任、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副主任、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太地区医学真菌学会副理事长。

1. 口服抗真菌药治疗甲真菌病临床已经治愈,但是半年或者一年后再次复发,该如何处理,如何有效降低复发率?答: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口服药物的临床疗效还是不错的,但是也不排除仍有1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

如果治疗较长时间临床效果不理想或者治疗后短时间内出现复发,我们需要重新进行诊断,如果病原菌发生变化,对用药可能不敏感,或者患者自身的免疫状态发生异常等,如糖尿病,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

治疗结束后两三个月内出现症状,一般我们考虑复发;如果时间超过半年,则可能是出现了新的感染。

临床上有时也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比如全甲都破坏者,在疗程治疗结束后,需要再进行真菌学检查,观察真菌学是否已完全阴转,如果镜检或者培养未转阴,可以考虑延长治疗疗程,有时候还需要联合外用药物以加强口服药物的疗效。

2. 临床上当口服治疗疗程足够了,指趾甲生长恢复良好,但仅拇趾甲远端不能恢复,患者有需求希望趾甲完全长好,怎么解释及处理?答:患者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被真菌感染过的指甲在恢复的过程中可能仍旧会存在曾经“受伤”的“痕迹”。

最近一项研究显示,甲真菌病后的指甲不能以100%的生长恢复作为治愈的标准,一般认为达到90%以上外貌的恢复就算达到治愈标准。

剩下的指甲远端10%的部分允许有些微变形、轻度的分离甚至外观的增厚。

只要真菌学检查为阴性即可判定治疗成功。

为了防止复发,我们也可以再给患者适当使用一些外用药物。

3. 在甲真菌病治疗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延长口服药物的疗程,一般最长能延长到多久?答:一般情况下为4个月,但是对于脚趾甲,最长可延至6个月甚至更长。

但是在用药期间需要监测患者的肝功能、血象等。

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

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

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引言手癣和足癣是常见的皮肤病,分别称为手足癣。

它们通常由真菌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且容易反复发作。

本文的目的是提供关于手癣和足癣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指南,以帮助患者了解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两种皮肤病。

诊断手癣和足癣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瘙痒、脱屑、起泡和粗糙等。

在检查时,医生会观察症状,询问病史和家族史,并进行皮肤刮片以确定真菌感染的类型和程度。

治疗1、药物治疗手癣和足癣的治疗主要依靠抗真菌药物。

常用的外用药物包括克霉唑、特比萘芬和酮康唑等。

这些药物可减轻症状并消除真菌感染。

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也常用于治疗严重或复发的病例。

但是,口服药物可能会有副作用,如肝毒性,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生活习惯调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治疗手癣和足癣。

患者应保持手足部清洁干燥,避免穿紧绷的鞋袜,保持鞋袜透气性良好。

预防预防手癣和足癣的关键是保持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

以下是一些建议:1、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后。

避免用手触摸面部和眼睛,以免感染。

2、保持鞋袜干燥:定期更换干净的鞋袜,并确保鞋袜透气性好。

避免穿湿鞋袜,以减少真菌滋生的机会。

3、家庭成员间的预防: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了手足癣,建议将个人物品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家庭成员可以一起接受治疗,以防止复发。

注意事项在治疗手癣和足癣的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1、遵医嘱用药: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就医。

2、定期复查:为了确保治疗效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到医院复查。

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以帮助患者彻底治愈手足癣。

3、避免滥用药物:不要自行购买和使用未经医生建议的药物,以免加重病情或产生副作用。

4、避免搔抓:搔抓手足部位可能会引起感染扩散,导致病情加重。

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搔抓,如需搔痒可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

5、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手癣和足癣的复发。

2021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最全版)

2021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最全版)

2021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最全版)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侵蚀性关节炎症。

RA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基本病理表现为滑膜炎,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RA还可能并发其他疾病,如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骨折及抑郁症等。

我国RA患者的患病率约为0.42%,患者总数约为500万人,男女比约为1∶4.二)临床表现我国RA患者出现关节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6.15岁,确诊年龄平均为48.68岁。

RA的病情和病程具有异质性,可以表现为单关节炎至多关节炎。

二、诊断RA的诊断应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RA的诊断标准包括2010年ACR/EULAR联合制定的RA分类标准和2020年ACR/EULAR联合制定的RA诊断标准。

