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路径研究
藏区“9+3”学生德育管理策略研究
一
、
提 出的 背景
鉴 于此 , 校于 2 0 年开 始 了省级 重 点科 研课 题 学 09
2 0 年 春 , 1 启 动 藏 区 “ + 3 免 费 教 育 计 09 四川 省 9 ” 划 。 四川 省 藏 区“ + ” 费 职业 教 育计 划 , 9 3免 即在 国 家 九年 义务教 育 的基础 上让 众多 四川 藏 区学 生分 赴 内地 各 重 点 职 业 学 校学 习 , 藏 区孩 子 提 供 3 的免 费 中 对 年 职教 育 的计 划 。四川 省 藏 区 “+ ” 费 职业 教 育计 划 9 3免
收稿 日期 : 0 2 0 ~ 9 2 1 — 7 1
9} 2
当职教/2 9 代业育 1第期 2年 。
迫 的课 题 , 于顺 利 完 成 省 委 、 政 府 藏 区 “ + ” 对 省 9 3 免 费 教 育 这 一 光 荣 而 又 艰 巨 的 任 务 , 升 学 校 教 育 教 提 学管理水 平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
藏 区“ +I g E’ ’ 学生德 育管理策 略研 究
口 李小 强 周 洪 黄明林
(四川 省大 英县 中等职 业技 术 学校 , 四川 大英 6 9 0 ) 2 3 0
摘 要: 如何针 对藏 区“ +3 学生的 实际科 学规范有效地做 好藏 区学生的德育 管理 工作 , 9 ” 是
“ + ” 育 中亟需解 决的 问题 。大英 县 中等职 业技 术学校 于2 0 年 开始 了省级 重点科研课 题 9 3教 09 《 区“ + ” 藏 9 3 学生德 育管理策略研 究》 的研 究。课题研 究 旨在探 索建 立中职校 藏 区“ + ” 9 3 学生 13 2 德 育管理策略 , 即坚持一条原则 ; 作好二 个保 障; 抓好三项措施。 关键词 : 9 3 学生; 育管理 ; “+ ” 德 策略 中图分类号 : 1 G7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4 1 4 2 1 ) 9 0 2 4 1 7 —9 5 ( 0 2 0 —0 9 —0
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探究
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探究导言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德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并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实现,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人。
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面临着身心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德育更显得重要。
本文将就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进行探究,希望对初中德育工作有所启发和促进。
一、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实现德育生活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对于初中生而言,可以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社会福利机构、社区义工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明确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感恩和奉献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情感。
二、开展主题班会和德育教育活动主题班会和德育教育活动是学校展开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
通过主题班会和德育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德育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主题班会和德育教育活动中,可以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智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善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也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动,比如德育知识竞赛、道德模范评选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加强德育教育质量和深度德育教育质量和深度是实现德育生活化的重要保障。
学校要注重德育教育的规范性和实效性,注重学生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加强教育者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使教育者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要合理开展德育教育,不仅注重德育教育的数量,更要注重德育教育的质量,要深入挖掘德育教育的内涵,注重思想内化和价值取向,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德育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生活中,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
学校德育生活化的研究和实践
学校德育生活化的研究和实践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更好地实施德育工作,学校需要进行德育生活化的研究和实践。
德育生活化即将德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在各个方面感受到德育的力量。
以下是我对于德育生活化研究和实践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主题班会、讲座和讨论等形式,开展德育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针对不同的年级和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道德伦理等问题,促使他们思考、讨论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创设德育角落、展示学生的德育实践成果。
在校园中设置一些主题墙、展板等,展示学生参加的义务劳动、志愿者活动、优秀学生干部等德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德育方面的积极参与和表现,激发其他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且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实际成果。
此外,学校可以开设德育社团或组织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社团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和实践的平台,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环保活动、亲情教育等德育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学校可以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形式来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教育。
同时,在这些艺术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元素,让学生通过艺术欣赏和表演,感受到德育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总之,学校德育生活化的研究和实践是促进德育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展示德育实践成果、开设德育社团、引导艺术教育以及创新信息技术手段等,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德育的力量,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从而全面发展。
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生活化德育是一种根植于日常生活的德育实践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和情境,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生活化德育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本文将从理论探讨和实践案例两个方面,来探讨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一、生活化德育的理论探讨生活化德育是基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情境的教育方法,注重情境教学和体验式学习。
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得以在对应情境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以此促进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巩固。
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知行合一。
生活化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品德修养,使其成为责任感强、具有良好素质的公民。
在关于德育的研究中,理论层面的探讨是十分重要的。
生活化德育属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范畴,主张学生在情境中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构建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过程。
生活化德育强调学习的主体性,将学生主体的发展作为核心目标。
在理论层面上,生活化德育能够为学生的道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证研究的支持。
二、生活化德育的实践案例生活化德育的实践案例丰富多样,可以在班级、校园和社区等多个层面展开。
在班级层面上,可以通过组织班会、课内外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环境整治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校园层面上,可以通过举办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社区层面上,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举办社区文化节等形式,培养学生关心社区和他人的情怀。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情境中体验到道德行为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实践案例中的生活化德育,强调情境教学和体验式学习,使学生从经验中汲取道德成长的营养。