RA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关节炎症,减少关节畸形和残疾率。

三、治疗RA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目标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治疗策略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关节保护、体育锻炼、物理治疗、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等。

药物治疗包括疾病修饰抗风湿药、生物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其他治疗药物等。

RA的治疗应遵循“早期、个体化、目标化、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原则。

四、管理RA的管理包括治疗效果评估、药物安全监测、并发症预防和管理、生活方式干预、心理支持和教育等。

RA的管理应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总之,XXX制定的2021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是根据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制定的,旨在提高临床医师正确诊断和恰当治疗RA的水平,从而更好地控制关节炎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残疾和疾病负担。

关节炎是RA的典型表现,导致关节肿胀和疼痛,可能会限制活动并导致晨僵长达1小时以上。

RA通常会影响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踝和足趾关节,且呈对称性。

长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畸形,如腕关节强直、肘关节伸直受限、掌指关节尺侧偏斜、手指的“天鹅颈”和“纽扣花”畸形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和无法自理的生活。

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

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

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定义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简称其他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床所致的疾病。

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通常称为甲癣。

流行病学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2%-18%,全球的发病率差异较大。

20世纪80年代上海11万人口的调查结果显示,甲真菌病患病率为5.695。

全国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甲真菌病患者占皮肤科足病就诊者的15.7%(n=41329)。

甲真菌病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及部位均有关。

老年人发病率更高,60岁以上的趾甲真菌病患病率是60岁以下的4倍。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趾甲发病多于指甲,足拇趾甲罹患率高于其他甲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肥胖、吸烟足部潮湿多汗等都是甲真菌病的危险因素。

癣患者更易出现甲真菌病。

罹患甲银屑病可能会增加甲真菌感染风险,国外系统综述显示在甲银屑病患者中甲真菌病发生率为18%,高于同期对照组及多数一般人群甲真菌病的发病率。

甲外伤后也易继发真菌感染。

天然免疫缺陷或免疫受损人群易患甲真菌病,且病情较重。

甲真菌病的病原真菌主要来自患者自身,甲癣多由患者本人所患手足癣传播而来。

存在皮肤癣菌感染的患者可以作为传染源,直接或间接(污染的家庭内部或公共区域环境)传播给密切接触者。

有些其他霉菌导致的甲真菌病与患者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相关。

例如有研究发现泰国甲真菌病中圆酵母样亨德逊菌(现名:对半新柱顶孢)是重要病原真菌。

病因学与发病机制引起甲真菌病的病原真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甲真菌病病原菌种类可能存在地域(地理气候)或人群间的差异。

全球大部分地区,皮肤癣菌仍然是甲真菌病最主要的病原菌。

我国甲真菌病病原学综合调查显示皮肤癣菌约占甲真菌病病原菌65%-70%;酵母菌占10%-30%;其他霉菌所致感染占3%-12%;还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真菌混合感染。

皮肤癣菌嗜角蛋白,可侵犯人或动物的皮肤、毛发和甲板,在侵入甲板过程中释放各种酶,包括蛋白水解酶和酯酶。

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15版)

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15版)

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 ( 2015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共同组织专家组成“甲真菌病指南专家工作组”,对 2008 版指南进行了认真补充和修订,制定了2015 年版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

参加制定本指南的顾问: 吴绍熙、廖万清、金学洙; 成员(按姓氏笔划排列) : 王爱平、李福秋、李若瑜、刘维达、吕雪莲、章强强、温海、潘炜华;秘书: 余进; 特邀审阅:郑岳臣、李春阳。

1前言甲真菌病 (onychomycosis)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其患病率约占所有甲疾病的50%和所有皮肤感染的10%。

由于甲板的特殊解剖结构特点、药物难以渗透、治疗疗程长、复发率高等因素,导致其治疗存在很大挑战。

随着强效、安全的口服及外用抗真菌药物和物理治疗等新疗法的问世,给甲真菌病的治疗带来了显著进步。

但是,在甲真菌病的临床诊疗中仍然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存在诊断不清、盲目选择口服药物等问题,导致治疗结果不够理想。

近年来,国内在甲真菌病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特别是在2008 年“甲真菌病诊疗指南”发表后,使甲真菌病的诊疗更加规范合理,对临床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但是鉴于篇幅的限制,该指南只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和建议。

2010年相关专家又对具体实施指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表了“甲真菌病的诊疗难点和个体化策略”。

近年来,国内外在甲真菌病诊治方面又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为了进一步完善甲真菌病指南,规范甲真菌病的诊疗原则,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有益的指导,我们制定了本指南。

2定义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简称其他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床所致的病变。

其中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又称为甲癣。

3流行病学与发病因素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 2%~18%,全球的发病率有较大差别,我国南北跨度较大,发病率也存在地域差别。

黄褐斑诊疗规范(2021年版)

黄褐斑诊疗规范(2021年版)

黄褐斑诊疗规范(2021年版)一、概述黄褐斑(melasma)是一种慢性、获得性面部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对称分布于面颊、前额及下颌深浅不一、边界不清的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亚洲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达30%,易复发,难治愈。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辅以无创检测技术。

治疗可采用局部外用药物、系统用药及新型光电治疗等。

二、适用范围经过临床表现和/或无创检测技术确诊的黄褐斑。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对称分布的浅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多见于对称分布于面部(尤其是颧部),也可见于上肢。

(二)无创检测技术Wood灯及玻片压诊:Wood灯下表现为暗黄色斑片,玻片压诊后呈现褐色。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检查:皮损区可观察到黑素细胞树状突起和色素增多。

皮肤镜检查:黄褐斑色斑处血管数量增加并有血管形态改变。

VISIA图像分析:采用不同光源拍摄面部高像素图像,量化不同层次的色素及血管成分。

(三)诊断标准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分布,无明显炎症表现及鳞屑。

2.无明显自觉症状。

3.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

4.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

5.排除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等)引起的色素沉着。

(四)临床分型根据血管参与情况分2型:单纯色素型(melanized type,M 型):玻片压诊皮损不褪色,Wood灯下皮损区与非皮损区颜色对比度增加;色素合并血管型(melanized with vascularized type,M +V 型)玻片压诊皮损部分褪色,Wood 灯下皮损区与非皮损区颜色对比度增加不明显。

该分型对治疗药物及方法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根据色素所在位置分 2 型:表皮型(表皮色素增多)和混合型(表皮色素增多+真皮浅层噬黑色素细胞)。

该分型对治疗疗效判定有指导意义。

按照皮损发生部位分为4型:1.蝶形型:皮损主要分布在两侧面颊部呈蝶形对称性分布;2.面上部型(皮损主要分布在前额、颞部、鼻部和颊部;3.面下部型:皮损主要分布在颊下部、口周;4.泛发型:皮损泛发在面部大部区域。

菌斑性龈炎诊疗规范(2021年版)

菌斑性龈炎诊疗规范(2021年版)

菌斑性龈炎诊疗规范(2021年版)一、概述菌斑性龈炎也称慢性龈炎、边缘性龈炎或单纯性龈炎,临床上也常简称为牙龈炎或龈炎,是一种由牙菌斑引起的局限于游离龈和龈乳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菌斑性龈炎是最常见的牙周疾病之一,在人群中患病率高,尤其高发于青少年。

我国1982-1984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龈炎的患病率为66.98%,其中15岁年龄组为80.46%,我国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按照2018年国际牙周病学分类标准,我国成年人群中龈炎的患病率为23.1%。

菌斑性龈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牙龈红肿出血,该病预后良好,经过有效治疗牙龈可以完全恢复健康,如果不加以及时治疗,部分患者会发展成为牙周炎,因此龈炎也成为危害国人口腔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二、适用范围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菌斑性龈炎患者。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菌斑性龈炎最典型的自觉症状是牙龈出血,患者可以表现为咬硬物或刷牙时牙龈出血,出血量一般不大,可以自行停止,一般不会有自发牙龈出血。