这种教育方法注重情境和行为之间的关联,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应用学到的道德知识,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和习惯。
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探究
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探究引言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品德的基础性任务。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这个阶段是他们形成人格、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如何让德育工作生活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成为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是每个学校和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
一、注重办学环境建设,打造德育理念浸润的校园氛围建设良好的办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校园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其环境对学生的品德养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学校要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让德育理念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1. 营造和谐校园氛围从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活动方方面面入手,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在管理上,要加强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明确学生在校园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并进行宣传和教育,让学生自觉遵守。
教育活动上,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德育专题讲座、道德模范评选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使他们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并形成厌恶污染、垃圾随地扔的习惯。
学校可以注重美化校园环境,进行园林绿化、美化校园小景、布置校园文化墙等活动,让校园成为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激发学生的美感和文明意识。
二、德育内容融入课程,全面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育不是独立于教育的一个方面,而是贯穿于教育的方方面面,它既包括教学过程、学校管理、课外活动、集体生活等方面,也包括学校课程设置。
1. 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德育内容可以融入其中。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选择有关品德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教授先贤的思想和品德,引导学生学习他们身上的道德品质;在生物课上,可以引导学生爱护动植物,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等。
关于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探讨
关于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探讨初中德育课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德育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目前很多初中生对德育课存在着抵触情绪,觉得德育课是枯燥乏味的,不够生动有趣,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
如何让初中德育课堂更加生活化,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成为了当前德育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尝试了一些关于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探讨,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使德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下面就我们进行的实践探讨进行介绍。
我们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德育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向学生灌输道德理念和价值观。
我们尝试采用更加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讨论学习中常见的道德问题时,我们会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鼓励学生们自由发言,让他们在互相交流中增进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德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们也更加愿意积极参与其中。
我们注重提高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德育课教学内容通常涉及到一些道德理念、价值观等抽象概念,对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接受。
我们尝试将抽象的道德理念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感受和理解。
我们会选择一些实际发生的道德事件或者案例,通过让学生分析、讨论,明确事件中的对错,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正确处理类似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理念,还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道德素养。
我们注重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德育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情感、意志和行为。
我们尝试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我们会安排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分组合作完成一些任务,通过合作互动,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关于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探讨
关于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探讨初中德育课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德育课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由于德育课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有时候学生对其缺乏兴趣和参与度低。
如何将德育课堂生活化,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情景化的教学内容设计,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德育课通常是讲授一些道德故事、讲解一些道德规范,这样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可能相对抽象和无趣。
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去体验道德问题,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或者游戏的形式来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道德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道德,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加德育课的生活化。
德育课通常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孩子们可能会觉得德育课跟他们的实际生活没有太大的关联。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实践德育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道德观念。
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或者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社会环境中的道德问题和挑战。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就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德育课对他们实际生活的影响和指导。
我们应该注重德育课的启发性和互动性。
德育课通常是教师讲述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例如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可以多组织一些德育主题的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在小组中展开互动和交流,通过彼此的讨论和分享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德育课堂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探讨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通过情景化的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活动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使德育课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做好铺垫。
“9+3”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路径研究
“9+3”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路径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已经逐渐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
那么,在学生德育课堂中如何生活化教育,让学生更好地领会道德知识和价值观呢?本文介绍了一种以“9+3”为主题的路径,通过生动的实际案例、故事、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道德知识的魅力和实用性。
一、“9+3”的由来“9+3”来源于“九品中正制度”,意为“等级合理,品级中正”。
这个制度在古代中国曾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社会的优化和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而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9+3”中领会到很多有益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比如,我们可以借鉴“9+3”中的等级合理、品级中正等思想,用于指导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推动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1、塑造模范在生命中的某些时段,很多学生可能需要一位引领者。
这时,我们可以邀请一些“小模范”来上台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这样的活动既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又能够树立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正确导向。
比如,我们可以邀请一位班级的优秀学生来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或做事经验,让其他同学受到启迪和鼓舞,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和品格水平。
2、课堂互动在德育课堂中,进一步提高课堂的生活化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好地领略道德知识的魅力和实用性。
比如,在谈论“9+3”品格的时候,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验,从而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讨。
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故事叙述故事在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适宜的故事,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体会到很多有益的思想和价值观。
在德育教育中,故事的叙述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选取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让学生体会道德知识的深刻内涵。
这样的故事可以是历史人物的事迹,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感人故事。
关于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探讨
关于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探讨初中德育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学生在德育课堂上常常感到无趣和疲劳,缺乏兴趣参与。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探索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
我们可以引入游戏和小组合作的元素来使得德育课更有趣。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面对与德育相关的问题和挑战。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能锻炼学生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完成一些任务和项目。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在德育课堂上应该注重真实的案例和生活经验的分享。
将抽象的道德原则与学生具体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教师可以邀请一些特殊职业的人士来给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故事,让学生从身边的人身上学到更多的道德准则和人生智慧。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德育课堂上的活动和任务也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选题,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收获。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实地考察等,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到为他人服务的乐趣和意义。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竞争和合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和团队精神。
德育课堂上的评价方式也需要进行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反馈和鼓励。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口头评价、写作评价、自我评价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和提高。
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认可,通过奖励和表扬激励学生参与到德育课堂中。
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探讨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我们需要引入游戏和小组合作的元素,注重真实的案例和生活经验的分享,贴近学生的生活,改革评价方式等,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探究
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探究引言: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思想品德、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德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正处在青春期,德育工作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学业发展,更关系着他们的人生成长。
为了让初中生在学校里能够得到有效的德育教育,学校需要探索出一些有效的途径,让德育工作变得更加生活化。
本文将就如何实现初中德育生活化展开探讨。
一、开展校园文明创建活动校园文明创建是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
学校可以组织各项文明创建活动,如校园环境整治,创建文明礼仪校园,制定校园规章制度,推广文明行为典范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二、设立德育主题班会学校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的德育主题班会。
可以组织“校园暴力”、“网络安全”、“友谊与交往”等主题班会,指导学生了解相关的道德知识,增强对于特定问题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品德。
三、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学校可以结合各学科内容,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在语文课上组织课外阅读,让学生读一些有关道德情操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心灵洗礼,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
在生活技能课上,开展礼仪培训,让学生明白该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等,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
这些活动能够使德育工作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更强的实践性。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农村、养老院等地方进行志愿服务,让学生亲身体验爱的力量,让德育工作更具有亲和力。
五、建立德育导师制度学校可建立德育导师制度,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德育导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指导。
这样一来,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让德育工作更贴近学生的成长。
六、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当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配齐具有较高的德育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德育教师。
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生活化德育是一种将道德教育融入到生活中的方式,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它不再把道德教育局限在教室内,而是将道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实践和感悟。
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追求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分辨是非,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谦虚、宽容和正直。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生活化德育的研究和实践。
1.可以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