部分患者可以伴有牙龈肿胀不适,或者有口腔异味,也有部分患者没有任何自觉症状。

(二)专科检查1. 口腔卫生状况临床检查时要对患者牙面菌斑、牙石堆积程度进行必要评价,同时关注可能造成菌斑滞留的局部因素,比如牙列拥挤、食物嵌塞、充填体悬突等。

2.牙龈颜色、形态和质地健康牙龈呈粉红色,龈缘菲薄,质地坚韧,罹患菌斑性龈炎后,游离龈和龈乳头可以呈现为鲜红色或暗红色,牙龈水肿增厚,表面点彩可以消失,质地松软脆弱,缺乏弹性,有些患者表现出牙龈肥大增生,甚至覆盖部分牙面。

部分以牙龈实质增生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牙龈质地也可表现为坚韧而有弹性。

3.探诊深度、探诊出血和附着水平牙周探诊检查是诊断菌斑性龈炎的必要环节。

健康牙龈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一般不超过2-3mm,且无探诊出血。

菌斑性龈炎患者牙龈水肿或增生,PD可以加深,但结合上皮和结缔组织附着水平与健康牙龈相同,位于釉牙骨质界,所以临床不能探及附着丧失,探诊时会有不同程度的探诊出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癣诊疗规范(2021版)一、概述甲癣是甲真菌病的主要类型,特指由皮肤癣菌侵犯甲板和( 或) 甲床所致的病变,是甲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也是造成甲毁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如不及时治疗,可传染给家庭成员,并可能污染公共区域。

该病是浅部真菌病中疗程最长的疾病,正确诊断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

二、病原学皮肤癣菌是一类在形态、生理、抗原特性上关系密切的真菌,其共同的特点是亲角蛋白。

根据形态学特点可将其分为3个属: 小孢子菌属( Microsporium) ,毛癣菌属( Trichophyton) ,表皮癣菌属( Epidermophyton)。

至今文献报道的引起甲癣的皮肤癣菌共有18 种,其中毛癣菌属11 种,小孢子菌属6种,表皮癣菌属1 种。

其中红色毛癣菌(T.rubrum)是引起甲癣的最主要的病原菌,其次为须癣毛癣菌(T.mentagrophyte);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已对须癣毛癣菌进行了重新分类,被新命名为趾( 指) 间毛癣菌( T. interdigitale)。

三、流行病学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2%~18%,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精确的发病资料。

甲癣的发病与年龄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79岁人群的患病率明显高于19岁以下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趾甲多于指甲。

免疫受损如罹患糖尿病、HIV 感染、接受系统性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等都是导致甲癣的易感因素。