我们可以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门学科中,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比如,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读有关励志、正义和友爱的文章,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公平和合作意识,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等等。
通过课堂上的知识学习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到道德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
学校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场所,因此需要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组织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建立荣誉制度和道德表彰制度,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通过这些活动和制度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价值。
3.可以在家庭教育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
家庭是孩子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道德建设的第一任教师。
因此,家庭教育在生活化德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比如,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做家务,让孩子学会分享和责任;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参观社区服务机构,让孩子了解社会的需要和他人的困境,并鼓励他们参与公益活动;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育他们正确的情绪表达和对待他人的方式等等。
通过这些家庭活动的开展,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爱、尊重和关心。
关于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探讨
关于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探讨德育课作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扮演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塑造全面发展素质的重要角色。
然而,若德育课堂不与生活相融,过于单调枯燥,便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这一问题,我实践了一些生活化的德育课堂教学方法,以期使课堂内容更为活泼有趣,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熏陶出健康的道德意识和个人素质。
一、采用故事情境教学法引起学生兴趣在德育课堂中,我常常采用故事情境教学法,结合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让学生更好地领略故事背后的道德意义。
如我们在讲述爱国主义的时候,我就采用郑成功打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故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清晰明了它代表的“爱国、愧疚、反抗外族”等核心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在讲述团结友爱时,我则引进了《三只小猪》的故事,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团结友爱的力量和意义,激发学生珍惜集体和谐气氛的意识。
二、开展互动体验式教学形式增强教育效果在德育课堂中寓教于乐,通过一系列的互动体验式教学形式,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道德讲故事比赛等等,来增强德育课的趣味性、互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验价值观。
如在讲述“诚信”的时候,我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角色扮演,学生被分成商家、消费者、监管部门三个小组,让他们通过角色体验到“不信任借口”“假冒伪劣商品”等诚信意识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了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三、利用生动体验式教学法提高德育课亲和力在德育课堂中,我常利用生动体验式教学法去展现德育课的温情和亲和力。
如在讲述珍惜时间的时候,我把课堂变成了一个“时间车站”,通过抽奖的形式让学生竞相前往不同的时代主题车站,让学生接触到历史、时光、年代变迁等概念,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讲述诚信时,我采用的是举办“信誉就在身边”口令比赛,通过口令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提高诚信意识和道德素养。
综上所述,初中德育课堂的生活化实践需要教师注重情境的营造,增强互动体验式教学形式,利用生动体验式教学法加强教育效果。
“9+3”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路径研究
“9+3”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路径研究现代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而德育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也需要与时俱进,注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针对“9+3”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路径进行研究,以帮助学校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一、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学生的德育教育也需要不断适应教育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
与传统的德育教育相比,生活化的德育课堂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德育课堂生活化也能够帮助学生将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稳定的道德品格。
(一)情境化教学情境化教学是一种通过设立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思考和感受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情境,让学生在其中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以达到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目的。
在教授《诚实守信》这一道德素养时,可以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互动和情节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并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
(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能够将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起来,使抽象的道德观念具体化。
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了解其中存在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并根据案例教学中的情境和人物塑造,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又能够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将游戏元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
在德育课堂中,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游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
可以设计一款道德决策游戏,在游戏中要求学生根据不同情景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通过游戏的竞争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性。
(四)生活化实践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理解道德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道德行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校德育生活化的研究和实践
学校德育生活化的研究和实践人物、英雄人物事例的讲解;注重以“成人世界”的思想、观念等教育学生,把德育变成一个单向的知识传授与灌输过程。
教师以德育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对学生进行道德说教,学生对这种说教式的德育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反感,有的学生还因此产生抵触情绪。
确实,这种脱离人的生活世界的学校德育,缺少平等的对话,缺少学生的需求,缺少让生命感动的活动,可以说,这种德育工作方式的本身就与学校德育宗旨相违背。
二、德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德育生活化的实施,即如何研究,要求对学生的德育用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身心规律并易为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予以实施。
生活化的德育,以尊重学生、贴近学生为前提,通过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从以下几个途径开展了研究工作:途径一: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的主阵地,诸多学科都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尤其是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
为了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进行德育功能,我们要求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做人。