其他易感因素还包括甲外伤、罹患足癣、穿不透气的鞋等。

四、发病机制皮肤癣菌具有亲角质性,进入甲板、释放各种酶,包括蛋白水解酶和酯酶,分解角蛋白。

甲具有一定防御能力,在结构上,甲通过近端甲皱襞保护以及远端甲板与甲床紧密连接防止微生物侵入。

甲还具备一定的天然免疫功能,通过产生抗菌肽( IL-37,cathelicidin) 对入侵微生物进行杀伤。

但总的来说,甲缺乏细胞免疫功能,对真菌易感,甲板适宜真菌长期生存。

甲真菌病发病呈现慢性过程,不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

五、临床表现甲癣的甲板可以表现为浑浊、增厚、分离、变色、萎缩、脱落、翘起、表面凹凸不平、钩甲以及甲沟炎等。

目前按照临床表现可分为5种主要类型。

(一)浅表白斑型真菌从甲板表面直接侵入,位于甲板表浅层。

甲板出现白色不透明、边缘清楚的斑或横沟,质地较松脆易碎,逐步扩大或融合。

日久可变成黄白色。

(二)远端侧位甲下型此型最常见。

真菌先感染甲周远端和侧缘的皮肤角质层,后延至甲床。

开始时甲板形态正常,以后因炎症范围扩大而使甲下角质增生,甲板游离缘上抬,甲板和甲床分离。

随着病程进展,真菌最终侵入甲板,甲板变污浊,色泽和硬度发生变化,脆性增加,极易破损或呈虫蛀状。

病情进展随个体差异而快慢不等,一般病程均较长。

(三)近端甲下型真菌由近端甲小皮角质层入侵。

表现为白斑,开始仅局限于甲半月部,可随甲板生长逐渐外移也可自行逐渐扩大,甲板可增厚,多数不增厚。

常伴发甲沟炎。

(四)甲板内型此型临床少见,国内尚未见报道。

损害仅局限在甲板,不侵犯甲下,甲板呈白色或灰白色,无明显增厚或萎缩,无明显炎症。

(五)全甲毁损型上述各类型如果继续加重,累及全甲,可表现为全甲板受到侵蚀、破坏、脱落,甲床异常增厚。

此型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疗效欠佳。

六、实验室检查很多甲病类似甲癣,因此,开始治疗前获取真菌学证据非常重要。

甲癣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真菌学检查(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一)真菌镜检刮取甲病变区与正常区交界处的足量甲屑,经20% KOH 溶液制片后镜检。

可见分枝分隔的菌丝或呈关节样菌丝。

(二)真菌培养经75%乙醇消毒取材部位后采集甲屑,同时接种于含抗生素及含与不含放线菌酮的沙氏琼脂。

置25~28℃培养2~3周。

培养结果如为皮肤癣菌,即可确诊为甲癣。

(三)甲组织病理真菌镜检与培养是诊断甲真菌病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受到标本采集、检验技术及培养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真菌检出的阳性率一直不高。

对于诊断困难的病例,可酌情予甲组织病理辅助诊断,当发现在病甲组织标本中有真菌菌丝或孢子时,诊断可以确立。

七、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真菌镜检阳性或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病甲内有真菌菌丝或孢子,可诊断为甲真菌病。

真菌培养为皮肤癣菌即可确诊甲癣。

八、鉴别诊断(一)银屑病指甲上的改变可表现为不规则点状凹陷(“顶针状”改变) 、甲剥离伴棕红斑样边界。

(二)扁平苔藓引起的特征性的甲纵形碎裂、残缺、萎缩及翼状胬肉样改变。

皮肤或口腔粘膜可有扁平苔藓的表现。

(三)湿疹可致甲板灰暗,表面不平,有纵横嵴沟,但有手和(或)足湿疹表现。

(四)斑秃甲损伤可表现为甲板粗糙混浊无光泽、甲水滴状下凹、甲纵嵴和不规则增厚、变脆易碎,甲板与甲床分离等,但有典型的秃发表现。

(五)毛发红糠疹长期病变可致甲板无光泽、呈棕黄色并增厚,甲下角化过度,皲裂出血等改变,但通常伴有红斑脱屑角化过度等皮损。

(六)黄甲综合征甲板呈黄绿色,变硬变厚,弯曲,可伴有支气管扩张,淋巴水肿和慢性鼻窦炎。

真菌学检查可将上述皮肤病引起的甲改变与甲癣相鉴别。

九、治疗甲癣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

综合评估病甲受累程度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患者个体化治疗。

口服抗真菌药物对于大多数患者是安全有效的选择。

外用治疗适用于轻症患者。

口服与外用联合治疗可以起到协同作用。

因疗程较长,需定期随访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

(一)局部药物治疗适用于远端受损甲板< 50%; 无甲母质受累; 受累指趾甲数目<4 个; 不能耐受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

目前国内可选择的商品化制剂主要包括5%阿莫罗芬搽剂和8%环吡酮胺甲涂剂,疗程一般需6个月以上。

新型外用药物艾氟康唑溶液和他伐硼罗溶液已在美国获准上市,为甲癣的外用药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系统药物治疗除了适于外用药物治疗的甲真菌病以外的各临床类型,均可选用系统药物治疗,目前临床可供选择的药物包括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

特比萘芬对皮肤癣菌的MIC 值与MFC相当,是一种杀真菌药物。

口服特比萘芬吸收良好(>70%),食物不影响其吸收。

在开始治疗的第1周内即可分布到甲板,口服12周后,药物在甲板中可存留6~9个月。

推荐连续疗法治疗甲癣;成人剂量250 mg,1次/d; 疗程一般指甲癣为6~9周,趾甲癣为12~16周。

伊曲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为达到最佳生物利用度,餐后应立即给药,胶囊须整个吞服。

在开始治疗的第1周内即可分布到甲板,连续或冲击治疗甲真菌病,停药后药物在甲中可保留6~9个月。

推荐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成人剂量200mg,2次/d,脂餐后即服或餐时服用,连续服用1周后停药3周为1个疗程,总疗程一般手指甲2~3个疗程,足趾甲3~4个疗程。

氟康唑广谱抗真菌药。

口服吸收良好,不受食物影响,生物利用度超过90%。

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氟康唑可以快速穿透甲板,在甲板中的浓度与剂量成正相关,终止治疗后氟康唑可在指甲甲板中存在4个月,在趾甲中存在6个月。

但众多临床研究表明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和真菌学治愈率均明显低于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加之其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资料较少,故一般不推荐于甲癣的一线治疗。

近期一项荟萃分析建议治疗剂量为每周150 mg,持续6个月以上。

(三)非药物治疗拔甲或病甲清除术,激光治疗,光动力治疗等,就目前的临床效果来看,尚不及口服抗真菌药物的疗效,因此建议仅作为辅助治疗或替代治疗的选择。

(四)联合治疗联合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和局部外用药物的联合,口服药物和(或)外用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的联合。

一般在甲板受累面积较大(>50%)、甲母质受累或单一治疗失败时可考虑联合治疗。

(五)特殊人群治疗儿童儿童甲生长速度较快,局部药物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必要时可以选择系统药物。

系统用药需要按照公斤体重确定剂量,由于系统药物对于儿童应用缺乏足够研究,应权衡利弊,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并获知情同意后使用。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不推荐使用口服药物治疗。

权衡利弊后可以选择5% 阿莫罗芬搽剂等外用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甲生长速度缓慢,病甲程度较重,同时常合并其他系统疾病,需要慎重选择治疗方案,定期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疗程足够长以达到治愈目的。

口服药物需要注意与降压、降脂和降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特比萘芬的药物相互作用相对较少,对合并口服药物较多的老年人而言宜优先选择。

免疫受损者由于存在一定的免疫受损状态,合并甲真菌病时甲感染更加严重。

强调综合治疗,可适当延长疗程。

还需要考虑合并用药的相互作用问题。

(六)药物安全性/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特比萘芬近10%,伊曲康唑约为7.1%。

胃肠道不适最常见,其次为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

因肝转氨酶升高需要或不需要终止治疗率均低于2%,结果与安慰剂相似。

如果持续应用系统抗真菌药物4~6周时,应监测肝功能。

既往有或现有肝损害的患者不宜使用系统抗真菌药物。

特比萘芬经由多种CYP450 酶代谢,如果合并用药经由某一种CYP450 酶代谢,特比萘芬可转由其他CYP450 酶代谢。

特比萘芬主要对CYP2D6酶有一定影响,应避免与经CYP2D6 酶代谢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β-阻滞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合用。

特比萘芬不抑制CYP3A4 酶,因此,不影响经由该酶代谢的药物,药物间相互作用较少。

伊曲康唑是CYP3A4 酶抑制剂,可竞争性抑制许多经由CYP3A4 酶催化的药物代谢,使这些药物血药浓度升高,药物作用延长,不良反应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在报道的不良反应中,以伊曲康唑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为主。

因西沙必利、奎尼丁、地高辛、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斯咪唑、特非那丁等与伊曲康唑合用可发生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阿托伐他汀钙、洛伐他汀和白消安与伊曲康唑合用可增加肌病或者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三唑仑、咪达唑仑均应禁止联用。

氟康唑是CYP2C9 酶的抑制剂,并有轻微的抑制CYP3A4 酶的作用。

与主要经由CYP3A4 酶代谢的一些药物合用,可使这些药物血药浓度升高,故联用时应谨慎,必要时需要监测后者的血药浓度。

与西沙必利合用,可能出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应禁止联用。

(七)疗效判定包括临床和真菌学治愈,即甲板外观基本恢复正常【可能还存在轻微甲下角化过度和(或)甲床增厚尚未全部消除】、甲真菌镜检和培养均为阴性作为治疗成功的终点。

通常在3-6个月药物充分洗脱期(wash-out period)后作为评估终点。

医生应该严格掌握甲癣治愈的判断标准,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和随访,避免疗程不足,治疗失败或复发。

对于治疗失败的病例应仔细分析,首先再次明确诊断,针对特殊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手段。

可考虑变换药物种类、延长疗程、联合治疗、拔除病甲等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