学校将学科渗透德育纳入常规教学管理,在教师的备课中要求100%体现情感教育目标,并在课堂上积极实施德育教育。
各备课组每学年都要制订德育教育计划,每个学科都要有与德育紧密联系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或德育主题活动,学期结束写好工作总结。
例如:2014年6月,课题组结合语文课程资源和要求,组织学生看图片展览和有关电视连续剧,开展了以“学习先烈精神,激我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将爱国思想教育与语文学科整合,促进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
途径二:开发优化校园德育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
学校努力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对学生施以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紧紧抓住宣传阵地,保持德育宣传力度,同时也对教师的言行举止作出明确规定,为校园德育创造良好条件。
“9+3”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路径研究
“9+3”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路径研究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德育课程的重要性,但传统的德育课堂往往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和不感兴趣,甚至影响到了教育效果。
因此,如何将德育课堂生活化,让学生更加愉悦地参与其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9+3”德育教育模式为基础,探索如何将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路径,以期对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教育实践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一、创设“生活场景”德育课程应该贴近生活实际,将课程内容转化为生活场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其中,增加学习效率和趣味性。
以“9+3”为例,可以通过劳动实践、职业技能培养、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创设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场景,在具体的场景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例如,在家园共建活动中设置社区植树、义务清洁等环境保护活动,通过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责任心、爱护环境意识等德育品质。
又如,科技创新竞赛中引导学生遵守比赛规则、反对抄袭剽窃等行为,加强学生的自觉性和个性化发展。
二、通过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将学生置于具有真实性、情境性的场景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
德育教育也可以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通过带着问题学习、调查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场景中了解、思考,从中探索并形成自主的结论和见解。
例如,以公共交通为场景,引导学生了解道路交通秩序、公共交通乘坐礼仪等相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改进和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三、借助“游戏化”元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游戏是一种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活动。
借助游戏化元素,将德育课堂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收获。
例如,在团队协作的游戏中,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协调资源,锻炼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技能。
在情景模拟的游戏中,让学生扮演角色参与游戏,体验成功和失败的喜怒哀乐,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四、提供主题式课程在传统的德育教育中,往往是将伦理道德等抽象的概念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效果不佳。
“9+3”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路径研究
“9+3”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学生德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成长和素质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德育课堂教学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性和生活化的内容,导致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限。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和素质教育效果,有必要探索如何将德育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融入道德观念和道德实践。
随着“9+3”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生活化德育路径设计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研究“9+3”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路径,以期为提升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通过探索生活化路径设计、实施、评估和优化等环节,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重要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学生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当前,学生德育课堂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理论脱离实践、教育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
探讨“9+3”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研究“9+3”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路径,有助于拓展德育教育的发展思路。
传统的德育课堂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生活化路径设计提倡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情境融入德育课堂,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道德理念。
研究“9+3”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路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意识,提升整体素质。
研究“9+3”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路径,将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转型升级,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索“9+3”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路径,旨在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分析“9+3”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的概念内涵,明确生活化路径的核心要素和特点;二是设计符合“9+3”学生特点和实际需求的生活化路径,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提高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三是实施生活化路径,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营造融洽、积极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四是评估生活化路径的效果,通过量化和定性研究方法,客观评价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和改进空间;五是优化生活化路径,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不断调整和完善生活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整体质量。
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探究
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探究【摘要】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实现是当前教育改革领域亟需关注的议题。
本文首先从背景介绍入手,明确了当前初中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引出了实现德育生活化的紧迫性。
接着探讨了多种实现途径,包括加强德育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设置、在校园建设中注入德育元素、发挥家庭教育作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以及加强师生交流互动等方面。
最后总结指出,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育部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都应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德育生活化的实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初中生德育教育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培养更多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少年。
【关键词】初中德育、生活化、实现途径、德育课程、校园建设、家庭教育、社会实践、师生交流、系统工程、共同努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阶段是学生德育的重要阶段,德育的实施对于学生成长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至关重要。
当前初中德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德育教育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脱节,学生难以将道德理念融入实际行为中;在校园教育环境中,德育元素的渗透不够深入,学生缺乏感受和体验的机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缺乏有效衔接;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无法将德育理念融入社会实践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老师很难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成长情况。
怎样实现初中德育的生活化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的实施,才能使初中德育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
1.2 问题提出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探究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初中生德育教育的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很多学生仅依靠传统的德育课程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导致德育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
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缺乏有效的德育引导,导致道德观念淡化,行为趋向不良。
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探究
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探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学校德育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德育更加生活化、实效化,成为了初中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究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
一、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情境,如课堂、操场、食堂、宿舍等。
学校可以利用这些情境,创设生活化的德育活动。
比如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些与道德相关的话题,如公平、友情、互助等;在操场上,可以开展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在宿舍里,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卫生竞赛,培养学生的整洁和卫生意识等。
通过这些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德育的力量,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二、设立生活化的德育实践项目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生活化的德育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参与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教等;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组织学生参与亲子活动,如做饭、做家务等。
通过这些实践项目,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亲情感。
三、运用生活化的德育教材学校可以选择一些生活化的德育教材,如案例教学、生活经验教学等,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思考自己的道德行为。
在德育课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案例,进行实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了解和思考道德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思考能力。
通过运用生活化的德育教材,可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德育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强化家校合作德育生活化的实现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紧密合作。
学校可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问题,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来参观学校的德育活动,加强家校互动,让家长能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学校还可以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活动中,如志愿者活动、讲座等,增强家校合作的实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3”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路径研究
学生德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生德
育课堂上感到无聊和无意义,觉得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脱节,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
因此,本文将以“9+3”为例,探讨如何将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
成效。
一、围绕学生生活展开教学
学生是学生德育课堂的主体,因此,德育课堂的内容应该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使得
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亲近和融合。
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引入到课
堂中,例如学生熟悉的课堂、教室、宿舍等。
通过实地考察和集体讨论,学生可以深入了
解到生活中的道德教育,能够体会到德育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
同时,生活化的
教学方式也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活跃和有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反思思考
德育课程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也不是一味地布置任务,而是希望学生具有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素质。
因此,德育课堂需要引导学生反思,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和方法的提升。
可以通过小组分析、个人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和学习意愿,提高德育课堂的学习效果。
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思考,能够让学生深入
了解道德教育的内涵,增强其全面发展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备的能力之一,因此,学生德育课堂也应该注重培养学
生的社交能力。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社交实践,体
验社交活动的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模拟不同的场景,在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适当的表达
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可以让学生更
好地融入社会,并为日后的成长和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增强学生自我认知
学生德育课堂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自我认知,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个性特点、认识自我等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以通过个人心理测试、情感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差异和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这样做不
仅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还能够增加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个
人魅力。
五、促进学生情感交流
学生情感交流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在学生德育课堂中,情感交流很重要。
可以通过学生分享、故事解说、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和互相关心。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还能够减少彼此之间的疏离和误解。
同时,情感交流也能够增强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技巧和社会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9+3”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路径主要包括:围绕学生生活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反思思考、培养学生社交能力、增强学生自我认知和促进学生情感交流。
学生德育课堂应当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到德育课程的实际价值,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养。